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来源于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有进一步体味了。能在文海中恣意遨游,中意这种本真、自由的状态。

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心智和判断,它对我们影响至深,它从不条理化,也从不指令化的将许多意志强加于我们,而相反的,给了我们许多遐想和思索的空间,从而,更好的指引前行的人生路,我并不愿意将它的功用条分缕析,而是,无论在我得意、失意、疑惑、困顿无措时,它总及时的以一种温婉的姿态“守候”,不离不弃……

首先,文学扩展了人类的视野。

人说“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膛”,大海苍茫几许,而人的胸怀远远胜之。人需要睁眼看世界,就有许多间接或阴暗的东西无法亲自触及,但文学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它让我们间接的接触和感悟了许多我们无法看见或参与的丰富多彩的人和事。这些在无形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给了我们更多直接或间接的经历,靠着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不再僵化的理解问题,也不再陷于表面化、线条化的理解问题,而学会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睿智、更加合理的认识并处理问题……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类的审美品位,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一部“说不尽的《红楼梦》”教我们学会在事态纷扰下窥探世态人心,也见到了王熙凤等人的功力深厚,见识了封建卫道士们扼杀真情的丑恶嘴脸,对黛玉娇羞的女儿泪也有了质的认识,黛玉的泪并不只是为自己的命运哀叹,而是叹己寄人篱下的悲楚,同时也是她对自己中意之人贾宝玉的试探,她在爱情上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很好的融入整个大家族,对于封建家族和封建制度,她一直是个边缘人物,所以,她的泪为她的悲剧命运定下了一个基调,由此,我们渐渐学会用女性视角探寻文本中人物形象,而不再肤浅的表面化的理解人物。

其次,文学让我们反复探寻人生意义何在。

空洞寂寞之时,常常不断反复追问人生意义何在,“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因何存在”,于是爱上独处,也惯于思考,因而,常常,笔下的文字显得苍白、无奈、痛楚,而不再是一味欢欣愉悦,惯于用另一双眼看世界。也常常幻想,找到灵魂的归宿,不再流离失所,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会有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感觉。欣赏余华,也爱《活着》,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冲击力,也由此在调剂之初选择的方向是当代小说,因为其间有我推崇备至的“先锋文学”,随着调剂,西迁民大,先前的一切,幻似一个美丽的梦……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吗?⑴仅仅“活着”就够了吗?也许有人会说,《活着》中的福贵是小人物,是无可奈何的底层人民,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可是,人类恰恰是由这些小人物组成的,无数小人物的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人类的精神,小人物的意义就是人类的意义。他们卑微地忍受苦难,卑微地挤出一点生物性的生存空间,他们用“活着”向我们证明了人的生存韧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余华在赞美这些弱势群体的同时,更多的是泪光中的同情,但同情本身能否解除弱者的不幸呢?除了哀其不幸大概没有别的了。如果当代中国人都能如此乐观超然地“活着”,似乎就达到余华所谓“高尚”的境界了。然而,这种缺乏崇高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感的乐观的生命意识,曾被鲁迅说成是“僵尸的乐观”。⑵史铁生是一个顽强的智者,他从最初的抱怨、沉沦、沮丧到最后的看透、坚强、乐善、达观,深深浸染了我那颗浮躁且不太成熟的心。他在《命若琴弦》中曾经提到:“人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人只是一个永无穷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在生命和目标之间拉上一根琴弦,才能弹奏出动听的人生乐章。这一目标可能实现,也可能实现不了,即使最终没有实现,你只要为之奋斗了,你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的实现当中,而在于为实现目标而追求、奋斗的过程之中。即‘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⑶上述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其实就是人生真相的窥破。窥破了人生真相当然是愉快的,但往往同时也是痛苦的、苦涩的。这种痛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痛苦,而是清醒的痛苦、哲学的痛苦、智慧的痛苦。它不是单纯的痛,而是痛中有快;也不是单纯的苦,而是

苦中有甜。这种复合的味道才更接近人生的真实,更有深度。这种痛苦并不会引人消极和颓废,而是使人增加几分直面人生的勇气,增加几分承受人生的内在力量,增加几分应对人生、驾驭人生的智慧。

第三,文学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终极关怀。

高尔基曾说“文学是人学”。⑷文学之于人生有一种高度仿真的状态,许多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人生的历史,一部人类灵魂的演变史,一个情感的储存库。这是一个无限广阔、无限深远的心理实验场。在这里,我们的灵魂可以得到净化,我们的情感倾向可以得到规范,我们的心灵档次可以得到提升,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等诸多作品,让我们开始痛恨旧世界的黑暗和腐败,继而有革命和重建新天地的强烈欲求,再比如,巴尔扎克的《巴黎圣母院》使我们感知了人性的美好、丑恶以及人心深处的隐秘。在文学作品所筑构的虚幻的“现实生活”中,读者可以展开想象,自由地徜徉、沉醉于古今中外的人生情景中,“心”入彼时彼地的生活,体验各色人物的各种情感,追索人物的心路历程,探究人生的底蕴和奥秘。

各种文学作品不断揭示人性善恶之种种,道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人生百态,深刻揭示了世事多变的哲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学会了承担和接受。人类会有许多欲望、期盼、追求,同时,人类也会常常思考自己的人生困境,自己欲求的与现实的距离几何?于是精神世界便希望有个寄托,也不愿成为精神世界的空白者。也正在文学作品揭示的种种现象中,我们对于人生也有了深深的理解,也对凡俗人世的小人物的生存愿望多了更多的理解、释怀、宽容。也在这种精神修养和人生境界下,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我近乎盲从的喜欢、相信文学,从中汲取到的力量和智慧是真实可触的,无谓乎兰心蕙质,本着一颗赤诚的心,善待文学、珍惜无多的求学生涯,便是我得到的最大的领悟。

生活原本是充满诗意的,年少无知时,也常常愿意用诗意的眼光静静地窥视这个世界,为草长莺飞暗自欣喜,但是随着年龄渐长,那些心绪早已不在,也逐渐的被这个浊世麻木、浸染,混沌、腐蚀,只是常常顽固的拒绝着周遭伪善的一切,因为,我们始终深信真、善、美的存在。作家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召唤出了亲情的无私、可贵,刘墉的《萤窗小语》以作者极其敏锐的感觉审视着周遭的一切,作者发现并创造着那么多容易被我们漠视的失意和美丽,这许多真情、美好带我们远离麻木和混沌,使我们逐渐沉静而不再浮躁,因我们深信爱之永存,而愈发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其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⑸于是人类要学会品味孤独,也习惯享受孤独。“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膨胀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⑹于是适时,人类该学会以平常心处事,也该学会知足常乐。“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⑺但是渐渐在这种恐惧中,将人格升华,也不失为一种尚佳的人生境界。我们就是不断在文学这种温情的警醒下,人性日臻完善,也逐渐变得勇敢、坚强。

文学可以使人活得丰富、明白,活得思想深刻,有滋有味,它不断警醒人类向善、乐观、超然,不再陷于龃龉、计较。文学是一门很具有人性,也具有温情的、人文关怀的学科,我会一直坚持最初的热忱,坚持与文学的约定,因为我深知:生活需要文学,人性需要文学,深厚的生命更离不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