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的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合集下载

国际新闻热点总结报告

国际新闻热点总结报告

国际新闻热点总结报告最近的国际新闻热点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领域和议题。

以下是一些重要热点的简要概述:1. 美国总统选举:美国总统选举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最近,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引起了广泛争议和争议。

拜登当选为美国第46任总统,而特朗普对选举结果提出了多次质疑,这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和争议。

2. 英国脱欧:英国正式于2020年1月31日脱离欧盟。

然而,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协议谈判仍在进行中,以确定双方在经济、贸易和其他领域的未来关系。

这个过程对英国和欧洲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3. COVID-19疫情: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并对全球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

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包括封锁、限制出行、加强医疗资源等,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疫苗研发和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持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2020年,许多国家承诺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

5. 黑人生命事关运动: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反种族主义抗议活动。

这一事件导致了针对黑人和少数族裔不平等待遇和警察暴力的讨论与行动,引发了一场全球关注的社会运动。

6. 中东和平进展: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最近,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和苏丹等国签署了正式和平协议,开启了地区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这一发展为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7.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和物联网等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要驱动力。

各国都在加大对数字经济和创新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这些国际新闻热点涉及的议题广泛,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回应和合作应对这些问题。

环球时报分析

环球时报分析

《环球时报》分析作者从初中开始阅读《环球时报》,以下内容源自作者内心。

-------题记成功原因(一)消息来源官方,政府支持请注意,《环球时报》在报纸的最上角写着:”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报纸.”《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使之刊发的文章不仅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享受到同类报纸难以匹敌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例如,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环球时报》出了特刊,主打文章是请使馆四名记者中惟一幸存者吕岩松写的,绝对独家。

吕岩松就是人民日报社的驻外记者。

(二)全球定位与环球视角《环球时报》通过广布于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以独特视角生动及时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视野,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讯。

国际新闻的新颖独特,国际要闻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导致国际新闻的新闻吸引力远远超越单调反复的国内新闻亦或是乏味空洞的党政新闻。

再加上《环球时报》出色的商业化运作,记者的煽情深度扩展,使得整个报纸极大的满足了中国人民的猎奇心。

《环球时报》通过散播国际要闻,填补了人民工作,生活的空虚,特别是在等地铁,坐飞机的时候,消磨了无聊人民的时光。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选对了全球化跟踪报道,就是选择了成功,更何况,《环球时报》还是先行者。

(三)产业巨大,全球覆盖《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特派记者站,另在32个国家聘有专业资深撰稿人。

他们组成了优质高效的海外信息网络,及时向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

在报纸行业日渐萎缩的今天,一个公司可以如此大的全球覆盖量,是难能可贵的。

久而久之,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巨型报业公司市场占有率越大,然后产业越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globaltimes

globaltimes

globaltimes《环球时报》是中国的一家国有全球化媒体,是《人民日报》的旗下媒体之一。

《环球时报》于1993年5月发行,每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英文报刊之一。

作为全球化媒体,《环球时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该报主要报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新闻,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时事评论和分析。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该报聘请了一批资深的政治评论员、军事专家和经济学家。

同时,《环球时报》也积极与国外的媒体和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在报道中,《环球时报》以客观中立的立场,详细而深入地分析事件的各个方面。

该报主张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并积极主张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此外,该报还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国际时事,对一些西方媒体所传播的关于中国的偏见和误解提出反驳。

与此同时,该报还致力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通过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该报可以消除外界对中国的一些猜测和误解,促进中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然而,《环球时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激烈的国际媒体市场。

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成为该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同时,近年来,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偏见和误解,给国内媒体带来了一些舆论压力。

《环球时报》需要更加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自身的声誉和影响力。

总之,《环球时报》作为中国的一家国有全球化媒体,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国际新闻和评论。

它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媒体国际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崛起和全球化的象征之一。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环球时报》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大,与国际媒体并肩前行。

《环球时报》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

《环球时报》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

《环球时报》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作者:罗丹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8期【摘要】《环球时报》作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日报,中英文版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及时地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使其在对内、对外传播中成为纸质媒体的典范。

本文从《环球时报》对一些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的报道中分析该报的议程设置、宣传策略,进而解读该报如何在对内和对外传播的双向传播中逐步提升国家形象。

【关键词】《环球时报》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议程设置媒体外交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显著提升。

如何在国际上拥有与我国国力相称的发言权,如何造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这都要求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国家形象概述关于国家形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中国传媒大学李寿源教授的定义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

①就像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带给一个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样,一国的国家形象也在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的竞争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家形象在国际交往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国家形象要靠成功的对外传播来树立。

对外传播是连接国家与国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国家预期的国家形象。

二、《环球时报》在国际传播的议程设置中提升了国家形象所谓国际传播,“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

②在不同时期,由国际传播派生出了其他相近的概念,如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这一概念主要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

它主要是指“通过中国自主创办或与境外人士合作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通讯社和网站等传播媒体,以境外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③对内传播的受众,主要是我国读者,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前进当中的中国人在主流价值和国内外重大资讯的解读方面有很大需求,了解世界、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一部分中国人的切实之需。

《环球时报》的新闻评论特点

《环球时报》的新闻评论特点

闻评论 的知识性更加丰 富,写作时所 遇到
的复杂性 自然再所难免 。 《 环球时报 》 新
闻评论恰到好处地利用 了亲 民朴实的写作
文风 ,寓知识 性、复杂性于朴实的文风当 中。给读者带来许 多专业性知识 的同时 ,
展成为 “ 国际论坛”版 ,其 中周一至周五 在观望 的时候 ,它已经 以敏锐的眼光 发表 文风朴实 ,平易近人 。亲 民朴实的文风应 是所有新闻评论写作努力 的方向。 为第 1 4 、1 5版 两个整 版 ( 周一 至周五 总 了 自己的看法 。
1 选题 的丰富性 。内容 的广泛性 着 极 为地 道 的权威 见解 。 《 环球 时报 》 《 环 球 时报 》新 闻评 论 的选题 涉及 刊发 的每一 篇新 闻评 论 ,都 极 为慎 重 , 球 时报 》有 “ 写不 尽 的话题 ,不断 变换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 正是这些独到、 专业 、 开的。尤其是涉及到国际问题 的敏感性话 的视角 ”【 2 ] 。其 中尤其是 国际题材 的评论 , 权 威 的见解 ,引领 了数 百万 社会精 英人 题 , 《 环球时报 》的新 闻评论经常被 国际 是 国内其他报业无法 比拟 的。 《 环球时报 》 士 的思 想 。 目前 国 内还 没有 哪家报 纸 的 社会解读为 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 。这在很 大程度上树立 了国家的 良好形象 ,为 国家 涉 及到 国际题材 的新 闻评论 ,不仅 从量 新 闻评论能汇聚这么多 的 “ 大家” 。
创 的。 后来又称为 “ 时评 ” “ 时论 ”。《 环 现 。[ 4 J I ’但 《 环球 时报 》能做 到让如此多 球 时报 》的新 闻评论从 2 0 0 9年 3月 2 5日 的社会精英人士对其新 闻评论如此关 注 , 开始创办 ,当时是 以 “ 社论 ”的形式 出现 , 重要点之一就在于 《 环球时报 》新闻评论 从 当年 5月 1 8日起 更名 为 “ 社评 ”,时 的专业性 、权威性。 《 环球时报 》的新 闻 至今 日, 《 环球时报 》的新 闻评论已经发 评论 ,时效性非常强,在其他许多媒体还

报海一路凯歌去_环球时报_热销评析

报海一路凯歌去_环球时报_热销评析

《环球时报》,是一份以报道读者关注的国际新闻事件为主的新闻周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

据中央电视台最近一次调查,在北京地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报纸中,《环球时报》位居第二,同时被评为“全国读者喜爱的38家报纸”之一。

目前,其发行量已突破45万份,创刊5年来,年均增长7万份,而且95%是读者自费订阅。

去年3月该报一次较大规模调查显示,82.7%读者反映一周16版不解渴,要求扩版。

因此,环球时报1999年扩为24版。

在报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环球时报》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追踪读者关注的国际新闻事件知天下事《环球时报》创刊的1993年,冷战已结束,各种力量重新分化、较量、组合,国际风云波谲云诡。

全国人民渴望观察、了解世界,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此形势下,人民日报国际部创办了《环球文萃》(后易名为《环球时报》)。

显然,该报的创刊,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要求、读者需要。

有此一点,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全国众多报刊发行量有所下落的1994、1995两年里,《环球时报》发行量却分别上扬了38%和42%。

如果说1993年《环球时报》还停留在报道国内外热点人物上,第二年她便将视野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

几年发展完善,今天该报报道重点定位于国际社会关注尤其是我国读者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重大事件上。

综览1998年的《环球时报》:从台湾大使败走南非、以色列特工瑞士出丑、海湾危机到克林顿绯闻案、印尼骚乱、克林顿访华、巴以和谈等热点问题,以独家报道、详细报道、热点追踪、环球大特写等形式逐一评述,透析背景。

1997年10月5日的《金正日接班》一文,见报后被日本、法国、韩国及国内多家传媒转载,反响极大,并以“不是转发新闻,而是发掘、首发新闻……”的评价,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奖二等奖。

去年6月21日该报头版版面:《中国通谈克林顿访华》,先后被加拿大权威报纸《环球邮报》《渥太华公民报》及美国《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转登。

《环球时报》大概内容

《环球时报》大概内容

一、《环球时报》简介1、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

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

其日发行量高达240万份,在2010年全国报纸发行量排行第三。

2、环球时报目前主要的栏目头版要闻: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深度报道:7版,敏锐,犀利,全面,做好调查,写出深度军事: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异国风情: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台港澳传真:10版,深度剖析两岸三地最新热点,宝岛政经百态环球财经:11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娱乐与体育: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人物春秋·史海回眸: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

国际论坛: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演讲与PPT同步演讲者仅需讲红色字体)二、《环球时报》版面特点1、好版面的标准中国记协对报纸版面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好版面可具体化为以下五项:一、政治性强:重大新闻或重头稿件安排得当二、新闻性强:至少应3日以内的新闻;信息量较大。

三、标题与内容安排得当:题文内容相符;题文走向符合阅读习惯、位置互相照应、区域比例得当。

四、照片与文字并重:照片有相当的新闻性;照片位置较为显要、得体;照并与文字联系密切,互为补充。

五、版面整体安排有新意,较好地体现报纸的独特风格;某一处、几处乃至整体布局有创新;整体安排富有美感,创作出的一种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版面形式。

2、《环球时报》的版面语言版面语言是版面表意、传情、叙事的符号。

版面风格必须借助版面语言才能具体体现。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几方面。

《环球时报》对2009阿富汗大选的报道分析

《环球时报》对2009阿富汗大选的报道分析
的 两 大 方 向

要 :持 续 两 个 多 月 的 20 0 9年 阿 富 汗 大 选 一 波 三 立。“ 波恩 进 程 ” 束” 四 年后 , 富汗 走 到 另 一 个 十 字路 口 , 结 I 。 阿

折 , 最终 戏 剧 性 地 收 场 , 尔扎 伊 为 这 场 西 方 主 导 的 民主 游 卡
日 , 富 ; 举 行 了全 国及 地 方议 会 选 举 。 1 阿 T - - 2月 , 阿新 议 会 成
本。 文 撷 取 《 球 时 报 } 0 9年 8月 2 日至 2 0 本 环 20 0 0 9年 1 1月
2年1 ( 6) 匆 戈● ( 第 期总 4 I 2 第期 I 】 9 健
至周 四 1 6版 , 五 2 周 4版 。 f 球 时 报 》 世 界 7 环 在 5个 国家 阿 临时 政 府成 立 , 尔 扎伊 被 推 举任 临 时政 府 主 席 。2 0 卡 0 2年 和 地 区驻 有 3 0多位 特 派 、 约 记 者 。 刊 发 的 文章 受到 党 和 5 特

攒进倒 藕珲 论
探 誊 创 新 实 践
ONG N C U NB 主 专 — 际 播 NA H A O 题 栏 —国 传
《 环球时报》 2 0 对 9阿富汗 大选 的 0
报 道 分析
陈 刚
( 建 师 范 大学 协 和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1) 福 5) 7) ( 0
作 为权 威 国 际新 闻报 纸 的 瓣 球 时报 ,其 读 者 必 然 指 向具 务国际视 野的 中国社 会精 英 ,所 以,如 何呈现 国际事件 于 中国 视 野 与如 何 表 达 中 国 声音 于 国际 舞 台 ,将 是 环 球 时报 努 力

《环球时报》与《环球邮报》国际新闻比较研究

《环球时报》与《环球邮报》国际新闻比较研究
是 那 些具 体 的 因 素 , 多 学 者 又对 报 纸 的印刷 版 许 和 网 络版 进行 了实 证 的分 析 方 法 , 过 数 据来 试 通
图 得 出 清晰 的结 论 。如 加 拿 大 学 者 Mie G se k ah r
便 和齐 全地 收集 当天所 有新 闻 。运用 谷歌 c rm ho e 浏览 器 的 网页 截 图功 能 , 每条 新 闻进行 整 个 页 对 面 的截 取成 图 , 后存 档 。对 于 《 球 邮报》 然 环 网的
三、 两份 报 纸 网 络版 数 据 收 集 结 果 与 阐

( ) 闻来 源 的对 比结果和 阐释 一 新 在 收集 到 的 8 1条 《 球 时 报 》 发 表 的 国 8 环 所
际新 闻中 。 闻来 源非 常丰 富 。数 据显示 。 球时 新 环 报最 偏 重 的三 个新 闻来 源分 别 为 中 国新 闻社 ( 占 百 分 之 2 .) 新 华 网 ( 41 、 占百 分 之 2 .) 1 以及 环 球 3 网本 身 ( 占百分 之 2 .) 05 。中 国新 闻社 的新 闻和新 华 网的新 闻 占据 了总新 闻来源 的将 近一半 。除此 之外 , 环球 时 报》 站所 引用 的文 章来 源 也 有地 《 网 方 媒体 ,但是 由中 国新 闻社 和 新 华 网 的 比重 , 以 及其 他 许 多 以北京 为主 办地 的媒 体 ( 中 国广 播 如
网 、 国 日报 网 、 国新 闻 网 、 民 网 、 人 民 日 中 中 人 《
本 论 文 收 集 了《 球 时 报 》 环 球 邮报 》 环 和《 自
2 1 年 2月 2 日至 2 1 年 8月 2 01 6 01 6日半 年 期 间 的每 月 2 6日的新 闻数 据 , 计 七 日 , 而形 成 一 共 从 个 合成 的 自然周 作为 最后 的数 据研 究对 象 。其 中

关于环球时报的个性

关于环球时报的个性

关于《环球时报》的个性高中才开始接触到《环球时报》,但从第一次阅读它后,它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当时关注的主要还是它内容上独特的视角,尤其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那一版,每次读后要么义愤填膺要么激情澎湃。

在与它相识多年后的今天首次来评价它的个性,就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作简单分析吧。

一、形式——以头版为例《环球时报》的头版是有它自己的特色的,多年来鲜少改变。

首先,在整体风格上,《环球时报》几乎都是采用水平式版面,标题打破基本栏的限制,头条是通栏标题,字号加大,特别醒目;下半版稿件的排列是串排在标题下面的,题与文构成横向的长方形,更加方便阅读;版面上往往采用了大幅照片;抽去了栏线,题与文之间、图片四周都注意了留空,总的来说显得简洁大方。

其次,在版面空间上,报头为红底白字,清晰醒目;版面上图像使用较多,主要新闻图像面积较大;以文线和少量武线分隔不同区块;版面上色彩丰富,高明度,高彩度,版面具有艳丽、醒目、明快的特点。

在头版,一般只有一篇稿件,其余为导读,新闻图像、广告图像,采用排列结构,界限分明,这一点其实不能算什么特色,大多数报纸都是如此。

第三,在版式上,和《南方周末》等大报相比,《环球时报》为对开小报,较之大报更方便阅读;版心面积大;分栏为四栏,分栏较少,显得疏朗、大方;四周留有合理的空白。

从版式的类型来看,采用静态模块式版面,对模块的设计为单稿模块,单篇稿件以矩形呈现;重视彩色图片,采用图片来解释新闻,使信息传播更加直观、形象,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版面右下角的导读是版面上固定的一部分。

从整体上,能感觉到《环球时报》很重视图片与色彩的运用,版面倾向于生动活泼,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同时也方便读者快速阅读,第四,在版面上,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想说的是它的色彩。

《环球时报》的色彩是能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的,至少就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头版的颜色永远是显眼而雅致的,既不是浓墨重彩,也非素面朝天。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主要栏目
要 闻: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 · 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 · 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 深度报道、记者调查:7版,敏锐,犀利,全面,写出深度;脚到,眼到,心到,做好调查 · 军事: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 · 异国风情: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 · 台湾传真:10版,台湾风土人情,宝岛政经百态 · 经济:11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 · 娱乐与体育: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
办报宗旨
《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 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 世界。并重点开发了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 第三,在公共新闻中开发中国人感兴趣的侧面。 其次,在技术上,《环球时报》努力把文章做得通俗易懂。 最后,在手段上,《环球时报》大力夯实驻外记者队伍。
· 人物春秋· 史海回眸· 漫画与文摘: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漫画与文摘:小故事, 大人生;小漫画,大智慧 · 国际论坛: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 · 周五增版 · 权威访谈:17版,与世界风云人物对话 · 科技:18版,以独特视角看科技圈 · 他乡故事:19版,异国人物,别样人生 · 文化:20版,面对文学巨匠,享受文化生活 · 教育:21版,介绍国外教育现状,分享国际教育理念 · 国门内外· 读者公园:22、23版,看全球华裔的生存状态,听热心读者的鼓励鞭策 · 经济观察:24版,关注经济动态,评述经济事件,捕捉国际商机
品牌推广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 中央台:第一时间、媒体广场、绝对挑战、总编直播室 北京电视台二套:国际双行线

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介资料

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介资料

评论文章内容分析
1 2 3
评论文章的独立性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通常具有较高的独立 性,作者的观点较为新颖,且不受外界干扰。
评论文章的思想性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作者会对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 看法。
评论文章的针对性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作者会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政治事件等进行评 论和分析。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具有 较高的思想性和启发性,其内容 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讨,引 导读者理性思考和认识各类问题 。
社会影响力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在社 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观点 和建议受到一定范围的关注和讨 论,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用。
专题报道影响力评估
要点一
全面性
要点二
独特性
06
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介发展策略建 议
提高新闻报道时效性
总结词
在新闻报道中,时效性是关键。
详细描述
环球时报中文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闻采集和发布的速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向读者传递最新信息。
加强评论文章深度与广度
总结词
评论文章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深 度和广度可以增加吸引力。
VS
详细描述
环球时报中文版应加强对时事热点的深度 解读,邀请专家学者撰写评论文章,同时 拓展评论话题的广度,涵盖政治、经济、 社会等各个领域。
专题报道与特写报道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总结词
专题报道和特写报道能够凸显媒体的独特视 角和深度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
环球时报中文版应对重要事件、人物、话题 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形成独特的报道风格 。同时,增加特写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以生 动细腻的文字展现新闻现场的细节和情感。

《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特点分析

《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特点分析

《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特点分析作者:王朔来源:《记者摇篮》2018年第06期【摘要】本研究以《环球时报》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为理论支撑,通过对公众号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其内容特点,并探讨发展对策。

【關键词】环球时报内容分析微信公众号一、研究背景《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原名为《环球文萃》,1997年更名为《环球时报》。

在媒介融合转型过程中,《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取得了较好成绩。

由清博大数据可知,2017年12月期间,《环球时报》公众号微信总榜排名和分类排名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分类排名较为稳定,最佳成绩为分类排名第6名,在新闻机构内影响力较大。

尽管如此,其公众号在总榜排名不稳定,最佳成绩为总榜排名第9名,最差可到76名。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环球时报》的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其公众号发布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力求对其发展情况作出尽可能准确、全面的阐释,并分析其发展对策。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本研究通过对《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抽样和搜集数据,选取自2017年12月18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14天内的50条发布数据,并利用内容分析法按内容属性、内容表现形式、内容涉及地区和是否原创进行类目建构,按此将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所得数据,见下表。

三、《环球时报》公众号发布内容特点分析通过类目建构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本研究将《环球时报》公众号发布内容的特点归纳为四点。

1.新闻性内容占据主导,非新闻性内容较少。

在《环球时报》公众号平台中,新闻类内容和非新闻类内容均有所涉及,以新闻类内容为主导,占比高达84%;非新闻内容为辅,仅占14%;模糊类占比2%。

由此可见,《环球时报》公众号定位清晰,以新闻性内容为本,立足新媒体平台,专注新闻功能。

进一步分析子类目构成比例:新闻类内容子类目下,时政类新闻占比33%,社会类新闻占比29%,评论类新闻占比24%,军事类和财经类新闻各占比5%,科技类和其他类新闻均占比2%;非新闻类内容以生活情感和生活趣味两类为主,分别占比57%和43%。

《世界新闻报》之我见——试谈《环球时报》、《青年参考》与《世界新闻报》的异同

《世界新闻报》之我见——试谈《环球时报》、《青年参考》与《世界新闻报》的异同

家报 纸都有 生存 的空 间 , 立 一 足呢 ? 各 我 们 的 宿 舍 — — 苏 州 街 小 南 庄 的 一不 同 之 处 , 出 一 点 自 己 摊 , 找 提 现在 每 次进 《 环球 时 报) 6 1o份 ,青 年参考 》 《 对 报 纸 的 看 法 , 算 是 自 己 参 与 办 报 的 点 滴 感 2 也 O份 , 世 界 新 闻 报 )0份 ; 塔 寺 老 人 民 医 院 《 4 白
两 份 北 京 街 头 常 见 的 国 际 新 闻 周 刊 — — 《 球 环

年 来铺 遍北 京 太小 报 摊 ,可算 是 异 军突 起 。
时报 》 《 年参 考 》 比 , 析一 下 我报 的长 处 如 果 夸 张 一 点 说 , 、青 对 分 目前 在 北 京 发 行 的 国 际 新 闻 与不 足 。我发现 , 短一 年 间 ,世 界 新 闻报 》 短 《 就 周 报 中 , 《 是 环球 时 报 》 《 年参考 》 世 界新 、青 和《
闻报 刊 不 仅 生 存 下 来 , 且 还 很 红 火 。 而 及 种 种 因 素 的 变 化 也 时 有 起 伏 。但 目前 三 份 报 据 称 , 在 国 内 关 于 国 际 新 闻 类 成 规模 的 纸 总 的 发 行 状 况 , 体 上 反 映 了 它 们 在 市 场 中 现 太 日报 、 报 、 刊 等 有 l 周 期 O多 家 , 《 考 消 息 》 的 地 位 。 像 参 、
还 突破 6 O万 份 ) 而 且 编 辑 写 作 水 平 也 太 为 提 报 摊 , 至 我 们 家 门 口 的 报 摊 , 谁 怀 疑 这 三 , 甚 有 高 。 我 所 积 累 的 资 料 , 些 似 乎 已经 过 时 了 。 有
尽 管 如 此 , 还 是 想 从 这 三 份 报 纸 的 对 比 我

《环球时报》读后感

《环球时报》读后感

《环球时报》读后感《环球时报》是一本我非常喜爱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还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议题。

在阅读这本杂志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专业性和深度,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环球时报》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我想谈谈《环球时报》对于国际政治的报道。

在这本杂志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各国政治动态的报道和分析,这让我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比如国际关系紧张、重要会议召开等,我总是第一时间通过《环球时报》了解到最新的消息。

它的报道既客观又详实,让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想说说《环球时报》对于经济领域的报道。

这本杂志不仅关注国际政治,还对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报道。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国家,而是影响着整个世界。

通过《环球时报》的报道,我了解到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贸易关系、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这让我对全球经济形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除了政治和经济领域,我还发现《环球时报》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报道也非常有深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环球时报》能够及时报道这些领域的最新动态,让我对世界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些报道,我不仅了解到了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创新成果,还学习到了许多科技方面的知识,这让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我认为《环球时报》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还深入探讨了世界各个领域的议题。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不仅了解到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见识。

我相信,《环球时报》将继续为读者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感谢《环球时报》给予我们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环球时报讲稿

环球时报讲稿

以《环球时报》为例看国际新闻专业报纸的发展特征一.《环球时报》简介二.《环球时报》受众分析三.我有你没有——《环球时报》特色分析1.报纸风格①版面《环球时报》采用彩色印刷,版面色彩比较丰富,通常头版版式比较固定,多数是仅刊登一篇长篇重大新闻,占满整版(通常要转版),并采用粗黑体字做成通栏大标题,其中附有彩色字体的小肩题,其下带有大幅彩色新闻图片,以此吸引读者,制造显著的卖点。

这一做法与《参考消息》头版最少三则新闻的做法明显不同。

相比之下,占据头版整版的新闻稿更易于吸引读者,且更符合营销规则。

《环球时报》喜欢采用引题+主题的处理方法,而且主题喜欢用超大号的黑体字,而且引题则用红、蓝、绿等颜色来印刷,既分明又醒目。

属于标准的“大标题”类型。

《环球时报》“封面”式的头版风格就是虚实结合的典型。

大标题、大照片造成的视觉强势,加上文章的可读性和深刻性,勾起读者强烈的购买欲望。

在标题上,环球时报有自己的特色,准确、具体、生动,多是琅琅上口的八九个字,经调查是最适宜人类心理感觉和记忆力的。

②文章风格(皆与同类报纸作对比,《参考消息》)乔木灌木杂草(环与参(严肃)还有《青年参考》(娱乐)是怎样的)刚中带柔(刚柔)异国风情体育娱乐高中有低——高岭之花(对外国民众的生活和看法报道的还比较少)太严肃,但是高也是他的优势,1.符合他受众的定位(……) 2.精确的内容定位策略,利用自身善于做背景调查和深度报道的优势,以做国际时政新闻为主。

也有做过努力(《国际论坛》这个版面可以说是《环球时报》开辟的供读者发表自身看法的一个论坛,通过这个论坛,普通读者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形成自己对当今时代和世界热点问题的看法,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坚持平民视角,关注社会普通人的经历和命运,如《环球时报》2o06年3月23日的一篇文章《阿富汗女孩感动千万人》,古索玛的坚强和勇敢深深打动了人们客观中表明立场说话有理有据喜欢引用(例子:钓鱼岛中国船长的报道)(缺点)鲜明的中国立场是我们对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是强硬的民族立场可能引起反感而是读者流失,反而削弱了传播效果,可以做的更隐蔽。

国际新闻播报稿

国际新闻播报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今天新闻播报主持人李媛媛。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近期国际新闻.1.环球网报道,美国《财政时报》文章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APEC会议上的败点多于胜点。

2.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张素)中国国家航天局18日消息称,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落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新华网新德里11月18日电(记者吴强)印度卫生部门18日说,印度首都新德里出现第一例埃博拉病例,一名从利比里亚回国的印度公民经血样检测确认感染埃博拉病毒,目前患者已被隔离。

4.俄罗斯总统普京17 日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全球百名思想家”。

俄民众认为普京入选“当之无愧”。

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18日报道,普京在“全球百名思想家”名单中的“宣传家”类别。

5.新华网联合国11月18日电(记者裴蕾顾震球)联合国安理会18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杀害美国人质彼得·卡西格和至少15名叙利亚士兵,要求该组织无条件安全释放所有其他扣押人质。

6.中新网11月19日电据外媒报道,近日,英国警察总督察室调查发现,每年大约有80万件报案没列入纪录,原因竟是警方担心会影响到其破案业绩。

8.中新社圣保罗11月18日电(记者莫成雄)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为期三天的中国品牌商品展在巴西圣保罗Anhembi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的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客人。

展馆里人头攒动,观者络绎不绝。

9.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邱明达美国当地时间17 日上午,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向马萨诸塞州联邦巡回法庭提起诉讼,指控全球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录取政策存在“种族歧视”。

美国另一所知名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也因此被告上法庭。

该组织在起诉声明中称,哈佛大学录取新生时,通过人为限制亚裔学生的人数,提高其他族裔申请者录取率。

10.中新网11月18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印度近日从奥里萨邦附近孟加拉湾海域的一艘海军舰船上成功试射了可携带核弹头的“丹努什”(Dhanush)面对面弹道导弹。

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作者:孙芳婷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选取《环球时报》1997-2016年共计20年发展中的一定样本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纸媒在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方面的坚持。

關键词:《环球时报》;涉美新闻;内容分析一、新闻采写角度(一)报道类型《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类型差异较大,通讯占比超过60%,而作为主流报道形式的消息仅仅只有25%,这样一种通讯占据主力新闻的现象在2008年以前更加明显。

2008年之前,《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普遍是轰动性的大事件,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例如2001年“9·11”事件及后续衍生出的美国出兵伊拉克、干涉伊朗、参与中东混战,以及200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爆发等。

2008年以后,新闻消息数量迅速上升,通讯数量减少到43%左右,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美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等诸多原因,中国报纸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本土新闻,以及各种社会文化类新闻。

反映出《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更加多元化,从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出发,揭示了一个更加真实客观的美国形象。

(二)选题类型新闻选题作为判断媒体倾向的重要依据,正面、中立和负面新闻的取舍可以体现报社的新闻偏好,进而反映报纸的新闻倾向性特征。

在笔者所抽取的新闻样本中,《环球时报》涉美新闻在选题角度方面出现了较大的不均衡表现,中性新闻报道有360条,占比61%,这一点符合新闻报纸客观中立的定位,负面报道202条,占比34%,正面报N25条,占4%。

报纸作为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的“代言人”,中性新闻选题占据绝大多数毋庸置疑,然而《环球时报》中负面新闻(34%)与正面新闻(4%)差距较大,且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年代差异。

因为美国在国际社会扮演一种经常干预他国内政外交的“多事者”角色,频繁参与到国际间地区性矛盾的争端之中;负面新闻对于读者的视觉刺激往往高于正面新闻,多数情况下,负面新闻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环球时报首版分析

环球时报首版分析

关注《环球时报》第一版——环球热点一、报纸简介《环球时报》是由主办的一份时事新闻媒体,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现在活着界90个国家和地域驻有350多位特派、,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环球时报》中文版对日本、美国及台湾的新闻较为关注。

在解读中国外交政策领域具有必然权威性。

因《人民日报》在全世界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

使之刊发的文章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二、版面栏目要紧栏目:环球视点、新闻背景、关注中国、人物春秋、环球扫描、深度报导、国际论坛、军事、台港澳、财经新闻等。

三、第一版——环球视点通过对4月19日-4月26日的《环球时报》第一版关注发觉,第一版要紧刊登国内国际要闻,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切解读热点事件。

以下是这一周中第一版刊登的要紧新闻内容:4月19日——韩国舆论质疑政府(中越边界暴力事件)4月21日——日本增强军备力量(韩国游轮搜救困难)4月22日——日等奥巴马国事访问(美国领袖赴乌克兰)4月23日——日右翼拜靖国神社(朝鲜核爆震惊美韩)4月24日——奥巴马对日进行访问(各国热议中国海军)4月25日——奥巴马针对钓鱼岛发言(俄出兵望逼退乌克兰)4月26日——美媒批奥巴马失败(中国强力“净网”引关注)《环球时报》第一版有其固定的版面安排,正中上面的部份是重点新闻的引题和主题。

主题字号超级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发生的事件,同时引题稍作说明。

题目下方为重点新闻的图片,使大篇幅的文字不那么枯燥,读者也更易同意。

现在,图像的力量远比文字加倍壮大,读者有时能够通过图片节约阅读时刻。

右边为另一重点新闻的题目,使读者第一了解事件的概况,通常在第八版或第十六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右边的题目大体以底色配白字为主,吸引读者注意。

新闻主体会分小题目进行书写。

右下角为报纸各版导航,配有新闻题目,读者能够依照喜好自行选择阅读。

《环球时报》如此的固定版面不仅没有令人感到一成不变的枯燥,反而令人感到模式固定有熟悉感,只有一篇新闻稿,简单明了而且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球时报的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更新时间:2008-10-21站内论文除注明为"本站原创"外,其他均来自网友投稿或公共网络资源,摘要:在媒介市场不断出现“新大陆”的今天,与民众越来越关注国际事件同步,国际新闻报道作为明显有别于国内消息的一大新闻内容,也越来越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一块蛋糕。

中国传媒的报道中,国际新闻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报纸以及电际报道的内容都在迅速扩张,报纸有了国际新闻的专版,甚至有的出了国际的专刊。

环球时报自l993年至今,刊十余年来,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深度的解读等鲜明特色,为广大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国际知识的大门,成为中国读者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被读者亲切地称为“良师益友”。

本文将比较详细分析环球时报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与特点,期望对我国国际新闻报道有所启示。

关键词:媒介市场;国际新闻;环球时报;中国读者1 环球时报的概述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出版发现,于2006年改为环球日报。

每期4开24版,彩色印刷,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国际新闻报纸。

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特派记者站,另在32个国家聘有专业资深攥稿人。

他们组成了优质的海外信息网络,及时向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体育、军事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

快捷优质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即使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活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

环球时报发表的文章,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编发通稿,向世界播报。

2006年环球时报实现发行和广告收入“双过亿”。

报纸发行近200万份,实现收入1.2亿元;年广告收入也从创刊时的5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亿元。

该报的迅速崛起,成为了国内报业的一个明星。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发布了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其中,环球时报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4亿元,比2004年增长1亿元。

世界品牌实验室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担任主席。

环球时报引起关注是在1999年,这一年,环球时报做了两件比较成功的事,一是从3月份开始,持续关注科索沃战事。

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环球时报》用最快的速度、最权威的内容出版了一期特刊,打响了在全国的知名度;二是2001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环球时报》又一次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新闻点。

连续两个月的追踪、批评性报道,又一次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这两次成功的报道,使环球时报的发行量成倍增长。

该报的定位在当时的国内媒体中拥有两个优势,其一,穷全国新闻媒介,专事国际报道的媒体仅此一家。

其二,就国际新闻这一领域,以人民日报国际部为新闻来源和背景的环球时报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渠道和权威性。

此后两年,该报开始采用现名,并以其新闻的独家性与背景的详尽而销量一路飙升,当时全国报刊发行量都有所下降,而该报销量上扬了40%。

2 国际新闻报道的内容与作用国际新闻报道是媒体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渐行渐显,随着社会视野的迅速扩大,其在宣传工作中的分量日渐加重。

国际新闻关涉国际政治、国家外交、民族文化等多种重要领域,是利弊多层的信息资源。

国际新闻是信息综合体。

它包含着新闻事实的动态变化,也携带着新闻生产者的价值理念、是非标准和利益诉求,携带着强烈的生产者、输出者的意志。

传播过程中,新闻生产方在制作、传输新闻的同时,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立场观点隐含其中并传给接受方。

对于信源国,这是在输出新闻的同时输出自己的价值理念。

对于信宿国,吸纳这些新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意识形态的输入。

据此认为,国际新闻的传播过程,就是意识形态的传受过程。

同时从特定意义上说,文化(新闻)信息强势最终取决于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强势,要长远看,做文化“信息”大国,首先要成为综合实力大国特别是经济大国。

当然,在成为强势大国之前,国际新闻传播绝非无可作为。

相反,只要思路得当,操作到位,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趋利避害,可以通过积极作为有效把控舆论局势。

3 环球时报的国际新闻报道优势与特点分析3.1 资源优势环球时报的国际新闻报道资源优势,就是根据其自身特点,在不断创新中产生的。

其中比较突出的优势,是它的政府影响力和特色发行。

在政府影响力方面,作为一份导向性和可读性都比较强的时政新闻媒体,环球时报赢得了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关注和好评。

每一期报纸,都会送到中央领导,外交部、商务部、卫生部等部委的部局级领导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下属各市的主要领导的手里(省市领导处报纸送达3000份)。

这一点对于促进IT、汽车、能源化工等行业跨国集团、大中型企业的政府公关和政府采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大特色发行是环球时报的另一资源优势,包括:每期8万份的航空发行,每期l万份的香港发行,覆盖京沪穗近干家医药连锁店的药店发行和针对高校的校园发行。

特色发行加大了该报对高端商务人群、医药销售终端和大学生的覆盖,通过分众行销直接提升了客户的广告效果。

同时,环球时报这些年在队伍建设上不惜血本。

不仅使用着人民日报社的驻外记者同,而且大力发展驻外特约记者队伍,其海外撰稿人已经达到300人左右,这使得无论新闻发生在哪里,他们基本能做到从第一线发回报道,从而使他们的报道与国内很多媒体的报道区别开来。

这已经成为环球时报的核心竞争力。

将一个个优秀记者变成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方面环球时报做得很好。

3.2 站在时代前沿,开拓新领域从这几年来看,环球时报目前的报道内容和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增加了国际新闻的报道量,增加了许多新经济的内容,还增加了有关中国的报道等等。

的确,不断弃旧图新,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才是保持报纸活力的途径环球时报从2000年开始,每周二再出版一期报纸,内容主要侧重娱乐与生活.希望能扩大品牌效应,充分占领市场。

这份只有16个版、名为《环球时报·周二版》的报纸出来后,的确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也获得了不少读者的认可2000年年底,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两份报纸版数不统一,内容有轻有重,给报纸的发行及广告运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周五的报纸全面、厚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而周二的报纸相对来说分量要轻一些。

与此同时,一些很受读者喜欢的内容因缺少版面不得不屡屡放弃。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从2001年起《环球时报》把每周两期报纸全部改为24个版。

周五出版的报纸内容尽量保持原样不变.局二出版的报纸增加了国际新闻版,还开辟了4个版的中国新闻报道,引人注目的是,周二版进一步突出了新经济在报道中的比重,设立了网络时代、电脑时代、数字耐代、汽车时代、财富时报、消费时代等六个新版面,力求多报道一些当今世界在经济、科技领域的新东西,增强知识性。

当然,所有的调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栏目设立了。

对读者反应好的版面,就继续办,而且根据需要扩大版面。

没有个性的报纸很碓生存下去。

《环球时报》的个性就是把复杂的国际问题表达得通俗易懂,让读者读得轻松、明白、亲切。

3.3 精确的定位在媒体诞生以来的漫长历史中,新闻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严肃的政治观点和大众的喜好之间,历来存在取向不同的两种权衡标准,其一,政治观点充斥字里行间,显得缺乏亲和力;其二则是盲目迎合大众口味,因而不能免俗。

做出特色国际新闻报道这几年,环球时报改名、扩版、再扩版、出周二刊.一年一个新台阶,甚至一年几个新台阶。

在探索与实践中,功夫主要下在两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在政治上犯错误,不给党和国家掭乱,这是环球时报》的立身之本;二是加强权威性与可读性,从独特的角度把同一个国际新闻事件做得与其他媒体不屁,让读者在眼花缭乱的报刊堆里一眼就能挑出环球时报来。

环球时报在这方面求得了观点严肃,选题严谨和亲和大众两者间的某种契合,集鲜明的国际立场、生活化、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

如1998年的报道,《台“大使”败走南非》有着较强的政治性。

以我国媒体通常的报道风格,此类报道一些报纸较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只是无关痛痒发个消息。

《环球时报》没有打擦边球,而是利用自身优势,遵照新闻规律将事件详细告诉读者,笔触轻松活泼,人皆有情,物多可触。

于是,读者有幸读到了章孝严无奈的愤激语:“大陆?大陆算什么东西?不就是大一点儿吗!”至此,除了哑然失笑外,未免平添一丝怜悯,新闻人物冷漠的一面及其自然地为其人情味让出了一份空间,这也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3.4 深度开掘与精心策划。

作为讲究时效的报纸之一,《环球时报》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新闻报道的层面,还非常重视透过具体新闻事件,从历史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剖析,体现了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和理论力度,如“深度报道”、“国际论坛”、“史海回眸”等就是深受广大理论读者欢迎的版面,其中许多文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给读者以学术上和思想上的启迪精心策划这也是《环球时报》的一大突出特色。

何崇元总编辑曾经这样说过:“策划就是选米下锅,而不是等米下锅。

因为每天发生的新闻很多,或者说,媒体报的新闻很多。

哪些适合自己的报纸,哪些不适合自己的报纸,哪些新闻在报道时怎么做些配合,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在《环球时报》报道的内容里,国际新闻热点占了较大比重。

刚开始,我们不知道能不能抓住每个热点。

但回过头来看,为了报道好戴安娜之死、科索沃战争、“9·ll”事件、伊拉克战争等热点新闻,我们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策划会常常是天天开,占去编辑部3/4的时间。

登什么文章要策划,文章分哪几段要策划,标题怎么做要策划。

之所以要把策划做得这么细,是因为我们想在有限的版面上登出读者关心的内容,而不是只登那些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的稿子,在阿富汗战争时间,为了让读者了解这个国家,环球时报经常用四五个版面来介绍与之相关的信息。

有写其地形复杂的《山国阿富汗》,写其气候特点的《阿富汗冬天特别冷》,写其历史的《阿富汗王国的变迁》、《苏军在阿富汗吃过大亏》等等。

为了说明阿富汗人民很能打仗,《环球时报》还报道了《阿富汗毛驴成了稀罕物》,文中说:“有人戏称,冬季在阿富汗山地打仗,l0辆坦克也比不上一头毛驴。

”如果没有策划,没有研究透阿富汗的一草一木的劲头是很难做出这些文章的。

”3.5 在国际宣传中坚持以我为主、以明辨是非为标准的原则立场最近,胡锦涛同志在第l6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这句话有非常深刻、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常常会涌出许多假象。

一些政治势力凭借自己在舆论界掌握的话语权,力图占领舆论优势和强势,以蒙混视听,误导舆论。

如果不是用正确的立场、观点进行观察,做出判断,就容易迷失方向,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