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7.5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教案-word
1)将学生经历探究实验过程的重点放在实验体验与归纳规律上。
2)从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引入,引导学生猜想、实验、总结结论,最后又回到宏观现象,使教学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3)抓住物理史实、思维矛盾等教学点,进行德育渗透。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特点,以直接经验为特征,思维发展水平欠成熟,对不可观的微观世界来说提出探究问题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困难的环节做适当的铺垫与引导;又由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比较弱,对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能力、知识等的差异,所以设计以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力争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探究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比较顺利地提出问题,在教法设计上注重调动学生兴趣,重视学生个体体验,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度,同时引导提炼解决特殊问题的途径,寻找对同类问题分析过程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根据微观世界不能直接感知的特点,在实验基础上,运用类比、转换等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设备的直观性,将分子动理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迁移整合的能力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初中热学、高中热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认识能量规律的基础,也对建立科学的认识观、哲学观有重要意义。本节所讲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除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从宏观走向微观的转折,从物态变化到能量探索的过渡。此外还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经历简单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方法的重要素材。所以无论从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4.通过小组学习,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实验、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
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从微小的原子到巨大的星系,一切物质都有着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
而要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就需要探究其微观结构模型。
当我们把一块物质不断地分割,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就会发现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原子。
原子就像是一座小小的“工厂”,里面有着不同的“车间”和“工人”,它们协同工作,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呈电中性。
而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是电子,电子带有负电荷。
电子就像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一样,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不过,与行星轨道不同的是,电子的运动轨迹并不是那么确定和可预测,而是遵循着一种叫做“概率云”的规律。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比如说,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则有 8 个质子。
不同的原子因为质子数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化学性质。
但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并没有止步于原子。
当原子相互结合时,就形成了分子。
分子可以由相同的原子组成,比如氧气分子(O₂)就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组成,比如水分子(H₂O)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使得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物质。
比如在常温常压下,氧气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这是因为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能够自由地运动和扩散。
而水在常温下是液体,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强,使得它们能够保持一定的聚集状态,但又有一定的流动性。
深入到更微观的层面,质子和中子并不是不可再分的。
它们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夸克有六种“味道”,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
这些夸克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质子和中子。
除了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
比如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粒子,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粒子,W 和 Z 玻色子是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
在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时,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实验手段。
第五节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PPT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固、液、气三态的特 点
实验:把两根铅柱的端面削平,将削平的端面相对,并 用力压紧,使两根铅柱合在一起,如下图所示,在铅 柱下面悬吊一定的重物,两根铅柱也不会分开。这是 为什么? 思考:分子之间还有其他力存在吗? 事实:物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 _______,压缩物体时需要用_____。 分析:这个例子说明分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______(填 “吸引”或“排斥”)的作用力,叫做_______;
4、扩散现象既可以在_____间发生,也可 以在_____中发生,还能够在_____中发 生; 5、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 以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 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____; 6、湖北咸宁市被誉为“中华桂花之乡”, 在每年“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 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 _____现象。它说明花粉分子____;
固态 液态 气态 看图并分析: 固态物质: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____(填“大” 或“小”) 分子有规律的紧挨在一起,所以宏观上固体既有一定 的_____,又有一定的_______; 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而且分子之间的距离较_____(填 “大”或“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_____(填“大”或 “小”),分子能运动或者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______没有 一定的_______; 气态物质:分子离得很_____(填“远”或“近”),每个分子能自 由的沿各个方向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极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会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说明分子相互作用力的一些事例, 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什么情况下 表现为斥力,什么情况下表现为引力。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2)掌握情境中物质的微观模型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感受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情境中物质的微观模型2.2 教学难点物质微观结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理解3. 教学步骤3.1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物质结构的实验图像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通过引领学生观察发酵时蒸发皿中水点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去理解物质微观结构。
3.2 概念清晰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图片的解释去認识物質的微观结构,从中了解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导致不同的性质区别。
3.3 进行实验让学生完成下来的实验活动,例如石蜡温度变化试验,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去理解物质微观结构对不同物质的性质影响,让学生加强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过程中,老师温馨提示学生注意身体安全,不得将材料和实验结果带出实验室。
3.4 巩固巩固在巩固巩固环节中,学生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总,加强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5 课堂总结在课堂总结环节中,学生将完成课堂总结,并通过发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和对本节课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对应探究。
4.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提出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并通过实验体验了解物质的不同性质。
同时,课堂氛围也更加热烈,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大家通过思考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1. 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的联系2.掌握元素、分子、离子和原子四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概念及其特点3.分析不同物质微观结构的相互转化过程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元素的微观结构2.分子的微观结构3.离子的微观结构4.原子的微观结构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各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概念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是不同物质微观结构的相互转化过程。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演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联系。
3.2 正片3.2.1 元素的微观结构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原子不可再分,是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单位。
在此基础上,讲解元素的微观结构和特点。
3.2.2 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它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一种。
在此基础上,讲解分子的微观结构和特点。
3.2.3 离子的微观结构离子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它的物质微观结构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在此基础上,讲解离子的微观结构和特点。
3.2.4 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是元素的微观结构,它由原子核和电子壳构成。
在此基础上,讲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和特点。
3.3 总结与讲评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自评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讲解知识点的难点与易错点,并补充一些相关例子。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
但是,本节课的实验环节安排不足,实验内容单一,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完善。
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管理等方面还需要不断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优质课教学设计_2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实验、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从某些宏观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水、石头,细沙,分子间隔演示仪,酒精,墨水,滴管,热水,铅块两个,钩玛,小 刀,自制教具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演示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讲授法
教学设计特点及反思 八年级下学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才刚刚入门。之前的物理学习一 直研究的都是宏观现象,分子世界——这个微观世界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但是,分子世界的规律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对学生来说又比较陌生和抽象,所以本节课 的设计力求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知识到应用。教师通过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启发学生 通过宏观现象分析推理其微观本质。对学生来说,分子既抽象又陌生,如何用情景“撞击”学生的 思维,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去说、去探究,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力求 避免形式主义和生搬硬套,从学生的原始认知出发,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之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在脑海中逐步“生成”分子动理论的一些观点。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教师、教学资源 (课本、媒体、实验、生活经验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学生的讲解、 演示,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围绕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实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 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 尤其是给随班就读的学生更多的展示 机会:课堂引入时,提前布置,让孩子参与玩炮炮的机会;大胆说出感受;完成分子间相互引力的 实验,虽然没有成功,孩子亲自体验到了,他们还是很高兴的;注重他们的获得感,能用所学知识 解释自己的疑惑。我认为还需要改进: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让学生更多的“想到的 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水平;同时学生在回 答问题时,还是很紧张,有点颠三倒四以后在教学中,还要更多的放开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多 练习。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作为一门科学的 物理学科,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 生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习相关物理概念、知识,学生极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1、保持着该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 很小微粒,叫分子。
科普知识:
用容积为1cm3的盒子装一盒空气, 空气分子数量大约有2.7×1019个。假设 人数数的速度可以达到1010次/秒,这个 人数完这些分子也需要 80 年。
结论:1、分子很小; 2、数量很多。
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1、保持着该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 很小微粒,叫分子。 2、物质是由 大量 分子构成的
·
和酒精 和水混 合前
酒精和 水混合 后
得出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自发地彼此进入对 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腌制咸鸡蛋,大概30天变咸,而炒菜,放入 盐,很快就入味。
提科学问题: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吗?
猜想:扩散快慢与温子间存在空隙,而且分子在永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液 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 在一起,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思考:
1、 既然分子间存在空隙,而且分子在永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液 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 在一起,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2、分子间既然存在引力,为什么分子间还 会有空隙而不是连在一起呢?
感悟收获:
1、物质是由大量 分子 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4、转换法:
作业:
1、上网查一下有关物质构成的物理学史。
2、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出分子 间存在作用力的更多例子;利用身边的物 品,创造更多的小实验。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1.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图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这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体积非常。
2.请你亲自做如图下实验,然后回答问题:(1)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还是彼此间有空隙呢?猜想:。
(2)验证:为了验证这个问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先用量筒量取等体积的酒精和水,并记录数据;然后将其充分混合后,观察混合液体的体积,并记录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混合前水的50体积V水/cm3混合前酒精的50体积V酒精/cm3水和酒精混合后的94总体积V混合/cm3结论:由以上实验可知,。
知识点2 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3.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
4.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明显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满香水味B.在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C.把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D.衣箱里的樟脑球不断变小,箱内充满樟脑味6.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7.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均选填“引力”或“斥力”)8.在水面上滴一滴油,油在水面上扩展开来,形成油膜。
7-5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第五节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北京市云岗中学王晓琳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研究方法与学生所熟悉的机械运动是完全不同的。
它的研究对象不像机械运动只研究某个物体或是由少数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而是研究数目庞大的分子;研究的内容也不能像机械运动那样简单,只研究物体受力后运动的规律,而是研究分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分子运动与热现象的关系等;研究方法也不同,因为是研究大量分子运动的表征,所以研究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以物体中分子集体运动的统计规律去描述物体分子运动的规律。
这些在本节课开始前就做好铺垫,经过课堂学习后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因为我们研究的都是一些微观的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多通过一些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学生理解,再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
在课前和课上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学生实验来充分调动学生,让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再配合课堂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引出的大量事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微观物质结构的内容,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六种物态变化,而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即分子动理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内能。
用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实验或对实验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扩散现象、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而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学生们在原有知识经验上都比较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既设计了学生实验,又有教师演示实验和视频、图片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初步地了解微观现象。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理查德·费曼(1918-1988) 美国物理学家 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二、分子是如何排列的?
甲:分子与分子紧密的排列----------分子间没有间隙。 乙:分子与分子相距一段距离--------分子间存在间隙。
实验:水与酒精混合
操作要点 1.将小试管内注入约10ml水 2.将5ml酒精缓慢滴入盛有水的小试管内并用记号笔标记 液面的位置 3.用试管塞将试管封紧,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 4.观察并比较试管内混合液体的液面高度与原标记处高度 的关系。
实验:把两个铅柱的端面削平,将削平 的端面相对并用力挤压 ,两根铅柱便 可以合在一起。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为什么难以压缩? 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也难以再压缩, 为什么?
实验:A.用力挤压金属块,你能否感受到力的存在?
B.用力挤压大注射器,你会体会到什么?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国古代约2500多年前的《墨子》中就有记载“端,体之无 序最前者也.” 译成现代语就是说:“端”是组成物体(“体”) 的无可分割(“无序”)的最原始的东西(“最前者”).这 “端”就是分子的概念了.
《中庸》也明确地指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宋代儒家 权威朱熹将其解释为“天下莫能破是无内,若无内则是至小,更 不容破了.” “莫能破”、“无内”,也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着的。
分子的运动情况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在冷水和热水中, 同时滴一滴红墨水,观 察它们的扩散情况有什 么不同。
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 的运动越剧烈,我们称这种运动 为热运动。
7.5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猜想: 温度 设计实验: 在相同的2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 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加一滴的红墨水 观察两杯水中扩散现象的快慢
实验现象: 热水杯中红墨水扩散快 实验结论: 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
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疑问:既然分子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 却是一个整体,不会分崩离析呢?
二、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的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叫 做扩散现象。 影响因素: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一:填空题 •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 识是 。 •在 中发生 。 • 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 以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 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
分子间的作用力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质疑】 分子间既然存在引力,那么为什么分子间还 会有空隙而不是咬合在一起呢?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斥力
引力
引力
斥力
平衡位置 r0
斥力
引力
物质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r<r0时 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 当r>r0时 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
一、物质的微观模型:
1.一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的是( )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2、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 是(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关于《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于《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教学的一点思考作者:乔珍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6年第11期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第七章《热现象》第五节的内容.前面四节课主要介绍了温度及6种物态变化等热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从本节课开始,进行从宏观现象深入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进而对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进行本质原因的解释.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而本节课的学习离不开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之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完本节课后,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以下一点思考.1 吹泡泡游戏引入新课吹泡泡对于每位同学来说都不陌生,用铁丝折成一个圆形,用水兑上一些洗涤灵液,游戏就可以开始了.但是小泡泡也能玩出新花样,在铁丝上松松地系上一根细线,当再次从溶液中拿出来后,细线依然如故(如图1所示),当把一侧的溶液弄破,细线会怎样呢?事实证明,细线弯向了有水的一侧(如图2所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学完本节课,同学们就能揭开谜底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故在物理课堂上充分运用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小实验大道理,学完本节课学生就会明白,细线弯向了有水一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吸引力在作怪,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让学生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2 实验顺序知多少为了证明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我们通常会做这样两个实验:一是小米和绿豆的混合实验;二是水和酒精溶液的混合实验.前者两物体混合后体积减少,说明了小米和小米之间、绿豆和绿豆之间以及小米和绿豆之间是有空隙的,也就是我们能直观形象地看到大颗粒物体之间有空隙;后者混合后的实验现象也是体积变小,但是这个实验所证明的就不再是大颗粒之间存在空隙了,而是组成物体的微观粒子——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即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两者互相填补对方空隙,使总体积变小.以上描述的是两个实验的主要内容,但是只有清楚了物理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判断两个实验的先后顺序.中学物理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正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且高效的方式.而科学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之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进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等步骤得到实验结论.可见,我们做任何一个物理实验都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都是要论证我们预先提出的问题的.回到课堂上,我们的探究问题是分子间是否有空隙.接下来是通过实验来论证这个问题,鉴于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我们选取两种液体做混合实验,可以较清晰地看到总体积变小.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形象地了解原因,我们此时做小米和绿豆混合实验,小米和绿豆由于填补了相互之间的空隙,使得总体积变小.把此实验类比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中,实验结论就显而易见了.水和酒精溶液的总体积之所以变小,是由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造成的.现在,实验顺序就一目了然了,实验二在前,实验一在后.否则,刚开始就做小米绿豆的混合实验,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弄不清此实验的目的.而做完液体混合实验后,学生还在琢磨该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时,再做实验一,当看到小米绿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通过类比,同学们会有种顿悟的感觉,原来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这样设计实验顺序也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完成了由实验现象推知本质原因的学习进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在以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更要仔细琢磨每个实验,让它以最大效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ppt王莹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7
课堂练习
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 国政府严厉禁毒。
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 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洗过的湿衣服,过些日子变干了
31
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D )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33
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
只有斥力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A )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32
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 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
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C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 子又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为什么固 体和液体还有一定的体积同时又很 难被压缩呢?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京改版物理八年级
扩散现象
气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两种不 同的物质可以自发 地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
二氧化氮 空气
二氧化氮气体密度:2.05 kg/m³ 空气密度:1.29kg/m3
固体间的扩散现象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 会变黑,用笤帚扫都 扫不干净。
微观上? 意味着
宏观上体积的增大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固体间的扩散现象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 会变黑,用笤帚扫都 扫不干净。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 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
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间接
宏观现象
认识微观分子特性
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
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分子间距离 固态
分子间作用力
液态
气态
形状
体积
想一想
1.基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出发,你能解 释衣服是怎样晒干的,并解释液体蒸发的快慢为什 么与温度有关吗?
想一想
2.想一想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 意味着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 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小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
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质看似简单直观,但实际上,它们的内部结构却极其复杂和微妙。
要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就必须探究其微观结构。
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同打开这个神秘世界的钥匙,为我们揭示了物质的本质。
想象一下,我们把物质不断地分割,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的程度,这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这些基本粒子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原子是物质微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可以把原子想象成一个小小的“太阳系”,原子核就像太阳位于中心,而电子则像行星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荷,它们在原子核外的特定轨道上运动。
不同的原子,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而当原子相互结合时,就形成了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比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水分子则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繁多,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也各不相同。
有的分子是直线型的,有的是折线型的,还有的是四面体结构等等。
在固体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通常比较有规律。
就像士兵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一样,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了晶体结构。
例如,钻石中的碳原子就是以非常规则的四面体结构紧密排列在一起,这使得钻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璀璨的光泽。
而在一些固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没有明显的规律,这就是非晶体,比如玻璃。
除了原子和分子,物质的微观结构中还有离子。
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
当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离子化合物,像食盐(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在更微观的层面上,质子和中子并不是不可再分的。
它们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夸克有六种“味”,分别是上、下、奇、粲、顶和底。
夸克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质子和中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五、分子间的作用力 2.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一切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固态
固态物质分 子有规律的 排布,分子 间作用力大, 因此有一定 形状体积
液体
液态物质分子没 有固定位置,分 子间作用力较小, 分子运动自由, 因此没有确定形 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
气态物质分子间距 很大,分子间作用 力极小,分子可以 向各个方向自由运 动,因此容易被压 缩,且具有流动性
扩散现象表明:1、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 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四、热运动
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温么度因素有关?
实验观察5
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 滴一滴红墨水,观察 他们的扩散情况有什 么不同? 实验现象
热水中的红墨水扩 散速度快!
四、热运动
总结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 动。
3.分子间的 引力 和斥力 是同时存在的. 4. 春天到了,路边的丁香花盛开了,人们在很
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香,这是 扩散 现象, 这说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练一练
5.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 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即使只有一个人吸烟, 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D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观察2
实验观察3
气体扩散现象
10日后
实验观察4
固体扩散现象
20日后
30日后
液体扩散现象
三、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两种不同的物质可 以自发的彼此进入对方。
物理八下7.5《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课件(1)
(1)
(2)
(3)
G物
G桶
F浮=G物-F′
(5) (4)
F′
G′
G排=G′-G桶
比较F浮与G排,你会有什么发现
(1)
(2)
(3)
(4)
(5)
物体的
重力G物 (N)
空小烧 杯的重 量G杯 (N)
浸没在 水中弹 簧秤读 数F’ (牛)
物体 所受 浮力
F浮(N)
物体排开 物体排 F浮与 的液体和 开液体 G排液的 烧杯的总 的重量 关系 重量G ’ G排液(N)
5、浮力与物体的形状的关系
浸在液体里 G物(N)
球形橡皮泥
F拉(N)
F浮(N)
其他形状橡 皮泥
小结: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 的形状无关。
既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液体密度有关,能否猜想一下,浮力大 小与排开的液体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验一验 看一看
实验器材: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水 杯,一个比水杯大的有开口 的杯子,一个小石块。
2.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能否说明液体也可扩 散?应该如何设计?
3.长期堆煤的墙角,壁内会有什么现象?
【探究】 物质的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质疑】 既然分子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
物体却是一个整体,不会分崩离析呢?
【猜想】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活动】 探究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N)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F G 数学表达式:
浮
排
注意: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各种液体, 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第五节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长指期出放 下煤图的中墙的角3个有实相验当,厚分的别一说层明墙的是什么?
物 B.质太由阳分光子下组扫成地,时分,子能又看在到不尘停土的飞运扬动。
做温饭度时 越,高厨,房分里子弥运漫动着越饭剧菜烈的。香味,
这是 现象。 第香五水节 瓶物打质开结后构,的一微会观儿模屋型内闻到香味 温如度图越 所高示,分接子触运面动磨越平剧的烈两。
现象说明( B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练习:
5. 做饭时,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这是 扩散 现象。
6. 如图所示,接触面磨平的两 块铅,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 结合在一起,这说明分子之 间存在 引力 。
练习:
7. 把鸡蛋浸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 鸡蛋会变咸,这是因为_扩__散_现象。
和斥力。
练习:
1、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
是( C )
A. 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B. 粘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 C. 液体很难被压缩 D. 用浆糊很难把两块木头粘合在一起
练习: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的是( A D )
A.香水瓶打开后,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 B.无数雨点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 D.长期放煤的墙角有相当厚的一层墙
现扫象地说 时明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
A67.×香1水02瓶1个打水开分盖子后,满屋充满香味
如长图期所 放示煤上的瓶墙内角装有有相空当气厚,的下一瓶层内墙装
C1、.以糖下放现入象水能中说后明不分久子,间整有杯斥水力都的变甜了
两永种不不 停同息的地物做质无可规以则自运发动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实用文档
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
扩散现象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铅块
金块 实验前
铅块 金块
铅块 金块
叠放在一起
Hale Waihona Puke 实用文档五年后彼此扩 散一毫
米
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 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
• 组成物质的分子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_固__体__分__子__间__存__在__引__力__________; (3)丙演示的是
_分__子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_与__温__度__有__关____。
实用文档
10. 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CD
(
)
A. 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B. 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 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
时存在,斥力大于引力
D. 对当引分力子间和的斥距力离同太时大存时在,分可子用间类没比有来力解的释作用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一样。
实用文档
壁染上了黑色
实用文档
练习: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 B.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C.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D.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上
充满卫生球味
实用文档
练习:
4.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 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 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 在一起,颜色变均匀,这个
实用文档
用什么方法能加快扩散现象?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实用文档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 停的运动。而固体却有一定的 形状和体积,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你不会飞出地球呢?
•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实用文档
知识总结:
物质结构的基本事实: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实用文档
升华(吸热)
蒸发 沸腾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 (放热)
降低气 压缩气 体温度 体体积
凝华(放热) 实用文档
第五节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实用文档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实用文档
分子非常微小
一滴水中有对少个水分子呢?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现象说明( B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实用文档
练习:
5. 做饭时,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这是 扩散 现象。
6. 如图所示,接触面磨平的两 块铅,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 结合在一起,这说明分子之 间存在 引力 。
实用文档
练习:
和斥力。
实用文档
练习:
1、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
是( C )
A. 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B. 粘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 C. 液体很难被压缩 D. 用浆糊很难把两块木头粘合在一起
实用文档
练习: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的是( A D )
A.香水瓶打开后,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 B.无数雨点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 D.长期放煤的墙角有相当厚的一层墙
7. 把鸡蛋浸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 鸡蛋会变咸,这是因为_扩__散_现象。
8.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_高___ 时,扩散越快。在制造半导体元件时 就利用了这一特点。(选填“高”或
“低”)
实用文档
练习:
9.指出下图中的3个实验,分别说明的是什么? (1)甲演示的是
_液__体__的__分__子__在__做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___; (2)乙演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