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思考【原始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思考

李发超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和加强环境教育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然而,长期以来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指出环境教育在当前教育中的不足,强调了要不断加强中学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阐明了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0引言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探索和建立一条“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中学教育中的地理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显的尤为重要。

中学地理教育是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地理知识传授,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与成就,使具有地理才能的学生获得较多的与祖国建设有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以及从中形成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等。

环境教育作为地理教育的一方面,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首先,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等严重问题使得加强环境教育、改善环境状况、寻求人地和谐迫在眉睫;再次,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环境压力已越来越大,开展环境教育来缓解环境压力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实施环境教育十分必要[2]。同时,我国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环境意识不强,加强

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环保知识,形成科学的环境观,从而很好的保护环境。

1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1.1环境教育

广义的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狭义上讲,环境教育就是指环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环境教育内容,以促进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和环境素质形成及发展的各种活动[3]。

1.2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课程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自然灾害频繁、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森林植被不断减少、酸雨危害、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等。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剖析,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

地理教师在讲授自然灾害近年来较为频繁发生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和酸雨危害也是非常突出的,教师在讲到这一问题时要让学生知道工业发展带来了工业文明,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和酸雨危害的形成。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如讲到森林植被减少和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时,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抛荒的山地去进行植树造林,让他们从真正的创造绿色植被中认识和掌握保护环境的方式和途径,做到脑体充分结合,在学习之余的乐趣中慢慢积累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到一些当地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的郊区进行义务宣传活动,以增强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结合环境教育本身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充分融合相关知识,将环境教育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更加能够认识到真正的环境教育是什么,让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4]。

2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不足

2.1环境教育观念薄弱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导致了

一系列如厄尔尼诺现象、森林砍伐、全球气候的变化、臭氧层空洞、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5]。这些环境问题不但现实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而且在人们的精神上、思想中导致不良的环境心理影响[5]。究其原因是环境教育观念薄弱,从而导致当前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因此,大力加强中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尤其是加强对中学生环境观念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境道德和环保意识较差,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比如我国,近三十年来,自然生态条件趋向复杂化,环境脆弱性加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环境道德和环保意识较差而造成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现代中学生中表现的非常严重,他们多系独生子女,大多数都受到家庭的溺爱,环境道德较差,环保意识淡薄,如在教室、校园绿化区等公共场所乱刻乱画、随地吐痰,在校园内乱扔废弃物等不良行为和习惯比比皆是。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让他们正确对待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3环境教育师资缺乏

目前,我国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很难胜任环境教育工作,就其原因主要是其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业务素质较低,而且中学地理教学中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导致很多从事地理教育甚至是环境教育的工作者不重视这一教育[6]。因此,必须加强对从事这一教育的工作者进行环境教育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其素质;高等教育中应大量增设环境教育专业,以培养大量环境教育人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学的环境教育设施建设,督导学校重视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4环境教育的途径狭窄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主要是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限制了环境教育的多途径教育模式的形成,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环境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采用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拓宽环境教育的途径,让中学地理教师在工作中强化环境教育,努力探索适合环境教育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以促进环境教育向着多途径多方向综合性的发展。

3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