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全套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五年级科学下册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五年级科学下册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
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
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课时安排: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资源开发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
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关于简单机械,学生存在着片面认识,他们认为简单机械就是工地上的大吊车.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而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用的筷子.勺子等物品都是简单机械。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遗传与变异2. 动物运动与行为3. 植物生长与繁殖4. 地球上水5. 磁现象与电现象6. 能量转化与守恒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现象,解遗传物质作用。
2. 掌握动物运动与行为特点,解动物适应环境方式。
3. 解植物生长与繁殖过程,认识植物结构与功能。
4. 解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
5. 掌握磁现象与电现象基本原理,解其在生活中应用。
6.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节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遗传与变异、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动物运动与行为、植物生长与繁殖、地球上水、磁现象与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实验报告、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铺垫。
举例:讲解生物遗传与变异时,展示多胞胎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他们长得如此相似。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在讲解动物运动与行为时,介绍猎豹速度与捕猎技巧,分析其适应草原环境原因。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在讲解地球上水时,设计关于水循环例题,让学生解水资源分布与循环过程。
4. 随堂练习:设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与繁殖时,让学生完成关于植物结构练习题。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如:在讲解磁现象与电现象时,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
六、板书设计2. 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章节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遗传与变异:描述一个生活中遗传或变异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动物运动与行为:分析一个动物运动特点与其生存环境关系。
(3)植物生长与繁殖:绘制一个植物生殖器官结构图。
(4)地球上水:设计一个节水方案,并说明其原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研究主题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知道他们的用途吗?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度、省力)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3、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
(板书)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
(板书完整课题)(二)学习新课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1)提问: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2)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
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
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
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海洋世界1.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2. 教学重点:- 掌握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海洋动植物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感知活动- 通过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海洋吗?"引导学生对海洋的概念进行认知。
(3) 探究活动- 准备一张海洋地图,指导学生查找青岛所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如辽阔、深邃、波浪起伏等。
(4) 讲解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交通、气候调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海洋造成伤害?如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5) 小结和拓展-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小短文。
-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建议。
第二课植物的生活1.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教学重点:-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学习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 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2) 感知活动-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
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全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全册)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特征。
2. 教学难点:物质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性质。
2. 实验法: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如溶解、燃烧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物质变化的特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定义、特征。
3. 实验: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如溶解、燃烧等。
4. 讨论:分组讨论物质变化的特征,总结规律。
5. 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和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作用:摩擦力、重力、弹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作用和作用效果。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力的作用现象。
2. 实验法:进行力的作用实验,如摩擦力、重力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力的作用现象。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和作用效果。
3. 实验:进行力的作用实验,如摩擦力、重力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总结规律。
5. 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简单机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1 基因与遗传1.2 变异与进化1.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第2章《环境与生活》2.1 环境问题2.2 人类的环保行动2.3 绿色生活3. 第3章《光与影子》3.1 光的传播3.2 影子的形成3.3 眼睛与视觉4. 第4章《电与磁》4.1 电流的产生4.2 电路与应用4.3 磁现象与磁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观念。
3. 帮助学生掌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操作2.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方式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遗传和变异实验器材环保实验器材光与影子、电与磁实验器材2. 学具:记录本彩色笔光与影子、电与磁实践操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通过讨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行动。
通过观察光与影子、电与磁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讲解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设计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参与。
设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题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
2. 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遗传和变异、环境问题、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原理和现象。
3. 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如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和变异。
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如设计家庭环保计划。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单元:自然与生活第一课:大地的变迁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 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3. 探究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
2. 呈现:展示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的示意图,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
3.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的结果,并记录、分析和推理。
4. 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地球自转对白昼和黑夜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区别- 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 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拓展:- 练使用太阳表,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 学生对地球自转和白昼黑夜变化的理解程度的口头回答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存环境第一课:树是动物的家园教学目标:- 了解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掌握家乡附近的几种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树木的责任感教学内容:1. 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2. 家乡附近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3. 树木的保护和环保意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入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概念。
2. 呈现:展示家乡附近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3. 探究: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了解家乡附近的树木,观察树皮、树叶等特点,并记录。
4. 总结:与学生分享考察结果,并讨论保护树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家乡附近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保护树木和培养环保意识的责任教学拓展:- 绘制家乡附近树木的分布地图,探究树木的分布规律。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对树对动物的作用的口头回答- 学生对家乡附近树木特点和用途的描述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版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电子备课教案课题第一单元 1.什么叫机械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了解使用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学具一次备课3.知道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和制造机械。
4.体会机械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知道什么是机械。
判断生活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1课时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机械。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当你听到“机械”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机械?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机械的认识。
2.出示图片,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这些物品中,你认为那些属于机械?可以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生活中常见物品哪些属于机械。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什么叫机械”。
问:哪些工具让你没有想到它也是属于机械的?二、认识什么叫机械1.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归纳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2.小组交流:选择几个你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人们是用工具的哪些部分在工作?它给人们带来哪些便利?小组汇报交流三、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棍却能撬动,这说明机械有什么作用?学生了解机械省力,能降低工作难度等。
2.小组讨论:要是没有一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四、认识古代机械1.看书了解古人使用的机械。
2.分析古代机械使用如何让降低劳动难度或省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把古代机械与当代机械作对比,体会机械在降低工作难度时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五、拓展应用机械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
有了它,就如同延长了我们的肢体,加大了我们的力量。
机械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进、更新。
请你在你的周围找找,哪些物品也属于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一单元 2.怎样移动重物1.通过实物和图片初步认识杆秤,观察杆秤了解基本组成结构。
2.通过称量活动,了解通过调节秤砣的位置来改变杆秤的称量范围。
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案全套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中(小)学教师
备 课 本
学校
姓名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科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第一章(单元)第1课(节)1课时
课题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备课日期
年月日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2CY系列齿轮油泵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板书设计示意图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板书设计示意图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ZYB-B型可调式渣油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作业布置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教学反思
第一章(单元)第2课(节)2课时
课题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备课日期
年月日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搅拌站渣油泵浮的因素。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ZYB齿轮渣油泵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
二次备课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齿轮泵KCB-200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