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辛弃疾》精讲精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1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部编版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1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21 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初级阶段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多个省市的《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查内容是这样表述的: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文言句式,理解古诗文句子的意思,翻译文言语句。

课内文言文,只要学生肯下工夫,多读多记一般都能解决问题,而课外文言文阅读则是课内文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顺利解答。

1.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文字内链_点击实体词" target="_blank">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宋史辛弃疾列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宋史辛弃疾列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宋史辛弃疾列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减)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②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A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B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蔡伯坚、党怀英、虞允文、叶衡雅、赖文政:皆为人名。

【材料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课下注解:辛弃疾中年曾长期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博山是他经常游玩的地方。

95.知人论世时,你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对古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理解96.知人论世时,你可以通过关注虚词,对古籍中的句子进行断句理解,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B.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C.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D.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97.知人论世时,你可以通过对关键句的理解,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1)理解诸葛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2)理解辛弃疾: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一、课外阅读(2022·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

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俯眉..暂仕①,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

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

①仕:为官。

①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此:_____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①只是;①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样只是委屈自己2.A3.(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4.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①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可根据方法提示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分析(1)“此乐何极”的“此”是“这样”的意思,因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的“此”也是“这样”的意思。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进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昭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

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②漫,抹掉。

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

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B.所在以礼遣之。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走进词人辛弃疾》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走进词人辛弃疾》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走进词人辛弃疾》含答案班级开展“走进词人辛弃疾”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绍兴十年,生于金统治下的济南府●绍兴三十二年,回南宋任职,时年23岁●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①,时年26岁(一)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虏人凭陵中夏②,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

……粤辛已岁③.,逆亮④.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

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⑤为掌书记,与图恢复。

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不幸变生肘腋⑥.,事乃大谬。

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二)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选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淳熙九年,落职闲居,时年43岁(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四)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嘉泰四年,任镇江知府,时年65岁(五)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选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周亭有怀》)●开禧三年,病逝,葬铅山县,享年68岁【注释】①《美芹十论》:辛弃疾论恢复大计而上孝宗皇帝的奉议。

②虏人凭陵中夏:金人侵犯中原。

③粤辛已岁:到了绍兴三十一年。

④逆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

⑤耿京: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⑥变生肘腋:指耿京被其部下杀害一事。

3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4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202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 人物传记篇

202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 人物传记篇

202X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人物传记篇】寇准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每期会.赋役 2事决乃.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寇准》11适逢、正赶上。

2才。

2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3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寇准》译文: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十九岁时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

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

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从没拿出官府征调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

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

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包拯》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包拯》精讲精练(含答案)

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六)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除:任命,授职B.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至,到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恶:憎恨D.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贵:贵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拯即解官归养归养:辞官回乡,奉养双亲B.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行贿请托C.与人不苟合苟合:苟且附和,曲意迎合D.平居无私书私书:私人用书3.下列各句中,对“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以父母皆老,辞不就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C.以故河塞不通D.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4.下列各句中,对“之”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久之,赴调,知天长县B.第归,杀而鬻之C.贵戚宦官为之敛手D.京师为之语曰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2)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答案与提示1.D(地位尊贵)2.D(私人信件)3.A、C(因。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主题解说】《桃花源记》通过叙述武陵渔人游历“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和平安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三、【重点字词】1、字音字形(1)易错读音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间.jiàn隔此中人语.yù云诣.yì问津.jīn(2)易错字形武陵.人缘.溪行缘溪.行豁.然开朗.平旷.俨.然阡陌..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邑.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问津.2、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阡陌交通....:指老人和小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7)悉.如外人:都。

(8)黄发垂髫(9)具.答之:详尽,详细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下)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1.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理想与抱负。

2.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思维导图】【知识链接】(5分钟)《邓稼先》1.【作者简介】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著名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他还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2.【文体知识】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时代背景】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

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

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他又说:“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

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作者简介】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1929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诗人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陶潜之略传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善属文/择其善者而从之B.尝著《五柳先生传》/尝与人佣耕C.每朋酒之会/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D.但识琴中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小题3】请在原文中找到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并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答案】【小题1】B【小题2】未尝有喜愠之色/ 惟遇酒则饮/ 时或无酒/ 亦雅咏不辍【小题3】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理解,文言实词的解释是文言文中的必考内容,要做好对课内文言实词的掌握积累,同时注意一般词汇的解释技巧,这是完成这类问题的基础。

本题考查的词汇要放在具体的句子中来理解,B项中的“尝”都是曾经的意思。

第13讲:文言文阅读(二)人物传记类阅读-讲义-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13讲:文言文阅读(二)人物传记类阅读-讲义-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4.答题注意事项(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例题解析范文正公①,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缣(jiān):双丝的细绢。

逮(dài):及,到。

殁(mò):死亡。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以养济.群族之人济:救济B. 葬者如再嫁之数.数:计算C. 尝有志.于是矣志:志向D.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活:使……存活2. 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王生者,处士①也。

(最新)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课外文言文提分精练:人物传记篇1》专题复习课件

(最新)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课外文言文提分精练:人物传记篇1》专题复习课件

(4)必持以遗老母
遗: 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 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 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 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节选自《宋 史·欧阳修传》)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未尝离左右
左右:________________
(2)或以语话稍多
稍:________________
(3)尽言方养亲
方: 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
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 :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⑤徙知 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⑥涂潦:洪水。⑦吾侪(chái) :我们。⑧畚(běn)锸(chā):盛土器和起土器,泛指 挖运泥土的用具。⑨版:筑墙用的夹板。⑩堵:古 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示例二:从苏轼动员武卫营官兵协助守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临危 不乱的人。
示例三:从苏轼亲临一线,过家门不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身作则、公而忘 私、临危不惧的人。

辛弃疾微课稿(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辛弃疾微课稿(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一、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有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曰:“(幼安之)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二、剑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代表作莫过于这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最新)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课外文言文提分精练:人物传记篇3》专题复习课件

(最新)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课外文言文提分精练:人物传记篇3》专题复习课件

参考译文:
金履祥,字吉父,婺州兰溪人。(金履祥)幼时就机敏聪慧,父 亲兄弟稍稍地教一点书,(他)就能记住并背诵。到了青年时期, 懂得了要向濂、洛学派学习,他与同郡王柏(一起)拜何基为师。 何基的老师是黄榦,而黄榦又是朱熹的亲授弟子。因此其讲习更 加严密,其造诣更为深邃。当时宋朝的危亡之势已无可挽救,金 履祥就决心不再进取(功名)。然而他具有安邦济世的才略,(他)也 没有忍心迅速地忘掉这些世事。适逢襄樊的军队战事紧迫,宋朝 廷持观望态度不敢去救援,金履祥因此向宋朝廷献策牵制元军并 直捣元军空虚的后方,请求用重兵从水路直接到达燕、蓟,以解 救襄樊的军队,敌人将不攻自破。他详细地叙述海船所经过的地 方,所有州郡县邑,以及大海中的远近岛屿,有难度的容易的远 的近的,处处都是有根据可以实行的。宋朝是最终没有采用(他的 计策)。到后来朱瑄、张清献运用海上运输的便利,而所经的海上 道路,看金履祥以前的上书,(两者)几乎一点差异也没有,于是 后人很佩服他(计算)的精确。
斡里剌懦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 事 犹 胜 基 祸。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共4分) (1)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
(2)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
4. 你觉得萧陶隗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举例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1. (4 分 )(1) 全 、 都 (2) 缺 失 (3) 谁 , 哪 一 个 (4)终了,最后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自是讲贯益密
益:________________
(2)履祥遂绝意进取 遂:________________
(3)会襄樊之师日急 师: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一)
思考与学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间:间或
B.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丐:乞求
C.我缘主帅来归朝缘:因为
D.言逆顺之理……地之要害,甚备备:详细
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B.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C.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即众中缚之以归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使动或意动用法的两项是A.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
B.急追获之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D.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4.促成辛弃疾南归的主要原因是
A.当初辛弃疾与党怀英曾占卜仕途,辛弃疾得到离卦,因此率军南归B.他介绍僧人义端做了耿京下属,没想到义端窃印而逃,耿京要杀辛弃疾,他因此南归
C.耿京命令辛弃疾带着表奏归宋,辛弃疾也早有此心,因此南归
D.因义军内部张安国杀耿京降金,故辛弃疾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后南归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2)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答案与提示
1.B(给予)
2.A、D(都同连词“而”。

B介词,把,将;C介词,用)
3.A、C(A为使动;C为意动)
4.C
5.(1)当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作出决断,怀英得到坎卦,于是留下来为金主做事,辛弃疾得到离卦,就决心南归
(2)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牛相,按力量能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

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块儿学习,称为“辛、党”。

当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作出决断,怀英得到坎卦,于是留下来为金主做事,而弃疾得到离卦,就决心南归。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

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宋朝的军马,弃疾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决断南归。

僧人义端,好论军事,弃疾有时同他有来往。

等到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

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

义端在一个夜晚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弃疾。

弃疾说:“请求给我三天期限,抓不到他,我再去死也不迟。

”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实情跑去报告金帅,急速追赶并抓住
了他。

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牛相,有勇力能杀人。

希望你不要杀我。

”弃疾砍了他的头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勇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弃疾带着表奏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于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

正遇张安国、邵进已经杀掉耿京降金。

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而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张安国正同金将尽兴饮酒,就当着众人捆绑他而回,金将没追上他们。

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弃疾,改做江阴佥判。

弃疾当时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到建康府做通判。

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采纳。

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和短处、地形上的军事要地,极为完备。

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建议不能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