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知识点汇总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21290a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4.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知识点汇总第1课《我们的身体》(1)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2)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生存环境等。
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健康。
第2课《身体的运动》(1)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2)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3)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
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的方式不同。
如肘关节和肩关节。
(4)制作的运动模型中,筷子(或短木棍)模拟骨;橡皮筋模拟肌肉;线绳用于固定“肌肉”和“骨”,使“肌肉”附着在“骨”上。
线绳连接的部分相当于关节。
(5)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为保护骨骼和肌肉,促进它们健康生长,我们应该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3课《心脏和血液》(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2)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会通过心脏、血管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人们的各项活动。
(3)合理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第4课《身体的“总指挥”》(1)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
(2)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第5课《身体的“联络员”》(1)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
(2)人体收到环境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3)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6课《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1)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
(2)体育锻炼有助于减缓精神压力。
第7课《制定健康生活计划》(1)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
(2)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48c6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b.png)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知识归纳1.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2.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3.热辐射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质,例如太阳在传递热的时候就可以穿越真空到达地球。
4.棉被里的棉絮疏松多孔,里面有许多不流动的空气,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裹着棉被的冰块温度上升比较慢。
5.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
像铜、铁、铝这样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6.单层玻璃由于内外表面温差较大,加上玻璃内外的空气都可以对流,热传导速度较快。
双层玻璃每层玻璃内外表面的温差都相对减小,加上采用合适的间隔可以有效防止夹层中空气的对流,静止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保温效果大大增加。
7.保温瓶的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慢了热的传导。
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传导和热对流,再加上银镀层,又尽可能地阻止了热辐射。
多种方式同时使用,大大减缓了热传递的速度,起到了良好的保温作用。
第二单元知识归纳1.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
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2.光线、声音、气味等外界刺激是人体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
但是过强的外界刺激也可能会损害感官,这时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免这种伤害。
3.我们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眼球中的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物体。
4.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ea7671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5.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鳍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2.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3■因为有了(%),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第4单元地球和地表(复习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青岛版)
![第4单元地球和地表(复习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0b5f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2.png)
4.地幔厚约2870千米,温度为1000℃— 3000℃。 5.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千米,温度约为
4700℃。 6.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7.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制作目的 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 制作材料 多种颜色的橡皮泥。 制作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包在黄色球形的外面,代表地幔。 3.用棕色的橡皮泥包裹住橘红色的橡皮泥,代表地壳。这样,
周围的度假村、木材场和居民住宅遭到破坏。 5.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
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向上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壳,会喷出 地表,形成火山。
6.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目的 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 三脚架、铁盘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盘子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坑。 2.往坑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坑口,倒放在铁盘子里
第14课 地震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
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害。 2.我国产生的几次强烈地震
“7.28唐山地震”,“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 3.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 承受时,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 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4.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带来严重损害。地震产生后,除了会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 裂、喷砂冒水等现象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 、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
5.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模拟地震产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 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形成“地震”,使楼房倒塌。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1db6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c.png)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1f047a69eae009581bec54.png)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重点知识点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叫(重力)。
2.使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的重力);需要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挂的垫圈越多,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3.我们通过(增加垫圈数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车受到的拉力。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原来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2.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4.在做橡皮筋动力小车时,小车不前进可能是因为(小车太轻,轮胎打滑)。
5.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2)选择的数据我们用(平均数)(3)我们的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生活中运用弹力的物体有(弓箭、松紧带、拉力器等)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地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3.举例:靠反冲力运动的有(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乌贼)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力。
3、弹簧测力计主要利用弹簧(受力大,伸得长)的特征工作的。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7c8c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3.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学科,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将探索许多有趣的知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光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比如,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打开手电筒,我们会看到笔直的光柱。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闪电等是自然光源,而电灯、蜡烛则属于人造光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镜子能够反射光,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像。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比如把一根铅笔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铅笔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的表面形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河流、海洋等。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地震会使地面震动,房屋倒塌;火山喷发则会喷出岩浆、火山灰和气体。
风、水等外部力量也会对地球表面产生影响。
比如,河流会侵蚀河岸,带走泥沙,在下游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长期的风化作用会使岩石逐渐破碎、剥落。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水钟、沙漏等方式来计量时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了更精确的时钟和手表。
摆具有等时性,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身体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我们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生长非常重要,小学生每天应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第五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
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是热的不良导体。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比如安装铁轨时会预留缝隙,防止铁轨受热膨胀变形。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关键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关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bb4a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2.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关键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关键知识点。
该单元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
- 植物通过种子、茎、叶和根等部位进行繁殖。
- 种子的内部有胚芽和种皮,可以发芽生长成新的植物。
2. 动物的生活和繁殖
- 动物根据其取食方式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 鸟类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卵孵化后孵化成幼鸟。
- 哺乳动物通过胎生的方式进行繁殖,新生儿会通过哺乳腺喂养。
3. 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 溶解是指固体在液体中完全混合,形成溶液的过程。
- 燃烧是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4. 天体运动和地球环境
- 地球是一个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天体,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
- 四季的交替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与太阳的角度不同导致的。
- 太阳能是地球上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过程,认识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掌握地球运动和太阳能的重要性。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0da3e7964bcf84b8d57b3a.png)
五上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1、(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漂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2、人造雾实验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用冰袋是为了(获得较低温度)。
3、在造霜的实验中,在冰水中(放盐),是为了(让温度更低)。
杯子外壁回出现(小冰晶)。
4、(白露)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霜降)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5、露的形成: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6、霜的形成: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7、雨和雪的相同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
8、雨和雪的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形成时气温高,雪形成时气温低)。
9、(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产生(降水)。
10、云层中的水滴直接落下来或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
11、常见的降水方式有(雨)、(雪)、(雨夹雪)、(冰雹)、(冻雨)等,其中(冰雹)、(冻雨)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
12、雪花的形状有多种,如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都是(六角形)。
13、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培养皿底部形成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的)。
在培养皿中放冰块是为了(取得更低温度,加快小水珠的形成速度)。
14、为什么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答:因为地球上的水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中,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不间断的蒸发,补充大气中的水汽,所以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
15、降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答:(1)一部分直接汇入江河湖海;(2)一部分落到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3)一部分落到陆地后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4)一部分直接蒸发成水蒸气回到空中。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e242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f.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总结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物质和变化
- 物质:组成一切物体的东西,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触摸、闻等方式来判断。
-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形态、性质或组成发生改变。
- 物质的保存:物质在变化过程中,质量总是保持不变。
- 物质分离:通过不同的物质性质,可以将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出来。
2. 固体的性质与变化
- 固体的特点:形状固定、体积不变、容易分辨。
- 固体的变化:加热可熔化,冷却可凝固。
- 固体的性质:硬度、延展性、磁性等。
3. 液体的性质与变化
- 液体的特点:形状可变、体积不变、流动性强。
- 液体的变化:加热可沸腾,冷却可凝固。
- 液体的性质:流动性、不可压缩性、浮力等。
4. 气体的性质与变化
- 气体的特点:形状和体积都可变化,扩散性强。
- 气体的变化:加热可膨胀,冷却可收缩。
- 气体的性质:扩散性、可压缩性、轻质等。
5. 物质与能量
- 能量: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的原因。
- 能量的种类:光能、声能、电能、热能等。
-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7245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e.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2021年秋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健康生活4.1.我们的身体1.我们的身体很奇妙,就像一部复杂而精妙的机器,能完成各种动作,而且十分协调。
不良的环境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2.健康的含义除了身体上的健康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健康等等方面。
3.人必须要吃东西,吸入氧气,才能获得能量维持生命。
4.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惯非常重要。
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遗传。
父母肥胖的,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父母运动细胞比较活跃的,那么孩子运动方面的天赋可能比较高。
②饮食惯。
喜欢暴饮暴食的同学,肥胖的可能性大,肥胖又会导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肺活量,影响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
③运动。
喜欢运动的同学,有运动惯的同学,肥胖的可能性比较小,并且肺活量比较高,50米跑、一分钟跳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也会比较好。
研讨6.刚刚我们讨论了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为了健康生长,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呢?①积极参加劳动,加强体育锻炼。
劳动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
②饮食方面,不暴饮暴食,不吃或少吃垃圾食品,合理搭配膳食,健康饮食。
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④注意自己的精神、情绪等方面的因素,积极调整情绪,防止抑郁、惊骇、紧张等等,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7.影响发展发育的因素除了遗传、饮食惯、体育锻炼之外,不良的情况也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8.哪些不良的环境,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哪些伤害?垃圾。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还会对我们的水质、空气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抽烟。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中还有大量的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我们要远离吸烟。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dbd170b9d528ea80c77981.png)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实验一:人造雾所需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
制造方法: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实验说明: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实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
实验总结:在造雾的活动中,在量筒中倒温水,而不是热水,也不是冷水的原因是:如果往量筒中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
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
实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3.云是怎么形成的?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4.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5.云和雾的区别是:漂浮在高空的就是云,接近地面的就是雾。
云和雾的位置不一样。
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
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
6.学生活动手册:记录人造雾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造雾效果不明显。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出大自然中云和雾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eb0dc2a5ba0d4a7303763a31.png)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都受到一个()的力;这就是重力.2.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 3.在本课实验中;拉力大小是通过()来体现的.4.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重力都是()的.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小车运动得越快.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5.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6.()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都是因为受到()的影响.7.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的拉力.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的作用.8.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9.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3秒钟行驶60厘米;应该()A.加大拉力 B.增加载重量 C.减小拉力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2.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3.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形状的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就消失了.4.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小车行驶的距离(). 5.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6.()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7.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的弹力();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行驶速度();行驶距离越远.8.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行驶距离越近.9.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10. 下列物体中;()利用了物体的弹力.A剪刀B拉力器C螺丝刀11.()运动应用了物体的弹力.A跑步B撑杆跳高C滑冰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的推力;这个力叫().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的推力;这个力叫().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运动的.3.要使静止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的力.4.()不是利用反冲力运动的.A电动小车B橡皮筋动力小车C气球小车8. 如果气球嘴向前喷气;气球小车运动方向().A向前B向后C无法确定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 2.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挂钩组成的.3.科学技术上统一用“()”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表示. 4.1牛≈()克力.5.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叫做().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位置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3.测量的力不能()测力计的测量范围.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用测力计沿()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4.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 );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6.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 ).7.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物体重量、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 )两种方式.11.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的作用.12.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出花纹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使物体表面()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减少()的方法安滚珠加润滑油.13.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方式(滚动或是滑动):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物体运动采用滑动时;摩擦力();物体运动采用滚动时;摩擦力().第六课:滑动与滚动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和( )两种方式.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系.同一个物体;( )的摩擦力大;( )的摩擦力小.3.( )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4.在用()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A圆珠笔B毛笔C铅笔D无法判断5.擦黑板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6.物体的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更大. ()7.滚珠轴承将轮与轴之间的运动由滑动变为滚动. ()8.为什么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下来?第七课:运动与设计1.当人们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它.2.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设计有:车轮上的()、齿轮上的齿、粗糙的刹车片等.3.自行车上减小摩擦力的设计有:车轮滚动的方式、滚珠轴承、某些部件上加的()等.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有()伴随着.A重力B弹力C摩擦力5.为了减少摩擦力;可以在车轮与车轴之间().A安装滚珠轴承B增加接触面C加润滑油6.冰雪天;在行驶的汽车车轮上装防滑链的作用是()A装饰B增大摩擦力C减小摩擦力7.车轮轮胎被刻上了各种花纹;这是为了().A增加摩擦力B减少摩擦力C美观8.自行车运动时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去增加摩擦力的?第八课:设计制作小赛车1.设计小赛车需思考:(1)轮胎的设计要增大();避免打滑;(2)设计力量很大的().(3)车身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使小赛车行驶稳定.(4)设计()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2.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征制成的;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3.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4.赛车车身较低;轮距较宽;这样设计的好处是().A行驶稳定B提高车速C增大摩擦力5.赛车的轮胎很宽;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6.赛车设计成流线型的车身;把空气对赛车的阻力减到最低. ()7.摩擦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所以应该设法减小它. ()8.如果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想开动的汽车就在原地打滑;怎么也开不动了. ()。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f6d2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b.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点归纳
在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第四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我们研究了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问题、收集资料、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和结果、得出结论等。
通过了解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
2. 物体的浮力
我们研究了物体的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和物体的体积、密度
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
浮在液体的表面;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在液
体中。
了解物体的浮力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另一些物体会沉入水中。
3. 力的作用和效果
我们研究了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
方向。
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力的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
过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4. 风的形成与效应
我们研究了风的形成与效应。
风是空气的流动,它可以通过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形成。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可以使风车转动、风筝飞翔等。
了解风的形成与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归纳。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是根据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要求整理而来,如有疏漏或错误之处,请以教材内容为准。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882f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a.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
(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课本第3页)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蔷褫—画鱼~虫小鸟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核心内容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核心内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f69a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d.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核心内容整理
本文档整理了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核心内容:
1. 能量及其传递
- 能量是做事情的能力,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 能量可以通过传递和转化在物体间传递。
- 能量传递的方式有导热、传导、辐射等。
2. 光的传播
- 光是一种能量,它可以直线传播,具有一定的速度。
- 光的传播方式有反射、折射、直射等。
- 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反射、折射、吸收等现象。
3. 风与气象
-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不同温度区域间的运动。
- 风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地形、太阳辐射等因素有关。
- 不同的风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如季风、台风、地形风等。
4. 电的传输与应用
- 电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可以通过导体传输。
- 电的传输可用导线、电缆等实现。
- 电的应用广泛,如电灯、电扇、电视等。
5.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组成,包括不同的生态层级。
-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 生态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
希望这份整理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有关详细的内容,建议参考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小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9e4a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7.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小结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共分为6个单元,分别是: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能量
-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 活动中的能量变化;
- 机械能和动能的转化;
- 热能的传递和节约;
- 光能的应用。
第二单元:万物各有特性
- 物体的分类;
- 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物体的重量和密度;
- 物体的浮力和压力。
第三单元:地球和太阳系
- 地球的特性和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太阳系的组成和宇宙;
- 恒星时间和太阳的运行;
- 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和昼夜更替。
第四单元:生的基本特征
- 生命现象和生命特征;
-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 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动物的脊椎和无脊椎分类;
- 动植物的生命史和繁殖。
第五单元:生态和环保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 生物的生存和变异;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
第六单元:科学史话
- 科学的概念和历史;
- 著名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
- 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进步。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的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同学们掌握科学知识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1.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
左右。
3.心跳、呼吸的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4.我发现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慢慢恢
复到正常的状态。
5.运动前后,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人在运
动时,消耗的能量比平时多,所以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样才能为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氧气。
2肺和呼吸
1.用澄清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而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2.呼吸时,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器官。
3.鼻腔——咽喉——气管——左右支气管——肺
4.呼吸器官及作用:(1)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病菌,鼻腔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
(2)咽喉让气体进入气管。
(3)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接咽喉,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
(4)左右支气管伸入肺,并在肺里分成更细小的支气管。
(5)肺里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
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6.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好)
肺活量大意味着呼吸系统功能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7.一个人肺活量是由那些因素决定的?
一个人肺活量是由体力、呼吸肌强弱、肺组织和胸廓弹性、呼吸道通畅程度等因素决定的。
8.怎样保护呼吸器官?(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扫地前洒水。
(4)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
(5)不吸烟。
9.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3 心脏和血液循环
1.心脏的形状像桃子。
2.心脏的大小和紧握的拳头差不多。
3.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4.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5.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低。
6.心脏不断跳动是在干什么?
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7.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流动?
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其他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8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呼吸加快是因为运动大量耗氧,需要及时补充,而心跳加快是因为血液循环加快,增强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9.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脏最主要的方法。
运动时,为了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的养料,心脏在加速跳动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机能。
合理饮食能保障心脏所需的营养,预防心脏病。
在饮食结构上要做到荤素搭配,每天要和6-8杯水。
10.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利于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