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弹道学第三章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枪炮内弹道学-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枪炮内弹道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31007课程英文名称:Interior ballistics of gun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
它是研究内弹道问题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武器系统设计者必备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培养学生在武器系统设计过程中具有分析内弹道相关问题和具有解决武器发射中内弹道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掌握枪炮内弹道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分析解法求解枪炮内弹道学的正反两方面设计问题;2. 基本理论、方法:经典内弹道学理论的基本模型,运用模型求解枪炮内弹道解法的方法等;3.能力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会进行内弹道设计与求解并会分析发射过程中影响内弹道规律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二维CAD和运用C语言等进行枪炮内弹道学的课程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火炸药理论、武器系统概论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弹丸在膛内运动时期的内弹道基本方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2 弹后空间气体速度与膛内气体压 力分布
• 力pd=Spd-Rn-Rcp,推动弹丸向前运动;力pt=Stpt- Scspcs-Rn,使身管后坐,在该方程中,St为膛底面积,Sc s为药室坡膛部在垂直于身管轴线面上的投影面积。
• 根据连续性假设,有 • dδm/dt=0 • 气体质量 • δm=ρxSxδx • 于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2 弹后空间气体速度与膛内气体压 力分布
• 利用连续方程(9-1),能够求出弹后身管不同横截面上的气流速 度。根据弹后空间气固混合物均匀分布的假设,在任一时刻弹底与膛 底之间的气体密度可以视作一个准常量:ρx=ρ。由此,可知
• 进行火炮的实弹射击时,首先将炮弹装填到炮膛的正确位置。弹丸的 弹带与坡膛紧密接触,使药室处于密闭状态。弹带的直径通常略大于 炮膛阴线直径,有一定的过盈量,这是为了更好地密闭膛内火药气体 ,强制弹丸沿膛线运动。
• 火炮射击时,击针撞击底火,点燃点火药。根据经典内弹道学的基本 假设,点火药瞬时点燃发射药,而后发射药继续燃烧,膛内气体压力 逐渐上升;当达到某个值时,弹丸开始运动,弹带产生塑性变形逐渐 挤进膛线。弹带的变形阻力随着弹带挤进坡膛的长度而增加,弹带全 部挤进坡膛时弹丸运动阻力达到了最大值,以pxmax表示。
下一页 返回
9.1 弹丸挤进压力
• 由于弹丸是加速运动,所以弹丸出现最大运动阻力时,此瞬时膛内火 药气体压力要大于弹丸运动阻力pxmax。经典内弹道学略去了弹带 挤进膛线起始部的过程,假定当膛内火药气体力p0=pxmax时弹 丸开始运动,所以定义p0为弹丸挤进压力,或称为启动压力。
第三章 弹道数值算法
所谓数值解法,就是寻求式(3.1)中 y 在一系列离散点 t1 , t2 , , tn 的近似解 y1 , y2 , , yn ,相 邻两个点之间 h tn tn 1 ,称为计算步长或步距。根据已知的初始条件 y0 ,采用不同的递推算 法可逐步递推计算出各时刻的数值 yi 。常用的方法有欧拉法、梯形法、四阶龙格库塔法、亚 当姆斯法等。对式(3.1),数值积分可写成统一公式
y
y0
y1
误差
y2
f (t )
f
t0
t1
t2
t
0
t0
t1
t
图 3-2 欧拉折线
图 3-3 梯形近似及其误差
(2)梯形法 在上面推导中,若用图中的梯形面积来近似(3.3)中的积分项,则可得到梯形公式
yn 1 yn h f ( yn , tn ) f ( yn 1 , tn 1 ) 2
(3.7)
由上式可见,它是隐函数形式。公式右端隐含有待求量 yn 1 ,故梯形法不能自启动。通常可用 欧拉法启动求出初值,算出 y (tn 1 ) 的近似值 ynp1 ,然后将其代入原微分方程,计算 f n 1 的近似
p 值 f np 1 f ( yn 1 , t n 1 ) ,最后利用梯形公式求出修正后的 yn 1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可用梯形公
yn 1 ai y n i h (3.2)
3.1.1 几种常见的积分法
(1)欧拉法 欧拉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数值积分法。虽然它的计算精度较低,实际中很少采用,但其推 导简单,能说明构造数值解法一般计算公式的基本思想。 对式(3.1)两端由 t0 到 t1 进行积分,得到
f (t )
f
t0
t1
t
第2章内弹道部分-part3弹丸在膛内的运动及内弹道方程组建立
a) 燃气生成速率(质量方程)燃气质量变化规律
(
燃气生成方程(几何燃烧定律)
Z (1 Z Z 2 )
燃烧速度方程
( 1)
(
即
d r u1 p n Z / 0 dt
dZ u1 p n dt 0
dZ 1 d dt 0 dt
dZ 1 d ) dt 0 dt
( b)
( a)
内弹道部分
§4 内弹道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的建立
综合分析射击过程中膛内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
与各种现象,涉及燃气压力、温度及弹丸初速等弹道量的 变化规律,寻找各量间的关系,建立内弹道数学模型。 内弹道方程组:体现膛内主要过程的方程
( 内弹道过程变质量变容积的热力学过程)
三大守恒定律,状态方程(燃气)联立
考虑到
Fr ,则有 <<1 Spb Spb ( 1
1
Fr dv )m Spb dt
则有
Spb 1 m dv dt
1 称为阻力系数, 这就是内弹道学中的弹丸运动方程。
它是考虑摩擦及弹丸转动等因素所引进的系数。
内弹道部分---- 弹丸在膛内的运动
弹丸运动方程 在内弹道循环中,火药燃气所作的各种功的总和与弹
内弹道部分---- 弹丸内弹道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的建立 经典内弹道模型的基本假设: 火药燃烧服从几何燃烧定律; 膛内气流运动遵循拉格朗日假设,且设药粒压力在平均 压力下燃烧,遵循燃烧速度定律。 内膛表面热散失用减小火药力f或增加比热比K的方法 间接修正。 1 内弹道过程所完成的总机械功与 2 mv 2 成正比。 弹带挤进膛线是瞬时完成,以一定的挤进压力p0标志弹 丸的起动条件。 火药燃气服从诺贝尔一阿贝尔状态方程。 火药燃烧生成物的成分不变,与成分有关的特征量均为 常量; 弹带挤进膛线后,密闭良好,不存在漏气现象。
火炮内弹道求解与计算
火炮内弹道求解与计算
火炮内弹道是指火炮射击时炮弹在火炮内的运动轨迹。
要解决火炮内弹道问题,需要考虑炮弹在炮管内的运动特性,以及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对炮弹的推动力。
本文将从炮弹的运动方程入手,分析火炮内弹道的解法并进行计算。
炮弹的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ma = F - mg - fd - fL
其中m是炮弹的质量,a是炮弹在炮管内的加速度,F是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推动力,g是重力加速度,fd是炮弹在炮管内受到的阻力,fL是炮弹在炮管内受到的气体偏转力。
在火炮运动方程中,炮弹在炮管内的加速度a是常量,可以通过测量炮弹的初速度和射程得到。
炮弹的初速度可以通过实验或者计算得到。
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推动力F可以通过推进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产物的排放速度进行计算。
通过实验或者模拟可以得到推进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产物的排放速度。
炮弹在炮管内受到的阻力fd可以通过火炮内管壁的摩擦力和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对炮弹的阻力进行计算。
火炮内管壁的摩擦力可以由实验和数学模型得到。
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对炮弹的阻力可以通过实验和气体动力学模型计算。
炮弹在炮管内受到的气体偏转力fL可以通过气体对炮弹的作用力和炮弹的偏转角度进行计算。
气体对炮弹的作用力可以由实验和气体动力学模型得到。
炮弹的偏转角度可以由实验或者数学模型计算。
通过解决火炮内弹道问题,可以得到炮弹的运动轨迹和射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对火炮内弹道进行数值模拟和优化计算,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射程。
初试科目内弹道学
初试科目:内弹道学参考书:1. 金志明主编. 枪炮内弹道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2.金志明, 翁春生. 高等内弹道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考试大纲:第一章枪炮膛内射击现象和基本方程1.1 枪炮发射系统及膛内射击过程1.2 火药燃气状态方程1.3 火药燃烧规律与燃烧方程1.4 膛内射击过程中的能量守恒方程1.5 弹丸运动方程1.6 膛内火药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1.7 内弹道方程组第二章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2.1 内弹道方程组的数学性质2.2 数值解法2.3 装填条件变化对内弹道性能影响第三章膛内气流及压力分布3.1 内弹道气动力简化模型3.2 比例膨胀假设下的压力分布3.3 拉格朗日假设条件下的近似解第四章内弹道设计与装药设计4.1 内弹道设计4.2 内弹道优化设计4.3 装药设计第五章身管烧蚀与寿命5.1 身管烧蚀现象5.2 身管烧蚀与磨损机理5.3 防烧蚀的技术措施5.4 身管寿命第六章膛内压力波1.1 膛内射击现象与流场特性1.2 膛内压力波现象及其产生的机理1.3 影响压力波的因素分析1.4 压力波的定量描述第七章火药颗粒床挤压和破碎的力学现象7.1 火药床压缩特性及颗粒间应力7.2 火药颗粒破碎特性7.3 火药破碎对内弹道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第八章反应两相流内弹道理论基础8.1 运动控制体的流体力学平衡方程8.2 粒状火药床气固两相流内弹道基本方程8.3 辅助方程8.4 管状发射药床两相流内弹道模型8.5 混合装药多相流内弹道数学模型8.6 多维两相流内弹道数学模型第九章反应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的数值模拟9.1 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的数值求解9.2 轴对称两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数值求解方法9.3 三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数值求解方法9.4 单一粒状药床内弹道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9.5 单一管状药床内弹道模拟结果及其分析9.6 混合装药床内弹道模拟结果分析9.7 装药间隙对压力波影响的数值模拟9.8 火药破碎对压力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9.9 轴对称两相流内弹道数值模拟9.10 三维两相流内弹道数值模拟第十章装药安全性评估10.1 膛炸模式及其机理10.2 压力波安全性评估与压力波敏感度10.3 装药安全性的评估方法。
内弹道计算程序
内弹道计算程序.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
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情感事业和金钱。
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
%59nian130A=0.87; %枪(炮)膛横断面积A dm^2G=19;%33.4; %弹重 kgW0=2.04; %药室容积 dm^3l_g=25.0; %身管行程 dmP_0 =30000; %起动压力 kpafai1=1.02; %次要功系数K=1.03; %运动阻力系数φ1theta =0.2; %火药热力系数%=========================================f=950000; %火药力 kg*dm/kgalpha=1; %余容 dm^3/kgdelta=1.6; %火药重度γ%==================================ome=2.2;%12.9; %第一种装药量 kgu1=5.0024*10^-5; %第一种装药烧速系数 dm^3/(s*kg)n1=0.82; %第一种装药的压力指数n1lambda=-0.0071; %第一种装药形状特征量λ 1lambda_s=0; %第一种装药分裂点形状特征量λ1schi=1.00716; %第一种装药形状特征量χ1chi_s=0; %第一种装药分裂点形状特征量χ1smu=0; %第一种装药形状特征量μ1et1=1.14*10^-2; %第一种装药药厚δ01d1=2.5*10^-2; %第一种装药火药内径d1Ro1=0; %药型系数α1%=========================================%常数与初值计算----------------------------------------------------------------- l_0=W0/A;Delta=ome/W0;phi=K + ome/(3*G);v_j=196*f*ome/(phi*theta*G);v_j=sqrt(v_j);B = 98*(et1*A)^2/( u1*u1*f*ome*phi*G );B=B*(f*Delta)^(2-2*n1);Z_s=1+Ro1*(d1/2+et1)/et1;p_0=P_0/(f*Delta);psi_0=(1/Delta - 1/delta)/(f/P_0 + alpha - 1/delta);Z_0=(sqrt(1+4*psi_0*lambda/chi) - 1)/(2*lambda);%解算子----------------------------------------------------------------------- C = zeros(1,12);C(1)=chi;C(2)=lambda;C(3)=lambda_s;C(4)=chi_s;C(5)=Z_s;%C(6)=theta;C(7)=B;C(8)=n1;C(9)=Delta;C(10)=delta;C(11)=alpha;C(12)=mu;C;y0=[Z_0;0;0;psi_0];options = odeset('outputfcn','odeplot');[tt,y] = ode45(@ndd_fun,0:100,[Z_0;0;0],options,C);l = y(:,2);l = l*l_0;fl = find(l>=l_g);fl = min(fl);[tt,y] = ode45(@ndd_fun,0:0.005:fl,[Z_0;0;0],options,C);Z = y(:,1);lx = y(:,2); vx = y(:,3);psi = (Z>=0&Z<1).*( chi*Z.*(1 + lambda*Z + mu*Z) ) +...%%%%%%%%%(Z>=1&Z<Z_s).*( chi_s*Z.*(1 + lambda_s*Z) ) +...(Z>=Z_s)*1;l_psi = 1 - (Delta/delta)*(1-psi) - alpha*Delta*psi;px = ( psi - vx.*vx )./( lx + l_psi );p = px*f*Delta/100;v = vx*v_j/10;l = lx*l_0;t = tt*l_0*1000/v_j;fl = find(l>=l_g);fl = min(fl)+1;p(fl:end)=[];v(fl:end)=[];l(fl:end)=[];t(fl:end)=[];pd=px*f*Delta/100/(1+ome/3/fai1/G);pt=pd*(1+ome/2/fai1/G);aa=max(px);M=find(px==aa);Pm=[tt(M)*l_0*1000/v_j lx(M)*l_0 vx(M)*v_j/10 px(M)*f*Delta/100 pt(M) pd(M) psi(M) Z(M)];%ll=length(tt);ran=find(Z>=1);ran=min(ran);Zf=[tt(ran)*l_0*1000/v_j lx(ran)*l_0 vx(ran)*v_j/10 px(ran)*f*Delta/100 pt(ran) pd(ran) psi(ran) Z(ran)];jie=find(psi>=1);jie=min(jie);psij=[tt(jie)*l_0*1000/v_j lx(jie)*l_0 vx(jie)*v_j/10 px(jie)*f*Delta/100 pt(jie) pd(jie) psi(jie) Z(jie)];pg=[tt(end)*l_0*1000/v_j lx(end)*l_0 vx(end)*v_j/10 px(end)*f*Delta/100 pt(end) pd(end) psi(end) Z(end)];Ry1=[Zf;psij;pg;Pm];Ry2=[tt*l_0*1000/v_j lx*l_0 vx*v_j/10 px*f*Delta/100 pt pd psi Z];subplot(2,2,1);plot(t,p,'linewidth',2);grid on;xlabel('\fontsize{8}\bft (ms)');ylabel('\fontsize{8}\bfp (kg/cm^{2})');title('\fontsize{8}\bft-p曲线');subplot(2,2,2)plot(t,v,'linewidth',2);grid on;xlabel('\fontsize{8}\bft (ms)');ylabel('\fontsize{8}\bfv (m/s)');title('\fontsize{8}\bft-v曲线');subplot(2,2,3)plot(l,p,'linewidth',2);grid on;xlabel('\fontsize{8}\bfl (dm)');ylabel('\fontsize{8}\bfp (kg/cm^{2})');title('\fontsize{8}\bfl-p曲线');subplot(2,2,4)plot(l,v,'linewidth',2);grid on;xlabel('\fontsize{8}\bfl (dm)');ylabel('\fontsize{8}\bfv (m/s)');title('\fontsize{8}\bfl-v曲线');tspan = length(t)/20;tspan = 1:ceil(tspan):length(t);tspan(end) = length(t);fprintf(' t(ms) p(kg/cm^2) v(m/s) l(dm)'); format short g;Result = [t(tspan) p(tspan) v(tspan) l(tspan)]format;。
内弹道学第三章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0 l
l
dl
l
中,根据
l
的公式可知
ll011
lψ是ψ或x的函数,显然,除非我们将lψ当作某种常 量来处理,否则积分是繁琐的。在第一章里,导出lψ 公式时曾经指出,在一定的装填密度情况下,随着ψ 的变化,lψ只是在不大的范围内变化。这样,就使我 们在进行以上积分时,完全可以将lψ当作如下的平均 值来处理
第一时期是射击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它具 有上面所建立的内弹道方程组所表达的各种射击现象。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中共有P、v、l、t、ψ和Z六个变量, 其它各量都是已知常量,有五个独立的方程,如取其 中一个变量为自变量,则其余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的 函数,可以从上述方程组中解出,方程组是封闭的。
SPdlmvdv
SP llf
m2v
2
在这个方程组中,有v、l及P三个变量。为了解
出这些变量的函数关系,必须指定其中一个变量作
为自变量。由于这一时期是从燃烧结束点一直到炮
口,所以就起始条件而言,这三个变量的起始条件
都是已知的。但是就最终条件而言,只有l是已知的,
即所谓弹丸全行程长lg。显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
S 将前三式代入有
l l
Pf0K1xB 1x2fB 2x2
S
ll
S ll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5.最大压力Pm的确定
最大压力条件式 dP0或dP0
dt
dl
由内弹道方程可以导出最大压力的条件式
式中
fS1fPm1Ikm1vm
1 1
1
vm
SI k
m
xm
m 1 2 Z m 0 2 x m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及其求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1 火炮射击过程的不同时期
• 10.1.4 后效期
• 从tg时刻开始,一直持续到平均弹道压力等于临界压力p=pcr 时结束,这一时期称为后效期。对于火药气体流出到空气中(k=1 .4)的情况,临界压力pcr约等于0.18MP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4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解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4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解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4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解法
• 10.4.2 热力学第一时期
• 在热力学第一时期,火药已燃百分比ψ从ψ0变化到1。 • 为了对热力学第一时期求解,需要使用下列简化的内弹道方程:
• 在进行内弹道方程的解析求解时,需要分成不同阶段。 • 1.前期(热静力学时期) • 这一时期的起点为火药点火瞬间,终点是平均膛压等于挤进压力p0
瞬间。点火压力
下一页 返回
10.4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解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4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解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4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解法
• 10.1.2 热力学第一时期
• 热力学第一时期从t0时刻开始,一直持续到火药燃烧结束点。如果 火炮装药设计得不够合理,就有可能发生弹丸已经出炮口而这一阶段 还没有结束的情况。
下一页 返回
10.1 火炮射击过程的不同时期
• 对于好的弹道学设计,这一阶段所需时间应该只占弹丸出炮口时间的 一部分。在热力学第一时期,弹丸在膛内的运动使弹后空间体积不断 增大,火药在变容情况下燃烧。弹底和膛底之间容积变化率随着弹丸 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这一时期的开始阶段,弹丸速度很小,以至于 火药燃烧后的气体生成速率迅速升高,因此,膛内压力增加。在tm 时刻,容积变化率和气体生成速率达到平衡,膛内压力达到最大压力 pm。在最大膛压pm以后,由于气体生成速率不能补偿弹后容积的 增大变化率,膛压开始下降。在tm时刻,燃烧参数I、z和ψ将用 下标m标记,记作Im、zm和ψm,弹丸速度和行程分别记为vm和 lm。
《内弹道基础》课件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特点
新型内弹道技术具有更高的射击精度、更强的毁伤能力、更小的后座力和更轻的重量等特 点,能够显著提高武器的作战效能和战场适应性。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实现方式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采用新型材料、改进弹药结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内弹道的运动规律和燃烧过程,从而实现内弹道性能的提升。
膛口速度与初速
膛口速度
01
膛口速度是指弹丸离开炮口瞬间的速度,它是衡量火炮性能的
重要指标之一。
初速
02
初速是指弹丸在离开炮口瞬间的速度,它与膛口速度是相同的
。
初速与射击精度
03
初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弹丸的射击精度,初速越高,射击精度越
好。
03
内弹道参数
压力波
压力波的形成
压力波是在内弹道过程中,由于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与周 围介质(如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压力波的传播
压力波以声速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 。
压力波对弹丸的影响
压力波对弹丸的加速和运动轨迹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弹丸速度降低 、运动不稳定等现象。
装药燃烧与燃气生成
装药燃烧过程
装药的燃烧过程是内弹道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火药的 化学反应和能量释放。
燃气生成
装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这些 燃气在膛内形成高压,对弹丸产 生推动作用。
经典案例的分析方法
经典案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技术分析、效果评估和经验总结等。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内弹道技术在实 践中的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经典案例的启示与展望
弹道学3-2..
药室自由容积缩径长 则 有
W0 [1 (1 ) ] S S dl W 1 d 1 d 0 ( ) ( ) dt S dt S dt l W
dp 1 f 1 p d { [1 ( ) ] v(1 ) p} dt l l S f dt
(2)弹丸运动速度度v 。 v越大时,弹后空间增长越快,从而使
dp/dt 减小,这表明压力下降越快。
当然,它们又是互相联系的。因为压力的上升可以加速弹丸的运动, 而弹丸的加速运动又反过来使压力下降。这种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作 用贯穿着射击过程的始终。正因为这两个矛盾着的因素在射击过程中不
断地变化,膛内的火药气体压力也按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变化。
Vj的大小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Vg的大小。在弹道设计时,它
经常作为装填条件的一种综合参量来应用。
1 2 f 2 mvg g
装药利用系数 ,表示 单位装药量所完成的主 要功,衡量火炮弹道性 能的一个特征量
3.5
膛内火药气体压力变化规律
研究膛内压力分布的现象、变化规律是内弹道学的一个重要 问题。
药室容积缩径长
药室自由容积缩径长 代入能量平衡方程,则有
S p ( l l ) f mv 2 2
内弹道学基本方程
变形
SP l l
f
mv2
2
火药气体完 成的各种功
火药气体的 状态势能
火药燃烧释 放出总能量
可以看出,各项能量随着射击过程的进行不断地变化,各 项之间又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在这样的一个不断变化过 程中,形成了能量的平衡。
作为一个经验修正系数,所以理论的误差可根据实验得到修正。
弹道学考试知识点
《弹道学》考试知识点弹道学是兵器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通过掌握弹丸在膛内的运动规律、膛内压力的形成规律、弹丸在空气中运动规律、内外弹道诸元计算方法以及与弹道测试等有关的内弹道、外弹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但不同的学科对弹道学的知识面要求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弹药工程、弹箭飞行与控制工程学科对外弹道的内容要求更多,其他如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机动武器系统工程、武器系统与信息工程等学科在内弹道理论知识面要求更多。
第0章概述(了解)掌握弹道发射过程的高温、高压、高速、瞬时特性,了解弹道学在武器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整个弹道的过程及弹道学的发展历程。
1、结合火炮自动武器的射击过程、理解弹道全过程。
(掌握)2、理解内弹道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理解)3、理解外弹道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理解)4、了解内弹道学、外弹道学的发展及其实际应用。
(了解)第1章火药的燃烧规律(重点)理解火药的一般知识、熟练掌握定容密闭容器的火药气体状态方程、熟练掌握射击情况下的火药气体状态方程、熟练掌握火药的几何燃烧定律、掌握火药气体生成速率、熟练掌握形状函数、掌握燃烧速度定律;熟悉弹道学中火药燃烧建模的基本思路和简单公式推导,对其中的概念如爆温、火药力、药室容积缩径长、压力全冲量、装填密度等基本概念要熟记,并能结合工程实际的例题,进行火药燃烧的形状函数及其规律分析、火药力和余容的实验分析测定。
第一节:火药的基本知识(1)火药的分类(简单了解)(2)火药的能量特征量(掌握)(3)火药的形状参数(熟练掌握)第二节:火药气体定容状态方程(1)密闭爆发器基本结构(了解)(2)火药气体状态方程及Nobel-Alber(熟练掌握)(3)火药力和余容的测定方法(熟练掌握)第三节:变容情况下火药气体方程(1)假设条件(熟练掌握)(2)自由容积缩颈长及相关参数定义(熟练掌握)(3)变容情况下火药气体方程(熟练掌握)第四节:火药的几何燃烧定律及形状函数(1)几何燃烧定律及其应用条件(熟练掌握)(2)气体生成速率(熟练掌握)(3)简单形状火药形状函数的建立(熟练掌握)(4)简单形状火药形状函数的分析(熟练掌握)第五节:火药的燃烧速度定律(1)正比式、二项式和指数式火药燃烧速度分析比较。
内弹道方程组及其变量的解释
内弹道方程组及其变量的解释内弹道方程组是描述飞行物体自由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数学模型。
它基于牛顿运动定律和空气动力学原理,包含一系列的微分方程,用来描述飞行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内弹道方程组中,有四个主要的变量:弹道角度、初始速度、质量和阻力系数。
下面将对这些变量进行详细解释。
1.弹道角度:弹道角度是弹道上升段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对于弹道角度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目标,例如最大射程、最大高度或特定的攻击目标。
据此角度的变化,会决定飞行物体的升力和阻力的大小,进而影响其飞行轨迹。
2.初始速度:初始速度是飞行物体脱离发射装置时的速度。
它是由申请的能量转化而来,包括燃烧产生的气体动能和弹射装置的助推等。
初始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飞行物体的飞行范围和轨迹。
3.质量:质量是飞行物体所具有的物质性质,表示飞行物体内部的物质含量。
在内弹道方程组中,质量通常会随着时间变化,主要是因为飞行物体在飞行过程中会逐渐消耗燃料。
质量的变化是通过质量消耗速率来描述的,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飞行物体的质量减少的速率与燃料的消耗有关。
4.阻力系数:阻力系数是衡量飞行物体与周围空气作用力的大小的物理量。
阻力系数的大小与飞行物体本身的形状、表面特性以及周围气流的动态特性有关。
不同的物体形状和空气动力学特性会导致不同的阻力系数,进而对飞行物体的飞行状态和轨迹产生影响。
除了这四个主要的变量,内弹道方程组还会涉及到其他一些辅助变量,如空气密度、重力加速度、角速度等。
这些变量与飞行物体的环境以及运动方式有关。
在内弹道方程组中,空气密度会影响飞行物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重力加速度则主要影响飞行物体的垂直运动。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是指飞行物体在给定初始条件下,根据方程组计算所得到的飞行状态的数值解。
解可以用来描述飞行物体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计算并优化,以得到最佳的飞行轨迹或其他性能指标。
内弹道学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上式即得
fS 1fP m 1 I k02xm 1S m kIxm
于是就解出 xm
K1
B1
1 Pm 2 f 1
从上式可以看出,为了确定xm必须预先巳知Pm,可 是 Pm又正是所要求的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 们就必须采用逐次逼近法。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B 1 B 1
从这样的等式建立了以下的方程组
x
1
x2
K1 B1
x1x2
0 B1
A
1
A2
1
A1x2 A2x1 0
x1
K1 2B1
1
b
b1 A1 2b
x2
K1 2B1
1b
A2
b1 2b
式中 b 14
B 1 0
K
2 1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于是就得到如下的积分
x xdx b1 x dx b1 x dx
0 1x 2b
0 xx1 2b
0 xx2
b1
b1
ln1xx12b1xx22b lnZx
式中
b1
b1
Zx1xx12b 1xx22b
b1
b1
1b 21K B 1 1x2b1b2 1K B 1 1x2b
内弹道学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34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内弹道学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1、战鼓一响,法律无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内弹道方程组解法扩展研究
内弹道方程组解法扩展研究内弹道方程组是研究弹道飞行过程中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
它包括了质量、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关系式,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弹道飞行过程中各个时刻的状态。
一、内弹道方程组的基本形式内弹道方程组通常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物理量:质量m、速度v、加速度a和位置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1. 质量m的变化率与推进剂的消耗有关,可以表示为dm/dt = -dm_p/dt,其中dm_p是推进剂的消耗率。
2. 速度v的变化率与推力T和阻力D有关,可以表示为dv/dt = (T -D)/m。
3. 加速度a与速度v和升力L有关,可以表示为da/dt = (L - D)/m。
4. 位置x的变化率与速度v有关,可以表示为dx/dt = v。
二、内弹道方程组解法扩展研究1. 数值解法数值解法是求解内弹道方程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最经典的方法是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
欧拉法是一种简单的数值逼近方法,通过将时间连续的问题离散化为时间离散的问题进行求解。
龙格-库塔法是一种更高阶的数值逼近方法,通过多次迭代来提高精度。
这些数值解法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快速求解,得到弹道飞行过程中各个时刻的状态。
2. 解析解法解析解法是指直接求解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表达式。
然而,由于内弹道方程组中包含了多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难得到精确的解析表达式。
通常采用近似方法来求解。
其中最常用的近似方法是级数展开和微分方程近似求解。
级数展开将未知函数表示为幂级数的形式,并通过截断级数来获得近似解。
微分方程近似求解则是通过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并通过迭代来逐步逼近真实解。
3. 优化算法优化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内弹道方程组中的最优控制问题。
最优控制问题是指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寻找使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的控制参数。
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推力和控制翼面的姿态来使导弹飞行轨迹最优。
优化算法可以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来得到最优控制策略。
内弹道势平衡理论的应用——膛内实际燃烧规律的研究及其内弹道解法
只 要 已 知 火 炮 实 测的 P
一
才 曲线 ,
并 将该 曲线 换 算 成 相 应 的 J
,
一
t
曲 线和 I 弹 道旦
。
~
1
.
的 即 可 确 定 Pe
。 。
t
。
,
I
。
及相 应 的
。
。
,
再 将
有 关量 代 入 (
1
,
10 )
P
一
及 (
1
.
1
1)
,
式 则又 分 别求 出 犷 及 中
,
速 函数 的 方 法
并 建 立 了相 应 的实 际 燃 烧 规 律 弹 道 解 法
,
。
从 而形 成 了 一 种 与 以
几 何 燃 烧 定 律 为 基 础 的 经 典 内 弹 道 完 全 不 同 的体 系
.
有关
“
“
内弹 道 势 平 衡 理 论
·
”
的 名词
态 能
、
符号 及 公 式
,
内弹 道 势 平衡 理 论
7
)
式 则得 出表 达 势 平 衡 点 的 火 药 燃气 生 成量 讥 和 相 应 的 压 力 冲 量
I
。
的 关 系式 如 下
甲 旅
己
一
一
2 k
,
5 2
f
。
1 三 氏甲 m
,
.
( 1
1 1
)
以 上 各 式 都 是 在平 均 压 力 条 件 下 建 立 的
如 实际 测 量 应 用 膛 底 压 力
, 二 。 ·
(
儿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B B1(2)
k1 0(2)
l
根据已知的v、ψ及l,按下式计算出与x相应的压力
p
f
B
2
x2
S l l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梅逸尔-哈特简化解法
一、简化假设及方程组
梅逸尔-哈特在内弹道方程组假设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简化,主要 包括: (1) 挤进压力为零,即火药燃烧的同时,弹丸就开始运动。 (2) 燃气余容与单位质量装药的初始体积相等。 (3) 燃烧过程中火药燃烧面积不变。
第一节第一节内弹道方程组的数学性质内弹道方程组的数学性质第二节第二节分析解法分析解法第三节第三节梅逸尔哈特简化解法哈特简化解法第四节第四节数值解法数值解法第五节第五节枪内弹道解的特殊问题枪内弹道解的特殊问题第六节第六节内弹道相似与模拟内弹道相似与模拟第七节第七节装填条件变化对内弹道性能影响及装填条件变化对内弹道性能影响及最大压力和初速的修正公式最大压力和初速的修正公式第一节第一节内弹道方程组的数学性质内弹道方程组的数学性质方程组由常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组成共有六个未知数即方程组由常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组成共有六个未知数即zppvvlltt但只有五个方程因此以任一个量作为自变量可解出但只有五个方程因此以任一个量作为自变量可解出其他五个物理量与之的关系
B(1
1 pm f1
)
2
在正常情况下,按照上式计算出的xm值都应该小于xk=1-Z0。这就 表示在火药燃烧结束之前出现最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的典型压力曲 线如图
由于xm是装填条件的函数, xm是随B减小而增加的,当B小到使xm 正好与xk=1Z0相等时,即表示在火药燃烧结束瞬正好达到最大压力。 这样的压力曲线如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求解过程
内弹道方程组及其求解
10.5 装填条件的变化对内弹道性能 的影响及最大压力和初速的修正公式
• 2.装药量变化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装药量的变化是经常遇到的,例如,每批火药出厂时,为满足武器膛
压和初速的要求,总是采取选配装药量的方法,以达到所要求的初速 或膛压的指标,因此,掌握装药量的变化对各弹道性能的影响是有很 大实际意义的。 • 从理论上分析,装药量的增加实际就是火药气体总能量的增加,因此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使最大压力增加,初速也增加。但是 由于装药量的变化对最大压力的影响比对初速的影响大,所以随着装 药量的增加,最大压力的增加比初速的增加要快。表10-5列出了 85mm高炮的试验结果。
• 10.1 火炮射击过程的不同时期 • 10.2 内弹道方程组 • 10.3 计算例题 • 10.4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析解法 • 10.5 装填条件的变化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及最过程的不同时期
• 10.1.1 前期
• 当药室压力低于挤进压力时,弹丸在膛内不发生运动。在实际情况下 ,由于气体压力的作用,弹丸的挤进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时期 的弹道过程称为起始内弹道,其研究也是弹道学的一个分支。图10 -1给出了这一时期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图中,前期时刻记作t0 ,射击启动压力(挤进压力)记作p0,相应的火药燃烧参数分别记 作Ik0、z0和ψ0。
免的。弹丸质量的变化同样也会影响到各弹道诸元的变化。很明显, 弹丸质量的增加就表示弹丸的惯性增加,其结果必然使最大压力增加 和初速减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计算76mm加农炮弹丸质量变化 对各弹道诸元的影响,见表10-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1 火炮射击过程的不同时期
• 在某一特定时刻tk,火药燃烧结束。相应的火药燃烧参数在该时刻 用下标k来标记,分别记为:tk、pk、Ik、zk、ψk=1、vk 和l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dt = φ mdv
θ
(3.1) 3.1)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在上一篇讲述射击过程时, 在上一篇讲述射击过程时,曾经根据射击现象的 特点将射击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前期、 特点将射击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前期、第 一时期和第二时期。 一时期和第二时期。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之间又是互相 联结的,前期的最终条件就是第一时期的起始条件, 联结的,前期的最终条件就是第一时期的起始条件, 而第一时期的最终条件又是第二时期的起始条件。 而第一时期的最终条件又是第二时期的起始条件。因 对于这三个阶段就应该根据各阶段的特点, 此,对于这三个阶段就应该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按顺 序地作出各阶段的解法。 序地作出各阶段的解法。
dl B = ⋅ lψ + l B1
xdx B xdx =− ⋅ K1 ψ0 B1 ξ 1 ( x ) 2 x − x− B1 B1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式中
ψ0 K1 ξ1 ( x ) = x − x− B1 B1
2
将上式对等号两边进行积分得 l dl B x xdx ∫0 lψ + l = − B 1 ∫0 ξ 1 ( x ) 下面我们即分别导出这两个积分。 下面我们即分别导出这两个积分。首先导出右边的 积分。对于这样的积分式, 积分。对于这样的积分式,我们可以采用部分分式 的积分方法。为此, 的积分方法。为此,我们将被积函数写成如下形式
§3.1 内弹道方程组
根据以上假设,单一装药内弹道学方程组归纳如下: 根据以上假设,单一装药内弹道学方程组归纳如下: (1)形状函数: 形状函数: (2)燃速方程: 燃速方程: (3)弹丸运动方程: 弹丸运动方程:
ψ = χZ (1 + λZ + µZ 2 )
dZ u1 P = dt e1
(4)内弹道基本方程: SP (lψ + l ) = fωψ − φmv 2 内弹道基本方程: 2 dl 弹丸速度与行程关系式: 弹丸速度与行程关系式: = v dt 3.1)即为内弹道方程组,方程组中共有P 式(3.1)即为内弹道方程组,方程组中共有P、v、l、 六个变量,有五个独立的方程, t、ψ和Z六个变量,有五个独立的方程,如取其中一个 变量为自变量,则其余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的函数, 变量为自变量,则其余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的函数,可 以从上述方程组中解出,方程组是封闭的。 以从上述方程组中解出,方程组是封闭的。
§3.1 内弹道方程组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1.火药的燃烧服从几何燃烧定律; 火药的燃烧服从几何燃烧定律; 2.不论是火药的燃烧还是弹丸运动都是在平均压力的 条件下进行的; 条件下进行的; 3.火药的燃烧速度与压力成正比; 火药的燃烧速度与压力成正比; 4.无论是火药燃烧期间或燃烧结束之后,燃烧生成物的 4.无论是火药燃烧期间或燃烧结束之后, 无论是火药燃烧期间或燃烧结束之后 成分始终保持不变 ; 5.用 考虑各种功次要功; 5.用φ考虑各种功次要功; 6.膛壁的热散失忽略不计; 6.膛壁的热散失忽略不计; 膛壁的热散失忽略不计 7.不计及弹带逐渐挤进膛线的过程, 7.不计及弹带逐渐挤进膛线的过程,而假定弹带全部挤 不计及弹带逐渐挤进膛线的过程 进膛线达到到挤进压力P 时弹丸才开始运动。 进膛线达到到挤进压力P0时弹丸才开始运动。
从弹道方程组利用数学解析的方法, 分析解法 :从弹道方程组利用数学解析的方法,直 P=P(l)、v=v(l)、P=P(t)和 接或者间接解出 P=P(l)、v=v(l)、P=P(t)和v=v(t) 的函数关系。 的函数关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预先将弹道解编成数值表, 表解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预先将弹道解编成数值表, 应用时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运算和查表就可以求得弹 道解。 道解。 计算机解法:通过计算机编程求弹道解。 计算机解法:通过计算机编程求弹道解。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中共有P 内弹道方程组中共有P、v、l、t、ψ和Z六个变量, 六个变量, 其它各量都是已知常量,有五个独立的方程, 其它各量都是已知常量,有五个独立的方程,如取其 中一个变量为自变量, 中一个变量为自变量,则其余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的 函数,可以从上述方程组中解出,方程组是封闭的。 函数,可以从上述方程组中解出,方程组是封闭的。 在选择自变量时, 在选择自变量时,我们应以自变量是否有已知的 边界条件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 边界条件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在第一时期的所有变 量中,只有φ 这两个变量的边界条件是已知的, 量中,只有φ及Z这两个变量的边界条件是已知的, 从数学处理来讲,选择Z 即φ从φ0到l,Z从Z0到l。从数学处理来讲,选择Z作 为自变量比选择φ方便。因此, 为自变量比选择φ方便。因此,在现有的弹道解法中 大多是采用Z作为自变量。不过在具体解方程组时。 大多是采用Z作为自变量。不过在具体解方程组时。 由于z的起始条件Z 总是以Z 的形式出现, 由于z的起始条件Z0同Z总是以Z-Z0的形式出现,所以 则所解出的各变量都将以x 令x=Z-Z0。则所解出的各变量都将以x的函数形式来 表示。 表示。
γ =
K 12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于是就得到如下的积分 x xdx b + 1 x dx b − 1 x dx ∫0 ξ 1 ( x ) = 2b ∫0 x − x1 + 2b ∫0 x − x2
x = ln 1 − x1
式中
b +1 2b
x 1 − x2
σ0 −1 2ψ 0 Z0 = = 2λ χ (1 + σ 0 )
求出了这三个诸元之后, 求出了这三个诸元之后,即可以作为起始条件进行 第一时期的弹道解。 第一时期的弹道解。
二、第一时期的解法
第一时期是射击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射击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它具 有上面所建立的内弹道方程组所表达的各种射击现象。 有上面所建立的内弹道方程组所表达的各种射击现象。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3.解弹丸行程的函数式 l = f3 ( x) 将弹丸运动方程和内弹道基本方程联立消去SP得 将弹丸运动方程和内弹道基本方程联立消去SP得 SP dl vdv φm = ⋅ θφ m 2 lψ + l fω v ψ − 2 fω 代入, 再将以上导出的 v = f 1 ( x ) 及ψ = f 2 ( x ) 代入,则式中的右 边仅表示为x 边仅表示为x的函数
ψ0 =
1 1 − ∆ δ f 1 +α − P0 − PB δ
忽略P 忽略PB
ψ0 ≈
1 1 − ∆ δ f 1 +α − δ P0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求得了ψ 应用§1.7所给出的 所给出的σ 求得了ψ0后,应用§1.7所给出的σ及Z的公式分别计 算出σ 算出σ0及Z0
λ σ0 = 1+ 4 ψ0 χ
内弹道学
第三章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膛内结构:口径d 炮膛横断面面积S 药室容积W 膛内结构:口径d、炮膛横断面面积S、药室容积W0 和弹 丸全行程长l 丸全行程长lg 等 弹丸重量q 装药量ω 火药力f 装填条件 :弹丸重量q、装药量ω、火药力f、火药气体 的余容α 燃烧速度系数u 火药密度δ 的余容α、燃烧速度系数u1、火药密度δ、 火药的形状特征量( 火药的形状特征量(χ、λ)等 内弹道解法 :为了研究膛内的压力变化规律和弹丸速度 变化规律, 变化规律,首先我们就必须列出能够体现瞠内主要矛盾的 方程,从而组成所谓内弹道方程组, 方程,从而组成所谓内弹道方程组,这样的方程组也就能 够反映出各种矛盾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够反映出各种矛盾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如果再 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这样的方程组解出P 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这样的方程组解出P-l、v-l、P-t 的弹道曲线, 及v-t的弹道曲线,那么这样的弹道曲线实际上也就是所 谓压力变化规律和速度变化规律的具体表现。 谓压力变化规律和速度变化规律的具体表现。这样的一个 过程,我们就称为内弹道解法。 过程,我们就称为内弹道解法。
x A1 A2 = + ξ 1 ( x ) x − x1 x − x 2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并得到如下的等式
ψ0 K1 x − x− B1 B1
2
x
( A1 + A2 )x − A1 x2 − A2 x1 = x 2 − ( x1 + x 2 ) x + x1 x 2
从这样的等式建立了以下的方程组 b+1 K1 K1 A1 = (1 + b ) x1 = x1 + x 2 = B 2b 2 B1 1 b−1 ψ0 K1 A2 = (1 − b ) x2 = x1 x 2 = − B 2b 2 B1 1 A1 + A2 = 1 b = 1 + 4γ 式中 B1ψ 0 − A1 x 2 − A2 x1 = 0
ψ = χZ + χλZ 2 = χ ( x + Z 0 ) + χλ ( x + Z 0 )
2 = χZ 0 + χλZ 0 + χ (1 + 2λZ 0 ) x + χλx 2
2
由于 ψ 0 = χZ 0+ χλZ 02
σ 0 = 1 + 2λ Z 0
并令 K 1 = χσ 0 ,从而导出
ψ = ψ 0 + K 1 x + χλx 2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1.解速度的函数式 v = f1( x) 将燃速方程和弹丸运动方程联立消去Pdt 将燃速方程和弹丸运动方程联立消去Pdt
dv = S e1 dZ SI k dZ ⋅ = φm u1 φm
从起始条件v=0及 积分到任一瞬间的v 从起始条件v=0及Z=Z0积分到任一瞬间的v及Z v=0
一、前期的解法
根据假设7 弹丸是瞬时挤进膛线, 根据假设7,弹丸是瞬时挤进膛线,并在压力达 到挤进压力P 时才开始运动。 到挤进压力P0时才开始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应 该是定容燃烧时期, 该是定容燃烧时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