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1章跨文化交际1.1 复习笔记一、跨文化交际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2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注意的原因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跨文化交际日盛。

3L.S.Harms关于交际的看法(1)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要经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技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2)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L.S.Harms认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语言的产生可以相提并论。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1Marshall Singer的观点(1)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2)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

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在每个群体中的看法又有差异,因此,在文化上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1)把各种文化差异放在同一个标尺上,不同国籍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在原则上与Singer是一致的,但不像Singer那样过分强调每个人在文化上的独特性。

3Ron和Suzanne Scollon的观点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群体都有各自的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语篇系统方面,研究语篇差异比研究文化差异更有意义。

4对Singer和Scollon观点的评价(1)Singer和Scollon的观点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

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

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

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个部分,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因此,作者就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的特点、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第五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为提高跨文化意识,也就是教人们如何在实践中应对跨文化的有关问题。

案例一:周末,我会陪同我的学生Dana一起练习口语,她是来自哈萨克斯坦并且现在英国留学的19岁姑娘,由于父母生意的关系在乌鲁木齐居住。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5章语言交际一、填空题1.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________,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刻板印象【解析】尽管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接触,人们可能已经对它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等。

这些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可以称作定型。

刻板印象在英语中是“stereotype”,可以定义为: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2.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适用于这一情况的的交际模式是_________。

【答案】归纳法【解析】归纳法适用于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的情况。

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愿意自己认定有权提出某种看法或把某一看法强加于对方,因此习惯于用归纳法(即用种种材料、事实铺垫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阶段包括蜜月、挫折、发展和调整阶段。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特里夫诺维奇1977年提出的“四阶段理论”,即“蜜月”、“挫折”、“调整”和“适应”这四个阶段。

2.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答案】正确【解析】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会妨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北京大学2010年研)A.勇于创新B.思想开放C.高度重视工作任务D.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答案】C【解析】妨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有认识上的误区,思想闭塞;民族中心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刻板印象,较少创新思维等。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第2章跨文化交际学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答:跨文化交际学产生在美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他们具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他们在相互交际中难免产生问题。

在60年代,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各少数民族都强调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逐渐地在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

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民众团体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每年大批政府官员、商人、技术人员、学者奔赴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接触,而美国每年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和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对于大批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许多学者把美国学者Ed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书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2.在我国为什么是一批外语教师首先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答:在我国首先是一批外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的原因:(1)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80年代初期人们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在初期,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许国璋先生于l982年在《现代外语》上率先发表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论文: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着重讨论了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的关系。

(2)在80年代学术刊物上讨论文化差异的文章为数不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很有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交际教学路子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结合文化。

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

在专业的外语教学大纲中对于文化知识的授予作了规定。

在教材中对于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开始注意,有的课本提供文化知识的材料,有的设文化知识注释一栏。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第4章交际1.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答:(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2.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答: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

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事实上,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方式不同。

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是,传播学的历史却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

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因此,他们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1)环境监控功能。

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环境的变化,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变化。

传播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帮助人类及时收集和提供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部分的沟通、协调与统一,才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传播是社会的“神经系统”,有了这个系统,社会才能实现正常运转。

(3)文化传承功能。

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系统,前人的文化遗产、经验、智慧、知识才能被记录、积累、流传下来,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播对维持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存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社会交往)【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社会交往)【圣才出品】

第7章社会交往1.为什么在汉语的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答:在汉语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的原因有:(1)受历史传统的影响。

在汉语中,见面语多是与当时情景相关的提问,这一习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并对当下有显著影响。

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强调合作性、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形成宗法为基础的社会,重亲缘关系,自己的邻里朋友都与自己有密切关系,朋友间也往往接近于亲属关系,所以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因此对隐私的价值观不强,所以,在见面打招呼时,往往直接联系当时情景,以示关心,而没有探听他人隐私的考虑。

(2)表示关心。

在打招呼时常常问对方在干什么,例如:“上学去?”“回家了?”“做饭呢?”。

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问候语拉近双方关系,对对方表示关心,也是一种礼貌,认为越与交际有关,越亲近。

(3)这种问候方式也因人而异,同时随社会发展变化。

对待熟人常采取这种方式。

对待陌生人往往点到为止,不会用这一的见面语。

文化程度高的人,注重对自己的保护,也较少采用这种方式,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往往用这种方式。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文化的保护,这种方式也在很多情况下被其他方式取代。

2.为什么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无变化?答:古代讲“礼”,实际上是维护统治秩序,在言行举止方面讲求礼制,在交往中也是将自己置身于等级差别中。

礼的核心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

这与较强的群体观念有关,之所以谦虚,是为了不显露自己,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女子地位;国际影响。

3.为什么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无变化?答:“礼尚往来”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说来,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

对方的社会地位越高,礼品就越要贵重,否则“拿不出手”。

中国人之所以看重送礼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送礼加深与亲戚朋友的关系,扩大自己的关系网。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第11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填空题1.人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造成________。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语用失误【解析】由于本族人是在成长和受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文化,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时往往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语言行为,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其中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西方人(主要是说英语的国家)的思维方式在语言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________的特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线型【解析】中国受“天人合一”和“关系”取向的影响,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圆型为特征,相反的,对于西方(英语国家),思维方式在语篇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线型的特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3.西方文化中,________色常被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蓝【解析】在西方,蓝色常被人们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汉语中蓝色却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

二、判断题1.作为一个合格的汉语国际推广老师,最主要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2.强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意会,弱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言传。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在强环境文化中,环境(包括形体语言)比言语更能表达交流者的意思,而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直接用言语表达和传送,相对地说,只有少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环境来表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文化的定义与特性)【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文化的定义与特性)【圣才出品】

第3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1.为什么文化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定义?答:(1)文化本身涵盖面广。

“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十分丰富,界定它的意义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2)学者们分属不同的学科。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找到一个全面的能够概括一切的定义。

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定义带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因此,别的学科的学者无法接受。

于是,这些学者又提出自己的定义。

结果是定义越来越多。

2.你认为哪几个定义对于你了解文化的内涵有帮助?答:(1)文化的各种定义①《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是这样解释的: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b.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c.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②Porter和Samovar对于文化是这样界定的:“文化是一个大的人群在许多代当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获得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的积淀,以及他们获得的物质的东西和所有物。

”③研究实际问题的学者David Brown这样界定文化:“文化是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所有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

文化是群体的多数—假如不是全体的话—所接受的生活的指南。

”④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和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通过以上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看法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最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最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第1章跨文化交际一、填空题1.跨文化交际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________”这个核心。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用【解析】跨文化交际又是一门综合性学额,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其中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的侧面;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侧面;而言语交际学凸显“交际”的侧面。

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语用”这个核心。

2.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________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同一种【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解析】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近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2.“跨文化交际”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三、选择题1.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诞生于()。

(北京大学2010年研)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答案】C【解析】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产生是出于客观的需要,是为了解决美国在国际和国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际学选读》John Condon&Fathi Yousef 《跨文化交际学入门》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Richard Porter 8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Porter&Samovar 3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Michael Argyle 心理学家6 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文化的定义与特性)【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文化的定义与特性)【圣才出品】

第3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1.为什么文化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定义?答:文化之所以有这么众多的定义,主要在于:(1)文化本身涵盖面广。

“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十分丰富,界定它的意义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2)学者们分属不同的学科。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找到一个全面的能够概括一切的定义。

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定义带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因此,别的学科的学者无法接受。

于是,这些学者又提出自己的定义。

结果是定义越来越多。

2.你认为哪几个定义对于你了解文化的内涵有帮助?答:(1)文化的各种定义①《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是这样解释的: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b.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c.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②Porter和Samovar对于文化是这样界定的:“文化是一个大的人群在许多代当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获得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的积淀,以及他们获得的物质的东西和所有物。

”③研究实际问题的学者David Brown这样界定文化:“文化是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所有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

文化是群体的多数—假如不是全体的话—所接受的生活的指南。

”④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和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通过以上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看法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价值观)【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价值观)【圣才出品】

第10章价值观一、填空题1.在中国及一些东方国家,_______高于个人主义,人们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群体主义【解析】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对集体或群体仍有很强的归属感。

在群体取向的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

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不同,中国等东方一些国家以群体主义为主要取向。

2.这中国人常把________当做隐私,而对其隐私的处理是采取自我节制的心理压缩方式,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态度深深地埋在心里,不暴露出来,以适应群体取向或达到社会和谐。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感情及个人态度等【解析】中国人常把感情以及个人态度等当做隐私,而对其隐私的处理是采用自我节制的心理压缩的方式。

人们常把他们认为隐私的事情埋在心里,自我消化,以适应群体取向或达到社会和谐。

因为感情和态度是属于个人的东西。

是一种隐私,公开化会破坏和谐,丢面子,严重了会受到社会谴责。

二、判断题1.全球化就是政治、经济和语言的一体化。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错误【解析】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而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语言,要统一是几乎是不可能的。

2.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是增强世界人民对于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为建构未来的和谐世界文化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正确【解析】汉语国际推广,既是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争取汉语乃至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形影相随。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一、填空题1.通常把非言语行为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体态行为、时空行为、外表行为和__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类语言行为【解析】非语言行为的类型有:体态行为,时空行为,外表行为和类语言行为。

2.________是交际者利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的行为,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空间信息【解析】非言语交际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其中,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而不是自然环境。

环境语中的空间信息是指交际者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

合理利用空间语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还会超过言语的作用。

二、判断题1.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唯一工具。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

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送各种信息。

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2.手势语不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案】错误【解析】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送各种信息。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手势即属于非语言交际。

3.英语国家的人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圈表示要动动脑子。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英语国家的人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圆圈表示太古怪了(too queer)。

4.进餐时,英语国家以肘部不放在桌子上为礼貌。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在美国,通常是吃饭的时候你的肘部不能放在桌子上。

事实上,这些严格的规定的意思当你用你的右手吃饭的时候,左手应该呆在你的大腿上。

5.在泰国摸孩子的头没有问题。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第2章跨文化交际学一、判断题1.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解析】文化的特性包括:①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②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③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④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⑤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

2.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发展得比较早。

【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发展得比较晚,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 International)在欧洲的分支SIETAR Europa已经存在多年,开过多次会议。

还有另一个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组织在北欧活动,除了平时通过因特网在会员之间保持联系以外,也定期召开国际会议。

二、案例分析与写作1.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 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整洁。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材料:李英是在北京某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二年级的研究生,通过国家汉办的志愿者考试,被派往美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英认识了正在学习汉语的大卫。

在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李英提到她喜欢户外活动,比如爬山、远足、露营等等。

大卫建议一起到城外附近的地方去爬山。

李英想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方式,于是高兴地答应了,而且主动承诺做好一切准备。

但考虑到自己是女孩子,单独跟一个男孩子在一起不方便,于是邀请了自己的一些朋友跟自己一起去。

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李英和她的中国朋友们一起和大卫见了面,总共有十多个人。

大卫看上去不高兴,但什么也没说。

他尽量躲开其他人。

李英注意到他失望的表情,和落落寡欢的样子,但是不能理解。

她不明白,自己作了那么大的努力,承担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而大卫却不高兴,究竟是为什么。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人际关系)【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人际关系)【圣才出品】

第8章人际关系一、填空题1.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中西方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人际关系取向分为工具型、情感型和________三种。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混合型【解析】情感型关系指的是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关系;工具型关系指的是人们在交往时作为达到某一目标或获取某种东西所建立起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性的关系;混合型关系指的是一种既有情感型又有工具型的混合式关系。

2.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取向可以分为:工具型、情感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以“________”为主要取向。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个人本位【解析】情感型关系指的是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关系;工具型关系指的是人们在交往时作为达到某一目标或获取某种东西所建立起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性的关系;混合型关系指的是一种既有情感型又有工具型的混合式关系。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以个人本位为主义取向,类型为工具型。

二、选择题1.在正常交际中,人们惯常的交际行为是()的。

(厦门大学2010年研)A.自觉B.潜意识C.无意识D.有意识【答案】C【解析】在正常交际中,人们惯常的交际行为是无意识的,或意识性很弱;但在陌生的环境中,人的交际行为有时会是有意识的,或自觉的。

2.中国家庭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

A.内外有别,长幼有序B.内外有别,尊老爱幼C.内外有别,等级分明D.内外有别,孝敬长者【答案】A【解析】中国家庭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内外有别,长幼有序”。

“内外有别”指的不仅是家族与非家族有所区别,在亲属内部也有许多分别,家庭中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家长握有家庭中的大权,家庭中的成员都要听命于家长。

在家庭成员中按照辈分和长幼排列顺序。

三、简答题1.简述中西家庭的差异。

答:家庭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要的社会单位,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家庭的组成呈现出纷繁的局面。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交际)【圣才出品】

第4章交际一、填空题1.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国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被学者们称为“______”的现象。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用迁移【解析】语用迁移是指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国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必然导致交际失败,并产生较大的心理或社会距离。

2.《人民日报》属于________传播。

【答案】大众【解析】《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这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等。

二、案例分析与写作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 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整洁。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材料:小张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美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抵美后,他被安排吃、住在一位美国人家里。

他希望和房东搞好关系,在入住的当天,就送了一份比较贵重的礼物表达心意。

房东彬彬有礼地接受了礼物,然后热情地介绍家里的情况,并跟他约法三章,说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小张一一应允。

在随后的生活中,小张发现,自己不像想象的那样能够适应美国饭菜,就偶尔做做中国饭,虽然很小心,却常被房东提醒油烟太大。

房东一家是基督徒,有时也邀请他一起去教堂,小张礼貌地回绝了。

三个月后,小张觉得在房东家的生活寂寞无味,跟房东的关系不冷不热,很苦恼,但不知如何改变。

小张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私立高中,校规严格。

不过学生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也非常渴望了解中国,常常请求小张教一些教学计划以外的内容,小张都尽可能地满足了学生们的愿望。

小张是个勤奋的老师,每次课都准备得非常充分,想方设法让教学生动有趣,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很多学生因此成了他的朋友。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就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与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就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就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就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 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就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就是指个人的行为, 而就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就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就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就是在我们把她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 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与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与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7~12章)【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7~12章)【圣才出品】

第7章社会交往1.为什么在汉语的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答:在汉语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的原因有:(1)受历史传统的影响。

在汉语中,见面语多是与当时情景相关的提问,这一习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并对当下有显著影响。

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强调合作性、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形成宗法为基础的社会,重亲缘关系,自己的邻里朋友都与自己有密切关系,朋友间也往往接近于亲属关系,所以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因此对隐私的价值观不强,所以,在见面打招呼时,往往直接联系当时情景,以示关心,而没有探听他人隐私的考虑。

(2)表示关心。

在打招呼时常常问对方在干什么,例如:“上学去?”“回家了?”“做饭呢?”。

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问候语拉近双方关系,对对方表示关心,也是一种礼貌,认为越与交际有关,越亲近。

(3)这种问候方式也因人而异,同时随社会发展变化。

对待熟人常采取这种方式。

对待陌生人往往点到为止,不会用这一的见面语。

文化程度高的人,注重对自己的保护,也较少采用这种方式,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往往用这种方式。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文化的保护,这种方式也在很多情况下被其他方式取代。

2.为什么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无变化?答:古代讲“礼”,实际上是维护统治秩序,在言行举止方面讲求礼制,在交往中也是将自己置身于等级差别中。

礼的核心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

这与较强的群体观念有关,之所以谦虚,是为了不显露自己,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女子地位;国际影响。

3.为什么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无变化?答:“礼尚往来”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说来,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

对方的社会地位越高,礼品就越要贵重,否则“拿不出手”。

中国人之所以看重送礼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送礼加深与亲戚朋友的关系,扩大自己的关系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际学选读》John Condon&Fathi Yousef 《跨文化交际学入门》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Richard Porter 8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Porter&Samovar 3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Michael Argyle 心理学家6 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与语言学关系密切欧洲:1.发展的比较晚,具有不同的传统,与语言学的联系更密切。

2.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 International Europa3.Jenny Thomas 《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二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因为语境可能不同。

4.前苏联的跨文化交际学主要表现在它的国情语言学方面,后来转向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国情知识分析着重研究文学名著的篇章及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80 年代初期始,初期重点在于外国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从已经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来看,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于:语言与交际的关系;非语言交际;中西习俗对比;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国民性研究。

究方法,它的理论与材料来至于众多学科,包括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等。

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

a.人类学,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实地观察、实地观察、调查访问。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实地观察调查访问对于文化的定义、非语言交际等都作了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

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条件。

关于文化的定义,主要是依据人类学家的著作。

在具体的文化差异方面,跨文化交际学取之于人类学的则更多。

b.心理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深入分析跨文化活动中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采取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收集确切的材料和数据,然后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c.传播学,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基地——重视理论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从事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

d.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提出注意目的语的文化。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征一、文化的定义1. 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首先,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研究时,不可避免进行文化对比。

其次,在研究任何学科前,术语的界定是前提。

关系到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经确定。

第三,对于文化定义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2. 对于文化定义的一般性讨论:《现代汉语词典》: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主张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者(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第二层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民族心理等)80 年代关于文化的讨论大体有两种趋向。

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方法,认为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独特创造,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一种是狭义的界定方法,把文化当做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对于文化的界定大致上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1)人学角度,强调文化的本质关系到人的本质,本质上是与自然相对的人造物,文化的本质是创造。

2)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文化是生产力,是信息和知识,是一种文化心态和符号系统。

3)传播学角度,强调传播是文化的本质,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

3.文化定义学术性探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家一向重视文化,A.kroeber&Clyde Kluckhohn(克罗伯&克拉克洪)1952《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列举近300文化定义,对文化一词做了历史性回顾且对不同定义作了评述,将这些定义划分为6类:侧重于列举描述性的;历史性的;规范性的;心理性的;结构性的;遗传性的。

如此众多的文化定义是因为学者们分属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找到一个全面的能概括一切的定义,正由于他们的定义带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别的学科学者无法接受,所以定义越来越多。

4.我们所使用的文化的定义Edward Tylor 1871《原始文化》涵盖面最广最精确的定义之一:“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强调的不是具体事物Kluckhohn克拉克洪的定义:1)文化时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3)文化时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文化的定义对于我们了解文化的基本性质具有极大的意义二.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正是人类有了语言,人类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财得以传承。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的,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研究文化的困难之一在于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

文化中有的是显型的,有的是隐型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文化支配着人的行动。

5.文化时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

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文化时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

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就必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

对跨文化交际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第四章交际一、交际与传播这两词来源于同一英语communication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采用不同术语。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

60年代台湾和港澳开始传播学研究,70年代我国才开始传播学的研究,60年代台湾徐佳士第一步传播学理论著作《大众传播学理论》,1987年7月郑北渭译文《美国资产阶级新闻学:公众传播》,198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新闻研究所召开第一届传播学学术讨论会说明传播学在我国初步确立。

二、传播的定义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互相交流,就需要传播。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张国良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人类(自身及互相之间)传受(传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这一定义可作为讨论传播的出发点。

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这一过程就是传播。

三、传播的种类传播可分为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可分为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

非社会传播指内向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内向传播(inta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只一个人自己脑子里在自我交流活动或是自言自语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两个人或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

如交谈,书信,小组讨论,大会演讲,街谈巷论....,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并不一定顺利无阻,交际双方文化背景有差异或差异很大,人际传播的过程必是克服种种障碍的过程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不都是自上而下的,可具有不同模式,纵式或横式,要注意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不通的局面。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信息....(沙莲香指出该注意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送,张咏华指出由于传播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的某些特征发生变化,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界限开始模糊)四、传播的模式5W模式:who谁,say what 说什么,in what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ts取得什么效果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特点:优—简明扼要明确指出主要环节缺—忽略社会环境、反馈1949 Claude Shannon克劳德香农& Warren Weaver沃伦韦弗线性模式:将媒体分解增加信号及干扰因素50年代Charles Osgood 查尔斯奥斯古德&Wilburs chramm 威尔伯施拉姆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社会学家Jack Lyle杰克莱尔&M.Lyle把传播至于总的社会环境中考察从而涵盖了传播的外部结构五、传播模式与跨文化交际编码、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即使相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能出问题)Lyle 模式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无论传者受者都受周围群体的影响且所有传播都不能脱离大的社会环境,我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