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文体常识)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分类,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及文体知识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与分类2. 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点3. 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4.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5. 文体与文学常识的结合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体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文体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讲解文学作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小说、诗歌、散文等的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文体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5. 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查他们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体和文学常识。

2. 选取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文体特点及语言特色。

3. 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进行一篇习作。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文学史的基本脉络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3. 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4. 当代文学发展概况5. 外国文学经典及影响七、教学方法:1. 采用时间线教学法,梳理文学史的基本脉络。

2. 运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和外国文学经典。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

2. 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文学特点和历史地位。

3. 讲解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等,探讨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第一章:小说1.1 小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作品,通过虚构的故事反映现实生活。

1.2 小说类型:1.2.1 现实主义小说: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1.2.2 浪漫主义小说:以想象力丰富、情感夸张、手法独特为特点,表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1.2.3 科幻小说:以科学技术为背景,探索未来世界和人类命运。

1.2.4 悬疑小说:以悬疑情节为主线,引发读者思考和推理。

1.3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4 小说阅读方法:1.4.1 把握主题:理解小说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1.4.2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性格、动机、发展变化。

1.4.3 梳理情节:理清故事发展、高潮、结局。

1.4.4 描述环境:感受作者创设的氛围和背景。

第二章:散文2.1 散文概念:散文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注重抒发真实感受。

2.2 散文类型:2.2.1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展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2.2 抒情散文: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注重抒发内心世界。

2.2.3 哲理散文:以阐述道理、启示思考为主,提升读者的人生观念。

2.3 散文三要素:观点、材料、结构。

2.4 散文阅读方法:2.4.1 理解观点: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4.2 分析材料:关注文章中所用的事例、引用等材料。

2.4.3 梳理结构:理清文章的布局、论证方法等。

2.4.4 感悟情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3.1 诗歌概念: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为主要特征,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

3.2 诗歌类型:3.2.1 抒情诗: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注重抒发内心世界。

3.2.2 叙事诗: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展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3.2.3 哲理诗:以阐述道理、启示思考为主,提升读者的人生观念。

3.3 诗歌三要素:意象、节奏、韵律。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一、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

3.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

2.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学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二、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

2. 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2.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课时计划第课时第周星期(月日)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着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着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文学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掌握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主题等;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3.文学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讨论)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通过艺术手法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

1.2 文学的特点:1.2.1 艺术性: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1.2.2 反映现实:文学作品通常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问题;1.2.3 语言表达:文学作品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独特的魅力。

2.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教师讲解)2.1 古文学:《诗经》、《楚辞》等;2.2 古代散文:《论语》、《庄子》等;2.3 古代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等;2.4 现代文学:《围城》、《活着》等;2.5 当代文学:《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等。

3.文学主题和意义(学生讨论)3.1 爱情:描写爱情故事和情感表达;3.2 友情:探讨友谊的真谛和价值;3.3 人生: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3.4 自然:描绘自然景观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文学作品的插图或摘取一段著名作家的名言,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学习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片段或摘录,让学生品味文学的艺术性和语言魅力。

3.知识探究: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各个流派的特点和重要作品。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主题,并讨论该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意义。

5.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文学主题,并进行总结性讨论,加深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体验。

五、作业要求1.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一段经典的小说进行朗诵或背诵;3.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文学》(题目仅为示例,学生可自行选取合适的题目),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第一章: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小说定义: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塑造人物、展现情节、描绘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1.2 小说特点:虚构性、叙事性、人物塑造、环境描绘、主题思想。

1.3 小说分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第二章:散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 散文定义:散文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情感、阐述道理、描绘景物为主的文学体裁。

2.2 散文特点:真实性强、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形式自由、寓意深刻。

2.3 散文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杂文。

第三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3.1 诗歌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情感、节奏韵律、象征意象为主的文学体裁。

3.2 诗歌特点:抒情性、音乐性、节奏感、意象鲜明、含蓄凝练。

3.3 诗歌分类: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童话诗、散文诗。

第四章:戏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4.1 戏剧定义: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主,融合叙事、抒情、对话等多种文学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4.2 戏剧特点:表演性、叙事性、抒情性、对话性强、时空集中。

4.3 戏剧分类: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第五章:文学常识与典故5.1 文学典故: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品、作者、人物、事件等。

5.2 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Pulitzer Prize 等。

5.3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第六章: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6.1 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体裁。

6.2 记叙文特点:真实性、叙事性、描写性、情感性。

6.3 记叙文分类:日记、书信、传记、散文、小说。

第七章:说明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7.1 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释事物、阐明道理、传授知识的文体。

7.2 说明文特点: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实用性。

7.3 说明文分类:科普文章、产品说明书、地图说明、事物说明、原理说明。

文学常识学习教案

文学常识学习教案

文学常识学习教案一、引言文学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我们了解和感受世界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学常识,本教案将提供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文学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掌握常见的文学名著和作家,并了解其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3.1 文学的定义和基本特点3.1.1 教学活动一:引入文学的概念- 教师介绍文学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体验。

3.1.2 教学活动二:文学元素的探索- 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元素的研究,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

- 各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择的文学元素,并展示相关文学作品的例子。

3.2 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2.1 教学活动三:文学体裁的介绍- 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的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个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2.2 教学活动四:文学体裁的比较- 学生选择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似点和差异点。

- 学生撰写比较文章,展示其对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思考。

3.3 常见的文学名著和作家3.3.1 教学活动五:名著的阅读与分析- 学生选择一本经典名著进行深入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展示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评价。

3.3.2 教学活动六:作家的研究- 学生选择一个作家进行研究,了解其生平和创作特点。

- 学生撰写短文,介绍所选择作家的作品和其核心思想。

3.4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4.1 教学活动七:文学作品的分析- 学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包括情节、主题、人物塑造等。

- 学生撰写分析文章,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4.2 教学活动八:文学作品的演绎- 学生根据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如朗诵、舞蹈、戏剧等形式。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文学流派、文学史、文学人物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文化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

(2)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文化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文化差异,尊重其他文化。

(3)培养学生诚实、友善、合作的学习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文学流派、文学史、文学人物等。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3. 文化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文化差异,尊重其他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中国古代文学案例,如诗词、散文等。

(2)学生分析案例,提高鉴赏能力。

5. 比较研究:(1)教师组织学生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2)学生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6. 生活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化常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分享实践经验,互相学习。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教案】主题:文学常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你对文学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文学是用语言艺术地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展示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地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2. 解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文学是以文字为媒介进行创作和传播的艺术形式,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有所不同。

三、文学的分类(15分钟)1. 小说、诗歌、戏剧的解释与区别:小说是一种通过叙事手法描写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形式,诗歌是以韵律和格律为特点的文学形式,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形式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

2. 其他文学类型的简要介绍:散文、报告文学、童话等。

四、文学的发展历程(20分钟)1. 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汉赋等。

2. 现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鲁迅的散文、大家的小说等。

3. 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五、文学鉴赏(3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份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作品中的意境、象征、修辞手法等元素。

2. 指导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等要素。

3. 结合具体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和讨论。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回答: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有了提升。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撰写读后感或进行深度阅读,并在下节课分享。

【扩展内容】为了增加文章字数,可以添加以下扩展内容:1. 文学流派的讲解: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以及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2. 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文学与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的交叉影响和互动。

3. 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如莎士比亚、杜甫、屈原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学常识的重要性并能够自主学习和掌握;2. 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能够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常识元素;4.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文学常识1.1 文学常识的定义和作用1.2 文学常识的分类和特点2.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2.1 文学流派和文学形式2.2 文学题材和文学风格3.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常识元素3.1 作家和作品的关系3.2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3.3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和历史知识3.4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4. 学习和欣赏文学常识的方法4.1 阅读文学著作和文学批评著作4.2 参观文学展览和文学讲座4.3 参加文学交流和写作活动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名人名言、经典文学摘录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文学常识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文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文学常识的定义和作用结合实例讲解文学常识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文学常识是了解和理解文学的基础,对于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探讨文学常识的分类和特点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文学常识的分类和特点,梳理出共同的观点,并进行汇报和展示。

4. 讲解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分析文学常识中的流派和形式、题材和风格,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做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5.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常识元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文学常识元素,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释。

6. 学习和欣赏文学常识的方法介绍多种学习和欣赏文学常识的方法,如阅读文学著作和文学批评著作、参观文学展览和文学讲座、参加文学交流和写作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7. 总结和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对文学常识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并分享给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点评。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上对文学常识相关问题的积极参与和回答;2. 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表达水平;3.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理论应用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教案

文学常识知识教案

文学常识知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文学常识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对象为中学高年级学生,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学常识的概念以及其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2. 了解文学作品的分类和常见的文学体裁;3. 掌握文学常识中的经典名著和文学名言;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流程安排1. 文学常识的概念介绍(15分钟)a. 解释文学常识的定义和重要性;b. 介绍文学常识对于阅读理解的作用。

2. 文学作品的分类和常见文学体裁(30分钟)a. 分类介绍文学作品的三大类别:诗歌、散文、小说;b. 介绍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文学常识中的经典名著(25分钟)a. 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b. 介绍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如《傲慢与偏见》、《鲁迅全集》等。

4. 文学常识中的文学名言(20分钟)a. 选取几个经典的文学名言进行解读,如毛泽东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b. 列举一些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言和其所在的作品。

5.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培养(20分钟)a.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鉴赏;b.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文学常识的相关知识点;2. 互动讨论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到文学常识的讨论中;3. 阅读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课件:准备文学常识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图片资料;2. 文学作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互动: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发表观点等方式进行检测;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3. 教师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

七、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或文学展览,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深度;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和演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3. 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写作能力。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常见文学手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散文:真实性、文学性、抒发情感诗歌:节奏、韵律、意象戏剧:冲突、舞台说明、角色2. 常见文学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衬托、渲染、象征伏笔、悬念、照应、突转三、教学过程2. 分析典型文学作品,讲解常见文学手法及其作用。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的文学作品。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歌和一部戏剧,分析其文体特点。

2. 选取一个文学手法,分析其在某部作品中的运用和作用。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课堂练习。

2. 课后作业:分析作品文体特点、文学手法的运用。

3.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体的特点和文学手法的运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回顾文体特点,分析文学手法。

3. 第5-6周:讲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 第7-8周:分析典型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第9-10周: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十、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60%。

初中文学常识的教案

初中文学常识的教案

初中文学常识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学作品、作家、文学术语等。

2. 学会如何运用文学常识进行阅读和欣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

2. 文学常识在阅读和欣赏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文学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文学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文学常识有什么了解?文学常识在阅读和欣赏中有什么作用?二、文学常识概述(10分钟)1. 介绍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学作品、作家、文学术语等。

2. 举例说明文学常识在阅读和欣赏中的应用。

三、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15分钟)1. 选取一部初中阶段的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文学常识进行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四、文学术语的解释和运用(10分钟)1.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术语,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2. 通过示例解释这些文学术语的含义和作用。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文学术语进行分析和解说。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文学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常识进行分析和解说。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加深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学常识和运用方法。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欣赏中,积极运用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学常识进行阅读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举例清晰明了,讲解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课时计划第课时第周星期(月日)课题文化常识课型复习课时了解文化常识相关知识,识记相关知识教学目标识记知识点,了解文化常识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掌握文化常识方面解题思路及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了解文化常识体裁相关知识,识记相关知识掌握文化常识方面解题思路及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练习教具、学资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知识点:一、称谓:1.名字:古人有名有字,字又称表字。

一般幼年取名,成年取字。

比如:曹X字孟X,张X字翼德。

2.别名: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X号少陵野老。

叫别号是尊称。

3.谥(shi)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后人给他们或褒或贬的称号。

如:齐XX、汉XX、范XX谥号襁褓,儿童孩提、总角、垂髻,少女加冠、弱冠、冠。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半百。

60花甲、耆,70古稀,80称耋,90耄,100期颐(qiyi),耄耋指年龄很大的老人。

二、历法国子监。

学生称:监生或贡生。

国子监的祭酒相当于“校长”。

五职官:1、丞相:始于战国,百官之长。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专用词语。

拜免去旧职,任新职;革提拔官职;迁免职或剥夺王位或太子位。

六礼俗宗法:1、一般平民称:黎民、百姓、黔首、布衣。

2、七出指: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七衣食住行1、衣:衣下衣(裙子)。

褐贵族男子的帽子。

冕麻(指大麻)、黍、稷、麦、菽。

羹居室的前面部分,不住人,是行礼的地方;室室东西两侧的住舍。

古代坐具步行。

步跑。

辇车四马为一乘,一人一马称骑。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一、引言文学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文学常识,能够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文学常识,提高其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熟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3.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熟悉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家。

4.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表达和批评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定义和作用1.1 文学的定义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1.2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2. 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1 文学的基本特征:想象性、艺术性、综合性2.2 文学的分类: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3. 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3.1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文学等3.2 近代文学:白话文学、现代诗歌、小说、戏剧等4.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家4.1 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儿女情长、规范主义、修辞手法等4.2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等5.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5.1 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5.2 文学作品的欣赏要素和技巧5.3 文学作品的批评思维与表达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文学常识的核心内容。

2. 讨论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3. 阅读法:鼓励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4. 心智图法:使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整合和梳理学习内容。

五、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引用名言或阐述文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概述文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 介绍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4. 分阶段介绍文学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注重对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

《文学文化常识》 教学设计

《文学文化常识》 教学设计

《文学文化常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基本常识,包括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如诗词、戏曲、书法、绘画等。

3、培养学生对文学文化的兴趣,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增强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其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和著名作家,如《诗经》、李白、杜甫等。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传统节日等。

(3)外国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

2、难点(1)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文化背景。

(2)区分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3)将文学文化常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文学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争议或有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或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或文化现象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文学文化常识。

2、知识讲解(30 分钟)(1)中国古代文学诗歌:介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作品。

散文:讲解先秦散文、唐宋八大家等。

小说:讲述四大名著等著名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中国现代文学介绍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讲述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的发展概况。

(3)外国文学介绍古希腊罗马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4)中国传统文化讲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核心观点。

介绍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书法、绘画、戏曲等方面的知识。

语文教案I:文学常识教案

语文教案I:文学常识教案

语文教案I: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常识,包括文学的分类、文学的基本元素、文学的风格和文学的历史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2. 文学的基本元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3. 文学的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4. 文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5. 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分类、文学风格和文学历史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元素和鉴赏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文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文学分类:讲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讲解文学基本元素:讲解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元素的作用和意义。

4. 讲解文学风格:讲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风格的特点和区别。

5. 讲解文学历史发展:讲解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

6. 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包括文本细读、主题解读、风格分析等。

7.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读。

8.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沟通交流等。

4. 课程考核:进行课程考核,包括文学常识的问答、文学作品鉴赏等,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案I:文学常识教案

语文教案I:文学常识教案

语文教案I:文学常识教案第一章:文学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2. 文学的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3. 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情节、人物、环境等。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分析情节、理解人物、感受情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要素。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要素。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了解其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包括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形式。

2.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品味语言、感受情感、分析意象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形式,通过韵律、节奏和形象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2. 诗歌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形式多样。

3. 诗歌的形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4. 诗歌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感受情感、分析意象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要素。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文学常识教案设计

文学常识教案设计

文学常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文学常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掌握文学期刊、文学奖项和文学流派的基本知识;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等要素;4. 学会运用文学常识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文学常识a. 定义:文学常识是指读者对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包括文学期刊、文学奖项、文学流派等;b. 重要性:文学常识是阅读、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基础,有助于拓宽视野和提升审美能力;2. 文学期刊a. 定义:文学期刊是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的定期出版物;b. 例子:《人民文学》、《花城》、《诗刊》等;c. 作用:推动文学创作与传播,展示当代文学成就,为文学爱好者提供阅读平台;3. 文学奖项a. 定义:文学奖项是对文学作品或文学创作个体的表彰和鼓励;b. 例子:诺贝尔文学奖、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c. 功能:提高文学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4. 文学流派a. 定义:文学流派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相同表现形式、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集合;b. 例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后现代主义等;c. 特点:不同文学流派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5. 文学要素分析a. 叙事结构:包括情节、时间安排和叙事方式等;b. 人物形象:包括角色塑造和性格刻画等;c. 主题:作品所传递的核心思想或意义;6. 文学作品分析与评价a. 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b. 文学作品评价的标准和要点;c. 提供作品分析和评价的案例和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学期刊、文学奖项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作用;3. 实践法:设计案例分析和评价演练,让学生运用文学常识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促进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述一句有关文学的名言或者揭示文学的重要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知识讲解:结合PPT或板书,向学生详细解释和讲解文学常识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3. 例子展示:通过展示文学期刊的封面、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品和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文学作品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等要素;5. 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6.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向全班展示结果;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注意积累文学常识;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书写感想或者撰写有关文学常识的小论文;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观点的能力、对文学常识的理解等;2. 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主要关注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3. 综合评价:根据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评价,鼓励优秀,帮助有进步空间的学生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是四折 (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 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 宾白(人物对白、独白等)、唱词。
角色有生(男角)、旦(女角)、 净(花脸)、丑(丑角)。
7.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 《战国策》、《国语》 。 纪传体: 《史记》、《汉书》 。 断代体: 《汉书》、《后汉书》 。 通史体: 《史记》、《资治通鉴》
文学常识(文体常识)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 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为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 仗。
绝句:共四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2.楚辞,属诗歌,篇幅较长,句式参差 错落,形式自由,多用“ 兮 ”字,以抒 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屈 原的《离骚》为代表。
10.论据分为两种: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11.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12.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3.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 式。 14.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1.记叙文六要素: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3.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为: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4.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便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
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本质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逻辑顺序有以下几种: 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
18.诗歌的主要特点:
集中性、凝炼性、音乐性。
19.按表达方式,诗歌可以分为: 叙事诗、抒情诗。
按形式,诗歌可以分为: 格律诗、自由诗,民歌。
20.散文诗: 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散文
和诗的特点。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有 《海燕》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德的一种文字,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9.应用文: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
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赠序:古代专为送亲别友而写的文章,
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
文学常识 (文体常识)
现代文体常识
1.记叙文: 2。说明文 3。议论文 4。应用文
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 由原因到结果。
7.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列图表。
8.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9.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 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散文分为: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性散文。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字里行间洋溢着感情,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 野先生》、《背影》等。
抒情散文:
以写景状物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 怀。比如《春》、《济南的冬天》等。
17.诗歌:
诗歌是一种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 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 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3.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 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 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4.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 宋,是诗歌的发展。词有词牌。词的句 子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
5.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可分小令、套曲两类。 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押韵等
8.论说文: 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它可以
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如周敦颐的 《爱莲说》、韩愈的《马说》等。
9.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
人事杂记四类。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9.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等。 主要有:铭、表、赠序。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告诫自己或歌功颂
13.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
托人物、发展情节等服务的。
15.小说按篇幅分为: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千字左右的叫做微型小说(小
小说) 16.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