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讲义-期末复习(二)-人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讲义-期末复习(二)-人教版(含答案)

期末复习(二)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课型一对一/一对N教学目标1、认识厘米和米,掌握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2、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学会画线段(限整厘米)3、结合生活实际估测物体的长度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角的特征,并能判断角,画角5、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并会用三角尺正确判断,会画直角6、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重、难点重点:1,2,4,5难点:3,5课首沟通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孩子近几天的学校或家里的生活,促进与孩子的关系。

3、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对孩子在本周学校课程中存在困惑的地方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4.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5.正方形有( )个顶点,( )个角, ( )条边。

6.从( )个点起,用( )向不同的方向画( )条线,就画成一个( )。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关系,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 )。

(1)有多少棵 ? 8. 直接写得数(1)9×4= 5×5= 7×6= 2×8= (2)35+40= 63-60= 6+9= 56-8= (3)3×8+8=9×1+8=82-7-30=6×8-8=9. 动物乐园。

(2) 有多少朵?(3) 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提出来并解答。

导学一 : 长度单位知识点讲解1例 1. (考点1:厘米和米的认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座桥长约80()(2)一支铅笔长约12()例 2. (考点2: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先量出下面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知识点统一长度单位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准确估测。

2.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知道物体有多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

“米”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 m=100 cm。

认识线段画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线段的测量方法: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右端点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就是几厘米。

也可以先以其他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对应的刻度,起点和终点对应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线段的长度。

3.画线段的步骤:①先画一个端点。

②再把直尺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

③从刻度0开始沿着直尺画,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

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①头脑中要有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②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一估。

③根据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解决了参观博物馆情境中的问题,还学习了用竖式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问 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既是学生个性化算法的展示,又可以让 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板块三、课堂练习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 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的进位加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 的能力。 3.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 高,使学生体会到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不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去探索、 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认识不同 的算法,既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又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突出笔算的方法,既传承 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直接写得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复习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资料

二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資料一、米和釐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釐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這幾,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45、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

6、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它的兩條邊是射線不是線段。

射線就是只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出長度。

如:(邊)(頂點)(邊)7、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就畫成一個角。

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課本41頁圖例)。

8、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

正方形、長方形都有4個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寬度有關。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於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於直角的角二、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1、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加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加起。

③如果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減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減起。

③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作10再減,計算時十位要記得減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個接近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整十整百來計算。

方法:個位小於5的少看,個位等於或大於5的多看,看成最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

如:49+42≈90 28+45+24≈10050 40 30 50 20注:當問題裏出現“大約”兩個字時,就需要估算。

3、求“一個已知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多多少、少多少?用減法計算,用“比”字兩邊的較大數減去較小數。

4、多幾、少幾已知的問題。

比誰少幾,就用誰減去幾;未知數比誰多幾,就用誰加上幾。

三、表內乘法1、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簡捷。

2、相同加數相加寫成乘法時,用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2×3=2×5=4×2=5×1=5×3=4×3=5×5=1×4=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教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

(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

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

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4)汇报解答方法。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7、8、9的乘法口诀单元备课和教案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7、8、9的乘法口诀单元备课和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的7~9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四、教学难点:熟记7~9的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五、集体备课意见: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5、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六、课时安排:大约14课时7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执教:第一课时时间:教学课题:七的乘法口决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7套七巧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75-26-35=45+27-59=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

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谁设计的最合理?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洁推理的经历,造就学生的推理实力,造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xx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xx最新1一、特点分析总复习是分两局部支配的,一局部是对学问的整理,另一局部是供练习用的习题。

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一样的特点:1.复习的内容集中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相识图形,相识钟表,用数学。

并且在编排时留意突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展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展整理和比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相识,造就了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2.复习的线索清楚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局部内容。

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学问的线索,一方面学生依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依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学问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1.复习的导向不同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幸免总复习的盲目性。

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

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亲密的详细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

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日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学问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造就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原教材的总复习是稳固所学的学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 总复习1 数与代数(3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 总复习1 数与代数(3课时)

1数与代数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课时目标导航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笔算的方法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难点:能够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回顾整理【回顾】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1)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时候应注意什么?(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怎样列式?(3)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师生互学总结:(1)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用加(减)法计算。

(3)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知识应用1.完成教材第101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

3.小朋友跳绳。

小强小青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1)(2)小强和小青一共跳了多少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第1题:948394931827306323864785第2题:7325760357第3题:(1)13+9=22(条)13+22=35(条)答:花面神仙鱼有22条,两种神仙鱼共有35条。

(2)答案不唯一,如: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13-8=5(条)答:透红小丑鱼有5条。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的计算相信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从多个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就是在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断地补充同学的观点的过程中使表述更加清晰,学生是在复述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单元重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单元重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单元重难点---1. 单元主题:数字0~100的认识和积累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中,数字0~100的认识和积累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识别和书写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2. 数字的认识和书写学生要能正确地认识和书写数字0~100。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字,比如6和9,或者7和1,需要进行重点训练和区分。

而且在书写时,要注意数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数字形状,比如4、7、9等。

3. 数字大小的比较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在比较数字大小时,要能够正确地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

通过比较大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直观认识,为后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4.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学生将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在加法中,要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列竖式。

在减法中,要能够正确地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列竖式。

总结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正确地认识和书写数字0~100,还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这对于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基础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0~100的认识和积累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数字的整体认识和积累,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会在文章中深入探讨数字0~100的认识和积累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有益的帮助,让你对这一部分的数学学习更加深入和灵活。

数字0~100的认识和积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而测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将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而不是线段。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使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例如,49+42≈90,28+45+24≈100.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三、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例如,5+5+5+5表示:5×4.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一、复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36—37页练习。

本单元通过学生熟悉的外出参观活动和奥运金牌榜为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直观图展开两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教学,例题的呈现层次清晰,循序渐进。

例4安排了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了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主要解决了两步计算式题竖式如何简写的问题。

例5呈现的连续两问问题为后续学习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打好基础。

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顾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整理的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比辨析。

第2题呈现了三组式题引导学生回忆两步式题的计算和计算顺序与结果的关系,引导学生有步骤解决这类题目。

二、复习目标1.结合具体题目,通过课前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回顾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对比二者的异同,能正确较熟练地计算相关题目。

2.通过计算、观察、对比,总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能用简便的竖式帮助计算。

3.进一步借助画图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两问的实际问题,能自觉反思解答是否正确。

三、复习重难点重点: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难点: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实施资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教学课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课时作业。

五、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复习任务:1.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阅读课本第11—34页,像第一单元那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内容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把这个单元的内容整理为几个方面?为什么这样分?(2)你能为每个内容补充上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吗?(3)每个要点你有什么好的经验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2.完成课本第35页第2题和第36页第4、5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学⼆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以后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教师们在课前做好教案教育学⽣很重要。

那么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家喜欢! ⼆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cm,借助实物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法: 经历统⼀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的长度单位,⽤厘⽶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法 教学⼯具 课件、数学课⽂、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课件出题图⽚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法,⼤多⽤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作测量。

下⾯每4个⼈为⼀组和⽼师⼀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的五拃长,⽼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的是不同的⼿,结果⼀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的直尺,看看上⾯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格⼤格厘⽶. 尺⼦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上的0表⽰起点。

b我们⾝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字格本,⼩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操作量⼀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docx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本章节内容包括表内乘法的定义、计算方法、运用范围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表内乘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规律,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表内乘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表内乘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游戏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表内乘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表内乘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运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一、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
4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
(边)
(顶点)
(边)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
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
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三、表内乘法
1
2
如:5+5+5+5 表示: 5 × 4 或 4 × 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积÷因数=因数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或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5 就是5的3倍。

四、观察物体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

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六、数学广角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