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战略目标

合集下载

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来推动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悠久文化的国家,中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也积极行动起来。

为此,教育部发布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旨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舞台。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交流方式,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对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化与提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明确了其基本原则和目标。

基本原则包括开放性、多样性、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

开放性意味着积极引进国外教育资源,鼓励国内教育机构与海外高校进行合作交流;多样性要求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鼓励国内高校在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互惠互利强调国际合作应该是平等、互利的,双方共同参与共同获益;可持续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应该长期稳定进行,不仅仅是短期的一次性活动。

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包括:一是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国高校能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二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三是推动学术研究合作,促进学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四是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鼓励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和措施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

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

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逐步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并从精英化阶段步人大众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做出新的部署。

从2007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排名世界第一。

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结构也在不断健全和优化发展。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策工具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豪利特(Howlett)将政策工具看作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手段。

赵德余将政策工具看作实现某个具体或特定政策目标的方式或机制。

朱春奎等指出,政策工具是联结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政策目标必须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和政策行动的联结,恰当的工具的选择对于公共政策的成功有重要作用。

吴合文使用英格拉姆与施耐德(Ingram&Schneider)的政策工具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政策工具的增长和创新是高等教育政策领域的一个突出特征。

本文从政策工具使用和创新的视角,根据豪利特和拉米什(Ramesh)的政策工具分类,对中国主要的高等教育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并进行文本内容分析。

该分类根据政府介入公共物品与服务提供的程度把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混合型工具和强制性工具。

自愿性政策工具是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强制性政策工具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推行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混合型政策工具兼有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

该分类方法在政策工具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引用。

本文重点考察高等教育体制四次重要改革中的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的改善和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编码结果在10名研究人员中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达成了共识,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高等教育任务和定位

高等教育任务和定位

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经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就是我们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首先,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为此,《规划纲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这也是第一次提出要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对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特别针对科研领域当中的体制性障碍,要求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和教育的资源共享。

三要牢固树立高等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求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加文化建设,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必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因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是世界上不多见的,很难沿用学术学科评价的单一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

为此,《规划纲要》的文本也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

这里面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国家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不仅要继续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这里不光包括本科的大学和学院,也包括高职高专的学院,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而且要引导其他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包括支持地方或行业背景高校建设优势重点学科,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

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

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近年来,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制定战略规划以适应这一变化环境。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传统的实体学校需要通过创新来延续自身的生命力。

二、高等教育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战略规划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战略规划可以帮助高等教育机构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通过制定长期的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决策,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规划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其次,战略规划可以帮助高等教育机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应用,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只有通过战略规划,高等教育机构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结构和运营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三、高等教育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制定高等教育战略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明确目标和指标。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具体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来衡量进展。

这些目标和指标应该与学校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其次,关注教育质量和学生体验。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教学和学习,因此,高等教育战略规划要重视教育质量和学生体验的提升。

这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

最后,注重创新和合作。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并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四、高等教育战略规划的实施策略在实施高等教育战略规划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推动落实。

首先,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包括战略管理、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方面。

大学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

大学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

XXXX大学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一、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XXXX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总体办学思路,不断提高办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阵地、优秀青年的锻造重地、安定团结的模范基地、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治学园地,为XXXX乃至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二、办学定位办学类型: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国际教育、预科教育、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

服务面向:立足XX,服务XXXX,面向西部民族地区。

办学特色:在招生就业方面,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注重从民族地区和XX本地招生,保证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培养大批能够在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靠得住的合格人才;在教学方面,坚持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人才培养和“双语”教学模式,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构建特色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民族和XXXX地域两个特色,立足XXXX 自然禀赋和社会人文特点,打造特色学科和品牌学科,形成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以民族类学科为特色、文理工综合发展的学科体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国家在XXXX的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具有地缘优势的学术研究,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打造XXXX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研究的重要智库。

三、办学理念立足XX大地和XXXX办大学,遵循现代大学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核心、教学为根本、科研为基础、学科为龙头、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法宝的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坚守质量,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XXXX大学。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

06
结论与展望
主要成果与经验教训总结
主要成果
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了教育体系和人才培 养模式
主要成果与经验教训总结
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区域发展 经验教训
主要成果与经验教训总结
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 投入
必须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和 能力培养
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实 践锻炼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1
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优质教育 资源进入高等师范教育领域,提升师范院校整体 办学水平。
2
加大对师范专业的投入,提高师范生奖学金、助 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 专业。
3
设立高等师范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师范院校 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改 革等。
机遇与挑战
01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对西南地区的重视和扶持为云南高等师范教 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02 教育改革深化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素质和专业能 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云南高等师范教育提供了 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增加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加,云南高等师范教育 有机会引进更多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 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
03
规划
总体战略规划
目标定位
将云南高等师范教育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师范教育基地,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云南及周 边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路径
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持续 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周远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全面勾画了今后10年我国教育发展道路与基本思路。

通观整篇文件,在高等教育领域,《规划纲要》强调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扩大开放,提高质量,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具体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我认为就是要建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跻身高等教育强国行列,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届时,我国将有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各具特色;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国家科学研究的战略高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深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

《规划纲要》强调:“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要求深化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实行高校分类入学考试,并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鼓励、扶持、规范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加大省级政府的统筹权限,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健全多元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一、试论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关系教育方针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

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

我国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关系:(一)联系1、新时期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目的、方向和政策。

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的规定。

教育方针为高校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高校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而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又使教育方针得以贯彻。

2、由于高校培养目标是对教育方针的反映,高校培养目标的制定要适应教育方针的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

因此高校教育目标要随着教育方针的改变而改变。

同样,当高校培养目标出现一定问题,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国家应该对教育方针做出适时的调整,以真正培养出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区别二、分清下列基本概念1、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高等学校对所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在层次、类型、规格上的不同规定。

教育部高校规划及学校定位与目标

教育部高校规划及学校定位与目标
2.跨门类科学和技术的整合化,深刻影响了整 个哲学的方法论
3.科学与技术一体化,以生命科学为例 4.科学与技术高度社会化 5.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
2.7 大学改革、发展、创新面临的环境与机遇
6.高等教育大众化 7.学习和素质教育终身化 8.高等教育逐步国际化 9.办学模式多样化 10.生存环境的人文化及人文环境的技术化
教育部直属办主任 高文兵
1.关于做好高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1.1 什么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一所大学对未来发展的谋划、安排、部署或展望 ——一所大学针对改革与发展时、空战略意图的具体化 ——一所大学在具体时间段改革、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依据
1.2 发展战略规划对一所大学的“立法”作 用:
——审时度势,凝聚智慧,统一意志 ——具有规定性,约束性 ——精心组织,长期坚持 ——操作上可修订,走向上不动摇
5.7 规划的战略性
前瞻性 稳定性 战略思维 长远眼光
5.8 三个规划的关系——三位一体
——目标是方向 ——学科是主线 ——教师是根本 ——校园是条件
5.9 规划的认定
规划由全校教职工认定 规划由教育组织资深战略专家给予评议, 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
6.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基本情况
6.1 72所直属高校的部分指标
3.2 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当 前任务: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设 ——全国青年学生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努力学习、 奋发有为 ——对全国教师提出殷切希望
3.3 意义与指导作用:
这个系列讲话形成了我们党领导新时期中国高等 教育事业,指导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方针;体现了 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坚定明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 时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时代特点和历史高度;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大学的具体要求;已经并将 继续成为中国高教事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的思想营养、 前进动力和行动指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最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

最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

最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一、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着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使命任务,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加快解决制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全面提升高校战略人才培养能力、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二、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焦国家战略和关键产业发展急需,加强战略紧缺和新兴交叉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构建“一部六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加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力度。

深入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夯实未来技术原创人才培养。

建好18个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强化特色发展,打造优势领域和主攻方向,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

三、实施系列“101计划”,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

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实施系列“101计划”,推进基础学科和“四新”关键领域核心课程建设,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基础理科、文科和医科相关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工科相关领域,生物育种等新农科相关领域,预防医学等新医科相关领域,涉外法治等新文科相关领域,建设一批核心课程,推动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建设。

同时启动地方高校“101计划”。

以系列“101计划”为引领,全面夯实教育教学“新基建”,印发实施《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修订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完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

深入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公布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名单,组织开展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11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

具体来说,该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

2.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继续教育。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素质。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即“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2.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与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

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扩大继续教育规模。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素质。

四、“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即“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推进新时代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卡内基培养人才计划”:学生必修1/4的人文课程,并允许 学生到一流大学获取本校不能提供的课程学分;学生从一年 级开始必须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活动。
“卡内基科研方式”:强调高水平和实用性。提供整合相关 院系、以及联合企业共同申请大型攻关项目,成立联合研究 中心,强调及时转化科研成果。
打造世界最顶尖商学院的发 展战略:跟踪CEO想法
英国高等教育系统
重视战略规划的传统
这与其大学拨款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1919年创立的大学拨款委 员会的职责之一就是”通过与各大学和其它有关团队协商,帮助 制定和执行各大学的发展规划” .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政府拨款政策的调整,原来的大学拨款委员 会分化为四个高等教育拨作为其核心职能.长期以来 致力于高校战略管理研究,包括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对策研究, 重点是经费筹措、分配、使用效益和整个发展的预期分析.
美国大学的战略规划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管理专家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 管理模式运用于大学的研究之中。 80年代早期引入战略规划以来,大部分美国高校都尝试建立某种 形式的战略方针与规划。有许多院校适应于战略方针与规划的理 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使之接近于校园的主流文化、领 导机构的管理风格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过程,并因此而赢得了更有 活力的教师队伍、更精明的管理团队、更好的声誉、更高的教学 质量、更多的学生和更大的资金投入。 卡内基——梅隆大学前校长理查德_萨尔德直言:”我相信我们比 所知道的任何一家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做得更好”.
中国高等院校 发展战略和规划
2005.6
一、治校之道:制订发展战略规划 二、战略目标:创办特色 三、战略重点:核心专长 四、战略措施: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条件保障:深化改革,多渠道投入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各种关系

高等教育战略目标

高等教育战略目标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1、高等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成就
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中国教育包括高等教 育,已经为共和国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做出了重 大贡献。特别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大规模扩招政 策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 转变,明显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 ——我国高等教育自上个世纪末年大幅度扩招,2012年就迅速进入大 众化发展阶段(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2012年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6.5%,部分城市地区已经率先进入 普及阶段(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受益于高考 升学率不断提高,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降低,越来越多的工农 子女作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历史性成就,恰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适龄 人口规模逐步扩大(2008年18岁人口已经增加到2600多万)的背景情 况下取得。如果没有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后的快速发展,仅仅是高考 升学压力就可能带来无数的社会问题,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势 必更为难以化解。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当我们忽然 发现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之际,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已经 开始拥有“人力资源红利”,可以籍此继续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清华国情研究所胡鞍钢观点
2、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9年后,当国务院为明晰未来愿景、预见发展目标、谋划改革举措, 领导教育部开展《2010—2020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研工 作之时,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人力资源大国的新起点上,向着人力 资源强国的目标奋进。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教育包括高等 教育,必须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突出的贡献。任重道远的中国高 等教育,亟待全面部署和科学谋划未来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及举措。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和领导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研制工作,有关大学习、大调研、大 讨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2010-2020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实 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09年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连年下降,2016年到2020年 逐渐进入低谷(18岁人口数每年在1600万人左右),2020年18岁-22 岁高教适龄人口数正好位于谷底。这是《纲要》确定2020年“高等教 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战略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适龄人口下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是,不但不需 要大幅度扩招,而且突出强调“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稳定规 模”,就可以顺利实现毛入学率达到40%的战略目标。

人民日报:建设教育强国重点强高等教育(大学·问道)——对话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

人民日报:建设教育强国重点强高等教育(大学·问道)——对话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
质量是核心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您心中的高等教育强国是什么样的?
瞿振元:我认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涉及五个主要变量,即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能正确处理好五个变量的关系,并使每个变量在实现自身最优化的同时在整个系统形成最大张力,我国建成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的目标就实现了。
也就是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高质量是核心,但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全部内容。在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的同时,应当密切关注其他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不仅质量难以得到提高,更谈不上建成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强国。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是整体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记者:根据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六个学科,已经进入世界前1%的行列。同时,中国农大又非常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根据农大的实践经验,您认为应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瞿振元: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我觉得首先要抓两个观念的转变,一个是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的观念;一个是重专业性学科建设,轻基础学科建设的观念。从本质上说,这两个观念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只是操作层面存在差别。而这两种观念的形成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在我国,高等教育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后发外生型道路。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建设急需专业性人才,特别强调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主要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存在轻基础重专业的弊端。此后形成的一些评价指标,如学科排名等进一步助长并固化了这一观念。随着时代发展,这种观念越来越不利于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亟需更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工作主题的原因之一。与我国不同,西方大学是个自下而上的自然形成过程,作为从教士群体分化出来的知识分子社团,西方大学产生之初便具有坚实的人文背景,形成了实力很强的基础学院和文理学院。此后,尽管大学与经济社会密切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发展很快,伴随功能的演化和拓展,大学逐步走向综合化,但其基础学院或文理学院往往还是实力最强的院系。

山西省高等教育振兴

山西省高等教育振兴

山西省高等教育振兴篇一: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 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征求意见稿)目录序言一、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工作原则(三)战略目标二、重点任务(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1、坚持德育为先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二)积极发展学前教育1、明确政府责任2、提高保教质量(三)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严格规范义务教育管理(四)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1、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3、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实现职业教育全覆盖2、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3、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3、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4、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七)加快发展继续教育1、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体制2、建设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八)支持特殊教育发展1、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2、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九)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3、提高教师地位待遇4、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十)加快信息化进程1、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2、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教育改革和开放(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二)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1、完善中小学校考试招生制度2、深化高考招生录取改革(三)推进学校内部体制改革1、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3、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1、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2、大力支持民办教育3、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五)推进管理体制改革1、健全政府教育统筹管理制度2、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六)扩大教育开放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四、重点项目与改革试点(一)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学前教育推进项目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3、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4、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项目5、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提升项目6、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二)组织开展改革试点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4、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5、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6、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7、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8、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五、保障措施(一)保障经费投入1、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2、拓宽经费筹措渠道3、完善经费投入机制4、加强经费使用监管(二)加大政策支持(三)推进依法治教1、健全和完善地方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3、大力促进依法治校4、健全完善督导制度(四)加强组织领导1、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2、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3、建设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4、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实施篇二:20xx山西省文明风采获奖名单山西省第六届“文明风采”竞赛获奖名单本届竞赛共收到153所学校参加,学校初赛作品数20428件,报送参加省级复赛作品3269件(占学校初赛作品16%),地市综合排名依照以下原则评比:1、按照各市参赛学校比例排名的高低依次赋分,最高50分、最低0分,每降一个名次减5分;2、按照各市参赛作品数排名的高低依次赋分,最高10分、最低0分,每降一个名次减1分; 3、按照各市参赛学校的初赛作品数排名的高低依次赋分,最高20分、最低0分,每降一个名次减2分;4、按照各市参赛学校的获奖比例排名的高低依次赋分,最高20分、最低0分,每降一个名次减2分;根据本届竞赛相关竞赛评审规则,本届竞赛共评选出晋中市教育局等优秀组织奖20个,和顺县职业中学等组织奖25个,赵欣卿等优秀组织工作着23人。

我国未来十年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我国未来十年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未来十年的高等教育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终于为重要,它的目标与任务在发展教育中更为关键。

关键词:高等教育目标任务通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我也准确理解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是要深刻理解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主题,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自觉遵循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我国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二部分的第七章高等教育中提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也在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的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提到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提到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等一系列的目标为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重要的纲要。

在《纲要》第七章高等教育(原文)(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步骤解析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步骤解析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步骤解析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确保教育体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步骤出发,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进行解析。

一、需求评估与目标设定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之前,需要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调研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分析社会需求以及评估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指标,确保战略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制定政策与规划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规划,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这些政策和规划应该包括对教育机构的支持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科研创新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政府还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来负责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确保各项政策和规划的贯彻执行。

三、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与合作。

学校、教育机构以及产业界应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产学研联合项目等方式来实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科技创新。

四、优化资源配置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制定战略时,应考虑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优化效益。

这包括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发展国内外合作办学、推进教育公平等方面。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具备高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在制定与实施策略时,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这包括改善师资待遇、提高教师培训机制、加强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吸引优秀的教师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六、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为了确保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为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做好思想及制度准备
可见,在世界金融、经济危机需要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教育机遇面
前,在适龄人口将持续下降的自然条件下,40%毛入学率的战略目标 实际可望提早实现,2020年,有可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 阶段进入“普及”阶段的重要里程碑,使50%以上适龄青年接受各种 形式类型的高等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教育财政投入成倍增长,今年有望实现教 育财政性投入占GDP4%的规划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实际进入了数量扩 张性的发展需求明显缓解、经费投入水平正在大幅度提升的有利时机。 由于发展重点明显转向西部高等教育薄弱地区,只要平稳推进结构上 的优化,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有望稳步而且更加均衡地走向普及。 2020年,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相适应,中国高 等教育很有可能由“大众化”走向“普及”,从而成为全面小康社会 建设的一个亮点。为此,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做好思想及 制度准备,加快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及教 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等学校的人 才培养质量。
2、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9年后,当国务院为明晰未来愿景、预见发展目标、谋划改革举措, 领导教育部开展《2010—2020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研工 作之时,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人力资源大国的新起点上,向着人力 资源强国的目标奋进。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教育包括高等 教育,必须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突出的贡献。任重道远的中国高 等教育,亟待全面部署和科学谋划未来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及举措。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和领导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研制工作,有关大学习、大调研、大 讨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2010-2020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实 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09年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连年下降,2016年到2020年 逐渐进入低谷(18岁人口数每年在1600万人左右),2020年18岁-22 岁高教适龄人口数正好位于谷底。这是《纲要》确定2020年“高等教 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战略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适龄人口下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是,不但不需 要大幅度扩招,而且突出强调“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稳定规 模”,就可以顺利实现毛入学率达到40%的战略目标。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1、高等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成就
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中国教育包括高等教 育,已经为共和国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做出了重 大贡献。特别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大规模扩招政 策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 转变,明显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 ——我国高等教育自上个世纪末年大幅度扩招,2012年就迅速进入大 众化发展阶段(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2012年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6.5%,部分城市地区已经率先进入 普及阶段(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受益于高考 升学率不断提高,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降低,越来越多的工农 子女作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历史性成就,恰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适龄 人口规模逐步扩大(2008年18岁人口已经增加到2600多万)的背景情 况下取得。如果没有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后的快速发展,仅仅是高考 升学压力就可能带来无数的社会问题,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势 必更为难以化解。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当我们忽然 发现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之际,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已经 开始拥有“人力资源红利”,可以籍此继续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清华国情研究所胡鞍钢观点
3、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预见
《规划纲要》公布后,全国各省市公布的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规划指标是: 甘肃、西藏、广西等西部10个省市宣布高教毛入学率要达到40%;中东部11个 省市高教毛入学率要在40%至50%;其余9个省市高教毛入学率要在60%以上。 由此测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全国平均数大体在50%。如果各省都能完成所 宣布的发展目标,202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把握进入普及阶段。 参与《规划纲要》调研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所提交的调研报告,曾主张提 出毛入学率达到50%的发展目标,依据是:如果我国高校招生数每年增长4%以 下,大体增加20万人左右,2020年高校招生数就将达到850万左右(已经是18 岁人口的半数多些),如果同时还有另外800万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这是现 行中等职业教育计划规模)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则我国普通高中毕 业生有可能全部升入高等学校。 事实上,2011年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全国招收研究生 53.82万人,比上年增加2.72万人,增长5.33%;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 661.76万人,比上年增加22.27万人,增长3.48%;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 生208.43万人,比上年增加6.95万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是,1992年后就开始了较快发展,1998年我 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是9.8%,1999年初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 振兴计划》提出高等教育规模要有较大扩展,计划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事实上,自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2002年我国高 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跃过15%目标,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告别“精英”教育阶 段,开始“大众化”发展迅跑的第一个十年,恰逢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连年增 长。2009年后适龄人口逐年下降的结果,是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高等 教育这列发展速度已经缓慢下来的列车,有望平稳驶向普及阶段的新里程。
科学发展 提高质量 深化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任务及要求
叶之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Nhomakorabea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1、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继续抓住和用好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2、国家建设战略目标 ——建设创新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迈进人力资源强国 4、高等教育战略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