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教育設計 • 1.強化教師的專業行為 • 2.了解運用及改變學生文化的影響方向 • 3.適當的約束學校行政人員的價值觀念及 行為型態 • 4.選擇及運用社區文化 • 5.強調學校物質環境的教育佈置 • 6.學校制度的配合
捌、師生關係
• 一、師生專業領導關係之特徵 • 1.教師對其角色的選擇及其行為表現, 應以專業知識為其根據。(5隻猴子、去頭 去尾煎魚、車入庫、校長請客、如醫生之 診斷開藥) • 2.教師與學生維持某種關係,本身並非 目的,教育學生才是目的。(買車之目的、 路燈下找鑰匙、杯子與水;愛的教育)
捌、師生關係
• 二、師生專業領導關係之建立 • 1.兼重評鑑與協助。教師對學生有考試 權,有評定成績權,但也有協助的義務。 評鑑是工具而非目的,評鑑與協助並用, 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專業關係,裨益於 教學效率的提高。(考駕照、評鑑的目的)
伍、教育機會均等
• (3)對於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給予適度的 期待。 • (4)對於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給予關心與 了解。 • (5)多元化評量。 • (6)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及實施親職教育。
伍、教育機會均等
• 2.行政制度方面 • (1)普及幼兒、特殊教育。 • (2)提供助學貸金、獎學金及工讀機會。 • (3)合理分配教育經費。 • (4)加強學校輔導工作。 • (5)入學方式、安置、學制多元化。
教育社會學
報告者:王柏壽
壹、教育社會學的意義與內容
• 一、教育社會學,乃是運用社會學的觀點 來分析教育制度,並使教育人員具有社會 學的眼光與智慧來解決教育問題。 • 二、教育社會學的內容 • 1.論教育制度與其他社會制度的關係,藉 以了解教育制度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及其 應有的調適方向。
壹、教育社會學的意義與內容
wk.baidu.com
肆、教育與家庭的關係
• 二、家庭對教育的影響 • 1.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促成許多新的教 育措施,有利於教育的革新。 • 2.家庭型態的改變,使學校增加了許多項 業務。 • 3.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孩子的教育成就。
肆、教育與家庭的關係
• 三、教育調適的方向 • 1.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學校、教師、 學生) • 2.加強實施親職教育。
伍、教育機會均等
• 一、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 • 1.所謂均等指的是機會的均等而非結果的 相等。 • 2.教育機會均等,除了消極地不對學生之 就學機會加以性別、宗教、種族、社會地 位或其他之限制外,更含有積極提供彌補 缺陷的機會,促進立足點的平等,以便充 分發展個人才能。
伍、教育機會均等
• 3.教育機會均等,不僅指入學機會的均等, 而且還包含教育內容與教育情境的均等。 • 二、如何進一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 1.教學過程方面 • (1)對於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給予肯定、 鼓勵。 • (2)讓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感覺到老師是 公平、公正的。
捌、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 一、性質 • 1.是次級文化:一方面反映大社會的文化, 一方面有其獨特性(教育功能、年輕文化 長期存在、非營利、目標不具體、易受批 評) • 2.是綜合性的文化:(1)世代之間的文化; (2)校內、校外的文化。 • 3.對立與統整互見的文化
• 4.兼具積極與消極的文化 • 5.能夠刻意安排或引導發展的文化 • 二、內容 • 1.教師文化:學術與教學,專業與受雇, 教學與學習。教育是良心事業。 • 2.學生文化。影響教育成敗,反知或非反 知。 • 3.行政人員文化。 • 4.社區文化。影響學生再影響學校,直接 影響學校。
• 2.論教育制度本身的社會功能與性質。 • 3.學校組織與文化。 • 4.學校教學的社會基礎。
貳、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 一、教育對經濟的影響 • 1.教育培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力。 • 2.教育是一種投資。(個人、社會) • 二、經濟對教育的影響 • 1.富裕的經濟能力才能充實教育軟硬體設 施。 • 2.經濟發展型態的改變,對人才的需求不 同,教育也需因而改變。
參、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 一、教育對政治的影響 • 1.教育培養政治領導人物。 • 2.教育協助個人政治社會化。(社會化:將社會 規範內化到個人內心,使自己行為符合社會所規 範的行為。)(民主法治、尊重、服從、包容) • 二、政治對教育的影響 • 1.政治制度決定教育制度。(集權、分權) • 2.政治環境影響教育環境。(教材內容、教學方 法、教育人員任用)
參、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 三、教育應調適的方向 • 1.重視教育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的任務。 • 2.重視教育決策權力的平衡。(政黨、立 法機關、行政機關、教育專業團體、家長 團體)
肆、教育與家庭的關係
• 一、教育對家庭的影響 • 1.教育影響家庭的社經地位。 • 2.教育改變家庭的結構。(權力、年齡、 人口數) • 3.教育影響家居所在。
貳、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 • • • • • • • 3.經濟發展之後,提高國人受教育的期望。 三、教育應如何調適 1.教育投資要有計畫。 2.重視培養現代人應有的特質。 (1)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2)learning to know. (3)learning to do. (4)learning to be.
捌、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捌、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 5.物質文化:影響學生心理平衡(郵局)、 價值觀及態度(靜淨美觀、寺不殺生)、 學習方式,並保存、傳遞學校傳統(拱門、 老歌、照片)。 • 6.傳統、規章、儀式與制度。(風氣、分 發、升等)
柒、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陸、教育制度的社會功能
• 一、傳遞文化 • 二、協助個人社會化 • 三、促進社會統合 • 四 、促進社會流動
柒、課程與教學的社會基礎
• 一、課程與教學的決定權: • 1.專家的社會權力最大。 • 2.校外(升學)考試的影響。 • 3.社會環境(文化)的影響。 • 二、課程與教學须符合兩種標準: • 1.機會均等原則。 • 2.必須反應社會的實際需要,並使學生具 有適應及批判的能力。
捌、師生關係
• 一、師生專業領導關係之特徵 • 1.教師對其角色的選擇及其行為表現, 應以專業知識為其根據。(5隻猴子、去頭 去尾煎魚、車入庫、校長請客、如醫生之 診斷開藥) • 2.教師與學生維持某種關係,本身並非 目的,教育學生才是目的。(買車之目的、 路燈下找鑰匙、杯子與水;愛的教育)
捌、師生關係
• 二、師生專業領導關係之建立 • 1.兼重評鑑與協助。教師對學生有考試 權,有評定成績權,但也有協助的義務。 評鑑是工具而非目的,評鑑與協助並用, 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專業關係,裨益於 教學效率的提高。(考駕照、評鑑的目的)
伍、教育機會均等
• (3)對於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給予適度的 期待。 • (4)對於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給予關心與 了解。 • (5)多元化評量。 • (6)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及實施親職教育。
伍、教育機會均等
• 2.行政制度方面 • (1)普及幼兒、特殊教育。 • (2)提供助學貸金、獎學金及工讀機會。 • (3)合理分配教育經費。 • (4)加強學校輔導工作。 • (5)入學方式、安置、學制多元化。
教育社會學
報告者:王柏壽
壹、教育社會學的意義與內容
• 一、教育社會學,乃是運用社會學的觀點 來分析教育制度,並使教育人員具有社會 學的眼光與智慧來解決教育問題。 • 二、教育社會學的內容 • 1.論教育制度與其他社會制度的關係,藉 以了解教育制度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及其 應有的調適方向。
壹、教育社會學的意義與內容
wk.baidu.com
肆、教育與家庭的關係
• 二、家庭對教育的影響 • 1.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促成許多新的教 育措施,有利於教育的革新。 • 2.家庭型態的改變,使學校增加了許多項 業務。 • 3.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孩子的教育成就。
肆、教育與家庭的關係
• 三、教育調適的方向 • 1.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學校、教師、 學生) • 2.加強實施親職教育。
伍、教育機會均等
• 一、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 • 1.所謂均等指的是機會的均等而非結果的 相等。 • 2.教育機會均等,除了消極地不對學生之 就學機會加以性別、宗教、種族、社會地 位或其他之限制外,更含有積極提供彌補 缺陷的機會,促進立足點的平等,以便充 分發展個人才能。
伍、教育機會均等
• 3.教育機會均等,不僅指入學機會的均等, 而且還包含教育內容與教育情境的均等。 • 二、如何進一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 1.教學過程方面 • (1)對於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給予肯定、 鼓勵。 • (2)讓來自不利環境的孩子感覺到老師是 公平、公正的。
捌、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 一、性質 • 1.是次級文化:一方面反映大社會的文化, 一方面有其獨特性(教育功能、年輕文化 長期存在、非營利、目標不具體、易受批 評) • 2.是綜合性的文化:(1)世代之間的文化; (2)校內、校外的文化。 • 3.對立與統整互見的文化
• 4.兼具積極與消極的文化 • 5.能夠刻意安排或引導發展的文化 • 二、內容 • 1.教師文化:學術與教學,專業與受雇, 教學與學習。教育是良心事業。 • 2.學生文化。影響教育成敗,反知或非反 知。 • 3.行政人員文化。 • 4.社區文化。影響學生再影響學校,直接 影響學校。
• 2.論教育制度本身的社會功能與性質。 • 3.學校組織與文化。 • 4.學校教學的社會基礎。
貳、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 一、教育對經濟的影響 • 1.教育培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力。 • 2.教育是一種投資。(個人、社會) • 二、經濟對教育的影響 • 1.富裕的經濟能力才能充實教育軟硬體設 施。 • 2.經濟發展型態的改變,對人才的需求不 同,教育也需因而改變。
參、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 一、教育對政治的影響 • 1.教育培養政治領導人物。 • 2.教育協助個人政治社會化。(社會化:將社會 規範內化到個人內心,使自己行為符合社會所規 範的行為。)(民主法治、尊重、服從、包容) • 二、政治對教育的影響 • 1.政治制度決定教育制度。(集權、分權) • 2.政治環境影響教育環境。(教材內容、教學方 法、教育人員任用)
參、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 三、教育應調適的方向 • 1.重視教育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的任務。 • 2.重視教育決策權力的平衡。(政黨、立 法機關、行政機關、教育專業團體、家長 團體)
肆、教育與家庭的關係
• 一、教育對家庭的影響 • 1.教育影響家庭的社經地位。 • 2.教育改變家庭的結構。(權力、年齡、 人口數) • 3.教育影響家居所在。
貳、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 • • • • • • • 3.經濟發展之後,提高國人受教育的期望。 三、教育應如何調適 1.教育投資要有計畫。 2.重視培養現代人應有的特質。 (1)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2)learning to know. (3)learning to do. (4)learning to be.
捌、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捌、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 5.物質文化:影響學生心理平衡(郵局)、 價值觀及態度(靜淨美觀、寺不殺生)、 學習方式,並保存、傳遞學校傳統(拱門、 老歌、照片)。 • 6.傳統、規章、儀式與制度。(風氣、分 發、升等)
柒、學校文化的性質、內容及 教育設計
陸、教育制度的社會功能
• 一、傳遞文化 • 二、協助個人社會化 • 三、促進社會統合 • 四 、促進社會流動
柒、課程與教學的社會基礎
• 一、課程與教學的決定權: • 1.專家的社會權力最大。 • 2.校外(升學)考試的影響。 • 3.社會環境(文化)的影響。 • 二、課程與教學须符合兩種標準: • 1.機會均等原則。 • 2.必須反應社會的實際需要,並使學生具 有適應及批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