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05节光的折射教案05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光的折射教案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光的折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能够使用折射定律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

3.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能够使用折射定律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

教学难点:1.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

2.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PPT课件、实验材料(三棱镜、玻璃棒)、白板、白板笔。

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对话交流:“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请问,你们对光的反射定律还记得吗?”2.学生回答:光的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引入新知:“今天我们将学习光的另一种传播方式,即折射,你们对光的折射有什么了解吗?”二、新知讲解(20分钟)1.导入概念:“光的折射是指当光由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也不同,从而导致光线改变方向的现象。

”2.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a.展示PPT课件,讲解光的折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光线传播方向和入射角、折射角的定义。

b. 讲解折射定律: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入射角(用i表示)和折射角(用r表示)满足的关系是:sin i / sin r = n1 / n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光密度,也被称为折射率。

c.引导学生进行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通过几何图形和三角函数的关系解释折射定律的原理。

3.实验演示:“现在,我将使用三棱镜和玻璃棒进行实验演示,让你们亲自观察和验证光的折射现象。

”a.教师在桌上放置一块三棱镜,插入一根玻璃棒。

b.教师将一束光照射在三棱镜的一面,让学生观察光线在玻璃棒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且能够应用折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2. 掌握角的概念以及角的计算方法;3. 理解什么是光路,掌握光线的描绘方法;4. 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一、光的折射现象1. 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率的定义;2. 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3. 折射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二、角的概念和计算1. 角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角的度量和弧度制的转换。

三、光的光路和描绘方法1. 光线、光线在介质之间的传播;2. 光路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四、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1. 有关光的折射问题的实际应用;2.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探究和例题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部分:通过PPT展示和举例子的方式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光的光路和描绘方法以及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2. 实验探究部分:通过手工制作玻璃棱镜和利用光线箱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增强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3. 例题练习部分:通过讲授典型例题并让学生自主解答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2. 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2. 光的光路和描绘方法。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评分和例题练习的分数进行学生综合评价。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可以采用:1.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2.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丰富实验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3)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绘制光路图,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2、教学难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量角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潜水员在水中看物体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潜水员看到的物体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差异,从而引出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光的折射现象(1)教师演示:将激光笔斜射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潭水看起来变浅等。

2、光的折射规律(1)提出问题: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呢?(2)实验探究:①介绍实验器材:玻璃砖、激光笔、量角器等。

②实验步骤:让激光笔沿着玻璃砖的表面入射,观察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重复实验,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让光从玻璃砖的另一侧射出,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和数学表达式;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4.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光的折射教学话题。

例如:“你有没有见过水中的鱼是歪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兴趣,引发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

步骤二:讲解(20分钟)1.介绍光的折射现象。

解释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引导学生理解光线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介绍正弦定律的概念和推导。

3.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推导出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步骤三: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现象。

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将容器中的水慢慢倾倒,观察容器中的物体在倾倒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四:探究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太阳眼镜的原理、水中鱼的形状变化、水面上的光线折射等。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并分析其原理。

步骤五:练习与检测(2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练习题可以包括计算折射角、入射角和光速等相关问题,以检测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让学生复述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光的折射现象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问题,并提醒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2.批改练习题并进行讲解,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的掌握情况;3.在课堂总结和拓展环节,评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的理解情况。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教案: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光的折射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和应用;3. 进一步认识光的性质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的定义和原理;2. 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3. 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2. 解决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光的折射实验器材;3. 盖板;4. 黑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观察一个小孔上的光线是如何传播的,并与经验对照。

引导学生思考:当光线传播到界面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光的折射的定义和原理。

强调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传播速度在介质之间发生变化引起的。

介绍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在同一介质中是一定的。

3. 实验演示(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使用实验器材、盖板和黑色纸。

实验方法如下:a. 在黑色纸上画一个小孔。

b. 将黑色纸剪成狭缝状,覆盖于灯泡处。

c. 打开灯泡,观察灯光经过黑色纸上的狭缝后的现象。

4. 实验分析(1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让每个小组报告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光在通过狭缝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通过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总结光的折射定律。

5. 综合应用(20分钟)通过多个场景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例如: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度是多少?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6. 拓展延伸(1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或展示相关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显微镜等。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光的折射定律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八、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教材中相关习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4.4 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一、探究一:光的折射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设计实验: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沿着面板斜射向水,你发现了什么?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AO 是光线,OB 是光线,ON 是。

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二、探究二: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2)在光的(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选填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_入射角(选填﹥、﹦、﹤)。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4)(一种特殊折射)当光垂直射向水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度,入射角等于度。

(5)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玻璃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例题: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i 和折射角∠ r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游戏1.站在远离烧杯容器的位置恰好看不见硬币,然后慢慢的向烧杯中注水,能否呈现硬币?游戏2.拿掉容器外面的包装纸,用吸管对准烧杯中的小球,用竹签去叉小球,感受一下渔民叉鱼的技巧当堂检测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2.从水面上斜看水中的游鱼,看到的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一些。

3.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

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 向左移动后静止B. 向右移动后静止C. 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D. 仍在原来位置4.指出下列现象中包含的光学知识:A、树在水中的“倒影”;B 、池水变浅C 、立竿见影;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初中人教版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人教版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人教版光的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概念。

2. 掌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3. 能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2.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探究法: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4. 启发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5. 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6. 对比法:比较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光源、透明介质(水、玻璃等)、实验器材(如尺子、角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激光光源照射透明介质,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提问: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二、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15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概念:折射光线是光进入透明介质后传播的方向,折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3. 讲解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2. 每组选出一个现象,进行展示,并解释折射现象。

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光的折射规律。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2. 提问: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光的折射现象示意图,标注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人教版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光的折射教案
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分析思维障碍。
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精选习题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提升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一、基本概念: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实验方法——对比法
2.三线关系
3.两角关系
引出课题:学生设计试验验证猜想后,引出光的折射。
描述刚才看到的现象,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以及刚才你看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猜测,并说说你做出这样猜测的理由。
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筷子在水中“折断”的现象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但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已经麻木了。这严重阻碍学生科学认知思维的发展。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归纳总结
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两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因果关系: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
三、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底变浅,海市蜃楼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思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为在后面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课堂练习挤出时间。

初中物理人教版《光的折射与反射》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光的折射与反射》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光的折射与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基本概念,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2. 教学难点:运用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物理人教版》教材、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太阳光通过玻璃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太阳看上去是黄色的吗?”【讲解】1. 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切入点,讲解光的反射现象。

介绍平面镜、弯曲镜等反射现象的实例。

2.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并引入折射定律的概念。

解释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路线弯曲。

3. 借助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间的传播情况,进一步理解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实践探究】1.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和一支笔,通过改变容器中的液体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折射现象与折射角、入射角以及折射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折射定律。

【概念讲解】1. 讲解反射定律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等于的概念,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倒立的影像。

【归纳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和反射的规律,并复习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展示一些与光的折射与反射相关的科技产品,如光纤通信、折叠式望远镜等,拓展学生对光学应用的认识。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光的折射物理教学教案

光的折射物理教学教案

光的折射物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讲解演示、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光具座、透明介质(如水、玻璃)、激光笔、量角器、白纸等。

2. 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的应用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激光笔照射透明介质,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透明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提出折射定律。

4. 讲解演示:通过课件或实物演示,讲解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

5. 应用讨论:让学生分析折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折射角。

2. 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关系。

2. 探讨光的折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理、生物等。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十、课后作业1. 复习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3. 查阅资料,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折射定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折射定律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2. 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学生的兴趣,增加光学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掌握折射现象中光线偏折规律,了解折射率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4.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

2.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实验: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折射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激光笔。

2.水槽。

3.透明玻璃杯。

4.量角器。

5.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动画演示。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3.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讨论并总结折射现象的规律。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位学生在看到池水变浅的现象后,产生疑问并寻求解答的过程。

2.讲授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折射规律;介绍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折射规律,计算不同介质间的折射率,并讨论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归纳小结: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总结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评价与反馈:通过小组报告和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6.作业布置: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运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及折射的应用。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眼镜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定律。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以及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以及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玻璃棒,水,光纤演示器,眼镜等。

2. 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实验演示(15分钟),讲解与讨论(20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折射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
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

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
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
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共面);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时间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 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 有
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 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 光
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
教学的重要方法。

由实 验引出定义,学生易于 接受。

同时物理实验过 程又是一项生机盎然的 活动,使学生处于兴奋 的状态。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实验,并思考规律, 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
设问思考,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 题去观察实验,即明确 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让学生在观察中解决问 题,实验完,教师并不 必急以讲解,先引导学 生讨
论、分析、归纳, 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作 用,最后教师通过补充 和讲解,得出比较完整 的结论。

这样既调动学 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两方 面互相结合,提高课堂 效率。

12分
[[现象二〗: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 后却能看到硬币? [学生讨论,代表回


因]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 深度(视深)跟河水的 实际深度那个 电脑课件解释 河底变浅的原
大? [利用 重视知识的运用,理论 联系实际,用所学过的 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是 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也是我们对初中生培养 的一个方面。

用光的折 射解释现象
是本节的一 个难点,通过电脑课件, 比较形象做出光路图及 其动画演示,使学生留 下比较深刻的认识。

〔讲述故事〕:
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 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 鬼迷惑小孩。

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 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 请代表发言]
[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 了还是变低了?
4、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 )下图那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向水
通过揭示小孩溺水的原 因是河水看起来变浅, 使学生知道所谓的“鬼” 是不存在的,同时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