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读书总结

合集下载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2)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2)
此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释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 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找出一个国家可以
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作者力图解释在现代全 球经济下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源泉与一般的理论和政策主 要着眼于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宏观条件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分 析主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更强调公司在经济发展 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在投资导向阶段, 国家竞争优势奠基于从政府到企业 之间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这个最佳的技术,也常以付专利费 合资或其它途径,寻找更精密产业与产业环节的竞争能力。 投资导向阶段的企业不限于只应用外国的技术和方法,同 时也致力改善外来的技术。
在创新导向阶段 ,企业除了改善国外技术和生产方式
一、本书简介
《国家竞争优势》是全球管理大师、“全球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最具声名的波特竞争力三部曲之一,也是他关 于竞争力的最全面的著述。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完全改变了我们原来 对财富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观念。波特 对于国际竞争力创始性的研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政策 它也改变了各城市、各企业,甚至像中美洲这样的地区的 思想和行为。
外,本身也有创造力的表现。本土企业在产品流程技术市
场营销和其它竞争面已经接近精致化,同时本国有利的需
求条件坚强的供应商产业基础,专业化生产要素以及在相
关产业的支持下,企业也能持续创新。它们的创新又形成
其它产业出现动力,处在这个阶段的政府角色也不同于前
两个阶段,其政策应该放弃过去预产业的做法,而更应该
做一些间接活动。
在财富驱动阶段 ,产业竞争依赖于已获得的财富投资 经理人和个人的动机,转向了无助于投资创新和产业升级 方面,企业回避竞争更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加 竞争力。实业投资的动机下降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影 响政府政策来保护自己在这一阶段产业竞争能力衰退。

《国家竞争优势》有感

《国家竞争优势》有感

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感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书中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继承发展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该理论着重讨论了特定国家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的各种条件。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一个国家的兴衰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从宏观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

四个基本要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两个辅助因素是机遇和政府。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图形解释如图 1 所示。

由于此图形看起来像一个菱形,所以又把它称为“菱形图形”或“钻石图形”。

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要素条件公司战略和结构竞争波特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如下:1.要素状况波特将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分为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先天的初级要素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计人员等后天创造的高级要素。

波特认为,虽然要素状况在贸易类型的决定中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是竞争力的唯一源泉,最为重要的是一国不断创造、改进和调动其生产要素的能力。

2.需求状况国内市场的大小及需求状况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更新改造的速度和范围,形成对一国企业提高质量和革新的能力。

本国市场对有关行业的某类产品的需求广阔,则该行业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有利于建立国际竞争优势;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复杂、层次高,则会对厂商产生一种压力,在品质、性能、服务方面尽量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该国厂商也会相应地走在世界的前面,从而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3.相关与支撑行业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一.绪论(一)核心理论介绍:1.钻石理论:用由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的组成统称为钻石理论,其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到达支持性公司的途径、制度与协会、基础设施和人力与技能库等。

2.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但是作者则认为竞争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以及比较优势理论所认为的那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益减少。

3.集群与竞争力: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在现代全球经济下,投入要素可以从许多不同的地区获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使许多公司再没有必要把公司设立在原料来源地或者大的市场所在地。

《国家竞争优势》力图去缩短人们对公司集群现象的认知差距。

本书分析显示,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

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

地点在复杂竞争情况下所扮演的强有力的角色与全球化趋势是不一致的,因为全球化由于移去人为地贸易和投资壁垒,使传统投入要素的产地变得不再重要,公司因此也没必要设立在原料或者市场附近,而更应该选择有利于公司生产率增长的地域。

4.政府与公司的新角色定位:《国家竞争优势》提倡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竞争力提升和繁荣时应该扮演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和行动性的角色。

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在有些方面应该是尽量不干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诸如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则要扮演积极的角色。

政府可以用许多方式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但切不可限制竞争或者人为地降低安全和环境标准。

《国家竞争优势》对中国经济发展之启示浅探

《国家竞争优势》对中国经济发展之启示浅探

《国家竞争优势》对中国经济发展之启示浅探作者:武文亮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1期摘要:通过对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基本思路的介绍,分析该理论给国际经济发展及其相关理论所带来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提出该理论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最后,简要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评析;启示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08-03《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继他的1980年《竞争战略》和1985年《竞争优势》两本力作之后的另一部划时代著作。

该书所提理论是波特教授与同事对遍布十个国家的上百个行业进行研究后的成果,所涉及的理论跨越好几个学术领域。

这不是一般书籍所能比的。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思路(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针对的主体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是建立了“钻石体系”。

要想理解“钻石体系”理论,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该理论所针对的竞争优势的主体,也就是说,是研究谁的竞争优势。

从本书的书名上看,好象是研究国家的竞争优势,实则不然。

波特明言:“辩论什么是国家…竞争力‟,基本上是错误的方向……我们必须从细部着手,针对个别产业与产业环节的表现来了解竞争力,而非针对整体经济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一国经济是由不同产业构成,产业不同,所需的条件和环境也有差异,一国条件或环境未必适合所有产业。

因此,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某一个国家的企业能在特定产业中胜过它的国外竞争对手。

如果找到这个原因,这就是这个国家就这个产业所具有的优势”。

所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针对某一特定产业何以在某一特定国家拥有竞争优势,通过“钻石体系”提出一个具有普遍解释能力的理论架构。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一般着眼于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宏观条件的理论不同,他的分析主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并认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一样重要。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一.绪论(一)核心理论介绍:1.钻石理论:用由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的组成统称为钻石理论,其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到达支持性公司的途径、制度与协会、基础设施和人力与技能库等。

2.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但是作者则认为竞争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以及比较优势理论所认为的那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益减少。

3.集群与竞争力: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在现代全球经济下,投入要素可以从许多不同的地区获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使许多公司再没有必要把公司设立在原料来源地或者大的市场所在地。

《国家竞争优势》力图去缩短人们对公司集群现象的认知差距。

本书分析显示,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

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

地点在复杂竞争情况下所扮演的强有力的角色与全球化趋势是不一致的,因为全球化由于移去人为地贸易和投资壁垒,使传统投入要素的产地变得不再重要,公司因此也没必要设立在原料或者市场附近,而更应该选择有利于公司生产率增长的地域。

4.政府与公司的新角色定位:《国家竞争优势》提倡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竞争力提升和繁荣时应该扮演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和行动性的角色。

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在有些方面应该是尽量不干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诸如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则要扮演积极的角色。

政府可以用许多方式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但切不可限制竞争或者人为地降低安全和环境标准。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篇1《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1.背景介绍:《国家竞争优势》是由迈克尔·波特所写的一部经济学领域的著名书籍,于1990年首次出版。

这部书籍旨在通过分析一个国家的特定经济特征,包括商业环境、劳动力市场、投资环境、政策等,来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发展其竞争优势。

这本书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对比与参照: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结构、机遇。

这些要素的组合决定了国家的竞争优势。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高,且市场需求大,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发展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3.创作风格:《国家竞争优势》的创作风格非常清晰明了,波特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

他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经济特征,来展示如何通过优化经济环境来提高国家的竞争优势。

4.深入分析: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取决于其经济要素,还与其政策环境、企业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包括低税收、低地价等政策,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5.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此外,波特提出的四个基本要素也为我们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

6.总结:总的来说,《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框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思路。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篇2《国家竞争优势》读书报告一、简介《国家竞争优势》是由迈克尔·波特所撰写的一本商业书籍,其旨在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

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波特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估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模型,该模型基于四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结构以及机遇。

《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 阅读引导。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影响因素以 及如何制定和实施国家竞争优势战略,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国家竞争优势》》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国家竞争优势》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因素
能够
竞争
产业
环境
影响
国际
国家竞 争优势
优势
企业
提高
需求
国家
生产要素
这个
竞争力
机遇
获得
相关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所写的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一个国家如 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在本书中,波特提出了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模型,该模型涉及四个关 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以及两个辅助因 素:政府和机遇。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 本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能够 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需求条件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有更高的质量要 求,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如 果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在“理论篇”中,本书主要探讨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 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有助于读 者更好地理解国家竞争优势的本质和来源。

创新与竞争优势

创新与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读《国家竞争优势》有感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企业能长时间保持它们的竞争地位?在国际间的各种竞争场合中,为什么有的国家成功、有的国家失败?这似乎已经成为当代最热门的经济话题。

“竞争力”、“创新”更是每个国家从产业界到政府,人人关心的主要议题。

企业能够胜过它的国际竞争对手,是因为能察觉新的竞争状况,或在传统的竞争方式中添加更新更好的材料。

索尼是第一家以晶体管生产收音机的厂商。

波音开创飞机系列的观念,也是美国航空业中第一家发展全球基地的公司;山叶则把钢琴从传统的手工制造变为自动化生产,山域公司和艾特拉斯公司则推出“瑞典式”的采矿方法、这些厂商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的全球盟主。

每一个都具有洞察力和执行能力。

《国际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在战略上,“创新”一词应该做最广飞解释,它不仅是新技术、而且也是新方法或新态度。

创新有时候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大学问,但它可以只是一个新的产品设计、一个新的流程、一套新的营销战略,新的组织或教育训练。

凡事价值链中的活动都可能有所创新。

创新可以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能应付国际市场需求。

例如当一家公司注意到一群新起的客户或竞争者忽略的市场环节时,创新的动作就能使它创造出竞争优势。

在国际竞争中,企业能取得竞争优势通常是因为它们外国竞争对手反应太慢或无法有效回应。

像日本厂商能够在许多产业中获得竞争优势,在于他们重视被外国竞争对手视为次级或低获利的小型、简单。

低能量产品。

经由创新产生的新方法或新技术,因为会使现有资产设备过时,当对手考虑淘汰原先投资所带来的损失而顿失先机时,这些新方法或新技术也将成为领先企业的优势所在。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对企业而言,无法仿效的竞争优势并不多。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一、本书简介
《国家竞争优势》是全球管理大师、“全球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最具声名的波特竞争力三部曲之一,也是他关 于竞争力的最全面的著述。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完全改变了我们原来 对财富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观念。波特 对于国际竞争力创始性的研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政策 它也改变了各城市、各企业,甚至像中美洲这样的地区的 思想和行为。
在国家竞争优势与产业的关系中 第四个关键要素就是 企业包括企业如何创立组织和管理பைடு நூலகம்及竞争对手的条件如 何等而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产和国情的差异 而不同国家竞争优势也就是指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本 国竞争者的状态更在企业创新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塑造上扮 演重要的角色
5. 两个可变因素 机遇和政府 波特教授认为:机遇和政府是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可变因 素。
A 机遇角色 可遇不可求机遇的来源可能是自然演化的也可 能是由一个偶然的事件促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捕捉稍 纵即逝的机遇在各国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成功史中机遇是 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B 政府角色干预与放任的平衡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最后一个 因素是政府。 虽然政府在创造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上扮演 重要角色,但其政策的影响力却是可正可负,而且其效果 也是片面的。一个产业如果缺少基本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环 境政策再好也是枉然,政府并不能控制国家竞争优势,它 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竞争优势。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在国内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性行业,是一个 行业能够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三个条件。关联行业和辅助行业在 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投资的好处将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从而有助 于该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 4 企业的战略 、结构和同业竞争 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此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释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 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找出一个国家可以
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作者力图解释在现代全 球经济下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源泉与一般的理论和政策主 要着眼于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宏观条件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分 析主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更强调公司在经济发展 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一、本书简介
《国家竞争优势》是全球管理大师、“全球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最具声名的波特竞争力三部曲之一,也是他关 于竞争力的最全面的著述。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完全改变了我们原来 对财富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观念。波特 对于国际竞争力创始性的研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政策 它也改变了各城市、各企业,甚至像中美洲这样的地区的 思想和行为。
做一些间接活动。
在财富驱动阶段 ,产业竞争依赖于已获得的财富投资 经理人和个人的动机,转向了无助于投资创新和产业升级 方面,企业回避竞争更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加 竞争力。实业投资的动机下降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影 响政府政策来保护自己在这一阶段产业竞争能力衰退。
谢谢~o(∩_∩)o
PPT制作:营销0822 0830404221
外,本身也有创造力的表现。本土企业在产品流程技术市
场营销和其它竞争面已经接近精致化,同时本国有利的需
求条件坚强的供应商产业基础,专业化生产要素以及在相
关产业的支持下,企业也能持续创新。它们的创新又形成
其它产业出现动力,处在这个阶段的政府角色也不同于前
两个阶段,其政策应该放弃过去预产业的做法,而更应该
此系统中 前三个阶段是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 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 有可能因此而走上下坡路。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国家竞争优势》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经典著作,该书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者通过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理论和观点,为我们深入了解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钻石模型”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源自于四个基本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决定了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这四个要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地位,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阅读《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其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产业结构和企业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这些要素又受到国家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

因此,要想提升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等方面。

另外,我也从《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学到了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动态变化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技术创新的推动、国家政策的调整等。

因此,一个国家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同时要灵活调整政策和制度环境,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我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明白了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同时要不断改善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以创造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国家环境。

希望我们能够从《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竞争优势读后感3000

竞争优势读后感3000

竞争优势读后感3000篇一:竞争优势读后感《竞争优势》读书笔记本书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阐述了竞争优势地位的类型和论述企业如何能够获取它们。

第二部分讨论了产业内的竞争景框大部分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第三部分阐释论述了相关产业的竞争景框,或者说公司战略如何对博弈业务单元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

第四部分拓展了竞争战略全面的含义,包括处理不确定性和改善保障或保护竞争地位的方法.基本概念一、竞争战略的选择的两个偏好中心问题(产业吸引力、竞争地位)1.业长期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所决定的龙头企业的拖累吸引力——产业固有的利润率能2.决定产业内相对竞争地位的风险因素——产业跨国公司内部相同企业的盈利能力二、竞争优势归根结底用户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三、竞争后发优势的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差异四、决意决定企业盈利的首要和根本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五、五种竞争参考价值引力场分析产业吸引力,随产业发展不同而不同,随产业发展而发展。

企业通过其战略能对这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

六、改变产业结构的战略是双刃剑,因为企业能想改善缓解产业结构和盈利能力那样轻而易举地破坏掉他们。

七、决定盈利能力的关键问题时企业是否能攫取趣味创造的价值,或是确保这种价值不落入他人囊中,产业结构决定了谁占有为买方创造的产品价值的比例。

八、供求平衡影响短期盈利能力,产业结构决定了长期盈利能力。

九、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三个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中(成本集中、差异化集中)十、成本领先、差异化在多个产业的广阔范围内寻求优势,集中战略在单个行业龙头中寻求成本优势或差异化。

十一、竞争优势为任何战略部署的核心国策所在十二、典型的低成本生产商供应商批发标准的、实惠的产品并且极力强调优势冲一切来源中获得规模外贸或绝对成本优势。

成本领先者不能无视差异化战略,差异化的价值近似意味着为精细化获取满意的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必要的削价不会抵销成本领先者的成本优势。

读后感: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王座

读后感: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王座

读后感: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王座钻石王座――《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钻石不应该只拿来欣赏,还应当物尽其用,而国家竞争优势就为我呈现了一个钻石王座,望而生畏,但坐在上面,俯瞰过去,才发现我也路过过这里,只是太迷茫,就好像我们以前和大家做材料总喜欢写一下各类集群优势如何如何,那仅仅算是望文生义的主观猜测而已,真的是把相关企业凑在一起就有集群优势吗?真的是我们配套产业有了就可以了吗?政府给了钱就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必将飞速崛起吗?这都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能够给我们指条明路的理论,而不是大潮流下的指南针。

这本书的核心理论在于作者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由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来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的组成,即钻石模型――四个点组成一个四边形,通常被称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当然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小点,比如“机会”、“国家”――这是另外两个能够对国家菱形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机会是无法控制的,重大科技进步往往是突如其来,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它可以干涉到各个领域――不然仅仅四个点也抽象不出一个钻石的形状。

当然了,也有的人把它翻译成波特的菱形理论钻石模型。

其中具体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和公司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点。

这四个点就像是王座的四个脚,低调,但是需要细细品味。

第一个支脚――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等。

看名字和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上常说的那些没什么不同,但是在这套理论是那类泛泛而谈的宏观经济学所不能比拟的:各种要素按等级划分成了包括自然资源、气候等等的基本要素,后者包括交通、劳动力水平、科研设施以及技术知识水平等的高级要素。

波特认为,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高级要素是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投资的结果,是可变的,也是具有“戏剧性”的。

需求条件这一要点里面,强调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刺激。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回答了这一理论问题。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介绍,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一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1、生产因素。

它包括:(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2)自然资源。

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3)知识资源。

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4)资本资源。

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5)基础设施。

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

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

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

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

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

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就成为企业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國家競爭優勢》讀書筆記一.緒論(一)核心理論介紹:1.鉆石理論:用由四類要素組成的鉆石形象地描繪競爭環境的組成統稱為鉆石理論,其揭示在某一區域的某一特定領域,影響生產率和生產率增長的各因素,諸如信息、激勵、競爭壓力、到達支持性公司的途徑、制度與協會、基礎設施和人力與技能庫等。

2.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區別:比較優勢理論長期以來在國際競爭分析中處于主流和控制地位,比較優勢理論一般認為,一國的競爭力主要來源于勞動力、自然資源、金融資本等物質稟賦的投入,但是作者則認為競爭優勢應該是一國財富的源泉以及比較優勢理論所認為的那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其作用日益減少。

3.集群與競爭力: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區域下的一個特別領域,存在一群相互關聯的公司、供應商,關聯產業和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

在現代全球經濟下,投入要素可以從許多不同的地區獲取,運輸成本的降低也使許多公司再沒有必要GAGGAGAGGAFFFFAFAF把公司設立在原料來源地或者大的市場所在地。

《國家競爭優勢》力圖去縮短人們對公司集群現象的認知差距。

本書分析顯示,集群不僅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進激勵方式,創造出信息、專業化制度、名聲等集體財富。

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夠改善創新的條件,加速生產率的成長,也更有利于新企業的形成。

地點在復雜競爭情況下所扮演的強有力的角色與全球化趨勢是不一致的,因為全球化由于移去人為地貿易和投資壁壘,使傳統投入要素的產地變得不再重要,公司因此也沒必要設立在原料或者市場附近,而更應該選擇有利于公司生產率增長的地域。

4.政府與公司的新角色定位:《國家競爭優勢》提倡政府和企業在追求競爭力提升和繁榮時應該扮演新的、具有建設性的和行動性的角色。

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盡力去創造一個支撐生產率提升的良好環境,這意味著政府在有些方面應該是盡量不干預,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諸如確保強有力的競爭,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與培訓)則要扮演積極的角色。

竞争优势读书报告范文

竞争优势读书报告范文

竞争优势读书报告竞争优势读书报告范文竞争优势读书报告范文篇一:《竞争优势》读书笔记波特认为,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

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

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

这五种竞争力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

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激烈抗争中,只有灵活运用竞争战略才能胜出。

波特提出三种思路:“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

但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

“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

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的竞争对手。

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

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波特认为,这三种战略是所有战略的核心,每一个公司必须做出选择,必须决定希望在哪个范畴取得优势。

全面出击的想法既无战略特色,也会导致低于水准的表现,它意味着企业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开创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新领域,对全球企业发展和管理理论研究的进步,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一.绪论(一)核心理论介绍:1.钻石理论:用由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的组成统称为钻石理论,其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到达支持性公司的途径、制度与协会、基础设施和人力与技能库等。

2.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但是作者则认为竞争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以及比较优势理论所认为的那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益减少。

3.集群与竞争力: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在现代全球经济下,投入要素可以从许多不同的地区获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使许多公司再没有必要把公司设立在原料来源地或者大的市场所在地。

《国家竞争优势》力图去缩短人们对公司集群现象的认知差距。

本书分析显示,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

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

地点在复杂竞争情况下所扮演的强有力的角色与全球化趋势是不一致的,因为全球化由于移去人为地贸易和投资壁垒,使传统投入要素的产地变得不再重要,公司因此也没必要设立在原料或者市场附近,而更应该选择有利于公司生产率增长的地域。

4.政府与公司的新角色定位:《国家竞争优势》提倡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竞争力提升和繁荣时应该扮演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和行动性的角色。

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在有些方面应该是尽量不干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诸如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则要扮演积极的角色。

政府可以用许多方式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但切不可限制竞争或者人为地降低安全和环境标准。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现象是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在这一浪潮中,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频繁,每个国家都逐渐被纳入到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中,这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直接。

在这种竞争中,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依靠基于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而只能通过竞争优势的创造,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进本国人民的福利。

因此,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来源的论述,关于取得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途径的探讨,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一个国家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重视国内需求,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提倡企业的创新。

这一理论对我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用该理论分析我国现状可清楚看到我国的竞争优势与存在问题。

第一,在要素条件方面我国有基本要素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

但在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我国却比较薄弱。

以技工人才培养为例,意大利有学徒制,德国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学校,日本许多企业有专门的研究所。

这些国家特别注重创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

而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不够,对专门教育更是忽视,高等院校同企业联系松懈,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已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有的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也是名存实亡。

因此,要改善我国的要素条件,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如何建立并具有成效是当务之急。

第二,在国内需求方面我国市场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多。

但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挑剔、讲究的买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比较鉴别能力,是我国增强产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在支持性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也比较薄弱。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

竞争优势读后感

竞争优势读后感

竞争优势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竞争优势读后感粗略看完这样一本巨著,虽然不能将其中所有的理念都融会贯通,但收获还是很多。

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阅读了前面的理论篇、产业篇,以及最后的应用篇。

由于书中没有具体谈到钻石理论在我国的运用情形,这里我想就这方面结合书中的一些理论对我国的形势作个粗糙定义,并给出一些我的个人建议。

有些人认为波特的理论主要基于美国的现实而建立起来,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的发展中国家。

但我认为,对于我国来说,至少这套理论有它的借鉴意义。

波特说,“竞争力”的惟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那么我国是否具备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呢?我想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一下我国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一)生产要素在生产要素方面,我国初级生产要素充足,劳动力成本低,这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企业在低成本制造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

但即使这些,我们的竞争优势仍远远落后像美国、日本那样的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缺乏像现代化高科技这样的高级生产要素,人才、技术资源方面仍很匮乏。

波特在他的书中也提到,目前来看,初级生产要素已不再重要,高级生产要素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就更高了。

波特认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最基本任务是脱离生产要素导向的国家竞争优势,对国家而言,能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制远比拥有生产要素重要。

然而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因为这些不利的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这是波特的观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即使我们在生产要素方面仍有很匮乏,对企业而言,只要善于利用创新弥补本身弱点,仍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效。

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开发专业性与高级生产要素,并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个人共同大力投资,以此来带动国家与产业的竞争优势。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加大高科技人才投入,不断去寻求开拓创新的路线,这样企业才有能力化阻力为动力,为创造国家竞争优势而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于企业战略、结构和同 业竞争
波特教授在全书中始终秉持“同业需竞争”的观点, 他断言强大的国内竞争者是一项难以衡量的国家资产,并 且强调国内同行业中的激烈竞争是该行业产生竞争优势并 强劲不衰的重要条件,他反对传统理论有关“国内竞争是 一种资源浪费”的观念,认为必须抛弃政府提供的特殊关 照,以扶持国内少数企业成长的政策,否则企业将走不出 “政府保护——不思创新——竞争无力——进一步保护” 的怪圈。诚然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短期内可能会损失 一些资源,但从长远看,则利大于弊。国内竞争给企业带 来创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投资提升高级生产要 素等一系列压力,这一切都有利于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 企业。
国家篇
综合运用“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企业战略、企 业结构、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四大要 素情形和机会+政府两个辅助要素扮演情况的分析方法, 分析了八个国家竞争力消长的现状、原因和前景。其中玩 味的是,美国一方面由于其产业多样化位列战后赢家, (其他纳入分析的战后赢家还包括重视贸易的瑞士、重视 科教和高标准化的德国、经济重心集中的瑞典)同时由于 其天然资源产业比重高、对产业集群表现不佳等原因,和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位列衰落的大国行列。另外,在 “钻石模型”诸要素中都有上佳表现的日本、意大利和韩 国位列新兴国家行列。在这篇中,波特教授还提出了经济 发展的四个阶段划分,并指出了四个阶段发展、跨越、循 环的过程和规律。
(一)需求要素:强调挑剔的国 内消费者
波特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家竞争 优势中的作用。第二,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国内的 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挑剔的话,会有助于该 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 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 准和产品创新。 波特强调国内需求而将国外市场放在“机会” 要素中。一般说来,企业对最接近的顾客的需求 反应最敏感。因此,国内需求的特点对塑造本国 产品的特色,产生技术创新和提高质量的压力起 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应用篇
波特教授在第4篇中,综合讨论了企业 战略和政府战略并且依据钻石模型的优劣 分析和经济发展阶段评估方法,提出了10 个国家的行动指南。
钻石模型”分析方法——从比较优势 到竞争优势的飞跃
波特的“钻石模型”认为竞 争力和国家繁荣不是一个零和游 戏。作为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 (包括省、市级别区域的)全球 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国家竞争 优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国兴衰 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 优势,它强调不仅一国的所有行 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更为重 要的是要形成国家整体的竞争优 势及其条件的促成和创建。而国 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以 下相互作用,动态连接着的四个 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共同 作用(如下图所示),这四大要 素包括:
.
本书核心思想及其架构体系
现代全球化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家经济持续繁荣是困扰各国 研究者和政界精英的难题,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所著的 《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正是为了回答“为什么基于特定国家的企业在 特定的领域和产业获得了国际水平的成功”的核心问题。 波特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第一, 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而另外的国家却失败了;第二, 为什么某些国家可以成为它在一个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持续胜 利的大本营;第三,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不同的企业和政府选择更好的 竞争策略,以及更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自然资源。 全书的架构体系围绕这些议题展开。全书共分为4篇(理论篇、 产业篇、国家要素:一个国家 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 面的表现,如人工素质或基础 设施的良莠不齐。 (2) 需求条件:本国市场 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 的需求如何。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的表现: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 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 力。 (4)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 竞争对手:企业在一个国家的 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 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产业篇
波特教授通过展示四个优势国家、四个优势产业的 案例,分析了产业竞争力形成并提升的过程和原因。案例 中值得借鉴之处包括德国印刷机产业中集群化、专业化的 作用;美国医疗检测仪器产业注重内需及其支持性产业的 价值;意大利瓷砖产业发展中,国内市场竞争的意义;在 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改善国内市场需 求状况和刺激生产条件两方面起到的恰到好处的作用等。 在第2篇中,波特教授还专门提到了服务业与国家竞争优 势的关系和意义。
(四)“集群效应”的“溢出效 应”
波特教授在论述相关与支持性产业要素时, 提出了“集群”概念,认为产业集群就像一个紧 密联系的系统,可以促进企业在纵向和横向之间 通过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来推动和鼓励对方进行持 续的产业升级和创新。特别是在文化相似、地理 位置接近的时候,企业之间经常性的接触和交流 会帮助他们抓住机会、发现和应用新的技术方法, 实现显著的集群效应。
总结语
以上这些要素都是相互依赖,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国家 的竞争优势。前面的分析大致呈现了我国产业的基本现实 状况,接下来企业要做的就是寻求让自己壮大的动力,不 断创新,进步,带动产业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竞争优 势的形成。 波特认为竞争才是一个国家经济进步的动力,而竞争 不是来源于舒适和有利的环境,也不是政府所给予的保护 和优惠措施,而是来自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比如严酷的 自然条件,贫乏的天然资源,尤其是一群挑剔的顾客。所 以即使外界条件多么地不利,企业应该做的仍就是面对逆 境去创新,创造优势。 我们坚信,国内企业的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我们的 企业会越做越大,我们产业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中国在国 际上的竞争力也将越来越强大。
(三)初级要素与高级要素及劣 势生产要素的功效
波特教授把生产要素按等级划分成基本要素(或初级 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前者是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 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 人口统计特征,后者则指必须通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创 造出来的要素,如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 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国家竞争优势认为高级要素对 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并且认为不利的生产要素, 即劣势,往往有刺激某些产业或企业通过持续地创新来予 以弥补的功效,这会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而要素富足型 的国家却常常因为动力不足而并不能获得竞争优势。
理论篇
波特教授开篇便明晰了竞争力的含义和来源, 指出生产率(每单位劳动与资金的产出价值)的 提高是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紧接着, 波特教授展示了增加国家竞争优势的途径和评价 其地位的方法的模型工具“钻石模型”。他围绕 国家竞争力的评价和构建,将“五力分析”和 “价值链”框架中的重要概念有机地应用到本书 最为核心的“钻石模型”当中,并对四大要素和 两个辅助要素、“钻石模型”的动态性、互相影 响等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