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用引经药
《中药引方》骨科
中药引方(骨科)一号接骨丸(《伤科诊疗》)【组方】当归60g白芍60g茯苓60g莲米60g血竭30g川红花30g儿茶30g广木香30g丹皮15g自然铜30g土鳖虫30g【功效与适应症】生血、活血、健脾、续骨、促进骨痂生长。
用于一切骨折和骨质疏松脱钙。
【用法】共研细末,做蜜丸或水丸。
每丸约6g,每次一丸,每日2~3次。
一号熏洗药(《运动创伤学》)【组成】川红花60g赤芍60g血通60g合欢皮40g松节40g香附40g威灵仙40g三七根20g 木瓜20g生川乌15g生草乌15g生南星15g【功效与适应症】活血散瘀、解痉止痛。
用于陈旧性损伤局部冷痛、酸痛、肌肉萎缩、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受限。
【用法】以上各药切片(打粉)、混合均匀、分装成袋,每袋重125g。
水煎、外用熏洗患处。
每日熏洗2~3次。
一号新伤药(《运动创伤学》)【组成】黄柏30g延胡索12g血通12g白芷9g独活9g木香9g血竭3g【功效与适应症】退热、消肿、止痛。
为用于新伤局部肿胀、痛疼、微烧。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合均匀。
用冷开水和少许蜂蜜调匀,根据损伤面积大小,摊于油纸或纱布上,贴敷伤部。
一号旧伤药(《伤科诊疗》)【组成】续断15g土鳖虫15儿茶9g檀香6g木香9g羌活9g独活9g血通9g松节9g乳香6g紫荆皮9g关桂6g【功效与适应症】舒筋、止痛、逐寒。
治各骨节伤后经常酸痛,不能着力负重。
【用法】同一号新伤药。
七厘散(《伤科诊疗》)【组成】血竭90g儿茶60g红花60g乳香30g没药30g朱砂9g元寸香(麝香)3g冰片6g 【功效与适应症】散瘀、开窍、活血、镇痛。
用于胸背部损伤,胸部闷气等。
【用法】共研细末,每日2~3次,每次3g,酒或水送服。
也可撒在新伤药上,贴于患处,散瘀止痛效佳。
七厘散(《良方集腋》)【组成】血竭30g麝香0.4g冰片0.4g乳香5g没药5g红花5g朱砂4g儿茶7.5g【功效与适应症】活血散瘀、止血定痛。
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或筋伤骨折、创伤性出血等。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1.十灰散(《十药神书》)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4.四生丸(《妇人良方》)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11.抵当汤(《伤寒论》)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21.清营汤(《温病条辨》)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25.黎洞丸(《医宗金鉴》) 26.七厘散(《良方集腋》) 27.八厘散(《医宗金鉴》)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32.补筋丸(《医宗金鉴》) 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36.蠲痹汤(《百一选方》)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39.三痹汤(《妇人良方》)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48.归脾汤(《济生方》)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59.太乙膏(《外科正宗》)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61.四黄膏(《证治准绳》) 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陀僧膏(《伤科补要》) 64.金黄膏(《医宗金鉴》) 65.定痛膏(《疡医准绳》)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67.象皮膏(《伤科补要》) 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69.万灵膏(《医宗金鉴》)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78.透脓散(《外科正宗》) 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82.九一丹(《医宗金鉴》) 83.八宝丹(《疡医大全》) 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85.白降丹(《医宗金鉴》) 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 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88.冲和散(《外科正宗》) 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92.金黄散(《医宗金鉴》) 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 97.清骨散(《证治准绳》) 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99.桂麝散(《药蔹启秘》) 100.白虎汤(《伤寒论》) 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102.防风汤(《宣明论方》) 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104.宣痹汤(《温病条辨》) 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109.五痿汤(《医学心悟》) 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3.虎潜丸(《丹溪心法》) 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 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共计120首)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白茅根、茜草炭、荷叶炭、棕榈炭、栀子炭、大黄炭、牡丹皮炭【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根据中医骨伤科方剂学教材整理制作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克)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黄120克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三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10克)4.四生丸(《妇人良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黄芪(30克)当归(6克)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槟榔1.3、陈皮1.3、木瓜1.3、吴茱萸0.4、紫苏0.4、桔梗0.7、生姜0.7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11.抵当汤(《伤寒论》)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13.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30克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苏梗1钱,厚朴1钱,枳壳1钱,砂仁5分,归尾2钱,红花5分,木香4分,炒赤芍1钱,桃仁3钱,苏木末2钱,香附1钱。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1.十灰散(《十药神书》)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4.四生丸(《妇人良方》)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10.金铃子散(《圣惠方》)11.抵当汤(《伤寒论》)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13.独参汤(《景岳全书》)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21.清营汤(《温病条辨》)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25.黎洞丸(《医宗金鉴》)26.七厘散(《良方集腋》)27.八厘散(《医宗金鉴》)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32.补筋丸(《医宗金鉴》)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36.蠲痹汤(《百一选方》)37.八珍汤(《正体类要》)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39.三痹汤(《妇人良方》)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44.乌头汤(《金匮要略》)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8.归脾汤(《济生方》)49.左归丸(《景岳全书》)50.右归丸(《景岳全书》)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59.太乙膏(《外科正宗》)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61.四黄膏(《证治准绳》)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3.陀僧膏(《伤科补要》)64.金黄膏(《医宗金鉴》)65.定痛膏(《疡医准绳》)66.乌龙膏(《伤科补要》)67.象皮膏(《伤科补要》)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69.万灵膏(《医宗金鉴》)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73.五神汤(《洞天奥旨》)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78.透脓散(《外科正宗》)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82.九一丹(《医宗金鉴》)83.八宝丹(《疡医大全》)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85.白降丹(《医宗金鉴》)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88.冲和散(《外科正宗》)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92.金黄散(《医宗金鉴》)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97.清骨散(《证治准绳》)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99.桂麝散(《药蔹启秘》)100.白虎汤(《伤寒论》)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102.防风汤(《宣明论方》)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104.宣痹汤(《温病条辨》)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109.五痿汤(《医学心悟》)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3.虎潜丸(《丹溪心法》)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共计120首)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白茅根、茜草炭、荷叶炭、棕榈炭、栀子炭、大黄炭、牡丹皮炭【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骨伤科方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惠水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用: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扑苏木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4.四生丸《妇人良方》组成: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功用:凉血止血。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穿山甲陈皮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功用:清热解毒7.血府逐汤《医林改错》组成: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功用:活血祛行气止痛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当归功用:补气生血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组成: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桔梗生姜功用: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10.金铃子散《圣惠方》)组成:川楝子玄胡索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11.抵当汤《伤寒论》组成:大黄、桃仁、水蛭、牤虫功用:破瘀血消徵瘕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组成:当归苏木积雪草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紫荆藤土鳖虫功用:活血止痛13.独参汤《景岳全书》组成:人参功效:大补元气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组成: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炒赤芍桃仁苏木香附功用:行气活血化瘀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组成:茴香穿山甲炒白牵牛子延胡索炒甘草陈皮木香功用:里气通络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功用:活血祛疏肝通络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组成:陈皮柴胡川芎、枳壳(麸炒)、芍药甘草(炙)香附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组成:大黄芒消桃仁当归芍药丹皮功用:活血祛瘀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功效:养血活血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用:泻火解毒21.清营汤《温病条辨》组成: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组成:芍药地黄丹皮犀角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24.膈下逐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25.黎洞丸《医宗金鉴》组成:三七生大黄阿魏孩儿茶天竺黄血竭乳香没药雄黄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冰片麝香牛黄藤黄功能:续筋接骨,疏风活络26.七厘散《良方集腋》组成:血竭、麝香、冰片、没药、红花、朱砂、儿茶功用:活血袪瘀,止血止痛27.八厘散《医宗金鉴》组成:苏木面半两钱自然铜乳香没药血竭麝香红花丁香番木鳖功用:接骨散瘀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组成:当归生地熟地白术枳壳荆芥白芍防风广皮杜仲丹皮川芎干姜牛膝独活茄皮川续断黄芪熟艾香附羌活鲜红花甘草云茯苓功用:生血补髓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组成: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丹皮生甘草功用:止痛化瘀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白芍当归川芎川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功用:活血壮筋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炒熟地杜仲川断五加皮骨碎补桂枝三七黄芪虎骨破故纸菟丝饼党参木瓜刘奇奴地鳖虫功用:壮筋续骨32.补筋丸《医宗金鉴》组成:五加皮蛇床子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 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克怀山药人参广木香功用: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中医骨伤科学第四章治疗方法
(一)敷贴药 2.膏药 (1)膏药的配制 药粉+香油、黄丹 (2)膏药的种类 治损伤与寒湿:狗皮膏、万灵膏 祛腐拔毒生肌:太乙膏 (3)注意事项 用于损伤后期或慢性损伤 拍片时取下
(一)敷贴药 3. 药散 止血收口类: 祛腐拔毒类: 生肌长肉类: 温经散寒类: 散血止痛类: 取嚏通经类:
(二)搽擦药 1.酒剂 药+酒、醋 活血酒、伤筋药水、正骨水 2.油膏与油剂 药物+香油 跌打万花油、活络油膏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诊断
(六)做好复位前准 备
(二)注意全身情况 (七)集中精力
(三)掌握复位标准 (八)切忌粗暴
(四)抓住复位时机 (九)尽可能一次成 功
(五)选择适当麻醉 (十)避免X线伤害
二、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一)拔伸 (二)旋转 (三)屈伸 (四)提按 (五)端挤 (六)摇摆
第四章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第一节 药物治疗 • 内治法 • 外治法
第一节 药物治疗
一、内治法 (一)骨伤内治法
1.损伤三期辩证治法 初、中、后三期。
(1)初期治法:主证、代表方 攻下逐瘀法 行气消瘀法 清热凉血法 开窍活血法
2.损伤部位辨证用药法 (2)主方加部位引经药
二、外治法
(一)敷贴药 1.药膏 (1)药膏的配制 药粉+饴糖 药粉+凡士林
(2)药膏的种类 消瘀止痛类:消瘀膏、定痛膏 舒筋活血类:三色敷药、舒筋活络膏 接骨续筋类:接骨散、接骨续筋膏 温经通络类:温经通络膏 清热解毒类:金黄膏、四黄膏 生肌拔毒长肉类:生肌玉红膏、红油膏
(3)注意事项 药膏表面覆盖薄棉纸 换药时间:2-4天 药膏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发生皮肤过敏及时停药
骨伤专科用药
骨伤专科用药专科用药目录一、常用中成药:1.常用活血化瘀药:肿痛安胶囊、独一味胶囊、2.接骨续筋药: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3.抗骨质疏松药:仙灵骨葆胶囊、骨康胶囊4.痹症用药:关通舒胶囊、关通舒胶囊、肿痛安胶囊、独一味胶囊、仙灵骨葆胶囊、骨康胶囊5.静脉注射类:鹿瓜多肽注射液、骨肽注射液、骨瓜提取物注射液6.外用药:定痛膏、伤科灵喷雾剂、复方南星止痛膏、活血止痛膏、吲哚美辛巴布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二、常用消炎止痛药:塞来昔布胶囊、艾瑞昔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美洛昔康、醋氯芬酸缓释片三、抗生素类药: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头孢孟多等二代头孢,头孢曲松钠等三代头孢,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四、常用围手术期补液及营养类药物:1.止血类药物:止血敏、止血芳酸2.胶体类:琥珀酰明胶3.晶体类:生理盐水、5%葡萄糖、林格氏液4.营养类: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注射用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五、部分疾病用药规范一、常用中成药1、活血化瘀类肿痛安胶囊主要成分:三七、天麻、僵蚕、白附子(制)、防风、羌活、天南星(制)、白芷。
药物剂型: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麻、辣。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行瘀散结,消肿定痛。
用于风痰瘀阻引起的牙痛、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风痰瘀血阻络引起的痹病,症见关节肿胀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用于破伤风的辅助治疗。
规格:每粒装0.28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外用,用盐水消洁创面,将胶囊内的药粉撒于患处,或用香油调敷。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肿痛安胶囊商品名称:肿痛安胶囊拼音全码:ZhongT ongAnJiaoNang【主要成份】三七、天麻、僵蚕、白附子(制)、防风、羌活、天南星(制)、白芷。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麻、辣。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 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
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2.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用】攻下逐瘀。
【主治】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3.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4. 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组成】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之证。
【歌诀】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5. 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炒香附甘草【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痛经。
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歌诀】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6. 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7. 血府逐瘀汤《外科发挥》【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
【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骨伤大师名医圣手——李建华治疗骨伤运用引经药经验
骨伤大师名医圣手——李建华治疗骨伤运用引经药经验李建华是七台河市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民营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李氏正骨是七代传承人七台河市卫生局授予名中医。
李建华秉承家传治疗骨伤经验。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学术思想。
我自幼随父亲李建华学习,耳濡目染,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在此与大家交流希望各位前辈及同道给与指正。
我父亲,在于用药之妙,常说用药如将用兵,兵不在多。
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
因病位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因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引药,亦称引经药、药引、或引经报使,主要是指处方中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发挥治疗效应的药物。
它是在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和中药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早在东汉时期,《伤寒论》113 方中就有52 个方应用了引药;明清时期,引药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并有《药引论》专著问世。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引药应用逐步成为了临床处方基本原则之一。
正如《医学阶梯》说:“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
《药引论》则明确指出:“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
”均说明了应用药引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大抵选用引药根据疾病表现、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以及治疗目的、立方原则、药性特点等因素而定。
正确地应用引药,对引诸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矫正药味,便于服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引药的临床应用。
[ 头颈引经药] 太阳经(头后部)羌活、蔓荆子、川芎等。
川芎(上行头目, 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故有头痛离不开川芎说)[ 头两侧为少阳经引药] 柴胡、川芎、黄芩等。
[ 前额阳明经引药] 如升麻、白芷、柴葛根、知母等。
[ 巅顶用厥阴经引药] 如吴茱萸、藁本、辽细辛等。
[ 背上部引经药] 制狗脊柴、柴葛根、北防风。
[ 背下部用引经药] 熟地、五加皮、地枫皮、海桐皮、制淫羊藿、盐杜仲、川断、槲寄生、怀牛膝、补骨脂等。
中医骨伤科中医辩证用药
(三)、清热解毒法: 适用骨伤淤血化热, 创伤感染,骨与关节 感染等病证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 丁 天葵子
(四)、开窍固脱法 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 救的方法,损伤后神 志不清、昏迷不醒。 开窍——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固脱——独参汤、生 脉散
(二)、调血止血法 适用血溢于脉外的各种出血证。 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血热妄行——凉血止血——十灰散、四生丸 脾阳不足出血——温阳止血——黄土汤 突然大出血——补气摄血——独参汤、当归补血 汤 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多有气血不足,术后 两周予中药补益气血,方用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 当归
损伤三期辨证用药 第一、内治法
是通过内服药物达到全身治疗的方法,也 叫药物内服法。 整体观点出发,四诊八纲为依据,对皮肉 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运行的生理病 理关系加以分析,根据疾病的虚实、新旧、 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内在因素,用不同 的治法实施正确的治疗。
一 、初期(损伤后1—2周)
2、补养脾胃法 适用损伤后期脾胃 虚弱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党参 白 术 茯苓 白扁豆 陈皮 山药 炙甘草 莲子肉 薏苡仁 桔梗 砂仁 大 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补益肝肾法 适用损伤后期年老体 弱,筋骨萎弱骨折愈 合缓慢,骨质疏松。 代表方:补肾壮筋汤、 养血壮筋汤 补肾壮筋汤:熟地 当 归 牛膝 山萸肉 茯苓 续断 杜仲 白芍 青皮 五加皮
中医骨伤科辨证用药
中医骨伤科治疗骨伤疾病原则: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 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 内外兼顾(局部与整体兼顾) 病证合治(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配合)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得到病人合作) 治疗方法:手法 手术 固定 练功 内外用药等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1.十灰散〔《十药神书》〕-凉血止血-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活血祛瘀,通利二便-大黄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枳壳厚朴〔少许〕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清热解毒,消散疔疮-金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4.四生丸〔《妇人良方》〕-凉血止血- 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行气活血,调经止痛-香附乌药延胡索缩砂仁木香生姜(各10g)甘草 (5g)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白芷〔3克〕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克金银花陈皮各9克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各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补气生血-黄芪〔30克〕当归〔6克〕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攻下逐瘀- 归尾桃仁大黄10.金铃子散〔《圣惠方》〕-疏肝泄热,活血止痛-金铃子[川楝子] 玄胡索11.抵当汤〔《伤寒论》〕-破瘀血,消癥瘕- 水蛭虻虫桃仁大黄蜜糖适量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活血止痛-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又名积雪草) 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紫荆藤地鳖虫13.独参汤〔《景岳全书》〕-补气、摄气、固脱-人参30克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炒赤芍桃仁苏木末香附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消肿疗伤,行气止痛-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柴胡12 天花粉12 当归10 红花8 生甘草5 炮山甲10 大黄18(酒浸) 桃仁12(酒浸)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炙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主治蓄血腹痛夜甚者-大黄芒消桃仁当归芍药丹皮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泻火解毒-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2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玄参麦冬丹参竹叶心黄连银花连翘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芍药牡丹皮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灵脂玄胡索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乌药甘草香附枳壳25.黎洞丸〔《医宗金鉴》〕-续筋接骨,疏风活络-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26.七厘散〔《良方集腋》〕-散瘀消肿,定痛止血-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27.八厘散〔《医宗金鉴》〕 -接骨散瘀-苏木面-半两钱-自然铜-乳香-没药血竭麝香〔克〕红花丁香番木鳖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血补髓-黄芪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杜仲续断茄皮牛膝红花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止痛化瘀-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丹皮生甘草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主治伤筋络- 白芍当归川芎川断红花生地克牛膝牡丹皮杜仲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主治:腿骨折两段-当归2两,川芎1两,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破故纸2两,菟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
引经药
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09:16中医骨伤科引经止痛药有人认为中医除元胡索、麝香外,无明显的止痛药,但分经止痛,分部位止痛,分病因止痛,我认为还是有的,现分述于下:1.头痛: 川芎白芷稾本2.颈痛:葛根3.上肢痛: 姜黄桂枝桑枝4.上身痛:羌活5.下肢痛: 独活川牛膝6.肋痛: 柴胡白芍郁金7.腹痛: 白芍五灵脂8.寒痛: 川乌附子9.风痛: 防风10.湿痛: 苍术薏米厚朴11.瘀痛: 乳香没药12.热痛:牡丹皮赤芍13.心痛:麝香元胡五灵脂14.一身痛: 千年健附《鸡鸣散》辨证加减法----《江氏伤科方书》《鸡鸣散》处方:生地大黄杏仁当归水酒煎服头脑引:稾本川芎白芷苏叶升麻木香羌活咽喉引:元胡骨碎补干姜防风桔梗薄荷连翘胸前引:枳壳厚朴干姜郁金乌药木香甘草腰上引:杜仲小茴香菟丝子木香五加皮延胡索补骨脂手上引:桂枝当归透骨草羌活防风千年健甘草脚上引:川牛膝怀牛膝木瓜薏仁苍术独活五加皮木香脚背引:怀牛膝石楠藤木瓜薏仁棕榈根螺狮透骨草潮热引:柴胡羌活黄芩厚朴陈皮甘草浮肿引:生地防己漏芦防风乌药甘草气急引:沉香枳实陈皮木香郁金乌药腹内痛引:延胡索吴茱萸石菖蒲白芍木香艾叶二便闭引:大黄车前子泽泻木通枳壳猪苓血聚引:红花桃仁生地苏木当归血竭气聚引:沉香小茴香三棱莪术五灵脂乳香遍身引:乳香没药骨碎补木香吴茱萸刘寄奴消风引:荆芥白芷葛根防风薄荷止呕引:炮姜砂仁藿香竹茹酸浆草(取榨汁)矢气引:金凤花叶佛指甲花木香研细末姜汁服连骨引:自然铜土鳖虎骨猴骨小茴香当归枸杞子体虚者:加附子肉桂党参黄芪体健者:加黄连黄芩紫苏宁=土(329271130) 19:10:47是心脾两虚证吗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1:35脏腑用药列表脏腑用药(一)肝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草川牛膝(二)胆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三)心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四)小肠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白茅根淡竹叶(五)脾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叩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六)胃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叩仁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七) 肺滋肺阴: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百合川贝母石斛天花粉黄精玉竹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敛肺气:五味子白果诃子乌梅五倍子白芍止肺血:白芨仙鹤草三七阿胶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紫菀冬花清肺热: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鱼醒草黄芩通鼻窍:辛夷苍耳子白芷宣肺气;杏仁桔梗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百部麻黄降肺气:前胡枇杷叶马兜铃白前莱菔子苏子冬花旋复花清热痰:浙贝母瓜蒌天竺黄胆南星射干黄芩芦根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旋复花桔梗苏叶天南星化痰核:夏枯草浙贝母昆布海藻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牵牛子冬瓜皮止肺喘: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五味子(八)大肠涩大肠:赤石脂诃子乌梅秦皮肉豆叩五倍子罂粟壳五味子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大黄秦皮苦参涤肠实: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锁阳当归(九)肾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何首乌桑寄生温肾阳: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补肾精: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固肾精:金樱子桑螵蛸菟丝子芡实莲须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智仁(十)膀胱利水:猪苓云苓泽泻木通防已车前子冬瓜皮通淋:扁蓄瞿麦海金沙土茯苓金钱草石苇滑石泽泻车前子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黄柏龙胆草金钱草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7:43药物配伍成对增效举例一.用相对属性的药以改变单一药物效用或变为另一种功效,如:1.黄连苦肉桂热同用交通心肾2.桂支气白芍血同用协调营卫3.黄茋补防风散同用卫表止汘4.黒芝麻补桑叶清同用补肾清肝5.桔梗升枳売降调和气机二.类药同用,增加疗效,如:1.参茋补气益气2.附桂回阳补火3.柏枣仁宁心安神4.蒌麻润肠通便5.归芎补血祛瘀三.各自发挥,相须相使,如:1.夏陈顺气发痰2.参附温补元气3.知栢补肾清热4.枳茹和胃止呕........。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穹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颠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引药达左上肢:桂枝
引药达右上肢: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已
9、引药走督脉:狗脊
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引药入脾:苍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复花。
骨伤科方歌
凤庆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蜜冲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紫地丁蒲公英与天葵子,痈仓疥肿亦堪灵4.四生丸〔《妇人良方》〕四生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生地餐热迫血行成吐衄,血随火降一时还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剉每服一钱姜三片,脐腹疼痛成效卓.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鸡鸣归尾桃大黄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11.抵当汤〔《伤寒论》〕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活血止痛乳没鳖,归穹芍红陈三七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服痛能医13.独参汤〔《景岳全书》〕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木香苏木邻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滞非七情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复元通气木茴香,山甲青陈贝母良白芷漏芦甘草共,瘀消气畅不为殃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复元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桃仁承气硝黄甘,活血祛瘀通便良。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2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25.黎洞丸〔《医宗金鉴》〕黎洞丸用山羊血,五香冰麝三血竭阿魏儿茶乳没入,开窍活血化瘀结26.七厘散〔《良方集腋》〕七厘麝香冰朱砂,乳没血竭茶红花定痛止血消瘀肿,瘀血肿痛服之佳27.八厘散〔《医宗金鉴》〕八厘然铜古铜钱,红花木鳖麝丁全乳香没药同苏木,血竭调服酒服全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血补髓四物共,芪杜膝续五加红筋肉软弱体虚损,扭挫伤筋此方宗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正骨紫金竭儿莲,大黄丁香木香联归芍苓草丹红花,活血生血此方研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壮筋养血归杜丹,地芍红花牛膝堪川芎续断共为伍,筋络损伤煎服安。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引药走督脉:狗脊。
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川军?2018/8/31?11:21:4 2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
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代着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一、引药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着。
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
【伤科十三味主方、引经药】
【伤科十三味主方、引经药】伤科十三味主方:元胡3克、木香3克、青皮3克、乌药3克、桃仁3克、莪术3克、苏木3克、当归尾3克、骨碎朴4.5克、赤芍药4.5克、三棱15克、大黄12克、砂仁9克。
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6克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9克胃口不好,不思饮食者,加川厚朴,砂仁各6克引经药:1、手掌,手指,加桂枝尖7克、穿山甲5克。
2、前臂,肘,加桂枝13克、银花藤13克。
后臂,肩,锁骨,加桂枝13克、姜黄13克、桔梗6克。
3、肋骨,左,加柴胡12克、锁阳9克、附片9克;右,白芥子7克、肉桂7克、党参15克。
4、胯骨及髋关节股骨头,颈,粗隆骨折,加丹参60克、地龙25克、川牛膝15克、怀牛膝21克。
5、大腿骨骨折,加减同上。
6、颈腓骨骨折,加川牛膝30克、怀牛膝30克、肉苁蓉15克。
7、踝关节部位及脚掌趾骨骨折,加地骨皮10克、五加皮12克、川牛膝30克、龟板5克、穿山甲5克。
8、水肿,肿胀,另方处理。
可用真武汤+五苓散加减主治。
骨折:1、腰椎骨折,加杜仲12克、狗脊30克、煅自然铜6克。
2、不论何处骨折,均加川断18克、地鳖虫5克、接骨木15克、煅自然铜6克。
3、脊椎骨骨折,加狗脊50克。
上焦部,加防风7克、川芎13克、姜半夏7克、法半夏7克;中焦部,加杜仲13克、花槟榔9克、浙贝7克、桃仁5克;下焦部,加木瓜9克、独活15克、厚朴15克、威灵仙13克、肉苁蓉15克;尾骶骨骨折,加杜仲15克、龟板5克、河蟹一只(老酒浸,捣碎)。
4、跌扑,坠地,被车碰撞,骑自行车摩托车跌倒,导致脑震荡者,加青龙齿30克、代赭石50克、石菖蒲5克、白僵蚕7克。
骨伤科常用用药
骨伤科常用用药1、塞来昔布胶囊(商品名:西乐葆)用于治疗急性期或慢性期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
2、氯唑沙宗片(通用名:复方氯唑沙宗片)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用于各种急性骨骼肌损伤。
3、壮骨强筋片4、驳骨片5、甲钴胺片(商品名:欧维)[骨科]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骨刺、肩颈酸痛、腰痛、骨折、运动伤害6、伤科接骨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接骨。
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伤筋动骨、瘀血肿痛、损伤红肿等。
对骨折患者需经复位后配合使用。
7、伤科灵喷雾剂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软组织损伤、II度烧烫伤。
8、云南白药喷雾剂9、丹芎跌打膏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各种急性、亚急性软组织损伤。
10、三七伤胶囊舒筋活血,散淤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淤阻,关节痹痛,急慢性扭挫伤。
神经痛等。
11.尼美舒利分散片药品类别: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适应症: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12.曲克芦丁香豆素片(仲力逍)用途:用于外伤、关节炎的解热、消肿。
20081017广州正骨医院:锁关节炎1、复方布洛芬片(商品名:保施泰)药品类别: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药理毒理药效学:本品具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其作用机制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由此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
它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解热作用。
适应症: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
适用于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
2、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4、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骨伤“神药”——续断
骨伤“神药”——续断踏雪无痕,韩愈后裔08:47骨伤“神药”——续断《金峨山房随记》记载:侠女罗氏,仗义助人,遭歹徒乘罗氏有孕时下毒手,虽被救,但阴道出血,筋伤内损。
一郎中开一处方:续断五钱、桑寄生五钱、阿胶珠三钱、萱麻根一两。
服后痊愈,后名“还魂丹”。
治愈无数跌打损伤和滑胎流产之人。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
云南、陕西等地亦产。
以四川、湖北产的质量较佳。
野生栽培均有。
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后再烘干,切片用。
性味:苦、辛,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主治: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临床应用1、阳痿不举,遗精遗尿。
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不举,遗精滑泄,遗尿尿频等症。
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壮阳起痿之品配伍,如鹿茸续断散(《鸡峰普济方》);或与远志、蛇床子、山药等壮阳益阴,交通心肾之品同用,如远志丸(《外台秘要》);亦可与龙骨、茯苓等同用,用治滑泄不禁之症,如锁精丸(《瑞竹堂经验方》)。
2、腰膝酸痛,寒湿痹痛。
本品甘温助阳,辛以散瘀,兼有补益肝肾,强健壮骨,通利血脉之功。
可与萆薢、杜仲、牛膝等同用,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如续断丹(《证治准绳》);亦可与防风、川乌等配伍,用治肝肾不足兼寒湿痹痛,如续断丸(《和剂局方》。
3、崩漏下血,胎动不安。
本品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有固本安胎之功。
可用于肝肾不足,崩漏不血,胎动不安等症。
配伍侧柏炭、当归、艾叶等止血活血,温经养血之品,用治崩中下血久不止者(《永类钤方》);或以本品与桑寄生、阿胶等配伍,用治滑胎证,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4、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本品辛温破散之性,善能活血祛瘀;甘温补益之功,又能壮骨强筋,而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能。
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
那些具有续骨生肌用于治疗骨伤的中药!
那些具有续骨生肌用于治疗骨伤的中药!1、续断:大家也许还记得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一款治疗骨伤被提名率很高的药—黑玉断续膏。
所以,中药续断顾名思义,也是可以用于骨伤的一味中药。
此药为川续断的干燥根,秋季时采挖。
其味苦、性辛,微温。
可入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之功效。
可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的治疗。
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2、骨碎补:此药望字生意,也与治疗骨伤疾病有关。
其为槲蕨(hú jué)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
其味苦,性温。
可入肾、肝经。
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之功效。
可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等病症;外用可治斑秃,白癜风。
3、血竭:其为麒麟竭的果实渗出的树脂加工而成。
性味甘、咸,平。
可入心、肝经。
具有祛瘀定痛,止血生肌之功效。
可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等病症。
4、苏木:其为苏木的干燥心材,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后备用。
其味甘、咸,性平。
可入心、肝、脾经。
具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可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等病症。
5、乳香:其为乳香树、药胶香树及野乳香树等树干皮部伤口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春、夏均可采集。
其味辛、苦,性温。
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可用于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等病症的治疗;外用可消肿生肌。
6、没药(Mò Yào):其为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收,亦有在6-7月间采收者。
初渗出的为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变成为红棕色硬块。
其味苦,性平。
具有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之功效。
可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7、儿茶:其为儿茶树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后备用。
其味苦、涩,性微寒,可入肺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常用引经药
□ 张虹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用药有归经、引经之说,起源较早,在宋代已有较多的临床运用。
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常利用某些药物对人体某些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作用,引导与其同用的药物达到特定的部位,从而提高疗效。
如《本草逢原》云:“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
”故三妙丸中用牛膝引黄柏、苍术下行治湿热下注、两足麻木等。
清代中医骨伤古籍《跌打秘方》中也用歌诀介绍部位引经法,较为简洁、适用,歌诀概括为:“凡用引经之药,上部用川芎,手用桂枝,头用白芷,胸腹用白芍,脐下用黄柏,左肋用青皮,右肋用枳壳,腰用杜仲,下部用牛膝,足用木瓜,身用羌活、当归。
不论跌打损伤,须要用香附。
”
归纳而言,骨伤科常用的引经药主要如下。
头颈部引经药头后部用太阳经引药,如羌活、蔓荆子、川芎等;头两侧用少阳经引药,如柴胡、川芎、黄芩等;前额及眉棱骨用阳明经引药,如升麻、白芷、葛根、知母等;巅顶用厥阴经引药,如吴茱萸、藁本、细辛等;颈项部用白芷、葛根等。
四肢引经药上肢用桑枝、桂枝,也可用羌活、防风引药入经;臂膀用姜黄;下肢用牛膝、海桐皮、独活,也可用木瓜、千年健、防己、泽泻等;骨节用松节、天南星。
清代
医家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指出:“油松节,能透入骨节”。
王士福云:“观诸伤科书治骨折诸方,发现多有重用南星者,深思其理,始悟古人以南星专止骨之痛。
又经多年体验,南星对各类骨关节疼痛者,多收捷效而无副作用。
”
躯干部引经药上部用羌活,下部用独活;胸部用柴胡、郁金、香附、紫苏子、枳壳;两胁肋部用青皮、陈皮、延胡索、紫荆皮;背部用威灵仙、乌药、羌活、防风;腰部用杜仲、续断、淫羊藿、补骨脂、狗脊、枸杞子、桑寄生、山茱萸;腹部损伤加炒枳壳、槟榔、厚朴、木香;小腹部损伤加小茴香、乌药。
五脏引经药肝经用柴胡;肺经用桔梗、芦根;脾经用龙眼肉、升麻;肾经用狗脊、肉桂;肝、脾血分用赤芍;胆经用龙胆草。
奇经引经药用鹿角、鹿茸引药至督脉。
如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指出:“脊者,督脉及太阳经所过,项脊常热而痛者,阴虚也,六味丸加鹿茸。
常寒而痛者,阳虚也,八味丸加鹿茸。
”
另外,红花质轻浮散,辛温走窜,擅达头面、肢臂、肌表等部位。
红花这种辛散走动的性能,常在骨伤科病证治疗中起着引经的作用。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形:一为旁走肢臂,如《世医得效方》治血滞臂痛,在四物汤中加入红花,即是借红花引归、地、芎、芍四物入于肢臂;二为上达头面,
如通窍活血汤中红花用量最重,红花能引诸药升达头窍;三为散走肌表,如用于预防褥疮的红花酒精(《伤科疑难析释》红花、当归、赤芍、紫草),即是利用红花散走肌表的特长,诸药共同改善浅表组织的血运,以预防褥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