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是人类拥有的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它能使我们相互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能使我们更好地保存和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能使我们分享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科学知识,进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特点。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化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语的关键期,是连贯性语言逐步发展的时期。到幼儿末期儿童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口头言语。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巧的发展等方面。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现状
(一)儿童发展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是3至7岁
教育心理学家M·B加麦佐[苏]在《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教育者还要懂得,在每一个年龄期,对于最有效地发展心理的某些方面,都存在最适宜的条件。学龄前期(3至6岁)对发展儿童语言是最有利的,是敏感的年龄期。语言的发展和具有直观效能的思维的发展则是这一年龄期的新构成物。”他又说:“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由于一系列需求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同成人及同龄儿童交往的需求,决定儿童个性的形成。同成人交往的扩展,是以学龄前儿童日益增强的独立性及其与熟悉周围现实范围的扩大为基础的。在这个年龄期,语言成为主导的交往手段。成人的职能在于他给儿童提出认识的任务,并为其提供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儿童的职能在于接受这些任务和方法,在自己的活动中积极地利用它们。”
(二)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积累——理解——运用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一篇杂文中谈到幼儿学习语言的情况时说,人们学习语
言都经历了从不断地吸取、记住——积累到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理解,最后能够说了——运用,这样三个阶段。幼儿学习语言也不例外。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因果键。积累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但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积累。指导儿童积累语言是启蒙教育首要的基础任务。我国当代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教学的根本问题,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
(三)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智力的开发同语言的发展密不可分
被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教育研究之一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智力发展速度的设想。认为儿童4岁时就已达到普通智力的50%,到了7岁又增加30%。这就是说,儿童人学前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时期,这个时期语言发展的好坏,对儿童的成长关系极大。发展智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一代新人的迫切要求。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新的一代不仅要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而且还必须具有想象、创造、竞争等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特别是我们民族共同语——汉语普通话的使用能力是开发智力这个问题上力求探索一条途径,为我国学前教育,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根据以上理论和现状,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的指导思想是:遵循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抓住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提前在学前班教会幼儿听、说普通话,基本扫清语言学习的障碍,为提高儿童的素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探明这些因素及其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影响儿童语言学习的
因素有:
(一)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只是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和规则性。先天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和规则性,要在后天得以实现,自然要受到后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谓生理因素,是指整套发音系统(例如口腔、声带、器官、肺等)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
(二)心理因素
语言能力无论是印入人性的(例如听和阅读)还是表达性的(例如说和写),都建立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语言能力是受一般认知能力制约但又有自己特殊性的认知能力。
(三)社会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庭的和社会的诸多因素交叉组成而成的。儿童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活的语言的,因此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巨大的或细微的影响。
2.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
曾经说的神童大都是学习语言的佼佼者。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成人的言语,儿童受很大的影响。
3.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
学习都是一样的。语言的学习和其他的学习一样。如果经常得到鼓励,便会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欲望,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经常受到指责、批评,提出苛刻的意见,这将会使儿童失去学习语言的信心,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说话。
严重者有自闭症的倾向。
三、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
(一)在主动模仿中学习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模仿是涉及语音模仿的发展。他认为模仿不是天生的本能活动,是习得的。他在描述两岁前智力发展阶段时,也谈及语音模仿的发展。
两岁前各个小阶段模仿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哭。苦事对外界刺激的反射,不是模仿。这阶段还没有模仿。
第二阶段:偶发性单个模仿。这是模仿的第一阶段,是从第二个月开始的。其特点是:
1.发生传染。别人的声音引起婴儿的发声。但这种发声并非对所听见声音的确切模仿。
2.相互模仿。先是成人没模仿婴儿,然后是婴儿模仿成人。
3.偶发性模仿。模仿过去曾经听见过的声音。但不是听见声音后立即模仿。
皮亚杰解释说,听见声音是知觉,由此形成一个同化的图式。婴儿去重复这个声音,就是对声音的顺应。当他听见别人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相似时,便顺应了那个声音。模仿是同化和顺应的结果。
第三阶段:开始系统的模仿。在这个阶段婴儿能模仿那些他自己自发地能发出的声音。喜欢重复,想把喜欢的声音继续下去但不能发出新的声音。对于那些他听不清楚的音就不加以模仿。
第四阶段:能够模仿新的声音。在这个阶段婴儿自动去模仿,非常关注别人的嘴型,先是慢慢的去尝试,然后就较大胆些,似乎要试一试这种动作的效果。
皮亚杰认为,上一阶段同化和顺应还没分化,故只能模仿已经学会的动作,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