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遗址考古调查的缘起及其学术意义

合集下载

探索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周公庙的实践心得体会

探索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周公庙的实践心得体会

探索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周公庙的实践心得体会周公之名,如雷贯耳,身处岐山,便是到了他的地盘,拜访周公庙就成了当务之急,千般俗事,暂且放一放,缓一缓,又有何妨?8月17日我们抵达中国周原景区,中午饭后,便前往周公庙,我以为寻访古迹,或是清晨,或是傍晚才好,这时游人少,清静,便于细看,便于沉思,特别是文物古迹,若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历史的沧桑骤然消失,凝重感也荡然无存,探访时的感怀也就淡了许多。

孔子之前,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庙周公庙即鲁太庙,鲁国的祖庙。

太庙是天子的祖庙,鲁国是周代的诸侯国,本来不应当称为太庙,因为周公制礼作乐,对周王朝的功劳可以说是功高盖世,为褒奖周公的功绩,周成王特命鲁国祭祀周文王,所以说鲁国有天子的礼乐,周公死后,成王命鲁设祖庙,也就被称太庙。

周公其实不姓周,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辅助周武王东伐纣王,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修订制度,严明法制。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追根溯源,深受周公思想的启迪和影响,孔子曾念念不忘的“克己复礼”,就是恢复周朝时周公订制的典章礼制。

曾经写过《过秦论》、《论积贮疏》的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曾对周公评价:“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庙位于岐山西北十几里外的凤凰山南麓,三面环山,南面朝阳且开阔,庙前有几株古树,茂密、苍劲,新添的一尊巨石刻有“梦见周公”四个字,用红漆填满,在晴空和骄阳下分外鲜艳。

岐山周公庙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周公庙风景名胜区,早在西周初期,这里便是游览胜地。

周初重臣周公旦晚年归隐于此,制礼作乐,使得天下大治,万民归心。

周公庙可谓中华礼乐文明的发源地。

周公庙是唐武德元年(618)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距今已1300多年。

周公庙考古队

周公庙考古队

揭秘考古共享文化--北京大学考古专家作客华商网[复制链接]hentang管理员1#发表于2008-11-2 18:57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揭秘考古共享文化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正在为您直播的是华商网视频访谈。

从10月22日开始,华商报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周公庙考古队推出了大型“公众考古”——揭秘考古,共享文化活动。

在10月25、26日两天,40余名考古爱好者在华商报的组织下,前往周公庙揭秘考古,“公众考古”受到了许多读者和网友们的关注,为了满足更多考古爱好者的好奇心,揭开更多“考古问号”,我们今天请来了著名的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徐天进教授,和网友一起揭秘考古,共享文化。

徐教授,您好!欢迎您作客华商网。

提起考古,许多人都会感觉十分的神秘,对考古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考古就是为了“挖墓,发掘宝贝”,有的人认为“考古是为了验证历史,徐教授,作为专业人士,你怎么理解考古?徐天进: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从问问题的角度和从考古的理解的角度,因为立场不一样,受的教育不一样,这些说法都有它的道理,考古挖墓挖宝贝没有错,验证历史没有错,但是从学科的角度来讲,考古是用古代的人们遗存下来的一些实物资料来研究历史,这个是考古。

现在看不单单是验证历史,它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还重新书写历史,挖宝贝,什么是宝贝,从钱的角度出发值钱的东西是宝贝,从学术出发对学术有重要帮助的是宝贝,前几天你们到周公庙看了,我们发掘的有很多土、碎陶片,凡是跟当时的人们生活有关系的都是宝贝,所以说考古挖宝没有错,考古挖墓也没有错,但是发掘是为什么,考古验证历史也没有错,显然这还不是全部,考古除了验证历史之外,很大程度上在重新书写历史。

尤其是我们传统的古典历史文献记载比较少的,比如说先秦的历史,史前的历史基本上由考古书写。

所以你要怎么理解考古呢,考古就是考古学家们通过发掘地下的种种实物资料来重新讨论、研究、了解认识的学问。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周公庙遗址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是一处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古遗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和遗迹,对于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制度、文化内涵及与周边地区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以期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价值。

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据考证,该遗址是西周时期周公旦的后人为了祭祀周公旦而建立的庙宇,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上,周公庙曾经历过多次修缮和扩建,但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风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周公庙遗址经历了多次考古发掘。

其中,最重要的发掘工作是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进行的,发掘面积达到了800平方米。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遗迹,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铜器等,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周公庙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周公庙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及对全球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在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有以下几个重大发现:(1)祭祀遗迹:在周公庙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祭祀遗迹,其中包括祭坛、祭祀广场等,这些遗迹的发现有助于研究古代祭祀制度和宗教信仰。

(2)珍贵文物: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玉器、铜器、陶器和石器等,这些文物的造型独特、工艺精美,反映了当时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的发展。

(3)墓葬群:在周公庙遗址中发掘了大量的墓葬,其中包括贵族和平民的墓葬,这些墓葬的发掘有助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阶层和人类死亡观念。

分析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启示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制度、文化内涵及与周边地区的。

从这些发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类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宗教信仰、生产力和社会制度,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周公庙遗址考古调查的缘起及其学术意义

周公庙遗址考古调查的缘起及其学术意义

周公庙遗址考古调查的缘起及其学术意义(徐天进)2003年度对周公庙遗址的调查源于对周原遗址的重新思考。

据文献记载,周族先祖曾数度迁徙。

后稷居“邰”,公刘时迁至“豳”地,自古公亶父时始“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

学界对“邰”和“豳”地的确切所在尚有较大争议,但对太王所迁之“岐下”即今周原遗址这一点则少有不同意见。

1999年始,我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周原考古队)怀着进一步探究周原遗址的结构和布局的目的来到这块考古的圣地。

经过近5年新的田野工作之后,逐渐对周原遗址的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并随之对这里是否就是太王迁岐之“岐”的所在问题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也可以说是对周原遗址时空框架的分析的结果。

周原遗址的考古分期和编年近几年工作的主要收获之一是基本建立了周原遗址的考古学编年体系。

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虽然已进行了数十年,但一直没有对遗址的文化分期进行系统的研究。

我们在齐家、王家嘴和贺家等地的发掘,获得了一批十分丰富的遗物及诸多明确的层位关系,为建立周原遗址先周至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保证。

经初步的分析研究,该遗址的先周时期遗存可以分为二期5段,西周时期的遗存可以分为三期。

先周时期的第一期相当于“殷墟一、二期”,文化性质当属商文化的地方类型,第二期约和“殷墟三、四期”相当,其下限在商末周初。

西周的三期分别相当于西周早、中、晚期,每期尚有再做更细致划分的余地。

遗址详细而准确的年代标尺,成为我们把握整个周原遗址时空框架和聚落变迁的重要基础,此后的一系列思考均以此为出发点。

周原遗址各类遗迹的分布及其布局特征在遗址的编年完成以后,我们对周原遗址的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分析。

重点是大型建筑基址、青铜器窖藏、墓地和先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

周原遗址出土的若干青铜器窖藏早已为大家所熟知,据统计共出土百余批。

这些窖藏集中分布在十余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

耐人寻味的是在数百件有铭铜器中,非姬姓贵族的铜器占92.18%,姬姓贵族的铜器只占7.82%,如此悬殊的比例当可充分说明在此居住的贵族大多属于非姬周集团的异姓。

宝鸡市周公庙和泥塑村的调查报告

宝鸡市周公庙和泥塑村的调查报告

《社会学》课程实践调查报告系别:政法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2010级1班姓名:左袁乐学号:201082014013关于宝鸡周公庙的历史价值和泥塑村现状调查报告摘要:2012年5月5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对宝鸡市周公庙和泥塑村的具体调查,顺利完成了《社会学》课程的实践内容。

在周公庙,同学们领略周公的风采,聆听历史的足迹。

周公庙自然风光绚丽,文化遗迹灿烂,令人向往,而周公的巍巍业绩和那博大的胸襟更使人敬仰。

有苏轼的《周公庙诗》:“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突兀,清泉长与世穷通。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制作闻名遐迩的泥塑村——六营村。

在这里,精美的十二生肖的泥塑,著名的马勺脸谱,都让我们深深地为民间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关键字:周公庙历史价值泥塑村民间艺术保护和发展调查目的了解宝鸡周公庙的历史价值和泥塑村现状调查对象周公庙和泥塑村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和实地访谈2012年5月5日,这天天气很好,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包车去了宝鸡市周公庙和泥塑村,探访周公足迹和民间艺术,感悟历史,品鉴生活。

在这里,同学们不仅得到了身心的陶冶,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升华。

伴着一路欢声笑语,我们首先到达了周公庙。

周公庙,距今已1380多年。

庙区现存古建筑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

庙内现存碑与石刻众多,并有汉、唐、宋、元、明古木多株。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

他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

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

在此期间,周公率军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政局。

同时,他还制订礼乐,建立朝纲制度,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作出了卓越贡献。

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周公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周公庙殿宇布局,点群结合,错落有致,建造雄伟壮观,各具特色。

周公庙戏曲文物调研论文

周公庙戏曲文物调研论文

周公庙戏曲文物调研论文陕西的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

《诗经大雅卷阿》中云:“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恺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诗中提到的“卷阿”,正是现在周公庙所在地的古称。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朝的开国元勋,曾辅佐周武王灭商,摄政7年后还政周成王,开创了分封制度,制礼做乐,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基础。

孔子将其思想进一步人伦化、世俗化,形成传承数千年的儒学思想,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文化传统。

早在西周初期,“古卷阿”便是游览胜地。

周公旦晚年归隐于此,制礼作乐,使得天下大治,万民归心。

因此,这里可谓中华礼乐文明的发源地。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渊为纪念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下诏在相传其制礼作乐的“卷阿”创建周公祠。

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据记载,庙区内现存古建筑共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大都保留清代建筑原貌。

这里主要介绍庙里的戏楼建筑。

周公庙现存的三座戏台建筑,都为古戏楼建筑风格,其中民国以前的有两座。

乐楼处于中间,东西戏楼分设两边。

下面分别对三座戏台进行详细分析:一、乐楼乐楼坐南面北,与南面的山门和北面的周公殿一同耸立于南端建筑群中心纵轴线上,穿过它便是主庙区,由于是中院的门户,因此也被成为中楼。

是周公庙主体建筑之一。

周公庙乐楼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为纪念周公制礼作乐而建,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因故坍塌而拆除,到嘉靖三十八年时重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4年)再次重修。

民国时期直至建国后乐楼经过多次的补修和维修得以成为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戏楼建筑。

周公庙乐楼的整体为过间式戏楼建筑,戏台下可以通过行人。

屋顶为五架梁式,外观(南面)呈歇山顶建筑,使乐楼看上去像一个面阔五间前带廊的整体建筑,漏极屋顶全为绿色琉璃彩瓦、筒瓦扣缝,正脊中间施一黄绿色琉璃宝瓶,两端施正吻。

陕西周公庙遗址有重大考古发现

陕西周公庙遗址有重大考古发现

陕西周公庙遗址有重大考古发现
2004年5月26日星期三
中国考古工作者最近在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发现一处目前已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地,等级不逊于目前发现的任何一个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君墓葬,但无法判定是否就是西周王陵。

新华社今天报导,周公庙是为纪念西周时期周公而建的大型建筑群,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以北约七公里处,属于西周时期考古的重要关注区之一。

新发现的大型墓葬群位于岐山南麓,面积约八万平方公尺。

周公庙考古队成员、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兴山说,虽然这处西周墓地的等级非常高,但是不能仅从形制就推断它是几代考古学者七十年来一直寻找的西周王陵。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墓地有多种可能,譬如当时的王室重臣,包括身居摄政王地位的周公。

考古专家还在这一大型墓地外围发现长达一千五百多公尺的西周夯土城墙,围绕著新发现的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葬群。

它分布在这处墓地的东、北、西三面,东墙残长七百公尺,北墙长三百公尺,西墙残长五百公尺,墙厚约十公尺,个别地方发现城墙的残存部分高出原地面约两公尺多,但是南城墙目前尚未发现。

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周公庙遗址附近的浩善坑发掘出西周时期的卜甲七百多片,其中有刻辞者八十二片,经初步清理,已发现可辩识文字三百五十字,其中属首次发现的周公字样出现五次,最多的一块卜甲上发现三十六字。

专家指出,这些卜甲对西周考古研究提供了文字资料。

在西周考古中,是仅次于一九七六年以后周原遗址出土甲骨的重大考古新发现。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徐天进【作者简介】徐天进,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教授。

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以北约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遗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有考古学家光顾过。

1943年,当时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的石璋如先生为寻找文献中记载的周人早期都邑,踏查了关中大地上的若干重要遗址,周公庙遗址便是其中之一[1]。

时隔60年之后,当我们有幸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竟有了意外的收获[2]。

2003年12月 14日,一片小小的刻辞卜甲静静地躺在冬日的麦田上等候着我们的到来,并经由它的指引,我们找到了仍处在原生地层内的两大片卜甲,上面共有55个字的刻辞,所记内容为过去所未曾见[3]。

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以此为契机,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于2004年2月联合组成周公庙考古队,正式对该遗址进行有计划的田野考古工作。

不经意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们经过地面调查、钻探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遗址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具体,但还是没有找到足够的或直接的证据来回答诸如遗址的性质、大型墓葬的墓主等问题。

现将我们工作的主要收获介绍如下,同时也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墓地和墓葬迄今经调查和钻探发现并确认的商周时期的墓地有6处,其中2处位于遗址北部的山梁上,3处位于遗址的东侧,1处位于遗址的西南部,同时在遗址范围内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墓葬,西周时期的墓葬总数已近千座。

分布在陵坡上的大型墓葬最为引人注目。

在已探明的37座墓葬中,有四条墓道者10座,有三条、两条和一条墓道者各4座,另有长方形竖穴土圹墓或车马坑15座。

从墓葬的规模和墓道的设置情况来看,这是目前所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墓地。

尤其是四条墓道和三条墓道的发现,填补了以往西周墓葬形制方面的空白。

在陵坡墓地的东、西、北三面,还发现了长达1500米的环绕于墓地外围的夯土墙,墙宽约 5米,局部墙体残存高度为2.5米。

评《元君庙仰韶墓地》--在考古报告中学习研究者的研究思路

评《元君庙仰韶墓地》--在考古报告中学习研究者的研究思路

1考古地层 学和类型学的综合应用
《 元君庙仰韶墓地》一书中,对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综合应用 是其分析方法 的一大特色 ,主要 内容集中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包括其 对墓地范 围、分期 、布局的阐释 ,因此本文评述的内容也主要是这一 部分 。通读这一板块 ,我们可 以看 出作者在研究这批墓 葬时,整个分 析过程思路清晰、论证也 比较严密,使我对如何运用考 古地层 学和类 型学有 了些许 了解 ,现就该书有关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应 用及论证 方法 进行评述 ,以加深 自己考古地层 学和类型学 的理解。 、 考 古地层 学主要 是根据遗存 出土 的地层位置关系 ,来 断定遗存 的 相对年代。而类型学则是根据器物的形式变化以判 断其先后年代 的方 法。在 《 元君庙仰韶墓地》的第一部分里 ,我们可 以看到研 究者在研 究这批墓葬时的重点:即对七组十五座具有 叠压打破关系 的墓葬进行 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 。 研 究者首先将具有叠压打破关系 的十五座墓葬 ,按照相互 的叠压 打破关系将其分为七 组,并初步判 断每一组具有叠压打破关系墓葬各 的相对 年代,确定每 一座打破 或叠压 于另一座墓葬 的墓葬 ,必定晚于 其打破 的或叠压的墓 葬。比如,M 4 3 8 叠压在M 4 5 3 之上 ,那么从地层学 上看,前者应 当是晚于后者 的;M 4 2 3 打破 了M 4 3 2 ,那么前者也应当是 晚于后 者。但 是,从 书中我们 可以看 出,光靠地层学还不能确定七组 墓 葬之 间的相对 年代 ,比如M 4 3 8 与M 4 2 3 的相对年代关系 、M 4 5 3 与M 4 2 3 的相对年代 关系 。所 以,研 究者们详 细记录 、分析 了这 十五座 墓中 所 出的陶器材料 ,并将所有 的陶器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再利用类 型学的原理 ,判 断出十五座墓葬彼此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 。比如,研 究者根据这七组十五座墓葬所提供 的信息程度,将其划分为A 、B 两大 类 ,并在其下继续划 分为 小组,分别用字母a g 表示。对每一个 小组 中的每一座墓葬所 出陶器 ,在器形 、陶质、制作工艺、纹饰等方面都 进行详细记录 ,以便通过类型学的方法来判断各陶器的先后年代 ,进 而判断墓葬的相对年代 。比如,作者认为B 类d 、e 、f 、g 四组墓葬的材 料时探讨墓地 中其他 四十六座墓葬的重要分期依据,便对 这四组墓 中 所 出陶器进行器形学研究 ,发现各组墓葬均随葬有本类墓 葬的独有 陶 器 ,然后将其定为该组 的标准器 ( 小 口瓶底瓶、绳纹罐B a 、弦纹罐B b 等 ),将此作为其他墓葬进行分组的出发点。不过 ,作者 也认识 到, 这样划 分的可 靠程度 还有待于其 他墓葬 器物 的共存 关系来 检验和修 改 ,因为这四组墓葬中的遗存情况可能并不能涵盖整片墓地 的遗存情 况 。可 以说,这样的思考研究方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 的,考虑 到了 对墓葬分期的切入点或重点、划分标准的统一性 ,也考虑到 了若有不 足应该怎样修改弥补,使整个研究系统有很 大的回旋余地 。就是通过 这七组十五座墓中所出陶器 器形的对 比方 式,作者将它们 以外 的墓葬 按照类型学原理逐步归类,从而在 前面地层 学的基础上 ,确定 了每一 座墓葬 的相对年代 ,进而对整片墓葬分期

陕西周公庙遗址发现一西周墓地,约8万平米,专家为何感叹没招了

陕西周公庙遗址发现一西周墓地,约8万平米,专家为何感叹没招了

陕西周公庙遗址发现一西周墓地,约8万平米,专家为何感叹没招了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儒学是孔子创建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孔子是至圣,而孟子是亚圣,可是你们可曾知道在至圣上面还有个元圣,而这个元圣就是儒学真正的创始人,他就是我们口中经常说的“晚上与周公相会”,就是周公啊,孔子只是将儒学更加的发扬光大。

我们可能很多人知道孔子和孟子葬在哪里,但是周公或许很多人不清楚,其实周公墓具体在哪里,真心在历史成了谜,不过陕西省到是有个周公庙遗址,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周公真正的墓离这个周公庙不远呢?这个谜底直到2003年的时候被破解了,可惜却产生了另一个谜团,让考古专家大为的感叹无奈啊!当时一外地来的的考古专家带着自己的学生在陕西省周公庙附近进行考古勘察,结果一个同学竟然在勘察中发现了卜甲。

卜甲其实就是龟甲,上面有很多占卜的内容,没想到的是这个卜甲的发现直接导致了考古界的轰动,很快考古专家就断定这块区域就是当年周朝时期的地方。

之后又陆续有考古队来这里进行了勘察,没想到惊人的发现有了,在周公庙遗址附近的一处高地发现了一个大型的西周墓地,面积起码达到了8万平米,这堪称是奇迹啊!经过考古队的具体勘测,发现这一代的古墓起码上千座,而且很多都是等级非常高的墓葬,起码都是王侯级别的身份。

当时能发现西周的墓葬,对于考古专家来说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毕竟西周离我们确实很遥远,历史上对其记载的文献资料也非常的少,正当我们的考古专家准备开始挖掘的时候,一个惊天霹雳的消息来了,考古队发现墓顶出现了很多的洞,其实就是盗洞,说明这些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了。

至于什么时候被盗的,这个就无法得知结论了,虽然说最后还是出土了不少的文物,但是文物等级都太低了,价值可以说不大的!在最后的考古搜寻当中,考古队出土了有关周公的卜辞,专家听说发现了和周公有关的文物,就立马来了兴趣,毕竟周公墓一直以来都是个谜,这次能不能找得到呢?但是让专家深感没招的是能证明周公身份的文物已经无法找到了,所以这座西周大墓被挖掘的也是深感心酸,这其中罪魁祸首就是那些可恨的盗墓贼啊!。

关于参观周公庙-泥塑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参观周公庙-泥塑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参观周公庙-泥塑村的实践报告》学校:宝鸡文理学院系别:政法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2010 级1 班姓名:周丹辉学号:201082014003指导老师:杨晓青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关于参观周公庙-泥塑村的实践报告摘要: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一些社会学问题,学好社会学这门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了岐山的周公庙和凤翔六营村的泥塑产业园,目的在于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周公庙在当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目前我国在“一村一品”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使我们了解到文化在当代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民间艺术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周公庙历史价值泥塑村民间艺术继承与发展一、实践的目的1.了解周公庙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2.了解目前我国在“一村一品”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以及民间艺术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二、调查对象宝鸡周公庙宝鸡凤翔六营村泥塑产业园三、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和实地走访四、实践的内容(一)关于周公庙的简介与历史价值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

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

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

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

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

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周公庙遗址名词解释

周公庙遗址名词解释

周公庙遗址名词解释
周公庙遗址是位于中国陕西省岐山县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

本文将对周公庙遗址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考古发现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
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曾在此地营建周人宗庙,并以此作为治理西方的基地。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在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鲁公,负责治理鲁国。

周公旦在鲁国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井田制、推行礼乐制度等,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内涵
周公庙遗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著名。

这些青铜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水平。

此外,周公庙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文字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考古发现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已经进行了
多次发掘。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发掘是 1976 年发现的一套完整的西周时期编钟,共 12 件,分别为甬钟、钮钟、祝钟、鼓钟、铙钟等,被誉为“中华第一编钟”。

此外,周公庙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和祭祀坑,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为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夏商周古墓群追溯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宝库

夏商周古墓群追溯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宝库

夏商周古墓群追溯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宝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明源远流长。

夏商周古墓群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被誉为考古宝库,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文将从夏商周古墓群的发现、特点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夏商周古墓群是指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古墓葬群。

这些古墓群分布广泛,包括了夏朝的二里头遗址、商朝的殷墟遗址以及周朝的周公墓等。

这些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演变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夏商周古墓群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线索。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历史地位至今仍然备受争议。

夏朝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文化的代表,通过对这个遗址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夏朝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代表性遗址殷墟是夏商文化的重要见证。

通过对殷墟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其代表性遗址周公墓是周朝文化的重要遗迹。

通过对周公墓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周朝的社会制度、礼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夏商周古墓群的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线索。

夏商周古墓群中的墓葬形式多样,包括了坑墓、土墓、石室墓等。

这些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和遗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手工艺、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另外,夏商周古墓群中的墓葬布局、墓主身份等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夏商周古墓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不仅仅是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夏商周古墓群的发掘和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科学技术和方法,如地理勘探、探墓、出土文物的鉴定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于今后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名词解释周原的考古发现

名词解释周原的考古发现

名词解释周原的考古发现周原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大发现。

它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遗址,又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北疆”。

通过对周原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周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一、周原的历史背景周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频仍的时代,各国争相并吞,割据一方。

而周原,则是西方秦国的屯田重地。

二、周原的发现周原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

当时,一位名叫尚时升的考古学家在内乡县河谷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这些文物和遗迹证实了周原的存在,也揭示了周原的繁荣和辉煌。

三、周原的城市规划根据考古学家对周原的研究,可以得知其城市规模和布局。

周原的建筑布局呈方形,边长约4.2公里,围绕着一座中央广场。

城市内部分为九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都有规划有序的建筑群。

这种城市规划体现了周原人民的智慧和组织能力。

四、周原的居民生活通过对周原的考古发现,可以对其居民的生活进行了解。

周原的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种植着各种作物,如小麦、粟、黍等。

同时,周原的居民还养殖牲畜,如猪、牛、羊等。

这种农耕和畜牧的生产方式为周原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五、周原的文化周原的文化是中国战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周原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显示了周原人民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例如,出土的青铜器上刻有各种图案和符号,这些图案和符号被认为是当时宗教仪式中的象征。

六、周原的社会制度周原是一个等级制度明显的社会。

考古学家发现,周原的墓葬中,人们被分为不同级别,高级别的墓葬中有更多的财富和奢侈品。

这表明周原的社会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和等级差别。

七、周原的意义周原的考古发现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我们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到周原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交流,这对于研究周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理解。

震惊考古界的大发掘

震惊考古界的大发掘

震惊考古界的大发掘2004年10月18日,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凤凰山麓的五爪梁上,曾轰动海内外的周公庙遗址两座大墓的发掘正式启动,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对具有四条墓道的周墓葬进行发掘,也是迄今为止对周人最高等级墓葬的第一次发掘。

11月中旬,在被发掘的18号大墓附近东南处,考古人员在清理遗址内一个灰坑时,发现了一具周人尸骨;12月8日,32号大墓发现了一个棺椁;另外,在18号大墓也发现了两块只有在诸侯一级或者不低于诸侯的墓葬里才有的石磬。

所有这些,使得各界对周公庙的关注度再次骤升。

意外发现周公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至今民间仍有“梦见周公”等日常习语。

周公乃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灭商,摄政七年后还政周武王,开创了分封制度,制礼做乐,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基础。

所以,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西周,而西周的根则在岐山、扶风一带。

为了缅怀周公的勤政德贤,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在距今岐山县城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为周公建祠立庙,后人称其为周公庙。

周公庙面积约62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

2003年12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副教授徐天进带领四名学生来到周公庙附近的樊村一带,进行考古实习调查。

就在师生兴致勃勃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忽然,在一处沟渠中,徐教授意外地发现了一块长约3厘米、宽约1厘米的龟甲,轻轻拭去龟甲上的积尘,清晰可见甲面上的字迹和甲边的刻痕。

多年来的考古直觉告诉他,这里肯定将有更多更大的发现。

于是,徐教授和他的学生立即对此处展开了全面的清理和发掘,到下午2时许,在距发现龟甲处不远的一块地方30厘米深浅的土层中,又发现了两片呈黄褐色的龟甲,上面刻有细小的文字,一片38字,另一片17字,龟甲上还有明显的锯面。

经专家仔细研究后确定,这两片龟甲就是周代的甲骨文,而且,与以前的发现相比较,这两片龟甲意义非凡:其中一片龟甲上的字数多达38个,而以前发现的周代甲骨上最多字数只有32个;这两片龟甲是我国考古界首次发现的龟背甲骨,而以前发现的均为龟腹甲骨;这两片龟甲有明显的锯面,而以前发现的甲骨文中从没有这种现象。

从周公庙西周墓葬的发现和发掘所想到的

从周公庙西周墓葬的发现和发掘所想到的

作者: 石兴邦
作者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7-9页
主题词: 周公庙 西周墓葬 发掘工作 考古工作
摘要:周公庙西周墓葬的发现和发掘是当前考占新闻中的热门话题。

这是很自然的。

我想起来有些抱愧。

1961年初建周原考古队时,我是代队长。

至今快半个世纪,把这样重要的史跡漏掉了,很难说得过去。

但迟来的发现总是好事,能选一两座进行发掘以了’解真情。

解剖一两个麻雀,也是有必要的,我希望我们第一线的同志,以主人翁的精神负起责来,认真、扎实地把发掘工作做好,为我们的事业树一个好的榜样。

把已开的墓发掘完、很好的总结一下工作经验,。

周公庙西周墓葬群重大发现专家谈

周公庙西周墓葬群重大发现专家谈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4-4页
主题词: 周公庙 西周墓葬群 文物考古 铸铜作坊 制陶作坊
摘要: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西周文明是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的第二座高峰(仰韶文明的代表半坡遗址是第一座,封建文明的最高峰唐王朝是第三座,今后中国人要创建的将是第四座)。

它上承夏商、下开秦汉,将自夏而商的中华奴隶制文明发展到了顶峰,而后盛极而衰,使封建社会的种芽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裂变动荡中不断成长,最终孕育出世界上最悠久、最灿烂的封建文明之花。

《周易》、八卦、周礼等不仅是指导周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其所显示的宏观、整体性的思维特征,。

周公庙遗址性质推想

周公庙遗址性质推想

作者: 李学勤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夏商习断代工程研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欢亚科学院院士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5-6页
主题词: 周公庙 遗址 性质推想 墓葬群
摘要:岐山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工作,经过媒体的报道,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

特别是具备大中小型三类墓地的墓葬群,其性质、年代和内涵,更是许多人期待知道的问题。

不过墓葬群刚刚开始发掘、已有的调查等工作材料也基本没有发表,目前要谈在学术上较深入的意见,确实为时过早。

我在这进而只想就几个为将来研究作准备的方面,说一些个人的看法。

周公庙遗址究竟发现了什么

周公庙遗址究竟发现了什么

周公庙遗址究竟发现了什么
杨永林
【期刊名称】《陕西史志》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2004年5月,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发现西周大型墓葬群的消息震惊了考古界,一时间,周公庙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这一发现堪称新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有人说这一发现结束了考古界苦苦寻求西周王陵70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这些大墓不像是西周王陵。

那么,周公庙遗址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杨永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8
【相关文献】
1.周公庙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2007~2008年度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获奖项目介绍
2.震惊考古界的大发掘——周公庙遗址发掘现在进行时
3.周公庙遗址甲骨坑H1发掘记
4.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墓与夯土围墙发现记
5.周秦历史文化最新考古动态(一):周公庙遗址出土甲骨文整理情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公庙遗址考古调查的缘起及其学术意义(徐天进)[复制链接]震旦之星超级版主1#发表于2007-5-25 21:33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2003年度对周公庙遗址的调查源于对周原遗址的重新思考。

据文献记载,周族先祖曾数度迁徙。

后稷居“邰”,公刘时迁至“豳”地,自古公亶父时始“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

学界对“邰”和“豳”地的确切所在尚有较大争议,但对太王所迁之“岐下”即今周原遗址这一点则少有不同意见。

1999年始,我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周原考古队)怀着进一步探究周原遗址的结构和布局的目的来到这块考古的圣地。

经过近5年新的田野工作之后,逐渐对周原遗址的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并随之对这里是否就是太王迁岐之“岐”的所在问题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也可以说是对周原遗址时空框架的分析的结果。

周原遗址的考古分期和编年近几年工作的主要收获之一是基本建立了周原遗址的考古学编年体系。

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虽然已进行了数十年,但一直没有对遗址的文化分期进行系统的研究。

我们在齐家、王家嘴和贺家等地的发掘,获得了一批十分丰富的遗物及诸多明确的层位关系,为建立周原遗址先周至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保证。

经初步的分析研究,该遗址的先周时期遗存可以分为二期5段,西周时期的遗存可以分为三期。

先周时期的第一期相当于“殷墟一、二期”,文化性质当属商文化的地方类型,第二期约和“殷墟三、四期”相当,其下限在商末周初。

西周的三期分别相当于西周早、中、晚期,每期尚有再做更细致划分的余地。

遗址详细而准确的年代标尺,成为我们把握整个周原遗址时空框架和聚落变迁的重要基础,此后的一系列思考均以此为出发点。

周原遗址各类遗迹的分布及其布局特征在遗址的编年完成以后,我们对周原遗址的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分析。

重点是大型建筑基址、青铜器窖藏、墓地和先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

周原遗址出土的若干青铜器窖藏早已为大家所熟知,据统计共出土百余批。

这些窖藏集中分布在十余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

耐人寻味的是在数百件有铭铜器中,非姬姓贵族的铜器占92.18%,姬姓贵族的铜器只占7.82%,如此悬殊的比例当可充分说明在此居住的贵族大多属于非姬周集团的异姓。

此外,这些铜器的年代多集中在西周中晚期。

如果要用青铜器的资料来证明这里就是太王所建的“岐邑”、而且是终西周一世的政治中心的话,其中的不合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周原遗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是使得大家相信这里就是“岐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周原遗址范围内已经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有凤雏、召陈和云塘三个地点,就目前地面调查所知,类似的建筑基址在齐镇村东、齐家村南、庄白村南、强家、凤雏村东、董家村西、贺家村北、朱家村北、衙里村西等地还有分布。

对这些建筑的性质如何认识,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意见。

仅就凤雏和召陈两处建筑而言,已发表的意见就有宗庙说、宫室说和贵族宅院说等多种不同的观点,前者根据建筑的形制结构,并征引古典文献的记载以证其说,后者则着眼于铜器窖藏和大型建筑基址的分布关系而立其意。

两相比较,或以后者更近于客观实际,但即或承认这些建筑为附近铜器窖藏的主人所有,也仍有进一步追究其实际功用的必要。

因为这些建筑不同的平面布局和结构特征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它们不全属居住生活用房。

从考古学的立场出发,上述意见仍只能视之为一种推测,而不能作为最后的定论来看待。

因为目前的考古学证据尚不足以完全地支持这些意见的成立。

周原遗址大型建筑既有相对密集的分布区,同时在空间上也有相当的范围,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他遗址相比可谓独树一帜。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建筑的年代多属西周中晚期,迄今尚没有一处可以确定为先周或西周早期的此类建筑基址。

过去有学者将凤雏甲组建筑基址的始建年代上溯至武王灭商以前,但现在看来,作为判断年代的根据尚嫌不足。

关于这座建筑的始建年代仍是一个有待确证的问题。

因此,建筑基址的资料同样不能证明这里就是太王所建的都邑之所在。

周原遗址墓地的分布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遗址性质的了解。

在遗址范围内,目前已知的墓地至少已经有数十处之多。

这些墓地互不相连,相隔距离远近不一,规模也有大小之别。

周原遗址墓地的存在形式和同时期其他规模相若的遗址相比,其特征是:墓地的数量多,墓地的规模小。

而且常见墓地和居址同处一地,相互叠压交错分布的现象,如已经发掘的齐家、云塘、庄白、李家等墓地。

同一墓地不同时期的墓葬在墓向和葬俗方面亦多有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同一地点的墓地因其年代的不同,墓主人的族属也有所区别。

换言之,不同的时期,墓地可能为不同的氏族所有。

墓地密集的分布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这里居住人口的稠密,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聚族而居”的居住形式的真实写照。

而同一片土地在作为墓地和居住的使用功能上的频繁改变,则可以认为是土地所有者更替的结果。

将上述青铜器窖藏、大型建筑及墓地的分布状况结合起来看时,我们可以发现三者间的密切联系,即青铜器窖藏和墓地多以大型建筑为中心分布。

根据这种分布状况,我们推测三者间很可能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即青铜器窖藏的主人就是附近大型建筑的居住者,同时也是附近墓地的使用者。

考虑到这些异姓贵族还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生产区域,实际所占土地的范围可能还要大些,那么,遗址1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就被瓜分完了。

可供姬姓周人居住的地方就已非常有限,更何况周王室的宫殿、宗庙区。

基于这样的考古实际,我更倾向于现在所认定的周原遗址是当时(主要是西周时期)以诸多不同氏族的贵族为中心的聚居区的认识。

要确认周原遗址是否为太王所建之“岐邑”,首先要解决的是遗址的年代问题。

当年代的问题解决之后,遗址的规模和内涵就成为判断遗址性质的关键。

虽然我们在周原遗址范围内的贺家、王家嘴、董家、岐阳堡、流龙嘴、朱家、凤雏和刘家等地均发现了年代上相当于太王迁岐之后、文王徙丰之前的文化遗存,在此范围内,以朱家至刘家南北一线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东界大体以今刘家沟(齐家沟)为界,虽然沟东侧紧邻沟边的部分地点仍有少量先周时期的遗存分布,但似乎已是边缘地带,再往东至齐家、齐镇、云塘一线便已难觅其踪。

往西可至岐阳、衙里一带。

更西的赵家台遗址已超出通常认为的周原范围,这里的遗存是否和王家嘴、贺家遗址的相同也还难以做出肯定的判断。

仅就先周文化遗存分布的范围而言,其面积远远小于现在所界定的周原遗址的规模。

而且,在此范围内,各遗址点是否相连成片也未确定。

所以,就先周遗址的规模和分布状况来看,这里更像是若干普通居民的聚居点(而非先周岐都)。

在周原遗址所发现的先周时期的遗存中,陶器群的特征依早晚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先是以商式鬲为代表的阶段,后以高领袋足鬲为典型特征,最后以连裆鬲为主。

虽然现有的资料(先周晚期)似乎已经可以和文王迁丰之后的遗存作比较顺畅的联系,但是,从这个范围之内所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来看,我们丝毫看不到可以用来证明这里就是太王率领族众所营筑之“宫室”就在此地的证据,如:先周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高等级的贵族墓葬等。

综上所述,现已了解的周原遗址的布局特征都说明这里可能就不是太王迁岐的地方。

那么,太王所迁之地究竟在何处呢?从2001年开始,我们对周原遗址以外的地区进行新的调查和复查,试图寻找“岐邑”的新线索。

当时调查的地点有岐山县的岐阳堡、流龙嘴、衙里、呼刘、朱家、赵家台、眉县的东坡、杨家村等。

虽然在多处地点发现有先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并没有找到可以和都邑相联系的遗址。

2003年秋季,为安排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生实习,我们制定的实习计划分田野发掘和调查两部分。

其中发掘的目的仍然围绕着周原遗址的布局问题,选择了扶风李家的西周铸铜作坊遗址。

而调查的目的也仍然是为了寻找周人早期都城的踪迹。

之所以把调查的区域选定在岐山县的北郭乡(已并为凤鸣镇)一带,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一带过去曾多次出土过西周早期甚至先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周原遗址以外出土青铜器比较集中的区域,而且还出土过西周时期只有大型建筑才使用的砖和瓦等建筑材料。

尤其是后者所提供的信息,使我们有理由可以肯定这是一处值得给予格外重视的遗址。

因为砖、瓦的存在,说明这里一定会有大型的建筑,而有大型建筑的遗址就一定不会是普通的村落。

换言之,也就有都邑址的可能。

另一方面文献上所提供的关于周城”、“周公采邑”的线索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由于发掘期间雨季过长,致使野外发掘的时间拖至12月初才结束。

原定调查的时间和范围的计划也不得不做重新调整。

2003年12月12日至15日,我们对周公庙遗址只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查,调查范围:南自樊村以北,北至周公庙,西自庙王、董家台以东、东至蚂蚁沟,面积约70万平方米。

这次调查的主要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对遗址的规模和年代取得了初步的了解。

周公庙遗址最早的文化遗存属仰韶时期,之后有龙山时期的堆积,而先周和西周时期的遗存分布最为普遍。

在调查区域之内,先周时期的遗物随处可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处以先周时期的遗存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不会小于70万平方米)的遗址;2、通过对遗址内涵的调查,为判断遗址的性质提供了若干重要的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数个地点有砖和瓦的分布,采集所获砖的特征显示其时代可以早至先周时期;同时我们还在几个不同的地点发现夯土和类似磉墩的迹象,这表明确实有大型夯土建筑的存在;在樊村村北发现了一处先周至西周时期的墓地;尤其重要的是在第10采集地点发现了两片刻辞卜甲,根据卜甲所在的层位及共存的陶器特征,我们认为其年代或可早至先周晚期。

所有这些线索都表明,该遗址应该是一处具有都邑性质的遗址。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调查活动虽然只进行了短短的几天,而且并未彻底完成,但已有的收获已经显示出它所具有的重大学术意义。

通过这次调查,为从考古学上寻找周人早期都邑提供了新的而且也可能是至重要的线索。

不论这里是周公的采邑,还是太王所建的都邑(我自己倾向于两者为同一地的意见),如果可以确认,对西周考古和历史的研究都将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先周文化的研究也将随之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由周公庙遗址的再发现,可以进一步促使我们重新来释读周原遗址,周原遗址的重要性并不会因为周公庙遗址的发现而降低其学术上的地位,两者间的关系是今后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周公庙卜甲所提供的信息亦非常重要。

此次出土的卜甲年代明确、族属清楚,记事内容前所未见,尤其是刻辞中“哉死霸”这一月相纪时的辞例为首次发现,填补了传世和出土文献之所缺,为周代历法和西周年代学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同时也增进了学术界对于周人甲骨的认识。

周公庙遗址的学术价值当会随着今后田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而日益显现出来。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它的将来寄予厚望。

收藏0 分享0论坛推出评分功能请大家使用!回复引用举报返回顶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高级模式| 发表帖子BColorImageLinkQuoteCodeSmilies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注册发表回复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