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
洁净区清场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清场效果验证方案一、引言。
洁净区就像一个超级敏感的小世界,一点点脏东西都可能把这里搞乱套。
所以啊,清场那可是大事儿,就像给这个小世界来个大扫除。
咱们这个验证方案呢,就是要看看这个大扫除干得咋样,是不是真的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啦。
二、验证目的。
1. 确定咱们洁净区的清场程序是不是真的能把那些生产过程中留下的“小尾巴”(比如物料残渣、设备上的脏东西啥的)都清理干净。
2. 确保下次在这个洁净区生产的时候,不会受到上次生产的影响,就像你不会希望你刚洗干净的碗,又沾上上次吃饭的油星子一样。
三、适用范围。
这个方案就专门针对咱们那个特定的洁净区,不管是生产车间里的哪个小角落,只要是这个洁净区的地盘,都得按照这个来验证清场效果。
四、职责分工。
# (一)清场操作人员。
1. 这些小伙伴可是清场的主力军,得按照规定的清场程序,仔仔细细地打扫洁净区。
就像你在家里打扫卫生,每个桌子腿下面都不能放过一样。
2. 他们还要记录下自己都干了啥,啥时候开始清场的,用了啥清洁工具和清洁剂之类的。
# (二)质量检验人员。
1. 这是一群超级“挑剔”的人,他们要负责对清场后的洁净区进行各种检查和测试。
就像警察查案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
2. 根据这个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方法,然后认认真真地去检测洁净区是不是真的干净了。
# (三)生产主管。
1. 生产主管就像个大管家,要安排好清场工作,确保清场的时间不会影响生产计划。
就像你安排每天的家务,不能让打扫卫生耽误了做饭吃饭的时间。
2. 要对整个清场效果验证的过程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哪里有问题,就得及时想办法解决。
五、验证内容和方法。
# (一)目视检查。
1. 这是最直接的办法啦,就像你找东西的时候,先肉眼看一遍。
质量检验人员要在清场后的洁净区里走一圈,仔细看看地面、墙面、设备表面有没有残留的物料、灰尘或者其他脏东西。
2. 对于那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小角落,比如设备的缝隙啦、墙角啦,更得瞪大眼睛看。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验证方案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文件1 概述本公司103车间D级洁净区为103车间药品生产的主要环境,分为固体生产线、软胶囊生产线。
物料、工器具进入D级洁净区前必须在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先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而人员不得通过物流缓冲室直接进入D级洁净区。
物流缓冲室和传递窗均装有互锁装置,两个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同时敞开。
2 验证目的103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是指从微生物角度试验并证明物料、工器具在外清室经过表面清洁、消毒后送入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进入D级洁净区,表面微生物限度符合D级洁净区要求。
3 验证条件D级洁净区环境应符合要求,与本程序相关的项目(空调系统、纯化水及相关检验方法等)都经过验证而且合格,验证前必须对进入洁净区验证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文件的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
4 相关部门职责5 验证进度计划6 验证引用的文件6.1 引用的文件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6.3 培训情况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7 验证项目及合格标准7.1 表面外观检查合格标准:目测表面应洁净,无肉眼可见残留痕迹。
7.2 微生物限度检查表面微生物可接受标准:≤50CFU/棉签。
8 验证内容与方法8.1 验证方法在外清室将待验证的PVC去除外包装,放在物料架上。
操作人员根据《物料进出生产区操作规程》、《车间传递窗或缓冲气闸使用操作规程》将待验证的物料按由上至下的顺序用饮用水擦拭外表面2遍,再用消毒剂擦拭外表面2遍做消毒处理。
搬入传递窗(固体生产线)或缓冲气闸内(软胶囊生产线),关闭传递窗或缓冲气闸外侧门,打开紫外灯照射消毒30分钟,关闭紫外灯。
另一操作者在D级洁净区打开传递窗或缓冲气闸的另一侧门,将待验证的物料搬入D级洁净区,放在物料架上,关闭传递窗门。
目测物料表面并对此验证对象进行微生物取样。
8.2 取样方法8.2.1 目检:清洁后,目测表面。
洁净区清洁验证方案
制剂室洁净生产区清洁验证方案文件编号:2015年目录一.目的 (4)二. 围 (4)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4)四.容 (4)1.概述 (4)2. 实施频次 (5)3.验证方法 (5)4. 验证指标 (7)5. 验证实施 (7)6. 验证结果与评定 (8)7. 验证周期 (8)五. 偏差处理 (8)六. 附件 (8)验证方案审批起草审核批准一.目的对制剂室洁净区进行检查与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及认可标准,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洁净区所含微生物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证明其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和可靠,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确保制剂室洁净区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符合 GMP 规的要求。
二. 围本方案适用于制剂室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四.容1.概述根据GMP要求,每次投入生产结束后或生产前都应按清洁规程对洁净生产区的厂房及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且使用的消毒剂品种需定期更换,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为此,本验证方案主要验证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后,通过采用目测及微生物检测方法来检查清洁消毒的效果,从而评价出洁净区清洁规程,对于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实施频次为证明D级洁净生产区的环境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验证需连续进行一定的次数保证其重现性,在本验证方案中,验证的次数为连续3次。
3.验证方法3.1选用的清洁剂及消毒剂清洁剂:1%NaHCO3溶液、纯化水、注射用水消毒剂:5%甲酚皂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
3.2取样操作3.3.1厂房设施清洁效果检查:厂房按清洁规程完成清洁后,对各部位进行目测,生产区设施、用具表面无可见异物及生产遗留物,洁净丝光毛巾擦拭后无污渍。
3.3.2厂房设施消毒效果检查:3.3.2.3 表面微生物数测定1、将20个脱脂棉签、镊子放入容器盒,用湿热灭菌箱于121℃、20min湿热灭菌后,拿出,冷却后备用。
2、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经灭菌的脱脂棉签,用镊子取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洁净区清洁验证方案
洁净区工作服管理制度制剂室洁净生产区清洁验证方案文件编号:2015年页脚内容1目录一.目的 (4)二. 范围 (4)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4)四.内容 (4)1.概述 (4)2. 实施频次 (5)3.验证方法 (5)3.3.1厂房设施清洁效果检查 (5)4. 验证指标 (7)5. 验证实施 (7)6. 验证结果与评定 (8)7. 验证周期 (8)五. 偏差处理 (8)六. 附件 (8)验证方案审批起草审核批准一. 目的对制剂室洁净区进行检查与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及认可标准,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洁净区所含微生物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证明其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和可靠,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确保制剂室洁净区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符合 GMP 规范的要求。
二. 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制剂室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四.内容1.概述根据GMP要求,每次投入生产结束后或生产前都应按清洁规程对洁净生产区的厂房及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且使用的消毒剂品种需定期更换,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为此,本验证方案主要验证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后,通过采用目测及微生物检测方法来检查清洁消毒的效果,从而评价出洁净区清洁规程,对于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实施频次为证明D级洁净生产区的环境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验证需连续进行一定的次数保证其重现性,在本验证方案中,验证的次数为连续3次。
3.验证方法3.1选用的清洁剂及消毒剂清洁剂:1%NaHCO3溶液、纯化水、注射用水消毒剂:5%甲酚皂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
3.2取样操作3.3.1厂房设施清洁效果检查:厂房按清洁规程完成清洁后,对各部位进行目测,生产区设施、用具表面无可见异物及生产遗留物,洁净丝光毛巾擦拭后无污渍。
3.3.2厂房设施消毒效果检查:3.3.2.3 表面微生物数测定1、将20个脱脂棉签、镊子放入容器盒内,用湿热灭菌箱于121℃、20min湿热灭菌后,拿出,冷却后备用。
洁净车间验证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洁净车间验证方案目录1洁净厂房概述2验证目的3验证依据4验证所需文件及记录5验证方法和步骤6验证工作人员职责安排7验证时间安排1 洁净厂房的概述我公司洁净厂房级别为万级和十万级,建筑面积X平方米主要用途是生产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根据我公司生产工艺与流程,洁净产房分为:2 验证目的检查并且确认洁净厂房是否符合医疗器械GMP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空调净化系统净化能力能否符合设计要求,能否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资料和文件是否符合GMP管理要求。
3 验证依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管理规范》GB 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457《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6292《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3《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4《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4 验证所需文件及记录1公司总平面环境布置图2万级、十万级洁净厂房平面图3风管平面图4送、回风的平面图5排风管平面图6空气过滤器分布图7灯具平面图8空调机组使用说明书9洁净厂房工程验收报告10洁净区环境监测记录11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12洁净车间管理制度5 验证方法和步骤5.1 测试所需计量器具及设备温湿度表热球风速计压差表尘埃粒子计数器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以上器具设备需功能完好,需检定的应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
5.2 洁净厂房的建筑装饰的验证5.2.1 验证要求5.2.1.1 厂房结构要求a) 洁净厂房的内墙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颗粒脱落,能耐受清洗和消毒。
交接处是采用圆弧装饰。
b) 洁净厂房地面应平整、无裂缝、无缺陷、易清洗。
c) 安全门的密封性,紧急时易打开,安全通道应无障碍。
d) 洁净厂房的顶棚及进入洁净区的管道,风口与墙壁或顶棚的部位应密封良好。
洁净厂房的门闭合时应完整密封,并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例3 洁净间环境验证方案
H : 房间高度(m)
7
z z z PsgiolePfrp
版本号:V1.0
Q/JNG YZWJ-2014
9.2 静压差测定
9.2.1在换气次数测定合格后,进行房间静压差测定的目的洁净区内各房间气流流动的合理性,避免污染。
9.2.2检测前通风系统连续运行30min以上,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测试区内所有的门都处于关闭状态,从
日期:
8.洁净环境符合 YY/T0033 的验证(OQ)
8.1 洁净室(含实验室)微粒、换气次数、压差、沉降菌、温湿度合格指标如下(引用YY0033)
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区环境要求及监测指标
监测项目
温度,℃ 相对湿度,%
风速,m/s 换气次数,次/h
静压差,Pa
技术指标
100 级
10 000 级
100000 级 300 000 级
里往外依次进行测试。
9.2.3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附件规定,用压差计测定,不同级别洁净室或非洁净室
之间压差>5Pa,洁净室与室外大气之间压差>10Pa,相同级别洁净间压差应合理>2Pa。
9.3 温湿度测定
9.3.1 按照YY 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规定,温度为18~28℃,湿度为45~65%,有特
6.3 公司配置了纯化水系统,主要用于洁净室打扫、器具清洗、产品制造和实验室用水,工艺用水制备质
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见《工艺用水验证》。
6.4 洁净厂房和实验室的建造应按照上述5条款中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建造,应符合产品工艺特点,产品工
艺流程见附图3。
6.5 洁净区域建造公司应是合法注册单位,施工后应提供主要用料证明、设备合格证明、设备说明书和洁
洁净厂房验证方案
记录编号:洁净厂房验证方案起草人: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批准人: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一、概述公司厂房于2004年12月28日建成,建筑总面积2469平方米,净化面积993平方米。
按照产品及工艺流程要求设计厂房,确定洁净级别,合理布局,洁净厂房相互独立,具体布局见《生产区域布局图》:洁净区:十万级,厂房设置合理,符合《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要求。
微生物检测室:万级,厂房设置合理,符合《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要求。
阳性间:万级,厂房设置合理,符合《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要求。
HIV实验室:十万级,厂房设置合理,符合《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要求。
厂房运行至今,未出现异常情况。
二、验证目的确认厂房满足《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的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三、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四、验证所需文件五、验证项目及验证周期1.本次验证实施日期为2013年4月1日至4月20日,验证报告提交日期为2013年4月23日至25日。
2. 验证项目:2.1厂房相关资料,内容包括生产区域布局图、送回风平面布置图、配管图(给、排水、纯水等)、配电图、照明平面布置图、消防系统图(附件1);2.2厂房材质确认:根据相关法规要求,确认厂房结构与材质是否符合要求(附件2);2.3厂房维修情况,内容包括厂房在2012-2013年的维修记录,确认维修后可以正常使用(附件3);2.4厂房定期检查情况,内容包括厂房在2012-2013年的压力、温湿度、应急照明设备指示、门及门锁开关状态、传递窗开关状态、窗户密封性、地面有无积水的检查情况汇总(附件4);2.5饮用水系统安装确认,按设计要求、《工艺管道施工规范》要求确认:给水管走向、材质、连接方法、安装,各阀门、水嘴的材质、安装。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2011年10月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方案实施日期:目录1. 验证概述 (4)2. 验证目的 (5)3. 风险评估 (5)4. 验证标准 (7)5. 验证范围 (7)6. 验证周期 (7)7. 验证职责 (7)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 (8)9.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8)10.验证时间安排 (9)11. 验证 (9)11.1试验及检测项目 (9)11.2试验实施具体时间 (9)11.3 取样方法的确定 (10)11.4具体试验方法 (10)11.5可接受标准: (11)11.6检验方法 (11)11.7 验证次数 (11)11.8 验证实施 (11)12. 偏差处理 (12)13 风险的接受与评审 (12)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 (12)15.方案修改记录 (12)16.附件 (14)1. 验证概述1.1生产人员在运输一种物料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而将污染物带到第二个区域,再或者是浮游粒子通过设施传到生产区域。
故物料的传递方式应经过确认,证明可以有效去除物料内包装表面的微生物或颗粒。
传递的方式不应对物料本身产生不良影响。
物料出入时,应用正压气流控制保护并监测压差。
1.2粉针剂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的相关设施和文件情况:粉针剂车间一般区和C级区之间有4个传递窗,C级和A/B级之间有2个传递窗,名称及用途如下表1。
2. 验证目的2.1物料传入时,先对物料内包装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通过传递窗照射处理传入,并通过物料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及环境的监测,确认传入操作不会影响洁净区的洁净环境。
2.2 为了不因低硼硅管制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的变更而在执行中产生显著的偏差,根据GMP 的要求,应对变更后注射剂瓶的传递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可行性。
考察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变更后,是否能符合《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中对物品表面菌和环境的要求。
洁净区清洁验证方案
..制剂室洁净生产区清洁验证方案文件编号:2015年专业资料目录一.目的 (4)二. 围 (4)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4)四.容 (4)1.概述 (4)2. 实施频次 (5)3.验证方法 (5)4. 验证指标 (7)5. 验证实施 (7)6. 验证结果与评定 (8)7. 验证周期 (8)五. 偏差处理 (8)六. 附件 (8)验证方案审批起草审核批准一.目的对制剂室洁净区进行检查与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及认可标准,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洁净区所含微生物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证明其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和可靠,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确保制剂室洁净区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符合GMP 规的要求。
二. 围本方案适用于制剂室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四.容1.概述根据GMP要求,每次投入生产结束后或生产前都应按清洁规程对洁净生产区的厂房及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且使用的消毒剂品种需定期更换,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为此,本验证方案主要验证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后,通过采用目测及微生物检测方法来检查清洁消毒的效果,从而评价出洁净区清洁规程,对于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实施频次为证明D级洁净生产区的环境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验证需连续进行一定的次数保证其重现性,在本验证方案中,验证的次数为连续3次。
3.验证方法3.1选用的清洁剂及消毒剂清洁剂:1%NaHCO3溶液、纯化水、注射用水消毒剂:5%甲酚皂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
3.2取样操作3.3.1厂房设施清洁效果检查:厂房按清洁规程完成清洁后,对各部位进行目测,生产区设施、用具表面无可见异物及生产遗留物,洁净丝光毛巾擦拭后无污渍。
3.3.2厂房设施消毒效果检查:3.3.2.3 表面微生物数测定1、将20个脱脂棉签、镊子放入容器盒,用湿热灭菌箱于121℃、20min湿热灭菌后,拿出,冷却后备用。
2、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经灭菌的脱脂棉签,用镊子取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清洁验证方案
一引言1 概述贝诺酯合成车间生产设备均为专用型设备,专门用于单一品种、同一规格原料药的生产,各类型设备均制定有具体、完善的设备清洁规程和清洁记录,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与成品质量关系密切的清洗过程涉及:氯化反映罐、酯化反映罐、离心机、板框压滤机、脱碳过滤系统、精制结晶罐、洁净区离心机、干燥箱、粉碎机、二维混合机等设备的清洗。
同时,对洁净区的清洁进行验证,确认洁净厂房的清洁效果。
本验证即针对以上关键环节的清洁规程和清洁效果进行清洁验证。
2 目的通过对反映罐、离心机、脱碳过滤系统、精制结晶罐、洁净区离心机、气流干燥、气流粉碎等设备清洗过程的检查和监测,证明已经制定的设备清洁规程切实可行,可以达成保证药品质量的目的,文献资料符合GMP的管理规定,并为设备清洁规程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资料和依据。
3验证类别本次验证为同步验证。
二参考资料本文献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指南: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3版)2.GMP(2023年修订版)3.药品GMP指南4.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23版)三验证准备1 验证人员及职责1.1 各部门的验证职责质量负责人:批准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生产负责人: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生产运营部职责: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提供公用系统保证。
提供设备维修保证。
针对不一致项界定解决办法。
负责测量仪器的校验,并提供校验证书。
生产车间职责:起草、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组织实行验证方案。
收集相关数据,编写相关的验证报告。
对参与验证的人员完毕必需的的培训。
指定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操作,清洁和维护保养。
拟定最终的SOP。
质量管理部职责:负责审核验证方案。
负责监督严格按照验证方案及所依据文献规定方法和标准实行验证。
负责对验证过程中户县的偏差和变更评价和解决。
维护所有受控的文献符合法规。
负责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检查规程和取样程序。
负责相关的取样及校验,并依据检查结果出具检查报告单。
审核验证结果、最终验证报告保证所有验收标准均得到满足。
洁净区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消毒效果验证方案一、验证目的本验证方案旨在确保洁净区的消毒效果符合预期,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生产环境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二、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公司洁净区内所有表面、设备和工艺过程的消毒效果。
三、验证方法1.表面消毒效果验证:采用涂抹法或擦拭法对洁净区内表面进行采样,然后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消毒前后微生物数量变化,判断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2.设备消毒效果验证:对洁净区内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微生物培养,评估消毒效果。
3.工艺过程消毒效果验证:在工艺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关键控制点进行采样和微生物培养,以评估整个工艺流程的消毒效果。
四、验证周期与频次1.验证周期: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验证。
2.频次:对于关键区域和设备,如高风险工艺设备、高污染风险区域等,应适当增加采样频次,以确保消毒效果持续有效。
五、验证结果判定标准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判断消毒前后微生物数量变化,以确定消毒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具体标准如下:1.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减少90%以上,表明消毒效果良好;2.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减少80%-90%,表明消毒效果一般;3.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减少低于80%,表明消毒效果不达标。
六、异常处理与改进措施1.当验证结果不符合预期标准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消毒处理,并重新进行验证。
2.对于长期不符合标准的区域或设备,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消毒技能和意识。
3.针对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消毒操作和程序。
七、验证报告编制与存档1.每次验证结束后,应编制详细的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方法、结果和判定标准等信息。
2.验证报告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存档,以备查阅和审计。
同时,将验证报告上传至公司内部共享平台,方便员工随时了解洁净区的消毒情况。
3.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改进措施,应在验证报告中特别说明,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结果。
洁净车间消毒效果验证方案报告
洁净车间消毒效果验证方案报告文件编号: XXXXXX公司洁净车间消毒效果验证方案&报告版本:洁净车间消毒效果验证方案&报告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文件编号: XXXXXX公司洁净车间消毒效果验证方案&报告版本:1、引言1、1概述消毒剂在生产车间经常使用,如物料进入洁净区的外包装消毒,人员进入洁净区时手的消毒,洁净区的设备和容器表面、箱体内外消毒、洁净区墙面、天花板、桌面、台面、地面的常规消毒,洁净室内空间的消毒,工作鞋的消毒等均使用一定浓度的消毒剂,常公司采用的消毒剂有:新洁尔灭、酒精,为防止产生耐药菌株,消毒剂应定期更换。
车间的消毒方式大致有:对手的消毒;对器物表面的消毒;臭氧消毒。
1、2验证目的对常用的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按常用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以确定在生产上经常使用的消毒剂。
1.3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姓名职务所在部门本验证工作中职责管理者代表品管部负责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的批准。
&经理负责消毒剂的配置及受检查人员的组织经理生产部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
负责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设计及管理组织检验员品管部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
1、4文件检查所需的各类文件: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存放地点洁净区管理规程生产部人员进出洁净区管理制度生产部物料进出洁净区管理规程生产部洁净厂房管理规程生产部洁净区环境监测制度品管部检查人: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2、验证2.1 验证方法文件编号: XXXXXX公司洁净车间消毒效果验证方案&报告版本:2.1.1 消毒剂品名:新洁尔灭、酒精、臭氧2.1.2 使用浓度:采用该消毒剂的常用浓度新洁尔灭0.1% 酒精75%2.1.3 消毒时间液体消毒剂用于洗手消毒,试验时间(分):0,1,2,3液体消毒剂用于擦拭台面、墙面的消毒,试验时间(分):0,2,5,10臭氧空气消毒,试验时间:20min2.1.4 取样与培养臭氧消毒后以平皿按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方法去做。
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消毒验证方案-2020-4
编号: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消毒验证方案实用文档目录1.概述 (2)2.目的 (2)3.范围 (2)4.职责 (2)4.1验证委员会职责 (2)4.2验证总负责人责任 (2)4.3验证中各部门职责 (3)5.法规和指南 (3)6.风险评估 (3)6.1评估依据 (3)6.2风险评估表: (5)7.验证项目 (6)7.1验证前准备 (6)7.2物料进入C、D级洁净区清洁消毒验证 (6)8.偏差处理 (7)9.变更处理 (8)10.结果分析及评价、建议 (8)10.1结果分析及评价 (8)10.2建议 (8)11.结论 (8)12.再验证周期 (8)13.测试报告 (8)1.概述车间需要进出洁净室的物料按照《物料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将外部擦拭除尘后,脱去外包装,经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照射后经过气闸室或传递窗进入洁净区,来控制进入洁净区物料包装容器外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保证洁净区环境不受污染。
为了验证容器外壁通过清洁、消毒方法处理后传递至洁净区的方式、方法不会对洁净区造成污染,特制定此验证方案。
为了增强验证的可靠性,此清洁验证连续三次。
2.目的物料经过清洁、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照射能够达到清洁消毒效果。
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GMP要求,不会对生产造成污染。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x制剂车间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4.职责4.1验证委员会职责4.1.1各部门负责人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主管副总批准验证方案和报告。
4.1.2协调、处理确认、验证的有关事宜。
4.1.3验证委员会主任负责签发验证合格证书。
4.2验证总负责人责任4.2.1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批准工作。
4.2.2负责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4.3验证中各部门职责4.3.1质量部4.3.1.1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
4.3.1.2负责审核验证过程中的变更和偏差。
4.3.1.3参与验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调查。
4.3.2生产部4.3.2.1审核车间起草的验证方案和报告。
洁净区清洁验证方案
制剂室洁净生产区清洁验证方案文件编号:2015年一.目的 (4)二.范围 (4)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4)四•内容 (4)1.概述 (4)2.实施频次 (5)3.验证方法 (5)4.验证指标 (7)5.验证实施 (7)6.验证结果与评定 (8)7.验证周期 (8)五.偏差处理 (8)六.附件 (8)验证方案审批起草审核批准目的对制剂室洁净区进行检查与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及认可标准,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洁净区所含微生物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证明其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和可靠,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确保制剂室洁净区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符合GMP规范的要求。
.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制剂室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四•内容1•概述根据GMP要求,每次投入生产结束后或生产前都应按清洁规程对洁净生产区的厂房及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且使用的消毒剂品种需定期更换,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为此,本验证方案主要验证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后,通过采用目测及微生物检测方法来检查清洁消毒的效果,从而评价出洁净区清洁规程,对于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实施频次为证明D级洁净生产区的环境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验证需连续进行一定的次数保证其重现性,在本验证方案中,验证的次数为连续3次。
3•验证方法3.1选用的清洁剂及消毒剂清洁剂:1%NaHC03溶液、纯化水、注射用水消毒剂:5%甲酚皂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
3.2取样操作3.3.1厂房设施清洁效果检查:厂房按清洁规程完成清洁后,对各部位进行目测,生产区设施、用具表面无可见异物及生产遗留物,洁净丝光毛巾擦拭后无污渍。
3.3.2厂房设施消毒效果检查:3.3.2.3表面微生物数测定1、将20个脱脂棉签、镊子放入容器盒内,用湿热灭菌箱于121C、20min湿热灭菌后,拿出,冷却后备用。
2、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经灭菌的脱脂棉签,用镊子取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新版GMP验证文件(2010修订版)—洁净区厂房与设施验证方案(2012)
xxxxxx 车间洁净区厂房与设施验证方案
编号:
8.1 厂房设计确认
8.1.1 厂房设计确认目的
在厂房设计确认中,通过对厂址选择、厂区总体布局和洁净区设计的确认厂房符合现行
GMP 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厂房设计确认中,通常分为内审和送当地药监局审核,由
于我公司原料车间厂房为已通过药监局审核的已建厂房,此次确认前没有进行改造,因此
㎡。
厂区周围绿树成荫,无污染空气的源头存在,空气宜人。厂区东西两侧为主公路主公路属
于钢筋水泥路,不会产生很大的尘埃粒子,公路两侧栽有绿树。与 xxxxxx 车间平行的东侧为
绿化带,西面是本公司行政办公室与五金仓库。
2010 版 GMP 的实施后,我公司对 xxxxxx 车间部分厂房设施进行改造,发生变更。因
第 1 页 共 11 页
Xxxxxxxx 公司
xxxxxx 车间洁净区厂房与设施验证方案
编号:
1 概述
xxxxxx 公司位于 xxxxxx,厂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厂区现有 2 个出入口,人
流入口靠厂区北侧,物流入口靠厂区的南侧。裸露土地均种植草皮,无花粉飞扬。xxxxxx
车间厂房位于厂区东部,用于生产 xxxxxx 甙产品。总面积为 平方米,洁净区面积为 448
7 相关SOP及相关验证文件
7.1 相关 SOP 文件
文件名
文件编号
备注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厂房、设施确认管理规程
偏差管理规程
7.2 验证相关图纸
7.2.1 需要使用的图纸
序号
图纸名称
1
厂区周围环境图
2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3
厂区常年风向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2011 年10 月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万案起早方案审核方案实施日期:1. 验证概述 (4)2. 验证目的 (4)3. 风险评估 (5)4. 验证标准 (7)5. 验证范围 (7)6. 验证周期 (7)7. 验证职责 (7)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 (8)9.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8)10.验证时间安排 (8)11. 验证 (9)11.1 试验及检测项目 (9)11.2 试验实施具体时间 (9)11.3 取样方法的确定 (9)11.4 具体试验方法 (9)11.5 可接受标准: (10)11.6 检验方法 (11)11.7 验证次数 (11)11.8 验证实施 (11)12. 偏差处理 (11)13 风险的接受与评审 (11)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 (11)15. ................................................................................................................................................................... 方案修改记录.. (12)16. ................................................................................................................................................................... 附件1341. 验证概述1.1生产人员在运输一种物料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而将污染物带到第二个区域,再或者是浮游粒子通过设施传到生产区域。
故物料的传递方式应经过确认, 证明可以有效去除物料内包装表面的微生物或颗粒。
传递的方式不应对物料本身产生不良影响。
物料出入时,应用正压气流控制保护并监测压差。
1.2粉针剂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的相关设施和文件情况:粉针剂车间一般区和2. 验证目的2.1物料传入时,先对物料内包装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通过传递窗照射处理传入,并通过物料 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及环境的监测,确认传入操作不会影响洁净区的洁净环境。
欢迎下载C 级区之间有2.2为了不因低硼硅管制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的变更而在执行中产生显著的偏差,根据GMP勺要求,应对变更后注射剂瓶的传递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可行性。
考察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变更后,是否能符合《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 )中对物品表面菌和环境的要求。
表2.3物料从传递窗传出时,我们通过对环境的监测,来确认在传出操作过程中和结束后气流仍能得到控制,不会对洁净室造成影响。
3. 风险评估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并从物品进入洁净区的综合因素出发,发现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来确定风险识别。
3.1经验证小组人员共同对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验证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建议,具体见下表(表3):评估人:根据风险评估,我们拟定了如下验证内容。
3.2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关键性风险和非关键性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和验证如下:321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清洁剂和消毒剂管理规程》制定情况、对进入车间所有人员的培训情况、计量器具校验情况、相关的设备仪器验证情况,相关试验用仪器、培养基、试液的准备情况,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3.2.2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验证按本验证方案进行,并验证3次。
3.3因拟将生产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故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品种有如下(见下表4):本验证选用数量较大的生产用原辅料包材进行外清试验。
并选择传递时间长,传递数量多的存在风险大的物料传递窗、瓶塞传递窗、原料传递窗、中间产品传递窗作为验证涉及的设施。
3.4本验证实施之前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满足检验要求。
3.5本验证共进行3次,每次验证的所有验证项目均需符合可接受标准的要求。
4. 验证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2中国药典2010版4.3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5. 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评价。
6. 验证周期出现下列情况须对物料进入C级、A/B级洁净区程序进行再验证:6.1外清方法、传递程序发生了改变。
6.2消毒剂发生了变化。
6.3按照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进行再验证。
6.4传递窗主机更换或者消毒剂更换时需进行再验证。
7. 验证职责7.1 验证委员会7.1.1 负责验证文件格式、内容的审核;7.1.2 负责对验证中出现的偏差和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评价,决定再验证周期;7.1.3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7.1.4 审批验证报告。
7.1.5 验证委员会主任负责验证证书的签字批准。
7.2 验证小组7.2.1 参与拟订验证方案。
7.2.2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7.2.3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
7.3 设备部7.3.1负责组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7.3.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7.4 质量管理部7.4.1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7.4.2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7.4.3负责验证证书发放,验证的文档管理。
7.5 粉针剂车间7.5.1参与本验证过程的生产人员都必须依照本方案进行生产操作。
7.5.2负责根据验证试验结果,修改物料进入C级、A/B级洁净区程序。
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8.1验证中使用的文件是最新版本并已生效。
见附件18.2参与验证实施人员都已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本方案的培训。
见附件28.3粉针车间洁净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公用系统及粉针车间相关设备已通过校验或验证,已具备工作能力。
见附件39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本次验证方案由验证小组起草,验证委员会进行审阅会签,质量副总进行批准。
10•验证时间安排拟将生产注射用头孢米诺钠3批( ________ 批、_______ 批、_______ 批),此次验证与生产同步。
验证取样时间如下表5:11. 验证11.1试验及检测项目(表6):11.2试验实施具体时间(表7):11.4具体试验方法11.4.1执行《清洁剂和消毒剂管理规程》(SOP-02-SC-029/01),配制8000ml左右的75比醇溶液。
进入A/B级区的75%乙醇溶液采用除菌过滤后使用。
11.4.2物料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11.4.2.1传递时对物料外清操作的外观效果检查确认试验方法: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 )内容进行确认(见附件5)。
可接受标准:外清程序准确,步骤完整,完全符合外清程序。
11.4.2.2 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0P-0203-PS-001/01 )中规定的方法处理物10欢迎下载11料后,在物料暂存间对刚传入洁净区的物料用接触碟取样,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检测结果见附件8 )。
1142.3在物料进入洁净区前,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在物料传入洁净区,并在物料暂存间内放置时,再次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具体操作见《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 ),《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
11.4.3瓶塞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方法同11.4.2.1〜11.4.2.3,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 )中传递的方式传递物料后,对瓶塞清洗灭菌间使用的不锈钢托盘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个,每个取盘底正反两面各1个点),并监测瓶塞清洗灭菌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由于传递频繁,我们分别在传递开始时、传递中(约1/2量时)、传递完毕后,分三次对传入的物料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并在传递之前、传递中、传递完毕后监测瓶塞清洗灭菌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检测结果见附件8、附件6、附件7)11.4.3原料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方法同11.4.2.1〜11.4.2.3 ,按照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传递的方式传递物料后,对传入分装间的原料桶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并监测传入前后分装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检测结果见附件8、附件6、附件7)11.4.4中间产品传递窗传出操作的试验方法按照《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9/01 )中规定的方法传递中间产品,因为此次为正常批量的生产,传递中间产品的数量及频次较多,风险较大,我们将整个传递过程分为三次监测,分别在传递开始前、传递中(约1/2量时)、传递完毕后,监测灯检暂存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11.5可接受标准:11.6检验方法11.6.1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测采用接触碟法进行物料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见《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47/00 )。
11.6.2环境监测监测环境中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操作见《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 ),《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 )、《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O1O2-T-O47/OO )。
11.7验证次数检测对象所对应的产品连续生产3批,每批备料后,均应按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11.8验证实施按试验方法进行取样、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验证应连续进行3次。
12. 偏差处理将验证过程发现的所有偏差记录在“偏差调查表”(附件10),并由验证小组提出解决方案,由验证委员会审核和批准偏差解决方案及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