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升高二化学衔接班课程
高中化学衔接课程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授课目标:
1. 复习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扎实基础;
2.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学术水平;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 溶液化学
5. 化学平衡
6. 酸碱与氧化还原反应
7.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述结合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3. 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深度;
4.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1. 本课时主要内容为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复习与拓展;
2. 通过导入实验,引发学生对元素特性的探究;
3. 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其中的规律;
4. 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的理解;
5. 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估:
1. 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能力;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高中化学教程》
2. 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实验指导手册
4. 化学视频资源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掌握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 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 高中化学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指出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的一个新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
的地位。
接着,简要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二、学习内容和要求(15分钟)
1. 教师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
2. 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实验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三、学习方法(20分钟)
1. 教师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听课、作业、实验、阅读等;
2. 学生通过听讲、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探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
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小结或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了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他们在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一、学科定位
本次教案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阶段,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基本能力。
二、学习目标
1. 熟悉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特点;
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并总结实验规律。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
4.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示范实验和自主实验结合;
3. 学生个人或小组探究实验结合;
4. 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维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 知识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弄清化学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5.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评价方式
1. 教学过程表现评价;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价;
3. 知识理解和应用评价。
七、拓展延伸
1.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
2. 开展相关化学实验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以上为本次高中化学衔接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暑期新高一高二衔接班(化学)

暑期新高一衔接班
说明:衔接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了解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以及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编排的第一大块内容是将高中学习中常常涉及的初中知识点再次进行梳理并作一定的加深,第二大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必修1专题1比较难的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这部分进行讲解,为后续学好化学做好铺垫,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暑期高二专题班
说明:学生在进入高二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后往往比较难入门,因为很多学生
会感到有机化合物结构或性质接受起来很生涩、难懂,找不到有机物之间的联系,所以一接触有机化学就理不清头绪。
针对这种情况,暑期主要从必修2的电子式,共价合物的结构式入手引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但如果马上进入有机物的结构的学习,学生也会很难接受,所以利用生活中常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引入其相关性质,并通过这几种物质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结构决定性质,从而自然而然地转到有机物结构的学习。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基础概念复习与拓展教学目标:1. 巩固和复习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的基础。
2. 帮助学生对化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对化学科学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兴趣。
教学重点:1. 化学基础概念的复习和巩固;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解题方法的掌握;3. 化学实验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2. 化学实验方法的操作技巧;3. 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资料;2.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3. 学生实验报告及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化学基础概念,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及解题方法等。
通过课件展示和实例讲解,使学生对化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实验操作(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实践操作,锻炼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实验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展开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结论和疑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复习巩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实验方法和数据的理解。
教学反馈:对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阅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实验技能。
教学延伸:布置化学实验设计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化学教材、化学实验器材、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等。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参与课堂讨论和答题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化学学习水平。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初高中衔接课课件

8.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C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①④
B.纯净物:①③④⑤⑥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③⑤
A项,①纯碱是Na2CO3,属于盐,故A项错误 B项,③石灰水是混合物,故B项错; C项,①纯碱和⑥KClO3都是盐,故C正确; D项,⑤液态氧是纯净物,故D项错。
K+ Na+ Ag+ Ba2+ Ca2+ Mg2+ Zn2+ Cu2+ Fe2+ Fe3+ Al3+
OH-
NO3- Cl- CO32- SO42- PO43-
1.若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会使 人中毒死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B ) A、+2 B、+3 C、+4 D、+5
5.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
的是 ( A )
A.氧气、干冰、硫酸、烧碱
B.碘酒、冰、盐酸、烧碱
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
D.铜、硫酸钠、醋酸、石灰水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B. 碘酒、盐酸属于混合物,B错误;纯碱是盐不是碱, C错误;硫酸钠是盐、石灰水是混合物,D错误。故选A。
(3)化合价计算
练一练: 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CuSO4
Fe
FeSO4
Cu
HNO3 NH4NO3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五、离子名称及符号
有颜色的离子:
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MnO4-(紫红色)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概要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概要1. 引言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研究而设计的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回顾和巩固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引入高中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实验技巧。
本文档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概要: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 课程内容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知识回顾:回顾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化学实验技巧:研究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巧,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以及实验室安全常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化学反应与计算: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并研究如何进行化学计算。
3. 教学目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复和巩固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常识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 引入高中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实验技巧,为学生未来深入研究高中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4. 教学方法高一化学衔接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其自主研究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物、模型的演示来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实验操作:每个课程单元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化学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5. 总结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通过复习和巩固初中化学基础,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引入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实验技巧。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回顾和深化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对化学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回顾: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 化学中的重要原理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溶解等。
3. 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1. 复习和回顾: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回忆起所学过的知识。
2. 引导思考和讨论:提出一些化学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讨论,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思绪,做好笔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敏捷,观察仔细。
2. 实验表现: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注意安全,实验数据准确记录。
3. 考试成绩:以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竞赛或科技创新比赛,锻炼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化学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拓展化学知识面。
3.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企业或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非死记硬背。
2. 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加强实践锻炼。
3. 需要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看成绩,更要看发展。
高一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高一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一
主题: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差异,掌握高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高中化学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教材: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
2. 实验器材:如果有实验环节的话,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3. 学生复习材料:让学生提前复习初中化学知识,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准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或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一下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内容。
2. 学习:介绍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溶液、化学平衡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性。
3. 实验:如果有实验环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4. 讨论:通过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或案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还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下节课我需要多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物质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离子、化学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实验: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验操作,深化学生的理解。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化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3.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4. 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5.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深化。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日常考核,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2. 化学教材和辅导资料3. 课件和视频资料七、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总览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总览课程目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更好地适应化学学科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这门衔接课程,学生将能够:- 理解重要化学概念和基本术语- 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课程内容本衔接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回顾-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元素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第二章:化学实验基础- 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常识- 常见实验器材和其使用方法- 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记录方法- 常见实验操作技巧第三章:化学反应- 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平衡- 酸碱中和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和非金属的活动性- 催化剂和速率方程第四章:无机化学- 重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无机离子的分离和鉴别- 氧化物和酸的性质- 锂、钠、钾、铝和铁的性质及应用课程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 第一学期:第一章和第二章- 第二学期:第三章和第四章考核方式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小测验:定期进行的知识测试-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所学内容的理论和实验部分注意事项-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实操能力- 学生需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复所学知识- 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通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为高中化学学科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日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石。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高中化学学习,你准备好了吗?——初升高衔接之化学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 认识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和差异2. 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3. 明确学习高中化学所需的知识储备二、学习要点:(一)初高中化学学习特点的比较1. 初中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特点2. 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1. 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2.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3.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三)高中化学学习所需的知识储备三、重点讲解:刚跨入高中阶段时,学生们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却普遍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学习内容更显得抽象甚至是枯燥。
在做习题或实验时,又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初高中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
我们知道,由于实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现行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就造成了初高中知识的断层。
另外,初中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相对而言,高中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
且由于所学内容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同学们如何在高一开学时做好初高中学习的顺利过渡,对化学学习有一个初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迅速适应新的教学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应对高中化学的学习。
(一)初高中化学学习特点的比较一)初中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初中化学知识内容比较简单。
知识内容多从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内容切入,带领同学们认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等。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简述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简述介绍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初中化学过渡到高中化学而设计的。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研究要求,建立坚实的基础,并为将来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能够:熟悉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巧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内容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通过复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重新温并巩固他们在初中研究过的知识。
重点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引入高中化学知识将逐步引入高中化学的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
通过简单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3.实验技巧和安全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学生将研究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称量、搅拌、加热等,并了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4.解析和解题技巧引导学生研究化学问题的解析和解题技巧。
通过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高一化学衔接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研究效果的目的。
具体方法包括:1.知识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传授化学知识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2.实验教学通过丰富的实验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和实验技巧的理解。
学生将参与实验操作,并研究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群体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合作。
学生将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讨论案例和分享经验。
4.题目练和作业提供丰富的问题练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将通过解题和完成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旨在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实验教学和学习方法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并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介绍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介绍一、课程背景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旨在为即将进入高一的学生提供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提前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研究的要求和节奏。
通过本门课程的研究,学生可以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研究的阶段,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复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3. 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化学科学。
4.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等。
2.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确定:通过讲解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确定方法,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教授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化学方程式和配比的基本方法。
4. 化学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
5. 化学反应的类型:介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实例演练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化学反应类型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和演示:通过讲述和演示化学知识,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问题解析:通过解析一些典型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概览

高一化学衔接课程概览课程背景高中化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更快速地适应课程要求,我们设计了高一化学衔接课程。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培养科学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探索。
课程内容单元一:化学基础知识回顾1. 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反应2. 离子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4. 化学键与化合价单元二:化学式与计算1. 化学式及计算基本规则2. 摩尔质量与计算3. 量的关系与计算单元三:化学物质的应用与性质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2.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3.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析4.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应用和性质单元四: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室安全常识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3.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4. 实验步骤的设计和进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并培养实验技巧;*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互动与共同研究;* 归纳总结:通过课后讨论与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评估方式* 平时作业:通过课堂练、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高一化学衔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回顾和巩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课程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究研究,学生将培养科学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技能。
希望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培养出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为将来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一升高二化学课程规划

卤代烃讲学案
18
8月7号
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
阶段测试3
19
8月8号
烃的含氧衍生物:醛
4.常见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烃的含氧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有机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官能团的推断与检验。
20
8月9号
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阶段测试4
暑假课程总复习一
暑假课程总复习二
阶段测试1
7
7月25号
非金属元素硅、氯、硫和氮
2.复习巩固高一下学期的重要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8
7月26号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复习
9
7月28号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107月29号来自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复习
11
7月30号
化学能与热能、电能
12
7月31号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
阶段测试2
13
8月1号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高一升高二衔接课
科目属性:化学
开课时间:2014暑假
上课时间:15:00-17:00
课程节次:20节/期,2小时/节,每天1节,共20天
招生对象:高一升高二学生
授课老师:张智辉
开课目标:通过预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打下基础,把握优势,为高二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为学好高二化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巩固高一的化学知识。
课次
计划上课时间
本课次主要学习内容
阶段目标
1
7月18号
化学计量的相关计算
1.复习巩固高一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7月19号
离子反应专题复习
高一高二化学衔接课2

Class 2-----书写离子方程式及氧化复原反响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1.浓硫酸不可拆,浓盐酸、浓硝酸必须拆,浓氨水不可拆,仍然写NH3·H2O。
2.微溶物澄清溶液拆成离子形式,混浊状态写成化学式。
如Ca(OH)2,分为澄清石灰水和石灰乳,两种写法。
3.酸式酸根别拆。
4.难〔微〕溶物不可拆:Ag2SO4,Ag2CO3,MgCO3,PbCl2〔不是太常见的〕5.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不可拆:H2O,CH3COOH,H2CO3,HClO,H2SO3,H2S;NH3·H2O,Al(OH)3〔弱酸,弱碱〕易混易错点:1.H++OH-===H2O可以表示所有强酸加强碱的中和反响?〔〕2.用饱和FeCl3溶液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3.稀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响?4. 氨水作为反响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有加热或浓度很大时,写为〞NH3↑+H2O〞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类型:连续反响型:(1)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②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直至过量Al3++4OH-===AlO-2+2H2O,3AlO-2+Al3++6H2O===4Al(OH)3↓。
(2)NaAlO2溶液和盐酸溶液①向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溶液直至过量AlO-2+H++H2O===Al(OH)3↓,Al(OH)3+3H+===Al3++3H2O;②向盐酸溶液中逐滴滴入NaAlO2溶液直至过量AlO-2+4H+===Al3++2H2O,Al3++3AlO-2+6H2O===4Al(OH)3↓。
(3)Na2CO3溶液和稀盐酸①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过量CO2-3+H+===HCO-3、HCO-3+H+===H2O+CO2↑;②向稀盐酸中滴入Na2CO3溶液CO2-3+2H+===H2O+CO2↑。
高一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学案

高一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
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
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2)元素符号的意义(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2.原子。
它由和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
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
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
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⑦氦原子⑧氩原子(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3.离子(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Cl-等;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SO42-、NH4+、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1. 定义:
2. 符号:
3. 单位:
4. 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
;
△H为“-”或△H<0时为
。
5. △H 计算的两种种表达式:
(1)
(2)
6. 常见放热反应:
7. 常见吸热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
三、盖斯定律 1. 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 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无关。 2. 意义: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对于反应:C(s)+ O2(g)=CO(g)因为 C 燃烧时不可能 完全生成 CO,总有一部 分 CO2 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 无法直接测得,但我们可以测得 C 与 O2 反应生成 CO2 以及 CO 与 O2 反应生成 CO2 的反应热:C(s)+O2(g) =CO2(g);ΔH=-393.5 kJ/mol CO(g)+ O2(g)=CO2(g);ΔH=-283.0 kJ/mol
4. 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 CH4 燃烧反应的ΔH1,根据
盖斯定律求ΔH4
CH4(g)+2O2(g)=CO2(g)+2H2O(l);ΔH1=-890.3kJ·mol-1 ①
C(石墨)+O2(g)=CO2(g);ΔH2=-393·5kJ·mol-1
②
H2(g)+ O2(g)=H2O(l);ΔH3=-285.8kJ·mol-1 ③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
和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
第 1 页 共 65 页
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3. 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g)
9H
2O(1)
;△H=+5518kJ/mol
D. 2C8H18 (1) 25O 2 (g) 16CO 2 (g) 18H 2O(1) ;△H=-11036kJ/mol
3.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高一升高二暑期衔接课程
化学
目录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中和热 燃烧热................................................................................................................ 8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5 化学平衡........................................................................................................................ 21 弱电解质的电离............................................................................................................ 28 水的电离和 pH 值的计算.............................................................................................33 盐类水解........................................................................................................................ 3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5 原电池、化学电源........................................................................................................ 51 电解池............................................................................................................................ 57
C(石墨)+2H2(g)=CH4(g);ΔH4 =
例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 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
第 2 页 共 65 页
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 8 H18
(1)
25 2
O2
(g)
8CO 2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H 2 O(g)
;△H=-48.40kJ/mol
B.
C 8 H18
(1)
25 2
O2
(g)
8CO 2
(g)
9H2O(1) ;△H=-5518kJ/mol
C.
C 8 H18
(1)
25 2
O2
(g)
8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