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前言
农村小学是农村地区教育事业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阵地。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如下:
问题一: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水平整体较弱。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成果,也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因此,适度增加教育拨款、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提高待遇,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途径。
问题二:校园文化缺失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校园文化缺失。
很多农村小学因条件限制,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宣传,拓展文化体验项目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认识和素养。
问题三:家校合作不协调
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相比普遍素质较低,这也从根源上制约了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家校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农村小学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与协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学校家长沟通、鼓励家庭参与学校文化活动,让家校合作变得更加密切。
总结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很好地把握机遇,深入调研和思考,合理规划,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工作,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为目标,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打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首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农村小学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并熟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文化遗址,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其次,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学可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小发明等,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和创意作品的创作,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新成果。
最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重将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教育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文化建设要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农村小学可以通过制定课程计划、设置特色课程、开展校本研修等方式,将学校的文化价值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农村小学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将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只有这样,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马玉荣初金凤(大战场镇北滩小学宁夏中宁755100)【摘要】本文主要以重建学校文化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学校环境文化、师生精神文化、校园师生心理建设、校园师生生活文化、社区文化共建等几方面,提出在当前农村小学重建校园文化必须结合自己的特色,深入挖掘各种有用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快课程改革与创新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10-02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
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
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背景介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面临着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重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塑造学校良好形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形象代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塑造学校良好的形象,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3. 增强学生归属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增加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三、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2.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艺术节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内容1. 文化艺术教育: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演出和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2. 体育健康教育:开展体育活动,如运动会、健身操等,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社区、农田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4. 环境保护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度, 形威 了凸显学 校优 势 、 体 现校 本意 识 .
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 系。 在 管理过程中坚持 以人 为本 的原则 。 做到 制
的基石就越 牢 。潜移默化 的影响就越大 ,
就 会形成一 个巨大的教育磁场。 所谓校园 文化 ,是 由教 师和 学生 以校 园为空 间背 景, 围绕教学 活动和校 园生 活而 创设并共 享的 。 以文化 冲突与整合 为表征 的亚文化 系统。它是整个学校 存在 、 发展 方式的 总
建设 的长短期 目标。以此确立起全校 师生
感 染力唤起人 们对美 的追求, 陶冶人 的情
操。 使 人心 旷神怡 . 大脑 更聪 慧 。 思 维 更敏 欲。 但这些 良好 的环境必须靠 日久天长 的 行为来支撑 , 所 以学校行 为文化建设 无小 事. 作 为学校领导 , 就需要从 思想 、 制度 、 行 为等 方面 加 以反 思 、 注重 引领 。 从而 促 进 教 师行 为文化 的建 立。 同时应该 激发教师
没谈农村 学校 园更他建设
广 西合浦 县 沙 田镇 对 达 小 学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
傅 德 富
3 、 制度 文化建设 干净、 整洁 、 优 雅 的校 园孕育 的是 团 结、 民主 、 和谐 , 学 生展现 的是积 极 、 自信 、
勇敢 。通过具体 的校 园制度文化 建设 , 学 校 将展 示的是一种积 极健 康 、团结进取 、 和谐 的校 园风貌 。 学校 制度文化是规范学
握教 育理论 、 尊重教 育规 律 、 把 握教 育改 锐 . 行 为更 文明,激发人 的上进心 和求知
设 施等各 种物 化存在 所体现 出 的文化 意
义, 它是人 的思想 的外化 ; 校 园精 神文 化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背景介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通过各种措施和活动,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意义:(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三、具体措施1. 建设学校文化墙:在校园内设置文化墙,展示学校的历史、荣誉和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
2. 组织文艺活动:定期举办文艺汇演、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农村文化遗址、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建设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5.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城市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四、预期效果通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预期实现以下效果:1. 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得到提升,成为农村地区的示范学校。
4.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五、总结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学校文化墙、组织文艺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可以打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学校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村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村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作为教育机构,村小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本文将以村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提出一系列方案,希望能够为村小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主要内容1. 文化氛围建设(1)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法治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激发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展览、讲座、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2. 艺术文化教育(1)开设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组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比赛,提供展现才艺的平台,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自信心。
(3)邀请专业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讲座和演出,为学生提供优秀艺术作品的观摩和学习机会。
3. 体育文化教育(1)开设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技精神,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身体素质。
(2)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如运动会、足球比赛等,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参与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与周边学校开展合作,组织友谊赛和体育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4. 社会实践教育(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地,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
(2)开展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组织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小组,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小学的发展也逐渐备受重视。
然而,在农村小学的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仍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和改善。
为了促进农村小学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1.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品位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品位和形象的关键。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能够使学校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同时还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学习资源,帮助学校实现转型发展。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缺乏文化基础和背景。
(2)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单一,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存在差异。
(3)农村小学生源相对困难,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多数来自农民家庭,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需要加强。
(4)农村小学管理手段相对单一,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不善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整体形象。
(5)农村小学面临教育政策落后和对农村教育的不连续性的问题,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阻碍和挑战。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特色教育文化农村小学要建立自己的特色教育文化,这需要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2)构建和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农村小学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和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出自己独特的校园品格和文化形象,并通过课程设置、活动规划和文化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内涵和外延。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必要性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学校成员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校师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和校园文化。
二、目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学校师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和校园文化。
三、内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2. 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设施、校园标识等,使学生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3. 校园文化教育。
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如文化讲座、文化展览、文化体验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策略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优化策略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优化策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改善的问题之一。
农村小学是承载着乡村教育责任的重要平台,其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乎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文化氛围淡薄、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施简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优化策略来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一、现状问题分析1. 文化氛围淡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氛围通常较为淡薄,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
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难以得到激发,教育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
2. 教师素质不高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学历较低,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够高,这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同时也难以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支撑。
3. 教学设施简陋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相对简陋,如图书馆资源匮乏、实验室设备不完善等问题,这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施简陋也影响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教学质量。
二、优化策略提出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为学校的发展凝聚力量。
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关键。
学校可以引进外部培训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必须完善教学设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争取政府相关项目资金,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如图书馆建设、实验室设备更新等,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1.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可以组织线上线下的教师培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的每一位成员,一代又一代创造、奋斗留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学校个体的特殊性,它能全方位综合折射出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一环境育人,凸显教育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校园的所有墙壁上都写了标语,每到一处都有一处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处处都能受到教育。
例如:第一,走廊艺术,设计在走廊墙壁上安装不同形状的展板,展板主题以楼层划分。
一层:行为习惯——礼仪,行为习惯分为三块,大墙做一些行为知识,柱子上做的是礼仪方面的经典语句,柱子之间的墙做的是礼仪三字歌。
二层:少年大志——少年立志,最后成才的人物故事。
大墙做的是少年立志的经典故事,柱子做的是学习方面的经典语句,柱子之间的墙做的是和学习方面有关的知识。
三层:书香校园——营造书香校园,成就书香人生。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提倡书香文化。
走廊吊板: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大厅:三风一训和教师风采。
楼梯位置:一侧做古诗,一侧做学生的作品展。
在西楼梯全是学生作品,每月更换一期,天天都有学生驻足欣赏的身影,那是对被选同学的羡慕,也是对自己的期待。
宿舍部分:做的是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温馨的句子。
食堂部分:珍惜粮食的语句和文明用餐的礼仪。
第二,教室的布置,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每个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不同的名字“我最棒”、“我要当将军”、“成长的足迹”,学生的优秀作文、手抄报、美术作品,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班级文化。
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一、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及学生发展的作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还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引领人们形成高尚的气质。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
同时凝聚教师向心力,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也起到无形的作用。
小学校园更是一个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受小学生质朴、纯真的影响,校园内充满着童话与幻想,展示着追求与创造,显示着理想与希望。
1 / 6儿童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这个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和文化之光,有着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二、农村小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及现状许多农村小学由于地处农村,特别是完小处于教育的终端,办学条件及人员配备、素质水平等各方面马城镇小学存在很大的差距。
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发展程度与城市小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虽有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两基的开展,十几年来,农村小学在硬件建设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改善。
如在我县,每所农村小学可以说是一个村庄的标志建筑物。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农村学校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加强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1.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1.2 倡导勤俭节约的校园风气在农村学校中,要倡导勤俭节约的校园风气,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珍惜资源的习惯,推动学校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节约型校园文化。
1.3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民间舞蹈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1 建立师生互信的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师生互信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创设多样化的交流平台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可以创设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如开展师生座谈会、举办文艺演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2.3 加强家校合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起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3.1 将校园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3.3 借助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Word 文档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实施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
学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表现,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全面实施校园美化,构建优美的环境文化进一步加大校园的净化、绿化和文化力度,大力营造优美整洁、绿色高雅、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生活习惯,从校园美化文化着手,构建校园净化、绿化、文化的长效机制。
加强学校墙面文化、宣传文化、标识性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校园处处体现文化育人功能,彰显环境育人效应,学校文化内涵得到提炼,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抓好环境教育,按照《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每学年上好4节环境教育课。
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卫生设施改造、植树绿化、环保教育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美化每一名师生的心灵。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
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养中,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劳动课。
在劳动中,使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体质,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
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
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紧抓制度文化建设,创建规范的管理文化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的,更是制度的、精神的。
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摘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教育,是学校的一门潜在课程。
它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巨大。
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是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
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有时比书本的教育作用更为重要,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路上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路上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校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门集文化、集智慧、集毅力的艺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新路子,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校园在文化建设管理校园在文化建设管理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文管理功能,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文管理功能,因为宽松和谐、因为宽松和谐、安定团结的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有力保障,只有重视个性发展,加强自主意识,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让校园文化充满人文气才能让校园文化充满人文气息的,这样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起到同化作用,还会使人的心灵得以美化。
识,起到同化作用,还会使人的心灵得以美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事关学校长足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工作,是一所好学校的必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所以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1.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而忽略了内在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以致出现了设施豪华与精神缺钙的倾向。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农村小学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建设不仅关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关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期能够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支持。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设施条件都相对较差,学校校舍、图书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其次是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多为本地教师,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引进。
再次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多为零散的活动和传统文化的宣传,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和长久性不足。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和活动的硬件设施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是完善师资培训机制。
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师资培训计划,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
最后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结合当地的教育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尤为关键。
在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引入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和成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品位。
在家庭方面,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和家校共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背景介绍农村学校是农村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环绕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开讨论,包括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实施措施和评估方法等方面。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校整体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勤奋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宏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课余学习和发展空间,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内容规划1. 学校文化建设a. 校训、校歌和校徽的设计: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校训、校歌和校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b. 建设学校荣誉墙:展示学校的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和获奖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c. 设立学生活动中心:提供学生进行课余活动的场所,配备各类器材和设施,满足学生的课余需求。
d. 建设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课程文化建设a. 引入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如国学、书法、音乐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宏扬。
b.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预文艺演出、美术展览、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
c. 设置实践课程:开设农业实践、科技实验等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预农村发展。
3. 师生关系建设a. 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设立教师办公室时间,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咨询。
b. 举办师生互动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c.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实施措施1.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2. 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文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文/ 大二【摘要】目前农村中小学正行进在规模办学、整合资源的路途上,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伴随着系列改革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学校校园是师生天天共处的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建设一个充满温馨、书香四溢的校园,是我们身为人师梦寐以求的事情。
如何在农村中小学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呢?最重要的是挖掘、利用好人力资源。
学校里最主要的人力资源是校长、教师和学生。
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三位一体,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育人环境,以动制静,以人为本,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搞好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挖掘、利用好人力资源。
校长、教师和学生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力资源。
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三位一体,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育人环境,以动制静,以人为本,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长应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统帅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学校,学校兴衰系于校长。
校长是学校的火车头。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论校长,认为校长一半是行政上的领导,另一半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同时指出,“后一半”还要重要些。
这就将校长与文化拉上了关系,而且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校长应该是个文化人。
现代社会到处是文化的河流,“酒杯一举——酒文化,茶杯一端——茶文化,嘴巴儿一张——吃文化……”,不一而足。
校长应具备的文化素养,是和这些世俗流行不一样的。
虽然校长也应该了解这些世俗流行,但自身文化素养是应该超越这些流俗的。
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善于分辨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校长应有的习惯和品质。
闲时翻看一下《孙权劝学》,思考大将吕蒙如何由“吴下阿蒙”变成令人“刮目相看”的;清代的曾国藩,在政治上是反面典型,可在治学上却是文化大家,学贯古今。
想想这些,难道不给人以启迪吗?其实,在中国古代,朝庭命官走马上任,坐堂数载,即使是七品知县,也没有哪一位没有书房?可以说官当到哪里,书房就跟到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
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
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
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
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
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
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
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
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
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
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
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
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
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
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绿化。
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
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等,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
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3、美化。
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
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
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实用为原则,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师生情操。
4、硬化。
学校地面硬化,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5、规范化。
学校要做到“五有”。
即有宣传栏、有阅报栏、有黑板报、有校园广播、有少先队活动室等的,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师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
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
还可分区域写挂出一些固定标语,给学生以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如:“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金钥匙。
”、“让优良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爱护花草、人人有责。
”等。
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
虽然是农村小学,只要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各种活动,良好的校风在各项活动中逐步会形成一种舆论或氛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入手:首先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确立学校重大集会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迎新生会、毕业典礼;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六一”、“教师节”、“十一”、元旦、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
一次集会一个主题,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确立属于学校师生的节目。
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再次,定期表彰奖励“文明班级”、“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给有进步的学生发进步奖,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第四,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创办宣传橱窗,反映校风校纪,表扬先进典型事例,定期更换。
第五,创办校刊,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学生的优秀作文等进行排版编印,下发各班传阅。
设立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校少先大队牵头,成立广播组,各班学生每周投稿,选优定期播音,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设立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等,每班至少订有一种报纸,每周更换。
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看一份报纸,看一本好书,会唱一首好歌,会说一句格言。
学校图书室每日开放,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图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使学生对书的爱好成为首要爱好。
第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开展活动,专人辅导,让每个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2、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1)抓好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学校各部门、各组、各科教师,要求互相信任、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文人相亲”,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弘扬奉献精神,形成“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良好校风。
(2)重视老师的理想教育。
教师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缔造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应有高尚的教育理想,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教师才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去研究教材,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包容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3 )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诸方面的表现。
重视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
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一定要有理想,这是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创设培养心理健康的情境,让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辨清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现实中的假恶丑;树立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雄心壮志与毅力胆识。
(三)加强农村小学制度文化建设“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
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
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
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
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四)加强农村小学和谐人际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章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
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比较落后,应大力加强。
希望国家政策上给力,增强硬件设施的添置和更新;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教育战线第一线的老师们、领导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农村校园的文化品位,提高农村校园的社会知名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