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东楼》许浑赏析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朝代】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节奏划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主题思想】《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无题【作者】李商隐【朝代】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许浑《咸阳城东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许浑《咸阳城东楼》的全诗翻译赏析许浑《咸阳城东楼》的全诗翻译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⑴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⑶“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1-2]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赏析: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全)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及备考集锦
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及备考集锦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词句注释】1.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2.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3.“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中考鉴赏阅读试题】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B)A.政治讽谕诗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D.田园诗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分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3.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咸阳城东楼》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主旨】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咸阳城东楼》许浑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咸阳城东楼》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咸阳城东楼》
许浑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1.内容主旨:
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概。
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3.请简要分析“一上高城万里愁”的表达效果。
答:“一上高城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成阳城东楼满怀愁肠的忧情。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诗人巧用数字,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发端,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
1。
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
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是一首深具情感和意境的咏史怀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感怀,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将要到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2、注释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三、创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许浑任监察御史时。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写诗人登咸阳城阁楼眺望远方风景之所思所慨。
诗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而历代流传以“咸阳城东楼”为题更为广泛。
周汝昌主张“西楼”,理由是“一是醒豁,二是合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诗云“一上高城万里愁”。
“一上高城”者,登上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也。
许浑青年时代由家赴京应试,多次名落孙山,利用间隙一游咸阳,是很自然的事。
“万里愁”,谓其离家之后,功名无望,不免忧愁也。
离家既远,又数上不第,秋晚登临,自不免有岁月蹉跎,老大徒伤的慨叹。
《咸阳城东楼、无题、树绕村庄、书博山道中壁》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无题、树绕村庄、书博山道中壁》精品练习题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主旨】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许浑《咸阳城东楼》深度解析
许浑《咸阳城东楼》深度解析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唐代诗人。
咸阳城东楼,此楼位于咸阳城区东门外,上下共五层,下三层为砖石结构,上两层为木结构。
这首诗就是作者登上此楼远望,有感而作。
诗的前两句写楼高,三四句写景,五六句写人,七八句写感慨,语言精练,通俗流畅,音律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咸阳城东楼》全诗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本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49年(大中三年),当时许浑任监察御史,行旅在咸阳城东楼上,有感于乱世而作。
首联扣题,抒写诗人登楼的感慨。
诗人站在咸阳城的城楼上,俯瞰四野,只见一片萧条冷落,不由得涌起万里愁思。
诗人用“一上”二字,突出了登楼的艰难,也表现出诗人的愁思之深广。
颔联两句紧承前联,继续渲染登楼时的景物。
“蒹葭杨柳”,点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物,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愁思有着直接的关联。
“汀洲”,指的是沙洲。
诗人用“似汀洲”三字,形象地描绘了眼前景物与家乡江南的类似之处,这也是引发诗人乡愁的重要原因。
颈联转写诗人的听觉感受。
诗人写到,溪云刚刚在天边升起,还没有落下去,日光已经沉入了楼阁之后,说明天气变化得很快,风雨也即将来临。
这两句为下联的抒情铺垫,预示着一场风雨即将来临,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尾联以景收束。
诗人写到,夕照下的园苑中,草长鸟飞,黄叶纷飞,景色显得十分凄凉。
而宫中的秋蝉,也在不停地鸣叫着,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愁思相呼应,使得诗人的乡愁更加浓烈。
此诗首联扣题,开门见山,抒写诗人登楼的感慨。
诗人站在咸阳城的城楼上,俯瞰四野,只见一片萧条冷落,不由得涌起万里愁思。
诗人用“一上”二字,突出了登楼的艰难,也表现出诗人的愁思之深广。
颔联两句紧承前联,继续渲染登楼时的景物。
“蒹葭杨柳”,点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物,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愁思有着直接的关联。
“汀洲”,指的是沙洲。
《咸阳城东楼》赏析习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作者】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主旨】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名句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广大。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溪水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咸阳城东楼》中考阅读赏析试题
《咸阳城东楼》中考阅读赏析试题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在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2.主旨、情感这首诗借秦汉往事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思考。
3.请自选角度赏析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的表达效果。
答:①(表现手法或炼字)“一上高城万里愁”,直抒胸臆,“一上”表明时间之短,“万里”(用夸张的手法)表明愁绪之多(广,长),以此直接渲染愁绪。
一个“愁”字思乡,怀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②(表现手法)“蒹葭杨柳似汀洲”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蒹葭杨柳触发思乡之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4.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表达效果。
答:示例一(修辞手法):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②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
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的形象化勾画,赋予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这是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③这种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成为千古传咏的名句。
示例二(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5.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的表达效果。
答:①虚实结合(或“视听结合”),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联想的虚景),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眼前实景)。
《许浑咸阳城东楼》注释、翻译、赏析
《许浑咸阳城东楼》注释、翻译、赏析许浑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导读】许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用晦,一作仲晦。
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六年(832)进士。
任当涂、太平县令。
大中三年(849)为监察御史。
后任过润州司马,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世称许郢州。
晚年退居丁卯村舍,辑缀诗作,因名《丁卯集》。
许浑的诗以登临怀古见长,现存诗约五百首。
本篇又题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原诗】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①。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②,蝉鸣黄叶汉宫秋③。
行人莫问当年事④,故国东来渭水流⑤。
【注释】①蒹葭(jiānjiā):芦苇。
汀(tīnɡ)洲:江中或江边的小岛或沙洲。
②芜:乱草。
秦苑:秦时的宫苑。
③汉宫:汉时的宫殿。
④当年事:指秦汉以来的兴亡变化之事。
⑤“行人”句:“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行人莫问前朝事,渭水寒光昼夜流”。
【译诗】登上高楼眺望万里风景使人忧愁,芦苇杨柳好像盖满了江边的沙洲。
小溪边云雾升起太阳斜照着佛阁,山雨快要到来时山风已灌满台楼。
夕阳下小鸟在秦苑绿草地上跳跃,暮色中知了在汉宫的黄叶里鸣秋。
行人千万不要问起当年兴亡之事,只见故国的渭水不停地向东奔流。
【赏析】许浑的这首《咸阳城东楼》,写的是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所引起的感慨。
诗的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写登上咸阳城楼,城外的一切引起作者登高怀远的哀愁。
“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这里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有效地渲染了“愁”的浓重。
“万里愁”也可以说就是作者怀念江南老家的乡愁。
颔联描写咸阳城楼所见之景,乌云从溪上升起,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
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却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咸阳城东楼》习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班级:姓名:《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习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分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暴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朝代】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节奏划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主题思想】《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无题【作者】李商隐【朝代】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咸阳城东楼》试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请解释“一上高城万里愁”中的“愁”字在诗中的含义。
2. “蒹葭杨柳似汀洲”中的“蒹葭”和“杨柳”各自代表了怎样的景象?3. “溪云初起日沉阁”中的“初起”和“沉阁”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时间变化?4.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的“欲来”表达了怎样的预期?5. “鸟下绿芜秦苑夕”中的“绿芜”如何体现了环境的特征?二、句子翻译与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赏析其意境。
2. 请将“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
3. 请将“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讨其如何表达时光流逝的主题。
三、默写填空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默写诗句“一上________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并解释“高城”在此处的象征意义。
2. 请默写诗句“溪云初起日沉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并分析“风满楼”对整体氛围的营造作用。
3. 请默写诗句“鸟下绿芜________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并讨论“绿芜”与“黄叶”在诗中的对比效果。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概括《咸阳城东楼》的主题思想,并阐述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传达这一主题的。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2. 请指出诗中使用了哪些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营造氛围,并分析其效果。
3. 请探讨诗中时间的推移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感慨之情的。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行人”代表了哪一类人物,其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 请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讨论这些环境特点如何衬托诗人的情感。
3. 请详细分析诗人在不同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七、主旨剖析与深度解读(20分)1. 请剖析《咸阳城东楼》的主旨,并指出诗人在诗中是如何层层递进地展现这一主旨的。
许浑《咸阳城东楼》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咸阳城东楼许浑(唐代)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将要到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
赏析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参考文档】咸阳城东楼 许浑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1页)
【参考文档】咸阳城东楼许浑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咸阳城东楼许浑阅读附答案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许浑,晚唐诗人,江苏丹阳人。
10.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6分)
11.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5分)
10.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每点
2分)
11.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2分)
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
然如故(或:今昔对比)(1分)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1分)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1分)(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咸阳城东楼》许浑赏析习题及答案
《咸阳城东楼》许浑赏析习题及答案《咸阳城东楼》许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作者】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主旨】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名句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广大。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及译文参考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及译文参考《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由许浑所创作的,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代: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欲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注释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译文:登上高高的城楼,引动了万里乡关愁思。
望芦苇青青柳依依,仿佛江南水乡景致。
溪上云起夕阳返照楼阁,楼头风狂预示着山雨将至。
苍茫暮色中,归鸟飞向荒芜的秦苑遗址。
寒蝉在枯黄的树叶间哀鸣,汉宫废墟上秋风低回声嘶。
行人啊,休提起,当年咸阳的旧事。
从古到今一切过往的历史,都已随着滔滔的渭水消逝。
鉴赏:这首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可惜之情。
首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咸阳城楼的满怀愁肠忧情。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巧用数字,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发端,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
以下五句全写勾起愁肠的晚眺之景——激发诗人"万里愁"的触媒。
"蒹葭杨柳似汀洲",是写诗人晚眺的第一景。
诗人凭栏眺望,一片蒹葭杨柳杂乱丛生,像是凄凉的沙洲。
"汀洲"多为江南水滨之景,联络诗人出生的润州泽国水乡,可触摸到诗人的思乡之恸。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句,从空间领域描绘写晚眺之所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登时沐浴在凄风之中。
凄风苦雨,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衰败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二句,则是从空间领域的下端状摹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阳城东楼》许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作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主旨】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名句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
则极言愁思空间广大。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溪水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点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
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
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
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别的都是物是人非了时刻变化着。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解析】“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B)
A、政治讽谕诗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D、田园诗
【解析】B、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
4、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B.“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雨即将到来,
城楼上已是满楼微风习习,令人舒爽。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细雨到来前凉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C.作者并不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解析】B楼上风大,暴雨将要来临前的景物特点。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三、简答题: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
惋惜之情,诗的领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