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感恩教育调研报告
感恩教育调研报告
《感恩教育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感恩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实施情况,以及感恩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调研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在多个学校和家庭进行了调研,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调研结果:
1. 感恩教育在学校中的实施情况
大多数学校都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德育课程中,通过讲座、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感恩的重要性。
2. 感恩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情况
超过80%的受访家庭会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并通过平时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树立感恩意识。
3. 感恩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90%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感恩教育,他们更加乐观,心态更加平和,减少了负面情绪的困扰。
4. 感恩教育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70%的学生认为学习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对提升学习成绩有一定帮助。
结论:感恩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学校和家庭中更多地加强对感恩教育的关注和实施,将对学生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由我代表课题组进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
学生的感恩观念淡薄,不知道感谢大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社会的培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
这些状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影响很大。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理论基础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了“朴素道德”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蕴含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感恩教育就属于其中爱的范畴。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其内涵是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而且要使之“成人”。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
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教育,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 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的孝文化,在中国历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对规范我们的行为、道德准则等仍有着深远影响。
三、概念界定感恩是人们对于他人所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好处,从内心深处感到感激,并且准备付之于行动进行报答的思想行为。
课题感恩教育开题报告
课题感恩教育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 "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
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
曾有调查表明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
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知恩图报”,“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等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2、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
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 “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
孩子们不知道感谢大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的培育之恩,加之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中势必削弱。
二选题意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
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及幼儿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2024年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范本
2024年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范本2024年感恩节是我们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第三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心。
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和校园实践两个环节,教师们充分利用了多种教育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在感恩节期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与重要性。
1. 感恩故事分享每天早晨,我们都会在晨读课上分享一个感恩故事,故事内容涵盖了家人、老师、朋友等各方面的感恩对象。
学生通过听故事,能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2. 感恩诗歌创作我们组织了一次感恩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学生们积极参与,他们的诗歌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也激发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3. 感恩主题展览我们在学校图书馆举办了一次感恩主题展览,展示学生们的感恩作品和感恩心得。
学生们通过展览,深刻地理解了感恩的含义,也看到了他人对他们的感恩之情,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感恩之心。
二、校园实践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开展了多项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树立和践行感恩之心。
1. 感恩义卖我们组织了一次感恩义卖活动,学生们自发地收集物品,然后在校园里摆摊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
通过这次义卖,学生们切实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感受到了被帮助者的感激之情。
2. 真心感谢我们进行了一次真心感谢活动,学生们亲手制作感谢卡片,并写下自己的感谢之词,然后送给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学生在感谢卡片上的文字流露出他们真诚的感激之情,也让被感谢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
3. 参观社区公益机构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社区公益机构的活动,学生们亲眼看到了一些义工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通过参观,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幸福源于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体验到了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通过这些课堂教学和校园实践,学生们的感恩之心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他们学会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亲身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并懂得了要回报社会、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一、课题背景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科技的发展,青少年一代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责任感、自私自利、感恩意识淡薄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探究感恩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实践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有效的感恩教育实践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3. 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感恩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1)调查小学生对感恩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表现。
(2)分析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感恩教育实践策略研究(1)家庭教育方面:研究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2)学校教育方面:探讨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入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
(3)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3. 感恩教育实践效果评估(1)对实施感恩教育前后的小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对比,评估感恩教育的效果。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感恩教育的满意度。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家长、教师对感恩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3. 实验研究法:选取部分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实践,观察和分析实践效果。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感恩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一、引言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以我校开展感恩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践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感恩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实践背景与目标1. 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道德观念却日益淡薄。
许多青少年缺乏感恩意识,对父母、老师、同学等关心帮助他们的亲人漠不关心。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决定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 实践目标(1)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方法与过程1. 实践方法(1)课程教学:将感恩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感恩的意义;(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敬老院慰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3)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感恩教育,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4)榜样示范:树立感恩榜样,让学生在身边找到学习的榜样,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2. 实践过程(1)课程教学: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感恩教育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写作、讨论中感受感恩;(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慰问、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3)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感恩教育,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4)榜样示范:邀请感恩榜样到校分享他们的故事,让学生在身边找到学习的榜样。
四、实践效果1. 学生感恩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感恩教育实践,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提高。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心父母、老师、同学,乐于助人,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 学生道德素质得到提升感恩教育实践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升。
2024小学感恩活动总结
____小学感恩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和目的____年是小学的一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校特别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感恩的意识,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活动安排和内容1. 主题活动活动主题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社会”。
学校提前了解了每位学生以及家长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在家中为父母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另外,还组织学生制作了一份感谢老师和同学的感恩卡片,并在班级活动时间进行了发放。
2. 校园环境的美化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维护校园的美好环境,学校组织了一次校园环境美化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清理了校园中的垃圾,整理了花坛和草地,并进行了一次植树活动,在校园中种下了一棵感恩的树。
3. 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安排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们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
学生们帮助老人扫地、擦桌子,为社区居民做一次义务清扫活动,并且主动为居民提供帮助,让居民感受到学生们的爱心和关怀。
4. 感恩主题班会每个班级安排了一次感恩主题班会,班会上,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感恩之情,并且表达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更加努力回报和报答。
三、活动效果和影响通过这次感恩活动,学生们深入感受到了被感恩者的苦心和付出,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和价值。
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体验到了付出的快乐,懂得了感恩的人生态度,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活动还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了家庭教育的力度。
此外,通过活动,学生们树立了校园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保护了校园环境的美好和整洁。
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们懂得了付出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成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感恩主题班会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学生们的亲师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培养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活动反思和展望通过这次活动,学校认识到感恩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也发现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感恩教育实践_课题
一、课题背景感恩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体验和表达感恩之情的能力,使其学会珍惜他人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当前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不加以引导和教育,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1. 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使其明确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感恩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4. 为我国青少年感恩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感恩教育理论概述(1)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验和表达感恩之情,培养其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品质。
感恩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情感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价值和方法。
2. 感恩教育实践探索(1)学校层面1)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2)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孤儿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3)开展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感恩教育意识,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
(2)家庭层面1)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感恩榜样。
2)开展家庭感恩活动,如感恩日记、家庭感恩信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3)社会层面1)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2)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如感恩演讲、感恩征文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感恩教育,为青少年提供实践平台。
3. 感恩教育评价体系构建(1)建立感恩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感恩意识、感恩行为、感恩情感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感恩教育效果。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六年级组李妮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 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 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
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
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
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
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
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
有一年的“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
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
感恩教育活动实践报告模板
感恩教育活动实践报告模板一、活动背景介绍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心理和感恩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人和事对自己的影响和贡献,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和事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感恩的力量,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习惯。
二、活动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人和事对自己的贡献,并感激和珍惜。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使学生养成经常表达感谢和帮助他人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影响和帮助他人,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活动实施及过程1. 前期准备- 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流程、确定活动内容和方法。
- 宣传活动:通过班级群、学校官网等渠道宣传活动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筹备物资:准备感恩卡、感恩信纸等物资,以供学生使用。
- 确定活动地点:选择一个适合开展感恩教育的场地,如教室、礼堂等。
2. 活动实施- 活动开始前,组织师生集体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放松身心。
- 导入活动主题:通过讲述感恩故事、观看感恩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状态。
-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恩对象,并理解对方的感恩对象。
- 制作感恩卡和感恩信:鼓励学生给自己的感恩对象写感恩卡和感恩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 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感恩对象和感恩心情,鼓励同学间的互相认可和鼓励。
-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感恩的积极意义。
- 感恩行动:安排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行动,帮助自己的感恩对象,如帮助老人购买日常用品、为同学解决学习问题等等。
- 活动总结: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从活动中学到的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活动效果评估1. 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口头或书面反馈,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认可和评价。
2. 感恩行动观察:观察学生是否真正付诸行动,帮助感恩对象,并记录他们的行动和效果。
小学生《感恩》报告会
小学生《感恩》报告会导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
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更加懂得珍惜与付出。
为了培养小学生感恩的意识,学校特意举办了一场《感恩》报告会,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提升自己的感恩之心。
感恩父母首先,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
无论是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帮助,还是精神上的支持,父母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在报告会上,小明向大家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小明的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但她依然能准时接送小明上学。
为了让小明有好的学习环境,妈妈经常陪他一起做作业。
小明说:“我非常感激妈妈的付出,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的期望。
”感恩老师除了父母,我们还要感恩我们的老师。
老师们是我们的引路人,他们教给我们知识,引导我们正确的道路。
小红通过一段小视频介绍了她最喜欢的老师——王老师。
王老师对每个学生都非常关心,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她总是鼓励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
小红说:“感谢王老师一直以来的关怀和指导,我会用学习好的成绩来回报她。
”感恩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可爱的同学,他们是我们的朋友和伙伴。
小李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温馨的故事。
有一次,小李生病了,不能上学。
可是,她的同桌小明主动帮她记下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每天放学后都去小李家给她讲解。
这个小故事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互助。
小李说:“特别感谢小明的帮助,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尽力回报他。
”感恩社会最后,我们也要感恩社会。
社会是我们生活的舞台,社会给予我们许多福利和机会。
小刚通过报告向大家介绍了社会的温暖。
他说:“有一次,我路过一位老人的家门口,她摔倒了,我过去马上帮助她,并陪她回到家里。
她非常感激我,还送给我一个精美的礼物。
从那时起,我明白了社会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怀。
”小结在《感恩》报告会中,我们通过孩子们真实的故事,深刻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身边一切,学会关爱他人,学会积极回报社会。
当我们拥有感恩的心,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学⽣感恩教育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选题(⼀)研究背景中华民族是⼀个古⽼的民族,也是⼀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常说的“受⼈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学阶段是⼈⽣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些⾏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的⼀⽣。
当前在我们的⼩学⽣⾝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痛⼼和警醒:据调查孩⼦们⼼中所崇拜的对象⼤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的⽗母。
“可怜天下⽗母⼼”,⽗母在孩⼦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母的孩⼦却是少之可怜。
孩⼦尚且对⽗母不怀感恩之⼼,更何况对同学、对⽼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私,原因是多⽅⾯的:现状之⼀:家长溺爱严重现状之⼆:社会影响深远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选题的意义及价值感恩是⼀种⽂明,感恩是⼀种品德。
⼈有了感恩之⼼,⼈与⼈、⼈与⾃然、⼈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也会因为这种感恩⼼理的存在⽽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中播种⾼尚的道德的种⼦,引导他们学会做⼈,学会做事,以平和之⼼、感恩之⼼来对待学习,对待⽣活,对待社会。
星星之⽕,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情况:美国,⽤节⽇进⾏感恩教育。
美国家庭很注重对孩⼦进⾏感恩教育,每年11⽉的最后⼀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这是⼀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
这⼀天⼈们欢聚⼀堂,进⾏⼀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年⾥的仁慈和恩惠。
另外,韩国⼈也过中秋节,他们还把这个节⽇叫做“感恩节”。
到了中秋节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向爷爷奶奶⾏叩拜⼤礼,“感谢⽗母给了我们⽣命,感谢⽗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感恩系列活动总结报告
小学感恩系列活动总结报告活动背景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
为了培养孩子们感恩之心,学校在过去一学期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他们所拥有的,学会珍惜、感恩,并通过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活动内容感恩家人我们认为家人是孩子们最亲近和最了解自己的人,应该是他们最应该感恩的对象。
在感恩家人的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家庭合作游戏、亲子阅读活动和制作感恩手抄报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深入思考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进一步增强了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感恩老师老师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引路人。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组织了感恩老师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手工制作感恩卡片,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同时,还开展了教师节表演活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向老师们致以敬意。
感恩同学同学是孩子们在校园中相处最多的人,他们是孩子们的伙伴、朋友。
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组织了感恩同学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合作课程、班级聚餐和友谊赛等。
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学会了和同学们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感恩社会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舞台,其中有很多无私奉献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感恩。
为了让孩子们关注社会问题,我们组织了爱心义卖、慰问社区老人和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了解到社会的不公平,也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为社会做出贡献。
活动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活动,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们学会了向家人说一声“谢谢”,对老师们的关心表示感激,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爱心人士分享自己的爱心。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期报告】《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概述紧张繁忙的一个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们班主任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八年级(1)(2)班的课题是“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我们于2019年9月申请,课题实验预计2020年8月完成,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课题实施已进入第三阶段实践阶段。
1、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从古至今,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在推进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中都发挥了重大的影响。
中华美德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经过历史的检验、扬弃和熔炼,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以爱国爱民的思想为主线,倡导仁义守信、勤奋检朴、廉洁奉公、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精神和品格,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无数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
正是这种美德铸成了我们的民族魂、英雄胆,造就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大国,凝聚了数千年来的中华儿女的心,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近百年的辉煌业绩。
今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驾驭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人已成为决定我们事业成功、民族兴旺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
新一代的民族栋梁应该是既能吸取全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中华民族新一代传人。
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求知,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做人,帮助他们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中华美德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精神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带来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思想意识以及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学生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微型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汶川县水磨小学微型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
水磨镇小学学生来自水磨镇街道和周边村组的通校生占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寄宿制学生占三分之二。
通过调查了解到,一方面目前全校学生中有半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子女,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其孩子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来养育,隔代教育的结果只会是娇惯、溺爱有余,正确引导不足,使许多孩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常识。
这些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学生个性中暴露出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
还有一部分生活在高半山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他们刚出世,母亲就抛弃他们远走他乡,这些孩子大部分都缺少父母双亲的关爱,缺少亲情教育,导致不少孩子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另一方面,我校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普片较低,甚至部分学生家长素质差,他们的孩子在语言、行为上缺少正确引导,这是道德教育建设的一大空白。
为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变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水磨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做人教育为重点,以行为教育为主线,以心理教育为突破,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确定了以“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为切入点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的研究。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 .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 .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 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乌鲁木齐市二十七小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
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
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
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方案河南省舞钢市第二小学翟慧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方案河南省舞钢市第二小学翟慧月2011年,经我校申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为了有效实施课题实验,充分利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实验与研究,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特制定以下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课题组将在上级总课题组的领导下,按照上级部署和学校课题组的方案计划,充分发挥课题骨干教师的作用,扎实开展实验研究,务实求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力争达到课题设计的预期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让学生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让学生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寻求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
探索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以及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
2.构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3.创建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4.提高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感恩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芙蓉镇第一小学高晓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
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
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3、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促成他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较快养成,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
2.施恩对象研究。
很多家长与老师及社会有爱心的人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
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
因此父母之恩、教师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便成为施恩对象研究
3.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
我们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4.感恩教育形式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
“图报”的前提是“知恩”。
感恩教育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
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
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帮
助他们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
要让小学生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老师的尊敬,对环卫工人的一封信件也是一种报恩。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途径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
通过研究,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形成系列感恩活动方案,并有序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真诚地说“谢谢”,让每个学生能为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而感动,让学生最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行动感恩。
研究途径:
1、建立健全研究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营造德育教育感恩氛围,选择传统读物《弟子规》。
3、充分利用网络电教媒体资源,加强感恩的事实教育。
4、定期布置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感恩身边人的事,并从中筛选典型示范。
5、资料的收集归档:收集并整理好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典型事例等档案。
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6、评估。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
1、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
因为他们不仅赐予孩子生命,更把孩子养育成人。
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孩子读书,把孩子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
因此,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
通过感激父母教育,让学生体悟来自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给他们每笔钱背后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感谢父母养育我活动:
A、开展征文活动:《我的妈妈》、《给妈妈洗脚》、《看母亲分娩过程心得》、《我爱祖国》
B、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C、体验教育活动:
(a)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
(b) 观看剖腹产手术录象(用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
这一血淋淋的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
让学生想到:创造一个生命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尽千辛万苦。
)
2、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
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感谢老师教育我活动推荐
A、演讲:《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等
B、征文:《给老师的一封信》等
C、小报比赛等
3、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
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
因为他们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感谢他人帮助我活动
A、我为同学做一事
B、今天我值日活动
C、写一篇你受挫折的故事
D、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表达你们的感恩心情。
4、学生成长
感恩是做人的支点,我们通过爱心宣传,爱心募捐等系列活动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感恩教育,让孩子明白,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心中要有他人,一个不懂得善待别人的人也就不懂得善待自己,不懂感恩的人便没有快乐……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5、家庭、社会的影响
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孩子们的活动触动了社会,小手的力量不断强大,强大的力量不段转化,小手越拉越有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展示。
2、感恩名言、警句、短文汇编。
(收集、创作)
3、感恩教育途径及成功案例结集。
4、感恩文体活动及感恩文化环境展示。
5、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七、存在问题及体会
1、感恩教育如何更加深入的细化到学校常规教育之中,与学科教学、班队会、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
2、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校互动,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把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教育,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继续摸索。
4、在这次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如何使师生日常教育教学,学生日常家庭生活情况,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