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归纳总结 第二章
清热药概述2
[定义]
热
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在治疗中属“清 法” ,清热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各种热证的治疗。
[分类] 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清解气分实热;
常用药物:石膏、知母、栀子。 代表方:白虎汤。
清热凉血药:主要 用于清解血分实热;
常用药物:犀角、生地黄、玄参等。 代表方:犀角地黄汤。
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 G-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 2、抗皮肤真菌: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有效
特点:抗菌强度不及化学药,但体内用药能显著改善症状
3、抗病毒: 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等。
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 麻疹病毒 乙脑病毒 腮腺炎病毒
4、抗原虫: 抗阿米巴原虫:黄连、白头翁、鸦胆子 抗疟原虫:青蒿素 有些药物已经提出抗菌有效成分: 黄连、黄柏(小檗碱);穿心莲(穿心莲内酯);秦皮 (秦皮乙素);白头翁(白头翁素);青蒿(青蒿素);鱼腥 草(癸乙醛)等。
与青霉素合用,能显著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抑制作用,与广
谱抗菌素合用也表现为协同作用。
② 抗真菌:对某些皮肤真菌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效果好。 抗菌成分:氯原酸、异氯原酸、木犀草素等。 ③ 抗病毒: 银翘散对 流感病毒
孤儿病毒
疱疹病毒
有抑制作用,能抑制或延缓病毒致细胞
病变的作用。
2、减毒作用 实验证明金银花注射液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内毒素的减毒作用;
二、抗炎作用
许多清热药对实验性炎症都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作用于不同环节。 早期:局部血管通透性↑→红、肿、热、痛 炎症病理改变 晚期:结缔组织增加→新的肉芽组织形成 连翘 清热药 金银花 黄芩苷 能降低小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 黄连素 抑制炎性渗出较好,对 蛋清性 角叉菜胶 关节肿胀有效
第二章清热药 清热泻火
【用法】生用、炒炭。
夏枯草
【性能】辛、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适应证】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另,可做剧毒外用药的稀释剂 (升药,HgO )
知母
【性能】苦、甘,寒。 肺、胃、肾。
【功效】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清润兼备,针对肺、 胃、肾三脏。)
石膏
辛甘大寒—泻火力强—重在清解 — 以实证为主—肺热喘咳,
胃火牙痛等
(入肺、胃) 清热泻火
【性能】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适应证】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桅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淡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 青葙子。
瘰疬,指发生于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之慢性感染疾患者。 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症见初起肿块如豆,数目不等,皮色 不变,推之能动,不热不痛。继则融合成块,推之不移。 瘤,指皮下赘生的肿块。 瘿者,项瘤也。
3.乳痈肿痛。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 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决明子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适应证】
1.热病烦渴。 清气分热作用不强,温热病气分热证兼口渴时应用 2.肺热燥咳。 清肺热,润燥化痰 3.内热消渴。 清胃热,生津 4.疮疡肿毒。 如作为注射剂可用于中期引产,但有致敏性。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1. 清热药的基本概念清热药,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清凉,是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我们清理体内的“热”。
在中医理论中,热可是个大问题,热过多就容易让人烦躁,甚至生病。
我们可以把清热药想象成那种一杯清凉的绿豆汤,喝下去立刻神清气爽。
比如说,夏天一来,大家都爱喝点消暑的饮料,这也是清热的一种体现哦。
1.1 清热药的分类在这儿,清热药其实可以分为几类: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一个个来。
清热解毒药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主要是针对那些发炎、肿痛的情况,像黄连和金银花这些都是高手哦。
它们就像你的好朋友,遇到麻烦总是会来帮忙。
1.2 清热泻火药接下来是清热泻火药。
这些药物主要是为了降温解热,像是心火旺盛的人喝凉水一样舒服。
比如说,石膏和知母,这两个小家伙可是不少发热症状的“救星”。
用它们的朋友,往往都是那些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简直像是锅里煮水了,心情自然不会好。
2. 清热药的使用那么,清热药到底怎么用呢?其实,它们的用法也挺简单。
通常来说,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给你开合适的药方。
就像你去餐厅点菜一样,得看你今天的“胃口”。
有的人可能需要一剂重口味的药,像是黄连,效果立竿见影;有的人则可能需要些温和的药,比如菊花,慢慢来,感觉就像是在海边慢慢享受日落一样。
2.1 日常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清热药不仅限于药材,还有许多食材也是它们的好帮手。
像夏天时喝的绿豆汤、苦瓜、甚至是凉茶,都是清热的好选择。
试想一下,躺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冰凉的饮品,简直就是享受生活呀。
清热药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热”,还可以调理身体,让我们随时保持清爽的状态。
2.2 注意事项不过,话说回来,使用清热药的时候也得小心,不能随便乱来。
尤其是那些脾胃虚寒的人,喝太多清热药可就要小心了,容易让自己冷得发抖。
就像我们在夏天吃冰淇淋,虽然爽,但吃多了肚子也受不了。
记得找医生咨询,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总是没错的。
第二章清热药总结
第二章清热药总结第二章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除烦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利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生津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明目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其他: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2.清热燥湿药泻火解毒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其他: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3.清热凉血药养阴润肠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活血散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解毒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4.清热解毒药疏散风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菊花)凉血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利咽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利水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
清热药概述 七版
中药教研室 王倩
一 含义
清——清解、清除 热——里热 清热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
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药 性 分 析
性味: 多苦,次为甘 寒凉
归经: 主入胃、肝经 次为肺、心经
三、功用及分类
清解里热——里热证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
热养阴药,热之虚实 实热证: 虚热证
清热泻火 清热解毒 清热燥湿 清热凉血 养阴透热 滋阴凉血除蒸
2.里热兼表证:先解表后清里,或配 解表药表里双解;
3.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 慎用;或配健运脾胃之品;
4.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养 阴生津药;如咽痛(阴虚)
5.甘寒助湿,有湿者慎用;
6.真寒假热者禁用。 7.中病即止:
1)败胃气; 2)损伤阳气; 3)部分药可伤阴。
分
清热燥湿(兼泻火)——湿热证,火热证
清热解毒药:
类 清热解毒——热毒证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营分、血分实热证
清虚热药:
清虚热——阴虚内热证;温病后期,邪热未 尽,阴液损伤之夜热早凉。
四、配 伍 方 法
1.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清热泻火药配清热凉血药 4.体虚者:配补虚药;如黄芪、白术; 5.虚热者:清虚热药配清热凉血药及清
中药学清热药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总结
清热药是中药学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降火降温,用于治疗热病、感染性疾病等症状。
以下是对中药学清热药的总结:
1. 特点:清热药物具有清热解毒、降火降温的特点,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降低体温,缓解炎症反应,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分类:根据功效和药性,清热药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等几类。
- 清热解毒药:如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痈疽等热毒病症。
- 清热泻火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泻火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热、口腔溃疡、痈疽等症状。
- 清热凉血药:如生地、芦荟、玄参等,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血症、口腔溃疡等症状。
3. 性味与功效:清热药物的性味多为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等功效。
它们可以清除体内的热邪、毒素,降低体温,改善炎症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4. 应用范围:清热药物广泛应用于热病、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口腔溃疡等症状的治疗中。
在中医药中,清热药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清热药物时,应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遵医嘱服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连续使用。
同时,清热药物也有一定的禁忌与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02-4清热解毒药
穿心莲
爵床科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本品苦寒质轻。既能清解肺胃经之热毒,又能苦燥大小肠之湿热,并略兼透散。凡热毒、湿热所致病证,无论有无表证皆可选用。此外,还能解蛇毒。
清热解毒,燥湿。
1、温病初起,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肺痈,咽喉肿痛。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或发斑疹。
2、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
牛黄
牛科牛的胆结石。
苦,凉。归肝、心经。
本品苦凉,归肝、心经,既善清热解毒,又善凉肝息风止痉,还善清心豁痰开窍。主治热毒、痰热及肝热生风所致诸证。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1、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痔疮肿痛。
2、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3、高热动风,小儿急惊,癫痫,子痫。
1-2.5g。
紫花地丁
堇菜科紫花地丁的干燥带根全草。
苦、辛,寒。归心、肝经。
本品苦寒清泄,入心、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既善治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又可治目赤肿痛及毒蛇咬伤。
1、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2、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秦皮
木樨科苦枥白蜡树或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本品主入大肠,兼入肝、胆。苦寒能清热燥湿而解毒、止带,味涩能涩肠止痢、收敛止带,且有涩而不敛邪之优点,故为治湿热泻痢及赤白带之要药;又善清肝胆之火而明目,治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等。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1、乳痈,痈肿疮毒,各种内痈。
2、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毒蛇咬伤。
清热药总结。
.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
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泻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多寒凉;具有清泻里热、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主要适用于里热证,证见:高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
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退虚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性味:xx;功效:清热泻火。
适用于:实热证。
重点药: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石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煅石膏)。
应用:1、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2、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鼻翼扇动等;3、用于胃火上炎头痛、牙痛;4、用于湿疹、疮疡溃而不敛、水火烫伤等。
知母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盐炒)。
应用:1、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2、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及消渴症。
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焦栀子)。
应用:1、用于热病心烦,燥扰不宁等;2、湿热所致的黄疸或小便赤涩热痛;(为治疗湿热黄疸和湿热淋证的常用要药)3、血热妄行的吐血=忍学、尿血等;夏枯草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1、肝火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为治疗肝火目疾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的常用药)2、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癗疠;第二节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证;包括:肠胃湿热、肝胆湿热、下焦湿热、其他等;重点药:xx、xx、xx、xx。
xx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酒炒清上焦热、炒炭止血)应用:1、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黄疸、热淋等;2、肺热咳喘或温热病高热烦躁;3、热毒疮肿及咽喉肿痛;4、内热炽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出血;5、用于胎热不安。
xx(去中焦湿热)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用:1、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种病症:尤以肠胃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和呕吐。
中药学清热药功效归纳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功效归纳总结中药学中的清热药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中药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祛湿等功效。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中。
本文将对清热药的功效进行详细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学中的清热药物。
一、常见清热药物及其功效1.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热病热毒、湿热病等。
黄连不仅消除体内的湿热,还具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2. 芦根:具有清热泻火、利尿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高热、热毒、水肿等症状。
芦根可促进尿液排出,从而减轻体内热毒的积聚。
3. 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物,具有特强的抗疟效果。
青蒿素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对治疗疟疾非常有效。
4.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痈疽等症状。
金银花不仅可以缓解热毒病症,还能清除体内的热邪。
5. 蜜炙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口疮、痰喘、水火烫伤等症状。
蜜炙甘草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并起到润燥止咳的作用。
二、清热药物的应用范围1. 清热解毒:清热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热病、疟疾、感冒等。
它们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协调阴阳,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2. 凉血止血:某些清热药物,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出血疾病,如鼻衄、咯血等。
3. 利湿祛湿:清热药物还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等病症。
例如,黄连可用于治疗湿热泻泄、大便黄色等症状。
三、清热药物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孕妇应慎用清热药物,特别是一些有毒性的清热药物,如砒霜等。
2.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清热药物时应根据年龄和病情适量调整剂量。
3. 药物相互作用:清热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应遵医嘱同时使用。
4.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清热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现代研究与应用现代药学研究发现,清热药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清热药知识点总结
清热药知识点总结一、清热药的分类根据中医药理论,清热药主要分为中药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和清热燥湿药四大类。
具体的分类如下:1.中药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抗炎杀菌,对于病毒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等。
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杀菌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症状。
2.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清热泻火,解除火毒。
常用的中药有石膏、知母、大青叶、金银花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热病烦渴、口舌生疮、衄血、便血等症状。
3.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热凉血、止血生肌。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丹皮、黄芩、古汉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凉血、生肌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热淋、吐血、衄血等症状。
4.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清热燥湿、利尿消肿。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黄连、苍术、木通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黄疸、水肿等症状。
二、清热药的功效清热药在中医药理论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热邪外束内闭,易引起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等症状。
因此,通过应用清热解毒药物,可以清热化痰、解毒除邪,从而达到治疗热证、抗炎杀菌的功效。
2.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火邪上炎、易引发口疮、龈龄肿痛、痈肿疖疮、便血、衄血等症状。
因此,通过应用清热泻火药物,可以清热泻火、润燥止血,从而达到治疗口疮、疮疡、痈肿等症状的功效。
3. 清热凉血清热凉血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热邪动血、易引起湿疹、热淋、便血、吐血等症状。
因此,通过应用清热凉血药物,可以清热凉血、生肌止血,从而达到治疗湿疹、衄血等症状的功效。
4. 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第二章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白虎、冰石。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知母、光知母、净知母、毛知母、肥知母、盐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芦根、苇根、苇茎。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栀子仁、栀子皮、越桃、枝子。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带花的干燥果穗。
【处方用名】夏枯草、夏枯花。
【性味归经】辛、苦,寒。
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燥湿药黄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处方用名】黄芩、枯黄芩、片黄芩、子黄芩、炒黄芩、酒黄芩、黄芩炭。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黄连、川连、味连、雅连7、云连、鸡爪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
习称“川黄柏”。
【处方用名】黄柏、川黄柏、盐黄柏、柏皮、川柏。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
清热药一、概念:以清解里热,主治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药性大多寒凉,味多苦。
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等。
二、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1.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壮热、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等。
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口苦脾胃湿热之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等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黄芩、黄连、黄柏等3.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
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
内伤血热证:可见心烦,少寐,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量少,舌红少苔。
生地、玄参、丹皮、赤芍。
4.清热解毒药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痄腮等,其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
5.清虚热药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苔,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之夜热早凉、神疲倦怠等。
也可用于小儿疳热等。
如青蒿、白薇等。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味辛透热,退热力强):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热咳嗽;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疮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清热泻火: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滋阴润燥:肺燥咳嗽;阴虚劳嗽。
肠燥便秘;胃热消渴。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骨蒸潮热。
【配伍】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
清热药归纳——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凡以清解⾥热为主要作⽤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解毒凉⾎等功效,主要⽤于热病⾼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分、营分、⾎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清热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药性多寒凉,易伤医学教育原创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对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的慎⽤。
⼀)清热泻⽕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多⼊⽓分,能清⽓分之热,泻⽓分之⽕,故⼜名清⽓分法。
适⽤于⽓分实热证。
证见⾼热,烦渴引饮,汗多、⾆红医学教育原创苔黄,脉洪⼤或滑数等。
临床常⽤于急性热性病,如⼄脑、肺炎等⽓分证,常⽤药物有⽯膏、知母等;常⽤⽅剂有清⽓汤(⽩虎汤)等。
(⼀)⽯膏《本经》 为⼀种含硫酸钙的矿⽯。
挖出后去净泥⼟、杂⽯、碾碎,⽣⽤或煅⽤。
药⽤部分:为含⽔硫酸钙矿⽯。
产地:⽣产于湖北、⼭东、⼭西、四川等地。
炮制;挖出后去净杂⽯、泥⼟、⽣⽤或煅⽤。
性味:⾟、⽢、⼤寒。
归经:⼊胃、肺经。
功能:⽣⽤清热泻⽕,除烦⽌渴。
煅⽤⽣肌收敛。
主治与应⽤: 1.本品⼤寒,且有较强的清热泻⽕作⽤,善清⽓分实热,⽤于肺胃⼤热、⾼热不退、⼝渴、烦躁、脉洪⼤、甚⾄神昏谵语等实热亢盛证,常与知母相须为⽤,以增强清⾥热的作⽤,如⽩虎汤。
2.能清泻肺热,⽤于肺热咳嗽、⽓喘、⼼烦⼝渴等实热证,常配伍⿇黄、杏仁以加强宣肺⽌咳平喘之功,如⿇杏⽯⽢汤,治风热实喘等。
3.能泻胃⽕,⽤于胃⽕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邪龈肿痛证,使热去则痛⽌,可与知母、⽜膝、⽣地等同⽤。
4.煅⽯膏末有清热,收敛、⽣肌作⽤,外⽤于湿疹、⽔⽕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等,常和知母、黄柏、青黛等同⽤。
清热药 (2)
泻痢
咽喉肿痛
全身:热势高、病情重、发 展快 局部:红肿热痛
金银花
连翘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
翘
消痈散结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 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 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 银花。”
《纲目》
金银花
1、可用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 阶段。
2、外科常用 “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 疽、肿毒、疮癣……诚为要 药。” 《本草正》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蚤休
野菊花
蒲公英
利湿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蚤 休 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
野菊花
蒲公英
1、善治乳痈 2、又名黄花地丁
3、大剂量可致缓泻
紫花地丁 1、善治疔疮 2、可解蛇毒
蚤休 1、善治疮疡、毒蛇咬伤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疮 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挐。 藏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喜食膏梁厚味
积热郁火 外感寒湿毒气 气血凝滞 脱疽
(腐肉 蚀筋 烂骨)
3、炒炭凉血治痢,治热毒血痢 4、又名忍冬花、双花、二宝花
连翘
1、善清心火(温热病心烦) 2、疮家圣药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3、清热、散结,治瘰疬结核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大青叶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 青 黛
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定义:凡具有清除热邪,用于 治疗气分实热等证的药物,称 清热泻火药。
适应证:气分实热证---发热、烦躁,口渴
明
显,脉象洪大等。
石膏
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证 脉洪大
第二章清热药(多项选择题)
第二章清热药(多项选择题)1.知母能主治的病证有A.肺热燥咳B.热病烦渴C.内热消渴D.湿热泻痢E.热淋涩痛答案:A,B,C2.夏枯草的功效是A.利尿通淋B.除烦止呕C.清肝明目D.升举阳气E.散结消肿答案:C,E3.黄芩的功效有A.清心除烦B.清热燥湿C.泻火解毒D.凉血止血E.安胎答案:B,C,D,E4.黄芩的主治病证有A.暑湿湿温B.胎热胎动C.肺热咳喘D.血热吐血E.少阳寒热答案:A,B,C,D,E5.黄连的主治病证是A.痈疽肿毒B.湿热泻痢C.胃火牙痛D.湿热呕吐E.肝火犯胃呕吐吞酸答案:A,B,C,D,E6.玄参的主治病证有A.咽喉肿痛B.温热病热入营分C.痈肿疮毒D.瘰疬痰核E.温毒发斑答案:A,B,C,D,E7.金银花的主治病证是A.疮痈肿痛B.风热表证C.温病初起D.内热消渴E.热毒泻痢答案:A,B,C,E8.能清热解毒、凉血的药有A.大血藤B.大青叶C.板蓝根D.青黛E.紫花地丁答案:B,C,D,E9.能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有A.射干B.山豆根C.板蓝根D.马勃E.马齿苋答案:A,B,C,D10.能清心火的药有A.连翘B.栀子C.夏枯草D.淡竹叶E.黄连答案:A,B,D,E11.地骨皮的功效是A.凉血B.生津C.截疟D.退虚热E.清肺降火答案:A,B,D,E12.青蒿的功效是A.退虚热B.截疟C.凉血D.生津E.解暑答案:A,B,C,E13.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有A.地骨皮B.知母D.胡黄连E.黄柏答案:A,B,C,D,E14.半枝莲与半边莲共有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B.排脓C.祛瘀止血D.凉血止痢E.利水消肿答案:A,E15.栀子与马齿苋均有的功效是A.解毒B.排脓C.除烦D.凉血E.利尿答案:A,D,E16.重楼的功效有A.清热解毒B.利水消肿C.消肿止痛D.燥湿止痒E.凉肝定惊答案:A,C,E17.黄连配吴茱萸的功效有A.制酸B.燥湿C.退黄D.清热泻火E.疏肝和胃答案:A,B,D,E18.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活血化瘀的药物有A.生地B.玄参C.牡丹皮D.赤芍E.紫草答案:C,D,E19.具有清肺热作用的药物有A.石膏B.知母C.黄芩D.天花粉答案:A,B,C,D,E20.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的药物有A.夏枯草B.决明子C.龙胆D.桑叶E.菊花答案:A,B,C,D,E21.龙胆的功效有A.清热B.燥湿C.杀虫D.利尿E.泻肝火答案:A,B,E22.具有清泻肾火功能的药物有A.知母B.黄柏C.青蒿D.地骨皮E.牡丹皮答案:A,B23.栀子的主治病证有A.热病心烦B.湿热黄疸C.血热吐血、衄血、尿血D.热毒疮肿,跌打肿痛E.湿热淋证,血淋答案:A,B,C,D,E24.牛黄的主治病证有A.热毒疮肿,咽喉肿烂B.温病高热动风,小儿惊风C.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D.痰热癫痫E.脱证神昏答案:A,B,C,D25.金银花与连翘均能主治的病证有A.温热病B.外感风热证C.痈疮肿毒D.阴虚火旺E.胃热消渴答案:A,B,C26.蒲公英可主治的病证有A.乳痈,痈肿疮毒B.咽喉肿痛C.湿热黄疸D.目赤肿痛E.湿热淋证答案:A,B,C,D,E27.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药物是A.石膏B.栀子C.芦根D.天花粉E.夏枯草答案:A,C,D28.可主治瘰疬的药物有A.连翘B.金银花C.夏枯草D.栀子E.玄参答案:A,C,E29.治肺痈的药有A.大血藤B.穿心莲C.败酱草D.鱼腥草E.紫花地丁答案:B,C,D30.竹叶的功效有A.清热泻火B.生津C.利尿D.清肝明目E.清热解毒答案:A,B,C31.密蒙花的功效有A.退翳B.生津C.利尿D.养肝明目E.清热泻火答案:A,D,E32.谷精草的功效有A.发散风寒B.疏散风热C.明目D.退翳E.清热燥湿答案:B,C,D33.青葙子的功效有A.清热泻火B.明目退翳C.活血化瘀D.化痰E.止咳答案:A,B34.金荞麦的主治病症有A.肺痈B.肺热咳嗽C.瘰疬疮疖D.跌打损伤,风湿痹痛E.痛经答案:A,B,C,D,E35.木蝴蝶的功效有A.清肺利咽B.疏肝C.和胃D.清热解毒E.生津止渴答案:A,B,C36.半枝莲的功效有A.清热解毒B.活血祛瘀C.止咳平喘D.排脓E.利水消肿答案:A,B,E。
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
▪ 鱼腥草:本品全草入药,因其鲜茎叶有浓
烈的鱼腥气,故名。
▪ 大血藤:本品又称“红藤”。
▪ 败酱草:本品因特殊的臭味,如腐败的豆
酱,故名。
鉴别用药
※射 干 Shegan
山豆根 Shandougen
马 勃 Mabo
清热解毒利咽——咽喉肿痛。
〔降气〕消痰,主治热 力强,用于热毒蕴结之 1.宣散肺经风热,用
秦皮
▪ 1.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湿热泻
痢、带下。
▪ 2.〔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
膜。
苦参
▪ 1.清热燥湿——湿热证。
治湿热泄痢,功似黄连; 治湿热带下、阴肿阴痒、黄疸,功似黄柏、龙 胆草。
▪ 2.〔杀虫〕止痒——为治疗皮肤病之要药,可
用于多种皮肤病。 如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 ③生用偏于清热泻火,炒焦偏于止血。 ▪ ④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夏枯草 Xiakucao
决明子 Juemingzi
清热〔泻火〕明目——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散结消肿:痰火凝聚之瘰疬、瘿瘤。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本品夏至后即枯,故名。
又名“草决明”。
▪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主治肝经病变,
▪ ※火热之毒的致病特点: ▪ 1.发病急,来势猛,证情重,热势高; ▪ 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 ▪ 3.特殊证候: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鉴别用药
※金银花 Jinyinhua
※连 翘 Lianqiao
1.清热解毒——各种热毒疮疡。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疏散表热之效优,入血分,凉血解 长于消肿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
清热药-详解
一、概念: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作用、适应证、分类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湿热证—清热燥湿药。
3、清热解毒:热毒证—清热解毒药。
4、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清热凉血药。
5、清虚热:虚热证—清虚热药。
三、配伍规律1、表热与里热同时存在,先表后里,若里热较盛,表里同治2、里热兼体虚—配补益药3、里热兼积滞者—配泻下药4、气分热兼血分热—气血两清四、使用注意1、大苦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故阴虚者慎用。
五、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药具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又有消炎、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
有些清热药并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解蛇毒、抗肿瘤、利胆保肝、降低谷丙转氨酶等作用。
一、药性特点本类药物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
二、作用适应证清热泻火1.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渴、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便干、苔黄。
2.脏腑实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烦不眠、肝火目赤等。
★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炮制:生用或煅用。
生石膏:性味大寒,善清气分实热;煅石膏:又称熟石膏,煅制后寒性已降,多供外用,具有生肌敛疮之功。
饮片: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常附有青灰色或淡黄色片状杂质。
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除烦止咳:(1)气分实热证。
知母、粳米等,如:白虎汤。
(2)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
白虎汤加玄参、水牛角,如:化斑汤。
(3)肺热喘咳。
麻黄、杏仁等,如:麻杏石甘汤。
(4)胃火牙痛。
知母、牛膝等,如:玉女煎升麻、黄连等,如:清胃散。
※为清解肺胃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2.收湿敛疮(煅石膏):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创伤久不收口及湿疹。
煅石膏研末外用。
【用量用法】15~30克,大量可用到180~24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1.功效方面归纳:
(1)清热泻火:①力强:石膏、栀子;②次之:知母;③平和(弱)芦根、天花粉、竹叶。
从性味上分,辛寒清气者石膏,甘寒清气者知母,苦寒清气者栀子。
(2)清肝热:①代表药:夏枯草、栀子
②明目: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
(3)清肺胃热: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
(4)清心热:栀子仁,竹叶卷心、连翘心、水牛角
(5)清胃生津:知母、芦根、天花粉。
(6)清热除烦:石膏、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7)解暑:鲜荷叶、西瓜翠衣、绿豆、金银花霜。
(8)抗肿瘤:夏枯草、天花粉。
2.常用要药
1清解阳明经气分实热之要药:石膏、知母。
2)清热除烦之要药:栀子
3)疗瘿瘤瘰疬之要药:夏枯草
4)清肝明目,疗目珠疼痛之要药,夏枯草、决明子。
(3)常用配伍药对
清热泻火:石膏与知母; 芦根与天花粉栀子与黄芪。
2)清热除烦:栀子与淡豆鼓。
3)清泻肾火:知母与黄柏
4)清肺止咳平嘴喘:石膏与杏仁。
5)利湿退黄:栀子与大黄、茵陈。
6)肝火目赤肿痛:夏枯草与栀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1)从功效方面归纳
l)代表药:黄芩、黄连、黄柏。
2)清肝胆湿热,泻肝胆实火:龙胆。
3)祛风燥湿止痒:苦参、白鲜皮、( 三黄)。
4)既燥湿收敛,标本兼治,又无留邪之弊:秦皮、椿皮。
5)降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黄芩、龙胆。
(2)常用要药
1)清热燥湿,湿热诸证要药:黄芩、黄连、黄柏。
其中: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为泻肺火要药; 黄连既清中焦湿热,又泻心胃二经实火,治湿热泻痢,呕吐痞满之要药;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为泻肾中相火之要药。
2)泻肝胆湿热实火,清肝胆湿热要药;龙胆。
(3)常用配伍药对
1)湿热诸证,泻痢,温病火热毒证:黄芩、黄连与黄柏。
2)邪伏少阳黄芩与柴胡。
3)安胎:黄芩与白术。
4)燥湿止痢,治泻痢后重:黄连与木香。
他让
5)泻相火,清虚热: 黄柏与知母。
6)肝胆实火、湿热黄疽: 黄芩与龙胆; 栀子与龙胆。
7)湿疮湿疹: 苦参与白鲜皮; 黄柏与苍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1)从功效归纳主要用于温病发热的药物
1)防治温病: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贯众、四季青、穿心莲。
2)兼定惊,尤适肝热惊风:重楼青黛熊胆。
3)解毒兼透散:金银花、连翘、马勃、鱼腥草。
4)尤适肺热、痰热咳嗽:穿心莲、鱼腥草、金荞麦、射干。
(2)从功效归纳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物
1常用:射干、板蓝根、穿心莲、山豆根、青黛、熊胆、木蝴蝶。
2)尤适痛音哑者:马勃、木蝴蝶。
要用于热毒河痢的
(3)从功效归纳主要用于热毒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马齿苋、金银花,三黄、秦皮。
归纳主要用于痈肿疮毒的药物
1)外痈:①皮肤疮痈: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连翘。
②乳痈:蒲公英、漏芦。
2)内痈:①肺痈:鱼腥草、金荞麦、苇茎、桔梗。
②肠痈:大血藤、败酱草、牡丹皮。
(5)其他方面
湿疹湿疮:土茯苓、苦参、白鲜皮,穿心莲、四季青、白蔹、半边莲、青黛。
2湿热黄疸:龙胆、白鲜皮、蒲公英、板蓝根、黄芪、黄连、黄柏、栀子,大黄。
3)热淋涩痛:栀子、黄柏、苦参、连翘。
4水火烫伤:血药、四季青、石膏、白蔹、大黄、地榆、虎杖。
5)毒蛇咬伤半边莲、重楼、山豆根。
6)抗肿船半边莲、亚楼、北豆根、夏枯草、天花粉、漏芦
7)瘰疬连翘、射干、金荞麦、夏枯草。
(6)有毒药物
)有小青:贯众、北豆根、鸦胆子、重楼。
2)有毒:山豆根。
(7)常用要药
0温病卫、气、营三阶段发热之要药;金银花、连翘。
2疮疡阳证之要药: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重楼等。
3咽喉肿痛之要药;板蓝根、射干山豆根穿心莲、马勃。
热毒泻痢之要药: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金银花、大黄。
日肺痈要药;鱼腥草、金荞麦、苇茎。
肠痈要药;大血藤、败酱草。
乳痈要药:蒲公英漏芦。
(8)常用配伍药对
)温病发热:金银花与连翘; 石膏与知母; 黄芩、黄连与黄柏。
2)痈肿疮毒:蒲公英与紫花地丁。
3)肠痈大血藤与败酱草。
4)热毒冯病:白头翁与马齿范
4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1)从功效归纳
1代表药:犀角(现用水牛角代)。
2)代用品:水牛角。
3)兼养阴的凉血药:生地黄、玄参。
4)兼活血、凉血、止血而不留瘀者:牡丹皮、赤芍、
5)凉血消斑:紫草、玄参、青焦、大青叶、板蓝根
2)常用要药
1)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2)无汗骨燕之要药:牡丹皮。
(3)常用配伍药对
1清热凉血:犀角(现用水牛角代) 与生地黄; 生地黄与玄参; 生地黄与
牡丹皮与赤芍。
2)清热养阴,滋阴润燥:生地黄与玄参,
3)凉血活血:牡丹皮与赤芍。
4)清热定惊:犀角(现用水牛角代)与羚羊角
第五节清虚热药
(1)从功效归纳
)清虚热: 较强:青蒿; 次之;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白薇。
2)其他章节具有清虚热作用的药物:知母、黄柏、牡丹皮、生地黄、玄参、女贞子、墨旱莲、鳖甲、龟甲等。
3)既清虚热,又泻肺之实火:地骨皮
4)除疳热:银柴胡、胡黄连
(2)常用要药
1)清透虚热之要药:青蒿
2)疗暑热外感之要药;青蒿。
3)有汗骨蒸之要药:地骨皮。
(3)常用配伍药对
1)阴虚发热: 青蒿与鳖甲; 银柴胡与胡黄连; 地骨皮与银柴胡
2)肺热咳喘伤阴:地骨皮与桑白皮。
3)小儿疳热;银柴胡与胡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