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讲义教案第7章实验法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 定量研究定义: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量化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特点:- 数据量化:定量研究依赖数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
- 可操作性:定量研究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重复。
- 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
分类:- 描述性统计: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如频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等。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义: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非数字化的手段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含义和背景。
特点:- 数据非量化:定性研究侧重于文字、图像、声音等非数字数据。
- 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进展进行调整。
- 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个体的经验、观点和行为的背景。
分类:-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话,收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 内容分析:对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其中的主题和模式。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 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是对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哲学思考,它包括:- 研究范式:指导研究的基本信念和假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
- 研究逻辑:研究推理的逻辑结构,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 研究伦理: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具体手段,包括:- 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 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 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主题分析、案例研究等。
3. 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是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巧,例如:- 问卷设计技巧:如何设计有效、可靠的问题。
社会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2、心理学的方法:
A 实验心理学:以W.冯特1879年建立莱比锡心理研究所为起点,但当时限于心 理学的发展水平,“内省法”仍然是学者们建构理论的主要途径,实验法只 是辅助而已。实验法的大量运用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兴盛之后。
B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反对传统心理学以主观内省法从事意识的分析研究, 主张对行为采用客观观察,采用严格实验方法,注重刺激与反应关系的探索, 强调实验过程中控制的作用。但他们的研究常常带有生物学印记(由动物推 及到人)。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四、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统计调查法
社会学
实验法
实地研究法
社会研究方法与各学科的关系
统计学 心理学 人类学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1、统计学方法: A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
创始人:他用分组法、图表法计算了一系列总量指标、相 对指标、平均指标,用以衡量英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B 阿道夫·凯特勒(Adolphe Quetelet)——经验社会学之 父、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概念的操作化;“平均人”概 念的提出是统计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C 费舍尔(R.A.Fisher,数学家兼经济学家):他在1928 年提出的抽样理论为社会研究的代表性、科学性提供了数 理基础。
人类学的文化比较研究也曾解决过很多学术疑难问题。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4、社会学及社会研究的两种传统:
A 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其中包括人类学、历史、伦理学、 文学等学科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直观和切身体验、强调对 人和社会的主观理解或阐释。 B 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也就是在统计调查和实验法中所 体现出来的数量化方法,它强调客观的、精确的因果分析。 近几十年来,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定量方法— —如抽样方法、统计方法、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问卷 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对象迎合实验者期
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故会较多发生,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实验对象有可能因为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而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行
第七页,共19页。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四 、实验法的分类
• (二)标准实验与准实验
• 1. 标准实验:实验要素完备的实验
• 2. 准实验(半实验):缺乏实验设计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
•
或部分的实验。
•
如缺乏对照组的实验 ;没有前测的实验;实地实验也是一种准实验
我的教学实验
没有前测实验和对照组,根据自 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学生的
泳、划船、开营火会等。孩子们之间共同的、为达到整体的目标而彼此依赖的行
为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形成了。第一阶段结束前,两个组都取了名字(“鹰”
和“响尾蛇”),成员中形成了明确的等级、个人角色要求以及各种规范。
第十五页,共19页。
第三节 实地实验
• 实验组:十二个相似背景的男孩
• 控制组:无
• 步骤:
导言
实验法是一种能够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社会研究中 的很多实验都是在一定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里进行的,不过,实验法 也能够用来研究自然事件,能够研究社会中的事件的效应。
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实验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
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60年以前说过:发展一门真正的社会学,看来是大 势所趋。因为要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解释、预测和控制, 只能通过实验,其他方法无法完全达到这些目的。
• 控制组:无
社会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
威海广播电视大学 孙洪霞
2011.12.4
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1.社会调查概述
科学与社会研究、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社会研究的 过程、社会研究的设计、测量、抽样
2.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3.资料分析方法
资料整理、定量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技术、撰写研究报告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3、科学求知的局限性: A 从其方法来看,主要用于检验已有知识,而很少用于发现新知识,
科学发现常常是依靠直觉、猜想或偶然的机遇,但科学尚未将科学发 现的过程纳入科学方法的体系中。 B 从其程序来看,科学依靠对抽象概念的操作话来精确测量研究对象, 但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很难做到完美的操作化,因为人们对抽象概念有 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C 科学知识也是一种相对真理,它也可能是错误的,新的现象的出现 往往会导致现有理论的失效或过时。 D 某些理论上可证实的现象,科学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和理论的发展, 而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正是由于研究手段和理论的落后,因而对许多 现象还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 4、通过以上几种知识来源可见,各种知识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没有哪一种求知方式可以完全排斥其他的求知方式,不管在日常生活 还是调查研究中,人们都从这几种不同的来源获得知识,只不过人们 对不同来源的知识的信任程度不同罢了。我们此课程要学习的社会研 究方法是社会科学家们在获取知识时经常使用的手段,在他们看来, 相比较而言,科学方法更可靠、更有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时或有 条件地利用其他手段。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4、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A 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 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不同的理论学派有不同的方法 论,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方法论。
第七章 实验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上述各种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 件”或“部分”的实验就叫做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类型
•
实验刺激(缺乏控制)
实验组
……..……..……..… 后测1
限制很大。
第二节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一、实验研究的程序
因果关系假设 决定实验设计 决定如何引入实验刺激
选取实验对象
建立实验背景 制定因变量的测量
随机指派分组 因变量的前测 实施实验刺激
比较分析 告之实验的真实目的
因变量的后测
并非完全严格固定不变
二、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
匹配是依据各种标准和特征,找出两个完全 相同或几个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 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将另一个对 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一、重大事件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成长发展的影响 三、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四、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五、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三、主体部分的写作
1、叙事逻辑与内容安排 强调故事性、描述的流畅性 归纳逻辑 内容的安排以便于讲清楚“故事”为标准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对资料的描述,来阐明和 证实研究对研究问题所做出的判断。
二、更为复杂实验设计
索罗门三组设计:关注除了前测的影响外,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还会产生某种“交互作 用效应”,即二者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 种外加的影响。
实验组: 前测e·······实验刺激·········后测e
控制组1: 前测1····························后测1
控制组2:
控制组2:
实验研究法社会研究方法
本讲的位置
调查研究:最常用,通过询问问题收集资料。 实验法:对控制的要求最严格,让我们更完整地了
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法、利用现成的统计资料、历
史档案 实地研究:参与到研究对象当中,进行更密切的观
察和更全面的理解。
实验法
2
本讲目的
一种特定的观察方式 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观察的研究逻辑
实验法
3
本讲主要内容
1.导言 2.实验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3. 经典实验——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4.如何选择受试者 5.误区和实验设计的变体 6.实验法举例 7.实验法的优缺点
实验法
4
1 导言
实验是控制检验因果过程的卓越工具。 实验:行动——后果 选择受试者——刺激——观察他们的反应 实验的普遍性——做菜、骑自行车、学电 脑
实验法
5
2 实验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解释性研究:验证范围有限、界定明确的 假设
青少年暴力倾向与媒体宣传,对日本人的态度 与电影
制度、意识形态与小群体互动 典型的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自然实验: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实 验”。
实验法
6
3 古典实验——实验法的要素
经典实验通过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做前测及 后测,来检验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效果。 三对主要成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组)。
实验法
7
3.1.1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量。因变量往 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二者具有相对性。 自变量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它或有或无,通 常,是具有两种属性的二分变量,即通常只有 两个取值:有和无,即给予实验刺激或不给予 实验刺激。 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 基本原理
提出假设(找关系,定目标) 操作(前测 激发 后测) 验证假设 提出假设: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 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饰演的主要目标 。 操 作: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 (激发),然后选择激发后某一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 (后测) 验证假设: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若有差异,证实自变量对因 变量有影响,反之则无。
优缺点分析: 优点:实验设计最简单,没有控制组也没有前测,只 有一个实验刺激。隐蔽性、真实性和概括性都较高 缺点:对实验变量和外部变量缺乏严格控制
第五节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 所谓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 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 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 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与其他方法相比, 实验法的信度较 高,检验方法一般是通过重复实验的方 法。
• 两组无前测的设计模型 • 交互作用效应
实验设计(多组)
• 所罗门四组设计(单项假设) • 多因素设计/因子设计 • 重复测量设计
• 拉丁方格设计
实验设计(多组)
eg. 所罗门四组设计(单项假设)
第四节 准实验法
在社会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 中研究对象的性质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因而常常 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加那样,在设备良好的实验室 中,严格地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实验。 一、概念:所谓准实验方法就是没有严格地进 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次级的实验方法。 它通常不是在纯粹的实验室环境中,而是 在研究现场进行,它们常常依据现场的条件和可 能性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纯粹的实验设计加以 简化。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教案第7章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按照某种因果假设设计的,在高度控制条件下,通过人为操纵某些因素,以检定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方式,实验法涉及三对基本要素:⑴自变量与因变量;⑵前测与后测;⑶实验组与控制组。
·自变量与因变量
实验基本上是考察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在社会调查的实验研究中,自变量通常又称为实验刺激,它或有或无,多为二分变量,即给予实验刺激或不给予实验刺激。
图6-2一实验组一控制组实验
三、一实验组二控制组实验
一实验组、二控制组实验又经常被称为索罗门三组实验,它是在经典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控制组后形成的。这种设计旨在消除前测和实验刺激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影响。
时间
实验组:前测…………实验刺激…………后测
控制组1:前测……………………………………后测
控制组2:…………………实验刺激…………后测
实地实验不同于实验室实验,实验环境和实验变量都难于控制,其根本原因是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有意识的人,因而实验结果很容易受到来自实验者和实验对象两方面的主观影响:⑴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而忽视那些与假设不一致的现象,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⑵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对象迎合实验者期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故而会较多发生,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⑶实验对象有可能因为自己是实验对象而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⑷实验对象在知道了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后,其心理和生理有可能发生某种微妙变化,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控制组2:…………………实验刺激……↓……后测
控制组3:………………………………………↓……后测
图6-4一实验组三控制组实验
第7讲+实验法(2012) 社会研究方法A 教学课件
导言
实验法是一种能够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 实验设计的基本构成:实验因素、实验对象、
实验效应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适用于实验法的议题
范围有限、界定明确的概念和假设 小组互动 实验法与实验室
实验基本设计示意
合计
5.66
5.05
6.10
6.23
8.34
7.95
9.09
9.23
8.7
9.28
“自然”实验法
三里岛核电站意外事故
实验法的优缺点
因果关系 经济、快速 非“自然”性
古典实验的基本要素
自变量与因变量 前测与后测 实验组与控制(对照)组 双盲试验
概率抽样 随机化 配对
选择受试者
配对矩阵实例
单次实验设计示意
单组前后侧设计示意
静态组间比较设计示意
内在无效度及其来源
• 历史事件 • 成熟 • 测验 • 测量工具 • 统计回归
内在无效度及其来源(续)
• 选择偏好 • 实验死亡率 • 实验处理的传播与模仿 • 补偿 • 补偿性竞争 • 自暴自弃
古典实验的另一种形式
外在无效度及所罗门设计
外在无效度及其来源
实验法举例
皮革马利效应
组别
绝对好 比较好 控制组 比较差 绝对差
女性 4.50 6.34 7.68 9.36 10.00
改变次数均值
男性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7章 实验研究
第7章实验研究(5学时)第一节实验的概念与逻辑一、实验及其基本要素实验定义: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备通过引入(或操纵)一个变量(即自变量),以观察和分析它对另一个变量(即因变量)所产生的效果。
从方法论上看,实验是定量研究的一种特定类型,它比其他几种社会研究方式更自接地基于实证主义的背景和原理。
尤其是在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实验研究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这是因为,判断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在实验研究的方式中,可以得到最为充分的满足。
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方式,实验有着三对基本要素。
这就是;(1)实验组与控制组;(2)前测与后测:(3)自变量与因变量。
1.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故也称做原因变量。
而因变量则称做结果变量。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往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
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2.前测与后测在—项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对因变量(或结果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
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称为前测。
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称为后测。
3. 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
即使是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它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控制组的作用是向我们显示,如果不接受实验刺激那样的处理,那么实验组将会发生什么。
二、实验的逻辑如果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命题得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或者我们根据经验事实和主观判断,推测现象X是造成现象Y的原因,即:X -> Y。
为了证明这一假设,我们首先观察Y的变化情况。
即先测量在没有受到X的影响之前,Y的情况如何,然后,通过操纵某些条件,引入被看作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即引入X,接着再对引入X以后Y的情况进行测量,并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如果前后两次的情况发生变化,则可以初步认为X是导致Y变化的原因,即有X一一>Y。
社会研究方法
目录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是一本广泛使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指南,其目录包含了以下 主要内容:
目录分析
3研究方法的评估与反思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社会研究方法》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书中的各种实例和研究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详细阐述了使用 各种统计学和质性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这些实例不仅强化了我对研究过程的 理解,也激发了我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好奇心。
阅读感受
另外,书中对社会科学的伦理问题的讨论也让我深受触动。作者强调了在进 行研究时考虑伦理原则的重要性,以及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这不仅 使我更加了解社会研究的复杂性,也让我更加重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所要遵循的 伦理原则。
精彩摘录
研究设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它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和 数据分析等。
精彩摘录
样本选择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 并对样本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精彩摘录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注重伦理问题,包括保护受试者、避免偏见和合法性等问 题。
精彩摘录
研究者在研究中需要保持客观性和独立性,避免主观性和偏见对研究结果的 影响。
社会研究方法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法
可以
研究
数据
社会
分析
调查
方法
研究
社会科学 实验
基本
社会
收集
遵循
观察
现象
问题
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4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28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以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技术水平为目标。
具体而言:1、通过社会研究基本理论的小组研讨式学习,全面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2、通过小组社会调查实践训练,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社会调查各种具体技术,提高社会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3、通过调查数据/经验材料的分析训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数据/经验材料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4、通过经典研究或研究报告的研读、小组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调查报告阅读与撰写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研究式学习。
要求学生运用课程所介绍的社会研究方法与技术,有意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作为模拟研究课题,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安排相应的课外研究任务,系统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2、参与调查实践。
按照社会调查研究基本环节的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全程参与;3、阅读经典研究著作和各种真实的社会调查报告。
掌握调查工具、调查技巧,注意结合理论分析其优缺点,为自己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实践积累经验。
三、先修课程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选题与文献回顾的方法2、研究设计3、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技术4、四大社会研究基本方式5、资料的定量/定性分析6、研究报告的撰写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课堂教学形式上,主要采用研讨式、小组合作式教学,课堂讲授围绕重点与难点。
2、突出实践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布置相应的课下实践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在实践中提高选题及其论证、概念的操作化、抽样、问卷设计和调查、实地访谈技术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3、注重案例教学。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中)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中)第二编定量研究方式第六章抽样1.总体构成他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p1142.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p1153.抽样从组成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p1154.抽样单位是直接抽样时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p1155.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他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p115 6.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p1157.统计值也叫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是总体值的估计量,也就是近似的反映总体。
p1168.抽样的类型抽样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而他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此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有: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p1179.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等概率原则。
随机抽取: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
p11810.抽样的一般程序1界定总体。
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界定。
这是由抽样目的决定的,因为抽样虽然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但其目的却是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为了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
16社会研究方法之实验法要素及程序
第七章 第二节
实验法要素及程序
1
L目OG录O页
Contents Page
本
一
节
内
二
容 三
实验法的三对要素 三项基本工作内容 实验法的程序
2
引入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3
一、实验法的要素
经典实验通过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做前测及后测,来检验实 验刺激对因变量的效果
三对主要成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9
二、三项基本工作内容
2.变量的控制
1.变量的美选誉度择 和分类
3.变量的测量
10
三、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 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11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 [2] [3] [4] [5]
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 提出理论假设。 选取实验对象。 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 制定实验方案。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组)。
4
(一)自变量、因变量与干扰变量
自变量
自变量又称为实验刺激,指的是可为研究者所操纵、能引 起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变化与行为反应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因而也称作原因变量或独立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变 量,又称为结果变量或依赖变量。
凡是在实验中能够干扰自变量在行为反应上的变化的
研究者认为,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休息时实验者的指导语激起了各半组被试 对自己宗教群体的效忠态度所致。这个实验表明,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认同感、荣誉 感、责任感,并随时能被激起效忠态度,就会表现出巨大的能量与耐挫力。
社会研究方法(第7章)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常用一个变量来确定它对另一 个变量的影响。在证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上, 其他任何研究方法都不如实验研究有效力。
(二)实验法的基本逻辑
实验法的逻辑依据是差异法。假设变量间 具有因果关系是实验法的逻辑起点。通常 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的尝试性的 假设,明确被引入的自变量和要测量的因 变量各是什么,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 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过程中,必须 保证自变量是实验过程的唯一干预因子。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无法对一个研究课题 中的自变量进行干预,那么,此课题就不 适于运用实验法来研究。
三、实验法的分类
(1)根据实验场所: 实验室实验 实地实验 (2)根据变量的控制程度或实验设计的严 格程度: 纯实验——实验室实验; 准实验——实地实验(大致相当)
7.2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1.自变量与因变量 (1)自变量: 又称实验变量或实验因子,指受实验者操 纵的原因变量。是指在实验中由研究者有 意控制,并且可能影响行为的条件或因素 实验刺激 两分变量 → 具有二种属性:(1) 呈现刺激 (2) 不呈现刺激。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实验者知道哪些 对象是实验组成员、哪些对象是控制组成 员时,他们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定向的心理 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到实验的进行、影 响到行为的测量、影响到对结果的解释。
从众实验:指出右侧中的哪一条 线段与左侧的线段等长
受试者们被告知,他们将与 另一部分人一同参与某项视 力测试,随后将出示一些图 片,并要求各自回答一些十分容易和显见的问 题。这个测试的陷阱在于,除受试者本人之外 ,房间里还有其他实验合作者共同进行这一测 试,他们将按照要求给出显然错误的答案。那 么,在大多数人都犯了再明白不过的弱智错误 时,受试者会与其他人给出不同的结果么?
社会研究方法PPT课件
2019/10/28
可编辑
17
(三)、文献研究
它是一种与其他几种方式在策略、思路、材料等方面都 不同的研究方式。
其最大特征:不接触研究对象,主要利用第二手资料进 行研究。被用于帮助研究者去探讨那些既不会引起研究 对象的任何反应,又是其他方式在时空上无法达到的社 会现象和问题。
文献研究可分为: 内容分析 二次分析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其对观察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 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文化程度高的 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表述。
2019/10/28
可编辑
21
定性研究
以实地研究的方法,深入到某个村或镇,采纳非结构 式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详细记录他所得到的回答和访 问对象的各种特征。
通过对访问资料的综合、比较、归纳和分析,可概括 出人们的生育意愿类型(即哪类人愿多或少生育及生 育多少,哪类人愿生男或女)及其与之相关的各种因 素(影响因素)。从而形成对具体现象的个体描述, 即定性研究。
与研究领域相比,研究主题显得比较具体一些;与研究问 题相比,研究主题则显得抽象一些。如:
选定研究领域也即选定将要研究的问题所在的分支学科 和专门领域,其基本的目的是明确自己将要研究的问题 属于社会学的何种分支学科范围,哪一专门领域部分, 其基本的依据是研究者自身的知识基础、研究兴趣和专 业特长等。
2019/10/28
可编辑
31
研究主题(research subject )
是指一项研究所涉及的对象范畴或问题领域。确定研究主 题是联结选定研究领域和明确研究问题间的桥梁和中介,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社会研究方法
2019/10/28
可编辑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9、社会研究的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第二章理论与研究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3、科学环(如文末)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论.7、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互相关系的一种说明.8、在理论构建阶段我们所得到的理论或理论解释是一种“扎根理论”,一种“事后的解释”。
9、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的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1、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实验法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实验法和观察法都是现场法,它们的区别在于:观察法是在自然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而实验法则是在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因而当我们能假设现象X和现象Y相关,并且可以假设现象X的作用是引起现象Y变化的原因的话,我们在社会科学中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自然科学中广泛使用的实验研究的方式来探索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变量相关,不一定就有因果关系。只有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断定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
(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5.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前测;
6.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刺激(即让自变量出现并发挥作用);
7.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后测;
一、实验设计及要素
实验法是一种按照某种因果假设设计的,在高度控制条件下,通过人为操纵某些因素,以检定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方式,实验法涉及三对基本要素:⑴自变量与因变量;⑵前测与后测;⑶实验组与控制组。
·自变量与因变量
实验基本上是考察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在社会调查的实验研究中,自变量通常又称为实验刺激,它或有或无,多为二分变量,即给予实验刺激或不给予实验刺激。
·实验组与控制组
正因为因变量Y前后测之间的差异不一定都能归因于实验刺激(甚至有可能不能归因于实验刺激),所以我们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不仅要有实验组,往往也少不了控制组。实验组是在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在各方面都与实验组相同,但是其成员并不是实验对象。在大多数场合,实验研究之所以少不了控制组,是因为我们要把前后测的差异中那些不能归因于实验刺激的影响找出来,然后确认自变量X真正能对因变量Y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控制组也叫做参照组。
7.1实验法及其特点
一、社会现象研究中的实验
讲到实验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实验室实验。在社会现象的研究中,实验室实验也不鲜见,特别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然而,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实验室。实验固然也是我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方式,不过社会调查研究更多采用的是所谓实地实验,即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实验。
7.2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在社会现象的实验研究中,实地实验之所以相对重要,是因为实验室实验有如下两个缺点:其一,实验内容受限,即许多社会研究关注的内容在实验室中无法人工制造出来;其二,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往往外在效度差强人意,即缺少推广性、代表性或普遍性。但实验的看家本领毕竟是控制。实地实验与实验室实验不同,无法实现所谓的“高度控制”,而只能做到所谓的“一定控制”。换言之,由于实验背景和变量都较难控制,实验环境也不能被很好地“封闭”。这样一来,对实地实验来说,如何剔除各种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就成了大问题。
·前测与后测
实验法特别适用于假设检验,它的基本分析逻辑是:假使我们能推测变量X的作用是引起变量Y变化的原因,为了检定这一假使,在X作用前我们先对Y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在X作用后我们又对Y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再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因变量Y前后测之间的差异可视为自变量X的影响力。也就是说,如果前后测之间有差异,可以初步判断X的作用对Y具有影响力。在实际的社会调查研究中,实验法的分析逻辑比上述基本分析逻辑要复杂得多。
二、实地实验及其特点
在社会研究中,实验主要是在研究现场中进行的,资料搜集与研究过程同步;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社会研究中,实验的概念是狭义的。就此而言,实验法也就有了以下几个特点:(1)实验法是在非自然状态下观察研究对象;(2)实验研究必须在两变量之间建立起因果假设;(3)实验研究旨在探索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但是并不是两现象之间只要存在因果联系,就能用实验法加以研究;(4)实验研究可以把某一特定因素从复杂关系中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这一特定因素的效果;(5)在社会研究中使用实验法,基本上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多为实地实验。
二、实地实验的步骤
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一样,都是从选题开始到得出结论结束。只是由于实验研究在对象选择、研究设计、变量测量上与用其他方法收集资料有较大区别,因而在具体步骤上还是有需要我们加以认识的特别之处的:
1.建立因果假设;
2.按可比性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
3.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
4.对因变量制定一个合适的测量;
三、实验的构成
实验从类型上看,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之分外,还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等之分。但所有实验的构成是相同的,即都由三个要素所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我们可以把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的关系用下图表示:首先实验者借助实验手段并操纵控制实验因素,刺激和作用于实验对象;然后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和记录实验对象对实验刺激作出的反应;最后就因果假设做出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