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
2人生四大礼仪
从结婚证看婚俗变迁
伏维夫唱妇随,所以为人伦之 始。男婚女嫁,方足遂向平之愿。 适赖冰言,敬盟金诺。许以翁之令 女,作配弟之媳。兹同月老,喜书 为凭。 老亲翁门下 忝眷姻弟 顿首
大时代广场的玫瑰婚典
2005年9月26日,披红挂彩的古装婚庆船在枫泾古镇的市河中穿行
四、人生终点丧葬礼
1.生有所养,死有所葬 2.寄托生者哀悼和追思 3.方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复合葬 4.原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死亡 观念的差异 5.特征:具有鲜明民族性和时代性
三、人生大礼结婚礼
1.三书:聘书订婚婚约,礼书礼品书信,迎书迎亲书柬. 2.六礼结婚程序,纳采提亲求婚,问名名字出生年 月,纳吉备礼定婚,纳征送聘礼,请期选定婚期,亲 迎新郎迎娶。
结婚礼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 重于丧祭……” ——《礼记•昏义》 六礼 纳彩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昏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 下以继后世也。” —— 《礼记•昏义》
2. 冠礼是我国汉民族传
统的成人仪礼,是汉 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 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 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 之大。
3.
我们现在学习、创新和 实践新的冠礼,就是为了继 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为了让民族传统礼仪对 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 明、激励青年人的成长发挥 应有的作用。
18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 转折;18岁,是人生的一 个里程碑。 18岁洋溢着青 春的豪情;18岁是最富光 彩的年齡。
基本程序:择偶→定亲→娶亲
择偶方式 曾祖父母辈 父母决定5人 (共5人) 祖父祖母辈 父母决定10人 (共27人) 自己结识7人 朋友介绍4人 同事战友5人 组织介绍1人 父母辈 (共38人) 别人介绍14人 自己结识13人 同事同学11人
主要人生礼仪
• 2、丧服和居丧 • 根据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的远近,丧服分 为五等:由重到轻依次是斩衰、齐衰、大 功、小功、缌麻。丧期也分为三年、一年、 九月、五月、三月五等。按照礼制,还有 很多居丧的规定要遵守:一是无论官民都 要在家守孝到期满。二是此间禁止婚娶、 饮宴等喜庆之事。三是居丧期间禁止参加 科举考试。
• 4、纳征 相当于今天的定亲,这时男家要派人到女 家送聘礼,礼物一般是丝帛和鹿皮。 • 5、请期 男家要挑选娶妻的日子。婚期也是要通过 占卜来选择。男方选中了吉日,告知女方, 双方共同商量确定结婚的日期。 6、亲迎 • 今天叫”迎亲”,是新郎迎娶新娘的仪式, 也是六礼中最核心的内容。
接亲多用花轿,花轿到女家村口、过各村和迎 回男家村口时要放鞭炮,迎亲队伍中一般有乐队演 奏,造成喜庆气氛。 新娘父亲把新郎带进门,新郎给岳父岳母行跪 拜礼。把新娘接走。 新娘到达男家门口,有些地区要婆婆拉着媳妇 走过场院中麻袋铺的路,身后的麻袋要不断传到前 面待踩,这叫“传种(宗)接袋(代)” 当夫妇拜堂时,主持人口中要高声念祝辞,有 些地方还穿插吃子孙饽饽,喝合汤等节目。宴席过 后撤除室内之烛,亲友们还要“闹洞房”,闹得越 厉害越放肆,意味着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越红火。 结婚三日后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 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 灵。庙见的第三天,新郎还要同妻子去拜见岳父母 (所谓“三朝回门”),经过这一系列仪式,双方 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
附:凤冠和花轿
(四)丧葬
• 丧礼源始于人子的爱亲、思亲、孝亲,是 人的最后一次仪礼。古人十分重视丧葬的 仪节,有一套完整而繁杂的的程序。
• 1、丧仪 人到病危之时,要给其脱掉内衣,换上提前准备 好的寿衣。并将起移到正寝处。子女环跪呼号,烧 倒头纸,点过桥灯。( 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 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设香烛并于停尸 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 第二日行小殓礼,主要为死者穿衣、加裘,将尸 体安放在堂上。 第三日行大殓礼,大殓是死后最重要的仪节,殓 尸入棺,家人穿上丧服(成服礼)由内室转移到堂 上来,先设酒食以送死者(奠祭),到了墓地后入 葬(窆礼),迎尸主牌位而返,此即送形而往,迎 魂而还。 丧礼的高潮是送葬,汉魏之后,受佛僧侣们高声 念诵经文。到达葬地后,将许多纸扎的男女仆人、 马、骆驼、金银货币投入火中。下葬完毕,丧礼仪 式告一段落。
人生九大礼(为人不可不知)
人生九大礼人生第一大礼:怀子礼——礼仪胎教,优生后代怀孕既行怀子礼,目不识恶色、耳不闻恶声、口不出恶言。
居洁、视美、思善。
生儿生女必健康、聪明、中正、健全、优秀。
人生第二大礼:接子礼——行礼接子,奠基一生孩子来到人间,做父亲的接子必行礼:“欢迎宝宝来到人间!”,此礼虽小影响深远,孩子懂事,即开始“还礼”,用毕生的努力来还父母礼。
人生第三大礼:命名礼——庄重命名,明正运顺孩子出生九日、十二日或百日,按民俗会亲朋、摆酒宴,为孩子祝贺,行命名礼。
生子必命名,命名必神圣。
人生第四大礼:开笔礼——步入学堂,知聪视明孩子将入学堂,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学生”,学生如何当?古人不用言教,用“开笔礼”仪式为孩子点聪明,让孩子记住“天天上进,年年上进,终生上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二、学生代表发言三、签名四、虞桂女校长讲话五、退场一、申自强主持成童礼,领礼陈锦荣讲辞人生的重要时刻到来了,我们在这里向童年挥手,告别如梦如幻的童年时代,踏进如诗如画的少年门槛。
翘首而望,迎接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
感恩上苍,创造了如此神奇的生命。
成长是如此快乐,明天是那么美好。
感恩父母,把生命分给我们。
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了。
感恩老师,使我们获得了知识。
当年在幼童眼中朦朦胧胧的世界,如今在少年眼里,已变得清晰明澈。
一股勃发的力量,冲动着我们的躯体。
目光远视,想要飞向这个世界。
这说明,幼童长大了,我们已是翩翩少年。
让我们举行一个仪式,送走我们的童年时代。
请跟我诵读:告别童年,感恩立志。
(两遍)此刻,面对父母,面对老师,一股感恩之情在我们心里涌动。
生我养我的是父母,教我育我的是老师。
因为有了父母的生养,才有了我们。
因为有了老师的教育,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知恩必报,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优秀传统。
我们要报恩了。
让我们用祖先的传统礼仪,向我们的亲生父母行一个大礼。
望着前面的父母代表,如同望着自己的爹娘。
请爸爸妈妈受儿女一拜。
坐着不动。
双手附心。
高揖,与额齐。
人生礼仪
成年礼,又称“成人礼”、“成丁礼”。 《礼记》中这样解释成年礼:“凡人之所 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 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 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 字之,成人之道也。”
在中国古代,男性到二十岁时,要举行 “冠礼”,标志他成为成年人,可以享有 一定的权力 例如择偶婚配,有资格参与祭祀、充当家 族的继承人等,也有服兵役、担任朝廷官 职和承担家族的事务的责任和义务。
婚姻仪礼
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我国历 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作用。
“六礼”形成于周代。 根据《仪礼· 士昏礼》的记载,当时的婚礼需 经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亲迎。 “六礼”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 作用,成为古代婚礼的模式,甚至对当前婚 俗仪式也有影响。
纳征
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 女家谓之“纳征”。 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 礼”等,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礼仪十分繁琐。 征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 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后来才逐渐发 展成聘金。
周岁周岁可以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 高潮。 在周岁这一天,亲戚朋友前来道贺,给 孩子送些衣帽,其中较具文化特质的礼 物是虎头鞋。 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小孩穿了虎头 鞋可以避邪。
抓周
这一天特别要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 来前途的“抓周”仪式。 古代称之为“晬” (zuì )盘。又称试儿、 试晬、拈周、期场、试周。 抓周仪俗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
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 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 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 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 阶段的内容,而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人生礼仪
(一)取小名
小名要取丑名,名字越难听就越难养,比如, 石头等。
(二)带饰物
主要是为了辟邪,为了 孩子好长大,主要
将多病的孩子或独生子女认给其他人,通 常这些人认为自己没足够的福气养大孩子, 将孩子认给有福气的人。
(四)冠 笄礼
男子冠礼。一般在十二岁,代表可以成人。 女子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代表可以嫁 人。。
婚礼
社会是由每个家庭组成的,家庭的组成方 式便是婚姻,婚姻又叫嫁娶,女为嫁,男 为娶。
婚姻形态
一,杂婚。 二,血缘婚。 三,伙婚。 四,对偶婚。 五,专偶婚。
婚姻具体形态
一,掠夺婚。 二,服役婚。 三,买卖婚。 四,表亲婚。 五,交换婚。 六,转房婚。 七,招养婚。 八,招养夫婚。 九,典妻婚。 十,童养婚。 十一,指腹婚。 十二,冥婚。 十三,共妻婚。 十四,阿注婚。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诞生礼仪, 成年礼仪,结婚礼仪,丧葬礼仪。
诞生礼仪
中国人很重视子孙观念,认为“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所以孩子对于中国人是很 重要的。孩子诞生前,诞生后都会有相应 的礼仪。
(一)求子礼仪
1,自己求子。 (1)葡萄,葫芦等 象征多子的物品。 (2)求神仙送子, 去庙里牵孩子。 2,旁人送子。多送南 瓜,鸡蛋等象征孩子 的食物。 3,生殖崇拜。投石求 子。
婚姻礼仪
一,纳彩。 二,问名。 三,纳吉。 四,纳征。 五,请期。 六,亲迎。
(二)孕期习俗
1,孕期禁忌。禁吃生 姜等食物。 2,帮助生产仪式。例 如,帮助准备孩子的 衣物,表示对孩子的 欢迎。
(三)庆贺生子
1,添喜。弄璋之喜和弄 瓦之喜。 2,三朝(zhao)即洗三。 3,满月。喝满月酒,剃 胎发。 4,百日。吃百家饭,吃 百家衣。 5,周岁。抓周。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概述人生礼仪是人们一生中的重要活动,是经历人生转折点的重要时刻,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包括诞生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成长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等。
这些礼仪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先祖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一、诞生礼诞生礼是中国人生礼仪中的第一个重要仪式。
它包括一系列的仪式和庆典活动,如报喜、祝贺、祭祀等。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新生命的到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先祖的敬仰。
同时,这个仪式也标志着一个人类个体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二、满月礼满月礼是庆祝婴儿满月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设宴款待宾客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危险期,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顺利成长。
三、百日礼百日礼是庆祝婴儿百日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放烟花、放鞭炮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一百天,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四、周岁礼周岁礼是庆祝婴儿周岁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抓周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整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五、成长礼成长礼是庆祝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青少年十岁左右举行,是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长礼上,家人会为孩子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孩子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十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六、成年礼成年礼是庆祝年轻人成年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年轻人十八岁左右举行,是一个社会对于年轻人成年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年礼上,家人和朋友会为年轻人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人们对于人生各个重要阶段都抱有深厚的礼仪传统。
这些传统礼仪习俗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更是对于尊重、感恩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表达。
以下将介绍中国人生各个阶段的礼仪习俗。
在中国,宝宝出生后,会有“满月酒”或是“百日酒”等庆祝仪式。
这是家里人为了庆祝孩子平安降生,并祈求健康成长的仪式。
家人会为宝宝准备各种礼物,如红绸子、金银首饰等,以表示对孩子安康和未来幸福的祝福。
2.成年礼仪习俗中国人将18岁视为一个重要的成年年龄,此时便可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成年礼往往会以庆祝活动的形式进行,家人朋友会给予年轻人一些礼物,如书籍和实用品,以祝福他们在成年之后取得成功。
3.结婚礼仪习俗中国婚礼有着独特而且庄重的仪式。
婚礼一般包括求婚、聘礼、喜宴和婚礼仪式等环节。
求婚时,男方会向女方的父母表达娶亲的意愿,并送上贺礼。
之后,男方会准备一些聘礼送给女方,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最后,在婚礼仪式上,新娘新郎会向父母行三鞠躬,表达对父母恩情的感激之意。
4.子女送别礼仪习俗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所以子女离家时,要举办送别仪式以表达思念之情。
在送别仪式中,家人会给予一些礼物,如压岁钱、书籍和吉祥物等,寄托对子女的祝福和期望。
5.丧葬礼仪习俗中国人对于丧葬礼仪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对逝者的最后一次尊重和送行。
在丧葬仪式中,亲友们会为逝者举行告别仪式,如焚香、吊唁和祈祷等。
同时,家人还会设宴款待来吊唁者,并赠送纸钱和香烛等物品,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祝福。
在中国,人生礼仪习俗贯穿了人们的一生,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
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见证了人们对家人和社会的深情厚意。
而这些传统礼仪习俗的持续延续,也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和感恩的重要体现。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22
“六礼”
▪ 纳采:属意女方时,宴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
▪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 ▪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人根据男女双方的
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配合,如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克, 就可以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并商量订 亲条件。
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以
红包贺礼,主人留亲友吃“洗三面”。
-
4
3、满月礼
▪ 满月酒:亲朋好友带 礼物来道贺,主人设 丰盛宴席款待,称为 满月酒。
▪ 剃胎发:满月时,为 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 称为剃胎发。
-
5
4、百日礼
▪ 穿“百家衣”:父母 期望孩子健康成长, 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 福,从各家取一块布 片,将布片拼合起来 做成服装就成了百家 衣。
饮交杯酒
▪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要 举行合卺(jin)礼, 就是吃合婚酒。到了 宋代,合卺礼发展为 饮交杯酒。
-
31
结发之礼
▪ 结发在古代称合髻, 新婚夫妻同坐于床, 男左女右,取新婚 男女之发而结之, 向征着夫妻永不分 离的美好含义。
-
32
闹洞房
▪ 闹洞房是为了趋逐邪 灵的阴气,增强人势 的阳气,所以民间俗 语说“人不闹鬼闹”、 “不闹不发,越闹越 发”。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人生仪礼民俗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的始 终,主要包括出生礼、成年礼、婚礼、 葬礼。
-
1
一、出生礼
▪ 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 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 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
-
2
1、诞生礼
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
韩国冠礼
-中外民俗文化》
韩国笄礼
-中外民俗文化》
日本冠笄礼
• 日 本 冠 笄 礼 :1 月 15 日 是“成人节”(日本 政 府 宣 布 从 2000 年 开 始,把成人节的日期 改为每年1月第二周的 星期一),全国放假 祝贺。各个市、镇、 村 为 步 入 20 岁 的 青 年 男女举行成人仪式。
-中外民俗文化》
32
四、婚礼
《礼记》:婚礼者,礼之本也。……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中国最早的婚礼仪式,记载于《仪礼》(春秋战国遗留下来的周代礼制
汇编)“婚有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 亲迎” 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订亲之书)、礼书(礼物清单)、迎亲书(迎 娶新娘之书) ① 相亲、定婚阶段 ② 迎娶阶段
-中外民俗文化》
三、成年礼
• 成年礼是为青年男女取得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 历史上,汉族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 jī 礼的规定。
它意味着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 资格。而女子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中外民俗文化》
(一)古代成年礼
古代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合称冠笄 之礼,是汉民族及兄弟民族人生四大礼俗之一,现已不太流行。
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
-中外民俗文化》
1
一、人生礼俗概述
•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 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 人生礼仪的内容。
-中外民俗文化》
2
1、人生礼俗
礼俗是约定俗成的、为一定地区或特定团体的民众生活有序而形成的 行为规则。具有自发性、自在性、随习性、传承性。 •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孕 育了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礼仪。礼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由于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思想认识 能力的局限,我国民间产生了大量禁忌。
人生礼仪民俗
少数民族的婚姻形式
1 抢婚习俗。抢婚,又叫掠夺婚。是指通过抢 劫妇女来缔结婚姻关系,如云南德宏 一带 存在此风俗。
2 表亲婚。表亲婚分为姑表(舅表)婚、姨表 婚 。土家族中有这样的谚语:“姑妈女, 顺手牵”,“舅舅要,隔河叫” 。
3 转房婚。所谓“转房”,是指兄亡后嫂嫂可 转嫁给弟弟,或弟亡弟媳转嫁给兄;姐亡后, 妹妹续嫁给姐夫的一种婚俗 。
为媒。
.
上海婚俗新娘换鞋
• 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 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 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 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 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 她不受妖邪入侵。
•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
背郎下地去,晚上为郎脱衣裳,想想真心伤。 • 2 指腹为婚 • 3 冥婚
.
丧葬礼仪
• 葬礼仪是人的最后的“脱离仪式”。其仪式 主要有:初终、设床、沐浴和报丧。
• 初终。指弥留之际 ,亲属一般都会嚎啕大哭, 然后进行招魂 。
• 设床。招魂以后,要设床停尸 ,对死者的遗 体进行清洗,穿上新衣。然后移尸到停尸床 上,面部盖一张纸。起长明灯为死者照路, 最后上供品 。
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
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
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
食品定情的奇怪婚俗
• 玉米棒 非洲刚果农村青年男女的婚 恋往往以赠送鸟与玉米棒的方式来确 定。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常常把一 只烤熟的鸟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并 且说:“这只鸟是我亲自打死。”如 果姑娘看中了他,就会收下这只鸟, 并且回赠一个玉棒子给他,满脸微笑 地对他说:“这玉米是我亲手种出来 的。”于是,两人定下终身的大事。
中国传统礼仪之人生四大礼仪
中国传统礼仪之人生四大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传统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将其视为一种行为准则,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四大礼仪,它们分别是尊敬长辈、照顾亲友、恭敬于事、感恩知足。
尊敬长辈尊敬长辈是中国传统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的关系非常重要,家族观念以及长辈的地位被广泛尊重。
中国人通过尊敬长辈来表达对家族和敬老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年轻人向老年人问好,称呼父母、爷爷奶奶以及其他长辈时使用尊敬的称谓。
尊敬长辈也体现在行为上,比如坐姿端庄、言行谦和、顺从长者的意愿等。
通过尊敬长辈,中国人传承了家族的血脉和文化,也传递了对长辈的感恩之情。
照顾亲友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照顾亲友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关怀和照顾亲友是表达爱和关怀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常常以亲友团聚为乐,一同分享美食,亲友之间也会相互照顾和帮助。
此外,在生活中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也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重要方面。
比如,在逢年过节或者他人有困难时,亲友之间通常会互相赠送礼物或者表示关心以示友好。
通过照顾亲友,中国人传递了友爱和亲情,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恭敬于事恭敬于事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大特点。
中国人注重礼貌和谦逊,在处理事务时尤为重视。
无论是与他人沟通、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恭敬于事都是中国人推崇的准则。
恭敬于事体现在在公共场合中保持适当的礼节,如不吵闹、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此外,在工作场所中,中国人讲究谦虚有礼,尊重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贡献。
通过恭敬于事,中国人传递了对他人的尊重与敬意,并且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感恩知足感恩知足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重要价值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认为应该对生活感到满足,并且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情表示感激。
第八章 人生礼仪民俗《中外民俗》ppt 课件
2)韩国人生礼仪民俗 3)印度人生礼仪民俗 4)越南人生礼仪民俗
8.3 外国人生礼仪民俗
8.3.2 美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美国人生礼仪民俗 (1)婚俗 (2)丧俗
2)加拿大人生礼仪民 俗
3)巴西人生礼仪民俗
8.3 外国人生礼仪民俗
8.3.3 欧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2)成年 礼仪
•(1)冠、笄之礼 •(2)穿裤、换裙 •(3)文身、染齿
3)婚姻 礼仪
•(1)抢婚习俗 •(2)入赘习俗 •(3)表亲婚 •(4)转房婚 •(5)不落夫家
8.2.2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4)丧葬 礼仪
• (1)安葬方式及其分类 • ①火葬。 • ②土葬。 • ③天葬。 • ④塔葬及其他。 • (2)丧葬的礼仪表现 • ①停尸。 • ②招魂。 • ③报丧。 • ④吊唁。 • ⑤入殓。 • ⑥送葬。
第8章 人生礼仪民俗
8.1 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 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 礼仪。此外,标志着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 度的生日庆贺仪式,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伴随着人生 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的和奇异的风俗,它们共同构 成了人生礼仪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 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庆贺生子
2)成年礼仪
(1)相亲、订婚阶段:媒、贴、聘
(1)初终
(2)设床
3)婚姻礼仪 (2)迎娶阶段
4)丧葬礼仪 (3)沐浴、更衣
(3)认姻亲关系
(4)报丧
(5)大敛
8.2.2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名词解释
人生礼仪名词解释
(一)是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仪式。
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
(二)传统的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笄礼、婚嫁礼、丧葬祭礼等,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家庭、家族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中,且贯穿于人生历程,几乎每个人都需经历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
(三)诞生礼:
诞生礼居于人生四大礼仪之首,是人从所谓“彼世”到达“此世”时必须举行的一种仪礼。
它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许多文化现象。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传承着一套与妇女产子、婴儿的新生息息相关的民俗事象和礼仪规范。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仪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似乎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做法。
比如,汉族民俗中就有为初生婴儿剪胎发及与此相关的“三朝礼”、“满月礼”和处理胎发的一些仪式,并且“三朝礼是人生礼仪中,表示小孩脱离孕期残余,正式进入婴儿期的标志”。
由此可见头发对于初生婴儿的重要意义。
人生礼仪习俗(寿礼和丧葬)
•阴宅风水讲究大自然的格局配合,讲究乘龙之气, 以龙行气脉的聚集点为穴,配得扶手,朝案以及山 水之护栏而得天地之灵气。 •活著的人,气聚凝在骨,人死骨未灭,所以人死气 还活
17
平原十不葬
山地十不葬
一不葬粗顽怪石
一不葬童山
二不藏急水争流
二不葬断山
三不葬沟壕绝境
三不葬石山
四不葬孤独山头
四不葬过山
(3)寿宴 寿宴上要吃的面条,寿面有自备的,也有亲友馈赠
的。
6
(4)寿联 通用
•人增高寿;天转阳和。 •幸逢盛世;乐享遐龄。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心宽能增寿;德厚可延年。 •德如膏雨都润泽;寿比松柏是长春。 •生逢盛世福如东海;乐享高龄寿比南山。
7
男(南极、松柏、大椿) •德为世重 ;寿以人尊。 •玄鹤千年寿;苍松万古春。 •身似西方无量佛;寿比南岳老人星。
11பைடு நூலகம்
麻姑献寿 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 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余姑山。 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 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 寿。”
12
蟠桃赴会图
13
五、丧葬习俗
1、字义 《说文解字》:丧,亡也。亡,逃也,是灵魂的离开。 葬,臧也。指藏起来。就是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后,将尸体 掩埋的各种方法。 汉族先民葬俗实行土葬,国人有入土为安、重殓厚葬的 传统观念。从葬的形式讲,生活在海上的实行水葬,生活在 高山地区的实行天葬,生活在城市的实行火葬,生活在农村 的实行土葬。
人生礼仪民俗
清代 沈复
1
目 录
一 诞生礼 二 成年礼 三 婚礼
四 寿礼 五 丧礼
2
四、寿礼
1.字义 (1)从人从毛从匕。言须发变白也(说文解字) 耄期倦于勤(尚书·大谟) 头发白,耄耄然(释名) (2)老者,像依杖形,《说文》言须发变白,非是 (于省吾:《甲骨文释林》)
【民俗学——中国人的生活世界】7人生礼仪民俗(诞生成年)
百日照
4.周岁
抓周 又名“试儿”,是在
孩子周岁时举行的仪式。 将笔、墨、算盘、书本、 银钱、食品、剪刀等。 《颜氏家训·风橾》说:“ 江南风格,儿生一期为制 新衣,多盥浴装饰,男则 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 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 宝服玩,置于儿前,观其 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 。名之为试儿。”
物品 书
十二:酒令筹筒——喜好交际,友 遍天下。
生日
立夏称人
5.其他
• 产翁习俗(couvade)
• 一种是当妻子快要分娩时,丈夫立即换上女人的 衣服躺在旁边的椅子上,模拟妻子分娩; • 一种是妇女分娩后数天或立即起床,照常参加劳 动生产,丈夫代替妻子卧床,模拟产妇生产孩子 的情景,并抚育婴儿。亲友前来探望,向他致贺。 产翁坐月期间一如产妇,受到特殊的照顾和医疗 护理。
3.满月
坐月子
中国传统认为女性产后 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 时期,需要一个月养护 才可以身体恢复,故称 “坐月子”。
坐月子期间,产妇享受 最优厚的待遇:周全的 服侍、好的饮食、充分 的休息,成为全家人都 围着团团转的中心人物 。
三日之内不准下床,一 月以内不许出房门;
不能吹风,不能洗头洗 澡,不能刷牙;
3、孕期馈送
3、接生方式
➢接生婆:一把剪刀 一盆热水,一脚 在阴间。
➢行船走马三分命, 妇女生养只一分。
三、庆贺生子
•1.人之初
•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 子设帨于门右。”
• 《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 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
• ④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 金花圣母,她是中国粤、桂、 甘、鄂、浙等行省信奉的生育 女神,类似于送子娘娘。
人生礼仪名词解释
人生礼仪名词解释人生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仪态和行为规范。
人生礼仪不仅是一种社会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它涉及到个人形象、行为举止、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人生礼仪名词进行解释。
1. 礼貌:礼貌是指基于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它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注重言辞的文明和谦虚以及关注他人的感受等。
2. 礼仪:礼仪是指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仪式。
在人际交往中,适当的礼仪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3. 谦虚:谦虚是指不自视甚高,具有谦逊谨慎的态度和行为。
谦虚的人能够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自吹自擂,不以自我为中心,与人为善,虚心学习。
4. 客套:客套是指在交往场合中,为了表达尊重和友善而使用的礼貌用语和称谓。
比如,称呼对方的名字加上尊称,如“王先生”、“李女士”,或者用一些客套的话语表示问候和谢意等。
5. 礼物:礼物是指在节日、庆典、生日等特殊场合或拜访亲友时,赠送给对方作为表达喜悦、感谢或祝福的一种物品。
礼物的选择应符合对方的喜好和需求,并以精心包装和真诚的祝福来表达心意。
6. 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用于餐桌上的行为规范和注意事项。
包括坐姿端正,用餐姿势得体,熟悉使用餐具,懂得礼貌的用餐方式,尊重他人的进食节奏等。
7. 礼服:礼服是指在特殊场合穿着的正式服装。
在正式的社交活动和重大场合中,穿着合适的礼服有助于彰显自己的形象和尊重对方的重视。
8. 表达谢意:表达谢意是指在得到他人帮助、关心或赠送礼物等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比如,写一封感谢信、发一条感谢短信或亲自道谢等。
9. 拜访礼仪:拜访礼仪是指前往他人家中或单位时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比如,提前打招呼、准时到达、注意穿着整洁得体、携带合适的礼物等。
10. 礼仪用语:礼仪用语是指在交际场合使用的一些规范用语。
比如,问候语、致谢语、道别语等,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可以展示个人教养和尊重对方。
人生十二礼感悟
人生十二礼感悟
人生中的十二礼仪”一一呈现:怀子礼(礼敬孩子优生优教)、接子礼(礼敬母子,感恩传家)、人生见面礼(弄璋,弄瓦,抓周):生命仪式,以礼相见、开笔礼、拜师礼、成童礼、成人礼、成婚礼:(两姓相合,礼教传家)、生日礼:(人生每年一次的感恩日)、寿礼:(儿孙行孝,福禄相随)、丧礼、祭祀礼。
中国,礼传天下,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情怀。
宴,始于礼,制有度,传承情。
中国礼宴,即是“中国礼+中国宴”,以礼答义,以宴传情。
本次于湖滨会堂呈现的“中國礼宴·人生十二礼”,把人一生当中最重要和最有仪式感的“人生中的十二礼仪”一一呈现:祭礼、婚礼、回门礼、满月礼、百天礼、周岁礼、开笔礼、拜师礼、圆锁礼、成童礼、成人礼、祝寿礼。
现场观众,无不为中华文化的深邃包容而震撼。
中国人的一生与“中国礼”和“中国宴”相伴始终,每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都有相应的礼宴活动,紧紧围绕人生,甚至超越生命,贯穿信仰。
当我们采访湖滨国际大酒店总经理沈振刚先生,为什么举办此次活动时,他说:“今天酒店四周年店庆的日子,我们通过“人生十二礼”,传递礼宴的文化,更具意义。
这次,湖滨不是开创者,我们是礼宴的传承者,记载人生之味,传递湖滨情怀。
”
正如活动结尾时,画龙点睛的那句:中国礼宴,以礼为本,以宴承载,礼传天下,宴聚暖情。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二十五 银 婚:有恒久 价值,是婚后第一个大庆 典
五十五 翡翠婚:如翡翠玉 石,无价之宝
六十 钻石婚:珍奇罕 有,是最隆重庆典
造成婚嫁浪费的原因
中国人历来爱面子, 是人情关系往来的一 体面的婚礼能给自 种体现渠道,有的人 己长面子,所以婚 借婚嫁之机收敛钱财。 礼讲阔气、比排场。 存在着互相攀比的风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 气,不大操大办怕遭 好了,婚事必然要 到耻笑,从而形成恶 比以前花费多一些。 性循环。
正宾为笄者梳头加笄。
弘扬传统还是做秀?
中国是礼仪之邦,成人冠礼特别重要。现在 有些青少年学生比较缺乏民族意识和责任意 识,通过庄重的加冠仪式,可让一名青年从 中认识到作为一名成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克服盲目的崇洋媚外、民族虚无主 义思想。
不能只是形式上的“作秀” ,否则脱下服 装,剩下的只有几张留念照。 不必照搬古代仪式,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赋 予新的内涵, 明确举办成年礼的目的、意 义,强调学生到了18岁,应有社会责任意 识,承担社会义务。如能达到这种目的, 应给予尊重。
出门:
新娘由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 新娘盖“红盖头”。 新娘上轿时脚不能沾地。 新娘的花轿抬出大门后,新娘家要马上关好 大门,有的地方还要泼一盆水。 花轿回时不走重道。
牵新娘: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要放爆竹以渲染热闹、 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是为了避邪。 新娘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扶入大厅。进 门时,新人不可踩门槛。宋代的时候要在门 口放置马鞍,新娘从马鞍上迈过,预示将来 的日子“平平安安”。 有的地方新娘要迈过火盆,预示以后日子红 红火火。
结发之礼
结发在古代称合髻, 新婚夫妻同坐于床, 男左女右,取新婚 男女之发而结之, 向征着夫妻永不分 离的美好含义。
人生礼仪民俗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诞生礼仪: 未孕前的求子习俗。 怀孕时的习俗 临产习俗 诞生后的习俗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成年礼仪: 冠、筓之礼。 穿裤、换裙。 纹身、染齿。 这些习俗都是男女成年标志所举行的仪式。
它表明男、女成年以后就享有和其他成人一 样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义务。
亚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东南亚六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泰国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缅甸 印度越南
美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 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举行成年礼的最 终目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 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婚姻礼仪: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 基本的制度和活动。主要表现为:男女双方经过合法 结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 所生子女的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的合法财 产也能受到国家的保护。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婚姻礼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其婚俗的表现形 式各异。
抢婚习俗:云南德宏傈僳族、苗族。 入赘习俗:鄂温克族 表亲婚:这种婚俗正逐步取消。 转房婚:壮族、苗族、傈僳族、佤族、布依族、蒙
古族等。 不落夫家:广东、广西、福建一带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人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离开世界。丧葬礼仪 除了普遍存在的灵魂不灭观念外,儒家孝道和先人荫 庇后代的思想也起作用。另外丧葬礼仪也表达了死者 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及对灵魂存在论这种迷信思 想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情感。
中国人生礼仪民俗
诞生礼仪 1)求子仪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在民间
亚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韩国 韩国和朝鲜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
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
因此,人生礼仪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
[1]彝族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
作为具有悠久彝族发展史的楚雄昙华乡,其人生礼仪积存着厚重的文化蕴涵。
昙华彝族的人生礼仪既与其他彝族地区有着相同之处,又因为社会历史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
婴儿降生一个月称为“满月”,一般家庭这天要给婴儿举行“满月礼”,祝贺母子平安,此谓“弥月之喜”。
满月这天亲朋好友要前往送贺礼,主家则设宴招待宾客。
早在我国唐朝,庆贺儿孙满月的满月礼就已经非常盛行。
《太平广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661 年),长安城西路侧有一店家生下一男,“月满月,亲族庆会,欲杀羊,羊数向屠人跪拜”,但大家都不以为意,就将它杀了,把肉放在锅里煮。
“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
抱儿火前,釜忽然自破,汤冲灰火,直射母子,母子俱亡。
”这则故事的本义或许在于对人们进行宗教宣传,却反映出当时民间庆祝满月的活动是相当隆重的。
[2]所有的人生礼仪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满月礼除了“庆生”之意,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满月礼是昙华彝族极为重要的人生礼仪,是婚姻关系和家庭血亲关系得到社会认可的标志性程序。
它整合了身份认同、职责赋予、教育传承、人际交往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展现了当地彝族的信仰文化和人际馈赠文化。
满月礼自古至今传承已久。
《北齐书·恩幸传·韩凤》中有:“男宝仁尚公主,在晋阳赐第一区。
其公主生男昌满月,驾幸凤宅,宴会尽日。
”鲁迅在《野草·立论》中写道:“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由此可见,为孩子过满月是我国自古以来盛行的的一种育儿礼仪。
诚如一位日本民俗学家所言:“人生如竹。
每个人孕育、诞生、成长、死亡的每个阶段, 甚至每一岁, 都是一个竹节。
每一阶段, 每一岁的承接转换就如竹子的节口, 都需通过独特的仪礼标示出来, 并在人身之上, 人心之中留下一定的表征。
这样, 人的一生就成为由许多竹节组成的整株竹子连缀成一幅有点有线的图式。
”人生仪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通过本社会特定的“人生仪礼”仪式,就是个体接受当地习俗和文化,进入社会的过程。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人生仪礼形式,但无论何种文化都用不同的阶段划分和规定一个人的一生,在这个文化所划分的各个不同阶段中,个体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担负不同的职责、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等,而且必须接受,这种要求接受的过程就是人生仪礼,只有按文化的规定去逐步的接受自己的角色人生的历程才能完成个体的社会化。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逐渐成长的,逐渐确立自己的社会属性,深入社会实践的。
人生仪礼又称个人生活仪礼。
国际民俗学界通称为“通过仪礼”,它是由佛教术语“Rites de passage”转译而来,即指人在不同的年龄和生活阶段中,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和礼仪,人生仪礼主要包括:诞生礼、成人礼、婚礼、葬礼这四项。
个体的诞生是其生命的开端,诞生礼就是其一生的开端礼。
诞生礼还包括孩子出生之前以及后来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仪式活动,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①,具体包括求子、孕期、庆生三个阶段,以庆生为中心内容,庆生又包括“洗三”②、“满月”、“百岁”③、“周岁”。
④满月礼自古至今传承已久。
《北齐书·恩幸传·韩凤》中有:“男宝仁尚公主,在晋阳赐第一区。
其公主生男昌满月,驾幸凤宅,宴会尽日。
”鲁迅在《野草·立论》中写道:“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由此可见,为孩子过满月是我国自古以来盛行的的一种育儿礼仪。
本文所探究的是庆生仪礼中的满月礼俗,满月是指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的那天,在那一天,添了新生命的人家,要通知亲友们前来共同庆贺,设宴款待亲友,为的是见证孩子安全度过一个月,健康的活着,这一庆贺仪式就称为满月礼,当地称之为“做满月”。
满月礼是临汾当地诞生礼最为重要的一项。
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礼俗保留完整的临汾,满月礼俗更是承继着千百年来规范和教化的作用,承载着人们的追求和愿望。
婴孩儿过满月有许多习俗规范和礼节仪式,产妇要等孩子满月后才能出生孩子和照顾孩子的房间,前来看望的亲友还要送上诸多礼物,如项圈、虎头鞋帽等等。
而满月礼俗究竟因何而来,根据传统文化的心理映射和新生儿满月的重要时段特征,笔者推测满月礼的由来,大致如下:首先,是人们求团圆心理的映射。
选择在孩子出生后满一个月进行庆贺,民间的想法可能是孩子的满月代表了一家人像满月一样团圆了。
其次,是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标志。
早期卫生医疗条件差和物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早夭,尤其是在一个月内的孩子,容易因为脐带伤口的感染和营养不良而发生意外。
所以出满月的孩子就意味着通过了人生的第一层考验,度过了最容易发生灾厄的时期。
过完满月也标志着他能够安全和顺利地开始生长过程了,因此大人们也选择这个时候通过特别的活动庆祝一下。
第三,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就孩子而言,婴儿刚出生生活等各方面还未形成规律,从母亲肚子里出来还未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就母亲而言,产妇经过生产分娩的辛苦,身体较为虚弱,容易落下病痛;整个家庭除了喜悦之外,都处于忙碌和劳累之中。
而“外人”很容易把病菌带入,对新生的孩子和虚弱的产妇造成不良后果。
到了一个月,母亲的身体基本恢复,婴儿也就比较适应了离开母体之后的新的生存环境,所以,在满月这天,就可以为婴儿举行有众多亲友参加的庆贺仪式,透过这种对生理意义上新生命的礼赞和精心呵护的态度。
第四,是作为孩子正式拥有社会属性的过渡礼仪。
满月礼也可以当做一种孩子从社会属性上开始独立,同母亲分割,脱离母亲的怀抱,获得不同于先前的新的社会地位,准备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共同体的一份子,接纳共同文化传统洗礼的过渡仪礼。
钟敬文先生称满月为进入人群仪式:婴儿出生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仪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①。
2.2 充满祈福意味的仪式过程在长期的种族繁衍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生养经验,倾注了全部对子女健康长命的美好希冀,也逐步积淀了一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诞生礼俗。
诞生礼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内蕴深厚的人生礼仪的开端,因人们传统观念中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追求而备受重视。
②在晋南流行着给孩子“过满月”的习俗。
满月这一天, 主家点香点蜡烛, 请神祭祖,设宴待客。
孩子的外婆、舅母、姨姨等带上花馍、糕点、糖果和数量不等的花布、衣服、鞋帽等礼品向孩子贺喜, 俗称“做满月”。
主家热情款待, 让亲朋好友吃顿“满月宴”,而且要蒸许多大白馍,为前来贺喜的亲戚还礼, 俗称“还馍”,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做法。
过了满月, 娘家择日到婿家把产妇和孩子接回住一段,一般住到孩子百天,叫“出满月”或“坐满月”。
现在都是在满月当天,满月宴结束后就接回产妇和孩子。
从过满月的日子来说,临汾给孩子过满月按农历来算,男孩儿定于比实际满月早一天来庆贺,给女孩儿过满月则是按满月当天来庆贺。
究其原因,有个说法是月属阴,男为阳,故提前。
还有一个说法是男作虚岁,30 天就真正满月了,所以要在29 天过。
132.2.2 愉门庆贺愉门是临汾满月礼中重要的一项仪式,这项仪式与山西闻喜县满月礼中的“BIA草”①习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闻喜,每逢一家生了男孩儿就会有“BIA 草”的习俗,小孩满月时,产妇娘家人还要前来在大门上“挂旗”。
“BIA 草”与“挂旗”习俗都是先起于闻喜而后扩之于晋南各地,尤以闻喜为中心的周围各县为盛。
“BIA 草”始于闻喜,是和闻喜裴氏家族有关。
历史上素有“南林北裴”一说,是一种独特的家族文化现象,所谓“南林北裴”,即是指福建的林家,也就是林则徐一家和山西闻喜的裴家而言。
山西裴家是名门望族,历代曾出过宰相五十九人,大将军五十九人,其他官员近千人,裴氏家族所居的闻喜县礼元稹的裴柏村被称为“中华宰相村”。
由于裴家官员辈出,人才频现,引起当地人们的极大仰慕。
唐末时有户人家生了个男孩后,因望子成龙心切,就用谷草扎了个像窗户格一样的东西悬挂在门楣上,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像裴家子弟那样: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后来,当地人们又在沿袭的过程中,逐渐将其完善,并丰富了BIA 草习俗的内容,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草窗特地用十把谷草扎成,然后主人携草窗,攀上梯子,手抓泥团,用力向墙上抛掷,使泥将草窗粘于墙,当地俗语就将这个过程称为“BIA 草”。
除了草窗外,人们还会在草窗的正中钉一个瓷碗、勺子和筷子一双,有的还悬挂些柿子、红枣等,有的还要在草把上插些小布旗,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小布旗就类似古时的产标,表明新生儿的出生。
这十把谷草扎成的窗象征着十年寒窗,表示草木之人经十年苦读,也可以金榜题名,步入官场;草窗上的那些碗、勺子、筷子等之类,是象征孩子为官后自然会有吃有喝,幸福美满。
另外,红枣是象征早日成才,柿子是象征事业有成。
③这一庆贺新生的仪式,迎合了许多人的心意,一时仿效成风,取代了《礼记·内则》中所云:“子生,男子建弧於门左,女子设帨於门右”的传统做法。
流行于临汾一带的满月愉门习俗,与这项习俗有相似相通之处,临汾与运城闻喜临近,古时统称河东,两地必然有文化的交融和互习,从而使愉门习俗兼有闻喜一带生儿“BIA 草”的部分内容,其中蕴涵的意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有很大的可能是地缘传承的结果。
临汾的愉门习俗具体如下。
在孩子出生15 天后,孩子的外婆,北方称姥姥,要将亲手做的一串挂饰,和晋南方言发音,类似于粘,此处意为用泥把东西糊在某个地方。
14 一个网兜装起来的碗筷子和笔送至孩子家,挂在孩子的床边。
挂饰上有各色衣服、各种颜色的小布人,小布人有红脸的、白脸的、黑脸的,布人下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小布条;葫芦形或圆形的红布面纸板,布面上缝有五毒图案,下面缀有花花绿绿的小布条,装饰的很喜庆;还有红布做成的小旗子,上面贴着金花等等,所有饰物交错穿插的挂在一条红绳上,很是喜庆漂亮。
在满月礼当天,这一串五颜六色的挂饰被移至孩子家大门口,供前来探望产妇和孩子的娘家人摘走送给自家的孩子,另外,在众亲戚摘取之前,还要为过满月的孩子留取一个红脸的娃娃,这整个过程就称之为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