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
区别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 同
•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 慢和方向,与位移或时间联系,是过 程量。瞬时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 的快慢和方向,与时刻或位置联系, 是状态量。
•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标量。
•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标量。
内容要点
1、质点 2、位移 3、s-t图像
质点和位移
建立质点模型
• 补充一些例子,如刘翔110m栏世界纪录, 研究人的速度快慢。 • 围绕以下问题: 1、详细描述物体运动有什么困难? 2、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 3、对这些问题如何简化? 4、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质点?
研究刘翔的运动是否任何情况都能看成质点?
s-t图像
• 1、用描点法画出s-t图像(运动员随时间变化的 位置) • 轨迹不同于图像,图像的意义更明确,引发对 直线图像的分析 时间 0 1 2 3 4 5 s 位移 10 12 18 26 36 43 m
DIS采集瞬时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
• 2、横坐标、纵坐标、连线方法、斜率 等直线图像的相关问题。 • 3、可补充截距不为0的图像。
物理1
主题一:运动的描述 •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 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 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 作用。 •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 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RollsRoyce Phantom Black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以下是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的综述。
内容概述《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共分为多个单元,涵盖了力学、能量与功、电学等基础物理概念和原理。
每个单元以引入问题或实际案例的方式展开,配以相应的实验项目、数学推导和题练,力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特点分析1. 组织结构合理:教材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引入问题开始,逐步展开,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原理。
2. 知识贯通性强:教材中的各个单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整体结构。
3. 突出实验与实践:教材注重实验的引入和应用,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之后,提供相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4. 强调数学方法: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对物理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价值《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对于研究物理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组织结构合理、贯通性强和注重实验与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
其合理的组织结构、贯通性强的知识内容以及注重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联系力与速度变化的桥梁,也是学习动力学部分的关键。
本节课将围绕加速度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2.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仍然需要加强。
由于加速度涉及到速度和时间的运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2. 学习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单位;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和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速度、位移关系的理解以及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2. 探究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问题解决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高速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速度变化,进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社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4、5节的内容,本节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静电现象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
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已具备基础知识,但不够深入,仍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物理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熟练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UAB?WAB进行相关计q算。
明确电势差、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UAB??A??B,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概括,讲述新知识,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为:理解和掌握电势差、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其他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因此本节教学的难点为把电势、电势面与前后知识区别、联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高中物理教案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的学习方法:1、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位置变化(运动),比较它们运动形式的不同:比如你骑着自行车在不蹬脚踏板的情况下:从坡顶到坡底,你的位置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谈一下感受,并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坡底到坡顶,你的位置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谈一下感受,并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坐车时,汽车从静止到高速行驶,汽车中的你在做什么运动,在这个阶段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汽车从高速行驶到静止呢?2、善于用简单的图形描绘出生活中出现的简单现象,用简单的图形描绘出上面各例中的情景,单摆例子的描绘、圆锥摆例子的描绘,将一个物体水平抛出、细绳拴着物体在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学生举例3、做好实验,课堂所学知识不断的应用到生活中作业:放学后,大家把上述几个实验想方设法完成,增强亲身感受。
4、培养学习兴趣、勤思、多问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亚里士多德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汽车在公路上飞驰,江水在咆哮地奔向远方,鸟儿在飞翔,树叶在摇动……连我们脚下的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公转。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mechanics).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了解物体做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所以霍尔顿(G·Holton)说:“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讲,力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典范……力学之于物理学如同骨骼之于人体。
”在这一章,我们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知识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课件(30张)
艺术家与科学家都被同一事物所吸 引——自然及人性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在探讨宇宙的起 源、生命的真谛,以及死亡的涵义 科学用数学这个共同语言来表达, 因此大家可以分享对于世界的认知; 而艺术很难找到共同语言。
科学语言的应用 科学素养的提高
5、课时建议 总课时:8~9节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课时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1课时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2课时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课时 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课时 机动 1课时
2、教师善示范,学生好规矩 例如,坐标 x 与 坐标变化量∆x 例如,速度—时间图象 实验数据测量与记录,求速度, 建坐标,描点,连线
例如,做实验的规矩 座次,行为规范,实验准备 等
3、情景和方法,一以而贯之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验很多,例如描 绘速度——时间图象,可用电磁打点 计时器、火花打点计时器、轨道小车、 气垫导轨、传感器。处理数据求速度, 可选四点三段距离,可选三点两段距 离等。 入门时,让学生关注的少点,掌握 得好点,在情景和方法上应该注意 “一以贯之”。
例题3.关于时间的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 的是时刻 A. 2008年8月8日晚20:00,第二十九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 B. 校运动会100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8s C. 学校上午8:00开始上课 D.“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一周用时90 分钟
例题4.下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 直线散步的位置-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在这一小时内,A熊的平均速度较大 B.在t=10.0min时刻,B熊的速度较大 C.A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D.B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1
10 5 0
1
2
3 4
5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
关于图像
〔3〕匀变速直线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能力的提高 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根 本方法和步骤,并注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矢量性、公 式选择的适宜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④不要求用平均力计算变力的功和利用F-l图象
求变力的功;
极限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要让学生掌握用这种思想去分析问题方法 。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教学不宜一步到位〕
〔1〕 位移: 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
〔2〕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 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 结出矢量相加的法那么吗?〔此时还不 要求得出这个法那么,但要思考。〕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 教材分析
学科指导意见的修改及增加的条目:
必修1 〔1〕第一章第四节〔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增加 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 〔2〕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增加4. 会用力传感器研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必修2 〔1〕第五章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修改⒊不要求分析与计 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包括不接触)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 〔2〕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修改⒉不要求用机械能 守恒定律求解两个及两个以上物体〔包括需要确定重心的链 条、绳子、流体等〕的问题。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发展要求
说明
先讲静摩擦力 后讲滑动摩擦 力
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
物理贴近生活
宽拓学生的 知识面
物理与生活
提高学生的 观察、动手 能力
注意安 全噢!
滚 动 摩 擦 比 滑 动 摩 擦 小
阅读材料
现代!
物理课本与时 俱进啦!!
三、新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第四节 力的合成
例如:
中文兼译文
每章前有名人名言
提示语起引导作用
彩色图
三、新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基本要求
①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②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
道力的作用效果 ③知道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掌握重力大小的计算和 测量方法 ④理解重心概念,知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 位置 ⑤初步了解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 用等概念
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3).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基 础物理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 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多方
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
面的熏陶。
4.新教材结构、内容编排特点
(一)结构方面(结构和思路作了合理的调整)
⑴ 运动学提到静力学前面 ⑵ 将原来运动学一分为二
四、教学建议
2.教学建议
(5)本章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很多,①探究弹力 大小与形变的关系。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规律。③探究 求合力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选一二个进行 探究。 (6)本章蕴含着较多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例如显示微小形变 的“放大”思想、重心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中的“等效”思想、 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假设法”、实验中的 “控制变量法”等等。教师利用这些素材,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 教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本章在继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之后,内容与知识上与上一章进行了紧密的衔接,其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接近物理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
本章内容在难度上有所提高,逐步由具体简单的概念上升至抽象的逻辑思维,介于上一章的铺垫,本章内容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思维锻炼,为以后的学习也做了比较好的铺垫.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运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内容与重点:1、进行实验2、数据处理3、做出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利用上一章所学习的打点计时器,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作图等方法描述小车的运动规律。
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作为第一章的第一节,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简单的认识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前面所学知识,不但强化了基本知识点,还让学生再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内容与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att+—at2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2=2ax1、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2-v三维目标分析:这三节内容充分利用第一节所进行的实验,分别研究了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定量关系,所学习内容从简单的概念到简单的公式,然后通过抽想推到得到较为复杂的公式,并且能让同学们在学习这块内容上有大的能力提升。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内容和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其核心内容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些内容的学习会加深同学们对之前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让同学们从生活中发现与认识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物体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实验难点:斜面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实验过程中科学猜想、数学推导、合理外推的体现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有过思考,接触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但未曾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理想实验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1、牛顿管、抽气机;2、10套:纸片、铁架台、铁螺丝、铁夹、铁横杆、纸带夹、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长刻度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vt?v0+ats?v0t?at22(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vt2?v02?2as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石头的重量比树叶重,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从v-t图求a,发现a不随t而变,从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斜直线方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 ——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x=vt相当于v-t图线下的“面积”获得启发, 遵循“无限分割、化变为恒”的方法,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程。
五 编写理念
探究实验共同特点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探究意识
重视实验
编
信息技术
写
理
念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标准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六 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
中
简单
物
理
具体
高
复杂
中 物
抽象
理
现象
本质
定性
定量
标量
矢量
状态
过程
六 教学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 材资源,进行探究 合作
参考系
经
坐标系
典
力
学
物体
时
空
观
质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空间
变化量
位置X
位移ΔX
位置随时间变化率
速度V
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Δ V
平均速度Δ x/ Δt
瞬时速度
运动学
速度 随时 间变 化率
加速度a= Δ V/ Δt
变化量
时刻t
时间Δt
力学
时间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2011.4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2)双光电门法:球对光电门E挡 光开始计时,对F挡光停止计时。 能够避免剩磁的影响,较精确地 测定重力加速度值。计算公式为:
2( s2 s1 ) g t2 t1
• 要求学习做线性拟合来画图线。基础的方法是靠 直觉的手工方法。侧重在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的 推测(猜测)。
• 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它是依据最小二乘 法做拟合,可能会看到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 多数点不在此直线上却是最佳结果。可以引导学 生对此进行思考和定性的分析,而悟出其中的道 理。用10分钟演示范例,学生就可以知道使用 软件Excel做函数拟合的基本操作。
多样化的实验设计
1.斜面上向下滚动小球
重现伽利略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外推。装置与 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实验类似,用滚动代替平动,借 助金属球的转动惯量和小倾角的斜面,使球质心的 加速度变小,便于观察。
2.使用落体仪(课本44页“做一做” )
(1) 单光电门法:
用来发现或验证x ∝ t 2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
V – t 图像
X – t 图像
4.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相同的钢球A、B分别在两个轨道上自同一高度从静 止开始滚下,可看到两者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但是它 们的末速度(到达水平轨道上的速度)大致相同。如果 将B改为从较低的位置B / 滚下,可看到虽然它速度增加 得较快,但末速度却较小。
用滚动代替平动,借助金属球的转动惯量和小倾角 的斜面,使球质心的加速度变小,便于观察。
的s – t 图像称为“位移 – 时间图像”是不确切的。对于质点 运动的基本描述,就是不同的时刻在空间的位置不同。按照 本教材,应画出x – t 图像,因为与时刻对应的不是变化量位 移Δx 。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2008年湖南省骨干教师培训】时间:2009-07-03 15:37:02 来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doc
第七节
川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问题(二)
1.共点力的平衡。
2.招审
l.l'l由落体运动是初 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
卜新
v2=2gh
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 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
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章节
知识点
重难点
考点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 作川
1.力的作用效果
a.使物体产生形变。
b.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
2.力的三要素:人小, 方向,作用点
2.路程和位移:路程一物体运动轨 迹的长度0位移一从初位置到末 位置的有向线段。
3.天里和标电:犬电—冇大小冇方 向的物理量。标量一只有大小。
笫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一速 度
1.速度
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 度;瞬时速率
笫四节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速度的测量(实验)
1原理:时间很短时,平均速度可 视为瞬时速度。
1•共点力的平衡,受力分 析(选择题)
第五节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节
知识点
重难点
考点
第_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 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除非作用在它上 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
1.力不是产牛并维持 运动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
2.惯性不是力。
3.力的示意图4.重力的大来自,方向5.重心:重力的等效作 用点。
第二节 弹力
1.弹力产生的条件:
a.肓接接触
b.弹性形变
2.常见弹力的方向
a.轻绳:延绳指向绳收 缩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7.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
通过实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11.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
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力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与受力物体。
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2.形变与弹力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不讨论弹簧组劲度系数的问题)
3.摩擦力
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不
引入静摩擦因数)
通过实例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
4.力的合成与分解
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
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计算简单的平衡问题。
(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7.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
8.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