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3张PPT)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 2、红军长征的过程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从1928—1930年,中
长征到底有多难?有多苦?
敌人围堵 物质匮乏
环境恶劣 前路茫茫
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③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 ④坚持群众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⑤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思考:如此沉重的代价换取长征的胜利,值不值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人;抵达终点
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 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龄最小的女红 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
过雪山草地
• 血战湘江
1936.10红军
1935.10
• 遵义会议
三大主力会师 甘肃会宁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
• 四渡赤水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 飞夺泸定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渡赤水,打乱 追剿
• 爬雪山 •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跳出包围圈
• 突破腊子口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3张PPT)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C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5、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
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___B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红过军草地过穿草的草地鞋
五
吴起镇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的胜利
(1)陕北会师: 时间: 1935年10月 军队: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三大主力会师: 时间: 1936年10月 军队: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请思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 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 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42张PPT)
遵义战役娄 山关纪念碑
遵义战役,发生在1935年2月24日至28日;而红军第一次占领 遵义,是当年1月7日,遵义会议是1月15日至17日。
第四站:遵义
在遵义曾经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 常重要的会议。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 间、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内容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
第九站:过草地
受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 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 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
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
脚底下更软、更滑,稍有不慎就摔 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 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有
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
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
去湘西与 红二、六 军团会和!
渡过湘江人数从8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 万锐减至3万多人 线,
去贵州 敌人力 量薄弱!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开始长征
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 到宜章之间。11月14日,红军右路军攻克宜章,左路军攻 占九峰山监视粤军。15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 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虽未经过激烈战斗,但减员2.4 万。这也震惊了蒋介石。他急忙调湘、粤、黔、桂四省军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 诞生
(1949年) 14年(1935年) 14年 (1921年)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转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
1.寻访团一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熟读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来讲 一讲。 2.寻访团二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分角色表演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 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演一演。 3.寻访团三的任务:搜集长征歌曲,课前寻访团成员学唱歌曲,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唱一唱。 4.寻访团四的任务:搜集长征诗歌,课前寻访团成员背诵诗歌,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诵一诵。
2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分钟强化,
挑战自我
三、历经艰险终会师——长征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 一人类奇迹的?
小组探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包含哪些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纠正了—— 2.肯定了—— 3.取消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 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
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 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 些困难?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 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 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 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42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前的中国
南京国民政府: “攘外必先安 内”
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
1931.11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成立
从1931年起, 日本侵占我国 东三省,又欲
进犯华北。
农 刘志丹等 村
贺龙等
革
命 彭德怀等
根
据
毛泽东、朱德等
地
邓小平等
去贵州 敌人力 量薄弱!
去湘西与 红二、六 军团会和!
渡过湘江人数从8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
万锐减至3万多人
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开始长征
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 到宜章之间。11月14日,红军右路军攻克宜章,左路军攻 占九峰山监视粤军。15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 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虽未经过激烈战斗,但减员2.4
第十站 突破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第十一站:胜利会师:吴起镇、会宁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 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 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 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结束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 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万。这也震惊了蒋介石。他急忙调湘、粤、黔、桂四省军
: 第二站 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 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 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 鱼。”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前的中国
南京国民政府: “攘外必先安 内”
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
1931.11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成立
从1931年起, 日本侵占我国 东三省,又欲
进犯华北。
农 刘志丹等 村
贺龙等
革
命 彭德怀等
根
据
毛泽东、朱德等
地
邓小平等
去贵州 敌人力 量薄弱!
去湘西与 红二、六 军团会和!
渡过湘江人数从8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
万锐减至3万多人
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开始长征
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 到宜章之间。11月14日,红军右路军攻克宜章,左路军攻 占九峰山监视粤军。15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 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虽未经过激烈战斗,但减员2.4
第十站 突破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第十一站:胜利会师:吴起镇、会宁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 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 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 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结束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 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万。这也震惊了蒋介石。他急忙调湘、粤、黔、桂四省军
: 第二站 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 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 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 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54张PPT)
长征精神的内涵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 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 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 折不挠和克服困难。
主 要 内 涵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遵义会议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的标志
遵义会议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四渡赤水
光彩神奇—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 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 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 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 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 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 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 军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 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 走向胜利。
长征精神的内涵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 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 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 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 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 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 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 100 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 命乐章。
参加长征的各部队路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9张PPT)优秀课件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会师楼
1936.10 会宁
005 1935.10吴起镇
1934.10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缺医少药。 4、内部矛盾斗争。
1934年,开始长征
金色的鱼钩
——毛泽东
如何理解这段话?(如何认识长征?)
1、宣言书:
象征了红军决不放弃、不畏艰难,坚 定的革命信念。
2、宣传队:
一路上,向广大人名群众宣传了共产党 的思想。
3、播种机:
宣传革命思想,使得群众成为革 命的 种子。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过草红地军穿的过草鞋草 地
五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长 征 到 达 陕 北 后 的 毛 泽
东
、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 粉碎了……, • 保存了……, • 使中国革命……。 • 红军长征播下……, • 铸就了……, • 打开了……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 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 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 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 五 次
1933年10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4张PPT)
介石已经判明红军的意图,在通往湘西的道路上
,埋伏重兵...... -------刘伯承《回顾长征》
讨论:长征路上最困难的时候,
红军队伍该做怎样的抉择呢?
应该按照既定的方 针,继续去湘西与红 二六军团会合,复兴 后再回来。 应该该向敌人力量 薄弱的地方去,建立 新的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意义:
1、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
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1、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 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 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
局常委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
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
的事件了。”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的。
——毛泽东
历史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20万
30万 40万 50万
3万 毛泽东 诱敌深入 胜利
3万 7万 朱、周 8万 博古 李德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全线出击 打阵地战 失败 防御保守
会宁 会宁
红四 方面军
红二 方面军
中央和红一
方面军
1936年 10月, 红军三 大主力 会师, 宣告红 军二万 五千里 长征胜 利结束。
据统计: 参加长征的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 均年龄不足20岁,14到18岁的战士占百分之四十。 红军长征共爬过18座山,其中5座海拔4千多米终 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 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
红军长征突破湘 江烈士纪念碑园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 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 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 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 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强渡 乌江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是在_南__昌___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 命根据地_井__冈__山__革__命__根__据_ 地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是__工__农__红__军__第__四__军_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 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 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 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 25000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 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里。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博古、李德 (第五次)
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保守防御
人物扫描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
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
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
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
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
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
李德
交给李德。“短促突击”、
“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打乱敌 跳出了 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人的追 敌人的
剿计划 包围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 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 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 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 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强渡 乌江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是在_南__昌___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 命根据地_井__冈__山__革__命__根__据_ 地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是__工__农__红__军__第__四__军_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 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 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 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 25000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 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里。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博古、李德 (第五次)
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保守防御
人物扫描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
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
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
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
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
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
李德
交给李德。“短促突击”、
“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打乱敌 跳出了 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人的追 敌人的
剿计划 包围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
合作探究·培素养
【史料实证——战略转移踏征程】 材料一 今天天气阴沉,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 地发动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 但这次,同志们仗虽打得辛苦,坚持了一年,却未打退敌人。看着身边同志一个个倒下,我 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 我们前途在哪里?
2.遵义会议:
内容 意义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__1_9_3_5_年1月
地点: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__毛__泽__东__的正确军事 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 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__生__死__攸_关___的转折点
二、遵义会议后的军事行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 腊子口→_吴__起__镇___会师(1935年10月)。 三、长征的胜利 1.标志:__1_9_3_6_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会__宁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 结束。 2.意义: (1)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 革命_转__危__为__安___。 (2)现实意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长__征__精__神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2023•深圳南山期中)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 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 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 件( C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变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
新课讲解
七律 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课讲解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精神?
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 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 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情境导入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
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 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 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新课讲解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
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新课讲解
读一读
• “那草丛中间央呈红深军褐翻色越、的透雪着山腐主臭要味有的夹沼金泽山,、一梦下笔子山就、陷达进古去山了、一亚位克战夏友山,、另昌一德
位战友去救山,等也5座被;拉红了二进方去面。军早翻上越还的在有一玉起龙吃雪饭山的,战大友、,小眨雪眼山之,间海就子不山见,了马…巴…” 老红军袁美亚义山回,忆麦说拉。山,德格雀儿山等十几座雪山;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年多的 •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63张PPT)
中央红军的长征 甘
1935.10.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肃
1936年10月,红军 黄 陕 三大主力在甘肃 ______ 河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西
腊子口
西 毛尔盖 康 泸定桥 安顺场
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1934 年 10 月,党中央和 翻 ____、过 ____ 。 强渡 四 川 ______, 渡过乌江夺取 冲破四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离开 _______ 江 长 ____ ,打乱 飞夺 ______ 。 渡过 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贵州重镇 ______ 巧渡______, ______。
开。
项目
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
遵义会议 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
不 同
内 错误,通过了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容 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取
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 指挥权。
纠正了右倾错误,但
影 响 又滋长了“左”倾错 误,给后来的中国革
标志着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从此党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 革命问题,为中国革上“左”的错 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旧“三人团”)。
新“三人团”
4、遵义会议的意义 (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皎手渡 (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 队员冒着枪林弹雨, 在火力的掩护下一 边铺桥一边战斗,终 于占领了对面桥头, 为主力开辟了前进 的道路。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教学课件
D.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当堂训练
3.【学科素养·家国情怀】【2023·山东济南·13】血战湘
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
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借宿老乡家,红军战士把仅有的被子剪
下半条留给老乡。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C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相关史事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
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6.10,瑞金出发,血战湘江,强渡乌江
过程
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事件: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打乱追剿) (突围) 1935年10月
战术
诱敌深入 各个击破 避敌主力 声东击西
“御敌于 国门之外”
结果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失败
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第一段及相关史事,归纳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反 “围剿”情况,并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和结果。
长征原因:由于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 等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意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当堂训练
1.【原创题】八年级一班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
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题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 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 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第五次反“围 剿”失利
召开遵 义会议
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 在会宁会师
挽救了中国革命
(3)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 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关史事:
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 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 军事。随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 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 军事指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
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 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受挫: 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但人员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多人。博古等 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 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
(4)抉择: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
四渡赤水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相关史事: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长30余丈, 铁索上铺着木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 上的木板全部拆除,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 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 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 爬边铺桥板。对岸守桥的敌人被红军的猛烈攻击吓 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止红军前进。突击队 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
二、过雪山草地
1.背景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 状元成才路
斗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艰难征程
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 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重 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1.红军前四次反“围剿”。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 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状元开成才路 始,国民党反动派对 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
状元成才路
“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战略转移。
(1)原因:
1933年秋,蒋介石调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 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 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 “左”的错误,红军英勇状元奋成才路 战一年,付出了重大 牺牲,也没能打破状元成才敌路 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 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 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 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状元成才路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 Nhomakorabea状元成才路
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 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点击图 片播放
目标导航
1. 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 因。
2.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掌握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典型事例,体会红军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的贵州前进。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 重镇遵义。
3.遵义会议。
(1)会议举行时间:1935年1月
(2)会议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状元成才路
“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状元成才路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