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_人教版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一一、祖国统一1、港澳问题:(维护国家主权)(1)政策一国两制: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为实现祖国大陆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好评。
(2)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意义:港澳的回归洗刷了我国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2、台湾问题:(民主内部矛盾)(1)对台政策的演变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明确提出解放台湾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和平方式解放台湾③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2)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采取一系列开放措施,是海峡两岸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④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初步形成。
⑤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⑥21世纪初,胡锦涛《反分裂国家法》(3)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利条件①政治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九二共识②经济: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台湾经济差距逐渐缩小③民族:两岸人民具有强烈民族感④历史:是民族趋势,民心所向⑤海峡两岸交往密切(4)海峡两岸交往的不利因素①内部台独②外国反华势力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二二、外交1、五十年代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七十年代⑤中美关系正常化a.背景敌对(孤立,封锁,包围)b.原因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国际形势变化c.改善中美关系c.经过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国建交《中美建交公报》d.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⑦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3、改革开放后⑧中国承办亚太经和组织会议⑨“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1、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2、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4、综合国力不断提升5、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6、推进构建和谐世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新格局中国做出了许多努力.如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发表中国自己的声音.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三三、国防1、陆军:解放军2、海军①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②发展:1971年③壮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3、空军①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②发展:1956年③壮大:改革开放后4、战略导弹部队建立:1966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及其特点1.2 诸夏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1.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2.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士农工商各阶层的变动及社会影响2.2 汉朝的兴起与黄老思想的传播- 汉高祖刘邦的功绩与社会政策- 黄老思想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2.3 西汉的王朝衰落与王莽的新政- 汉朝王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王莽的新政与其失败原因第三章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政权更迭- 的传入与对社会的影响3.2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社会变迁- 辽、西域通商使文化艺术交流日渐频繁- 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农民起义的影响3.3 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 北方和南方的民族与文化特点- 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4.1 隋朝的统一与改革-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隋朝的社会政策与对外关系4.2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对外交往4.3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 唐朝的政治矛盾与社会动荡第五章中国古代的宋元明清时期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推行-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往5.2 元朝的统治与社会变迁- 元朝的政权建立与对中国的统治-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与冲突5.3 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 儒学、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繁荣第六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对外交往6.1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2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海外探险-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明代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对外政策以上为本文档的提纲,用于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参考。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新中国成立1.时间:1949.10.1 内容:主席;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纪念碑2.文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历史意义:国内A、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B、结束被侵略的屈辱史,实现了国家独立C、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国际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二、巩固新政权的措施1.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祖国大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土地改革:A.时间:1950―1952年;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内容: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作用: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抗美援朝:A.时间:1950―1953年; B.战役:上甘岭C.人物:彭德怀及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D.结果: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目标: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工业和其他工业;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重点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 三条通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第一架飞机4.意义:我国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二、195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四、建设失误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它是党内忽视经济建设规律,急于求成的结果,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但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的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第十一章古代中国的北方民族1. 北方民族的特点•匈奴、羌、鲜卑等北方民族的主要特点•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冲突2. 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关系•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与和平•卫青、霍去病等汉朝将领的抗击匈奴•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入侵3. 北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影响•西域文化的传入与发展•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二、第十二章新的统一王朝——隋唐时期1. 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杨坚的统一战争•隋朝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长城修筑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 唐朝的开展与辉煌•李渊的起义与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与国家财富的积累•唐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发展3. 唐朝的灭亡•安史之乱及对唐朝的冲击•唐朝政治腐败与土地兼并问题•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唐朝的最终灭亡三、第十三章科技与文化的传播与融合1. 科技的传播与发展•打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技术•印刷术的传入与影响•火药的传播与改进2. 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佛教的传播与中华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四、第十四章来自海外的冲击1. 海外的探险与贸易•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与成就•海外贸易的兴盛与海禁政策的实施•葡萄牙人的阿达亚先知2.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影响•耶稣教的传入与影响•西方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的传播•外国传教士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五、第十五章明代中国的疆域与社会生活1. 明朝的重新统一•朱元璋的起义与建立明朝•明朝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社会秩序的恢复•明朝的海外探险与外交关系的建立2. 明朝的农业与手工业•明朝农业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兴盛•明朝手工业的兴盛与商业经济的发展•明朝的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3. 明朝社会的动荡与衰落•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与明朝的覆灭•明末的社会动荡与财政困难•明朝的割据与满清入侵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涵盖了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的内容。
通过学习此提纲,可以回顾历史知识,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a.世界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钟表的发展与改进c.印刷术的传播与影响d.火药的应用和军事技术的进步2.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a.阅读、文学和教育的重要性b.儒家思想与社会制度c.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d.社会礼仪与文化传统第二章南亚与东南亚古代文明1.南亚古代文明a.印度河流域的哈拉潘文化和摩亨佐-达罗文化b.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的发展与影响c.印度科学、医药和数学的发展2.东南亚古代文明a.崛起于马来群岛的斯里维贾亚亚、马来亚、吴哥窟等文明b.婆罗洲的巨石文化和火山灰文化c.东南亚商埠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第三章非洲与大洋洲古代文明1.尼罗河与尼日尔河流域的古代文明a.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文化b.尼日尔河流域的尼日尔文明和非洲草原文化2.南非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古代文明a.南非祖先崇拜与巫术文化b.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石器时代文化c.大洋洲的神秘文明:摩亚文化、帕劳石窟、埃斯特尔岛恐龙遗址第四章欧洲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1.文艺复兴的发展与影响a.文化与艺术的重视b.文艺复兴对科学与人文学科的贡献c.文艺复兴对宗教的影响2.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与影响a.经济动力和科技条件的发展b.庞大的财富和资源c.地理大发现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b.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与交流a.广州的开埠与繁荣b.泉州的港口与兴起c.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碑文翻译第六章封建社会的性质与特点1.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a.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b.进士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影响c.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与特点2.封建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a.地主阶级的拓宽地权b.农民的种植制、互助制和农耕技术c.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局限。
八下人教版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种多他其有还�器武核弹导际洲、程远、程中了备装续陆 。队部弹导略战建组年 6691�务任击反核任担要主 。等机 击强和机炸轰、机击歼的号型种各了制研行自�绩战煌辉得取中朝援美抗在�立建上础基军陆在军空民人 。种兵多的队部军海成组��等艇 潜核、舰逐驱弹导如�艇舰种多制研�队舰海南、海东、海北成建国中新�军海区军东华──军海支一第
。作工的学大平水高和学大流一界世成设 。军面方要重技科的实其副名 为成已 �中设建化代现义主会社在校学等高 建学大所干若等大北将动启�高提显明益效和量质、件条育教�理合趋 日构结局布�全齐较比类门科学�增大量数�模规当相成形已育教等高 。程工基奠的国兴教科为作育教务义年九把�略战”国兴教科“施 。列前国大口人 实府政和党�来以代年 09 纪世 02。育教务义年九及普了现实本基国全 学中 就成 别类 等高 育教 育教
切密往交 张主项八 谈会辜汪 会两立成 绝隔破打
往交的切密益日
往 针方本基 业 大一统国祖进推 交 岸 两
。往交岸两峡海、二十二 求应不供品需必活生�缺紧资物② 。济经划计度高是时当国我①�证票 。化变活生会社、一十二 。军冠打单子男球乓乒个一第国中。军冠打单子男得获赛乒世届 52 在团国容 。破突的零现实�牌金块一第国中到拿峰海许�会运奥届 32�年 4891 破突的”0“牌金会运奥、十二
大壮展发 立建步初
军空
军海
。设建防国、三十 。度制义主本资行实门澳和港香、湾台的国中�度制义主会社行实陆大�内境国和共民人华中在 想构大伟的”制 两国一“了出提地性造创�发出益利本根族民华中和国祖护维从平小邓�望愿烈强的族民华中个整是�一统国祖现实 。想构制两国一、二十 。义意要重有具义主会社色特国中有 设建对这�想思导指的党为立确论理平小邓把。论理平小邓了成形渐逐�想思的义主会社色特国中有设建于关平小邓 。师计设总放开革改、一十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
(28代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取得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概况:1951★2(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原因:①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地。
2.3.内容:1950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 19 课
以获得各种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交流能力, ●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网络有不健康现象,不能无节制上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对上网时间不加以限制,内容不加以选择,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走上犯罪 道路。 ●青少年要正确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 ●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以
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 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 国内意义 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 世界意义 取解放的战争。
要吃绿色食品,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现象的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
交活动。 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交流,
表.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络技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0 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 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正面的积极的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 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 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 实实在在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为日益普遍的学习、交流方式,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4、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第2课最可爱的人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国哪些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5、司令:彭德怀6、过程:五战五捷7、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9、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主题结构综述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基础知识识记开国大典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⑵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黄继光和邱少云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能力情感价值⑴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⑶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遗留任务.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题结构综述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基础知识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建设成就:从1953年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如: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三大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底,国家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及实行公私合营等方式分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主要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调整恢复: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着成就.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文化大革命”1966年,文革开始,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能力情感价值1认识到新中国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3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4通过对“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史实的了解,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以法治国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结构综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基础知识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以法治国: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邓小平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能力情感价值⑴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⑵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⑶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总体结构综述建国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新气象.“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港澳问题,海峡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频繁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了海军、空军、导弹等军种,为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基础知识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①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推动祖国统一大业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0年和1991年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新加坡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在人员、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初步形成经济上的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舰、核潜艇.空军刚刚诞生,就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我国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飞跃.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现在我国导弹部队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能力情感价值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⑵“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与现实.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⑶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具体政策,但统一祖国的决心和方针始终不变,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祖国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为新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⑸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2001年中国加入WTO,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为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五单元: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总体结构综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努力拼搏,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成果.教育从弱到强,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落实.文艺、体育也取得很大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基础知识识记两弹一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后来中近程地地核导弹试验成功.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灿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灿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很快作了批示.后来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科技列为第8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日益深入地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0世纪90年代,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取得显着成绩.1990年,我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2008年我国将举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正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衣食住行的变迁到20世纪末,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打破了“铁饭碗”就业渠道拓宽,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就业.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建立和完善起来,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都建立、健全起来.能力情感价值⑴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等.1978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⑵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63计划为我国经济繁荣、综合国力提高奠定基础.⑶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党、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使我国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⑷改革开放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功.打破“铁饭碗”,就业制度的改变,是人才竞争的需要.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到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说明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人民利益.。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1.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流程•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异域政权与文化交流1. 元朝政权•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元朝政治制度•元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 明朝政权•明朝的建立和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3. 明朝与外族文化交流•明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明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明朝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1. 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兴起2. 封建政治的演变•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封建政治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政治的危机和衰落3. 封建文化的演变•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封建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文化的危机和衰落四、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抗争1. 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间和事件•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2. 独立自主的奋斗•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基本实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争和革命3.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国共内战的发展和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复习提纲完整版
4、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高等学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13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 3左右。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文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2、体育:新中国诞生以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
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变迁: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居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
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
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3、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不含世界史)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特点、产业结构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迁移(原因、影响等)•东南沿海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2.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文官与武将、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宋朝政治制度的优点与局限性•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行省制度、蒙古贵族的统治、分封制度)•元朝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古代的交通与贸易•古代交通的发展(陆路交通与海上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与重要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航海技术、商业城市等)•古代交通与贸易的影响4. 文化交流与变迁•古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古代文化的变迁(科技发展、宗教变迁、思想观念等)•古代文化交流与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 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政治改革的背景与目的(唐朝的新政、宋朝的新法、元朝的政策)•政治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农民起义、封建制度、社会阶层变化)•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局限性与启示6.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古代科技的发展(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科技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古代科技发展的局限性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启示7. 古代王朝的兴衰周期•古代王朝兴衰的原因(政治腐败、民族侵袭、自然灾害等)•古代王朝兴衰的周期(建立、壮大、衰落、灭亡等)•古代王朝兴衰的启示8. 古代社会的平等观念与封建等级制度•古代社会的平等观念(儒家思想、佛教影响等)•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封建等级的来源与特点)•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与问题9.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联系•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等)•中国文化受到的世界文化影响(外来文化的接受与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联系的启示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你进行历史知识的复习。
打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年月。
地点:。
内容:通过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年月日。
(2)成立标志:大典。
(3)历史意义:①。
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年。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时间:——年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
司令员:英雄人物:是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在潜伏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火烧到他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国际主义和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结果:年7月,美国被迫在板门签订《》,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土地改革5、土地改革:(1)起止时间:——年底(2)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地。
(3)法律依据: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
(4)结果:年底,除部分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意义:①。
②。
③。
④。
第一单元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1)和平解放西藏(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繁荣一时的隋朝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起。
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及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场两千多公里。
意义: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带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史称唐高祖。
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史称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原因: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戒奢从简”;大臣要廉洁奉公;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了科举制度。
表现:唐太宗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人民生活改善,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本是唐高宗的皇后。
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吏治,提倡节俭,任用贤才,发展生产。
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很大的发展;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抗天灾能力增强。
手工业:丝织业,种类多,技术高;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
商业: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城内分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是为繁华的都市区。
唐朝的衰亡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
转折:“安史之乱”。
瓦解:九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起义。
人教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History一、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北平改名为北京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团到达北京,(意义)西藏获得解放,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抗击美国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议签字三、195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开始,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农民真正解放。
(意义)①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消灭。
②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③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四、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1954年宪法颁布。
五、三大改造1953-1956,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六、1956年《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七、1966年文化大革命(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资本主义面临复辟的危险)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反革命集团。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反革命集团。
七、1978年,北京第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八、改革开放(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建立4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九、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十、一国两制。
香港1997.7.1 澳门1999.12.20中国人民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
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内意义)(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意义)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8.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9.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1.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5.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6.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7.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19.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2、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左”错误的做法(或现象)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4.“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5、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26.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8.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的内容有: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卡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0.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32.国企改革内容有: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3.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大致过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第二步,建立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部,内地。
3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7、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8、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
39、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0、“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
4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4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年。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