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的研究和应用
Medcalc一致性分析
一致性分析同类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用于评估连续型定量数据,作为诊断实验可重复性评价的指标介于0-1之间,一般来说,如果小于0.4,可重复性差;大于0.75,可重复性较好。
ICC是测量或分级的可靠性的度量。
可以是两个或更多的评分者对一些研究对象进行评分。
有两种研究模型(1)每个对象由不同的随机选择的评分者进行评分(absolute agreement);(2)每个对象由相同的评分者进行评分。
有两种类型可以选择:absolute agreement 和consistency 两种。
当评价者之间的系统差异是相关的,选择absolute agreement,用于定量测量(如测量不同研究者是否给予受试者相同的分数)当评价者之间的系统差异无关紧要时,选择consistency,只可评价相关性,无定量评价作用。
例如:配对评价(2,4)、(4,6)和(6,8),consistency为1.0,但absolute agreement为0.6667。
结果上会报告两个具有各自95%置信区间的系数:single measures和average measures single measures一个典型的单个评分者评分的可靠性指数。
average measures不同评分者平均信度的一个指标。
这个数值总是高于single measures这种一般用途比较广泛,用的也比较多。
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用于连续型定量资料估计两种判读方法或仪器的一致性评估了通过原点的45°直线上配对数据的下降程度。
ρc包含测量精度ρ和准确性Cb:ρc = ρCbρ是皮尔森相关系数,衡量每个观察对象偏离最佳拟合直线多远,是一种精度测量值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约束条件:两个变量间有线性关系;变量是连续变量;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且二元分布也符合正态分布;两变量独立。
信度的判别标准
信度的判别标准
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信度是衡量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信度主要关注测量的一致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信度的判别标准的主要方面:
1. 内部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是指测量工具内部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例如,对于一个包含10个问题的问卷,内部一致性高的一个标志是,这些问题的得分之间应该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2. 外部一致性
外部一致性是指测量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样本或不同地点之间的稳定性。
例如,对同一群体使用相同的问卷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测量,如果结果具有高度稳定性,则说明外部一致性高。
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复本信度等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外部一致性。
3. 跨文化一致性
跨文化一致性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在跨国公司或者跨文化研究中,需要确保测量工具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以便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可以采用文化公平性测试和翻译后效度检验等方法来评估跨文化一致性。
4. 评分者间一致性
评分者间一致性是指不同的评分者对相同的样本进行评分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主观评分中,如作文评分、面试评分等,需要确保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可以采用内容效度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等方法来评估评分者间一致性。
总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信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可以衡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内部一致性、外部一致性、跨文化一致性和评分者间一致性的评估,可以得出一个测量工具的信度水平,并判断其是否适合用于相关的研究目的。
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方法
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方法一、引言信度和效度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评估研究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指标。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是否能够稳定地得到相似的结果;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衡量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方法。
二、提高信度的方法1. 测试重测法:在同一组被试者中进行两次测试,通过比较两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来评估信度。
如果两次测试结果高度一致,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
2. 内部一致性法:通过考察测量工具中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信度。
如果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
3. 平行测试法:使用两个类似的测量工具同时对同一组被试者进行测试,通过比较两个工具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来评估信度。
如果两个工具的测量结果高度一致,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
4. 全部一致性法:通过比较不同评分者对同一组被试者进行评分的一致性来评估信度。
如果不同评分者的评分结果高度一致,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提高效度的方法1. 内容效度法:通过专家评估测量工具中各项指标是否涵盖了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的内容来评估效度。
如果测量工具中各项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效度。
2. 构造效度法:通过比较测量工具中各项指标与其他相关测量工具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效度。
如果测量工具中各项指标与其他相关测量工具的指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效度。
3. 预测效度法:通过比较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与所要预测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效度。
如果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与所要预测的结果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效度。
4. 鉴别效度法:通过比较测量工具在不同群体或不同情境下的测量结果来评估效度。
如果测量工具在不同群体或不同情境下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则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效度。
四、总结提高信度和效度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任务,只有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测量工具才能够得到可靠和有效的研究结果。
报告中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的评估和解释
报告中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的评估和解释一、简介报告中的结果对于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评估和解释这些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数据收集方法、样本选择、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和外部验证。
二、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报告结果的可靠性。
在选择具体的方法时,应考虑其可重复性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例如,如果使用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收集方法,需要确保问卷设计清晰,问题不会引导受访者的回答,以及样本的代表性。
三、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评估结果一致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可以更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如果样本选择偏差过大,报告结果可能会失真。
因此,应采用随机抽样等方法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四、实验设计在某些研究中,实验设计对于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排除外部干扰因素,并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并确保实验过程的严谨性。
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评估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一环。
不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
因此,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遵循科学的数据分析过程,如数据清洗、数据变换和异常值处理等。
六、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是报告中结果可靠性和一致性评估的最后一步。
在解释结果时,应注意结果的置信度、显著性和实际意义。
此外,应避免过度解释结果或进行主观判断,而应以客观的角度展示结果。
七、外部验证对于重要的报告结果,进行外部验证是评估其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外部验证可以通过多次独立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来验证报告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多个独立实验结果一致,那么可以认为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八、结论在评估和解释报告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时,应综合考虑数据收集方法、样本选择、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和外部验证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严谨的过程来评估和解释报告中的结果,可以提高其可靠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地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基础。
统计方法_评分者一致性检验_自学笔记_2016-03-28
评分者一致性检验注:大部分以Stata技术手册中kappa和icc命令文档为基础进行讲述,部分命令为第三方命令,需下载安装。
评分者一致性又称为评分者信度,与量表的信度检验相关,可参考量表的信度估计自学笔记。
1.分类数据nominal data当评分结果为类别时,可采用kappa命令。
(1)两个评分者2 raters例1 a,b2个评分者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为好坏两种,结果如下: a 好25 坏25,b 好30 坏20,现考察2个评分者的一致性或信度//数据录入命令clearset obs 4input a b freq1 1 201 0 50 1 100 0 15capture end//数据分析命令kap a b [freq=freq](2)多于两个评分者More than 2 raters2种评价结局多余2种评价结局,但每个被评价的对象拥有相同数量的评价者kappa rating1 rating2 rating3kappa rater1 rater2 rater3 rater4 rater5多余2种评价结局,每个被评价的对象不一定有相同数量的评价者kappa rating1 rating2 rating3kappa rater1 rater2 rater3 rater4 rater5备注1:在有缺失值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统计推断,也无法给出CI,可以换用kappa2或kapci命令进行估计,前者采用jackknife方式估计,后者则采用bootstrap 方式估计;如果所有评分者都同时没有给出某一种或几种评分结果时,应设定absolute参数,这样才能使得程序正确识别评分结果种类,否则会丢失这些评分结果。
2.等级或连续变量数据order/interval/ratio data(1)若是2个评分者,评分为连续变量且分布正态,计算pearson系数例2 甲乙两位教师评阅10份试卷,他们对每一试卷各自所评的分数列入下表,问这两位教师评分的一致性如何?表1试卷得分甲评分乙评分1 94 932 90 923 86 924 86 705 72 826 70 767 68 658 66 769 64 6810 61 60 //数据录入命令clearset obs 10input judge1 judge294 9390 9286 9286 7072 8270 7668 6566 7664 6861 60capture end//数据分析命令corr judge1 judge2 //pearson系数备注:通常情况下,两个评分者的评分结果的量纲是一致的,所以使用pearson 系数即可,如果量纲不一致,仅用pearson系数会存在缺陷,不能反应实际情况,需要采用icc进行估计。
cronbach'α 系数
cronbach'α 系数**Cronbach"α 系数简介**Cronbach"α 系数,又称Cronbach"s α 系数,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统计分析方法。
它是一种测量评分者或测试工具内部一致性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测试题目的质量以及评分标准的可靠性。
**Cronbach"α 系数的计算方法**Cronbach"α 系数的计算公式为:α= ∑(ρij * √(1 - ρij)) / (n - 1)其中,ρij 表示第i个测试项与第j个测试项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n 表示测试项的数量。
**Cronbach"α 系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在实际数据分析中,Cronbach"α 系数可以帮助我们:1.评估测试工具的质量:如果Cronbach"α 系数接近1,说明测试工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如果系数接近0,说明测试工具的一致性较低。
2.检测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当Cronbach"α 系数普遍较高时,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这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并纠正这种偏差。
**提高Cronbach"α 系数的方法**1.增加测试项:增加测试项可以提高测试工具的覆盖面,从而提高Cronbach"α 系数。
2.删除冗余项:删除与其它测试项高度相关的冗余项,可以减少内部一致性的损失。
3.使用多元化评分标准:使用多种类型的题目和评分标准,可以提高测试工具的多样性,从而提高Cronbach"α 系数。
**总结**Cronbach"α 系数是一种评估测试工具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Cronbach"α 系数,我们可以了解测试工具的质量,并发现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
同时,通过提高Cronbach"α 系数,我们可以优化测试工具,使其更加可靠和有效。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效度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效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阅读心理学博士论文时,我们应该怎样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效度呢?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效度,并提供一些评估可靠性和效度的方法。
一、可靠性的评估可靠性是指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可靠性通常被划分为内部一致性、测试-重新测试可靠性和评分者间一致性等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一致性是评估测量工具或试题各项指标之间的一致性。
通常使用Cronbach's α系数来评估内部一致性,该系数的范围从0到1,值越高表示内部一致性越高。
研究者在论文中应该报告测量工具各项指标的Cronbach's α系数,并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测试-重新测试可靠性是评估同一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情境下的一致性。
研究者可以将同一测量工具在两个不同时间点进行测试,并使用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评估测试-重新测试可靠性。
最后,评分者间一致性是评估不同评分者对研究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在某些研究中,多个评分者可能会对同一样本进行评分。
为了评估评分者间的一致性,研究者可以使用Kappa系数等统计指标。
二、效度的评估效度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出所要研究的概念或现象。
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可以看到内在效度、外在效度和构效效度等几个方面的评估。
首先,内在效度是评估研究中各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回归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内在效度,确保所观察到的效果能够归因于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其次,外在效度是评估研究结果是否能够推广到其他样本或情境中。
具有良好外在效度的研究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出真实世界的情况。
研究者可以使用不同的样本、地点或情境进行验证,并报告外在效度的结果。
最后,构效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或试题是否能够准确地测量所要研究的概念或现象。
研究者在论文中应该报告测量工具的因子结构、因子载荷等指标,并解释其构效效度。
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
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方法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统计方法:使用统计分析来衡量评价一致性水平。
可以计算不同评价者之间的一致性指标,如皮尔逊相关系数、克隆系数或相对一致性指标。
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不同评价者之间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 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让评价者评价同一教学过程或成果。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了解评价者之间的一致性情况。
问卷可以包括评分题或是开放式问题,以便评价者可以自由表达意见。
3. 观察记录:将评价者观察同一教学过程或成果,并记录他们的评价结果。
通过对观察记录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评估评价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重要性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靠性: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可以帮助确定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如果不同评价者对同一教学过程或成果的评估结果一致,那么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将更高。
2. 准确性: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可以帮助确定评价体系的准确性。
如果不同评价者对同一教学过程或成果的评估结果一致,那么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将更高。
3. 改进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或教育机构改进教学。
通过了解评价者之间的一致性情况,可以找出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4. 公平性: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可以帮助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性。
如果不同评价者对同一教学过程或成果的评估结果一致,那么评价结果将更加公平客观。
结论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公平性。
教育机构和教师应重视评价一致性的有效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育质量和评价效果。
衡量效度的方法有哪些
衡量效度的方法有哪些在教育、心理学、医学等领域,我们经常需要对某种测量工具或者评估方法的效度进行评估。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衡量所要测量的概念或者现象。
因此,衡量效度的方法对于评估工具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用的衡量效度的方法。
首先,内部一致性是一种常用的衡量效度的方法。
内部一致性是指测量工具内部各项指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常见的内部一致性检验方法包括Cronbach's alpha系数和Kuder-Richardson系数。
Cronbach's alpha系数通常用于衡量问卷调查中各个问题之间的一致性,而Kuder-Richardson系数则更适用于二分法的测验题目。
通过计算这些系数,我们可以得知测量工具内部各项指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从而评估其效度。
其次,相关效度是另一个常用的衡量效度的方法。
相关效度是指测量工具与其他已被证实有效的测量工具或者标准的相关程度。
通过与其他测量工具或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所要衡量的概念或现象在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例如,在心理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与已被证实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相关性分析,来评估新的测量工具的效度。
此外,构效效度也是衡量效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构效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衡量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的结构。
通过因素分析或者验证性因素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测量工具的构效效度。
因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测量工具中的各个因子或维度,从而评估其对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的有效性。
最后,预测效度也是衡量效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预测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预测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
通过与实际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测量工具的预测效度。
例如,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与实际学业成绩进行比较,来评估测验题目的预测效度。
综上所述,衡量效度的方法包括内部一致性、相关效度、构效效度和预测效度等多种方法。
三个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指标的比较
三个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指标的比较Journa1ofMathematica1MedicmeVOL15NO.12002文章墒号:1004—4337(2002)01?0018—03中豳分类号:R311文献标识码:B 三个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指标的比较安胜利陈平雁黄爽(第一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广州510515) Cronbach'系数,0和n系数都可用于评价量表(问卷) 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其中.系数最为常用,几乎应用于所有的信度分析中0].但也有学者认为.系数可能低估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并结合某一实例认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n系数是较准确的指标口]本文据模拟出的不同分布下并对它的量表得分【I],分别计算相同情形下的,0和n系数,们进行了比较1方法1.1确定样本容量根据Streiner和Norman所提出的方法确定_']假设预先给定量表的信度为R,信度可信区间的一半宽度为c,H.则 =[式中='为Fisher~'变换(Fisher'sz'transformation),,1.1+R)i本研究取1.96,C/H=0.05.运行程序得田1可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度越大,研究所需的样本容量越小若取原始信度=0.8,0.9.则据田1可取=180 焉蛄信崖豳1样本窖?与原始信度的关系1.2确定模拟次数f从理论上讲,模拟次数越多,精度越高,但所耗机时也越长,模拟次数过少,则误差过大.因此,需权衡模拟次数,栅误差 e.设原始信度系数的总体均数为.标准差为,根据中 +新乡市卫生监督检验所?18?心极限定理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用f个系数的标准差作为的估计值,则按95的置信水平可得l{I{<s.误差=I?耋…I<I,?【'-.'?f,此为误差e和模拟次数f的关系式.通过在程序上反复尝试以选取合适的参数.使得在各种分布和条耳数等情形下, 通过运行程序基本上得到相同的结果.见田2可见,当<100 时,E对的变化非常敏感;当100?,<400时,,对的敏感程度逐渐降低并趋向于稳定;当?400时,增加f对减小E的影响已不明显因此,模拟攻数f取为400.曩报藏圈2模拟次数的关系1.3求各级量表的信度损失(一)产生n行,列O,100之间的数据丑(1,2,…}J =1.2,…)作为n个被袒I者在含有个条耳(每个应簪条目的结果在0~100之间取值)的量表上的得分,且此时该数据阵的三个内部一致性信度(即原始信度.记作R)符合一定要求, 如0.2?R<0.3,0.5?R<0.6或0.8?R<0.9等, (二)相继变换量表的级数m(取2~20),同时对该数据阵中的每一个数据都进行如下变换:….i?(一1)'一面一—1一州一1然后对其四舍五^取整以获得相当于在各不同级数的应簪条目上的相应的得分.计算各级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数理基药学杂志2002年苇15誊第1期刊出和一只)/R.(三)重复步骤(一)和(二),如此模拟t次后,得表1.根据和f个一凡)/R?100的平均值做出"级数一信度损失关系图"后者表示同原始倍度相比,各个级数下量表的信度下降了百分之多少(以下称信度损失).襄1各级应答条目下的信度损失(%)注:袁中数据般正态分布蛄果为倒分别计算各种情形下三个信度系数的信度损失.进行比较具体模拟时,原始信度取0.8,D.9,条目数取10,样本含量取1802结果三个信度系数的比较结果见图3,图4和图在不同分布下,5.可见,口和詹两指标信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而n系数在级数较低时t信度损失明显较前两者小,碹着级数的增加,它们的差别逐渐硪小在计算n系数时,暂以特征值大于1为提取公因子标准 ?t田3正态分布下不同情度评价指标和级数的关系量??圈4偏态分布下不同情度评价指标和级数的关jiI 圈5均匀分布下不同情度评价指标和级散的关系 3讨论三个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指标n系数,以及n系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一c一等,吉(1一{)n=卜—k-~h:式中为条目数,和和分别为第i个条目得分方差和总分方差,为各条目得分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r为各条目间相关系数的总和,为第个条目的共性方差. 巫秀美曾以"中老年预防结肠癌社区干预试验的甓康行为问卷"调盔结果为倒,比较了n系数,系数和n系数]该阔卷有6个维度,应答为5级量表(LikertScale),结果显示,就某一个维度而言,和系数几乎相等,而n系数较大.同车模拟结果相同}若对整个阃卷进行计算,结果由小到大分别是系数,0系数和n系数,同车模拟结果略有不同. 许多学者认为对于多维度(multidimensena1)量表的内部一应分别计算各个维度的n系数[",若计算致性信度分析,整个量表的口系数可能会低估其内部一致性Patrick也认为除非量表中的条目均较精确地反映了欲测内容,否则n系数将低估信度]由上述公式可知n系数的计算要用到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而因子分析中各个条目的共性方差h等于该条目在各因子上的载荷值的平方和.所以n系数既能反映出每个条目对各蛰因子(各维度)的贡献,同时又考虑到了所有条目间的相关性,因此当评价多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时, 计算整个量表的n系数可能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指标:若总量表的n 系数很大,则说明作为反映欲攫I特征不同方面的各子量表,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小;若总量表的n系数过小,则说明各子量表间差异太大,即整个量表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欲测特征,而不是同一欲测特征的不同方面参考文献1陈平雁.黄浙明病人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医院管理,1999 19(7)l9,22 ?1q?JournalofMathematica[MedicineVo1.15NO.12002文章螭号:1004—4337(2002)01—0020—02中田分粪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等急性期变化及临床意义?王诗瑾钱书虹钱庆文(郑州医药专惨学院实验诊断教研室郑州450061)擅要t为研究郑州地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眶同醇(HDLc).载脂蛋白Al(ApoA1)急性期变化,遵过定AM1患者发II|后不同时问血清HDLcApoA的古量.井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进行对比丹析.实验显示.AMI维在急性心肌梗塞篮作后t血清ApoA]~HDL:明显降低t前者约于第n日,后者于?,l5日障至最低点,均于2o日恢复至第l次血清器定的水平.关?饲t急性心肌梗塞I血精I船蛋白众所周知,机体载脂蛋白A(Apo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防御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为AS的危陆因素.AMI患者血清ApoA与HDL变化如何,文献报道尚不一致.为此,作者测定了郏州地区A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Apo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的含量,0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期蛋白质,为此在测定ApoA,与HDLc的同时测定了CRP的浓度,以赍对比分折t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为观察A/VII病情,疗效及预后判斯进一步提供依据.1对蠢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70僦,年龄57,70岁.其中,AMI患者3O僦,男21 例,女9僦t平均年龄61.1岁,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与心肌群典型变化确诊,符合WHO谚斯括准f对照组30饲,男20例,女 1o僦,平均年龄60.5岁,经体检排髂心,肝,肾,内分泌痰病,且无商脂血盎者.1.2材料ApoA~与CRP试剂盍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CK和LD为Randox公司试剂盘.1.3方法CRP,ApoA1为比浊法.HDLc采用硫酸葡聚糖一Mg为沉淀荆,群法测定胆圃醇法啪'cK与LD为连续监测法. 1.4血样采取于发病后<1,1.25,1.5与2天取血.后每天1狄共3次,再问隔2天取1扶,共3狄,后于第15,2O,25,30天各采血1扶.取样后立即分离血清,测定ApoA,HDLc,CRP含量及CK与LD 的括性,计算:(1)ApoA,HDLc,CRP等的均值与标准差,(2) 将患者第2狄至最后1狄样本各指标测定的均值与其相应第1 狄样本的各指标均值相比,求出其百分数.1.5统计处理本赍料以均值士标准差表示,检验AMI患者血清ApoA.HDLc等在某些时点测定水平与对照组以及第l狄血样有否差异,采用显着性检验t应用SPSS8.O进行统计学分折.2结果2?1AMI患者血清ApoA与HDLc等水平比值的变化 2?1?1AMI患者发病后,血清ApoA1,HDLc的变化将AMI患者发病后第2狄至最后l狄血清ApoA.,HDLc 的均值t分剐和其相应的第1狄血样中均值相比,计算出各指标本平增高或降低的百分数,见圉1.2.1.2AMI患者发病后血清CRP的变化按上述方法,计算出AM[患者发病后,自第2扶至最后1狄所采血样中t各个血清样本CRP均值和第1攻样本均值的百分数,见圉2.2巫秀美,倪宗瓒.日子丹折在问卷调查中倌度教度评价的应用.中5FriedenbegL.Psychotogica1testig:design.arIa1ysnduse 且慢性病预防与控翻t1998,6(1),28.Bost.n:A_IydB丑.1995.3安胜利膝平雁,黄吏.应用蕈特卡罗方珐棋按量表得分.鼓理医荮学杂志2001.14(4)299~300.4StreinerDLandNormanGR.Healthrl:leaSLtl'eme~tscalesIaprac—ticatguidetotheirdevelopmentaaduse.SecoadEdition.0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6Patr/ckESaadThomasJV.Reliabilityaadvalidityofscreeningscales~effectofreducingscalelength.JC]inEpidemio[.1989.42 (1)?69,78.?奉目由河南省科技攻关讳题费时t螭号991170511*郑州大学匿学鹿第一附再匿簏检验杀**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鼻医院内科?20?。
测验信度估计从系数到内部一致性信度
测验信度估计从系数到内部一致性信度一、本文概述二、信度系数的基本概念信度系数,也被称为可靠性系数,是评估测量工具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指标。
在心理测量、教育评估、社会调查等众多领域,信度系数都是评估测验结果可靠性的核心工具。
信度系数通常通过比较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境下接受相同测验的结果,或者通过比较同一测验的不同版本(如平行测验)的结果来计算。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评估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信度系数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评估测验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即各个项目是否都在测量同一概念或特质。
内部一致性信度常用的指标有Cronbach's Alpha系数和Guttman Split-Half系数等。
Cronbach's Alpha系数是最常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其值范围在0到1之间。
值越接近1,表示测验内部一致性越高,即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越强,测量结果越稳定可靠。
而值越接近0,则表示测验内部一致性越低,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越弱,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信度系数是评估测验结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了解和掌握信度系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正确评估和使用各种测验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概念与特点内部一致性信度,也被称为同质性信度或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测量工具信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主要反映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即测量同一特质的不同题目是否在测量相同的内容或构念。
当测验的所有题目都测量同一特质,且这些题目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时,我们可以说该测验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题目间相关性:内部一致性信度要求测验中的各个题目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
这意味着,如果测验中的某一道题目被替换或删除,整个测验的结果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
测量单一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强调测验应测量单一的特质或构念。
如果一个测验包含多个不同的特质或构念,那么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可能会降低。
理论评价标准内在一致性和外部验证
理论评价标准内在一致性和外部验证理论评价标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被用于评估理论的质量和可靠性,并指导研究人员在推进科学项目中的决策。
理论评价标准包括内在一致性和外部验证。
内在一致性关注理论自身的逻辑合理性,而外部验证则侧重于通过实验证据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及应用。
首先,内在一致性是评价理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种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意味着该理论在自身的逻辑结构上是合理和一致的。
换句话说,该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并形成一个整体。
内在一致性评价方法包括逻辑合理性、概念清晰性和理论的扩展性。
逻辑合理性要求理论中的假设、推理和结论之间存在合理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概念清晰性则要求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应该具有明确的界定和解释。
理论的扩展性则考虑到理论是否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能否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和领域。
其次,外部验证是评价理论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外部验证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数据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一个理论只有通过多次实证研究和不同群体的验证,才能被认为是可靠和有效的。
外部验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
实证研究利用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来验证理论中的假设和预测。
案例研究则通过对个别案例或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来验证理论的适用性。
对比分析则将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进行比较,以评估其相对优劣和有效性。
内在一致性和外部验证之间存在一个互补的关系。
内在一致性提供了理论的逻辑框架和内在的可行性,但不足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
外部验证则通过实证研究和检验理论的实际应用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两者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理论评价的完整框架。
在实际科学研究中,理论评价标准内在一致性和外部验证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内在一致性评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理论中的逻辑漏洞和不一致之处。
如果一个理论在逻辑上不合理或存在概念上的混乱,那么它可能无法为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
通过评估理论的内在一致性,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其研究结果。
案例研究中的内部与外部效度的评估
案例研究中的内部与外部效度的评估案例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个体、组织或事件进行综合性、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来揭示并理解复杂的现象。
在进行案例研究时,评估其内部和外部效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案例研究中内部与外部效度的评估方法和重要性。
一、内部效度的评估内部效度指的是研究结果中存在因果关系的程度、一致性和可信度。
评估内部效度的目的是确定所观察到的因果关系是否是研究过程中引起的,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
1. 利用多重来源和方法的证据:采用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增加内部效度。
例如,通过采访被研究对象、观察行为、收集文件资料等多种方法获取的数据能够提供相互印证的证据。
2. 使用适当的案例选择标准: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保持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增强内部效度。
选择的案例应能充分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现象。
3. 严密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方法能够提高内部效度。
例如,合理控制可能的威胁因素、合理次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等。
二、外部效度的评估外部效度指的是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境或群体。
评估外部效度的目的是确定所得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和泛化性。
1. 使用多个案例:通过使用多个不同的案例,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这些案例应尽可能涵盖各种情境和群体。
2. 关注相似性和差异性: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关注研究对象与其他情境或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案例,可以确定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
3. 详细的描述和解释: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提供详细的案例描述和解释,以便读者可以判断和推断对其他情境的适用性。
这样可以增加外部效度,并减少研究结果被误解的可能性。
总结:评估案例研究中的内部与外部效度对于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内部效度评估方法包括利用多重来源和方法的证据、适当的案例选择标准以及严密的研究设计和方法。
外部效度评估方法包括使用多个案例、关注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提供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内部校标效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内部校标效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为了保证评估工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内部校标效度是一项重要的考量指标。
内部校标指的是使用不同学者、不同时间、不同方法或者不同题材的数据对同一概念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过程。
内部校标效度评估方法用于确定评估工具内部一致性和信用度的程度。
评估工具的内部校标效度是指在评估过程中各项测试或测量之间的相关性和稳定性。
具体而言,它包括测试各项的一致性、可靠性以及衡量同一属性或因素的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内部校标效度评估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来评估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这些方法可以包括因子分析、Cronbach's α系数、重测信度等。
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内部校标效度评估方法,它可以用来确定评估工具中的潜在因素。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因子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测试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评估工具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系数是测量评估工具内部一致性的常用方法,它通过计算各项测试的内部一致性来评估评估工具的可靠性。
重测信度是用来评估同一概念在不同时间重复测试中的一致性的方法。
内部校标效度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评估目的和条件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综合评估评估工具的内部校标效度。
通过评估工具的内部校标效度,我们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以下是各部分的详细内容介绍: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内部校标效度的概述,包括内部校标的定义和作用。
同时,引言还会对本文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此外,引言还会明确文章的目的,即阐明为什么内部校标效度的评估对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内部校标效度的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内部校标的定义和作用,以便读者对该概念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内部校标效度的评估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测量方法和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几种评估指标。
临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估与提升方法
临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估与提升方法近年来,临床分析结果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干扰,临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临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估与提升方法,以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可靠性评估临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估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的重要步骤。
可靠性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间评者一致性等。
内部一致性是评估临床分析结果中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如Cronbach's alpha系数,可以计算出内部一致性的程度。
较高的Cronbach's alpha系数表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较强,结果较为可靠。
重测信度是评估临床分析结果在同一样本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试,可以计算出重测信度的值。
较高的重测信度表明临床分析结果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较为可靠。
间评者一致性是评估临床分析结果在不同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
通过多个评估者对同一样本进行评估,可以计算出间评者一致性的值。
较高的间评者一致性表明临床分析结果在不同评估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较为可靠。
二、提升方法为了提升临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1. 样本选择与样本量样本选择是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选择代表性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充分性,可以减少样本偏倚的影响,提高临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增加样本量也是提升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大样本量可以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使结果更加稳定。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临床分析过程中,正确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是确保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数据采集,减少人为误差;合理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如使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临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确保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内部一致性系数的具体操作
内部一致性系数的具体操作内部一致性系数是用于评估量表或问卷测量的信度的一种统计指标。
它用来衡量测量工具中各项之间的相关性或一致性程度。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希望使用的是可靠度较高的测量工具,以保证所得到的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常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有克隆差、Cronbach's α系数和相异度系数。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三种方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操作。
1. 克隆差方法(Split-Half Reliability)克隆差方法是通过将测量工具的所有题目分成两组,比较两组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内部一致性。
具体操作如下:-将测量工具的所有题目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两个部分。
确保两个部分的题目数量相等,并且题目在不同部分中的顺序是随机的。
-对两个部分的题目分别计算得分。
得分可以是简单计分,例如使用0-1分或0-5分的等级评分。
也可以是将题目回答的得分加总而得到的总分。
- 使用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或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来计算两个部分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最后,通过将两个部分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乘以2来获得克隆差,该值的取值范围为0-1、克隆差越接近1,表示两个部分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越高,一致性越好。
2. Cronbach's α系数(Cronbach's Alpha)Cronbach's α系数是一种常用的用于评估量表或问卷测量内部一致性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计算测量工具中每个题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总分是除去当前题目之后的其他题目的总分。
- 对所有题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Cronbach's α系数。
该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α≥0.7一般被认为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3. 相异度系数(Guttman's Lambda)相异度系数是一种基于二分法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用于评估问卷或量表中各个题目之间的差异程度。
vas评分统计标准
vas评分统计标准
VAS评分是指使用视觉模拟量评分法对某种特定因素进行评分。
其评分结果通常为0至10分,0分表示没有任何影响,10分表示对
被评估对象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VAS评分统计标准是对VA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的一套标准方法。
以下是VAS评分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1. 收集数据时,要确保评分者具备足够的了解和经验,能够正
确理解和使用VAS评分。
2. 对于每个被评估对象,至少应有三名评分者进行评分。
评分
者应在同一时间和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评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3. 对所有评分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
等指标。
4. 对于单个评分者的评分结果,检查其是否存在异常值或极端值。
如果存在,应该进行排除或纠正。
5. 对于多个评分者的评分结果,计算其一致性,包括内部一致
性和外部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指的是同一评分者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进行评分的一致性;外部一致性指的是多个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一致性的计算可以使用相关系数或Kappa系数等方法。
6. 在数据分析时,应该考虑到样本量、数据分布、异常值和缺
失值等因素。
VAS评分统计标准的使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评估某种特定因素对被评估对象的影响,并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一致性系数的具体操作
转: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在做调查问卷时,最看重的是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果一个问卷设计出来无法有效地考察问卷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那么我们为调查问卷所作的抽样、调查、分析、结论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就白做了。
那么,我们如何来检验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是否有效呢?信度分析是评价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的分析方法。
二、信度分析的提出及分析方法信度,又叫可靠性,是指问卷的可信程度。
它主要表现检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才可信[1]。
例如,我们用一把尺子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今天测量得高度与明天测量的高度不同,那么我们就会对这把尺子产生怀疑。
因此,一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应该具有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调查问卷的评价体系是以量表形式来体现的,编制的合理性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可用性和可信性。
问卷的信度分析包括内在信度分析和外在信度分析。
内在信度重在考察一组评价项目是否测量同一个概念,这些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
一致性程度越高,评价项目就越有意义,其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就越强。
外在信度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批被调查者实施重复调查时,评价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
如果两次评价结果相关性较强,说明项目的概念和内容是清晰的,因而评价的结果是可信的。
信度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有Alpha信度和分半信度等,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信度系数,再对信度系数进行分析[2]。
目前最常用的是Alpha信度系数法,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考虑量表的内在信度——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
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 0.7以下,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的研究和应用徐晓锋Ξ1 刘 勇2(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保定,071000)(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510631)摘 要 在行为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研究者常常需要将个体层次的评价,整合到群体层次的评价,对于这种自下而上整合模式的一致性问题,国内一些学者常常错误地使用评分者内部信度作为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的指标。
评分者内部一致性和评分者内部信度不仅在理论基础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实践中也存在前者很高(或很低),而后者却很低(或很高)的不一致情况。
文章阐述了学术界对评分一致性这一问题的提出、争论和取得一致观点的发展脉络,以期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深入的思索,避免在今后的研究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关键词:评分者内部一致性 评分者内部一致性信度 区别1 问题的提出 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一组成员对某个特定对象进行评定,如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考官依据BARS (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 )对候选人胜任情况的评定;某个学术期刊编辑委员会对一个所投稿件录用可能性的评定等等。
当K 个评判者都对某一对象进行评定,而这一对象可能是一个单一的变量,或所测量的同一结构的一系列的J 个条目,这种情况下采用一种科学的、能够衡量评判者一致性的指标对测量结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一些学者使用评分者内部信度来代替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甚至还存在将二者完全等同的情况,例如存在“对评分者一致性即评价中心的信度作出研究”[1]、或“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一致性)”[2]的错误说法,这种不加区别的使用,常常使结果的解释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同时也混淆了对评分一致性的认识。
在心理学的历史上,关于评分一致性和评分者信度的认识问题有很长时间的讨论,本文通过介绍学术界对评分一致性这一问题的认识、争论和发展的情况,试图澄清对评分者内部一致性和评分者信度概念认识的误区,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减少误用的情况。
2 评分一致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在行为科学的研究中,研究一组评定者评分的汇聚性问题,在心理测量中有很长的研究历史。
一些研究者使用百分比或比例的一致性作为指标,但把评定选项视为顺序变量还是等距变量,离散变量还是连续变量,会导致不同评定者分数能否进行数学加减运算的区别;另外,它也不能解释偶然存在的一致性(chance agreement )情况。
还有一些研究者使用肯德尔和谐系数作为对一致性研究的指标,这种方法只有在将评定选项视为顺序变量时才能应用,而且计算方法较为粗略。
为了克服以往计算指标的缺陷,寻找更加科学的计算方法,James 等(1984)在《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r wg 的概念[3],认为组内一致性(within —group agreement )评定的是来自个体共同变异(interchangement )程度,并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深化了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但对的认识问题学术界也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讨论过程。
James 等(1984)认为是一个组内评分者信度(within -group interrater reliability )的指数,从而将评分者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 )和评分者内部一致性(interrater agreement )问题相混淆。
K ozlowski 和Hattrup (1992)澄清了对上述问题的一些错误认识[4],他们认为James 等(1984)提出的概念一直是按照一致性指数加以推导和定义的,实际上计算的是评分者内部一致性问题,而却用评分者信度的名称来代表r wg ,这导致了在研究文献中对信度和评分一致性认识的混淆。
James 、Demaree 和Wolf (1993)在重新讨论问题的时候,认为K ozlowski 和Hattrup (1992)提出的观点,即关于是评分一致性的测量指标,而非评分者信度指标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时也改正了自己过去认为是测量评分者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 )计算方法的错误认识[5]。
此后,学者们逐渐接纳将看作是计算评分者一致性(interrater agreement )指标的观点[6-8]。
目前在组织行为文献中,最常使用的组内评分者一致性的指标是r wg 或r wg (j ),分别用于评价一个单一条目(single items )和多条目变量(multiple —item scales )的一致性。
3 评分一致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Finn (1970)[9]以及James (1982)[10]认为总体变异划分为真变异和随机测量误差变异,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心理测量模型。
后来,James 等(1984,1993)修正了他们在1982年的看法,提出了与经典心理测量模型不同的观点,从而对一致性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们认为,从数学角度而言,评定者内部一致性是一系列判断的系统变异与总体变异的比例。
总体变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随机测量误差产生的变异,如心境的波动和动机的偶然变化、暂时性的注意分散、不可控的条件(如噪音)、疾病、疲劳、情绪紧张或偶然变化等非系统性因素构成;第二部分是系统变异,由真变异和反映一组评定者的共同反应偏差的系统误差变异Ξ通讯作者:徐晓锋:男。
E 2mail :xuxiaofeng5087@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5):1175-11781175组成。
共同反应偏差导致了评定者一致性中系统变异的增大,如评定者都存在社会称许性反应倾向,那么评分者间的高一致性很可能反映了偏见,而非评定者真正意义上准确判断的一致性。
这表明对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的估计,不仅应当包括在一系列判断中系统变异在总体变异中所占比例的评价,而且应当包括对系统变异中的反应偏见部分的影响进行控制。
3.1 评分者一致性和评分者信度的区别信度(reliability)和一致性(agreement)不仅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概念和数学计算上也存在区别。
第一,理论基础不同,在经典测量理论中,“总变异=真变异(内含反应偏差变异)+随机测量误差变异”,信度以经典测量理论为基础,是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内含系统变异,如反应偏见)与总变异数的比率;而James等(1984)等提出的方法并不遵循传统的经典测量理论,他们认为“总变异=系统变异(真变异+评定者共同反应偏见的系统偏差变异)+随机测量误差变异”,一致性等于一组测量分数的系统变异数(由真变异数和评分者的共同反应偏见构成)与总变异数的比率。
第二,信度和一致性定义中同用真变异数这一名称,但含义不同。
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真变异数由有效变异和与测量目标无关而稳定的系统误差变异组成,而在James等提出的理论中,真变异数和评定者共同反应偏见的系统偏差变异都被视为是系统变异的组成部分。
第三,评定指标不同,在存在不同组的情况下,信度依赖于不同组间的变异,是不同组间评定者之间变异的指标,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是计算评分者信度的最常见的指数[11];而一致性不考虑不同组间的变异,仅考虑每一独立组内部评定者之间的共同变异部分(interchangeability),它表明组内评定者对同一对象作出评定的实际一致性程度,是计算评分者一致性的指数。
第四,评分者信度和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的变动方向并不总是保持一致。
例如,Tinsley和Weiss(1975)[12]研究发现,当评定者之间没有任何一致性时,也可能产生较高的评分者信度;而在评定者之间一致性很高时,也能出现评分者信度很低的情况。
例如,评定者A在五点量表上选择的是1、2、3,评定者B在量表上选择的是3、4、5,那么评定者A选择的3相当于评定者B选择的5。
这种情况下,由于反应成比例的增加,虽然一致性很低,但是信度却很高。
因此,选择使用评分者信度还是评分者内部一致性,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对信度和一致性认识的混淆,使许多研究结果的解释会陷入困惑。
3.2 James等(1984)对评分一致性的研究James等(1984)假设认为,对于一个离散选项的反应量表存在观察变异和期望变异(其中E代表期望的含义,U代表假设评判结果为均匀的矩形分布,如评判者在五点量表的五个点上选择率分别为20%),因此对于IRA(interrater agreement)的估计可以由下面的公式推导出来:对于一个条目x j的观察分数,定义为x jk(K等于判断1, 2…,K),可以得到公式:x jk=μj+( x j-μj)+e jk其中μj,是条目的总体均数(真分数), x j是样本平均数,并且e jk是测量的随机误差。
由于x jk某种程度上是μj的实际反映,因此非误差或真变异,等于t2EV-S2xj。
对于一个IRA的估计,可以由在方程中加入变异估计来完成:真变异/(真变异+误差变异),或(t2EV-S2xj)/[(t2EV-S2xj)+S2xj]=(t2EV-S2xj)/t2EV3.3 James等(1993)对评分一致性的进一步研究假设S2x是对评定对象x的观察变异,例如x代表多位编辑对一篇文章发表可能性的判断。
在判断者意见完全一致时,S2x=0。
然而,由于可能产生测量的误差,这使得评判者之间可能存在缺乏一致性的情况,并使得S2x>0,由于仅仅来源于误差的变异,它被称之为误差变异(error variance)。
为了发展出对于评判者之间一致性的估计的统计方法,首先需要找出比较S2X的标准(benchmark),因为S2X>0,反应了与完全一致的偏离,即没有达到完全的一致。
James等选用了一个标准,来反映的期望值,在评判者由于完全的随机测量误差的条件下,这个期望的变异被称之为t2E,他们按照1984年曾经采用的一个离散的、均匀分布的状况来决定t2E (以前采用的是t2EV)的方程。
然而,r wg统计并不只是建立在矩形分布,即使用t2EV条件基础上。
因此,James等用一般的t2EV的术语来表示评判结果的随机反应,而不考虑分布的形式如何。
t2EV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将反应完全归因到随机测量误差的理论标准。
James等研究的评定一致性问题类似于随机反应理论中和标准的比较。
这种一致性的评价与总变异中的“误差变异的降低”(reduction in error variance)有关,而误差变异的降低指的是观察误差变异(S2X)在t2EV中变异的减少程度,可以通过t2E和S2X的差异来估计,即t2E—S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