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舞弊识别及指标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审计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审计对策分析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给投资者和整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而进行的各种欺诈行为,包括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资产减值迟延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并分析审计对策。
一、动因分析1.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最主要动因是利益驱动。
上市公司通常需要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和市场的需求,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和股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公司不惜采取欺诈手段,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和利润,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2.管理层动机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股价的表现有巨大的影响。
高管薪酬通常与公司股价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往往会采取欺诈手段来提升股价,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回报。
此外,一些高管还可能通过财务舞弊来掩盖错误的决策和管理失误。
3.市场竞争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动因之一。
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并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虚增销售额和利润来夸大其市场地位和业绩。
这种行为既可以吸引投资者和资金,也可以压制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
二、审计对策分析1.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防范和遏制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此外,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公司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2.独立审计独立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正性的重要保障。
上市公司应聘请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审计师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开展全面、客观和独立的审计工作。
3.加强监管监管是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管和审查,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监管部门还应推动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以降低潜在的欺诈行为。
4.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财务舞弊的重要环节。
财务领域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
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本报告通过对财务领域舞弊现象的分析,旨在揭示舞弊的成因、手段和危害,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财务领域舞弊现象概述1. 舞弊类型(1)收入舞弊:虚构销售、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
(2)成本舞弊:虚增成本、少计成本、隐瞒费用等。
(3)资产舞弊:虚构资产、低估资产、隐瞒资产减值等。
(4)负债舞弊:虚构负债、低估负债、隐瞒负债等。
2.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交易来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虚增资产、虚减负债。
(2)篡改会计凭证:通过篡改会计凭证来掩盖舞弊行为。
(3)操纵会计政策:通过操纵会计政策来调整财务报表,达到掩盖舞弊的目的。
(4)关联交易: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产、利润,达到舞弊目的。
三、财务领域舞弊成因分析1.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3)道德风险:企业内部员工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追求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财务舞弊。
(2)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存在不足,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四、财务领域舞弊危害分析1. 侵害股东利益:财务舞弊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真,损害股东利益。
2. 误导投资者:财务舞弊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3. 损害企业信誉:财务舞弊使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4. 社会影响:财务舞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五、防范与打击财务领域舞弊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一、引言中国股票市场蓬勃发展,上市公司扮演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过去几年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案例,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财务报表舞弊问题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损害了整个股票市场的声誉。
因此,深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现状,以及探索有效的甄别模型,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1. 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财务报表舞弊是指企业为追求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标,在财务报表中通过伪造、操纵或隐瞒事实等方式进行虚增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等手段,以误导投资者、创造虚假的企业形象的行为。
2. 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财务报表舞弊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管理层个人动机、市场竞争压力、投资者期望管理层满足特定业绩目标等。
3. 财务报表舞弊的常见手段常见的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包括虚构销售收入、操纵费用、隐瞒负债、操纵资产价值、账外交易等。
4. 财务报表舞弊的后果财务报表舞弊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权益,还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它会损害上市公司的声誉,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市场投资风险增加,引发恶性循环。
三、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甄别模型研究1. 甄别模型的意义建立有效的财务报表舞弊甄别模型是预防、发现和减少财务报表舞弊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提高财务报表舞弊的检测能力,减少投资者的风险。
2. 甄别模型的构建甄别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财务指标、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行业特征等。
其中,财务指标是常用的分析维度,如盈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财务稳定性指标等。
3. 模型检验与优化建立甄别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优化。
通常采用历史数据进行测试,比较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根据检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其识别能力和稳定性。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并探讨了审计对策。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概述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情况,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财务舞弊的危害性。
然后探讨了审计在预防财务舞弊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检测方法,同时提出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在总结了财务舞弊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审计对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为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公司财务运作的透明和稳健。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内部控制、财务舞弊案例、特征、检测方法、解决方案、未来研究方向、审计对策、审计的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财务舞弊在上市公司中的存在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和利益,还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
财务舞弊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问题,更是涉及金融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频发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各种形式的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给市场秩序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对于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展开深入分析,探讨财务舞弊案例背后的原因及特征,并总结审计在预防财务舞弊中的作用。
将阐述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展望。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益严重,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文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类型、成因、现状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近年来,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和防范措施,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与类型1. 定义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非法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2. 类型根据舞弊手段的不同,财务报告舞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虚构交易:企业虚构交易,夸大收入、利润,降低负债,以美化财务报告。
(2)隐瞒交易:企业隐瞒实际交易,故意少计收入、利润,高估负债,以掩盖财务问题。
(3)歪曲事实: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些财务指标,误导利益相关者。
(4)滥用会计政策:企业滥用会计政策,故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操纵财务报告。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2.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层利益驱动: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2)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现和防范舞弊。
(3)员工职业道德缺失: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舞弊行为提供便利。
3. 社会环境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脱颖而出,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1. 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提高股价,可能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尤为突出,因为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不公等问题,也助长了舞弊现象。
4. 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部分会计准则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舞弊行为。
5.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弊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表现形式1. 收入确认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方式,人为提高利润,美化财务报表。
2. 成本费用舞弊企业通过虚列成本、少计费用等手段,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
3. 资产负债舞弊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
4. 投资收益舞弊企业通过虚构投资收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5. 财务报告披露舞弊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四、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报告舞弊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损害了企业利益。
2. 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3.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财务报告舞弊企业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获得竞争优势,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达到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等目的。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事件概述2019年,我国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A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事件分析1. 舞弊动机A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短期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2)掩盖经营困境: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滞销等问题,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满足高管利益:A公司部分高管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和奖金,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2. 舞弊手段A公司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业务: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利润。
(3)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减存货等方式,虚减成本。
(4)关联交易: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3. 舞弊原因(1)内部控制不健全: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审计监督不力:A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审计监督不力。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舞弊手段。
四、防范与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
《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舞弊识别》

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舞弊识别课程背景:财务报表是一家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直观反映,透过财务报表投资人能够相对全面、完整地了解一家企业,因此,无论是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债券信贷等债权类投资,都需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是投资的核心技能之一。
对于财务专业人士而言,财务报表可能并不陌生,但报表的分析和实际应用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值得财务专业人士不断探索并挖掘其中的奥秘。
如何才能更加准确、高效、深入的利用财务报表,快速发现财务粉饰及财务舞弊,本课程将结合实务案例,力求给财务报表分析者提供强有力的策略指导。
课程收益:●了解财务报表原理及三张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了解财务粉饰与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掌握以“三步法”为核心的多种实用财务报表分析工具●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及舞弊识别的方法●掌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课程模型: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董事长/总裁 /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课程风格:源于实战:课程内容主要来自老师的实操经验,课程注重实战、实用、实效幽默风趣:课程氛围非常好,擅长用问答互动、知名案例点燃培训现场逻辑性强:课程体系性强,授课逻辑性能够抓住每个听众的思维价值度高:课程内容经市场实战打磨,讲授的资本运作工具能够有效运用课程大纲第一讲:财务报表基础分析一、财务报表基础1. 财务报表定义、重要会计假设、三张报表各自特点及局限性2. 三张报表内在逻辑关系3. 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财务数据可比性4. 财务报表数据获取渠道与四类审计师意见二、财务报表分析“三步法”1. 业绩检验: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交叉验证2. 业绩归因:净资产收益率三因素拆解3. 验证排雷:资产负债表内结构与重要项目附注分析案例精讲:伊利股份、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中的舞弊点之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财务报表中的舞弊点之分析张雷鸣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管理系摘要: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报表审计可以说是整个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构成,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这一项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目前也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视的问题之一。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与运作过程中,财务报表审计中经常会出现舞弊等情况,而这也直接对企业健康生产与运营造成了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效率,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本文也就财务报表中的舞弊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点;审计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6-0174-03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想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广泛使用,这样才能准确、真实地将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有效地反映出来。
近年来,各领域人员虽然对于财务报表之中的舞弊问题十分的重视,财务报表舞弊案件依然还是无法避免的存在,而且纵观这类案件我们能够发现其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恶劣的,像是安然事件就直接促使安达信出现了倒闭。
总之,企业一旦有出现财务报表舞弊这一事件的话,报表预期使用人员利益不但会因此而受到损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审计行业造成不良影响,企业一定要积极应对财务报表审计问题,避免出现潜在的风险,这样才能真正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以稳步提升,从而真正实现企业良性循环发展与进步。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含义和动因1.财务报表舞弊的含义财务报表舞弊基本上包括了以下几点概述:首先,对于舞弊主体大多是企业亦或者是公司;其次,舞弊对象则是企业亦或者是公司财务报表;最后,舞弊手段具有较强的欺骗性,而且舞弊行为不是无意为之的,而是故意违法的一种行为,而其目的则是为了能够从中获得利益。
2.财务报表舞弊的动因财务报表出现舞弊的动因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经济利益驱使与政治利益驱使这两项,而笔者也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1)经济利益的驱使现如今各个行业对于企业管理者展开绩效评定的时候,财务指标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依据之一,像是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本报纸增值率等指标都是其中的评价要素,而且这一类评价大多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资福利以及是否能够继续胜任有关。
内部审计中对财务舞弊的考虑

内部审计中对财务舞弊的考虑摘要:舞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评估与识别财务舞弊是企业内部审计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就内部审计中如何依据内外部迹象发现财务舞弊的问题进行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财务舞弊、▲▲一、财务舞弊的含义与种类舞弊是指被企业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舞弊行为有两类:一类是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另一类是侵占资产。
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的可能原由,是管理层希望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行为,是因为管理层需要履行受托资产保值增值的经管责任,而财务业绩(特别是盈利能力)往往被视为受托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替代指标。
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通常表现为:①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②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③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
侵占资产的常用手段包括:①贪污收入款项。
例如侵占收回的货款、将汇入已注销账户的收款转移至个人银行账户。
②盗取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
例如窃取存货自用或售卖、通过向公司竞争者泄露技术资料以获取回报。
③使被审计单位对虚构的商品或劳务付款。
例如向虚构的供应商支付款项、收受供应商提供的回扣并提高采购价格、虚构员工名单并支取工资。
④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
例如将公司资产作为个人贷款或关联方贷款的抵押。
当然,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的动机可能是掩盖侵占资产的事实。
实际上,侵占资产通常伴随着虚假或误导性的文件记录,其目的是隐瞒资产缺失或未经适当授权使用资产的事实。
由于舞弊行为的隐蔽性和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影响,内部审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中保持适当的怀疑态度,并从内外部多角度考虑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二、财务舞弊的外部迹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论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

论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一、成因:1.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难以规范进行。
2.员工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及财务知识等,易导致造假行为的发生。
3.财务部门的人事变动频繁:员工进出比较频繁,容易造成财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失,并且也给了其他员工制造假情况的机会。
4.财务人员过多追求业绩和奖金:营利和奖金的前景常常导致员工的财务欺诈。
5.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很多公司在财务总监、财务主管等人员的督导下,常常给员工不合理的进账期限,而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则利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
二、形式:1.虚增资产价值: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制造虚假资产价值,使公司显得更有价值。
2.虚假负债信息:有时候,公司为了让资产与负债合计后数额减少,会出现虚假的负债。
3.高估收入信息:如果公司想要表现到更多的收益,则会故意将收入数据高估。
4.隐藏开支信息:公司会故意隐藏一些开支,借此提高公司营利,以满足一些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财务利益。
5.财务侵占:常常指员工或管理层的财务欺诈,包括制定虚假费用报销,虚增工程量等。
三、审计对策:1.加强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并细化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2.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增强他们对财务欺诈问题的敏锐认知。
3.加强员工监督:对员工监督要强化,确保监督机制成为对财务欺诈的有效防范和打击手段。
4.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保密性,防止外部入侵以及内部人员篡改以及登录个人账户等不法行为。
5.严格审计程序:制定完善的审计规程,通过高效的审计程序得以打击和处理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士,平衡权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也得以更深入、有效的实现。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挖掘和比对,快速发现财务报告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提高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信度。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识别企业财务报告舞弊。
一、财务数据查询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提取大量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其他数据如公司业务表现、市场竞争状况等,通过数据模型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及时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将财务数据与其他数据组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剖析公司财务问题的根源,准确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为各个行业的相关业务提供智能化的辅助,而在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披露条款有很多规定,而有许多违规操作是给人留下了很难被察觉的机会。
智能化的辅助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为财务报告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精准的分析结果,进而制定有效的财务预警计划,预先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预测的情况对财务报表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和审查。
三、数据比对和反作弊庞大的数据量和多样化的数据来源为财务舞弊检查和审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比较企业的财务数据,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不一致的财务数据、重复的交易、涉嫌重大违规收入等信息,为财务审计提供减轻舞弊风险的有效帮助。
此外,利用新兴的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数据的安全验证与交易记录跟踪,为财务报告反作弊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总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以后的财务监管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大数据的应用和创新,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抑制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发生,推动企业财务事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务舞弊结果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某公司近期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舞弊原因、手段、影响及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次分析,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背景介绍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但在2019年年底,公司财务报表被审计师发现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经调查,公司部分管理人员涉嫌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
三、舞弊事件概述1. 舞弊手段(1)虚构业务:部分管理人员通过伪造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销售价格、延迟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3)隐瞒费用: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成本、隐瞒费用等方式,降低费用支出,提高利润。
2. 舞弊时间:2016年至2019年。
3. 舞弊金额:涉及金额约5000万元。
四、舞弊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缺陷(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关键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制约。
(2)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
2.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公司薪酬激励制度与业绩考核脱节,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2)员工培训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深。
3. 监督机制不完善(1)审计监督不到位: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行为。
(2)外部审计存在缺陷: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情况。
五、舞弊后果分析1. 经济损失:公司因财务舞弊导致利润虚增,虚增金额约5000万元,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信誉受损: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心。
3. 法律风险: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可能涉及违法违规,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损害了企业和股东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和信任。
作为审计师,我们承担着发现和揭示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就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加强风险评估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首要任务是提升风险评估的能力。
通过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行业特点、财务指标、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等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识别可能存在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风险点。
此外,审计师还需关注企业的内控制度和执行情况,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有效性。
二、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是审计师应对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审计师能够识别不符合正常经济规律的现象和异常交易,提醒企业注意潜在的风险。
数据分析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审计师的发现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工作底稿的检查和审查审计师在进行实地检查时,应详细记录和收集有关财务造假与舞弊的证据,并及时进行呈报和汇总。
审计师还应当将这些底稿进行标准化,确保其规范和准确性。
在逐步形成初步审计结论的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对底稿进行自查和复核,及时纠正和完善不准确或遗漏的信息,以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重要环节。
审计师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识别设计不合理或执行不完善的环节,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同时,审计师还应当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舞弊防范措施进行审计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及时提出警示。
五、加强沟通与合作审计师应及时与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良好关系。
与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时掌握潜在的财务造假与舞弊迹象。
同时,审计师还应与相关监管部门或执法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打击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行为。
六、持续学习与提升财务造假与舞弊手段不断翻新和变异,审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财务造假与舞弊的挑战。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书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报告名称:财务舞弊分析报告报告日期:2023年X月X日报告单位:XXX公司审计部报告编制人:XXX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XXX公司在2022年度财务报表中发现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舞弊动机、手段、影响及防范措施等,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XXX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X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显著。
然而,在2022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
三、舞弊行为分析1. 舞弊动机(1)业绩压力:公司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追求短期业绩增长,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收入、利润。
(2)个人利益:部分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获取不正当收益。
2.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销售合同、采购订单等,虚增收入和利润。
(2)调整报表: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等手段,调整利润。
(3)隐瞒费用: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延迟至下期,虚增当期利润。
(4)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关系,进行不公平交易,转移公司利益。
3. 舞弊影响(1)财务报表失真:公司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2)损害公司声誉:舞弊行为损害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影响公司长期发展。
(3)法律风险: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承担法律责任。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的诚信观念。
2. 优化激励机制(1)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将员工薪酬与公司长期业绩挂钩,避免短期行为。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绩效考核指标,避免业绩压力导致的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行为识别及防范的案例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内容摘要
为了有效识别公司财务舞弊,我们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首先,要财务报表中一些异常指标,如收入增长与净利润增长的不匹配、关联方 交易的非正常表现等。其次,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和行业特点,以判断其财务 数据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此外,还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及治理结构 是否完善。
总结
总结
本次演示从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和防范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出现,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 者的利益带来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焦点。 本次演示将以康得新企业为例,深入探讨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其识别方法及 防范措施。
财务舞弊行为识别及防范的案 例分析
01 引言
目录
02 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
03
财务舞弊行为防范措 施
04 案例分析
05 总结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财务舞弊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的、非法的行为,它严重扭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 还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破坏市场秩序。因此,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显得尤 为重要。本次演示将从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和防范两个方面,通过具体案例进行 分析和探讨。
三、防范财务舞弊的措施
2、增强企业内控力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各项制度 和规定的执行。这包括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以及加强对财务活动的 监督和管理。
三、防范财务舞弊的措施
3、建立定期培训考核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公司应建立定期培训考核机 制,提高从业人员对财务舞弊的警觉性和应对能力。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 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投资者决策、市场资源配置以及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因此,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并加强监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及危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包括虚构利润、提前确认收入、滥用会计估计等。
这些行为往往伴随着财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进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此外,财务报告舞弊还会损害企业信誉,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方法(一)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发现异常数据和不合理变动。
此外,还可以运用统计抽样、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潜在舞弊行为。
(二)审计法审计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
审计人员应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检查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和依据,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重大资产重组等高风险领域,深入调查和了解企业业务背景和经营环境,以揭示潜在舞弊行为。
(三)调查取证法调查取证法是揭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关键手段。
通过实地调查、函证、访谈等方式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包括员工举报、媒体报道等线索,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真实性。
在调查过程中,应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夸大资产、虚增收入等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或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的经济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为我国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1. 盈利压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虚增收入、隐瞒成本,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往往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等多方利益。
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了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 法规不完善我国财务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使得财务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财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 企业文化因素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文化,企业领导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分析1. 侵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判,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侵害投资者利益。
2. 影响资本市场稳定财务舞弊行为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导致股价波动、市场失灵,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损害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会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品牌价值,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 加剧社会不公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填补法规漏洞,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财务审计舞弊识别及指标分析

自有证券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就不曾中断过。
AICPA第99号审计准则(SAS- 99)将财务舞弊划分为挪用资产和财务报表舞弊。
而CO S O发现在美国1997-2007年的上市公司舞弊中,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是多计收入和资产:超过半数的舞弊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虚构收入;将近一半的欺诈行为是通过低估坏账准备,多计存货或长期资产价值的方式高估资产。
财务报告的舞弊直接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证券市场信心的丧失。
下面就会计舞弊的信号识别以及如何进行指标分析进行阐述。
一、会计舞弊的具体信号识别综合A l b r e ch t gq舞弊风险预警信号研究以及S A S- 99对风险要素的论述,会计舞弊的具体预警信号主要有如下几类:(一)销售收入舞弊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分析表明对外报告的收入太高、销售退回和折扣过低、坏账准备的计提明显不足;在对外报告的收入中,已收回现金的比例明显偏低;应收账款的增幅明显高于收入的增幅;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存货呈急剧下降趋势;当期确认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占过去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偏高;本期发生的退货占前期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偏高;销售收人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呈背离趋势;与收入相关的交易没有完整和及时地加以记录,记录的收入缺乏凭证支持或销售交易未获恰当授权;最后时刻的收入调整极大地改善了当期的经营业绩;销售交易循环中的关键凭证“丢失”。
(二)销售成本舞弊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分析表明对外报告的销售成本太低或降幅太大、购买退回和购货折扣太高;分析表明期末存货余额太高或增幅太大;与存货和销售成本相关的交易没有完整和及时地加以记录,或者在交易金额、会计期间和分类方面记录明显不当;记录的存货和销售成本缺乏凭证支持或与之相关的交易未获恰当授权;期末的存货和销售成本调整对当期的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存货和销售成本的关键凭证“丢失”;与销售成本有关的会计记录(如购货、销售、现金支付日记账)明显不相勾稽;存货和销售成本的会计记录与佐证证据(如存货实物盘存记录)存在异常差异;存货盘点数与存货记录数存在系统性差异;高级管理层逾越与存货和销售成本循环的内部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有证券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就不曾中断过。
AICPA第99号审计准则(SAS- 99)将财务舞弊划分为挪用资产和财务报表舞弊。
而CO S O发现在美国1997-2007年的上市公司舞弊中,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是多计收入和资产:超过半数的舞弊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虚构收入;将近一半的欺诈行为是通过低估坏账准备,多计存货或长期资产价值的方式高估资产。
财务报告的舞弊直接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证券市场信心的丧失。
下面就会计舞弊的信号识别以及如何进行指标分析进行阐述。
一、会计舞弊的具体信号识别综合A l b r e ch t gq舞弊风险预警信号研究以及S A S- 99对风险要素的论述,会计舞弊的具体预警信号主要有如下几类:(一)销售收入舞弊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分析表明对外报告的收入太高、销售退回和折扣过低、坏账准备的计提明显不足;在对外报告的收入中,已收回现金的比例明显偏低;应收账款的增幅明显高于收入的增幅;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存货呈急剧下降趋势;当期确认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占过去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偏高;本期发生的退货占前期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偏高;销售收人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呈背离趋势;与收入相关的交易没有完整和及时地加以记录,记录的收入缺乏凭证支持或销售交易未获恰当授权;最后时刻的收入调整极大地改善了当期的经营业绩;销售交易循环中的关键凭证“丢失”。
(二)销售成本舞弊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分析表明对外报告的销售成本太低或降幅太大、购买退回和购货折扣太高;分析表明期末存货余额太高或增幅太大;与存货和销售成本相关的交易没有完整和及时地加以记录,或者在交易金额、会计期间和分类方面记录明显不当;记录的存货和销售成本缺乏凭证支持或与之相关的交易未获恰当授权;期末的存货和销售成本调整对当期的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存货和销售成本的关键凭证“丢失”;与销售成本有关的会计记录(如购货、销售、现金支付日记账)明显不相勾稽;存货和销售成本的会计记录与佐证证据(如存货实物盘存记录)存在异常差异;存货盘点数与存货记录数存在系统性差异;高级管理层逾越与存货和销售成本循环的内部控制。
(三)负债和费用舞弊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期后事项分析表明,在下一会计期间支付的金额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负债,但未加以记录;仓库进出记录表明期末有验收入库的存货,但采购部门未能提供采购发票;有贷款但没有相应的利息支出,或有利息支出但未发现贷款;有租赁办公场所,但没有相应的租金支出;收入会计记录与客户函证存在重大差异;董事会已批准的贷款在会计记录中未得到反映;银行回函上载明的贷款没有在会计记录中反映;有租金支出,但没有租赁负债;向外聘律师支付了大额费用,但未确认任何或有负债;监管部门的公函表明公司可能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但公司既未确认或有负债,也未有附注披露;公司设立了众多的特殊目的实体,且资金往来频繁;公司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频繁,委托付款或委托收款现象突出。
(四)资产舞弊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缺乏正当理由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增减值调整入账;频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置换;重大资产剥离;在某个会计期间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注销的资产价值大大超过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包含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或广告促销费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当期增加额与经过批准的资本支出预算存在重大差异,且未能合理解释;将亏损子公司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且缺乏正当理由;经常将长期投资转让给关联方或与关联方置换;频繁与关联方发生经常性资产的买卖行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政策显失稳健;重大资产的购置或处置未经恰当的授权批准程序;未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二、会计舞弊的财务指标判定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并且同一行业的部分指标也具有可比性。
如果财务指标勾稽、均衡关系被打破,则可能预示着财务报告舞弊的存在。
(一)资产生产能力指标判定公司销售收入增长需要生产能力作为支持,而财务操纵则可能导致相应的生产能力异常超出可比公司,或者使生产能力的增长趋势超过行业可比公司的正常值。
比如经营净资产(经营性资产- 经营性负债)。
要考察公司经营性资产状况,的经营能力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境,经营业绩滑坡。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该公司发行的证券会表现出非常谨慎的态度,认为公司经营已经出现了异常与困境,公司有在后续年度存在操纵的可能,因而值得重点关注。
(二)经常性销售指标判定在公司开展经常性业务销售活动的过程中,其财务操纵行为多会通过应收款项目反映出来。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收票据、应收股利与应收利息受财务操纵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则容易成为公司进行财务操纵的工具,因此,重点通过这两个指标判定公司经常性业务活动是否存在财务操纵行为。
此外,公司经常性业务销售活动中的财务操纵行为还可能在成本与费用以及存货等会计科目上得到反映。
例如,虚假的销售活动可能使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而税金附加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也会失去应有的配比关系。
为此,应重点监测如下指标是否出现异常:①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出现异常。
②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与流动资产的比率是否出现异常。
③存货、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是否出现异常增长。
④销售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管理费用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否显著低于/高于行业可比公司,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在年度之间是否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⑤存货与主营业务成本比率是否出现异常趋势。
⑥主营业务总体毛利率(与单项毛利率)是否异常低于/高于行业可比公司。
⑦当期支付的各种税费与应交税金的比例是否出现异常。
⑧公司支付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否出现异常趋势。
⑨当期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当期应付账款增加额之和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是否出现异常趋势。
同时,还需要考察相关会计科目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变动趋势,以便进一步分析上述指标所不能完全反映的财务异常情况。
(三)非经营利润指标判定公司财务异常表明,其他业务利润(包括营业外收支)也是上市公司财务操纵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托管经营收入往往被记入其他业务利润。
通过非经常性业务指标识别财务异常情况的方法尽管比较有针对性,但是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项目进行财务操纵一般需要其利益相关者(关联方)的支持。
在实际中,经常用盈利水平测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上市公司利润的贡献程度,如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递延资产、递延税项借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计提折旧不足、虚增无形资产等财务操纵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下降,虚假资产增加,因此,考察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可以确定公司财务异常状况。
常用指标有:①流动资产与其他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否异常(低于/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数据)。
②虚拟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否异常(低于/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数据)。
③坏账准备率是否显著(低于/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数据)。
④固定资产折旧率是否显著(低于/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数据)。
此外,还应考察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是否正常,考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通过潜亏挂账,不恰当地将费用资本化等手段虚增资产而导致的财务异常。
另外,根据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比奈什教授的观点,审计人员还可利用一些关键性财务指数识别公司是否存在着盈余操纵嫌疑。
主要有如下财务指数:一是应收账款周转指数。
计算公式为:本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上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研究表明盈余操纵公司与非盈余操纵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指数存在着显著差别。
非盈余操纵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指数的平均值为1.031,而盈余操纵公司的平均值为1.465。
二是毛利率指数。
计算公式为:本期毛利率÷上期毛利率。
研究表明盈余操纵公司与非盈余操纵公司的毛利率指数存在着显著差别。
非盈余操纵公司的毛利率指数的平均值为1.014,而盈余操纵公司的平均值为1.193。
并且当毛利率指数低于1时(及本期毛利率出现下降),表明公司进行舞弊的风险较高。
三是资产质量指数。
计算公式为:本期资产质量÷上期资产质量。
其中,资产质量=1-(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值)÷资产总额。
资产质量指数越大,表明公司将经营费用资本化的风险越高。
研究表明盈余操纵公司与非盈余操纵公司的资产质量指数存在着显著差别。
非盈余操纵公司的资产质量指数平均值为1.039,而盈余操纵公司的平均值为1.254。
四是销售增长指数。
计算公式为: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研究表明,盈余操纵公司与非盈余操纵公司的销售增长指数存在着显著差别。
非盈余操纵公司的销售增长指数平均值为 1.134,而盈余操纵公司的平均值为1.607。
(作者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129忽略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