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总结

公差配合与精度复习总结绪论二、重点知识与规律总结1、基本知识互换性误差公差标准测量优先数系2、重点内容1)互换性的意义、种类和作用2)加工误差、公差、测量和互换性的关系3、规律总结1)公差越大,允许的加工误差越大,互换的范围越广,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加工成本低,装配精度低2)优先数系的公比即10的开方数;公比越小,数值分布越密第一章尺寸公差及配合二、重点知识与规律总结1、基本知识孔与轴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公差带图间隙或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配合公差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基孔制基轴制2、重点内容1)公差带图的绘制和分析2)实际尺寸与极限尺寸的关系3)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意义及数值确定4)配合类型的判别5)基准制的意义及选择3、规律总结1)从孔与轴公差带的位置关系判别配合的类型2)公差带的大小——标准公差——公差等级越低(大),标准公差越大(基本尺寸不变)公差带的位置——基本偏差——上半个喇叭是孔的,下半个喇叭是轴的(基本偏差的形状是一喇叭,其中H或h为分界点3)基孔制——孔(位置)不变,轴(位置)改变基轴制——轴(位置)不变,孔(位置)改变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二、重点知识与规律总结1、基本知识形位误差形位公差要素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全跳动(作用尺寸实体尺寸实效尺寸理想边界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可逆要求)2、重点内容1)要素的类别2)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3)形位公差带的代号及标注4)形状公差5)位置公差6)常用形位公差带的定义3、规律总结1)公差带的形状◆被测要素是直线(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倾斜度、位置度)给定平面内:两平行平面在一个方向:两平行平面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四棱柱任意方向:一圆柱◆被测要素是平面(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倾斜度)两平行平面◆被测要素是圆柱面(圆柱度、全跳动)两同心圆柱面◆被测要素是圆(圆度、圆跳动、全跳动)径向:两同心圆轴向:两平行平面◆被测要素是点(位置度)给定平面内:一个圆任意方向:一个球2)标注◆被测要素的指引线(或基准代号的连线)指在可见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则被测要素(或基准)为轮廓要素;若与尺寸线对齐,则被测要素(或基准)为中心要素◆形位公差框格内公差数值前没有符号,公差带之间为一距离值;公差数值前有φ,公差带形状为一圆或一圆柱;公差数值前有Sφ,公差带形状为一球。

机械工程材料学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学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学总复习引言机械工程材料学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机械结构和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制备和性能的理解与应用。

本文将对机械工程材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复习,包括常用材料的分类、机械性能的评价方法、材料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常用材料分类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质,常用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主要成分为金属元素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高的机械强度。

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结构钢:包括碳素钢、合金钢等,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

•铸造铁:包括灰铸铁、球墨铸铁等,常用于制造铸件。

•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件。

•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常用于制造电子器件。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主要是指主要成分不是金属元素的材料,其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和轻质化的特点。

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聚合物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等,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

•玻璃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光学性能,常用于制造玻璃器皿和光学器件。

•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能,常用于制造瓷器和陶瓷制品。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常用于制造高强度和高性能的制品。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领域。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船舶和建筑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复合材料的强度,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和隔热材料。

二、机械性能的评价方法机械材料的性能评价是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常见的机械性能评价方法包括:1. 强度评价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强度评价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承受的最大应力。

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基本概念强度: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性能。

1):屈服强度: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2):抗拉强度:材料在破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硬度: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1):布氏硬度HBW 2):洛氏硬度HR 3):维氏硬度HV刚度:工程上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区别:刚度是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硬度是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屈服的基本特征:应力几乎不变,应变却不断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的基本形式:脆性断裂、韧性断裂韧性断裂:在断裂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

脆性断裂:在尚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时已断裂的断裂。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构1.基本概念晶体: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地排列。

非晶体:原子(或分子)无规则的堆积在一起。

空间点阵: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的排列固溶体:合金在固态下,组元间仍能互相溶解而形成均匀相,称为固溶体。

中间相:两种元素形成的新相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基本相):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叫做相。

组织(P):组织是观察到的在金属及合金内部组成相的大小、方向、形状、分布及相互结合状态。

2.基本理论(2)了解典型晶胞密排面和密排晶向的画法。

(3)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分布情况的不同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

按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度不同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4)缺陷的分类和代表类型1):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2):线缺陷-----位错3):面缺陷-----晶界和亚晶界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1)基本概念结晶:金属与合金自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原子由不规则排列的液体状态逐步过渡到原子作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结晶过程。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篇一: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机械工程材料复习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概述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 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⒈材料的性能: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⒉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纯金属:体心立方(?-Fe)、面心立方(?-Fe),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

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

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

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⒊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⑴。

结晶组织与性能:F、P、A、Fe3C、Ld;1)平衡结晶组织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使各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①硬度(HBS):随C﹪↑,硬度呈直线增加, HBS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Fe3C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C﹪<0.9范围内,先增加,C﹪>0.9~1.0%后,?b值显著下降。

③钢的塑性(??)、韧性(ak):随着C﹪↑,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则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引言: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涉及了机械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的课程,包括基础材料知识、材料性能、材料选择与应用等方面。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塑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多种类型的材料,通过实验和课堂学习,深入了解了机械工程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并总结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图和固溶强化等基础知识,掌握了金属材料的加工性和热处理方法。

金属材料的应用广泛,例如在机械结构、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1.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等。

了解晶体结构有助于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

1.2 相图和固溶强化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的相图,了解了相变和固溶强化的原理。

通过固溶强化,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其耐热性和耐腐蚀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1.3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是指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能力和可塑性。

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等基本概念,了解了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如冷加工和热加工。

了解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有助于优化加工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1.4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通过控制其冷却速度和温度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了解热处理方法有助于优化材料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二、塑料材料塑料材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和可加工性的有机材料,具有重量轻、绝缘性能好等特点。

我们在本学期学习了塑料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加工方法。

2.1 塑料材料的种类塑料材料根据其结构和特性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常见的热固性塑料有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等。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机械104班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三单选题本大题20分每小题1不选错选或多选答案者该小题不得分1在晶体缺陷中属于面缺陷的有快速中速极缓慢3在发生共晶转变l时l三相的成分为相同确定不变不断变化4对板料进行多次拉伸时为了消除形变强化中途应进行完全退火再结晶退火正火5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随炉冷却在油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6合金固溶强化的基本原因是晶粒变细晶格发生畸变晶格类型发生了改变7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著的有mnpmntitiv8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使工件在介质停留期间完成组织转变使工件内外温差较为均匀并减小工件与介质间的温差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9一个合金的室温组织为二次它由组成
第三章: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合金系:由给定组元可按不同比例配制出一系列不同成分的合 金 ,这一系列合金就构成一个合金系 固溶体:一种或多种溶质原子溶入主组元(溶剂组元)的晶格中且仍保持溶剂组元晶格类型的一类固态物质(固 体相)。 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件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金属化合物。 固溶强化:合金元素固溶于基体金属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从而使合金强度提高的现象。 相图:表达在平衡条件下环境约束(如温度和压力)、组分、稳定相态及相组成之间关系的几何图形。 组元: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称为组元,组元可以是组成合金的元素或稳定的化合物。 组织:(自己总结) 相:(自己总结) 初生相:包晶、亚共晶或过共晶凝固过程中首先从液相中形成的固相。 次生相:在初生相形成后的生长过程中,随后析出的其他相。 共晶体:指一定成分的合金液体冷却时,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两个固相。 包晶体:(自己总结) 匀晶转变:晶体材料从高温液相冷却下来的凝固转变产物包括多相混合物晶体和单相固溶体两种,其中由液 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 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 构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包晶转变:成分为 H 点的δ固相,与它周围成分为 B 点的液相 L,在一定的温度时,δ固相与 L 液相相互作 用转变成成分是 J 点的另一新相γ固溶体,这一转变叫包晶转变或包晶反应。即 HJB---包晶转变线,LB+δH →rJ 枝晶偏析:合金以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中心部位与枝晶间的溶质浓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外一部分发生滑动。P123 滑移线:在塑性力学中,变形体塑变区最大切应力的迹线。 滑移系:晶体通过滑移产生塑性变形时,由滑移面和其上的滑移方向所组成的系统。 软取向:(自己总结) 硬取向:(自己总结) 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织构:具有择优取向这种组织结构及规则聚集排列状态类似于天然纤维或织物的结构和纹理,称之为织构。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一、概述⒈目的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性能和改性方法是重点)。

具备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具备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能力。

⒉复习方法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 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⒈材料的性能: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⒉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 纯金属:体心立方(e F -α)、面心立方(e F -γ),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

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

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

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⒊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⑴。

结晶组织与性能:F 、P 、A 、Fe3C 、Ld ;1)平衡结晶组织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使各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①硬度(HBS):随C ﹪↑,硬度呈直线增加, HBS 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C F e3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 σ):C ﹪<0.9%范围内,先增加,C ﹪>0.9~1.0%后,b σ值显著下降。

③钢的塑性(δϕ)、韧性(k a ):随着C ﹪↑,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则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机械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构件或零部件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在机械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着机械构件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机械工程材料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刚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

金属材料可以分为非铁金属和铁基金属两大类。

非铁金属包括铜、铝、镁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铁基金属有铸铁、钢等多种种类,它们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其晶体结构和合金成分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调整材料的组织和成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

塑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腐蚀性和可塑性。

塑料可以按照结构划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热塑性塑料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复熔化和冷却,而热固性塑料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硬化网络结构,不能再次熔化。

橡胶是另一类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弹性和耐磨性。

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但其韧性和强度较低。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可以获得各种不同材料的优点。

复合材料可以按照增强材料的特点划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较高,主要用于要求高强度和低重量的机械构件制造;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较低,但密度较大,主要用于耐磨、耐冲击的机械构件制造。

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选择和组织设计。

在机械工程材料中,还有一些与特殊性能相关的材料,如高温材料、耐腐蚀材料和保温材料等。

高温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热震性能,用于高温环境中的机械构件制造。

耐腐蚀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用于受腐蚀介质作用的机械构件制造。

保温材料用于保护机械设备,减少能量损失。

在机械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机械构件的使用要求、结构设计和经济性。

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学科,而材料工程是机械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大学机械工程学习中,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学机械工程中的常见材料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金属材料1. 金属的分类与特点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镁等。

金属材料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可塑性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用性。

2. 钢材钢材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

钢材的特点是硬度高、强度大、耐磨、耐腐蚀等。

根据用途的不同,钢材可以分为结构钢、工具钢、不锈钢等。

3. 铝合金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在机械工程中,铝合金常用于制造航空器、汽车零部件等。

4. 铜合金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耐腐蚀性能强。

在机械工程中,铜合金常用于制造电子元件、电缆等。

5. 镁合金镁合金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性。

在机械工程中,镁合金常用于制造航空零部件、汽车发动机等。

二、非金属材料1. 塑料塑料是一种轻质、非金属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酸碱性等特点。

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塑料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2.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的特点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冲击性和耐磨性。

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3.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和绝缘性,但韧性较差。

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陶瓷材料有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4. 纤维材料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轻质性能,常见的纤维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纤维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用于制造复合材料、纺织品等。

总结: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合理选择材料是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机械设计及制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确保机械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因此,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之一。

本文将对机械工程材料的总复习资料进行详细讲解。

材料分类机械工程材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根据材料的特殊性质,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此外,还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类型。

在选择机械工程材料时,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综合考虑。

材料性质机械工程材料具有多种性质,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导电性、热稳定性等。

其中,强度是最为重要的性质之一。

强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是评估材料耐用性的重要指标。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刮擦和磨损的能力。

耐腐蚀性是指材料抵抗化学物质和氧化的能力。

导电性是指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抵抗高温的能力,是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材料制备机械工程材料的制备方式多种多样,如熔铸、轧制、拉拔等。

其中,熔铸是最常见的制备方式之一。

通过加热金属原料,使其熔化后再浇铸成型。

轧制是通过压缩金属片材或带材,使材料获得所需要的厚度和尺寸。

拉拔是通过金属杆或管材被拉伸,使其获得所需的长度和直径。

机械工程材料的制备方式决定了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材料的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在各种机械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汽车零部件、铁路设备、飞机和航空器、机床、农用机械等。

机械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包含了多种主题,如材料的分类、性质、制备方式和应用场景等。

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实现产品的最佳效益。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重点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重点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重点
1.材料分类与性质:
-材料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的结构特点、晶体结构、晶格常数和晶体缺陷。

-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2.金属材料:
-金属的力学性能:强度、延伸性、硬度和韧性。

-金属的热处理:退火、淬火、等温淬火、时效处理等工艺及其产生
的组织与性能变化。

3.非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的特点、组成、制备和应用。

-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及其
特点。

-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力
学性能。

4.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
-材料的拉伸试验:应力、应变、伸长率和断裂应变等基本概念。

-材料的硬度测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硬度测试方法。

5.材料疲劳破坏:
-材料疲劳断裂的基本概念:疲劳寿命、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韧性等。

-疲劳试验:疲劳试样的制备、应力幅、载荷频率和试验结果的评价。

6.材料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腐蚀的种类、腐蚀介质和腐蚀机理。

-防护措施:有机涂层、金属涂层、电化学保护和合金耐蚀等方法。

7.材料选择与设计:
-材料的选择原则:根据工作条件、要求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材料。

-材料的设计:结构设计与材料的相互影响、材料失效与设计优化。

以上是机械工程材料复习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机械工
程材料方面的考试提供有效的参考。

机械工程材料考试总结(塔大版)

机械工程材料考试总结(塔大版)

名词解释:1、(非)晶体:原子在空间(不)规则排列所形成的物体2、晶体的各向异性:在晶体内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分布和排列紧密程度的不同,从而使晶体内在不同晶面和不同晶向上产生不同的性能,这种在不同方位上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称为晶体的各向异性3、金属的结晶:由液态金属向原子规则排列形成金属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4、过冷:液态金属结晶时必须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To以下才能进行,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5、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T n和理论结晶温度To之差称为过冷度,用ΔT表示,即ΔT=To-T n6、滑移: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滑移面)和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相对于晶体另一部分做相对移动的现象称为滑移。

7、加工硬化:金属变形使强度增加、塑性降低的性质称为加工硬化,也称冷作硬化或变形硬化。

8、合金:把金属元素和另外元素(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

9、A过:称为过冷奥氏体。

A过是在A1—Ms之间和转变开始线以左的区域存在,因它是A装态,而且有是在A1温度下存在,所以把它称为过冷A,用A 过表示。

10、A过孕育期:A过孕育要转变的时期称为孕育期。

11、C曲线鼻子:把A过转变最快处称为C曲线鼻子。

12、M:M是C过饱和的α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晶格结构,c/a>1,c/a称为正方度。

13、钢的淬硬性:钢在淬火时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称为淬硬性。

14、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M的能力或接受淬火的能力称为淬透性。

15、回火脆性:淬火钢在回火时随温度升高有两次出现使钢的韧性下降的现象,即出现两个韧性最低点。

16、蠕变:在高温下钢即使受一个远远小于屈服强度的应力,经过长时间的作用也可能产生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17、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18、二次硬化:合金钢在回火时由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均匀的碳化物,使强度和硬度重新升高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1. 引言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的机械工程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具备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本文将对机械工程材料进行总复习,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类型之一。

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机械结构和零件。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镁等。

2.1 钢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材料。

通过调节碳的含量和其他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钢材。

常见的钢材包括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制造机械结构和零件。

合金钢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如铬、镍、钼等可以改善钢的性能,提高抗腐蚀性和耐热性。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医疗等行业。

2.2 铝铝是一种轻质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

铝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高的强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铝合金通过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铜、锌等可以改变其性能,提高其强度和耐腐蚀性。

2.3 铜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

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广泛用于电气和电子领域,如制造电线、电缆、电子元件等。

2.4 镁镁是一种轻质金属材料,密度比铝更低。

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常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汽车工业。

3.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和树脂材料等。

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医疗等领域。

3.1 陶瓷陶瓷是一种由非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陶瓷广泛应用于制造陶瓷刀具、陶瓷瓷砖、陶瓷电容器等。

3.2 聚合物聚合物是一种由单体分子经过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

3.3 树脂树脂是一种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1. 引言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设计和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材料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做出正确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决策。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复习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

机械工程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2.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最常用的机械工程材料之一,其特点是高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

金属材料还可以进一步分为铁基合金、非铁基合金和特种金属等。

陶瓷材料具有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等特点。

常见的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铝、碳化硅和氮化硅等。

2.3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可以分为塑料和橡胶两类。

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各种工程应用。

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磨损性,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层状复合材料等。

3. 材料的物理性能机械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能对于设计和使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性能指标: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或克/立方米来表示。

密度直接影响材料的质量和重量,对设计和制造过程有较大影响。

3.2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和弹性变形能力的物理量。

常见的弹性模量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弹性模量等。

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永久形变的能力。

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等。

3.4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热膨胀性能的评估指标。

热膨胀系数描述了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线膨胀或收缩的程度。

4. 材料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机械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力学性能指标:4.1 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等。

4.2 韧性材料的韧性是指其在受力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可以通过材料的延伸率和冲击韧性等指标来评估。

4.3 脆性脆性是材料在受力下发生断裂而不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特性。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应用等方面。

在期末总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材料的分类与特性:总结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
材料等,并阐述它们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例如,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制造机械零件;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磨损性能,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2. 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总结机械工程师在选择材料和设计机械零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考虑到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需要选择强度高、刚度大的材料;考虑到
机械零件的重量要求,需要选择密度小的材料。

3. 材料的加工与表面处理:总结机械工程师在材料加工和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常见方法
和技术。

例如,常见的加工方法有切削、冲压、焊接等;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热处理、电镀、喷涂等。

4. 材料的故障与保护:总结机械工程师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保护方法。

例如,金属材料可能出现疲劳、腐蚀等问题,可以通过增加零件的强度、防腐涂层等
方式进行保护。

5. 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性:总结机械工程师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和可
持续性因素。

例如,选择可再生材料、减少材料浪费等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可持续性。

最后,总结机械工程材料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及在期末考试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同时,对未来的学习和应用提出展望和规划。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回火稳定性:淬火钢抵抗回火软化的能力2、固溶强化:形成固溶体后强度硬度升高现象3、淬硬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达到的最大硬度4、红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保持高硬度能力和切削能力的现象5、接触疲劳: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才,材料表面产生麻点和小块剥落现象6、加工硬化: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强度硬度升高塑形韧性下降现象7、析出硬化:合金钢在回火过程中,由于析出细小弥散特殊碳化物使硬度显著上升现象8、细化强化:通过细化晶粒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9、热疲劳:热模具钢在极冷极热交替作用下,材料表面产生龟状裂纹和小块剥落现象10、马氏体:C在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11、贝氏体:过饱和的Fe和Fe3C的机械混合物12、硬度:材料表面不大体积内抵抗塑性变形和刻画破裂的能力13、淬透性:钢在淬火时得到M的能力和接受淬火的能力【注释:Fe3C 渗碳体 F 铁素体(α固溶体) A 奥氏体(γ固溶体)M 马氏体Le 莱氏体P 珠光体(F+Fe3C)】二、指出下列钢号中带下划线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1、16MnNb: Mn:(1)使固溶强化(2)晶粒细化提高珠光体数量【Nb:铌】2、ZGMn13: Mn:扩大γ相区,形成单相A 【ZG:铸钢】3、40CrMnMo:Mo: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4、3Cr2W8V: V:使钢产生二次硬化,提高钢的热硬性,细化晶粒5、4Cr13: Cr:提高耐蚀性6、20CrMnTi: Ti:细化晶粒7、1Cr18Ni9Ti:Ti:提高了钢的耐腐蚀性能8、W18Cr4V:V:细化晶粒,增加红硬性9、40MnB: B:提高淬透性10、40CrNiMo:Cr:提高淬透性11、60Si2Mn: Si:提高淬透性和强化F12、GCr15: Cr:提高淬透性耐磨性【G:滚】13、Y12Pb: Pb:提高钢的切削性能【Y:易】14、38CrMoAl:Al:细化晶粒15、9SiCr: Si:提高淬透性和增加回火稳定性三、计算题1、计算0.45%钢的试问组织组成无物的百分含量。

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弹性模量:E=σ/ε。

2、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指标:(1)抗拉强度σb:材料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

(2)屈服强度σS:材料产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3)疲劳强度σ-1:无数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3、塑性:材料断裂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

4、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HB(布氏硬度)、HRC(洛氏硬度)。

5、韧性: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整个过程所吸收的能量。

第二部分晶体结构1、晶格尺寸:指晶格晶胞的大小,可以用晶格常数表示。

2、晶胞原子数:指一个晶胞内所含有的原子数目。

3、原子半径:晶胞中相距最近的两个原子之间距离的一半。

4、配位数:晶格中与任一原子处于相等距离并相距最近的原子数目。

(等距离、最近邻)5、致密度:6、常见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7、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主要晶向的原子排列和密度。

8、金属晶体缺陷(1)点缺陷:①空位:晶格中某个原子脱离了平衡位置,形成空结点。

②间隙原子:某个晶格间隙挤进了原子。

③异类原子:材料中总存在着一些其它元素的杂质。

(它们可形成间隙原子,也可能取代原来原子的位置,成为置换原子)(2)线缺陷①晶体中最普通的线缺陷是位错,它是在晶体中某一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3)面缺陷②面缺陷包括晶界和亚晶界。

第三部分铁碳合金相图 (☆)第四部分杠杆定律(☆)1、杠杆定律:杠杆的两个端点为给定温度时两相的成分点,而支点为合金的成分点。

2、注意:运用杠杆定律时注意,它只适用于相图中的两相区,并且只能在平衡状态下使用。

3、杠杆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一温度下两平衡相的成分;②确定某一温度下两平衡相的相对量。

第五部分钢的热处理(☆)1、钢的热处理:是根据钢在固态下组织转变的规律性,通过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合金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要求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回复: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温度较低时,通过原子的短距离移动,使晶体内的点缺陷和位错发生迁移而引起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再结晶指冷变形金属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并最终由无畸变的新晶粒完全取代,而性能也发生明显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状态的变化过程。

再结晶的过程:实质:新晶粒重新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再结晶温度及再结晶退火再结晶温度T再≈0.4T熔再结晶退火:对应着再结晶阶段的退火工业上为了缩短退火周期,采用的退火温度为T再+100~200℃1.钢铁是铁基合金(黑色金属)的总称。

铁和碳是钢铁材料两个最基本的组元。

碳的质量分数0.0218%<Wc<2.11%称为钢,2.11%<Wc < 6.69%称为铁或铸铁。

不特意加入合金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简称碳钢),而特意加入一种或数种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

2.Fe 铁是过渡族元素,熔点为1538℃,密度是7.87g/cm3。

3.Fe3C 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通常称渗碳体。

含碳量6.69%,硬度很高,强度低,塑性韧性很差。

4.同素异构转变:固态铁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铁碳合金中的相:⑴液相L 铁与碳的液溶体。

⑵δ相是碳在δ—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在1394℃以上存在,1495℃时溶碳量为0.09%。

⑶α相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

其中碳的固溶度室温时约为0.0008%,600℃时为0.0057%,在727℃时为0.0218%。

其性能特点是强度低、硬度低、塑性好⑷γ相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晶格。

其中碳的固溶度在1148℃时为2.11%。

其性能特点是强度较低,硬度不高,易于塑性变形⑸Fe3C相是一个金属化合物(又称渗碳体),根据其生成条件不同有条状、网状、片状、粒状等形态,对铁碳合金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5.铁碳相图中三种基本的转变在1495 ℃发生包晶转变在1148℃发生共晶转变在727℃发生共析转变6.1、奥氏体(A)—— C溶于γ-Fe形成的固溶体2、铁素体(F)——C溶于α-Fe形成的固溶体3、珠光体(P)——α和Fe3C形成的机械混合物4、莱氏体(L’d)—P和Fe3C形成的机械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物理性质看,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并且大多数是固体只有汞常温下是液体; 而非金属大多是绝缘体,只有少数非金属是导体(碳)或半导体(硅)。
(2)
三、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晶格;
第四章:铁碳合金相图
铁素体:碳溶于α-Fe 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 F 表示 p53 奥氏体: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 溶 体 。 P54 渗碳体:铁碳合金按亚稳定平衡系统凝固和冷却转变时析出的 Fe3C 型碳化物。 一次渗碳体:从碳质量分数大于 4.3%的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叫一次渗碳体(通俗的说法就是由液相 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叫一次渗碳体),呈规则长条状 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 A 中析出的 Fe3C 称为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在降温时因含碳量变化从奥氏体中而沿 晶界析出的,多在过共析钢中出现,一般都是呈网状,由于对性能的影响不利,常可通过正火来打断二次渗 碳体网,以改善性能。 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 F 中析出的渗碳体叫三次渗碳体。它是在降温时因含碳量变化从铁素体中而沿晶界析 出的,在各种钢中都可能出现,只是因为铁素体的碳溶解度变化不大,不易被发现,一般也是呈网状或断续 网状。
结晶的基本过程——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即过冷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 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液体金属中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 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2、手锯锯条、普通螺钉、车床主轴分别用何种碳钢制造?
共 -11- 张 第 -2- 张
机械 104 班《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碳钢:碳钢也叫碳素钢,指含碳量 Wc 小于 2.11%的铁碳合金。 白口铸铁:碳以渗碳体形态存在的铸铁,即不含石墨的铸铁。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珠光体: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 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 体的共析体。 索氏体: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 素 体 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 光 体 类型的组织, 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 屈氏体:过冷奥氏体冷却到 350~ 500℃左右形成的片间距约为 300~800nm 的珠光体。 上贝氏体:550~350℃范围内形成的贝氏体称为上贝氏体,金相组织呈羽毛状,脆性,硬度较高。 下贝氏体:当过冷奥氏体的温度下降到 350 至 230℃范围时,所形成的产物叫下贝氏体。 马氏体: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 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回火索氏体:将淬火钢在 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 回火屈氏体:淬火状态的马氏体在中温(300~500℃)回火后得到的粒状细珠光体组织。 回火马氏体:低温回火(150-250℃) 所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 和高的耐磨性,因内应力有所降低,故韧性有所提高.这种回火方法主要用于刃具,量具,拉丝模以及其它要 求硬而耐磨的零件. 临界淬火速度:(自己总结) 淬透性: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硬层(马氏体层)深度。它是衡量各个不同钢种接受淬火能力的 重要指标之一。主要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和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有关。 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 碳含量越高,则钢的淬硬性越高。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比较小。淬透性才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 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表示。 退火: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 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 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 Ac3或 Acm 以上40~6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 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 度。 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 Ac3(亚共析钢)或 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 1 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 Ms 以下(或 Ms 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 (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 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 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在 AC1 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表面淬 火 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 法。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 现局部淬火。 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 碳 钢 的工件具有高 碳 钢 的表面层,再经过淬 火 和低 温 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氮化: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外一部分发生滑动。P123 滑移线:在塑性力学中,变形体塑变区最大切应力的迹线。 滑移系:晶体通过滑移产生塑性变形时,由滑移面和其上的滑移方向所组成的系统。 软取向:(自己总结) 硬取向:(自己总结) 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织构:具有择优取向这种组织结构及规则聚集排列状态类似于天然纤维或织物的结构和纹理,称之为织构。
共 -11- 张 第 -3- 张
机械 104 班《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工程材料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 2、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3、 铁素体;碳在 a-Fe 中的固溶体 4、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5、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 Ac1 以上 30——50 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 600 摄氏度后出炉空 冷。 6、金属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7、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8、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 Ac3 或 Accm 以上 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 工艺。 10、固溶体。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种新 相称为固溶体 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8 分) 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P16》
共 -11- 张 第 -1- 张
机械 104 班《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回复: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冷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力学性能也变化不大,单残余应力显著降低, 物理和化学性能部分恢复到变形前的情况,这一阶段称为回复。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温度后,在原变形金属中会形成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其冷组织的 过程。 再结晶温度:通常指再结晶开始的温度。P132 临街变形量:变形达到某一变形值时,由于金属变形度不大而且不均匀,再结晶时形核数目少,获得比较粗 大晶粒的变形度。P135 冷加工:冷加工则指在低于再结晶温度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工艺 热加工:在金属学中,把高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加工叫热加工。
机械 104 班《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因整理时间比较仓促,大部分文字从书上摘抄,属于手工录入。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望大家见谅 ——詹琦平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域结晶
金属键:金属晶体中依靠离子与离子间及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斥力与引力相平衡的结合方式。 晶格: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几何空间格架。P23 晶胞: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体。P23 晶格参数:描述晶胞中三条边长 abc 及相邻棱边的夹角。P24 致密度:指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该晶胞体积之比。P26 晶向: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原子的直线表示某一原子列在空间的位向。P27 晶面:在金属晶体中,通过一系列原子所构成的平面。P27 各向异性: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且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P23 晶界: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界面。P32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之间的边界。P32 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刃型位错所形成的小角晶界 晶体缺陷:由于某种原因,在晶体内部某些局部区域,原子的规则排列往往受到干扰而被破坏,不像理想晶 体那样规则和完整,通常把这种区域成为晶体缺陷---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 界和亚晶界)p33 过冷度:理论结晶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P37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的变质剂,是结晶时的形核率 N 增加,或者长大速率 G 降低的 细化晶粒的方法。P39 晶格畸变:由于原子间作用力的平衡被破坏,使其周围的原子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P33 二、金属与非金属的本质差别是什么?金属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答:(1)从化学性质看金属是金属键连接,而非金属是靠离子键或共价键连接。
γ-Fe 、Al、Cu、Ni、Pb 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 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四、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23)、(0 1 2)、(421)晶面和[1 02]、[211]、[346]晶向。
五、已知 Fe 和 Cu 在室温下的几个常数分别为0.286nm 和0.3607nm,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及铁、铜的密 度。(注:铁的原子量为55.85,铜的原子量为63.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