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可可文学以轻松的文体大量出现,并着力于表现人
的情感,尤其是爱情的魅力。经常将现实世界扩大或 缩小后加以描写,或者以镜中像的方式折射现实。比 如伏尔泰的《小大人》、勒萨日的《吉尔· 布拉斯》。 这个时期的作家还酷爱写游记式作品,让主人公在游 历中学习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学产生了强烈刺 激人们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写与现实相悖的事 物,以反讽手法引入革新观念,打破现存秩序和规范, 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洛可可风格[1]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
术而兴起的。因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风行,亦称“路易十五式“。被称 为洛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 生活为对象。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杜巴丽夫人的趣味左右着 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 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 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愉快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 的殉难,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主要表现在建筑 和绘画上,代表建筑为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代表画家为布歇、弗拉 戈纳尔等。 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意大利文Barocco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即巴 洛克(Baroque)。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洛可可艺术的宠儿弗朗索瓦· 布歇,十分崇拜华托, 他曾经把华托的素描刻成版画,出版过《千姿百态》 《博韦附近的风景》 画册。 布歇向往艺术圣地意大利,自费前往考察学习,但 是他却目空一切,瞧不起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成 就,他狂称:“米开朗基罗奇形怪状,拉斐尔死死 板板,卡拉瓦乔漆黑一团。”他只对17世纪牧歌情调 的艺术感兴趣。当他走进王宫时发现贵族男女并不 《博韦附近的风景》 喜欢上帝而更宠爱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于是布 歇竭力去迎合他们,不厌其烦地用画笔去描绘战神 马尔斯与爱神维纳斯调情,赫拉克勒斯与翁法勒的 拥抱,以及女神出浴、美人化妆之类的题材。这类 谈情说爱的情节及白皙粉嫩的女子裸体被描绘得精 致入微,形象似人似神,人体和谐匀称,令王公贵 族倾倒。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美术院院士的头衔、 晋升为教授。
弗朗索瓦· 布歇

]生于巴黎,父亲是图案画家。从少年时代受父亲的教育,是
个极其早熟的人,二十岁时就获得美术院展览会的一等奖。
[2]
蓬帕杜夫人
以后,在意大利留学四年多,技术越发提高;回到巴黎后,
声誉大振,以至受到贵妇人们的沙龙的接待。顺便说一下, 路易王朝的贵妇人的沙龙是有名的学者、政治家、诗人、音 乐家、画家等聚会的场所,受到那里的接待是无上光荣的事。 布歇由于这种关系就开始结识了各方面的人士。他既画歌剧 院的布景,也画壁挂织物图样。因此,不久他的才能被路易 十五世的情人蓬帕杜夫人所赏识,画了几幅她的肖像画。蓬 帕杜夫人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布歇又为这个 奢侈享乐的美女设计女服和装饰品,布歇设计的图案成为当 时出入宫廷的贵妇人们所效法的榜样。 由此可知,布歇富有装饰的手腕和才能,他的绘画也都具有 装饰的要素,试看《爱之目》、《牧歌》就可明白;但是, 他的作品,全都是冷淡的银色的调子,虽然高尚优雅,却不 使人有亲切感,例如《月亮女神的水浴》中的月神狄安娜以 及她的侍女的裸体,虽然圆润光滑,却令人以缺乏温暖的感 觉为憾。也许当时的贵族式的骄矜的人们就喜欢这样。


《舟发西苔岛》这幅作品开创了洛可可绘画的先河,美术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里面添了一把属于华托的 交椅。法兰西艺术学院及时把他收编进队伍,1718年,华托成了法兰西艺术学院的院士。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求画的人从此络绎不绝,华托成了洛可可画派的祖师爷。 法国洛可可绘画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配以天堂 般的自然景色或异乡风景(如威尼斯、罗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 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 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洛可可画派鼻祖-华托
华托1684年10月10日出生于法国北部边境的瓦朗谢纳,他从小体弱多病,生性怪僻敏 感,大约在1696年,他通过远亲的介绍跟当地画家雅克· 阿尔贝· 热兰学画,华托的父 亲心疼一年6个图尔银币的学费,华托只好中途辍学。1709年,他初次参加皇家学院 举行的“罗马奖”绘画比赛,但未被人选。这使他发愤回到故乡埋头用功。1710年再度 回到巴黎,以两年时间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舟发西苔岛》。他在这幅宽约两米 的油画中,把法、意两国民间传说中的爱情之岛,描绘成一个虚无漂渺、可望而不 可及的地方。 他画过天顶画、寓言画、风俗画、风景画、军事画、舞台画、宗教 画……直到画出《发舟西苔岛》,一朝成名天下知。 其是华托根据戏剧《三姐妹》创作的系列变体画,最著名的两幅收藏于卢浮宫和柏 林博物馆。
以华丽的沙龙生活为乐,以当代风俗为主作画,用轻
快的笔触表现抒情、风雅的诱人画面,代表作如《读 书少女》(1776,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秋千》 (1766,伦敦华莱士藏)。
夏尔丹
从静物开始登上画坛,而扩及人物肖像画,非
来自百度文库
宫廷贵族的场景,仅是传达一般平民单纯而有 夏尔丹自画像 节制的快乐,善于以沈著、朴素的色彩描绘以 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代表作厨房静物画 《魟鱼》(1728,巴黎罗浮宫)、《从市场回 来》(1739,巴黎罗浮宫)。夏尔丹的画能赋 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晚期以家庭风俗 画为主,表现第三等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 画风平易、朴实,具有平和亲切之感,反映了 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 他的大量静物画都 追求装饰效果和表面趣味,能赋予静物以生命, 给人以动感;所描绘的均为市民家庭日常生活 用品,如《铜水箱》等。他的风俗画受小荷兰 画派影响,但思想内容更深刻,善于把人物形 象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代表作有《洗衣妇》 (藏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厨娘》、 《小孩和陀螺》(藏卢浮宫博物馆)及《午餐 前的祈祷》、《吹肥皂泡的少年》等。他也画 肖像画,用色粉笔完成的自画像,是这类作品 的代表作。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
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 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 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 人原名让娜· 安托瓦内特· 普瓦松,出 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 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人,接着成为 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 蓬帕杜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 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 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 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 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
华托的《梳妆》用色明艳开朗,一反古典
主义的常态,艳色再加上女人体,自生出 别样的奢靡气息,这种气息后来有了个名 字叫洛可可。弱水三千,洛可可只取上流 社会这一瓢来饮,作品主题多是上流社会 男女的宴饮、游乐,男子盛装华服,女子 全裸半裸不一而足。如果着衣也必丽衣华 服,一个个仿佛开屏的孔雀。用的杯盏碗 碟、折扇、桌椅,无一不精致雅丽,所游 之处,山色空蒙雨亦奇,调子浮华,跟古 典主义不是一个天地。



从1710年到1717年,他先后画过3幅同一题为《舟发西苔岛》的作品,并以此画被接受为法国皇家学院美术院 士。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华脱拼命地作画出售,题材大多是戏演员和纨挎子弟们风花雪月的生活,色调轻 柔、形象抚媚,被人们称做“香艳体”。由于过度操劳,他的健康大受损害,终于患上肺病。1719年华托赴伦敦 求医,并遵医嘱到意大利疗养, 1720年回到巴黎。应为他经售作品的画商兼收藏家热尔桑的请求,用8天的 时间完成了他最后的杰作《热尔桑的画店》。这幅画高163cm,宽308cm, 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巴黎画店的 面貌和贵族们选购画作的情景。 《猎人行》一画,也是华托晚期的成熟作品。它表现一群青年贵族男女在林中草地上游嬉作乐的场面,构图 与《发舟西苔岛》颇相近似。这种利用树丛构成类似舞台上的景片,而将人物成一排地布臵在类似台面的前 景上,并且在背景上留下一块明亮的天空的做法,在华托的许多作品中被重复过。但是,不可否认,在表现 树丛、服装和优雅的人物姿态方面,华脱确有迥非凡响的表现技巧。 1721 年“7月18日”,华托终因肺病复发,咯血不止,在马斯河畔诺让市自己的画室中逝世, 只活了37岁。他留下了 大批素描、速写和草图,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在这些素描中,他出色地捕捉住人物的瞬间动作和表情: 偷偷一瞥的眼神,袅娜多姿的动作,漫不经心的手势,翩翩起舞的姿态,装腔作势的行礼……各种各样转瞬 即逝的生动形态,都被画家敏锐的目光和娴熟的技巧所捕捉再现。这些被称做《千姿百态的形象》的宝贵画 册,是素描艺术史上前代大师从未企及的新的里程碑,对后来印象派画家的素描技巧影响极大。其风俗画画 风即所谓的「野宴」,被誉为「绘画中的莫扎特」。代表作《到西西里岛朝圣》
从维尔茨堡的实例可以清楚看出,在巴罗克晚期要明确地区分建筑和雕塑是颇不容易的, 因为雕塑起装饰作用,是统一在建筑艺术品的整体范围之内的。有时,它也会反过来起 到赋予建筑物审美意义的作用,就像韦尔顿堡修道院教堂那样。在这里,建筑方案是让 圣乔治祭坛处于“适宜的光线之中”。出于这个理由,建筑师科斯米斯· 达米安· 阿萨姆只 让教徒大厅有较暗的光线,而且用一个巨大的上部建筑遮住祭坛,从而使教徒处于神秘 的幽暗之中。但是,他在祭坛后面的厅里开了个很大的窗户,让耀眼夺目的光线从窗户 涌进来,直达中堂。而他的兄弟埃吉德· 奎林· 阿萨姆则在这个熠熠闪耀的光源中心安放 了圣乔治的骑马立像,从后面间接给塑像以效果显著的光线。这位圣徒在祭坛的台子上 就像一个超凡的幻像,周围是神圣的光辉,给处于黑暗中的尘世以救助和光明。一个宗 教事件在这里变成了热闹的戏剧表演,恰与当时的剧院相类似,因为剧院也在演出叙述 超凡故事的戏剧。 巴罗克晚期雕塑艺术的戏剧特点还可以用当时采用的材料来证明。因为一切都是针对感 性效果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第一印象的,所以不是选用砂岩或大理石,而是采用质地较差 的材料,如大理石膏(把碾细的彩色砂岩与石膏混合,再浇制并磨光),或者木头,然 后再给木头涂上一层模拟石头的颜色。这种塑像不能仔细观赏,也就是说要起一定的蒙 蔽作用,就好像舞台上的布景那样。
中式画作
《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这四件油画
是当时法国洛可可绘画的代表人物布歇绘制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 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当 时的清朝装束还离得比较远,但中国特色还是很明显。贵族们争相收购这些画,买 不到的,便把那些以这四幅画为蓝本、用毛和丝编织的挂毯抢购一空。 布歇并没有来过中国,画中的形象有的是合乎事实的,有的则纯粹出自他的臆想, 令人不解的是,画家既然没有来过中国,又要画中国,必然要有所凭据,画中的形 象具体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这可能和当时东印度公司频繁的商务活动有关、该公 司把丰富的商品从东方带到了欧洲,布歇在巴黎可以轻易买到中国的物品。然而要 想组合成一幅符合东方情调的画面,光有一些中国的物品是不够的,还需要符合真 实情况的画面构思,而这又是不能凭空想象的。 已知的、到过中国的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图画都是在布歇画完中国组画之后才为人 所知的。看来,布歇对于中国形象的知识不是传教士那里得来的,这个谜团并不容 易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解决。但若把布歇的中国组画放到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痴迷 于“中国风”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布歇的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梳妆
布歇( Boucher, 1703~1770),专长在「牧
歌」和「神话」为题材的绘画,十足的贵 族趣味,是随侍国王的首席画家,庞芭杜 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的绘画老师。代 表作如《戴安娜入浴》(1742,巴黎罗浮 宫)、《棕发女奴》(约1743,巴黎罗浮 宫)、《蓬帕杜夫人像》(1756,慕尼黑老 绘画馆)弗朗索瓦· 布歇(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 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 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出 版过《千姿百态》画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