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中,如何处理算理与计算方法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计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一篇)

计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一篇)

计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一篇)计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一、上好新授课,加强计算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

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具有一定的记忆力。

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来实现。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

1、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运算定律和性质,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都是运算法则的依据。

但是这些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

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思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对算理的剖析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教师的“架桥”,寓抽象的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导到抽象的彼岸,从而概括出计算法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条件,为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奠定基础。

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2、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算理和法则。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所谓迁移,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

积极的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如何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如何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如何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算理与算法,贵在合谐,而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是计算教学理性回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算法多样化,算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怎样处理好算理与算法教学统一,使学生既理解算理,又能牢固掌握算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呢?下面就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例,说说如何实现理算理与算法的的教学统一。

1、引导研究,理解算理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计算的道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领悟计算的道理。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用14×2计算?使学生明白14×2表示求2个14是多少;其次,让学生思考:你打算怎么计算14×2?使学生明白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可以把14×2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计算:先算2个10 是多少,再算2个4是多少,最后把两次算的得数合并,计算的过程有三个算式:4×2=8,10×2=20,20+8=28。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就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道理,学生就能应用这样的道理解决其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

2、及时练习,巩固内化通过上面的计算研究,学生虽然理解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道理,但是此时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算理还要经过实际计算才能得到检验和巩固,此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把算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

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算理后,应当及时组织学生用三个算式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牢固掌握算理,为后面的抽象、概括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应用算理,进行创造。

算理是计算的思维本质,如果都这样思考着算理进行计算,不但思维强度太大,而且计算的速度很慢算。

算理与算法如何有效融合

算理与算法如何有效融合

算理与算法如何有效融合【摘要】算理和算法的教学在计算教学中应齐头并进,只有充分运用直观感知、操作感知、生活感知、迁移感知等方法将算理和算法有效地融合,促进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真正地获得提高。

【关键词】感知算理算法有效融合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而运算能力的获得并不仅仅只是学会如何计算,而是在学习计算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即每一步计算过程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算?——这就是算理。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是应有机的、内在地、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的。

一、直观感知,以理悟法。

20以内的加减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都注意结合直观的情景图,加强学生的感知认识,直观地感知算理,理解算理,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抽象的符号操作,直观地说出计算方法,真正地做到了——以理悟法。

以“9加几”的教学为例,教材中主题图呈现的情境:盒子里放着9盒酸奶,盒子外面放着4盒酸奶。

学生从主题图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图意列出算式9+4。

情境图把把9盒酸奶和4盒酸奶清晰地呈现出来,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到要求9+4是多少,就是把9和4合并成一个数,有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容易想到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的第一种方法是:一盒一盒地数,数到9后再数另外一边的4盒,一直数到13,这一数法与加法中的基数意义相对应:第二种方法:从直观地感知到盒子里有9盒酸奶,所以从9开始接着数盒子外的盒酸奶,也就是10、11、12、13,这一数法与加法的序数资义相对应。

数数时,可以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数一数的过程,结合书上的主题图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数数的过程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实物抽象出图形,并由图形抽象成数字符号,直观地描述出计算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算理,促进算法的掌握。

二、操作感知,以理促法。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1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1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一)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借助童话情境帮助他们理解算例、掌握算法。

曾经有位老师在教学《 20 以内进位加法》一课中,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上车的童话情境。

首先这位老师通过让学生在第一站帮助 9 个小动物上车,来复习十加几的口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为他们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动物而感到高兴。

接下来再通过第二站帮助 5 个小动物上车,复习连加,并通过追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算得又对又快?”使学生感受到先凑“十”再算“十加几”简便快捷,为理解“进位加”的算理做好了孕伏。

5 个小动物上车后,与在第一站上车的 9 个小动物合起来,这时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从而引出了 9+5= ?这一进位加法。

如何计算9+5= ?学生结合生动、形象、具体的现实情境,很快就想到把 5 分成 1 和 4 , 1 和 9 组成 10 , 10 加 4 等于 14 。

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童话情境中,顺利的理解和掌握了进位加的算理与算法。

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老师正是能够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的思维特点,创设了学生感兴趣、喜爱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明理中顺利、自然的掌握了算法。

(二)借助直观模型,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有位老师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该老师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直观模型较好地处理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在这节课上没有将会写“竖式”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是在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竖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方法背后的道理。

并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点子图作为研究素材,在研究中,学生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虽然学生们的分法不完全相同,但“先分后合”的思路是一致的,这一点恰恰就是乘法竖式运算的基本思路。

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

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

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徐金荣】刘老师这节课共有4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引出问题,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

其中,1.引出问题环节,用时大约2分钟。

课一开场,刘老师直接出示信息:"每根灯柱上有23盏灯,大楼前共有12根灯柱。

"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盏灯?列式后,刘老师有意设计了让学生说算式的意义,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两个环节,突出了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生理解算理,探究算法作好铺垫。

2."理解算理,探究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用时大约27分钟。

刘老师在这个环节,把估算、口算、笔算三种计算方式有机联络,使学生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络,降低了思维的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27分钟内,(1)估算。

用时大约2分钟。

老师着重引领学生用23×10估算出的得数,与23×12的得数进展比拟,23×10仅仅算了10个23,还少了2个23,所以估算结果要比准确得数小。

(2)口算。

用时大约5分钟。

在口算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

在交流口算方法时,刘老师有目的地先交流"23×10=230,23×2=46,230+46=276"的口算过程,并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变得简单了。

(3)笔算。

用时大约14分钟。

在交流算法时,老师有目的地选取以下两种笔算方法:①直接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②分成三个竖式完成。

在逐个展示并由学生评价后,使学生明确第①种笔算方法表达不出计算过程,第②种笔算方法能展示过程但有些费事。

刘老师引导学生考虑: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表达出过程,又比拟简单?一名学生说道:先把23×12列出来,先算23×2=46,再算23×10=230,然后把46和230加起来得276。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将我国小学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数的运算作为“数与代数”部分的严重内容,一直以来被老师所重视,科学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以及运用算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存在重算法轻算理的问题,那么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处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呢?我觉得首先我们得从算理和算法的关系谈起。

一、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所谓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它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

而算法也就是计算的法则,是解决如何算得便当、确凿的问题。

二、在理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科学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做到算理与算法兼顾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算理与算法兼顾,说起来简易,做起来难,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本身对算理与算法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算法、轻算理,甚至不讲算理的情况。

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他们往往将课堂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算法的机械掌握和不断地强化练习上,通过不断地机械练习,让学生达到烂熟操作的目的。

二是现有考试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的限制。

在很多情况下,在老师只重算法不讲算理、只是机械巩固练习的情况下,学生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熟能生巧,学生的成绩仍然很高,年终考核的时候教师考核成绩仍然可以。

既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在那些不好理解的算理上,学生的计算能力貌似还可以,自己的考核成绩也可以,长此以往,形成惯性,算理的严重性更是被抛在了脑后……而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虽然短期内成绩要好,但如果试题难度加大,特别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这些学生往往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成绩会大失水准。

所以,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算理和算法并重。

2.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算理例如,在学习青岛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这一信息窗时,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关键。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良药——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良药——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良药——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很大的比重,这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当前教学给我的感悟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是学生所谓的“粗心”?还是没有掌握好“算法”?在反思的同时我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好算理与算法。

大多数学生在做题时主要是“照葫芦画瓢”,并没有真正去领会计算的依据,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做题时讲求速度而不要求质量,有些学困生甚至“乱做一气”,导致了恶性循环。

我觉得,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算法,明确算理,理解算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算理的教学。

学生每学习一种算法,要先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教师要把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千万不要一学习就让学生记住法则,按法则的步骤去照搬。

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算法。

教师可充分利用预设的教学情境、教学媒体、教具、学具等让学生充分理解。

三、处理好与“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怎样算,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四、要重视口算教学,。

学生在口算时也要说出为什么这样算。

五、估算教学也不可忽视。

估算时要让学生明确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也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只注重计算题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而忽视了计算题教学的算理,致使学生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

因此,探究算理与算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处理1、算理与算法彼此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算法是简化数学计算思维过程,依据公式化的解题步骤,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算理是计算过程所依据的公式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思考。

简单来说,算理为算法指明了思维的方向,算法是算理正确的具体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详细地向学生讲明计算题的算法,更要让学生理解计算题的正确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计算习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2、因材施教,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算理与算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同等重要,教师既可以在学生掌握正确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相应的算理,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在掌握正确的算理之后,再进行具体的算法练习。

这不但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数学水平,而且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观念,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殊途同归,最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算理和算法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1、立足于基本知识和方法,促进算理和算法的相互迁移。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完成算法和算理的相互迁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图中小明、小丽和小芳到超市买文具,钢笔的单价8元,笔记本的单价3.4元,讲义夹的单价4.75元,彩笔的单价2.65元。

小明买一个讲义夹,小丽买1本笔记本,求①小明和小丽一共用多少元?②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引导学生掌握算法和算理之间的相互迁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摘要】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通过引言部分的教学目标和背景介绍,为读者提供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在正文中,我们将首先讨论算理与算法的区别,然后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探讨如何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接着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实践来展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算理与算法。

最后在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处理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算理与算法、教学目标、背景介绍、算理与算法的区别、算理与算法的联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课堂实践、总结、展望、启示1. 引言1.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算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概念,包括数学表达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

2.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规律。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通过协作与交流解决复杂问题。

通过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的达成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努力,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最终目的。

1.2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淘汰,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算理和算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背后的逻辑,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训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

对于计算教学的研究还要正确处理好算法与算理的关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探究与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出现了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新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因此,在计算教学时,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是要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下面,我就粗谈一下如何在运算教学中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一、精心设计,正确处理算法与算理的关系1、算理应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计算碰到新问题时总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应用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明白一个个算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认识,还能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缩短教学的时间。

2、展现多种算理时要找到突破点。

叶澜教授说过,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为此,在交流多种想法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恰当的一种切入口,大部分学生容易理解的进行突破。

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出现了好多种算法,如果要一一解释每个学生的算理确实要花好长时间,而且其他学生还会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结果什么都不清楚,因为每种计算都会有一般的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

这时教师只有选择其中最容易理解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方法讲解,让学生理解算理。

这样既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沟通。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我们需要明确算理和算法的概念。

算理是指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所用的思想和原理,是指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

而算法则是指在具体计算中采用的求解步骤和方法,是一种解题的具体操作步骤。

算理强调的是数学计算思维的培养,而算法则注重计算过程的规范和步骤的合理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算理的培养,又要关注算法的训练,两者需要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巧妙地设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算理和算法的魅力。

比如在算理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逻辑推理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而在算法训练中,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计算方法和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注重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算理的培养和算法的训练外,实践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在实践训练中,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设置练习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重视方法的引导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操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非常重要,它既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而如何有效地结合算理和算法,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的算法和算理的关系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的算法和算理的关系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的算法和算理的关系
今天,我听了《小学数学与代数1》专题讲座两个话题:第二个话题——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的算法和算理的关系;第三个话题——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处理运算教学中的算法和算理的关系的主要方法有:
一、借助直观模型,处理运算教学中算法和算理的关系。

二、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真基础和生活经验,处理运算教学中算法和算理的关系。

对“数的运算”教学建议——
1、处理好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3、处理好技能训练和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4、注重计算和日常生活以及解决问题的联系。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呢,具体表现为——
1、把握估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1)为什么教
(2)教什么:估算方法(凑整的方法、取一个中间数、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算、寻找区间、大小协调、先估后调、利用成分口诀凑数等),教策估算策略(3)怎么教?
专家建议——
1、整体把握估算教学,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2、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3、鼓励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过程,让学生合理估算;
4、做好对估算的有效评价:
(1)对估算意识的评价;
(2)对估算策略的评价。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1、依托现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2、依托现实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有关“常见的量”的教学建议——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提前为学生学习常见的量积累生活的经验;
2、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常见的量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算法和算理

算法和算理

反思计算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算理和算法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所以处理好算法与算理的关系,使学生既理解算理,又能掌握算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关键。

本学期我所教的是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教学统一:1、创设情境,引导研究教学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列出算式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用13×2计算?使学生明白13×2表示求2个13是多少:接着让学生思考:你打算怎么计算13×2?使学生明白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把它转化成学生已经学过的乘法计算:先算2个十时多少,再算2个3是多少,最后把两次算得得数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用算式表示这个过程:3×2=6,10×2=20,6+20=26.通过这样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来研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两位数成一位数的算理。

2、巩固强化通过以上的计算研究学生虽然理解了其中的道理,但此时学生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要想真正掌握还得通过相应的联系才能把算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练习中我也是采用的让学生用三个算式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引导反思,启发思考在当学生理解了算理以后启发学生思考:计算13×2要写出三个算式,你感觉怎样?可以简化一下吗?怎样简化?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处快捷的计算方法:可以想计算加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根据算理:先算3×2=6,在个位上写6,再算10×2=20,,是为上写2,个位上写0,最后把他们加起来,接着在启发学生还能简便吗?通过共同研究优化成简化竖式。

这样以算理为导线,学生能能够结合已有经验理解算理,并且通过算理创造出更好的计算方法。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

齐” ,而小 数加 减 法 的算理 为 “ 小数 点 要 对 齐” , 两 者 似乎 有所 区别 。此 时 , 教 师可 以从 另 种角 度 引导 学生 对例 题 进行 思考 和 分析 : 4 . 7 5是 4个 1 、 7个 0 . 1和 5个 0 . 0 l ,而 3 . 4 是3 个1 和4 个0 . 1 ,然后 依 据 整数 加减 法 的算 理 , 将 相 同数 位 的 数 要对 齐 , 从 而进 行 正确 的思考和计算 : 4 . 7 5 + 3 . 4 0 = 8 . 1 5 , 4 . 7 5— 3 . 4 0 = 1 . 3 5 。 教师 引导 学生 对算 法进 行深 入 的 思考, 可 以帮助 学 生从 更高 的层 面 上理 解 和 掌 握不 同数 学 知识 算 理和 算法 之 间的 关 系 , 将 知识 更好 的融合 起来 , 在 自身 的知识 结构 中形成 正确 的计 算法 则 。 3 、 创设 情境 , 以直 观 操作 的方 式 , 帮 助 学 生将 算法 和算 理 融合 。 在传 统 的教学 方法 中, 教师 常 常进 行理 论讲 解 而 忽视 了直 观 的 操作 , 这 样 不仅 让学 生 感觉 到课 堂 教学 的枯 燥乏味 , 丧 失 了学 习的 兴 趣 , 而 且 也 不利 于 学 生 的 理解 和掌 握 。教 师 可 以结 合 教学 内 容, 创设 合 适 的 教学 情 境 , 利 用 直 观 操作 的 形 象性 和具 体 性 , 帮助 学 生将算 法 和算 理 相 互 融合 。 仍 以如上 例题 为例 , 教师 在教 学 中 , 可 以 让学 生 两两 一 组 , 分 别扮 演 其 中小 明 和 小 丽 的角 色 , 让 他们 将 各 自买 文具 的钱 数进 行 比较 ,从 而体 会 和思 考小 数 加减 的算 理 。 在 学生 交 流结 束后 , 教 师可 以再 结 合直 观 的 操 作 和讲解 , 引 导学 生将 4 . 7 5 转 化为 四元 七 角五分, 将3 . 4 0 转 化 为 三元 四角 , 然 后一 边 列 竖式 一边 进行 算 理 的讲解 , 这样 学生 对算 法 和算 理 的印象 会更 中 , 很 多 教师 受传 统 教 学 思想 和教 学 方法 的 影响 , 只注重 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2019年文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2019年文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用融合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新课改已经十几年了,许多老师乃至家长都感觉到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明下降了,大不如前,以及经常“大意”出错,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曾经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要让学生把法则背下来反复练习即可,似乎不必花时间去研究计算法则背后计算的道理。

在这里我不得不重提算理、法则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的,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而法则又要满足一定的道理,所以算理为法则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则又使算理可操作化。

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将算理与算法合理融合在一起,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推动算理与算法之间相互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方法与知识,科学完成算理与算法之间的相互迁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与《小数加减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为学生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小刚与小明到商店买文具,其中文具盒8元一个,笔记本3.4元一本,讲义夹4.75元一个,彩笔2.65元一支”。

小刚买了一支彩笔,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

求:(1)小刚与小明一共花掉多少钱?(2)小刚比小明多花多少钱?在学习这节新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及一位小数的运算,所以在解答以上题目时,学生很可能用思维定势解决计算问题。

虽然学生可凭借自己的计算经验进行计算,但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清撤认识其中的算理,因此不敢确保自己所运算的结果完全正确。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计算,就出现了“把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进行计算”及“把两数中的小数点对其进行计算”的情况。

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就需要教师从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为入手点,启发他们在计算时把单位相同的数对齐,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明白计算时应将小数点对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融合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融合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融合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其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高低。

算理指的是计算的依据,是数学定律、性质、概念等知识的总称,在算法中发挥着理论指导作用,而算法是计算的基本方法与程序,是算理的客观呈现。

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才能使得他们更简便、灵活地应用算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融合策略新课改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对计算教学方法提出了新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学计算是对算理与算法的一种综合运用形式,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算理与算法的内容,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但是,当前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将算理与算法合理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重算法、轻算理”状况的出现,进而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将算理与算法合理融合在一起,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学生已掌握知识,推动算理与算法之间相互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方法与知识,科学完成算理与算法之间的相互迁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与《小数加减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为学生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小刚与小明到商店买文具,其中文具盒8元一个,笔记本3.4元一本,讲义夹4.75元一个,彩笔2.65元一支”。

小刚买了一支彩笔,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

求:1.小刚与小明一共花掉多少钱?2.小刚比小明多花多少钱?在学习这节新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及一位小数的运算,所以在解答以上题目时,学生很可能用思维定势解决计算问题。

虽然学生可凭借自己的计算经验进行计算,但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清晰认识其中的算理,因此不敢确保自己所运算的结果完全正确。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计算,就出现了“把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进行计算”及“把两数中的小数点对其进行计算”的情况。

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就需要教师从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为入手点,启发他们在计算时把单位相同的数对齐,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明白计算时应将小数点对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b的方程与形如a+x=b的方程,不论是依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解,还是依据等式基本性质解,都是有区别的。但是到了初中,学了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它们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a-x=b可以看做a+(-x)=b。所以即使小学不出现形如a-x=b的方程,中学也不必补充例子作为新授内容来教。可见,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少了这个例子而不放心、放不下。
1.计算教学中,如何处理算理与计算方法的关系?
计算的算理是指计算的理论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计算的道理。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构成,用来说明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计算的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
算理和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计算教学中“走极端”的现象实质上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关系的结果。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支配,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练,忽视算理的推导,教学方式“以练代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的极端。与此相反,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他们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过分强调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却缺少对算法的提炼与巩固,造成学生理解算理过繁,掌握算法过软,形成技能过难,教学走向“重算理、轻算法”的另一极端。
再说,形如a÷x=b的方程,它本来就属于分式方程。我们知道。解分式方程需要去分母,去分母有可能带来“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哪怕你确信整个求解过程准确无误,也要“验根”.即判断你所得到的是原方程的解还是增根。这层意思超出了小学数学“验算”的内涵,在小学是不大可能渗透的。因此,把这个“例子"让给中学,以免生成误解,是合情合理的。
看来,实施义务教育,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当更多地考虑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更加自觉地从中小学数学的全局、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实际体现。
以上多角度地阐述,意在讲清改革举措的原委、意图及相关的考虑。但对于教学实践工作者来说,理解、认同其所以然之后,还需面对并妥善解决一系列的教学实际问题。光知道要过河,如果没有可操作的过河方法,仍然无济于事。
2.以往的教材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新课程标准要求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你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
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这一与时俱进的过程观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既然如此,方程与实际问题就都只是“例子”,且都是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的“载体”。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知识的“过程".并由此演绎、推论。既然是“例子”,就不必求全,少了a-x=b与a÷x=b这两个例子,本应坦然,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是,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又深知‘‘例子"、“知识点”的重要性,不敢掉以轻心,这也是有道理的。本来嘛,“例子"承载“过程”,知识的“点"与知识的“过程”相辅相成,很难说孰轻孰重。再者,舍弃了两个“例子”,总感觉不全面、有缺失,过去教得驾轻就熟,学生掌握也没有困难,为什么就不要了呢?
处理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还应注意以下五点:一是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有机统一的整体,形式上可分,实质上不可分,重算法必须重算理,重算理也要重算法;二是计算教学的问题情境既为引出新知服务,体现“学以致用”,也为理解算理、提炼算法服务,教学要注意在“学用结合”的基础上,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为主;三是算理教学需借助直观,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充分感悟的过程,但要把握好算法提炼的时机和教学的“度”,为算法形成与巩固提供必要的练习保证;四是算法形成不能依赖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彻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五是要防止算理与算法之间出现断痕或硬性对接,要充分利用例题或“试一试”中的“可以怎样算?”“在小组里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问题,指导学生提炼算法,为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衔接服务。
如何正确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防止“走极端”的现象,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比如,“计算教学要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使计算教学‘既重算理,又重算法”“把算理与算法有机融合,避免算理与算法的‘硬性对接’”“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计算教学要让学生探究并领悟算理,及时抽象并掌握算法,力求形成技能并学会运用”等等,这些观点对于计算教学少走弯路、提高计算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这样一来,剩下形如x+a=b,x-a=b,ax=b,x÷a=b的方程,求解思路就趋于统一:,
x+a=b,x-a=b,都是在方程两边加上或减去a;
ax=b,x÷a=b,都是在方程两边乘或除以a(a≠O)。’、
因此,过去四种情况,四条依据,需要安排四道例题;现归结为两条依据,只需两道例题,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而且,回避上述两种形式的方程,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当能列出形如a-x=b与a÷x=b的方程时,总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写成形如x+b=a与bx=a的方程。这也体现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常常可以化逆向思维为顺向思维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