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艺术自考实践报告模板

艺术自考实践报告模板

艺术自考实践报告模板一、背景介绍艺术自考作为一种特殊的考试方式,旨在对学生的实际艺术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考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见解。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艺术自考中的实践经验和收获,以及对未来学习和发展的规划。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在艺术自考中,我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创作作品和参观展览。

创作作品是考试的重点,我选择了绘画作为创作形式,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和进行自由创作,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参观展览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在现实艺术实践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我的实践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选题和规划在开始实践之前,我首先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风格,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实践计划。

在选题和规划过程中,我参考了一些经典作品和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实践和创作根据实践计划,我开始了绘画的实践和创作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研究和探索相关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我采用了多种媒介和材料,包括铅笔、炭笔、水彩等,以及不同的画面构图和表现手法,以期能够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3.参观展览和学习除了自己的创作,我还积极参观了一些艺术展览和画廊,与其他艺术家和作品进行互动和交流。

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和思考艺术家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新的艺术潮流和流派,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划和思考。

三、实践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技术和表现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实践和尝试,我的绘画技术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我学会了更准确的构图、色彩运用以及细节处理等技巧,使我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同时,我也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创作,这对于以后的艺术发展非常重要。

2.艺术见解的拓展参观展览使我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

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报告在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所在,更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和教育的手段。

本文通过对艺术教育社会实践的探讨,揭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它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首先,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创造性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而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演奏乐器、合作演唱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

在美术课上,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些实践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社会角色做好准备。

其次,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商提升。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情感交流的媒介,具有独特的魔力。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增强自我认知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例如,在戏剧表演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在舞蹈表演中,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这些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更好的情感联系。

此外,艺术教育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一项艺术作品。

例如,在戏剧排练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导演、演员和舞美团队讨论并决定演出细节。

在合唱团或乐队中,学生需要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以达到合奏效果。

这种实践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社交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通过参与艺术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艺术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艺术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艺术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和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长,艺术专业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本次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参观艺术展览、参与艺术活动、与艺术专业人士交流等。

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了参观一场当地艺术展览,并与展览的策展人和部分艺术家进行交流。

实践方法主要是观察和交流。

在展览中,我仔细观察了艺术家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在交流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些问题,与策展人和艺术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思路。

三、实践过程与成果实践过程:我选择了当地一家艺术馆举办的艺术展览进行参观。

展览中展出了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我仔细观察了每一件作品,注视着它们的形式、色彩和意境。

在与策展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在策划展览时的考量和挑选作品的标准。

他们认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要有独特的创意和技术,还要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他们还分享了他们在与艺术家合作时的体会和感受,认为与艺术家的交流是推动展览成功的重要环节。

在与艺术家交流的时候,我向他们询问了关于他们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艺术理念。

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不仅了解了他们的创作过程,还学到了一些艺术创作的技巧和经验。

实践成果: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到了艺术作品不仅要具备艺术性和技术性,更要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可以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与艺术家和策展人的交流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这对我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践体会与心得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理解到艺术创作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创意和表达。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

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何科丁,赵婕(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设计等方式,分析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并且根据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提出S P O C系统下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循环关联模式㊂文章主要从课前泛在学习㊁课中吸收内化㊁课后反思上浮㊁课外延伸创新四个阶段出发,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环境㊁教学内容㊁教学过程进行串联形成循环学习系统,并将该模式引入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进行案例设计㊂关键词:S P O C;教学模式;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中图分类号:J0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9699(2023)06 0100 051S P O C与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S P O C(S m a l l P r i v a t e O n l i n e C o u r s 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缩写)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 r m a n d o F o x教授提出,是一种基于慕课基础形成的新型线上混合线下教学方式㊂S P O C共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对于授课对象的 限制 ,S P O C是小型规模限制性课程,即在开课之前会对授课对象的人数进行限制,并且收集报课人群对于该门课的了解程度及学习计划[1]㊂其次S P O C更新了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作为拓展性资源以补充到传统面授课堂环境中[2]㊂最后S P O C还强调了教学评估的系统性㊁数据性㊁实时性和灵活性,由系统综合处理为学生打分,且打分结果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多次上传的作业进行综合打分㊂总体而言,S P O C的本质是一场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教育变革,其最终目的和功能就是利用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3]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艺术原理㊁艺术历史㊁艺术技法㊁艺术审美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还包括心理学㊁哲学㊁文学㊁社会学㊁人类学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㊂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虚拟艺术㊁实体艺术和综合项目等范围,教学形式则是以专业课导师+理论课导师等形式为主,周期式㊁阶段式教授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以校内外实训平台为教育环境进行综合能力评估㊂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艺术类实践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当前艺术类实践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为艺术领域培养能力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S P O C混合式教育模式可以帮助艺术类实践课程更好地衔接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㊂在原有教育体系中,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理论教学环境和内容与实践课程是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内容只能作为学生的间接经验存在于知识记忆库中,这会进一步引发校园艺术培养与社会艺术实践的衔接问题㊂将S P O C混合式教育模式引入艺术类实践课程,可以促使课堂教育话语权转移至学生手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使得理论学习向实践联系的第38卷第6期2023年12月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38N o.6D e c.2023收稿日期:2023 09 29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J X Y J G 2022 163);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作者简介:何科丁(1977 ),男,江西景德镇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赵婕(1999 ),女,新疆昌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㊂过渡更加平稳㊂(2)S P O C教学模式为传统艺术类实践课程提供了多元㊁灵活且具有流动性和实时性的教学语境㊂艺术设计等专业对于人才的技术性要求不仅停留在该门艺术类别范围之内,对于该艺术门类的国际发展趋势㊁行业信息流向㊁其他关联性艺术创作技法等内容的掌握同样重要,因此艺术和设计类创作型人才需要掌握较多的艺术实践技能,这就要求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延展性㊂S P O C可以通过线上海量资源库帮助艺术类实践课程更新传统知识体系结构,并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打破线上虚拟课堂与线下固定课堂的边界,使得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语境更加灵活和与时俱进㊂(3)S P O C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类实践课程重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以 学力培养 代替 学历培养 ㊁以 智识教育 代替了 知识教育 ㊂以往的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首要目标,是将学生前期习得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其检验标准也以学生对艺术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准,这便形成了一种静态的㊁单向的培养目标,最终艺术实践活动成了培养技术技能的课堂㊂S P O C引入艺术类实践课程,重在小班教学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独有的思维㊁个性,强化当代艺术学科的 体验式教学 属性[4]㊂2S P O C系统下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循环关联模式目前关于S P O C在高校教育中的研究已提出多种设计模型,但是针对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研究方向仍有较大发掘空间㊂林舜美[5]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美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引入S P O C翻转课堂的理念,从课程构建方式㊁课程计划与执行㊁课程结果评估等方面提出S P O C设计原则;钟丽霞等[6]人主要围绕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关主题,提出了S P O C 弹性预设 使用激发 生成创造 评价反思 的教育模型㊂文章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及理论分析,提出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 强调的是授课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循环㊁知识关联以及艺术实践体验㊂该模式以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流程为基础,从课前泛在学习㊁课中吸收内化㊁课后反思上浮㊁课外延伸创新四个层面进行推进式㊁循环式建构㊂各环节具体如下:图1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图2.1课前的泛在学习课前的泛在学习指的是构建艺术类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 广泛存在 ㊂S P O C混合模式使得现代教学环境成为一种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复合维度,在此维度中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内存信息是相互融通的,可以形成学习资源网络现实化的教学空间,数据信息不再局限于数字网络,而是通过授课对象的移动端口或数字设备进行无障碍㊁无限制共享㊂这推动着S P O C的艺术类实践课程环境朝着 情境感知泛在学习空间 的生态环境进化㊂任意一个环境场所均可以成为信息接收和传输的教育平台,所有授课对象都处在知识的物质信息表象和虚拟信息符号交织的教学环境中[7]㊂教学内容同样具有 泛在性 ,S P O C可以提取和整合艺术相关的教学内容,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征㊂艺术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创作技术㊁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使得艺术始终具有 超链接 的特点㊂学习元可以通过 可重用特性 收集整理艺术知识信息,形成知识网络和多维共享的学习元数据㊂通过学习元的整理和串联,艺术类实践课程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交叉学科信息,以U R L寻址的形式聚合到互联网络,形成网络聚合数据资源库,不同的艺术学科知识及交叉知识与学习元之间形成网状的动态互联[8]㊂另外,由于课前的泛在学习环境及知识属于广泛性知识,可能与授课对象原有的知识储备较不重叠,授课对象对学习元资源库的学习,会经过一个认知冲突的缓冲过程,这一过程中授课㊃101㊃第6期何科丁,赵婕: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对象会对艺术实践课程的课前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或者不解,需要在接下来的课中环节进行吸收和内化㊂2.2课中的吸收内化课中的吸收内化主要是解决授课对象在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㊂E r i c J e n s e n等[9]人认为授课对象从泛在学习到深度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实质是无结构性经验向结构性知识转变的过程,需要对授课对象印象中已激活的前期知识和泛在学习知识进行深加工,形成授课对象自主能动的决策力和 学习力 ㊂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在课中的吸收内化,主要是在授课老师的现场答疑结合实践活动中解决㊂授课老师的现场答疑内容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这一过程中,授课对象所吸收到的知识信息依然是间接经验㊂在答疑以后授课老师会对该门艺术课程的专业内容设立相应的实践内容,通常为项目式㊁课题式等形式,以单人实践或小组团队实践的方式在一定周期内完成实践作业㊂S P O C的教学模式则不同于传统艺术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相关虚拟智能技术相嫁接,为授课对象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打破虚拟学习环境与现场授课环境的空间界限,使授课对象体验到真实的训练项目以及自身实践角色的属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10]㊂总体来看,课中的吸收内化过程重点强调艺术理论知识向实践直接经验转化,利用S P O C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背景,通过体验与合作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的体验感知,实现知识的吸收与内化㊂2.3课后的反思上浮课后的反思上浮是指授课对象在知识内化与吸收以后所形成的自我学习效能㊂自我学习效能指的是授课对象对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行为的主观判断,大致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前者指代授课对象对自己知识的掌握和艺术创作方向的评判和推测,后者指代的是授课对象对自己最终独立完成艺术实践能力的判断㊂总体来看,授课对象的自我学习效能建构,强调的是授课对象在吸收课堂知识和实践指导以后,能否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思维体系和艺术创作方法论[11]㊂现代艺术创作主张个体精神以及艺术纯粹性,使得现代艺术创作者需要树立个人艺术标识和个人艺术价值观念[12],授课对象在经过课中的吸收内化以后,可通过S P O C平台获得系统性的艺术创作评测指标㊁教师评价㊁行业及专业人士指导意见等数据资源,将艺术类实践行为量化为可视的直观数据,然后进行个人自评或者小组他评㊂S P O C体系下的教学评测标准,打破了传统静态评价和教师专评的局面,引入了动态评价系统和智能评价规则㊂传统静态评价体系是以授课对象阶段性艺术创作成果为结点,由授课老师对其知识内容的掌握㊁艺术技法的熟练程度㊁艺术创作的创新程度㊁课程表现等维度进行打分评价㊂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中,授课对象可以多次递交受评作业,基于自身的反思,结合自我学习效能,形成基础性自评及知识上浮以后,再递交系统进行打分㊂整体来看,S P O C循环关联教学模式的评价主动权从授课教师转向了授课对象,以授课对象自我效能为基础,将课前泛在学习的认知冲突㊁课中吸收内化的思维下沉,转移为课后的反思上浮,形成循环关联㊂2.4课外的延伸创新课外是区别于校内艺术课堂和实践课程的社会㊁产业层面,延伸创新则是指授课对象自主能动地进行知识挖掘和知识探索的能力㊂艺术创作行为需要一定的创新性,而实践中的作者共情㊁市场行业需求㊁社会价值观念等支持创新产出的要素,在校园的学习中无法全面获取㊂艺术的实践性使得创作者身份可能转变为观察者和表达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敏感度和探索精神,因此授课对象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形成主动认知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13]㊂在S P O C循环关联模式中,培养授课对象的课外延伸创新力,是联结课前泛在学习的循环结点㊂授课对象在课外活动空间和活动行为下,形成探索知识㊁辨别知识㊁挖掘知识的内在创新驱动力,这样可以使得授课对象在处理课前的泛在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时,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㊂而课外的延伸创新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关联性学习产生的,一方面则是基于S P O C无边界学习平台的构建以及无壁垒的知识共享及传输技术培养的㊂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各教学阶段是相互紧密联系而无法独立存在的,课前泛在学习是激活授课对象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思维的基础阶段;课中的吸收内化是解决课前泛在学习产生的认知冲突,以及通过实践教学将前期知识的间接学习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消化阶段;课后的反思上浮则是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心转向授课对象对知识进行自主加工的沉淀阶段;课外的延伸创新既是将前期各个环节中的㊃20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知识与外部资源进行衔接,也是将泛在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进行关联㊂3教学案例设计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的 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 为案例,研究者将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 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引入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设计,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该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循环性㊂陶瓷青花装饰实践课程,是教授陶瓷艺术中青花绘画装饰技法的实践类课程,需要授课对象了解陶瓷青花起源和发展历史,掌握青花勾线㊁分水等创作技法,并且在灵活运用传统工艺美术技法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创新㊂具体可以分为资源库的建立㊁知识多维共享与答疑㊁团体协作与讨论㊁智能评价与更新四个部分,如表1所示㊂表1所示的是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 循环体验教学模式 在陶瓷青花装饰课程中的应用㊂这门课程的规划首先是建设陶瓷青花及关联性知识的学习元资源库,将陶瓷青花的发展历史㊁技术理论㊁审美哲学㊁陶瓷彩绘等课程知识,以及陶瓷青花行业发展㊁市场消费需求㊁用户对青花艺术的理解和认知等流动性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学习元知识资源库,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持实现智能更新和拓展链接㊂授课对象可以在学习元知识资源库中进行浏览㊁学习和共享,并结合教师的教学P P T㊁图文视频等理解陶瓷青花抽象知识㊂在前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平台打卡㊁签到等形式标记学习进度或学习问题,引入课中教学㊂在课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践工作室为主要教学环境,同时辅助S P O C相关虚拟设备,搭建多维复合教学空间,对学生前期泛在学习疑问进行解答,然后布置陶瓷青花实践内容,包括鸡头笔的运用㊁青花料的分料等等㊂在实践环节结束以后,以个人作业㊁小组系列作业㊁专题青花创作㊁拟定主题青花创作等形式布置实践作业;授课对象完成实践作业后,结合线上智能评价系统,上传各阶段作业及创作说明;线上智能评价系统根据学生自测㊁教师评价㊁行业专业人士意见综合打分得出评价结果;学生在反思吸收以后可选择性地进行作业修改和再次上传㊂同时,智能评价系统会将陶瓷青花厂家㊁设计师㊁企业㊁艺术家等咨询发放于平台中,授课对象可根据兴趣选择关联,获取校外资源协助,形成课外的延伸和创新㊂表1陶瓷青花装饰课程的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大纲设计环节设置形式设计具体操作设计教学成果资源库的建立1.云端平台2.大数据3.校园网站4.行业关联网站5.线下讲座6.青花艺术中外交流角1.自主浏览环节2.组织性学习环节3.知识交流环节学生以P P T或图文㊁视频等形式汇报并交流对于青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知识多维共享与答疑1.线上博物馆导览2.数字青花历史影像3.线下工匠艺人㊁设计师交流会1.体验环节2.答疑环节3.青花实训环节4.学生交流与创新环节学生以调查问卷或记忆画像等形式了解青花艺术与当代生活语境的关系团体协作与讨论1.五人团体项目2.三人小组课题3.个人或双人创作1.五人团体以综合材料与青花设计为项目纲领进行大型创作㊂2.三人小组以日用青花设计为课题重点进行设计创新㊂3.个人或双人以传统青花装饰的现代化转译为创作重点进行艺术创新㊂1.综合材料与青花大型作品2.日用青花套组产品3.小型青花艺术创新作品智能评价与更新1.线上自评㊁互评2.线下展览1.各阶段作业的上传与实时更新学生自评与匿名互评环节2.教师㊁专家㊁设计师评价环节3.大数据整合计算与综合评价环节1.青花教学数据资料2.学生青花艺术作品展览3.校企合作项目4结语S P O 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是在技术发展推动下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依托,将艺术类实践课程不可视的㊁主观的㊁经验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可视的㊁数据化的㊁可重复循环的㊁可向外延展的活性课程㊂ 高校艺术类实践课程的S P O C循环体验教㊃301㊃第6期何科丁,赵婕:S P O 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设计学模式 将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将校园资源与艺术类业态资源整合互通,将艺术技法教学转向艺术创作思维培养,将课前㊁课中㊁课外以及课后各个环节的串联,形成培养授课对象学习力的循环㊂文章的研究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案例的设计,未能在现阶段完成模式检验,在接下来的研究阶段将通过实际教学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㊂参考文献:[1]陈然,杨成.S P O 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7.[2]贺斌,曹阳.S P O C:基于MO O 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8.[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 后MO O C时代 :S P O 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9.[4]李晓辉.关于艺术综合课程教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百家,2010(A01):3.[5]林舜美.基于 MO O C+S P O C 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美学课程思考与实践[J].装饰,2018(10):2. [6]钟丽霞,胡钦太,胡小勇.面向S P O C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7. [7]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 学习元 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 2009,15(1):49 55.[8]程罡,余胜泉,杨现民. 学习元 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10.[9]E r i c J e n s e n.L e A n n N i c k e l s e 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13. [10]张晓娟,吕立杰.S P O C平台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4):7. [11]尹睿,谢幼如.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引论:涵义㊁课题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2):5. [12]林秀琴.美学剩余与艺术伦理的重建:对当代艺术实践与历史叙事的一种反思[J].艺术百家,2014,30(5):118 123,201.[13]郑芳霞.基于智媒体的公共艺术传播生态构建[J].新闻爱好者,2021(5):90 93.责任编辑:周瑜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S P O C B l e n d e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i n t h e R e f o r m 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H E K e d i n g,Z H A O J i e(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g d e z h e n33340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S P O C b l e n d e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l i n t h e r e f o r m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t h r o u g h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a s e d e s i g n.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e a c h i n g n e e d s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c i r c u l a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m o d e l u n d e r t h e S P O C s y s t e m i s p r o p o s e d,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 f o u r s t a g e s, n a m e l y p r e c l a s s u b i q u i t o u s l e a r n i n g,i n c l a s s a b s o r p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p o s t c l a s s r e f l e c t i o n,a n d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 e x t e n s i o n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T h e t e a c h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a n d t e a c h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f o r a r t m a j o r s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r e c o n n e c t e d t o f o r m a c i r c u l a r l e a r n i n g s y s t e m,a n d t h i s m o d e l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o f c e r a m i c b l u e a n d w h i t e d e c o r a t i o n f o r c a s e d e s i g n.K e y w o r d s:S P O C;t e a c h i n g m o d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s i n a r t m a j o r s㊃40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

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采用实践教学模式,特别是在专业教育中。

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探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践导向: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实践导向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融合性学习: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 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合作共享的学习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合作共享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实践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际操作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途径,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再次,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比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魅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最后,实践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职业准备。

对于专业教育来说,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提前接触实际问题,培养职业素养。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OBE教育理念艺术类教学评价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OBE 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也可称之为需求导向、能力导向或目标导向教育理念,英文表述为 0utcome- based Education。

它是由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最早提出的。

它是一种通过学生预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以结果导向进行反向设计教学体系的教育模式。

OBE理念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强调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引入多元化的考核。

所以在实际的考核中不仅要调整原有的考核内容还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变。

不再仅仅是依据学生期末的分数来划分等级,而是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建立一种多元化、开放化的考核制度,来明确学习期间应达到的基本能力。

在实际的应用中要减少考试分数的比重,增加学生平时表现及能力展现所占成绩的比重,鼓励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到全程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平时的考核中可以通过加入学生的课程互动成绩、考勤制度、课堂研讨、课外实践等,保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保证教学实施过程是对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

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是以注重实用性为教学特征的,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就是针对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环节,在系统调查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设计、内容规划、实施过程、效果等方面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总称,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项目,优化教学资源。

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与传统的文理科类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艺术类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

本科生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本科生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本科生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作者:赵淑华佟健于洋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摘要:本科生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能够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我院依据教育部及学校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规定制订出《本科生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并予以探讨与实施。

关键词:本科专业实践环节;建设与实践;培养目标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72—02高校教学管理的任务及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教学资源及条件,有意识地调节教与学的关系,制订规范的考核标准及合理的教学方案,以达到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

大学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必不可缺的环节。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于2013年重新修订了本科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规定本科生毕业的合格标准为: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8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2学分;实践教学20学分;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

即专业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15.5%。

为切实加强本科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院按照新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本科生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实践教学方案、考核标准等,完善了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学生为本,核心知识个性化、背景知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多元结合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有丰厚文化底蕴和创新性思维人才,在注重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我院依据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及进程表,依据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制订了《本科生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细则》,规范了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践环节和课外培养计划)的教学目的、要求、执行办法、考核标准等,加强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培养环节的落实工作,使学生入学后即能明确未来的大学四年中关于专业实践环节的所有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逐一付诸实施。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和成果。

通过参与艺术社会实践,我们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了艺术素养,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

本报告将分别从实践背景、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1. 实践背景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是大学校园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和社会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2. 实践过程2.1 实践准备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小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和责任。

其次,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前期调研,了解艺术社会实践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最后,我们与社区和相关机构进行了合作,确保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

2.2 实践实施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创作、演出、展览等。

我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组织了一场主题为“艺术与环境保护”的公益音乐会,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呼吁大家关注环境问题。

同时,我们还在社区设立了艺术展览,展示了我们的艺术作品,并组织了相关的讲座和交流活动。

2.3 实践反思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我们发现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例如,活动宣传不够到位,参与人数较少,与社区的联系不够紧密等。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宣传和组织策划,以及与社区居民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3. 实践成果通过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通过艺术的方式触发了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我们的实践活动也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和认可,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热情和动力。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2篇)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2篇)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概述艺术社会实践是指通过艺术形式,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一种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艺术触摸人心,传递美好”,旨在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美好的价值观和情感,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意识。

本次实践活动共组织了10位大学生志愿者,包括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的学生。

我们通过艺术展览、文化讲座、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深入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为群众送去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二、实践过程1. 调研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社会群体对艺术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的文化需求。

同时,我们还就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讨论和策划。

2. 社区艺术展览社区是我们开展艺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我们将艺术展览作为主要形式,将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示给社区居民。

我们选择了一些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性的作品,通过展览解读和互动方式,向居民传递美的理念和情感。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有关艺术欣赏和鉴赏的讲座,让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

3. 学校文化讲座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艺术,我们选择了学校作为实践的另一个场所。

我们邀请了一些艺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与创作等,旨在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并鼓励他们参与到艺术实践中来。

4. 医院艺术表演医院是一个需要关爱和安慰的地方,艺术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灵的抚慰和安慰。

我们组织了一些艺术表演,包括音乐会、舞蹈表演等,为患者带去一些美的享受。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手工艺制作的活动,让患者参与到艺术创作当中,通过艺术的方式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和乐观的心态。

三、实践成果通过本次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成果。

1. 提升了社会文化素养通过社区艺术展览和学校文化讲座,我们向群众传递了美的理念和情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

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
次后 学校 给 予奖励 。其他方 面还 可 以依托 综合性大 学的 多学科背景 , 励学生参 与其他 学科的学术 报告会 、 鼓 讲座 , 或者组 织讨论会 , 鼓励 学生参与教 师的科研课题 、 参加各 种课 外小组等。教 师可 以在 实践教 学 中引导学生对本专 业领域进 行一定 的科 学研 究, 开拓 学生的思想深度 , 创造 性地解 决理论和 实际 问题。这 些活动 范围不限于所 学专
参考文献:
[]美 ) 雷 克 - 克 . 归大 学 之道 . 定 凯 , 爽 , 1( 德 博 回 侯 梁 陈琼 琼 , . 译 华东 师范 大 学 出版 社 ,0 8 20. [] 汉 民. 2陈 艺术 设 计教 育 展 望 ( )2 0 全 国视 觉 传 达设 计 教 上 :0 7 育论 坛 论 文 集. 南 师范 大 学 出版 社 ,0 7 西 20 .
的艺术设计人才。

预 留充足 的 时间让教 师关注 学生 , 导、 督学 生的课 后 指 监
作 业和 小组讨论 , 就会使 学 生形 成惯 性的思 维方 式, 只会 接受教 师和课本 传授 的知识 , 而不会 质疑 , 缺乏创 新意 识
及批 判性 思维。 大学教 育的 目 标在 于培养 新 的创新 型人
才, 这有 别 于高职高 专的技 术性人才 , 大学教 育要求 学生

综 合性 大学 实践性 教 学的现 状
艺术设计是 一门跨越 艺术与科学的综合型 学科, 指在
实践 的基 础上为 实现人类 追求某 种 自由的本质 而按 照美
具 有独 立 思考 的能 力 , 学 生只 能在 实践 中获得 这种 能 而
3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 . 培养 学生创 新意识 教 师在加 强软硬件管理 的同时, 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

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艺术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艺术社会实践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参与社会并探索社会问题的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参与的一次艺术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对我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实践经历在去年的夏天,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名为“艺术融合”的社会实践项目。

该项目旨在利用艺术的力量促进社会融合与和谐发展。

在为期两个月的实践中,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艺术家一起,通过各种艺术表达方式,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并尝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3、实践内容我们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绘画工作坊:我们在社区开设了绘画工作坊,邀请社区居民参与。

通过教授基础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我们希望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 街头表演: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公共场所,在那里进行街头艺术表演。

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能有效地吸引社区居民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和力量。

3. 艺术展览:我们在社区内组织了一次艺术展览,展示参与者的作品。

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作品传达一些社会问题和价值观。

4. 社区对话: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和讨论活动,邀请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通过对话交流,我们探讨了一些社会问题,并试图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4、实践收获通过这次艺术社会实践,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方式,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通过作品传递给观众。

其次,我深刻意识到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

艺术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引起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促使人们思考和行动起来。

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艺术社会实践不仅对我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的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来自艺术的温暖和力量,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中。

5、结论通过这次艺术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艺术的力量和重要性。

2024年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参与艺术社会实践,既丰富了自己的学术知识,又增长了社会经验。

本次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了参与一个社区艺术项目,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参与实践,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项目背景该社区艺术项目是由当地社区委员会和艺术机构合作发起的,旨在通过展示和推广艺术作品,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娱乐环境。

该项目主要包括艺术展览、演出和艺术工作坊等活动。

作为参与者,我们不仅要负责组织和策划这些活动,还要积极参与实践,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艺术展览和艺术工作坊两方面的工作。

艺术展览方面,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各类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然后对作品进行分类、鉴赏和筛选,最终确定了展出的作品。

为了提高展览的观赏性和互动性,我们还增加了一些互动展项,如让观众参与创作和投票选出最佳作品等。

在展览期间,我负责接待观众,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

艺术工作坊方面,我们设立了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多个工作坊,供社区居民参与。

我负责带领一个绘画工作坊,教授参与者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

通过亲自参与绘画,我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和内涵。

同时,也通过指导参与者的绘画过程,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实践感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艺术是一种沟通和表达的方式。

通过艺术作品,我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很特别的连接。

在解答观众疑问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时,我感受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艺术在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桥梁。

其次,艺术是一种创造和想象的力量。

在艺术工作坊中,我看到了许多参与者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精彩的作品。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艺术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宽视野,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并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参与的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并总结实践中的收获与经验。

二、活动背景为了深化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我所在学院组织了一次艺术社会实践活动。

该活动旨在让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博物馆等艺术场所,与实践结合,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三、实践内容1. 社区艺术实践我们小组选择了一家社区为实践地点,参与社区艺术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与社区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艺术的认知和需求,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创作了一幅艺术作品,并组织了一场艺术展览活动,吸引了很多社区居民前来观看。

2. 博物馆参观与研究为了拓宽我们的艺术视野,我们参观了当地一家著名的博物馆。

在参观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展览品,学习了其中的艺术技巧与理念。

并且,我们还与博物馆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更多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四、实践收获1. 拓宽视野通过参与艺术社会实践,我得以亲身感受到不同社区的文化氛围与艺术需求。

在博物馆参观中,我拓展了对艺术的认识,了解了不同艺术流派的发展历程,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知识。

2. 提高创作能力在艺术社会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战,需要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通过与社区居民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喜好与期望,因此我的创作也更贴近他们的需求。

同时,参观博物馆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与借鉴。

3. 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艺术社会实践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这次实践活动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我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五、实践经验1. 尊重与关爱在与社区居民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尊重与关爱的重要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从教师培训的角度来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分为十二个小节来详细介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育原则和方法,而实践则能让教师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包括多种形式,如研讨会、实践教学、实地考察等。

这些形式可以使教师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教育理论,并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三、研讨会的作用研讨会是一种常见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互动交流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研讨会中,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从其他教师的经验中学习。

这样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

实践教学可以让教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应,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实地考察的效果实地考察是一种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

通过实地考察,教师们可以亲自参观和观察各种类型的学校或教学机构,了解不同地区的教育状况和实际问题。

这种形式的培训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的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改进。

六、课程设计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中,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课程设计的实践中,教师们可以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反思与改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反思与改进的重要性。

教师们应该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2024年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目的艺术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提升实践能力,是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本次社会实践的选题是探究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旨在了解艺术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我们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二、活动内容和过程1. 前期准备我们在实践活动开始前,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选题调研,了解了当前社会对艺术的需求和关注点。

其次,我们学习了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平。

最后,我们搜集了相关艺术实践案例,为实践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艺术展览和演出,并与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亲身参与艺术活动,我们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我们还参与了社区艺术活动,与社区居民一起进行了艺术创作和表演,体验了艺术与社会的结合。

此外,我们还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了艺术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强了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和兴趣。

3. 结束总结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我们撰写了实践报告,总结了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三、活动成果和影响通过本次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影响。

首先,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提升,对艺术的创作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们通过与艺术家和社区居民的交流,了解到了艺术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以及艺术在社会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此外,我们的活动还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的艺术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强了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和兴趣,促进了艺术市场的发展和艺术产业的繁荣。

我们的社区艺术活动使社区居民更加关注和参与艺术,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质。

四、心得体会和反思通过本次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创作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之间的教学关系

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之间的教学关系

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之间的教学关系【摘要】理论性课程教学与实践性课程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两大基本形式,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性课程教学为实践性课程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实践性课程教学建立在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之上,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开展,通过实践性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次理解,从而解决理论教学中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性课程实践教学,可以检验理论教学成果,丰富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关键词】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辩证统一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在高校中,专业教育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的教学来实现的。

在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课处于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

一般来说,在完成专业基础教学之后就要开始进行专业课教学,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性课程教学和实践性课程教学两部分,理论性课程教学和实践性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贯穿高等教育专业教学全过程的,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理论性课程教学与实践性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关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践性课程教学建立在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之上,应当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开展。

我们知道,正确的科学理论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且还能指导实践,帮助实践达到目的。

如果没有正确理论作科学指导,那么实践环节就成了盲目的无目的行为。

专业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掌握这些专业理论知识。

在专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要比脱离理论、盲目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这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1]。

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一定要在系统的专业理论指导下完成。

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必不可少,要充分强调专业理论学习的系统性,促进对专业知识结构宏观的和全方位的认识,明确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的方向,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实践;其次,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课程要与理论教学课程的设置相匹配;第三,实践教学内容要与理论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机统一,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对学生要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此次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哪些理论知识,要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进行实践活动;第四,实践教学的形式要根据理论知识点的特点来决定,要选择有助于对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形式;第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行理论概括,积极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他们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这些理性认识被有效地用于指导专业实践活动时,那么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2]。

关于大学生的艺术社会的实践报告_大学生实践工作总结

关于大学生的艺术社会的实践报告_大学生实践工作总结

关于大学生的艺术社会的实践报告_大学生实践工作总结一、实践背景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艺术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旨在通过参与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次实践报告即是对大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践内容本次艺术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美术学院组织,旨在通过美术表现形式,深入社区、学校、乡村,传递美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热爱艺术。

本次实践活动涵盖了美术作品展览、艺术工作坊、公益义卖等多个环节,参与人员涵盖了大学生、社区居民和乡村学生等不同群体。

三、实践成果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深入到社区、学校和乡村,展现了青年学子的美术创作,传递了美的力量,也为当地居民和学生带去了艺术的美好。

具体成果包括:一是数十幅美术作品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二是开展了艺术工作坊,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

三是通过公益义卖,筹集了一定的善款,用于资助当地贫困学生的学习。

四、实践收获作为参与者,我深刻认识到了艺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收获了很多。

一是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艺术创作和服务,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是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也更加珍惜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三是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活动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努力,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丰富自己。

五、实践感悟通过本次艺术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社会责任。

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媒介,通过艺术,我们可以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也可以关注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传递正能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用艺术的力量回馈社会。

六、未来展望本次艺术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增添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也为我们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实践报告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实践报告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实践报告引言:艺术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培养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然而,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缺乏应有的重视。

有鉴于此,我们策划了一项艺术教育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并在实践中探索提升艺术教育质量的方法。

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 为青少年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3. 总结艺术教育活动设计的经验和教训活动对象:本次活动面向6-15岁的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预计吸引200人参与。

活动流程:启动仪式:我们将在当地一所中学操场举办启动仪式,由校长和艺术家共同为活动揭幕。

艺术家将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艺术之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艺术体验坊:活动现场将设置多个艺术体验坊,包括绘画坊、陶艺坊、舞蹈坊等,由资深艺术家担任导师,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艺术展演:部分天资出众的孩子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并在活动最后举办一场精彩的艺术展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家长论坛:同期将举办家长论坛,邀请艺术教育专家和成功人士与家长们探讨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分享如何在家庭中渗透艺术教育的方法。

小小艺术家颁奖:活动最后,我们将评选出一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小小艺术家",并颁发奖杯和奖品,以资鼓励。

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唤起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为青少年打开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艺术源于生活,也应融入生活,只有从小抓起艺术教育,才能让更多人领会艺术的魅力,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的艺术教育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摘要]实践教学是现代艺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并结合经验就实践教学的模式与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平台建设和管理机制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多元互动实践能力进入新世纪后,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各高校重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工作。

2012年,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要求在高等教育中“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本文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针对如何发挥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经验,提出了艺术类本科专业多元互动实践教学的理念和目标化解决方案。

一、现代实践教学模式及其理论支撑现代实践教学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注重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项目和实践课题等方式,以探索性实验、学科竞赛、科研课题、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为途径,全方位引导学生发挥个性、提高能力。

这种模式既尊重了学科和专业规律,又增进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做到了实践平台灵活、实践内容丰富、实践方式多样和实践层次的循序渐进。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是否科学,首先在于它是否尊重专业规律,有无专业理论支撑,与人才培养要素和目标的相关度如何;其次是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是否体现了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设计是否合理,与理论教学体系是否配套,能力的培养有无科学的评价指标。

因此,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专业体系之上,按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设置。

这种教学模式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以实践课题为中心,注重教学体系、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基地和管理机制的多元互动,问题意识浓厚,针对性、操作性强,主要采取研究式和集体协作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参与者的身份同学生一起参加课题攻关,集体讨论、分工负责和协同创新成为完成课题的主要方式。

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便于学生在学科活动、课外专业拓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是由其专业特性决定的。

艺术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而这些特征都要归结为技艺的展示。

因此,艺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技能、技艺及其表现上。

由于技能性、技艺性、表现性课程较多,而且课程的安排多为单元式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并非几节理论课所能承担,有的课程甚至对场景有特殊要求,需要在户外进行,或者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环节,这种专业特点决定了艺术教学中需要设置大量的操作演练环节和实习实训内容。

这种“实践”正是连接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桥梁,是精神理念和艺术观念物化的有效途径,是由艺术的专业和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艺术可以解释为人类艺术化掌握世界的方式,它关注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活本体的“物化”和符号化,凡与人和人的生活相关的学科、时空和领域,它无所不涉。

尽管艺术学从学科领域赋予其审美和创新的指向,但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学所能穷尽的。

因此,艺术类专业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还要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此,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培养要素就不仅仅包括艺术史论、艺术思维、艺术感觉、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理念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物化和表征贯通了人类生活和相应知识领域的表现技巧和生产工艺,而后者尤其应该成为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的主体部分。

所以,创设连接学校与生活、生产的实习实训平台,在实践中拓展思维和提高技艺对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从文化哲学的层面上看,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追求,是人类精神的物化。

物化虽然以“物”的方式显现,但它绝不仅限于“物”本身,还是精神引领和价值尺度,正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使艺术有了无限丰富的意义规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专业人才作为艺术的生产者就不仅仅是一个“物”的生产者,而应该还是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艺术专业人才若要担此大任,唯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炼,不断获得体悟、认知、洞察表现世界的方法和能力,使自己的所有创意和理念植根于生产、生活实际,如此才能高于生活并引领生活。

因此,与其他专业人才相比,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实践,更需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磨砺自己、塑造自己。

长期以来,由于艺术教育理念的偏颇,艺术类专业的本科教育偏执坐而论道、审美表现、技巧训练于一隅,很多艺术生虽然读完了四年本科,但仍习惯于纸上谈兵,作业或作品更多地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因其实用性不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或因工艺流程有障碍而无法走向社会。

至于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的能力也因实践环节和实践平台的缺乏而无从谈起。

有鉴于此,当下艺术类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正在向着社会生活和生产领域渗透,很多高校都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上,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资源配置,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有些高校的艺术课堂实践性很强,课堂模式呈现为多元取向。

有的课堂堪称是集各种工艺于一体的大作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某一理念而分工合作,场面愉快而生活化;有的课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能直接参与实际项目和实战课题,感受到了从创意设计到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再到产品流向的全过程。

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原理、艺术创作和艺术技能,更有与材料、与客户、与市场、与社会打交道的道理和能力。

因此,围绕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多元互动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创设实践教学体系,是当下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教会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和技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深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基于多元互动理论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峡大学艺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从多元互动理论出发,就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艺术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和地方良好的产业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学科构架上,以艺术学为主体,以文学、工学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学科格局;在实践层次上,按认知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课题实践三个层次,形成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建成“3+1”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全面推行“课题制”“工作室制”“课外专业拓展课堂”“双导师制”,实现实践项目覆盖专业学习的全过程。

这些探索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以校企、校地合作的“3+1”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类本科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采用“1+3”(1年基础+3年专业学习)或“2+2”(2年专业基础+2年专业方向学习)模式,这两种模式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校内传授,而校外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实际上弱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大胆创设“3+1”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校内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年在实践基地实习、实训。

这种校企、校地协同模式强化了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将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职业培训的引入,确保了学生进入行业有充足的实习期,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缩短了专业学习与行业就业之间的距离,造就了学生就业前的“零适应期”,为学生顺利就业扫清了障碍。

2.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目标重建教学体系。

传统艺术教育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我们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递进层次和课时。

实践课程全部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在低年级以基础实践为主,主要开展专业写生、采风、考察和相关学科活动,强化基础训练和对专业的认知;综合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拓展项目,每生每学期至少承担次专业拓展项目,假期自主社会实践一个月以上;高年级以课题实践为主,在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课题攻关,完成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强化了“专业群”概念,加大了跨专业选课力度,增加了人文和理论修养课程的比重。

在此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重视并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区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以此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3.以专业拓展为目标创设“课外专业拓展课堂”。

传统艺术教育比较注重校内教育和课堂教学,而对课外专业拓展重视不够。

如何让学生利用课外理解、消化课堂内容,提高能力,我们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学生专业社团,开设了“课外专业拓展课堂”。

鼓励各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艺术展演和学科竞赛,并将项目纳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或展演项目,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项目训练和“假期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在毕业设计环节中以“五月艺术节”形式集中展示毕业设计成果;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以艺术方式参与社会服务。

此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体,以各类专业展演、竞赛为契机,鼓励并支持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成立了兰亭书画协会、艺术设计沙龙、新视觉工作室、学生管弦乐队、民族乐队、九歌合唱团,为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阵地和舞台。

4.以协同创新为方向,大胆引入行业实训和职业培训。

针对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矛盾的问题,我们采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方式,将行业实训和职业培训引入专业教学,为学生提供深入生产实际、接受实践锻炼的机会。

行业实训和职业培训的引入,将传统意义上讲授、辅导的平面课堂教学形式立体化,打破了以往以艺术表现为主体的单一模式,更加注重实习、实训环节,成为基础教学、理论教学课堂的有益协调和补充。

校企、校地协同培养人才,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同时对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使艺术服务生活的价值理念得到了积极践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