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5.1《你今年几岁了》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1你今年几岁了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1你今年几岁了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1你今年几岁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询问和回答年龄。

2.学会用英语说出自己和他人的年龄。

3.掌握数字1-100的英语表达。

4.能够结合问句回答用语正确表述。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如何询问和回答年龄。

2.难点:数字1-100的英语表达。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自我介绍,然后和学生用交流方式来询问他们的姓名及年龄。

2. 新课内容(15分钟)1.呈现数字 1-100 的英语表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读出来;2.呈现“问询和回答年龄”的表格,并向学生讲解其用法;问询回答How old are you? I am years old.问询回答How old is he/she? He/She is years old.How old are they? They are years old.3.教师示范,让学生跟读英文发音,并练习三个表格的问句和回答。

3. 呈现对话/活动(10分钟)1.读一段对话或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练习询问和回答年龄。

2.活动方式:让学生分成小组,两个学生之间互相问候,询问对方年龄,并尝试回答对方问题后,向全组汇报交流。

4. 练习(10分钟)给学生时间进行练习,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1.整理所学知识,学生口头简单总结本节课内容;2.回顾数字表达和问答年龄,让学生再次自我练习口语表达。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学生掌握数字1-100及年龄的英语表述方式,能够正确地询问和回答自己和他人的年龄。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则性操作和情景还原,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在活动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

对于随堂检测的评价也要及时梳理、辅导,为下节课教学发挥引导作用。

数学七年级上北师大版5-1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北师大版5-1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教学过程
提示
创设情境
教师用诚恳的态度寻求学生的帮助:“有道题把我难住了.”然后拿出一道有趣的、可以用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例如:日历的游戏)
温故知新
上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探讨后,联想到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程解答,这时,教师请同学们回忆、总结方程的描述性定义,并一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
巩固新知
通过大量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1):模仿教科书第149页中的内容,让两名同学表演“小明”和“小彬”的游戏.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方程.
问题(3):共同分析教科书第149页中“小颖”种的树苗的生长过程,并同时给出书中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并鼓励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角度地思考.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还要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自然语言、符号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遵循巩固性原则.
设下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后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3):通过投影仪展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和第150页中的相关问题.
问题(4):通过图片展示一些世界著名足球场地的简介,教师同时做适当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足球场地的整体设计、座位的安排和容量等方面都和数学有着密切联系,然后给出第150页中关于足球场的问题.
*总结归纳
让学生将上面列出的方程放在一起分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要求学生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并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 你今年几岁了》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 你今年几岁了》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5.1 你今年几岁了(1)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重点难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一张挂历上,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3个数,和不可能是()A、60B、39C、40D、572、请学生回忆方程的描述性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新课:(一)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1、模仿收本P149中的内容,让两名同学表演“小明”和“小彬”的游戏,师生可共同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方程。

2、课件展示“小树”长高过程。

问题:“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则可得到方程40+15x=100。

3、题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01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截止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94%。

”问: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设: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则可以得到方程(1+153.94%)x=36114、城关中学操场的周长为300米,如果长和宽之差为30米,那么我们学校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设操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30)米,则可以得到方程2[x+(x+30)]=300。

(二)归纳总结议一议:以上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1、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三、练习:见书本P151 1、随堂练习2、习题2,请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问题。

(并列出方程)四、作业:作业本感谢您的光临,并恳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平湖市城关中学钱夫良2003/11/265.1(2)你今年几岁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你今年几岁了(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你今年几岁了(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你今年几岁了(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你今年几岁了(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你今年几岁?教学设计(2班)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你今年几岁”的第二节课。

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观察并总结方程的性质。

然后,利用方程的基本性质求解一元线性方程。

解方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举例说明方程的基本性质。

2.试着用方程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过程和方法1.通过类似天平的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2.通过解方程,我们知道解一元方程就是利用方程的基本性质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上一节课列出的部分方程,体会利用方程可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养成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1.等式的基本性质.2.体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方程的基本性质用于使方程变形,直到将其转化为x=a(a是常数)的形式,并且可以给出每个变形步骤的基础教学方法直观的启发式引导通过天平试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变形,引导学生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要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并回顾检验方程解的方法,使他们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教具天平一架、砝码一盒.投影片两张:第一例1(记录为§5.1.2a)和第二例2(记录为§5.1.2b)的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老师】上节课,我们把几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一元线性方程组,但只列出了方程组,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求解方程。

在小学里,我们用反运算来解AX+B=C形式的方程。

但对于更复杂的方程,例如某个数与2和3之和的2倍之差1,比某数的41大1,求某数.如果我们设某数为x,可以得到方程是什么呢?6[生]得到的方程:十、22x?3.146[老师]很好,但是我们怎么才能找到x呢?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用逆解来解决这个问题ⅱ.讲授新课1.等式和它的性质学生们,我在这里有一个平衡。

北师大版七上《你今年几岁了(一)》word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上《你今年几岁了(一)》word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了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等知识,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 但这个过程没有给“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准确的理性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简单方程的简答、简单数量关系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解方程的能力.这时解方程的操作依据为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简单算理.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课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多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从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多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感受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教学目标1。

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

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

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内容:让学生课前阅读本节教材上的内容,结合课本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内容的特点,粗读并简答各种背景下的设问.目的:通过读书的过程,首先让学生回忆起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对课文所设置的较简单又熟悉的实例中的各种量的关系分析清楚,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实际效果:通常,多数学生能够分析教材实例中所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表述不规范的问题,以备后面教学时提醒。

环节二:情境引入(归纳总结,给出方程的描述性定义)内容:课本第166页~167页的四个例题.(1)以四人小组做猜年龄的游戏,每个小组会有几个不同的等式.如:我的年龄乘2减5等于91,你知道老师多大了吗?学生算出老师48岁了.(2)结合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对所列等式进行观察分析.实际效果:六人(一)小组得出如下的结果.1、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232、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213、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194、我的年龄的2倍减5得17六人(二)小组接着算出了以上四位同学的实际年龄为14、13、12、11.并由此得出了四个等式:设某人的年龄为X岁,2X-5=232X-5=212X-5=192X-5=17同时本小组的同学还提出另外的求年龄的方法.如:我的年龄的3倍加3得42,你知道我几岁吗?可类似得出 3X+3=42的等式.此时的学生已经自觉地使用方程,计算不同关系下的年龄问题,并顺利地求出了方程的解.有的同学还提出:任何一个人的年龄仿上述方式都可以求出.由此反映出学生善于分析、研究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由学生归纳出方程的描述性定义.环节三:实际问题的方程布列(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内容:课本P166—P167三个实际问题.并提出下面的问题:1、你能找出每个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吗?2、结合题中的设问,用到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代数式呢?3、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呢?4、列出你所要的方程了吗?5、上述过程你感受到了什么?6、观察以上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目的: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列方程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键又是什么?问题1、2的设置,让学生认真审题,培养学生准确获取题中所给信息的思维习惯.问题3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确不同的代数式,在同一个环境下,表示着同样意义的量.问题5的设置属于开放性思维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建模是列方程的核心,找不同的代数式表示同一个意义的量的列方程的关键的数学思维品质.当然有其他方面合理的收获也要鼓励学生,使他们学会思考.问题6的设置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实际效果:如:同学甲分析“种树”问题.“树苗原高40cm,X周后张高了5Xcm,(40+5X)cm为现在的高度.又知现在的高度为1米.(40+5X)cm与1米这两个不同的代数式表示同一个意义下相同的量.即树苗X周后的高度.由此列出方程为:40+5X=100 (这里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同学们个个完成的都很好.同学乙还提出对足球场问题设问的改编,“如果设足球场的长为X米”,情况如何?学生结合自己课前预习时的感知,通过问题串的解答,对方程的布列这一数学模型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六个问题串的设置,逐步引发学生对列方程的核心与关键的思考,由此让学生对第五个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1)列方程实质在找一种变化规律;(2)列方程分析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由此产生的新的量是审题的主要环节,也是数学建模思想的简单的应用;(3)分析出以上诸多量中,表示同一意义下的等量是列方程的关键;(4)上述诸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结论的得出,源于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不断地综合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环节四:练习提高内容:提供教材上的相应练习、或补充必要的练习。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5.1你今年几岁了(2)教案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5.1你今年几岁了(2)教案
-3X=15;
.
1.课本“想一想”、“关心小彬解开猜年龄之谜”
2、随堂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时要紧内容:
〔1〕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及考前须知;
〔2〕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及考前须知。
课本170页习题
教学
反思
呈现现象
改进
措施
教案
签阅
【二】
情境引入〔实践操作,天平称量过程〕
【三】
等式差不多性质的进一步理解
【四】
联系与提高
【五】归纳小结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本节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老师的协助下,让学生实际操作用天平称量物体.
1、实际操作归纳出了等式的差不多性质【一】二.
2、通过引导并类比,分析出初中所学等式的差不多性质一,有别于小学所学内容.“等式两边可同时加上同一个整式”.
3、归纳出了数学表达式:
假如a=b,〔a、b为代数式〕,
那么〔1〕a+c=b+c其中c为代数式;
〔2〕ac=bc其中c为任意有理数;
〔3〕 其中c≠0.
⑴选编几个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练习题,分析正确与错误之处。⑵课本例1、例2
例1,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1〕X+2=5;〔2〕3=X-5.
例2,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并能用它来解方程.
难点:查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教学用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观看分析归纳总结
板书
设计
§5.1你今年几岁了〔2〕
【一】等式的差不多性质
【二】例题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你今年几岁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你今年几岁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你今年几岁了》教学设计
陈国玺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 一、教学任务分析rn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重点.rn2.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用多种方法列出方程.rn二、教学目标设计rn依据课程标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如下:rn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陈国玺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炼化中学,1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采撷·数学化·反思——"你今年几岁了(一)"一课教学设计 [J], 段媛媛
2.深度学习来自认知的不适r——北师大版四上《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J], 李培芳
3.学习新教材认清新特点把握新要求——义教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实验教材学习体会 [J], 王政
4.操作感悟升华——北师大版五上\"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J], 宁敏
5.自主探究触及本质——北师大版四上\"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J], 蔡红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

《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

你今年几岁了(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方程。

教学思考对天平实验中反应的数学信息能用数学式子进行表达。

解决问题`通过天平实验,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基本性质的应用体会解方程的目标,就是将方程化为a x =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的数学结论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来解方程。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将几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即一元一次方程,可是只列出了方程,并没有将实际问题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再求出方程的解。

在小学,我们曾经利用逆运算求解形如c b ax =+的方程,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方程,例如这样一个问题:某数与2的和的41,比某数的2倍与3的差的61大1,求某数。

如果我们设某数为x ,可以得到方程是什么呢? 163242+-=+x x 但怎样才能求出x 呢?如果还用逆运算会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研究等式的性质,以它作为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新知,学习新课1、等式和它的性质(1)猜一猜: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架天平,现在我把“天平”做为谜面,请你们打一个数学术语好吗!(2)实验: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质量相等的物体,使天平保持平衡。

第一步,在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法码,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第二步,在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法码,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结果:如果我们将天平看成等式,就可以得到等式的第一个基本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根据上面的实验,大家想一想,如果天平两边的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例如3倍)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例如21),天平还保持平衡吗?性质2:由此我们得到等式的第二个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性质的数学表示(字母表示)① 若y x =,则c y c x +=+(或c y c x -=-)其中c 是代数式;② 若y x =,则cy cx =(c 为一数)或cy c x =(且c 为一数,且0≠c )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例1]:(1)52=+x (2)53-=x分析:解方程的目的即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方程和演变为a x =的形式,现在可供我们采用的方法有2种,一是利用逆运算(小学);二是利用等式的性质,下面我们尝试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方程。

《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

《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

你今年几岁了(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刻画出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互相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发探究游戏: 展示某月日历,让学生说出任意一行或一列相邻3个数的和,则老师可迅速告诉你这三天是几号。

想一想 老师的年龄乘2减去5得数是75,你能告诉老师今年多大了吗? 归纳 含有未知数等式叫做方程。

我们在前面学过代数式、等式和方程,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刚才的“日历中的问题”和“猜我的年龄”大家已能体会到用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个实际问题,看看大家能否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方程。

探究新知、学习概念[例1]:有一位科学家,他年龄的61为少儿时代,121为青年时代;随后,用71的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又过了5年,他培养了一个研究生,研究生和他一起合作了他半生,直到4年前才离开他,问这位科学家今年多大年龄?设今年为x 岁,列出方程是x x x =+++++425)7112161( [例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程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如果设x 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

[例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约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9%,问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如果设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

七年级数学上册 《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你今年几岁了》教案

你今年几岁了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你今年几岁了》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你今年几岁了》提取于学生的切身体会,其中渗透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本课时是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方程定义的探索,了解方程的相关特点;②初步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方程含义的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学问题的严密性。

3、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理解学习方程的好处,能够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决它;(2)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摸思想。

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波、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同学们,我现在给出2009年10月份的日历,要求同学们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这三天是几号,同学们知道我是咋样知道的吗?如果设中间的日期为x,则上一个日期是(x-7),下一个日期是(x+7),由此可以得到等式:2、知识探究(1)方程的定义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1你今年几岁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1你今年几岁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1你今年几岁了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45分钟)•知识点:数字年龄、汉字年龄•教学目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数字年龄和汉字年龄教学步骤和内容Step 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时,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提问学生现在的年龄,引出今天的课题。

Step 2 学习数字年龄2.1 观看视频•播放数字年龄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学习数字年龄表达方法。

2.2 学习数字年龄表达方法•向学生介绍数字年龄的表达方法和读法:例如14岁,读作“十四岁”,注意要把读音衔接起来,读成一个整体。

2.3 练习数字年龄表达•选择2到3名学生,让他们到讲台上表达自己的数字年龄,其他学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练习。

2.4 巩固与小结•布置数字年龄的相关作业,进行反复练习,并进一步巩固数字年龄的表达方法。

Step 3 学习汉字年龄3.1 观看视频和图片•播放汉字年龄相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图片了解汉字年龄的表达方法。

3.2 学习汉字年龄的表达方法•给学生一个表格,让学生观察汉字年龄表达方法,并进一步了解每个汉字的正确写法和顺序。

3.3 练习汉字年龄表达•让学生互相进行汉字年龄的表达,并进行教师的点评和纠正。

3.4 巩固与小结•布置相关的汉字年龄书写作业,进一步巩固这个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汉字年龄的表达方法。

Step 4 总结和反思•总结课程内容,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

参考资源•电子版学生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师用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视频和图片资源:活动室、网络•汉字表格资源:纸质练习册总结通过本堂课,学生掌握了数字年龄和汉字年龄的表达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年龄。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视频、图片、互动练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以活动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数字和汉字年龄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七上5.1你今年几岁了 (3个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七上5.1你今年几岁了 (3个教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你今年几岁了(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刻画出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互相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课前准备:*思维陷阱(这样一个课前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缩短了和教师的距离,感觉很放松,很愉快,消除紧张情绪)一条船刚刚靠岸,你第一个登上船。

第二个上船的是个小同学,只有八岁。

第三个上船的同学,比第二个上船的同学大一岁,今年九岁。

第四个上船的同学,比第三个上船同学大一岁,今年十岁。

以此类推,那第一个上船的同学,今年几岁?*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大小长105米宽68米板书设计:5.1你今年几岁了(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方程。

*教学思考对天平实验中反应的数学信息能用数学式子进行表达。

*用快门读通过天平实验,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槽总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二、重点和难点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来解方程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天平、砝码五、板书设计七、教后感你今年几岁了(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的内容是《你今年几岁了》第二课时,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数学]你今年几岁了教案2 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你今年几岁了教案2 北师大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你今年几岁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方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受教育的过程迅速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通过一条含未知数的等式引出“方程”的含义,了解方程的特点及相关概念(及方程的解或根)⑵初步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方程”的含义教学,教会学生会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数学问题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理解学习方程的好处。

能够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决它。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尝试适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或相关图片(比如:某长方形足球场,足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数学”在我们的身边处处可见。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来猜猜某位同学的年龄。

(板书课题-----------你今年几岁了)首先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我一个问题,让我先猜一猜你的年龄。

师:你能告诉我,“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21生1师:那么你今年13岁。

(有些学生可能还有疑问,因此再请不是13岁的同学在次回答刚才的问题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23 (19)生2师:那么你今年14岁(12岁)我究竟为什么会这么快猜出你的年龄呢?(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因此可以先用字母x表示某同学的年龄,则“乘2减5”就可表示为2x―5即得到一条等式2x—5=21 2x—5=23 2x—5=19像上述这些等式被称为方程。

]板书:“方程”二、探究新知1、问:到底怎样的式子被称为“方程”呢?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2、判断是不是方程上述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你今年几岁了(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方程。

*教学思考
对天平实验中反应的数学信息能用数学式子进行表达。

*用快门读
通过天平实验,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槽总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二、重点和难点
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来解方程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天平、砝码
六、教学设计
七、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