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关于礼貌原则研究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年第9期关于礼貌原则研究。
汤蕊(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语言擘家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
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就突出了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从几个方面分析综述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a-用学;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9—0028—02一、礼貌原则的理论来源以及后期发展行准则。
庞晓青老师在论文中提到,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任何语言集团内都普遍存在;而对礼貌的研究也由来已久。
早在20世纪50年代,E.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他认为人际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这一方面表现在人的行为受到面子的约束,另一方面人们也期待他人对自己的面子给予考虑。
在Goffman的研究基础之上,P.Brown和S.Levimon将礼貌行为分为两种:(1)积极礼貌,即满足对方面子上的正面要求(如表扬对方的地位、成就等);(2)消极礼貌,即满足对方面子上的反面要求(如尽量不侵犯对方的人身、财产、自由等)。
Leech的“礼貌原则”的提出则进一步完善了BrownLevinson的理论,为礼貌行为在交际中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
除此之外,黄东花老师,李海老师,杨磊老师,陈静老师,齐荣军等等老师都在论文中阐述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紧密联系。
在第二点中我会着重选择对比,做进一步的综述。
关于礼貌原则在中国的研究成果,杨磊,黄东花等老师都在论文中谈及。
主要有两个学者的代表理论观点:(一)徐盛桓的新礼貌原则构想徐的新礼貌原则构想包含促进各方的关系和运用礼貌策略两个内容。
谈判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运用分析
谈判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运用分析谈判是指参与各方基于某种需要,彼此进行信息交流,磋商协议,旨在协调相互关系,赢得或维护各自利益的行为过程。
在谈判过程中,怎样恰当的运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面子理论是由Brown 和Levinson( 1978) 提出来的。
继Brown 和Levinson之后,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
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几个谈判例子来说明成功运用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对于谈判达到预期效果的至关重要性。
标签:谈判;礼貌原则;面子理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我国企业单位参与世界分工,开展国际商务的格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迅速发展。
不论是进行国际间的货物买卖,技术引进还是外资引进,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经过一个中外双方就所拟进行的业务进行磋商,以求达成协议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谈判过程。
然而,究竟谈判的定义是什么呢?一.谈判理论概述所谓谈判,是指参与各方基于某种需要,彼此进行信息交流,磋商协议,旨在协调相互关系,赢得或维护各自利益的行为过程(刘园,2011)。
谈判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双方就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和调整各自的经济,政治或其他利益,谋求妥协,从而使双方都感到是在有利的条件下达成协议,促成均衡。
谈判的目的是协调利害冲突,实现共同利益。
在谈判过程中, 谈判双方各自抱着自己的目的,试图说服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最大化的扩充自己的利益。
由于双方在利益方面存在的必然冲突,要顺利达成协议就必须保持友好的,和谐的, 积极的谈判氛围。
谈判高手们深蕴此道理,所以他们在谈判中非常谨慎,有礼貌,通过自己恰当的语言充分表达对谈判对方的尊重,顾及对方的面子,从而使谈判顺利完成。
所以此时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谈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面子理论概述在所有的关于礼貌体系理论研究中, Brown 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
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 2) 哦, 是吗? ( 3) 唉, 有些事情只是说说罢了, 说不定过段时间就好了。 3.缓和词。缓和词用来缓和拒绝语气, 减轻对对方的面子 伤害。汉语拒绝中的缓和词表达是十分丰富的。在直接拒绝 时, 汉语中常常用“啊”、“呀”和“吧”等来缓和语气。 ( 1) 不用啦! 谢谢你的建议。 ( 2) 不用吧! ( 3) 不行呀! ( 4) 恐怕不行啊! 我只有1000元了, 还是为下学期攒的学费。 4.感谢语。常 用 于 拒 绝 对 方 的 邀 请 或 提 供 的 帮 助 , 如 “谢 谢 ”、“谢 谢 你 的 美 意 ”、“谢 谢 你 的 好 意 ”、“谢 谢 ”、“多 谢 ”、“谢 谢 你 了 ”。 例 如 : ( 1) 谢谢你的建议。我还想再考虑一下。 ( 2) 谢谢。我带了钱的。 5.道歉语。“对不起”、“不好意思”、“非常抱歉”等, 以期求 得到对方的谅解。如: ( 1) 真对不起。我也没有那么多钱, 要不我给家里讲一下, 让他们借给你, 你看行吗? ( 2) 非常抱歉, 我现在有事。 6.加 强 词 。 加 强 词 用 来 加 强 语 气 , 加 强 真 实 性 以 表 明 诚 意 , 如 “真 的 、的 确 、非 常 、确 实 ”; 还 可 以 加 强 程 度 , 如 “很 、非 常 、十 分 ”等 。 例 如 ( 1) 不好意思, 本人能力十分有限, 真的很想帮忙呢。 ( 2) 对不起, 我非常想去, 可是今天要加班。 ( 3) 很感谢你的建议。 7.模糊语。模糊语常常是对话语内容做出猜测, 表示不确 定 , 或 只 是 主 观 上 认 为 , 使 原 本 肯 定 的 语 气 趋 向 缓 和 , 如 “可 能 、恐 怕 、不 一 定 、谁 知 道 、估 计 、好 像 、听 说 、据 说 、我 想 、我 认 为 、我 觉 得 ”等 。 ( 1) 恐怕不行啊! 不过你放心, 我会尽力帮忙。 ( 2) 今晚我可能有事。 ( 二) 句法手段 1.重复请求的语言, 也可能是只部分重复。Davidson(1987) 和 王 爱 华 ( 2001) 认 为 , 拒 绝 者 重 复 请 求 者 的 部 分 话 语 有 几 个 功能: 第一, 当某人没有准备时, 用以争取时间。第二, 用来表 示对对方的尊敬, 以保留其面子: 其请求不能忽略, 即使我没 有现成的答案。 ( 1) 你要向我借钱? 我没有啊! ( 2) 借500元啊? 我想想办法。 2.省 略 : 省 略 要 拒 绝 的 内 容 。 听 话 人 根 据 提 供 的 语 用 信 息 、语 用 原 则 推 导 出 拒 绝 的 含 义 , 避 免 了 直 接 冲 突 , 缓 和 了 语 气。例如: ( 1) 你的好意我领了…… ( 2) 明天的报告我恐怕…… 3.附 加 问 句 : 在 句 末 加 表 示 征 询 的 语 句 。 如 “好 吗 、可 以 吗 、怎 么 样 、行 吗 、行 吧 ”等 。 在 建 议 商 量 的 基 础 上 给 对 方 以 自 由或选择的可能, 减缓冲突使语气缓和, 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 胁或伤害。 ( 1) 我有点事, 改天好吗? ( 2) 谢谢你的邀请, 下次我请你, 好吗? 4.套语或 成 语 结 构 。 利 用 这 种 结 构 可 以 使 拒 绝 时 的 氛 围 变得轻松, 被拒绝者甚至感觉不到被拒绝。例如: ( 1) 我也是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啊! ( 2) 习惯成自然呗。 ( 3) 谢谢你的建议。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啊! 5.复合句。复合句本身较长, 需要听话人做更多的理解, 使 语 气 更 缓 和 。 间 接 拒 绝 时 常 使 用 转 折 、因 果 、假 设 等 复 合 句 。 ( 1) 我非常愿意去, 但我现在有事。下次好吗? ( 2) 你们有这样的建议我很高兴, 但是由于课程安排的时 间有限, 课程内容较多, 还有我们学校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去做 一些实践课。 五、结 语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汉语拒 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拒绝语中
语用学礼貌原则研究
言语行为与交际目的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了交际过程中交际 目的的重要性。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 时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如请求、陈述 、建议等。这些目的决定了语言表达 的方式和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对于合作原则具有重要 的补充作用。合作原则强调了交际过 程中合作的重要性,而言语行为则更 深入地解释了如何在合作的基础上实 现有效的语言交际。
国内外的礼貌原则研究
国内的礼貌原则研究
国内的语用学研究者也在面子理论的基础 上对礼貌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 多有价值的见解和观点。
外国的礼貌原则研究
外国的语用学研究者也对礼貌原则进行了 研究,提出了许多与Leech不同的观点和 见解。
04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体现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
•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功能。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其次,它可以帮助人们 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因语言不当而引起误解或矛盾;最后,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和理解。
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策略选择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的产生
会话含义是语言交际中自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当说话者使用含糊、隐晦或间接的语言表达时,听话者需要通过语境和背景知 识来推断其真正意图。
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是解释会话含义的基础。根据合作原则,交际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 换。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关注语用学领域的礼貌原则,涉及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运用等问题。 同时,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还将对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1)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英语教育写作批次: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笔者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2年 4月23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引言 (Ⅲ)1.文献综述 (1)2.面子涵义 (1)3.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观 (1)3.1.西方文化中的面子 (1)3.2.中国文化中的面子 (2)3.3.中西方面子的差异 (2)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顾及策略 (3)4.1.言行举止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3)4. 2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4)4.3. 选择合适的面子技巧 (4)4. 4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要求 (5)4. 5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要求。
(5)4. 6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听话人的面子。
(5)5结语 (6)6.注释 (7)7.参考文献 (7)8.致谢 (8)摘要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 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
我们应了解这些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AbstractAs a social phenomenon, politeness is universal. I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texts, the ways of face perception and expression are also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termines the difference of face percept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uch differenc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ion,content,face-saving mechanism and its value.We should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successfully carry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Face”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引言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礼貌时都注意到了面子问题。
礼貌原则研究的评述
礼貌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尽量使自己的言语行为符合 社交期望,从而减少与他人的冲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起源的研究
学者们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礼貌原则的起源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礼貌原则的发展
早期研究
早期的礼貌原则研究主要集中 在西方文化中,但随着全球化 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 关注不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学、开展线上互动交流等。
03
拓展至其他领域
礼貌原则不仅适用于语言教育领域,还可以拓展至其他领域,如商务
谈判、外交交往等。未来,礼貌原则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注重与其他
领域的结合,以发挥其更大的实用价值。
06
结论
主要贡献与不足之处
• 主要贡献 • 礼貌原则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礼貌现象的认识,为跨文化交际和社交场合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揭示了礼貌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礼貌原则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社交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发展。 • 不足之处 • 当前礼貌原则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等方面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 • 部分研究过于关注特定文化或语境下的礼貌原则,缺乏普遍适用性和跨文化比较。 • 礼貌原则的界定和分类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统一。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拓展研究范围 • 进一步拓宽礼貌原则的研究领域,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 • 加强对比研究,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的异同及其原因。 • 改进研究方法 •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以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加强对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 深化理论研究 • 进一步深化对礼貌原则的理论构建,探讨其本质、特征及功能。 • 加强对其与跨文化交际、社交语言学等领域相关性的研究,推动理论发展。
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分析
《长江丛刊》2018.0475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分析■贾永胜/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本文基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对英汉礼貌用语就问候语、称赞语表达方式及其应答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有助于避免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礼貌用语 对比 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一、前言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种社会润滑剂,礼貌用语的恰当使用在人类社会文化中扮演着关键作用。
但是,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不同,因此文化间的差异也能导致礼貌用语的不同使用。
因此,本文主要借助Leech 的礼貌原则和Brown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对英汉间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促进不同语言间人们的交际有效进行。
二、文献回顾礼貌用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探究礼貌用语,如:社会语言学、心理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
在礼貌用语这一方面,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的早些。
Lakoff 是最早从语用学角度开始研究礼貌用语,他认为礼貌是一种策略,能够减少人际交际中的摩擦。
基于对礼貌的研究,Leech 认为“礼貌是旨在建立和维护礼让的行为方式”,并且提出了礼貌原则。
Goffman 首次提出了面子,他认为“面子是交际中神圣的东西,如果想要维护自己的面子,就得同样关心别人的面子”。
基于面子,Brown 和Levinson 两位学者提出了面子理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礼貌现象,并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并系统探讨了面子中的礼貌策略的选择。
Kasper 认为“礼貌是指交际中的策略,用于减少对抗性和化解危险”。
近几年来,“对面子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与礼貌关系的研究,而是更关注于不礼貌现象与面子的关系”。
Bousfield 在《交际中的不礼貌》中分别从言语层面、语篇层面、日常会话话轮系统层面探讨了不礼貌的动态性,为研究不礼貌现象提供了新视角。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礼貌用语在跨文化领域也比较突显,因此本文通过探讨英汉间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礼貌用语表达及应答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篇一: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伦理学呵文化学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7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首次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礼貌现象,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释语义和语力之间的关系,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
但是他无法解释清楚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
对此Leech认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人们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因此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六条准则:1. 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 宽宏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赞扬准则(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礼貌原则无疑是对语用研究的一种贡献,但对于礼貌的得体性没有予以充分考虑,其礼貌准则的“最大”“最小”“尽量”等提法显得比较极端。
于是有了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theory)。
他们认为,所有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1987:61)。
面子有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对自身公开形象得到赞许的需求。
他们又认为,人们言谈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些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
也就是说,他们的话语总会不同程度地使对方或自己一方的积极和消极面子受损。
因此,在交际中,人们就会采取相应的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来保全对方和自己的面子。
Brown和Levinson也认为“面子”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环境下他又应该受到该文化规则的制约。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作者:马欣建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3期摘要: 跨文化交际从广义上包括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以及使用同一语言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因此,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确“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1.引言虽然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现象久已存在,但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与过去的不同。
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较过去次数大为增加,而且由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变得更为重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文化的一种载体,自然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所以说只要我们研究语言,尤其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
[1]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即语言,语言即文化。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
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围绕语用原则进行的跨文化研究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这些语用规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以及这些语用规则在不同文化中的实际表现情况。
本文探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2.“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中的运用2.1“礼貌原则”礼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有些语义学家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
这种说法虽然过于偏激和极端,但并不全然无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误会、摩擦,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时有发生。
这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语言学礼貌原则.
• koff (1972,1973,1975,1977) 在上个世纪 七十年代提出礼貌三规则:
Lakoff 的礼貌三规则
• 规则一:不要强加于人;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势和地位 不均等的场合, 如学生和老师, 雇主和雇员之间;
• 规则二: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适用于交际双方权 力地位平等, 但社会关系不密切的场合, 如商人与顾ESS
(i) The Tact maxim (策略准则, 得体准则) (a) Minimize the cost to others; 使他人受损最小 (b) maximize the benefit to others; 使他人受惠最大
A Pragmatic Study on 1.Approaches to politeness:Politeness
a review 2. Leech: Politeness Theory 3. Levinson: Face Theory 4. Gu Yueguo’s Politeness Theory 5. Practical use of the politeness theories
• 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 为不受别人的干涉或阻碍.
Leech’s PP
•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 1983) 将语用原则分为“人 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 和“篇章修辞 ”(textual rhetoric)两大类, 他的“修辞” 指的是交际中 有效的运用语言, 它由交际双方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组 成, 准则是原则所包含的较具体的范畴。而礼貌原则则 属于人际修辞的范畴。
• 规则三:增进双方的友情;适用于好友, 恋人之间。
Brown & Levinson’s Face Theory
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学研究
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学研究一、本文概述《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学研究》这篇文章旨在对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进行深入的语用学分析。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如何被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它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语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语言运用不仅影响节目的氛围和效果,还直接关系到与嘉宾和观众的沟通效果。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运用特点、策略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本文首先将对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进行描述性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如口语化、互动性、即时性等。
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分析主持人在节目中如何运用语言策略来构建和谐的访谈氛围,促进与嘉宾的有效沟通。
本文还将探讨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习惯、媒体规范等,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主持人的语言选择和表达。
通过对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学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语言运用背后的深层机制,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培训、节目制作以及语言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语用学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的关注和研究。
二、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访谈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其语言表达方式对节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节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
语言的得体性: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语言选择上要求得体,既要符合节目的风格,也要尊重被访者的身份和情感。
他们需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和情境,灵活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语言的互动性:访谈节目的核心在于主持人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
主持人需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如提问、反馈、引导等,来激发被访者的谈话兴趣,推动访谈的深入进行。
语言的策略性:访谈节目主持人常运用各种语言策略,如暗示、幽默、夸张等,来调节访谈氛围,处理敏感话题,以及引导被访者表达真实想法。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
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
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
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关键词:中国菜名;面子理论;礼貌原则Abstractchinesedietculture,withalonghistory,isrichandprofound,whichhasbecomea nimportantwindowfortheforeigngueststogetacquaintedwithchineseculture. chinesedishnamesonthemenuhaveagoodindicationforpeople.Itvividlyexpr ess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odandgoodmoral.Atthesametime,asourcount ryincreasinglyhasinterfacedwithinternational,chinesedishesarebecomingm oreandmorepopularamongforeigners.however,differentchinesefoodcookingways,richfoodcultureandprofessiona lstrongbringaboutdifficultiesfortranslation.Theapplicationsofpragmaticsin cl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intheareaofdiet.samely,advertise mentisancross-culturalactivity,soweshouldconsiderthepragmaticsprinciple bothinchineseandenglish.pragmaticsinvolvesvariousaspectsoftheroies,incl 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Keywords:chinesedishnames;Facetheory;politenessprinciple Theapplicationofpragmaticsinadvertisement英语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产生自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话语修正:礼貌原则下的冲突
话语修正:礼貌原则下的冲突【摘要】首先,通过对两位英语教师课堂现场录音的研究方法,考察英语课堂教师对学生话语修正的方式,以达到解读产生不同修正方式的语用功能。
其次,试图从课堂师生话语礼貌的语用视角为课堂话语修正提出建议,进而改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话语修正;礼貌原则;面子在外语课堂交际中,学习者在语言的产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合规范的言语,学习者误用语言形式导致误解发生。
那么,作为中介者的教师,关于如何对待上述听、说和理解方面出现的错误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修正的相关研究发端于1977年,30多年来研究者从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课堂教师修正性话语,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目前国内研究不足,主要集中于口语课堂教师对学生口语的修正、学生的自我修正,或从修正策略的本身研究修正艺术,而借以课堂实录的手段,从语用视野下的礼貌原则探究教师话语修正,在国内外至今尚属空白。
因此,笔者拟以课堂实录的研究方法,从教师话语修正的礼貌性的语用视阈,对教师话语修正的特征、方式以及诱发修正产生的语用原因进行探讨,对课堂师生话语合作,修正时学生面子的保全提出构建策略。
1 修正的定义和分类修正是会话中的重要现象,是会话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研究修正,首先必须厘清修正内涵。
关于修正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的论断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外具代表性的是Kormos(1999年)的定义:自我修正策略是语言监察机制运作的外在表现,当说话者觉察到表达中有错误或不得体的地方,即中断讲话,并实施修正,于是便完成了一次自我发起、自我修正的行为。
国内王宗炎(1988年)认为,修正是指在会话中讲话者或聆听者碰到不合规范的话、无意误用的语言形式或发生误解时加以纠正。
它是会话分析中的术语,包括自我修正和他人修正两种形式。
本研究的修正指:说话者对自己说过的话语作内容上或形式上的改动,包括音素、词素、单词、词组、小句、句子或语篇等方面,或者听话人对说话人言语输出的一种监控或修复。
顾曰国礼貌原则理论运用
顾曰国礼貌原则理论运用——以《红楼梦》对话艺术为案例陈正华(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本文以顾曰国礼貌准则理论(包括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为理论基础,对《红楼梦》中的对话艺术进行分析,指出了礼貌原则的独创性、实用性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顾曰国礼貌原则;《红楼梦》;对话艺术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Gu Yueguo’s Polite Principle-----On the Art of Dialogue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Chen Zhenghua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Gu Yueguo’s Polite Principle, including Self-denigration Maxim, Address Maxim, Refinement Maxim, Agreement Maxim and Moral, Speech and Action Maxim, to analyze the dialogue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t points out the origin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theory.Key words: Gu Yueguo’s Polite Principl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art of dialogue1.引言一般意义上的“礼貌”是涉及道德和伦理的行为,而语用学领域的礼貌准则理论则有其特殊的含义。
1978年,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简称为FST),指出“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l Person, 简称MP)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
语言学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55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极礼貌策略
e.g. Can I have your comment on the particip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cal journalists in Hong Kong?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例句中使用了情态动词的问句 来维护嘉宾的消极面子。间接性策略在访谈节目 中的使用主要是主持人为了提出敏感性或是有争 议性的话题但也为了尽量避免伤害嘉宾面子的一 种面子策略,这种策略的使用能够让访谈更加深 入,更具有吸引力。
Politeness Principle
Geor of English Linguistics Lancaster(兰开斯特) University
1.礼貌原则的由来
在礼貌原则提出之前,不少中外语言学家和社会学 家注意到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并对其做出研究。 上世纪五十年代E.Goffman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 “面子”问题。Goffman 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 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 个体按照社会赞许的标准表现的自我形象。他注意 到“脸面工作”渗透于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行 为受到面子的约束,人们也期待交际对象对面子 给予考虑。
Negative face
Negative face : the rights to territories,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from imposition; essentially the want that your actions be not impeded by others.
Levinson 的理论,每一次谈话说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 子会面临威胁,因此几乎所有言语行为都是面子威胁行为,而 礼貌的会话功能就在于保护面子,削弱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
Positive face
Positive face: the positive consistent self-image that people have and want to be appreciated and approved of by at least some other people. 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和尊重。
Face-saving Theory
Brow & Levinson British anthropologists
而将语言学礼貌真正引入并成为持久的语言学学 术讨论的是英国人类学家——Brow & Levinson。 在1978 年出版的《礼貌: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 中,他们在Goffman 的理论基础上第一次“礼 貌”、“面子”这些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将 “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 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 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积极礼貌策略
e.g.Welcome to Dialogue, President Carter. I was told that your birthday is on Octorber 1st, which also happens to be our National day. (卡特谈中国村委会选举) 在这句话中主持人杨锐通过突出卡特的生 日与中国国庆节是同一天这一共性,采取 了积极积极礼貌策略来从侧面认可卡特同 中国人民的关系,使得采访更容易进行。 这样的策略顺应了交际语境和目的的需求。
礼貌原则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释合作原则未能解 释的某些现象。合作原则认为,语言交际的进行需要交际 双方遵循合作原则下的四项准则,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 关联准则以及方式准则。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际双方可 以故意违反准则,说一些不真实的话,说过多的话,说不 相关的话,说隐晦的话等等。合作原则只是说明了交际者 有意违反准则可以获得特殊会话含义,但却并未解释交际 双方为什么要这样说话。
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 的干涉或阻碍.
为了削弱潜在的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说话人可以采取两种 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通过强调与听话人的共同性而 减少言语行为的面子威胁程度。 消极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在言语行为方面尊重听话人行 为的权利和自由,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他们还提出面子理论有跨越不同文化的特点,“具有普遍性”。 每个交际参与人都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 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
爱、欣赏和尊重。消极面子是不希望被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 的行为不受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根据Brown &
“脸面工作”是相互配合的。交际双方的面子始终掌握在对 方手中,如果要不伤害自己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伤 害他人面子。因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往往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在Goffman 面子概念基础之上,P. Brown 和S. Levinson更为具体地阐述了面子理论。他们认为“所有有 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面子具有相互联系的两方面: 消极面子;积极面子。
正是基于Goffman
的面子概念和P. Brown 与S. Levinson面子理论, 以及为解释合作原则所不能解释 的交际双方说话时间接性, Leech 提出了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与礼貌原则
outline
1.面子理论 2.礼貌原则产生的基础 3.礼貌原则的内容 4.礼貌原则的贡献及缺陷 5.中国的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的由来
早在1955 年,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 (Goffman) 就根据 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1944)介绍到西方的面子观提 出了“脸面工程”这一概念。 Goffman 认为,面子就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 采取言语行为而为自己获取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 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他还提出, “脸面工程”是相互配合的,面子的维护和赋予取决 于他人要想不丢面子的最佳方案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