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略(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3.写作特点(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4、问题探究①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②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答: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③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答: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
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④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答: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梳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1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作者名片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我国古代哲学家、散文家。
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二人哲学被称之为“老庄哲学”。
著作有《庄子》等,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他的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其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
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三、背景介绍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外篇中的《秋水》。
题目是编者加的。
庄子视荣华富贵如敝屣,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而很难找到知己。
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朋友。
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博学,对于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文就记述了两人一次辩论的场景。
四、字词梳理(一)生难字:濠.(háo)梁鲦.(tiáo)鱼请循.(xún)其本(二)古今异义字:(1)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2)循请循.其本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三)一词多义:(1)固①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②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2)之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我知之.濠上也代词,鱼之乐(3)于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介词,到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四)词语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从容:悠闲自得。
(3)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礼记》二则知识梳理
八(下)语文《庄子》二则、《礼记》二则复习资料《北冥有鱼》一、重点字词1.冥:同“溟”,海。
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垂挂。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者也:志:记载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7.抟:盘旋飞翔。
8.扶摇:旋风。
9.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表选择。
12若是.则已矣是:这样。
二、课文翻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重点语句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四、填空(1)《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最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总结
【最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总结
1. 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游玩,探讨人生、自然和道德问题。
2. 庄子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
3. 庄子倡导“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人们应当像自然一样自然而然地行动。
4. 庄子对于“圣人”的概念有自己独特的解释,认为“圣人”是没有私心、没有功利的人。
5. 庄子还探讨了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关系,并强调了人类自由的重要性。
6. 庄子的思想主张回归本源,寻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反对追求功名利禄、追逐权力地位的虚荣之徒。
7. 庄子的思想对后来的道家和禅宗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21《<庄子>故事两则》知识点梳理一在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而《庄子》却机敏、幽默与诙谐。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相梁(xiàng)鹓鶵(yuān chú)醴泉(lǐ)鸱(chī)吓(hè)儵鱼(tiáo)濠梁(háo)3、一词多义。
是:于是,鸱得腐鼠(这时)是鱼之乐也(这)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于: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而飞于北海(介词,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4、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现在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现在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现在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现在指坚固。
5、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6、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欲代子相: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非梧桐不止:栖息。
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子。
非醴泉不饮:甜美的泉水。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的话题说起。
7、掌握下列语句的特殊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于国中”后置,“搜”后省略宾语“庄子”)三惠子相梁内容解读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写惠子相梁,听信他人挑拨,搜捕来看望自己的庄子;第二层从“庄子往见之到结尾”,写庄子以鹓鶵自比回击利欲熏心的惠子。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 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 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注释 循其本:追溯语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 的”等等。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
译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 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 濠水上知道的。 ”
三、问题归纳
北冥有鱼
1.”“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
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 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 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 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 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 知识点
7.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 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 史向前发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考点精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一、课文助读【文题解读】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惠子(约前370—约前310),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惠子也是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有很高的声望。
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意思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题目交代了人物、地点以及故事的开端和由来。
【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道家始祖老子齐名,并称为“老庄”。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
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朋友。
他们都好辩论,口才犀利无比;他们都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
对于惠子的批评,庄子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进行回应的,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见。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差异,在学术观点上甚至互相对立,但在情谊上,却都是彼此难得的挚友。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二、课文解析原文参考译文赏析与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知识点总结训练
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1、知识点汇总1.议论性散文知识2.字词积累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4.夸张的修辞手法5.想象的手法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议论性散文知识概念: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语言特色:议论类文体的语言规范是指阐释说理、分析议论的语言应准确、概括、鲜明、连贯,严密透彻,富有逻辑;议论类文体的语言生动是指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说理通俗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义,做到准确翻译灵活运用。
(1)请整理并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②齐谐者,志.怪者也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④请循.其本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1)请补充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及其思想。
(2)请简介一下《庄子》这部书。
(3)填空庄子,名___,_____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________”和“________”,与道家始祖____并称为“____”。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总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二.基础积累1.重点词汇释义(1)安知鱼之乐(安:疑问代词,怎么)(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全:完全,肯定)(3)请循其本(循:追溯)(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代词,代鱼的快乐)2.古今异义(1)安知鱼之乐(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2)固不知子矣(固: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靠。
)(3) 子非我(子:古义:你;今义:孩子,儿子)3.写作手法(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描述论辩过程的笔调轻松、闲适,两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二、词类活用其视下也(名词用作状语,往下)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情)水击三千里(名词用作形容词,在水面上)南冥者,天池也(名词用作形容词,天然的)三、参考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
第21课《_庄子_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1、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
相传楚王用千金礼聘为相,遭他拒绝。
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2、《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一、诵读理解1、字音鲦(tiáo)2、字词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鲦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完备。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
循:追溯。
其,话题。
本:最初。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的话。
安,怎么;哪里。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语法(1)一词多义固:①固不知子(副词,固然)②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之: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我知之濠上也(代词,鱼之乐)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副词,怎么)子曰‘汝安知鱼乐’(代词,哪里)(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庄子二则 复习要点
21庄子二则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北冥:北海。
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运:海水运动。
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tuán):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其:表示选择。
是:这样。
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鯈(tiáo)鱼:一种淡水中的白色小鱼,又名白鲦。
是:这。
安:怎么。
固:固然。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意思是要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沿着,接着。
本,原来。
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既已:已经。
二、文学常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阐明事理的依据,构思巧妙,想象奇幻,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文中还善用比喻,以具体事物反复作比说明抽象的道理,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使人易于接受其观点。
《庄子》散文的语言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及艺术魅力。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北冥有鱼》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知识点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2、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3.写作特点(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古今异义①循.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②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2①之: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是鱼之.乐也(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②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③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全.石以为底(整个的)(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惠子相.梁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4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笔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笔记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译文】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是:这样。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部编版八下语文《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
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代表作有《逍遥游》、《庖丁解牛》等二、重点词语1、梁:桥2、游:游玩3、从容:悠闲自得4、安:如何、怎么5、是:这6、固不知子也:固然7、子固非鱼也:本来8、全:完全,肯定(是这样)9、循:追溯10、其:话题。
11、本:最初。
三、原文断句及翻译原文断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
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四、内容分析1、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句子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4、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北冥有鱼》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2)背景材料《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2.文章中心概括《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写作特点(1)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4、问题探究①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
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
②鲲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答: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 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北冥有鱼》习题带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有鱼:冥:冥同“溟”,海。
②志怪.者也:者也: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③其正色邪.:邪 同“耶”,疑问语气词。
④水.击三千里:击三千里:名作形,在水面上。
名作形,在水面上。
⑤天.池也:池也:名作形,天然的。
名作形,天然的。
⑥其视下.也:也: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⑦野马..也尘埃也:也尘埃也:古今异义,古:古今异义,古:山野中的雾气。
今:野生的马。
⑧怒.而飞:而飞:古今异义,古义古今异义,古义:奋发 。
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今异义,古义:海动。
今义: 海上运输。
⑩天池.也:也:古今异义,古义:古今异义,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解释:①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于南冥:迁移。
迁移。
③志.怪者也:怪者也:记载。
记载。
④水击.三千里:三千里:拍打。
拍打。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盘旋飞翔。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虚数,不是实指。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⑧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这里指风。
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也:吹拂。
吹拂。
⑪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也:互相。
互相。
⑫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尽。
尽。
⑬亦若是.则已矣:则已矣:这样。
这样。
⑭去以.六月息者也:六月息者也: 凭借。
⑮亦若是则已.矣:矣:罢了。
罢了。
3、一词多义其①其名为鲲: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代词,它的。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其几千里也:表推测。
表推测。
③其正色邪:其正色邪:表示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3.写作特点(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古今异义①循.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②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2①之: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是鱼之.乐也(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②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③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全.石以为底(整个的)(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惠子相.梁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4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④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⑤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5)问题探究①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②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答: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③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答: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
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④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答: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⑤《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答: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典型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3.庄子为什么说“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做宰相)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D.请循其本(本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其名为鹓鶵/楚王问其故B.于:夫鹓鶵发于南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C.而: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夫环而攻之D.之:我知之濠上也/游于濠梁之上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语段(一)中,借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人,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语段(二)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参考答案典型题精选1.(1)鱼(在河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的重点词有:从容,悠闲自在;是,这是;乐,快乐;句子翻译为:白(在河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2)句中的重点词有:固,本来;非,不是;全,确定;句子翻译为: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2.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原因: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立场的不同--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另一个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焦点是认识事物的角度。
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他顺应自然、远离现实、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与人物性格的分析。
庄子看到水里的鱼,认为“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动物的情感人是不了解的,所以他这么说代表的是自己的一种心情,这里表现的当然是庄子性格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快乐的心境,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也就不为名利所累,所以自始至终都是自由的。
模拟测试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句意:惠子在梁国做宰相。
相:做宰相。
B.句意:在国都中搜寻了三天三夜。
国:国都。
C.句意: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游:游玩。
D.句意为: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本:本原,初始。
故选D。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其”分别为代词,它的/代词,代墨子; B.均是介词,从; C.“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之”分别为代词,代“鱼之乐”/助词,的。
故选B。
3.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或”,有人;“相”,做宰相。
句意为: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BD正确;C.“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故选C。
(一)文译文惠子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所以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里搜捕了几日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鸟,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恐吓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