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合集下载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父亲被杀而陷入深深的悲伤和迷茫之中。

然而,剧中的主角却常常拖延不决,导致剧情发展令人焦虑。

这种拖延行为成为了这部戏剧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

他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反思的人,常常对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感到困扰。

他对道德和伦理问题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不愿不加思索地行动。

他不希望轻易地对他人或事件下判断,而是需要获取足够的证据和信息来支持他的行动。

这种谨慎和犹豫使得他的行为往往拖延不决。

其次,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内心的纠葛和矛盾感。

他在剧中扮演了复仇者和思想家的角色,他对于自己是否有资格为父亲报仇感到犹豫。

他深受丹麦社会的道德约束,也对复仇这一行为产生了恐惧和犹豫。

他担心自己会践踏法律和伦理准则,却又无法抗拒对父亲复仇的需求。

这种内心的矛盾让他陷入了迟疑不决的状态,拖延了复仇的行动。

此外,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还与他对真相的追求有关。

他一直试图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继父克劳迪斯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然而,在他努力寻找证据的过程中,他也陷入了怀疑和不信任的境地。

他开始怀疑幽灵是否是真实的,是否可以相信幽灵所说的话,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智。

这种追求真相却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使得他的行动不可避免地被拖延。

最后,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可能与他对死亡的恐惧有关。

他常常陷入对死亡的思考和探索中,对死亡的本质和意义有着无法解释的迷思。

他思考着死亡是否是一个永恒的黑暗,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命运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似乎无法采取行动来面对自己的处境,从而导致了行动的拖延。

总的来说,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谨慎和犹豫、内心的矛盾、对真相的追求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都使得他无法立即行动起来。

这种拖延行为使得剧情紧张度增加,也让观众对哈姆莱特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论文《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问题》

论文《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问题》

《欧美文学鉴赏》论文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问题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在许多地方都表现得很犹豫不决,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

对于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所表现的延宕的原因,文学批评家向来是众说纷纭,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关于该问题学者们的看法先前众人的研究,不外乎有五个基本论点。

首先是剧情发展的需要,隐忍之后的爆发使剧情达到高潮、产生深层次的悲情效果。

第二种认为是社会政治原因导致哈姆雷特的延宕,社会已经认可了新国王克劳狄斯,挪威王子又妄图侵略丹麦,如果此时复仇杀叔,则有亡国的危险。

第三种原因则是从哲学方面考虑,哈姆雷特对人生、人性的问题的思考使他对存在本身是否有意义产生怀疑,进而否定了复仇的意义。

第四种则是宗教方面,复仇本身就是一种罪恶,这与西方宗教讲求赎罪相违背。

第五种则是精神分析方面,学者认为哈姆雷特有恋母情节,他和克劳狄斯都想独占乔特鲁德,如果他杀死叔父的话,实际上是杀死了另一个想独占乔特鲁德的哈姆雷特。

二、从精神分析说看复仇的延宕问题我比较倾向于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寻找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但不是因为哈姆雷特的恋母情节,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缺陷。

孤傲内向使他脱离群众,忧郁悲伤使他缺乏勇气,优柔寡断使他坐失良机,敏感多疑使他顾此失彼,幼稚脆弱使他难担重任……父亲的突然辞世,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女友奥菲莉娅的背叛,这一连串的打击导致哈姆雷特精神恍惚,整天在计划如何复仇,而复仇过程中的孤立无助、势单力薄使他对人生和人性形成种种思考:思考活在世间的人,思考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思考人的生存死亡,思考社与人生,思考爱与恨······思考增加了内心的矛盾,决定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使他失去了行动的勇气,难怪乎有人说,“哈姆雷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也正如某个人说的:“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的敏感而犹豫不决,因为思索而拖宕,经历全花费在做决定上,而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哈姆莱特延宕行为的缘由

哈姆莱特延宕行为的缘由

哈姆雷特延宕行为的缘由
在一定程度上,哈姆雷特的延宕行为是他性格发展的典型特征,由此可烛照哈姆雷特的深层心理结构。

关于哈姆雷特延宕的基本原因,各家解释不一。

歌德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延宕,是因为他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复仇任务;柯尔律治认为哈姆雷特过分耽于思考;叔本华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行为与他的厌世主义相关;弗洛伊德及其门徒厄内斯特·琼斯则以恋母情节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如此等等。

上述原因虽然也能部分解释哈姆雷特的行为,但更好的做法应从文本内原因和非文本原因两方面来找,其中最关键的文本内原因是哈姆雷特的权欲与其道德考虑之间的冲突;文本外原因则是,莎士比亚有意用哈姆雷特的行为来影射伊丽莎白时代女王宠臣埃塞克斯伯爵在图谋推翻女王时犹豫不决的长期延宕。

传统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大多把哈姆雷特看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

哈姆雷特身上确实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闪光,但更多的时候,他却是一个因失掉父亲和王位继承权之后悲愤交加而又无可奈何,处于进退两难的封建王子。

他身上也有较浓厚的与人文主义精神相违背的情绪,例如厌世情绪、宿命感、封建等级观念等。

他几乎憎恨一切,认为丹麦社会是一座监狱,认为“时代脱节”了,这固然可以解释为是哈姆雷特对奸王杀兄夺嫂行为深感悲愤的结果,但也未尝不与子承父位的封建传统被打破这一客观情况相关。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剧中,“延宕”既造成了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祷告时错失为父报仇的良机,同时“延宕”又是剧中体现的多种不同价值冲突得以充分展开的过程。

如此,“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

黑格尔正确地指出:“哈姆雷特固然没有决断,但是他所犹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哈姆雷特对复仇行动的回避归因于对世界透彻的了悟。

哈姆雷特认识到了人生不可摆脱的荒谬,因而相信任何活动“都不能对事物的永恒状况有所改变”;真正行动果敢的人,必定需要“一种幻象的帐幕”来欺骗自己延宕的原因之一:敌强我弱,敌在暗,我在明处---- 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

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他既是贤明的国王、英勇的战士,也是温柔的恋人和正直的父亲(1.2.143-46; 3.4.63-73),在他身上可以同时看到日神海披里安、战神马尔斯、甚至大神宙斯的影子。

对于哈姆雷特而言,这个形象(幻象)是与世界普遍的邪恶败坏相对立的另一极,支撑着自己的信仰大厦。

然而,鬼魂所揭示的另一个父亲形象却动摇了哈姆雷特的信仰,给他造成了比父亲之死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是鬼魂的开场白:“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判定有一个时期要夜游人世,/ 白天就只能空肚子受火焰燃烧,/ 直到我生前所犯的一切罪孽,/ 完全烧净了才罢”(1.5.15-19;卞之琳译)。

在叙述完克罗迪斯谋杀自己的情节后,鬼魂又哀叹道:“我就这样在睡梦中由一个弟兄/ 一下子夺去了生命、王冠、王后!/ 就在罪孽深重里一命归天,/ 来不及举行圣餐礼、忏悔、涂膏,/ 来不及结一结清楚,就叫我算了帐,/ 不管我满头是未清未净的红尘”(1.5.82-87;卞之琳译)。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在《哈姆雷特》中,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叔叔是怎样杀死自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哈姆雷特自己的怀疑,但他并没有立即杀死叔叔,因为他不完全相信那鬼魂,认为那鬼魂也可能是恶魔,如果错杀叔叔,他会后悔。

于是,他就想其他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怀疑。

他利用一队演员,让他们来表演谋杀的情景。

如果确实是叔叔杀死了他父亲,他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后来事实证明了叔叔的罪行,但是哈姆雷特还是没有采取行动。

当哈姆雷特去母亲的房间时,看到了叔叔在祈祷,他认为如果在叔叔祈祷时杀死他,叔叔就会被送上天堂,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依然没有采取行动。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延宕非常明显。

除了哈姆雷特一直无法果断的为父报仇,剧中哈姆雷特所说的一些话也非常突出的体现了他的犹豫不决,例如他自言自语的说:“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戏剧中没有直接给出哈姆雷特犹豫的原因,但事实上有许多因素造就了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浅析其延宕的原因。

首先,哈姆雷特想要完美,害怕后悔。

在他看到鬼魂之前,他也怀疑他父亲的死亡,但是他也不确定。

当他看到了那鬼魂,鬼魂告诉他其父亲是被他叔叔谋杀的,即使这样依然不能说服他,他害怕那鬼魂或许是恶魔从而误杀了叔叔。

尤其是后来当他看到他叔叔在祈祷时,他依然犹豫,因为不想让叔叔有机会进入天堂,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其次,哈姆雷特拥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却一连遭受到父死母嫁、叔叔篡位的三重打击。

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下,哈姆雷特原先对人和社会的美好看法受到严峻挑战而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雷特理想幻灭,开始了痛苦的探索。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改造现实重整乾坤。

哈姆雷特复仇与疯狂的悲剧

哈姆雷特复仇与疯狂的悲剧

哈姆雷特复仇与疯狂的悲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讲述了一个继位王的复仇故事。

剧中通过描绘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心理疯狂,反映了复仇所带来的摧毁和破坏。

本文将从复仇的动因、疯狂的表现以及悲剧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复仇的动因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其叔叔克劳迪斯谋杀,克劳迪斯篡位成为新国王并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

哈姆雷特得知真相后,决定为父亲复仇。

这个动因使得哈姆雷特的人生陷入了复杂而黑暗的泥沼。

复仇是人类内心的一种强大冲动,特别是当正义感受到侵犯时。

哈姆雷特意识到自己是复仇的工具,他陷入了矛盾与挣扎之中。

他觉得复仇是正当的,但却担心将自己陷入罪恶的深渊。

这种内心的冲突导致了哈姆雷特的疯狂展现。

二、疯狂的表现在整个剧中,哈姆雷特不断表现出疯狂的行为和言语。

他穿着不整齐,满脸痛苦地咆哮和吼叫。

他的言语也变得不连贯,时而讽刺,时而怀疑。

这种疯狂的表现让人不禁怀疑哈姆雷特的理智。

然而,哈姆雷特的疯狂并非没有依据。

他处于极度的精神压力之下,不仅需要面对父亲的死亡和复仇的责任,还需要应对自己深爱的女人奥菲莉娅的死亡。

这些打击使得哈姆雷特的心理无法承受,最终导致了他的疯狂。

三、悲剧的意义哈姆雷特的悲剧并非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惨,更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警示。

哈姆雷特原本是一个理智、善良的年轻人,但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逐渐被黑暗侵蚀。

他陷入了一个迷局,无法脱身。

这种无助和挣扎,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人们在面对复杂事物时的矛盾和无奈。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所处的世界也充满了虚伪和权谋。

他的父亲被谋杀,国家被篡夺,宫廷中充斥着谎言和欺骗。

这种社会现实使得哈姆雷特深陷其中,不知道如何面对。

正是这种社会背景对哈姆雷特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他的复仇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总的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兼具复仇与疯狂的悲剧。

通过哈姆雷特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复仇的摧毁性和疯狂的危害。

悲剧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虚伪,更在于警示我们要远离复仇的陷阱,寻求和平与宽容。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2)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2)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2)三、宗教观念是延宕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又一帮凶二、敌人的强大势力是迫使哈姆莱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哈姆莱特的杀父仇人是现任丹麦国王,与国王为敌意味着与整个丹麦的政权和军队为敌,而哈姆莱特的复仇势力又是如此此渺小,仅有一个与他并肩作战的朋友--霍拉旭,就连自己的母亲也在仇人的行列。

以哈姆莱特的微弱之势,如果公开直接地挑战国王无疑是飞蛾扑灯。

因此,不管是怯于敌人的势力,还是讲究复仇的策略,哈姆莱特只能身不由已地选择延宕。

哈姆莱特虽然有着刚强的品质和超人的武艺,但他也是凡人,面对强大地阴险地敌手,他也感到害怕、犹豫。

在每一个基-督教徒的心里,天堂是极乐世界,地狱是悲惨城堡。

哈姆莱特也是这样认为的,他面对的敌手无比强大,但他却轻易放弃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举手之劳便可成功复仇的机会。

这并不是因为哈姆莱特一时的仁慈,而是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在作祟,此时他的敌手正在祈祷、忏悔罪恶,这样杀死他便是送仇人进天堂,因此他说:#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荒淫纵欲的时候,在赌博,咒骂或是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

可见,在哈姆莱特的复仇观念中,简单的残杀肉体,使灵魂脱离肉体,并不是目的,真正的复仇是将敌手的灵魂送进地狱。

因为宗教力量的束缚,哈姆莱特开始怀疑自己复仇的动机和可行性,在一次跟霍拉旭的对话中,他这样质问自己:#凭良心说我是不是应该亲手向他复仇雪恨?上天会不会嘉许我替世上剪除这一戕害天性的蟊贼,不让他继续作恶?不管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虔诚的信徒,就算他是在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开脱,这个借口也是宗教观念,上帝给予他提供的,这使他在行动时迟疑不决,#最后带着宿命的观点向敌手发起冲击。

宿命的观点实质上就是包括在基-督教教义之内的,在基-督教#上帝论中,上帝是#天地至高一神,掌握着人类的幸福、仇恨、灾难,人的命运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凡夫俗子摆脱不了宿命,也无法与命运抗争。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的延宕是指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迟迟不采取行动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戏剧批评中,被认为是该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哈姆雷特的延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情感和道德的思考,也为戏剧中的紧张氛围和情节发展增添了悬念和深度。

哈姆雷特的延宕究竟源自何处?有一种解读认为,他的犹豫不决是因为他对复仇的后果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意识到,复仇行为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暴力和杀戮,进而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

与此同时,他也感到对于父亲被谋杀的愤怒与悲伤之间的矛盾。

他面临着对家庭忠诚和社会正义的选择,以及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探索。

这种内在矛盾使得哈姆雷特的决策变得复杂而艰难。

另一种解读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因为他被困在一种思考和疑虑的状态中。

他对现实的把握和对真相的追求使他沉浸在迷茫和困惑之中。

他试图通过戏剧来验证克劳迪斯是否真的是凶手,以及如何处理他所感受到的“至真之爱”。

这种孤立和困惑使得他陷入了一种沉思的状态,无法采取实际行动。

同时,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反映了他对自身角色的怀疑和对行动的恐惧。

他是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具备清晰的理智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然而,他也深陷于自我怀疑的漩涡中,担心自己对复仇的行动可能导致更大的悲剧。

他思考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试图找到一条符合他内心追求的行动路径。

他的犹豫和迟疑是对道德和伦理的深入思考的产物。

哈姆雷特的延宕使得剧中的紧张氛围得以保持并不断升温。

观众被悬疑所吸引,期待着主人公的下一步行动。

这种延迟的效果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突显了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复杂角色的复杂心理描写。

他的内心纠结和犹豫使得观众与他产生了共鸣,考虑到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动选择。

除了剧情和角色层面的展示外,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时间和命运的思考。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剧中。

哈姆雷特的延宕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犹豫和拖延,也可以被视为整个故事中时间的延缓。

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资料

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资料

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内容提要:从哈姆莱特接受父亲鬼魂的复仇重托到哈姆莱特最终将仇人杀死经历了漫长的几个月的时间,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复仇延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当时的社会环境、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哈姆莱特对生命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识以及他对母亲深深的爱起了重要作用. 哈姆莱特的性格独特,甚至是矛盾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国内、国外的形势都不稳定,他又受过高等的教育,对生命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识比常人更全面更深刻,并且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一直深爱着自己得母亲,以上种种因素共同造成了他行动上的延宕,本文也是从以上几点入手进行分析.关键词: 社会环境性格特征生命价值社会伦理爱母情节首先社会环境方面,国际上,前丹麦王也就是哈姆莱特的父亲杀了前挪威王并占有了挪威王的土地,前挪威王的儿子福丁布拉斯,一个血气方刚、有胆识、有仇必报的青年,正在国内招募士兵,训练军队,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报仇,战争一触即发.国内方面,丹麦老王突然去世,其弟克劳狄斯继位,并娶前王后为后,王子得知父亲死讯,匆忙从国外赶来,国内人心惶惶,局势动荡不定.所以就是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假如哈姆莱特将国王杀死来报仇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哈姆莱特不是庸俗的凡人,他是受过多年高等教育熏陶的人,当时的局势他应是明白的,虽然仇恨充塞着他的内心,但他还没有失去理性,他应该知道他的行动可能会造成的后果,他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动上的限制,这点在文中也有显现,在第一幕第三场中雷欧提斯对奥菲丽娅这样说道:“他有这样高的地位,他的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也要被他的血统所支配;他不能像庶民一样为自己选择,因为他的决定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安危.”作为王子哈姆莱特也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造成他行动延宕的社会因素还应包括他行动上的外部困难(1).他的仇人是当今的国王,身边应该是朝臣簇拥,而且还应有许多卫兵,虽然哈姆莱特懂一些剑术,但想越过这么多阻碍将仇人杀死显然是有难度的.他又不能公开指控他的仇人,因为除了一堆谁也不会相信的鬼魂的话他没有任何其他的证据, 他要做的是复仇,但他也必须考虑到复仇的代价以及复仇应采取的方式,他若贸然行动的话只会使得自己的境遇更加糟糕,到那时别说是复仇,自己连自由都可能失去,甚至有生命危险. 所以哈姆莱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筹莫展,能做的只有耐心的等待,也便是我们所说的“延宕”.哈姆莱特的性格方面,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可能是造成他行动延宕的最重要的因素.纵观全剧,不难发现他的性格是复杂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他思维缜密但又多虑,嫉恶如仇但又内心忧郁.当鬼魂要告诉他事实的真相时出于对父亲的敬爱他显得十分的激动,当时他是这样说的:“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但他并没有像自己所说的那样迅速地行动,这就源于他思维的缜密,他并没有完全相信鬼魂所说的一切,他还不能确定那个鬼魂是他的父亲,在第二幕结尾时哈姆莱特这样说道:“我所看到的幽灵也许是魔鬼的化身,借着一个美好的形状出现,魔鬼是有这种本领的,对于柔弱的灵魂它更容易发挥力量.”所以在和鬼魂对话之后的很长时间他都在寻求能够证实鬼魂所说属实的证据,终于一个戏班的来临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他的思维是如此的缜密,他不仅要自己亲自观察国王看戏时的反应,他还让霍拉旭在一旁紧盯着国王的脸.后来国王的反应已经证明了鬼魂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且他也曾有机会在国王独自一个人祷告的时候趁他毫无防备把他杀了,但我们的王子还是没有下手,这恐怕要归因于他性格的多虑.第三幕第三场当哈姆莱特看到独自祷告的国王时有一段这样的独白:“他现在正好在祷告,的正好下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待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可见正是他对仇人可能上天堂的多虑使他错失了绝好的报仇机会.还有便是他性格的忧郁,遍看全剧我们会发现他忧郁的最重要的根源并不是他父亲的死,而是他母亲的匆匆改嫁,使得他心目中的慈母的形象被完全破坏.这就造成他报仇的欲望不够强烈,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国王还没有让他痛恨到想要一剑把他结果掉的程度.实事求是地说,当今的国王对哈姆莱特还算是不错的,他本来是没有斩草除根的念头的,这一点从开始时国王想留哈姆莱特在国内以及当得知哈姆莱特要邀请他看戏的欣喜中都可以看出.他对哈姆莱特也总是彬彬有礼,称他为“亲爱的儿子”,是他王位的“直接继承人”,对哈姆莱特从未恶语相加,而且他对自己的行为也是忏悔过的,或许他内心更多的是对哈姆莱特的愧疚,所以即使是在哈姆莱特激怒他的时候他也没有当面责备哈姆莱特.虽然哈姆莱特并不十分喜欢自己的叔父,甚至经常对他咒骂,但他也是有感情之人,叔父对他的态度不可能使他无动于衷,这就造成了他报仇决心根本上的动摇.直到后来哈姆莱特让国王感到了威胁,决定送他出国并除掉他,也正是在哈姆莱特得知国王此时的险恶用心后才再一次彻底下定了复仇的决心.但可惜的是,这时国王已经意识到了威胁,提高了警惕, 使哈姆莱特复仇行动客观上的阻力更大,使哈姆莱特在确实想报仇的时候又不能得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对他的行动起到的巨大作用.另外, 哈姆莱特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对他的行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哈姆莱特已经近三十岁,已经是一个很成年的人了,又受到了多种文化的熏陶,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他是王子,他每天沉溺在自己的思想之中,陶醉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涉世未深,虽然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还不够成熟.他本来还是一个求学的追求自己理想的青年,但几个月间他便经历了父亲的猝然离世,母亲的匆匆改嫁,爱情的挫折,友谊的破裂,鬼魂复仇的重托……这些都使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破灭了,一下子陷进了迷茫之中,他内心的迷茫可以从第三幕第一场他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独白中看出,这一段独白将他内心的迷茫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不得不对人生对生命进行新的思考.他已经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易逝,他要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结束别人生命的权利,即使他要杀的那个人是自己的仇人.他的思绪已经开始混乱,已经陷入了心灵的沼泽,这使得他言语前后不一,他一会说要“马上行动”,一会又说要“等一下”.所以他一直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还有就是社会伦理方面,这不是一件简单的报仇事件,他还牵扯到社会的伦理问题,杀父仇人固然可恨,他夺走了父亲的一切,但当这个仇人是自己的叔父时事情就要另当别论了.如果说杀兄的人罪无可恕的话,那么杀叔父的人呢?从当时的社会眼光来看,哈姆莱特还不清楚他杀了自己的叔父报仇会不会违反社会伦理. 哈姆莱特对社会伦理是十分看重的,这一点可以从他对他的母亲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一向尊敬他的母亲,但母亲的匆匆改嫁确实使他苦恼不已,心中的慈母一下子变成了乱伦的淫妇,所以他对她唇枪舌剑,尤其是在第三幕第四场,他对他的母亲说了这样的话:“你的行为可以是贞洁蒙羞,是美德得到伪善的名称,从春节的连请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他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博徒的实验一样虚伪,啊!这样的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谎妄的狂言.”可见他对违背社会伦理的事情是多么的厌恶,所以违背社会伦理的事情他是不会轻易做的,显然杀叔父的行为确实是极有可能违背社会伦理的,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他在伦理道德的旋涡里挣扎,找不到解脱的方法,在他复仇之前他要确定自己的复仇是正当正确的,但他一直无从确定,所以他一再延宕.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那就是他对母亲的爱,可以说他是十分敬爱他的母亲的,同样他的母亲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谓母子情深。

3.1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3.1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复仇者哈姆雷特内心是反对复仇的,内心反对复仇的哈姆雷特是复仇者。


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很多地方表现的很犹豫不决,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

对于他在复仇过程中所表现的延宕的原因,文学批评家向来众说纷纭。

先前众人的研究,不外乎以下五个基本论点:
一、剧情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政治原因
当时社会都已认可新王克劳迪斯,挪威王子又蠢蠢欲动妄图侵略丹麦,如果王子此时复仇杀叔,则有亡国的危险。

三、从哲学方面考虑
哈姆雷特一直在思考人生、人性的问题,这些考虑使他觉得存在本身是不是有意义,进而否定了复仇的意义。

四、宗教方面考虑
因为西方的宗教有一种赎罪的心理,这样导致哈姆雷特不敢轻易行动,因为复仇本身也是一种罪恶。

五、精神分析方面
哈姆雷特有些恋母情结,从一开始不满父亲分享母亲的爱,后来叔父夺走母亲的爱,哈姆雷特想独占母亲的爱,所以想杀死叔父。

但如果他杀死叔父,他就是杀死另一个哈姆雷特,一个想独占乔特鲁德的人,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都是想单独占有乔特鲁德,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哈姆雷特行动延宕。

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是由其敏感而细腻的思索引起的,再加上外部环境的错综复杂,终究使这个“快乐的王子”变成了“忧郁的王子”,一个从没有面临过困顿的人,肯定没有办法一下子接受眼前的事实,更何况是身负重托的王子。

其他:
1.哈姆雷特复仇动机的强弱变化造成了复仇行动的延宕;
2.激烈的内心活动造成复仇行动的延宕;
3.潜意识的认识观念所带来的复仇行动的延宕。

1。

1.5 哈姆雷特延宕的解读

1.5 哈姆雷特延宕的解读

3、人文主义的教养和宗教教育
他要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全 部铲除。如果采用暗杀的复仇手段,哈 姆雷特的斗争便失去了意义。他看到社 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 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 人,但是人文主义的教养和宗教信仰阻 止他采用这样的手段。
4、恋母情结说
弗洛伊德提出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说, 认为叔父实现了哈姆雷特自己的占有母 亲的欲望,复仇是为了杀死另外一个 “本我”,因此产生延宕。哈姆雷特的 叔父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夺走了母亲的 爱,而他要杀死叔父独占母 爱,但如果杀死叔父,那么他的行为与 叔父就没有什么区别,进而导致了哈姆 雷特的延宕。
哈姆雷特延宕的 解读
1、剧情的需要
哈姆雷特的迟疑造就了悲剧的矛盾冲 突,一波三折,使这部悲剧情节的突转、 发现尤其精彩、扣人心弦。
2、气质秉性说
歌德在著述《威廉万斯特的学习时代》 中提出的气质秉性说,认为一个伟大的 任务发生在一个没有办法承受它的人身 上所造成的行为延宕。
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 哈姆雷特的问题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 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 重任,正如歌德所说:“这是一株橡树 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 瓶里。”
5、伦理批评
哈姆雷特面临着一个伦理困境:克劳迪 斯有了新的伦理身份,他不仅是哈姆雷特 的叔叔,还是哈姆雷特的父亲以及他的国 王。杀害一位国王和父亲将成为沉重的道 德枷锁,因此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哈姆雷特拖延报仇原因

哈姆雷特拖延报仇原因

《哈姆雷特》剧中在英国读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听到父王暴毙消息后,匆匆回国。

轼兄、篡位、夺妻的宫廷黑幕由此被曲折揭开。

然而,哈姆雷特迟迟下不了手杀死他叔叔。

有专注哈姆雷特性格的‘心理派’理论认为, 哈姆雷恃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是他自我矛盾的忧郁性格所致。

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责任感、却又是个注定不能实现他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看上去既能行动、又不能行动;既要行动的时机、又放过了难得的机会;他深爱过奥菲利娅、又对她极其严酷;他厌恶生命、却又向往人生的作为和美好;他既不能迅速复仇、又不能理解自己为何拖延复仇, 每当他想到复仇义务时, 他就一再强烈地却又总是无效地谴责自己.‘心理性格’理论是哈姆雷特拖延复仇内因论的核心。

通过资料收集,相关的拖延复仇原因的解释有至少17 种。

文化伟人歌德认为: 哈姆雷特拖延复仇的原因在于性格太软、难当大任;A•W•史雷格尔和柯尔律治认为: 哈姆雷特过分地沉思损害了行动, 或者心灵总被内在世界占据, 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真实感;别林斯基的看法是: 哈姆雷特正经历精神发展过程的中间的或分裂矛盾的阶段;A•C•布拉德雷持下述观点: 不幸的命运强加於哈姆雷特的病态的忧郁是其障碍, 良心问题使他不能行动;L•C•奈茨主张: 哈姆雷特的意识已被腐蚀到不能肯定什么的程度;萨拉瓦多•德•玛达雷戈的观点为: 哈姆雷特是一个无情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除他自己之外, 他不关心任何人与事;伊撒克•罗艾觉得: 按病理学诊断, 哈姆雷特完全是疯了;恩奈斯特•琼•恩斯以为: 按弗洛伊德心理学分析, 哈姆雷特患了男孩亲母的奥狄浦斯情结, 其心思并未放在复仇上.与内因论及心理性格派理论对立的是外因论的解释: 即哈姆雷特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是他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

以普劳曼、瑞特逊、克兰和威尔德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 由於外部条件对哈姆雷特不利, 如当时克劳狄势力很强大, 且此人又很狡猾阴险, 使哈姆雷特在没有确切无疑的证据时不能贸然行动;还有的学者主张从社会历史和其时代局限性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 他们援引了主人公在第一幕第五场的结束语: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唉, 倒媚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以此说明‘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 ……这重担他既不能肩起, 也不能放下’.这一主张的代表者有歌德多顿和阿尼克斯特等人。

浅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

浅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

浅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浅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宋艳飞四平职业大学摘要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典型的复仇悲剧。

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为其父王执行复仇使命时,经历了由誓死复仇到犹豫不决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延宕过程。

哈姆莱特自身性格是延宕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内在原因,敌人的强大势力是迫使哈姆莱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宗教观念是延宕哈姆莱特复仇的又一帮凶。

关键词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哈姆莱特?是莎翁四大悲剧之首。

一个典型的复仇悲剧。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从大学回家,发现父王突然逝去,叔叔继承了王位并与他的母亲结了婚。

家庭和王国的重大变故使王子陷入了悲痛、迷惘和疑惑中。

父王鬼魂的显现,向他揭示了可怕的事实:他的叔叔以阴险的手段弑兄、篡位、娶嫂。

哈姆莱特必须报仇,面对强大的敌手--国王,哈姆莱特怎样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呢?剖析剧情,他整个的复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父仇不共戴天、复仇决心弥坚;第二阶段是气馁消极甚至走向宿命,沦落到与雷欧提斯一般--仅仅为荣誉而复仇。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变化,就是复仇行动的延宕,这也正是这部悲剧的生命力之所在,因为#一切戏剧都有延宕,没有了延宕也没有了戏文?。

本文现从以下三方面来浅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一、哈姆莱特自身性格是延宕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内在原因性格是行动的内因。

剧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聪明、善良、机智、冷静、沉着、勇敢,为人光明磊落,有着坦荡胸怀的人,有着一颗高贵的心。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如此高贵的心,才导致他在复仇的行动上一再犹疑。

他可以接受光明正大的决斗,却无法对仇人突施暗算。

所以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在暗地里将他的杀父仇人杀死,但是,他却犹疑不决,最后,错过那样的机会。

他可以趁着叔叔忏悔之时将他杀死,但他犹疑了。

那一刻,他想了很多,他觉得这样复仇没有意义,反而是在成全那个罪恶之人。

因为人在死前若是忏悔,灵魂可以直接上天堂,他要的不是这样的结果。

哈姆莱特并不是一个冲动鲁莽的人,他有着惊人的机智与冷静沉着。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文章格式: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提要:延宕是哈姆莱特这一经典戏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对哈姆莱特的行为之延宕展开解读,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绪论:延宕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角色在决定行动或者采取某种措施时的迟疑或进展缓慢。

哈姆莱特这一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角,其行为之延宕成为剧情的核心之一。

该延宕具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也对剧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巨大的决策压力哈姆莱特作为丹麦的王子,他面对父亲被杀、母亲嫁给杀父之仇人等复杂的困境,陷入巨大的决策压力。

他需要面对复仇与忍耐的抉择,这种冲突导致他犹豫不决。

他对于是否将父亲的死复仇的挣扎,使得他的行为不断延宕。

二、矛盾的人格特质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特质的人物。

他既是理性思考问题的哲学家,又是冲动行动的战士。

这种矛盾使得他在行动上总是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他思考着复仇的合理性、后果以及自己的责任,这也导致了他的行为的延宕。

三、对真相的追求哈姆莱特是一个渴望真相的人。

他深思熟虑,需要确保他掌握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因此,他选择了通过装疯来探寻真相。

这种追求真相的过程延长了他采取行动的时间,造成了延宕的现象。

四、复仇行动的后果思考哈姆莱特对于复仇的行动思量再三。

他担心自己的行动会导致更多的灾难,他是否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复仇。

这种对后果的深思熟虑又使得他的行为不断地延宕,导致剧情的发展缓慢而紧张。

五、延宕的剧情烘托延宕成为该戏剧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向读者展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挣扎和思辨的过程。

通过延宕,作者能够更好地烘托出角色的复杂性,展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增强戏剧的张力。

结论: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是该戏剧的核心之一,其原因既有个人心理因素,也有剧情的需要。

他面对复仇与忍耐的抉择,承受决策压力,深思熟虑后果,追求真相等,导致行动的延宕。

这种延宕不仅仅是角色个性的体现,也是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关于这个话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研究家,都试图给出一个最恰当的解释,可是几百年来,莫衷一是,于是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前人的理论成果,以达到深刻了解这本著作的目的。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大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从主观方面分析就是从哈姆雷特的自身性格分析,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或只单纯从剧中的哈姆雷特的个人性格方面分析,或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主观倾向来解释哈姆雷特性格中的人文主义倾向,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哈姆雷特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在这里就不多加考证了;其二、从客观方面分析就是从哈姆雷特在剧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去发掘,认为客观因素是他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以普劳曼,瑞特逊,克兰和魏尔德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外部条件对哈姆雷特不利导致他行动延宕;其三、综合论这种观点将哈姆雷特的主观性格与当时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哈姆雷特性格稳重,谨慎,内向,多疑,复杂矛盾,但是他并不是不善行动的人,他深知自己有责任改造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可是他性格中的软弱使他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杀死克劳狄斯,从而接替他登上王位,治理国家,因此便一拖再拖,最终酿成悲剧。

有的学者将此观点升华,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时代局限性,更加深入的剖析了哈姆雷特复仇延宕之谜。

心理性格理论是哈姆雷特复仇延宕内因论的核心。

19世纪莎士比亚评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柯尔律治从自己的平衡理论(感官的事物的注意力与心灵作用的冥想之间的平衡)中提出了哈姆雷特的延宕源于“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经历全都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哈姆雷特主观上具有治理国家的愿望和理想,可是他性格里的懦弱与谨慎,使他成为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还有一种说法是结合莎翁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哈姆雷特,赋予他人文主义的光环,他之所以迟迟不肯复仇是因为他“不愿采取和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不相符合的步骤”。

哈姆雷特拖延报仇原因

哈姆雷特拖延报仇原因

《哈姆雷特》剧中在英国读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听到父王暴毙消息后,匆匆回国。

轼兄、篡位、夺妻的宫廷黑幕由此被曲折揭开。

然而,哈姆雷特迟迟下不了手杀死他叔叔。

有专注哈姆雷特性格的‘心理派’理论认为, 哈姆雷恃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是他自我矛盾的忧郁性格所致。

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责任感、却又是个注定不能实现他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看上去既能行动、又不能行动;既要行动的时机、又放过了难得的机会;他深爱过奥菲利娅、又对她极其严酷;他厌恶生命、却又向往人生的作为和美好;他既不能迅速复仇、又不能理解自己为何拖延复仇, 每当他想到复仇义务时, 他就一再强烈地却又总是无效地谴责自己.‘心理性格’理论是哈姆雷特拖延复仇内因论的核心。

通过资料收集,相关的拖延复仇原因的解释有至少17 种。

文化伟人歌德认为: 哈姆雷特拖延复仇的原因在于性格太软、难当大任;A•W•史雷格尔和柯尔律治认为: 哈姆雷特过分地沉思损害了行动, 或者心灵总被内在世界占据, 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真实感;别林斯基的看法是: 哈姆雷特正经历精神发展过程的中间的或分裂矛盾的阶段;A•C•布拉德雷持下述观点: 不幸的命运强加於哈姆雷特的病态的忧郁是其障碍, 良心问题使他不能行动;L•C•奈茨主张: 哈姆雷特的意识已被腐蚀到不能肯定什么的程度;萨拉瓦多•德•玛达雷戈的观点为: 哈姆雷特是一个无情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除他自己之外, 他不关心任何人与事;伊撒克•罗艾觉得: 按病理学诊断, 哈姆雷特完全是疯了;恩奈斯特•琼•恩斯以为: 按弗洛伊德心理学分析, 哈姆雷特患了男孩亲母的奥狄浦斯情结, 其心思并未放在复仇上.与内因论及心理性格派理论对立的是外因论的解释: 即哈姆雷特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是他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

以普劳曼、瑞特逊、克兰和威尔德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 由於外部条件对哈姆雷特不利, 如当时克劳狄势力很强大, 且此人又很狡猾阴险, 使哈姆雷特在没有确切无疑的证据时不能贸然行动;还有的学者主张从社会历史和其时代局限性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 他们援引了主人公在第一幕第五场的结束语: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唉, 倒媚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以此说明‘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 ……这重担他既不能肩起, 也不能放下’.这一主张的代表者有歌德多顿和阿尼克斯特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关于这个话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研究家,都试图给出一个最恰当的解释,可是几百年来,莫衷一是,于是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前人的理论成果,以达到深刻了解这本著作的目的。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大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从主观方面分析就是从哈姆雷特的自身性格分析,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或只单纯从剧中的哈姆雷特的个人性格方面分析,或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主观倾向来解释哈姆雷特性格中的人文主义倾向,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哈姆雷特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在这里就不多加考证了;其二、从客观方面分析就是从哈姆雷特在剧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去发掘,认为客观因素是他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以普劳曼,瑞特逊,克兰和魏尔德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外部条件对哈姆雷特不利导致他行动延宕;其三、综合论这种观点将哈姆雷特的主观性格与当时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哈姆雷特性格稳重,谨慎,内向,多疑,复杂矛盾,但是他并不是不善行动的人,他深知自己有责任改造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可是他性格中的软弱使他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杀死克劳狄斯,从而接替他登上王位,治理国家,因此便一拖再拖,最终酿成悲剧。

有的学者将此观点升华,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时代局限性,更加深入的剖析了哈姆雷特复仇延宕之谜。

心理性格理论是哈姆雷特复仇延宕内因论的核心。

19世纪莎士比亚评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柯尔律治从自己的平衡理论(感官的事物的注意力与心灵作用的冥想之间的平衡)中提出了哈姆雷特的延宕源于“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经历全都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哈姆雷特主观上具有治理国家的愿望和理想,可是他性格里的懦弱与谨慎,使他成为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还有一种说法是结合莎翁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哈姆雷特,赋予他人文主义的光环,他之所以迟迟不肯复仇是因为他“不愿采取和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不相符合的步骤”。


还有一种内因论观点,一位学者就将延宕解释为一种“价值现象”⑵。

我们都清楚在第三幕第三场中,也就是戏中戏之后,克劳狄斯跪祷忏悔的时候,哈姆雷特其实是有机会杀死这个奸王的,因为他已经了然克劳狄斯就是杀死自己父亲的凶手,可是他却因为不想“把这个恶汉送上天堂”⑶而放弃了这一机会,对于哈姆雷特来说,复仇的价值要有所属,他要杀死的不仅仅是灵魂“清净”的生命,而是克劳迪斯身上的罪恶。

“严格的说,哈姆雷特的复仇要否定的是克劳迪斯身上所体现出的罪的价值”⑷,而并不是他祷告时纯洁的灵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内因论的另一个著名观点,就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心理学分析,哈姆雷特患了“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因此他的心思并未放在复仇上,而这一观点被20世纪中叶心理分析家、批评家琼斯所认同,他1990年发表了作品《用俄狄浦斯情结解释哈姆雷特之谜》,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仇恨克劳迪斯是因为后者所作所为——杀死哈父,娶了哈母正是哈姆雷特潜意识里所想的,杀死克劳迪斯就等于自杀,因为克劳迪斯代表他所希望做的一切……而这种说法并不被一些学者认同,例如罗伯特·R·里德就在《哈姆雷特——假延宕者》一问中指出:“恋母情结之谈是最不明智的解释哈姆雷特心理的方法!”
⑸无独有偶,国内同样有学者指出“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企图以‘情欲’来解释哈姆雷特母子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不仅是庸俗的,而且也抹杀了他们之间的不可调
和的矛盾。

”⑹关于这一点,笔者也同样不敢苟同现代精神分析法的理论,将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与恋母情结结合起来,这一点始终使我觉得毫无道理,甚至十分荒谬。

因为剧中的王子对于这位丧夫之后一个月之内便嫁给自己叔父的母亲,是存在着极大的愤恨的,在他眼里,葛特露德王后是一个懦弱而又不贞洁的女性,出卖灵魂,投靠邪恶势力,无疑成为自己敌人的帮凶,而哈姆雷特对于母亲的不满都清楚的呈现在剧情中,因此“俄狄浦斯情结”很难解释的通。

除了以上几种内因论的观点外,还有结合宗教以及道德等因素来分析的,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与内因论对立的是外因论的解释,即“哈姆雷特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是他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⑺。

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几乎所有人都成了邪恶势力的帮凶,而他的敌人又是一个无比奸诈的国王,所以哈姆雷特在这部复仇剧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李博文和刘小玲就在《是延宕还是理性》中提出“哈姆雷特迟迟没有杀死奸王——克劳狄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敌我力量悬殊”。

⑻这使他不得不考虑周全,步步为营。

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哈姆雷特的母亲和朋友作为客观原因也影响了哈姆雷特的复仇,袁素华曾经认为哈姆雷特的朋友同胞,以及他的母亲都对克劳狄斯深信不疑,如此就给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造成障碍。


相比前两种观点,综合论更加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早在1795年,歌德就在他的作品中分析说:“一个秉性优美、纯洁、高尚而有道德的人物,却没有作为英雄所必具的魄力,垮倒在他既不能担当又不能抛弃的重负之下,一切责任在他都是神圣的,这太难了。

”哈姆雷特在第一幕第五场的结束语中说道:“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说明了哈姆雷特性格上的缺陷使他不足以肩负起如此伟大的使命,从这点看,如果仅仅从主观或者客观方面分析,难免有些偏颇。

查培德在分析了上述两种观点之后得出结论“要澄清哈姆雷特的延宕问题,我们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⑽研究者雷霖也曾经指出“哈姆雷特自觉担负着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来重整乾坤的任务,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去完成这一任务,时时感到自己无力去承担这样的任务。

”⑾更有学者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挖掘,联系莎士比亚生活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当然是人文主义的化身,杨春燕在作品里提到“他的无奈迷茫正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受挫后困惑怀疑精神的写照。

”⑿当时文艺复兴运动已到后期,人文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显露端倪,莎士比亚以他超越时代的眼光敏锐地洞察了人文主义的先天不足和人文主义理想的难以实现,但他又无法寻求到走向秩序与理性的道路,而作为他的代言人的哈姆雷特“思想上的超越就悲剧性地成为其复仇行动上滞后的原因。

”⒀而叶舒宪也在作品中指出,哈姆雷特的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不在于人文主义理想及其弱点的矛盾,而在于人文主义思想同旧的封建意识,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教观念之间的矛盾。

”⒁
当然,这三点并不能涵盖所有对哈姆雷特复仇延宕原因的研究者的观点,例如英国文学家陈·吉阿就认为,拖延复仇的情节是莎士比亚有意造成的,在剧中有意拖延时间,增加人物和情节,以便有更多的篇幅来表现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另一位哈姆雷特研究者吉·克拉福德也持相同观点。

关于这个问题,数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也许真如一些研究者所说,莎士比亚并无意制造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情节,只是如果在一开始就安排他复仇成功,那这部戏剧就早早收场而没有它的精彩之处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相信以后关于这个问题还会有各种不同的结论,正是有了读者对作品的加工再创造,才能使得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闪耀着持久的光芒,从而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索。

注释:⑴乔建中等撰选自《文艺鉴赏大观》435页 1989年⑵莫云平著《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 203页 2007年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卞之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版⑷同⑶⑸罗伯特·R·里德《哈姆雷特-假延宕者》(Hamlet The Pscudoorocrastinator)见《莎士比亚季刊》(Shakespeare Quarterly)第九卷第2期⑹叶根荫范岳著《谈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选自《辽宁大学学术论文选编》⑺李春元袁传伟施宣园赵长华编《千古之迹世界文化史500疑案》380页1996年版⑻李博文刘小玲著《是延宕还是理性》选自《时代文学》2009年第5期⑼袁素华《从故事母题看哈姆雷特的延宕》选自《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⑽查培德《关于哈姆雷特延宕问题的争论及其分析》选自《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6年第6期⑾雷霖著《论哈姆雷特之延宕》选自《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二卷第4期⑿杨春燕著《超越者的悲哀-也谈哈姆雷特的“延宕”》选自《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十七卷第3期⒀同⑿⒁叶舒宪著《从哈姆雷特的延宕看莎士比亚思想中的封建意识》选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