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的 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国家,依据其经 济基础和所体现的阶级关系,可划分为四种 类型,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 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地主占有制
允许土地买卖。 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种,并通过收 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第三节 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①占人口少数的封建主阶级拥有最大部分的 土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土地或有 极少的土地。 ②农民耕种封建主的土地,以实物或劳役的 形式将剩余劳动交付给封建主。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重提“封建”。
19世纪下半期,改良主义者冯桂芬、康有为、梁启 超、黄遵宪等继承了清初“封建”的思想。
第三节 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 西方:领主占有制
领主管领的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自由买卖。 农奴耕种份地养活自己,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
奴隶社会的政治关系的特点: ①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关系是奴隶社会的 主要政治关系,是反映奴隶制社会本质的政 治关系。 ② 等级关系掩盖了阶级关系。 ③ 奴隶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政 治权力而相互斗争。 ④ 各奴隶制国家之间战争频繁。
第三节 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形式
第三节 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公元前40世纪,产生于埃及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占有制。
5概论 第三章_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8[1].3
公元前 30世纪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形成的苏
美尔、巴比仑、亚述国家 经济基础: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包括奴
隶本身 公元前 20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都是古老的奴隶制国
家
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 实质: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其中最发达的奴隶制国家是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 (贵族制)。
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本身有固有
的无法解决的矛盾 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知识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 专政。
本质:无产阶级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镇压敌对
势力的反抗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
特征: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区别一切 剥削阶级国家的根本标志。 (2)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3) 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西方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领主制生产关系,领主土地分封 而来,不能买卖,欧洲封建社会领主占有农民剩余劳动力的 主要形式是劳役。 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集中 在领主手中。
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制,西 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中国的专制官僚政体是随着中国的封建的地主经济的产生 而出现的,它主要是建立在那种经济基础之上的。
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封建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最基本 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决定生产资料 与劳动者结合方式的土地所有制则是封建社会生产方式 中“现实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的核心。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四种:地主占有制、 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中国封建社 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在西方 ,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第 三 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即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的本质内容是经济关系。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由于它们的经济制度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都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因此,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但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不同,所以维护的剥削形式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有区别。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奴隶占有制社会的这种阶级结构,就必然地形成奴隶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尖锐矛盾,自由贫民与奴隶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反映在政治上,就是统治与反抗统治的斗争.达到尖锐时则爆发大规模的奴隶暴动和奴隶起义。
在这种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上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
◎ 希腊宗教的主要内容是献祭。 希腊的很多重要节日皆以献祭作为核心内容。 然而,希腊宗教没有创立者,没有经典, 既无诸如教会一样的组织,亦无专职诠释神学和行使
神权的祭司。 所谓的神庙并非教堂抑或宗教集会的场所,只是神的
临时寓所。 此处近似于原始崇拜的相关内容。 提坦体系与奥林匹斯体系。
2020/5/3
2020/5/3
27
◎ 宗教(2)
罗马人的宗教不同于希腊人的宗教之处: 希腊宗教的特点在于展示人性, 罗马宗教的特点在于政治性 抑或服务于政治生活的需要。 此外,希腊宗教并无明显的僧侣阶层, 罗马的祭司则有完整的体系并与国家机构 联系密切。
2020/5/3
28
◎ 艺术
罗马艺术主要表现为建筑和雕刻的形式, 凯旋门和万神庙是罗马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典型。 如果说希腊艺术主要体现人性与个性,那么罗马艺术则主要 体现权力与威严。 此外,罗马的建筑风格对于西方建筑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罗马风格的建筑仍随处可见。
2020/5/3
3
古代希腊罗马史
2020/5/3
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希腊雅典卫城
2020/5/3
罗马圆形剧场
5
民主政治的摇篮 —古代希腊
一、城邦形成的时代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三、古希腊文化
2020/5/3
6
一、城邦形成的时代(前8-6世纪)
◎ 城邦的界定:城市与乡村的组合即“一城一邦”。 ◎ 城邦的分类
雅典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唯心主义世界观、唯理思想与思辨倾向。 亚里士多德: 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与精神世界的独立性 , 兼重“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具有二元倾向。
追求真理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准则。
政治学概论各章重点要点
政治学概论各章重点要点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道德说: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
政治法律说: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政治权力说: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政治管理事务说: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政府决策说: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君主论》:由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提出,观点: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主张为了实现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经济分析:即从政治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规律性。
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其最大缺陷,就是单纯使用现象调查和计量的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
因而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它既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各单位,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85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阶级分析法?答: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2.历史研究是什么?答: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3.什么是政治?答: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4.什么是政治学?答: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5.如何定义<<共产党宣言>>?答: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6.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含义有哪几点?答: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征.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7.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识有哪些?答: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8.简述研究政治学的几项主要方法.答:研究政治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法: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5.经济分析.9.回答经济分析的定义?答:即从政治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规律性.10.研究政治学比较常用的个体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第二章国家与阶级1.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答: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3.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2.什么是国家?答: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工具.3.简述国家权力.答:也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4.国家权力有哪些特征?答: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5.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角度说,国家两种内部职能有何关系?答: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两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6.简述国家起源的主要观点.答: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7.氏族的定义是什么?答: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它既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基本单位.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8.回答国家三要素说的定义答:把国家看成是由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组织.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杀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9.什么是家长制家庭?答: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主要特点是: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二是父权.10.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2.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3.赋税制度的确立.11.简述契约论答: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起源论.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以次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契约论否定了神权论,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缺乏科学的根据,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12.简述神权论答:亦称军权神授论,主张国家源于神,君主权力来源于神,服从国王,就是服从神意.它是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典型的政治思想理论,其实质是维护专制权力.13.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两种内部职能,即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内部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14.当生产力高度发展,分配领域实行按需分配表明了什么?答:1人变了;2.人对劳动的态度变了;3.人与人的关系变了.15.什么是公共权力?答: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16.国家为什么必然消亡?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就自然成为社会上所不不要的东西逐渐走向消亡.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17.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结果和变化?答:1.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18.恩格斯揭示了国家在民族制度废墟上产生哪几种形式?答:1.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2.是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3.是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形式. 19.简答政治职能的定义答: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20.简述社会职能定义答: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21.国家权利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22.主权的定义是什么?答:主权是国家极力地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23.为什么只消灭了剥削阶级,国家还不能消亡?答:从经济方面看,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需要国家和法律;从政治方面看,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阶级差别消灭了,分配领域里实行按需分配才不需要法,也就不需要国家了.24简述专政的含义答:是指国家的本质,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专政必须有强制力,但专政并非仅仅是强制力.专政的科学含义就是阶级统治或政治统治.25试答国家意志的解释答: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制度与程序制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在于它有保证遵守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强力或暴力.26.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观点包含哪三层含义?答: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部机器.27.什么是部落联盟?答:是在原始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后,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不断发生部落之间的战争,个亲属部落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设立由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所组成的联盟机关.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更替1.如何理解宗法?答:是指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甜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关系的一种制度。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课件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二,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
象,其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 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 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 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13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三,革命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
的国家机器,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 动;而改良是渐进的、和平的、局 部的改造过程。
2.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制生产关系。 由于土 地可以自由买卖,地主作为大土地占有者的身份是不固 定的;其个人不可能享有等同于西方领主的政治特权。 在中国,实行超经济强制的政治力量由国家行政机构统 一掌握。可见,中国的中央集权制是地主经济的产物。
20
知识点4: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及与各自经济基础的关系
15
第三节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 知识点1:奴隶制国家概况 ●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
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 奴隶社会必然地形成奴隶阶级同奴隶主
阶级的尖锐矛盾,自由贫民与奴隶主之 间也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和斗争反映 在政治上,就是统治与反抗统治的斗争。
16
奴隶制国家本质:
●奴隶制国家所采取的统治形式虽然 各不相同,有君主制、民主制、贵 族制等,但在本质上都是奴隶主阶 级用来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压迫 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都是奴隶 主对奴隶进行的阶级专政。
●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第二,从权 力结构,即 政治权力的 排列组合形
式来看
1.在西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各等级之间有着一定
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等级的土地占有者拥有不同等级 的政治特权,没有土地的农奴则成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00312 《政治学概论》高频考点20150530
1 / 53致 学 员亲爱的尚德学员们:在提笔之际,首先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机会与你一起奋斗,为生活、为理想。
同时,我们也坚信尚德自考这个大家庭,会是你梦想起航的温暖之地。
在这里,你不仅会收获知识,也将收获友谊、收获爱。
为了能帮助您顺利通过考试,我们尚德机构睿博自考学院教研中心的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心筛选总结出了具有针对性及高效性的各科高频考点,深入分析历年真题考核内容及方式,并结合大纲要求进行编写而成。
本书体系与学习要求◆ 高频考点:该模块在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历年真题,经过精心筛选,总结出每章的重要考点及其出题方式。
◆ 考点拾掇:该模块在研究重难点考点的基础上,对易考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争取能覆盖全面的知识点。
本书使用说明◆ 下划线:本书中,所有标有下划线的知识点,均需要记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划线部分即多为选择的选项。
如:民主化◆ 加粗的字体:本书中,加粗且倾斜的字体均是答主观题的关键词,也是我们记忆的重点,背书不需要整句记忆,只需背下关键词再适当扩充即可拿高分。
如: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需要;◆ 数字+选、简、论等符号:历年真题中, 0804选代表该考点在2008年4月考期中出过选择等低分值题,1004简、1110论分别代表2010年04月考期出过简答、2011年10月考期出过论述题等高分值题。
版权声明书名:《高频考点》组编: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学术指导:刁红文主编:张帆责任编辑:林淑霞编委:陈思敏陈月玉林淑霞张帆责任印制:温馨封面设计:黄海波版次:2015年4月第2版印次:2015年4月第2次印刷开本:1/16字数:35122字定价:39.8元版权专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2 / 53教研体系介绍一、《高频考点》:知识点与真题的重合率高达85%以上。
1.本教辅体系介绍:◆本章导图:以章节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整章知识的系统性和直观性。
政治学原理问答题(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问答题(王惠岩)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伦理政治观”?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西方古代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把政治与伦理混在一起。
这些观点都把政治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活动,认为只有通过有道德、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来治理国家,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目的。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及其本质?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 如何理解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
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如进行民意测验、研究影响集团的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决定政府决策的各种人为因素、研究国家执行政策的全部行为过程等等。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不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
同时,行为主义政治学所标榜的价值中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1.什么是“氏族”?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氏族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三、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 (一)奴隶制国家的特征 • 1.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 2.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奴隶社 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 者——奴隶本身。 • 奴隶社会必然地形成奴隶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尖锐矛盾,自由贫民与 奴隶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和斗争反映在政治上,就是统治 与反抗统治的斗争。 • 3.奴隶制国家所采取的统治形式虽然各不相同,有君主制、民主制、 贵族制等,但在本质上都是奴隶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压 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都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的阶级专政。 • 4.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通过其职能反映和体现的。奴隶制国家的内部 职能,是用暴力统治和宗教麻痹的方式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 压迫群众;外部职能是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侵略。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 所谓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 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 和概括。国家的本质是由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的阶级决定的,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 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共 同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 • 因此,国家历史类型划分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 和阶级实质。据此,国家的历史类型分别有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前三种 类型的国家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都是少 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因此,统称为剥削者类 型的国家。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三、古代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1-2章)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概念)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政治学原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是A.政党问题B.政策问题C.领导班子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2、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将政治学与伦理学分开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 马基雅维里D.黑格尔3、孙中山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意在指出政治是A.立法和执法的过程B.争夺权力的活动C.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D.围绕政策制定和执行而进行的活动4、被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A.马基雅维里B.霍布斯C.洛克D.卢梭5、老子和庄子的治国思想是A.德治B.礼治C.法治D.无为而治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含义的基本观点有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D.政治是实现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活动E.政治活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从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来看,其政治观主要包括A.伦理学政治观B.神学政治观C.法学政治观D.社会学政治观E.行为主义及后行为主义政治观三、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揭示了政治现象的时间范围,即政治将永恒存在。
2、面对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的政治现象时,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的“价值中立”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3、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A5、D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三、判断题1、错2、对3、对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一、单项选择题1、对国家起源问题作出了特别精辟、详细和科学论证的著作是恩格斯的A.《共产党宣言》B.《反杜林论》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D.《国家与革命》2、马克思主义认为,自行消亡的国家只能是A.福利国家B.现代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3、暴力论国家起源说的要害是认为A.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B.国家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C.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D.国家创立了阶级4、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是A.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B.提高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C.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D.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著名论断主要说明A.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D.国家是主权、领土和居民构成的实体E.国家是个历史现象2、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有A.三要素说B. 国家至上论C. 神权论D.契约论E. 暴力论3、与其它权力相比,国家权力的特性主要表现为A.强制力的垄断性B.普遍的约束力C.主权性D.道德性E.社会性三、判断题1、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并设置了公共权力。
自考政治学概论3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3.2.2 更替方式
3.2.2.1政治革命
选择题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3.2.2更替方式
3.2.2.2政治改良
选择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的 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 类型的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3.3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尖锐时
• 爆发大规模的 奴隶暴动和奴 隶起义
3.3.1奴隶制国家
3.3.1.2 职能
选择题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内部职能
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 手段:①暴力机关、残酷镇压;②宗教麻痹
单选题 1分
1.欧洲中世纪存在的主要国家类型是( )
A 奴隶制国家 B 封建贵族国家 C 资产阶级国家 D 神权国家
提交
单选题 1分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第一节、国家的历史 类型 第二节、国家形式 第三节、国家机构
秦始皇
国家分类 外部特征
人数的多寡 政府的掌控度
内在本质
地理环境 奴隶制
君主国
主权国
海洋国
封建制
贵族国
部分主权国
大陆国
资本主义
民主国
殖民地国家
社会主义
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P51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类型的更替规律:
法西斯主义国家
是资产阶级民主失败的结果 法西斯政权的代表是德国、 法西斯政权的代表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法西斯主义理论基础: 种族论” 法西斯主义理论基础 : “ 种族论 ” 、 “ 国家至 上论” 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 领袖权威论” 生存空间论” 统治形式: 以军事或准军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 统治形式: 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 会 , 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 , 政治统治 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社会彻底政治化了 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 摧毁后, 摧毁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
经济基础: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包 公元前30世纪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公元前 世纪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括奴隶本身 形成的苏美尔、巴比仑、 形成的苏美尔、巴比仑、亚述国家
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 公元前20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 公元前 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都是古老的 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
2.封建制国家
中国开始于春秋战国, 中国开始于春秋战国 , 历时 两千多年;在西欧起始于公元5世 两千多年;在西欧起始于公元 世 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历时一千 多年。 多年。 在本质上, 在本质上,封建制国家是封建 主阶级对广大农业劳动者进行剥 削和压迫的工具 当然, 工具。 削和压迫的 工具 。 当然 , 不同的 封建制国家在生产资料占有的方 不同。 式上有所不同 式上有所不同。
自考 00312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国家的起源:(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1)政治学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国家起源、性质、分类、政府的结构与类型、宪法条文及其类别等。
第二个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以政治权力为研究对象。
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第一,提出了国家的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1)政治学基础原理〔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建立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2)儒家学说提出"为政以德"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主要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的.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因而他试图在理想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关系中来寻求善的结论.著作《政治学》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时期,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段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的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包括:(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段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段本质.(5)经济分析.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的起源的研究,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氏族就是有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换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按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现代的西方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本质是由这种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积极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为: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是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概地反对改良,但不满足改良,不停留在改良上,改良必须服从革命的原则和目的.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而取得统治阶级的让步,革命者应当利用这些让步积蓄革命力量,进而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而改良主义者则是停留在改良上,满足于统治阶级的让步,甚至阻止群众革命.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了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古罗马和斯巴达的奴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3、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中国封建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导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和西方封建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侧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充足的货币集中少数人手中、广阔的劳动力市场.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充满剑与火,血与泪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3、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的途径:对农民土地的剥削;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人口;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夺殖民地,获取资本,扩展世界市场.4、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私人所有;〔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5、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2015年自考政治学概论考点: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方式
2015年自考政治学概论考点: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方式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方式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
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是社会政治发展的质变,代表着旧的生产力的阶级及其国家与代表着新的生产力的阶级及其国家本质上是对立的,而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虽然已经腐败,甚至腐朽到了极点,也不会自行崩溃,旧的统治阶级也绝不会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旧的政治统治,才能完成一种国家类型向另一种国家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方式。
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尽管如此,改良毕竟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获得的,在某种程度上对被统治阶级是有利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
当革命的形势还未成熟,革命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推翻旧政权时。
采用改良的方法是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反对改良,而是反对用改良否定革命。
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前,改良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
取得胜利以后,改良在国际范围内仍然是一种’副产品’,但对取得胜利的国家来说,如果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实力显然不足以用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又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
”列宁十分深刻地指明了革命和改良在无产阶级斗争中的地位和关系。
这就是说。
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则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改良来提高人民的政治、经济地位,锻炼和教育人民群众,积蓄革命力量,从而为社会和政治的彻底变革创造条件。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特征: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2)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3) 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 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 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
3.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
时间: 萌芽于西欧封建社会末期 社会条件:生产工具改进→农业发展→分工的
细化→出现了专用于交换的产品生 产→ 商品贸易和货币关系→新的阶 层的产生:资本家
途径:革命
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以英国、法国和德 国为代表。
本质特征
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产阶 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 民的机器
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 公元前 20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 ,都是古老的
盾 奴隶制国家
实质: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其中最发达的奴隶制国家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经济基础: 奴隶占有制 统治方法:(1)极端残酷的暴力方式(2)宗教
迷信
统治形式:君主制、
“直接民主制”、贵族制
实质:奴隶主对奴隶的阶级专政
2.封建制国家
中国开始于春秋战国,历时 两千多年;在西欧起始于公元5世 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历时一千 多年。 在本质上,封建制国家是封建 主阶级对广大农业劳动者进行剥 削和压迫的工具。当然,不同的 封建制国家在生产资料占有的方 式上有所不同。
经济基础: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
资料
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劳动者的矛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国家的历史类型 ●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 ●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概述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 家的分类问题 最早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 是亚里士多德 非本质性的分类和马克思主义 的本质分类
国家分类 外部特征
人数的多寡 政府的掌控度
内在本质
地理环境
奴隶制
君主国、专制国家
主权国
பைடு நூலகம்
海洋国
封建制
贵族国、寡头国家
部分主权国
大陆国
资本主义
民主国、暴民国家
殖民地国家
社会主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
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节 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1.奴隶制国家
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在公元前40世纪形成的埃及王国
公元前30世纪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经济基础: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包括奴隶本身
形成的苏美尔、巴比仑、亚述国家
具体特征: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 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专政。
4.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本身有
固有的无法解决的矛盾
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知识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基本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 改良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革命是政权的更换,改良是局部的改善 革命是历史必然,改良是统治阶级的让步 革命是用暴力手段完成的激烈社会变动, 改良是渐进的,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盾
实质:地主阶级的专政
封建制
西方
(经济)
中国
地主占有制
领主占有制
(国家结构)
分封割据制
(权力结构)
中央集权制
官僚制 政治思想宗法化
等级制
(政治文化)
直接宗教统治
中国官僚制的特点
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 严密组织 封建官僚按官阶享有特权,特权成官僚制 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