刘宓庆文化翻译理论简评_王建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 I : 10 . 13978 / j. cnki . wyy j . 2010 . 02 . 011 2010 年第 2 期 总第 120 期
外语研究 Fo reig nຫໍສະໝຸດ BaiduLanguage s Research
2010 , № 2 Serial № 120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论简评
王建国
(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上海 200237)
翻译包含了各种形态的翻译 。 任何翻译都因文化 差异而存在 , 因而都是文化翻 译 。 狭义上 的文化 翻译指具体文化信 息的翻译 。 与 之相对的是 , 就 理论而言 , 文化翻译研 究在宏观上讨论翻 译中的 文化策略 , 微观上讨论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 从发生 学的角度来看 , 任何一 种文化翻译理 论都起源于民族文化尤其是文化翻译思想的传承 和个人对文化翻译在宏观和微观上的思考 。 就研 究的角度而言 , 文化翻 译理论可以源自从 文化的 角度对翻译的考察 , 也 可以源自从翻译的 角度对 文化的考察 ( 翻译文 化理论 ? ) 。 前者着重 考察翻 译在文化中的地位 ( 考察的对象是翻 译) , 后者强 调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考察的对象是文化) 。 任何 文化翻译理论的产生都有原因 。 这些原因有必然 的 , 也有偶然的 。 翻译的产生主要源于文化相异 。 为了做好翻译 , 文 化翻 译理论 的产 生是 必然 的 。 但在一定时空中由谁来承担创造或描写某种文化 翻译理论却似乎是偶然的 。 从历时 的角度来看 , 文化翻译 理论具有流变 性、 传承性( 同上 : 13-20) 。 流变性表现在文化翻译 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 传 承性表现在任何文 化翻译 理论都有其历史渊 源 。 从共时的 角度来看 , 由于 各种语言 、 文化都有时代性和区域性特征 , 因而任 何一种文化 翻译理 论往往 都具有 时效性 和区 域 性。 各种文化翻译理论之间既有共性又有 个性 。 就共性而言 , 它们都是讨论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 , 同时也都具有民 族性和兼容性 。 文化是民族 的 , 文化翻译 理论同 样也 是民 族的 。 文化是 兼容 的 ( 同上 : 20) , 为了反映文化的兼 容性 , 不同 民族的 文化翻译理论同样也是兼容的 。 各种文化翻译理 论的个性同样体现在民族性之中 。 民族主义必然 或强或弱地存在于各种文化翻 译理论中 , 任何文 化翻译的指导原则都不会背离本民族的利益 。 2. 1 理论特色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论是刘宓庆翻译理论中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主要属于其翻译学 构架中 价值论的研究范畴 。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论的主要 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 以翻译为本位 、文化为外位( 基于刘宓 庆一贯遵循的翻译学研究原则“ 本位观照 、外位参 照” , 参见王建国 2006 : viii) , 以语 言为依归 , 以文 化意义为研究核心 。 刘宓庆辩证地对翻译中的语
言与文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 讨 , 认为必须 将 语言整体置入文化矩阵中加以审 视 , 并提出语 法 意义是广义的文化意义 , 在语 言宏观结构各语 法 范畴所蕴含的语 法意义之外的 词 、词组 、句 、句 段 的表层 、 中介层及深层 ( 文化心理) 所蕴含的文 化 意义是狭义文化意义 。 这样 , 文化翻译研究没 有 脱离言语的意义和形式 , 摆脱 了把语言形式和 文 化割裂开来的趋向 。 第二 , 借鉴了西方的哲 学思想 。 刘宓庆批 评 了结构主义及其翻译观 , 并在 维根斯坦语言哲 学 观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功能主义翻译观 ( 参见 王建国 2006 : xiii-xiv ) 。 另 外 , 刘宓庆在胡塞尔 哲 学思想的影响下 , 选择了荆楚 文化和爱尔兰文 化 作为探讨文化翻译的两个理想 客体 。 寻找 “ 理 想 的客体” , 也就是寻找典型的文化形态来作典型的 双语文化转换分析 。 刘宓庆 ( 2006 : 3 , “ 自序”) 写 道: “ 胡塞尔说 : `逻辑永远探讨理想的客体' , 这句 话就成了我写作的主旨性 方法论” 。 两个理想 客 体的选择使得刘宓庆能对文化心理作更加清晰而 细致的描写 , 有效地避免了文 化翻译研究的泛 泛 而谈 。 第三 , 把审美揉进文化翻译策略中 , 充分地考 虑了意义的人文性 , 给考察文 化翻译的过程和 结 果都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文化翻译研究中必须考 虑审美 , 这不仅是刘宓庆一贯的主张 , 更重要的是 审美与文化的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在翻译研 究的学科构架中 , 文化与审美 都与翻译学价值 论 的关系最紧密 , 因而研究文化 翻译加入审美因 素 也是系 统地完 善翻译 学价值 论的必 然手 段和 途 径。 第四 , 刘宓庆结合心理学学科家族对文化 心 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 给文化 翻译研究提供了 更 坚实的理论基础 。 2. 2 理论地位 对刘宓庆的《 文化翻译论纲 》 一 书 , 翻译界 的 评论包括 : 认为该书“ 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文化视 界中的翻译研究逐步走向了成熟”( 许钧 2002 , 评 论的是该书第一版) , “ 是中国翻译理论界探讨 文 化翻译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 , 在理论深度和系 统 性方面 堪 称开 先河 之作 ”( 章 艳 2008) 。刘靖之 ( 2000) 在为 该书第一版写的序中指 出 , 翻译研 究 和教学至今仍不得不采用欧美翻 译理论 , 但由 于 语言差异问题 , 汉英互译中遇 到的问题还难以 得 · 75 ·
摘 要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论包括了文化翻译的本体 论 、认 识论 、方法论 、目 的论和价 值论 , 是刘 宓庆翻译 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这一理论 植根于中国语境 , 借鉴了当代诸多学科的学术成果 , 以语言为依归 , 以意 义为研究核心 , 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延续 , 与当代西方主流的文化翻译理论具有互补性 。 关键词 :刘宓庆 ; 文化翻译 ;意义 ; 互补 ;文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242( 2010) 02 -0074 -03
则 。“就文化表现而言 , 审美判断是极其重要的任 务 ,也可以说具有成败攸 关的意义。 ”( 刘 宓庆 2006 : 245) 文化信息的表现手 段包括图 像 、模仿 、替代 、 阐释和淡化等 。 表现法的取舍通常必须进行语义 考量( 看哪一个对应式更切合原意) 、语用考量( 交 流中合不合“ 用”) 、审美考量 ( 实质上也是一种 语 用考量 , 着眼于审美效果) 、政治考量( 也属于语用 考量 , 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适应性问题) 。 最佳可读 性翻译通常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 做到“原 汁原味” 是文化翻译 的表现论思想 , 其实质体现在译者必须精于把握原语文本的特征 和文化气质 , 模仿原语文本的结构和原文特征 , 并 精于做到由意义 、意向来决 定 , 而意 义 、意向又 由 语境中的“用” 来调节 、变通 , 以保证原语文化对译 语文化的适应性 。 或 者说 , 译 者必须提高译语 的 表现力以适应或吸收原语语言和文化的活力 。 总 之 , 译者必须精于 对原语文本的 动态模仿 。 翻 译 要确保“ 原汁原味” 就要从微观和宏观上准确把握 作品的个体文化特色和群体文化特色 。 文化翻译 的表现法是一个开放系统 , 不 存在任何公式化 范 式。 第三 , 文化翻译的效果论( 目的论) 和价值论 。 这两个方面 , 刘宓庆的主要观点是 , 将翻译定位于 文化战略手段 , 服务于国家或民族的核心利益 。 2. 理论特色与地位 我们先简要地从描写的角度讨论一下何谓文 化翻译 , 即文化翻译具有什么特征 。 当前 , 文化翻译大致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 探讨的 : 理论与实践 , 广义与狭义 , 宏观与微观 , 历 时与共时等 。 从实践 的角度来看 , 广义上的文 化
1 . 主要思想 刘宓庆的 文化 翻译 理论主 要体 现在 其所 著 《文化翻译论纲》( 2006 , 修订本) 之中 。 本 文拟从 刘宓庆( 2004 : 311-315) 提出的翻译理论的几个维 度( 本体论 、认识论 、 方 法论 、目的论和 价值论) 出 发 , 主要依据 《文化翻译论纲 》 一书来简述 刘宓庆 的文化翻译理论并略作评论 。 第一 , 文化翻译的 本体论和认 识论 。 翻 译学 视角中的文化包括翻译所关涉的与文化有关的若 干范畴 、 维度和运作机制 , 表现出鲜明的学科本位 特征 。 这些特征 是 : 视语言 为文化的主体 性的基 本表现手段 ; 以意义的 对应转换为价值论 核心和 基本取向 ; 以文化心理为“ 求索” 的鹄的 ; 以审美判 断为跨文化表现的杠杆 ; 坚持整体性文化 战略考 量 。 文化翻译的任务是翻译容载或含蕴着文化信 息的意义 , 文化翻译研究必须围绕意义问题展开 。 语义诠释任务的圆满解决 , 取决于译者对 文化内 涵的多维观照 。 观照主要有以下 四个方面 : 文化 历史观照 、 文本内( 上下文) 证与文本外证 、互文观 照、 人文互 证即根据作家本人 来求证 。 语 义文化 论证的原则是以证定义 , 其中包括求证 、参证 ( 即 避免传讹) 与举证 。 文化翻译理论的核心课题是 : 语义的文化诠释 、 文本的文化解读 、文化翻译表现 论、 翻译与 文化心理探索 。 文化翻译理论 中最富 于铺垫性的深层课题是语言文化心理问题 。 第二 , 文化翻 译的表现论 ( 方法 论) 。 文化翻 译表现论的原则有 : ( 1) 文化适应性原则 。 文化适 应性问题是价值论的组成部分 , 也是一个 表现论 原则 。 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 实和发展之所需 。( 2) 科学原 则 。 文化翻 译表现 论科学原则的 基本要义是实事求是 。 ( 3) 审美原 · 74 ·
到较好的回答 , 而刘宓 庆的这本书有助于 建立更 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 , 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 笔者认 为 ,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 论的理论地位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 第一 , 这一理论是中国传统翻 译理论的继承 与发展 , 它明确提出了文化翻译的战略考量和 “ 洽 洽调和” 、 “ 原汁原味” 的文化翻译审美原则 。 纵观 我国翻译史 , 佛经的翻 译 、徐光启 的科技翻译 、严 复的社会政治翻译都存在翻译 的文化战略考 虑 。 就文化翻译审美原则而言 , 严复 、林语堂 、赵元任 、 胡适 、 傅雷 、 林以亮 、钱锺书都可以说是先驱者 ( 刘 靖之 2000) , 他们的理论大都充溢着浓郁的美学思 想 。 在这两个方 面 , 刘宓庆 的文化翻译理 论都反 映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延伸 和发展 , 它 因应当 代中国现实而产生 , 所以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第二 , 与西方主流的文化翻译理论比较 , 有共 性也有个性 , 可以形成互补 。 在共性 方面 , 两者都把文化翻 译看成是维护 民族利益的一种战略手段 。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 论鲜明地提出了 “ 文化翻译政治观 ” , 即坚 持整体 性文化战略考量 , 将翻译定位为文化战略手段 , 使 之服务于国家或民族的核心利益 。 西方的翻译理 论同样也 存 在文 化 战 略观 , 如后 殖 民 翻译 理 论 ( M unday 2001 : 133-138) , 只是由于翻译的地位在 各个国家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里有所不同而在强 度和侧重上表现出差异而已 。 在个性方面 , 刘宓庆研究的是翻译中的文化 , 体现了“ 翻译本位 , 文化外位” 的研究侧重 ; 西方则 可以说是研究文化中的翻译 , 基本上是一种 “ 文化 本位 , 翻译 外位” 的研究侧重 。 从学科特点来 看 , 西方的文化翻译理论与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更为 靠近 , 从这两个学科的角度出发 , 对翻译现象具有 比较强的解释力 , 而刘 宓庆的文化翻译理 论借鉴 了中西多种相关学科的理论 , 着重于文化 与语言 及其相关意义的描写 , 强调翻译规范 , 是中国传统 文化翻译 思想的 系统 化和 提升 。 从研究 内容 来 看 , 相比而言 , 刘宓庆更多地研究的是狭义的文化 翻译 。 结合语言和意义谈文化翻译是刘宓庆文化 翻译理论的特色 , 因而通常关注的是文化特征 、文 化意义 、 文 化解读等 。 刘宓 庆的功能主义 翻译观 强调交流 , 强调“ 用” , 在文化翻译表现法中坚持语
外语研究 Fo reig nຫໍສະໝຸດ BaiduLanguage s Research
2010 , № 2 Serial № 120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论简评
王建国
(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上海 200237)
翻译包含了各种形态的翻译 。 任何翻译都因文化 差异而存在 , 因而都是文化翻 译 。 狭义上 的文化 翻译指具体文化信 息的翻译 。 与 之相对的是 , 就 理论而言 , 文化翻译研 究在宏观上讨论翻 译中的 文化策略 , 微观上讨论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 从发生 学的角度来看 , 任何一 种文化翻译理 论都起源于民族文化尤其是文化翻译思想的传承 和个人对文化翻译在宏观和微观上的思考 。 就研 究的角度而言 , 文化翻 译理论可以源自从 文化的 角度对翻译的考察 , 也 可以源自从翻译的 角度对 文化的考察 ( 翻译文 化理论 ? ) 。 前者着重 考察翻 译在文化中的地位 ( 考察的对象是翻 译) , 后者强 调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考察的对象是文化) 。 任何 文化翻译理论的产生都有原因 。 这些原因有必然 的 , 也有偶然的 。 翻译的产生主要源于文化相异 。 为了做好翻译 , 文 化翻 译理论 的产 生是 必然 的 。 但在一定时空中由谁来承担创造或描写某种文化 翻译理论却似乎是偶然的 。 从历时 的角度来看 , 文化翻译 理论具有流变 性、 传承性( 同上 : 13-20) 。 流变性表现在文化翻译 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 传 承性表现在任何文 化翻译 理论都有其历史渊 源 。 从共时的 角度来看 , 由于 各种语言 、 文化都有时代性和区域性特征 , 因而任 何一种文化 翻译理 论往往 都具有 时效性 和区 域 性。 各种文化翻译理论之间既有共性又有 个性 。 就共性而言 , 它们都是讨论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 , 同时也都具有民 族性和兼容性 。 文化是民族 的 , 文化翻译 理论同 样也 是民 族的 。 文化是 兼容 的 ( 同上 : 20) , 为了反映文化的兼 容性 , 不同 民族的 文化翻译理论同样也是兼容的 。 各种文化翻译理 论的个性同样体现在民族性之中 。 民族主义必然 或强或弱地存在于各种文化翻 译理论中 , 任何文 化翻译的指导原则都不会背离本民族的利益 。 2. 1 理论特色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论是刘宓庆翻译理论中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主要属于其翻译学 构架中 价值论的研究范畴 。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论的主要 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 以翻译为本位 、文化为外位( 基于刘宓 庆一贯遵循的翻译学研究原则“ 本位观照 、外位参 照” , 参见王建国 2006 : viii) , 以语 言为依归 , 以文 化意义为研究核心 。 刘宓庆辩证地对翻译中的语
言与文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 讨 , 认为必须 将 语言整体置入文化矩阵中加以审 视 , 并提出语 法 意义是广义的文化意义 , 在语 言宏观结构各语 法 范畴所蕴含的语 法意义之外的 词 、词组 、句 、句 段 的表层 、 中介层及深层 ( 文化心理) 所蕴含的文 化 意义是狭义文化意义 。 这样 , 文化翻译研究没 有 脱离言语的意义和形式 , 摆脱 了把语言形式和 文 化割裂开来的趋向 。 第二 , 借鉴了西方的哲 学思想 。 刘宓庆批 评 了结构主义及其翻译观 , 并在 维根斯坦语言哲 学 观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功能主义翻译观 ( 参见 王建国 2006 : xiii-xiv ) 。 另 外 , 刘宓庆在胡塞尔 哲 学思想的影响下 , 选择了荆楚 文化和爱尔兰文 化 作为探讨文化翻译的两个理想 客体 。 寻找 “ 理 想 的客体” , 也就是寻找典型的文化形态来作典型的 双语文化转换分析 。 刘宓庆 ( 2006 : 3 , “ 自序”) 写 道: “ 胡塞尔说 : `逻辑永远探讨理想的客体' , 这句 话就成了我写作的主旨性 方法论” 。 两个理想 客 体的选择使得刘宓庆能对文化心理作更加清晰而 细致的描写 , 有效地避免了文 化翻译研究的泛 泛 而谈 。 第三 , 把审美揉进文化翻译策略中 , 充分地考 虑了意义的人文性 , 给考察文 化翻译的过程和 结 果都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文化翻译研究中必须考 虑审美 , 这不仅是刘宓庆一贯的主张 , 更重要的是 审美与文化的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在翻译研 究的学科构架中 , 文化与审美 都与翻译学价值 论 的关系最紧密 , 因而研究文化 翻译加入审美因 素 也是系 统地完 善翻译 学价值 论的必 然手 段和 途 径。 第四 , 刘宓庆结合心理学学科家族对文化 心 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 给文化 翻译研究提供了 更 坚实的理论基础 。 2. 2 理论地位 对刘宓庆的《 文化翻译论纲 》 一 书 , 翻译界 的 评论包括 : 认为该书“ 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文化视 界中的翻译研究逐步走向了成熟”( 许钧 2002 , 评 论的是该书第一版) , “ 是中国翻译理论界探讨 文 化翻译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 , 在理论深度和系 统 性方面 堪 称开 先河 之作 ”( 章 艳 2008) 。刘靖之 ( 2000) 在为 该书第一版写的序中指 出 , 翻译研 究 和教学至今仍不得不采用欧美翻 译理论 , 但由 于 语言差异问题 , 汉英互译中遇 到的问题还难以 得 · 75 ·
摘 要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论包括了文化翻译的本体 论 、认 识论 、方法论 、目 的论和价 值论 , 是刘 宓庆翻译 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这一理论 植根于中国语境 , 借鉴了当代诸多学科的学术成果 , 以语言为依归 , 以意 义为研究核心 , 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延续 , 与当代西方主流的文化翻译理论具有互补性 。 关键词 :刘宓庆 ; 文化翻译 ;意义 ; 互补 ;文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242( 2010) 02 -0074 -03
则 。“就文化表现而言 , 审美判断是极其重要的任 务 ,也可以说具有成败攸 关的意义。 ”( 刘 宓庆 2006 : 245) 文化信息的表现手 段包括图 像 、模仿 、替代 、 阐释和淡化等 。 表现法的取舍通常必须进行语义 考量( 看哪一个对应式更切合原意) 、语用考量( 交 流中合不合“ 用”) 、审美考量 ( 实质上也是一种 语 用考量 , 着眼于审美效果) 、政治考量( 也属于语用 考量 , 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适应性问题) 。 最佳可读 性翻译通常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 做到“原 汁原味” 是文化翻译 的表现论思想 , 其实质体现在译者必须精于把握原语文本的特征 和文化气质 , 模仿原语文本的结构和原文特征 , 并 精于做到由意义 、意向来决 定 , 而意 义 、意向又 由 语境中的“用” 来调节 、变通 , 以保证原语文化对译 语文化的适应性 。 或 者说 , 译 者必须提高译语 的 表现力以适应或吸收原语语言和文化的活力 。 总 之 , 译者必须精于 对原语文本的 动态模仿 。 翻 译 要确保“ 原汁原味” 就要从微观和宏观上准确把握 作品的个体文化特色和群体文化特色 。 文化翻译 的表现法是一个开放系统 , 不 存在任何公式化 范 式。 第三 , 文化翻译的效果论( 目的论) 和价值论 。 这两个方面 , 刘宓庆的主要观点是 , 将翻译定位于 文化战略手段 , 服务于国家或民族的核心利益 。 2. 理论特色与地位 我们先简要地从描写的角度讨论一下何谓文 化翻译 , 即文化翻译具有什么特征 。 当前 , 文化翻译大致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 探讨的 : 理论与实践 , 广义与狭义 , 宏观与微观 , 历 时与共时等 。 从实践 的角度来看 , 广义上的文 化
1 . 主要思想 刘宓庆的 文化 翻译 理论主 要体 现在 其所 著 《文化翻译论纲》( 2006 , 修订本) 之中 。 本 文拟从 刘宓庆( 2004 : 311-315) 提出的翻译理论的几个维 度( 本体论 、认识论 、 方 法论 、目的论和 价值论) 出 发 , 主要依据 《文化翻译论纲 》 一书来简述 刘宓庆 的文化翻译理论并略作评论 。 第一 , 文化翻译的 本体论和认 识论 。 翻 译学 视角中的文化包括翻译所关涉的与文化有关的若 干范畴 、 维度和运作机制 , 表现出鲜明的学科本位 特征 。 这些特征 是 : 视语言 为文化的主体 性的基 本表现手段 ; 以意义的 对应转换为价值论 核心和 基本取向 ; 以文化心理为“ 求索” 的鹄的 ; 以审美判 断为跨文化表现的杠杆 ; 坚持整体性文化 战略考 量 。 文化翻译的任务是翻译容载或含蕴着文化信 息的意义 , 文化翻译研究必须围绕意义问题展开 。 语义诠释任务的圆满解决 , 取决于译者对 文化内 涵的多维观照 。 观照主要有以下 四个方面 : 文化 历史观照 、 文本内( 上下文) 证与文本外证 、互文观 照、 人文互 证即根据作家本人 来求证 。 语 义文化 论证的原则是以证定义 , 其中包括求证 、参证 ( 即 避免传讹) 与举证 。 文化翻译理论的核心课题是 : 语义的文化诠释 、 文本的文化解读 、文化翻译表现 论、 翻译与 文化心理探索 。 文化翻译理论 中最富 于铺垫性的深层课题是语言文化心理问题 。 第二 , 文化翻 译的表现论 ( 方法 论) 。 文化翻 译表现论的原则有 : ( 1) 文化适应性原则 。 文化适 应性问题是价值论的组成部分 , 也是一个 表现论 原则 。 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 实和发展之所需 。( 2) 科学原 则 。 文化翻 译表现 论科学原则的 基本要义是实事求是 。 ( 3) 审美原 · 74 ·
到较好的回答 , 而刘宓 庆的这本书有助于 建立更 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 , 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 笔者认 为 ,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 论的理论地位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 第一 , 这一理论是中国传统翻 译理论的继承 与发展 , 它明确提出了文化翻译的战略考量和 “ 洽 洽调和” 、 “ 原汁原味” 的文化翻译审美原则 。 纵观 我国翻译史 , 佛经的翻 译 、徐光启 的科技翻译 、严 复的社会政治翻译都存在翻译 的文化战略考 虑 。 就文化翻译审美原则而言 , 严复 、林语堂 、赵元任 、 胡适 、 傅雷 、 林以亮 、钱锺书都可以说是先驱者 ( 刘 靖之 2000) , 他们的理论大都充溢着浓郁的美学思 想 。 在这两个方 面 , 刘宓庆 的文化翻译理 论都反 映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延伸 和发展 , 它 因应当 代中国现实而产生 , 所以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第二 , 与西方主流的文化翻译理论比较 , 有共 性也有个性 , 可以形成互补 。 在共性 方面 , 两者都把文化翻 译看成是维护 民族利益的一种战略手段 。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 论鲜明地提出了 “ 文化翻译政治观 ” , 即坚 持整体 性文化战略考量 , 将翻译定位为文化战略手段 , 使 之服务于国家或民族的核心利益 。 西方的翻译理 论同样也 存 在文 化 战 略观 , 如后 殖 民 翻译 理 论 ( M unday 2001 : 133-138) , 只是由于翻译的地位在 各个国家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里有所不同而在强 度和侧重上表现出差异而已 。 在个性方面 , 刘宓庆研究的是翻译中的文化 , 体现了“ 翻译本位 , 文化外位” 的研究侧重 ; 西方则 可以说是研究文化中的翻译 , 基本上是一种 “ 文化 本位 , 翻译 外位” 的研究侧重 。 从学科特点来 看 , 西方的文化翻译理论与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更为 靠近 , 从这两个学科的角度出发 , 对翻译现象具有 比较强的解释力 , 而刘 宓庆的文化翻译理 论借鉴 了中西多种相关学科的理论 , 着重于文化 与语言 及其相关意义的描写 , 强调翻译规范 , 是中国传统 文化翻译 思想的 系统 化和 提升 。 从研究 内容 来 看 , 相比而言 , 刘宓庆更多地研究的是狭义的文化 翻译 。 结合语言和意义谈文化翻译是刘宓庆文化 翻译理论的特色 , 因而通常关注的是文化特征 、文 化意义 、 文 化解读等 。 刘宓 庆的功能主义 翻译观 强调交流 , 强调“ 用” , 在文化翻译表现法中坚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