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第6章_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行工程的建设。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

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等。

分封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日耳曼所有制:日耳曼制度起源于日耳曼氏族公社所有制,这个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农民表现为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和占有者。

公有地只是个人财产的补充,它没经过发达的奴隶制,直接进入封建制。

封建领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领主经济建立于西周,是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封地分封给下一级贵族,下一级贵族再分封给下一级,以此类推。

依照宗法制规定,他们一般将这些土地世代相传,使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

于是,土地所有的等级结构形成以天子为首的封建土地所有者阶级。

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即成为固定在土地上的依附农民,也就是农奴。

这就是封建领主制经济。

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抑商政策:抑商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最新-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最新-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世界经济史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时间上从农业革命到20世纪末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从空间上包括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其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绩提高的历史;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第三,社会进步,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

要从共时性角度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扩大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理论视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和逻辑演进,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从农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制度演进及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类历史是不断扩展其自身活动范围,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进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 阐述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2.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范围和时空结构;3.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与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史与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科学哲学意义上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历史方法的经济学;经济史是实证经济学的一部分;实证主义方法包括经验实证方法和逻辑实证方法;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短期的经济现象;经济学一开始就具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传统;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基础理论具有相对性;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历史与现实。

世界经济史第六章 古代世界的贸易

世界经济史第六章 古代世界的贸易

第三节 古代世界贸易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市舶制度 唐代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成为阿拉伯、波斯、 南洋等地区来华和中国外贸商船的出入口,商 业十分繁荣。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广州开始设置市舶使。 北宋自开宝四年(971年)设置了第一个海外 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市舶司”。市舶 司的主要职责:第一,保护和招徕樊商。第二 ,管理出海华商。第三,管制外货。第四,检 查番舶和实行缉私。第五,管理蕃巷。
第二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三、十字军和忽必烈时代
阿拉伯人的兴起对东西方 陆上贸易造成了重要影响。 7世纪时,阿拉伯人政府 了整个中东,随后又扩张 并控制了中亚。直到13世 纪蒙古人征服整个欧亚大 陆时,东西方陆上贸易才 重新开通。
11-13世纪,十字军东 征把西欧各国卷入到东 西方贸易中来。十字军 在东征过程中,将欧洲 的物品带到东方,同时 也将大量战利品带回欧 洲,从而加强了东西方 的交流。
南洋地区是中国与西方贸易通道的必经之地 ,中国很早就与这一地区有贸易往来。 马来半岛很早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地和集 散地。 中国与印度支那地区的贸易起源也很早。中 国出口的主要是丝绸、瓷器、铜铁器皿、文 房四宝等。占城是中国与南洋、印度洋贸易 的中间环节,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三、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是中世纪才开始形成 的。9世纪北欧海盗侵入这一地区导致贸易一 度停顿。直到14世纪,北欧贸易发达起来并 具有重要意义。 14世纪中叶,北部地区贸易量的增长导致汉 萨同盟的建立。
第一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三、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北欧贸易圈还与以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地区贸 易关系密切。罗斯地区事实上处于东西方贸 易的第三条商路上。 罗斯地区同西欧贸易交往的基本商路有两条 :一条以基辅为起点,通过摩拉维亚、捷克 、波兰和德意志南部与地中海相连接;另一 条以诺哥罗德和波洛茨克为起点,向南经黑 海到地中海沿岸,或向北沿着波罗的海经北 欧到西欧。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完整版课件ppt
8
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
(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商品 服务
1000
0
完整版课件ppt
9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 据海关统计, 2003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 85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 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
进口4128.4亿美元, 同比增长39.9%,进 出口顺差255.4亿美 元, 同比下降16.1%。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汉、唐、 元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 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 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中国对外贸易的 动力不足。
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 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 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完整版课件ppt
(汉王朝)之间产生“地区间贸 易”。
交易商品主要是奢侈品
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小
完整版课件ppt
丝绸、珠宝、 香料等
4
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由西班牙出 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哥.达 加马从欧洲绕到南非好望角通往印度。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完整版课件ppt
1
一、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贸易:商品或服务的交换.
贸易产生的条件: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篇专题6世界经济史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篇专题6世界经济史课件

专题篇
10
遵义中考导学(历史)
2.世界市场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时间: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大事:此期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时间: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阶段特征:是世界市场的扩展时期 大事:此期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第三时间: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阶段特征: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 大事: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专题篇
11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专题篇
6
遵义中考导学(历史)
第一次工主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
业革命
由一国向多国扩展 将资本主义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实的科学技术基础,规模广泛 在一些国家中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技革命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专题篇
2
遵义中考导学(历史)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20 世纪 30 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了严 重破坏,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5.经济危机 (1)时间:1929~1933 年。 (2)经济的重大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美 德国 、实 日行 发罗 展斯 军福 国新 主政 义经济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专题篇
8
遵义中考导学(历史)
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社会稳定,战乱和政局动荡都会破坏经济发展 前提资 资本 本主 主义 义生 生产 产关 关系 系的 的建 调立 整和适应,例如垄断的出现及从私人垄断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三)学习经济史的现实意义 1、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如果连经济史的背景知 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 识都不了解,还谈什么经济学呢? 识都不了解,还谈什么经济学呢? 2、开设中外经济史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知道中外经济国 开设中外经济史课程, 包括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特点, 情,包括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特点,经济发展已 达到的水平与阶段,它的历史方位, 达到的水平与阶段,它的历史方位,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 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而提出过的各种理论和方案。 训,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而提出过的各种理论和方案。
三、经济史的主要研究对象
1、什么是经济史? 什么是经济史? 经济史:经济的历史,历史上的经济, 经济史:经济的历史,历史上的经济,过去的经济实践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经济史是经济的历史,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经济史是经济的历史,仅仅是历史 中的一个“ 中的一个“种”;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经济史是要“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经济史是要“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 及其实绩” 即从时间上解释经济结构和实绩的演变, 及其实绩”,即从时间上解释经济结构和实绩的演变, 是用经济学方法来理解和阐释的历史。 是用经济学方法来理解和阐释的历史。 一般认为, 一般认为,经济史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研究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 力和生产关系,或者专门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历史 上某一时段的状态,并从中探索经济的规律性的科学。 上某一时段的状态,并从中探索经济的规律性的科学。 经济史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时间概念引入经济分析。 经济史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时间概念引入经济分析。所 以说,经济史学不同于一般的静态经济学, 以说,经济史学不同于一般的静态经济学,而是动态经 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描述法、定性分析法、史料学和考据学方法 描述法、定性分析法、

高二历史世界性贸易和经济组织PPT教学课件

高二历史世界性贸易和经济组织PPT教学课件
早在1996年,IMF已预测到泰国即将面临的 金融危机,IMF总裁康德苏自1996年7月到1997 年7月曾四次访问泰国,要求泰国停止实行泰铢和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同时对韩国和印尼也提出
了类似的建议。但没有引起这些国家的高度重视。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IMF牵头向泰国、印届和韩国 承诺提供总额达1200亿美元的援助,这是IMF成 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援助”行动。
IMF总裁康德苏认为:“如果没有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的援助计划,那么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
系而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 目的: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
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 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 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 济的稳定。
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2001年11月 12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世纪大讨论:
中国入世:利大?弊大?
图为石广生签字后同WTO总干事穆尔举杯庆祝中国
成为WTO大家庭中的一员: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有利的一面(机遇)
1、促进对外经济交往,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 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外 需)、进口便宜的原材料,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学习科学管理经验。
美国挥舞201条款对 别国任意制裁
2002年3月份,美国政府 宣布了一项钢铁救济法案, 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多种钢材 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 或加征高达30%的高额关税, 一下子将国外的钢铁产品挡 在了门外。
二、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㈠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产生 的原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特别需要能够处理世界经济事 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 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经济史第章世界经济史导论 共36页

世界经济史第章世界经济史导论 共36页
经济学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始终保持一 个开放体系,这种开放也包括对经济史 的开放,就是说要不断接受经济史经验 与事实的证实与证伪。 经济史以其大量 的历史资料优势,为经济理论提供证伪 性检验,从而推动经济学的革命。
1 第 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1举例
垄断竞争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都是通过对新古典 经济学中长期被认为不可动摇的定理进行证伪而实现的。
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与经 济学的关系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但经济史与经 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 提供方法论。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 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两个分支学科。经济 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 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它是经济学的 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即用经验 和事实说话。而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本优势:一方面, 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 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 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主讲:XXX
世界经济史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 • 第二篇 中古世界经济 • 第三篇 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四篇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第五篇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 第六篇 战后世界经济
第一章 导论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经济史学的范式及创新
经济史研究中的假设方法和理论工具
重点问题
经济史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实证方法 证实方法与证伪方法 经济史研究中的假设方法和理论工具 经济史学的范式及其创新

世界近代史PPT教学课件 第一讲 1500-1650年的东西方世界

世界近代史PPT教学课件 第一讲 1500-1650年的东西方世界

第四,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反对消 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第五,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 第六,有一种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精神,对于一 切事物都要研究个究竟,决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早期: 但丁:《神曲》
《神曲》: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对幻游地狱、 炼狱和天堂所遇到的各类人物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婪 腐化,歌颂自由的理性。
(4)专制政府的支持
{ 股份公司的出现
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
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海上探险的先行者
(1)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 倾向于海外发展。 (2)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 (3)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
亨利王子

1.各阶层都卷入扩张 ,殖民探险成为举国一致的追求 2.西方人对东方产品的需求及对东方的美好想象 3.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 4.抓住发展良机
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 每次随行人数约 27000人 船260只 大中型宝船60艘 排水量1500吨左右 哥伦布:船最少3艘最多17艘 排水量100-200吨 随行人最少90人最多1200-1500人
2、经过
两个方向、三次航行 达· 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南 端的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于1498年驶 达印度的卡里库特。 哥伦布:1492年从西班牙的巴罗斯起航驶抵巴 哈马群岛,发现了美洲大陆。后来,他又三次 远航美洲。 麦哲伦:1519—1522年和他的同伴进行环球 航行。
3、意义 (3)引起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
主要在美洲新大陆,后 来延伸到菲律宾群岛。
南美洲沿海西班牙殖民地的 地图(16世纪绘制)

第六讲 国际贸易的历史PPT课件

第六讲 国际贸易的历史PPT课件

荷兰
1602年,荷兰成立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
荷兰人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 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
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 易额的一半。
英国
英国通过海盗活动来积聚财富
英西大海战:158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派出 了自己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
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美国的起步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亚伯拉罕·林肯:“我对关税知之不多,但我很清楚,当 我们买海外制造品时,我们得到了商品,而外国人挣了钱 。当我们买国内的制造品时,我们既得到商品又挣了钱。 ”
威廉.麦金利:“我们在农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 矿业上领先于所有国家;我们在制造业上领先所有国家。 我们领到的这些奖杯,都经过数十年的保护关税。”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成了动力,钢取代了铁 ➢ 英国落伍了; 站在最前沿是刚刚崛起的德国……
德国的崛起
德国的国家干预主义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生产力理论,赞成贸易保护 。
“铁血宰相”俾斯麦:进行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的发 展模式。
1879年,“铁与黑麦的联姻” ➢ 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迅速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
欧洲包括日本很快跟进,关税上升到50%.
➢ 原先指望通过扩大贸易来恢复全球经济的幻想在各国 严格的外贸管制下破灭了。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二战”期间凯恩斯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战后忙 于英美贷款谈判和布雷顿森林会议等战后重建活动。 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1929年10 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了40%

【统编版】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PPT完整版1

【统编版】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PPT完整版1

【统编版】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PPT完 整版1
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商业贸易的影响
材料二 万历九年(1581年)首辅张居正主
持了“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即赋役 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白银的 流入对解决中国的“银荒”发挥了重要 作用。
——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
【统编版】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界商业贸易的中
心地位;工业革命后, 在世界商业贸易中心地位
确立。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
的对外开放战略。新时期“新丝路”在促进沿线国家
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同时,传递着和谐共处的理念。
【统编版】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PPT完 整版1
【统编版】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PPT完 整版1
【统编版】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PPT完 整版1
材料三(晚明)中国在丝绸和瓷器产品的生产 上本来就具有比较优势,国际市场上名副其实 的物美价廉商品,使得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 器等方面无以匹敌的制造和出口,与任何国家 进行贸易都是顺差。……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 洲输入中国,或者用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 国。中国也从日本获得大量的银和铜。

3.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都是老人的内心 表白, 一个是 与大海 与大鱼 的对话 ,一个 是自言 自语, 说给自 己听, 一个是 自己心 里的想 法。

4.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 再少, 情节不 枝不蔓 ,主人 公性格 单一而 鲜明。 本文中 直接出 场的人 物只有 老渔夫 桑地亚 哥一个 ,情节 也主要 是围绕 大马林 鱼的捕 获以及 因此而 引来的 与鲨鱼 之间的 搏斗, 可谓单 纯而集 中。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近代中国在中西贸易中地位有什么变化?

世界经济史(第三版)课件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世界经济史(第三版)课件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二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四、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1. 古代世界的国际贸易作为区域贸易,对各国人民的生
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 技术文化交流 。 3.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解体。 4.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5. 导致新航路的探险活动,结果发生改变世界的地理大
意义。 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农业发达,已经能把亚麻、大麻、 油类、动物油脂等大量有价值并便于运输的商品拿到市 场上来; 另一方面,也与德国东北部与波罗的海的城市发展有关, 如佛兰德斯是北欧贸易区的经济中心,汉堡、不来梅等 城市在中介贸易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一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发现 。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三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包括两方面内容:
外向的发展和向外输出文化技术。 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发展概况秦汉时期 唐代和元代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三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二、对中国历史上闭关政策的阐释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从开放到封闭的转折点。明初中国
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 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世界贸易以区域性贸易为主。这
是由于古代世界交通工具不发达,世界各个民族被各种 地理屏障和距离所分割。所以,世界贸易必然首先是区 域性的贸易,即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这种贸易 往往形成一个区域。在古代的世界贸易中,这种区域性 贸易一直占主导地位,致使世界形成几个繁荣的贸易圈。
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 区和印度支那地区。
中日贸易 中朝贸易 中国与南洋地区的贸易 中国与印度支那地区的贸易

世界经济史绪论.PPT

世界经济史绪论.PPT
1500年以前的世界经济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东方世界

黑 格
希腊世界
罗马世界
日耳曼世界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

古代生产方式
日耳曼生产方式
20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1500年以后的人类社会历史是现代化的历史, 因而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史的主线。
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16世纪到19世纪
对于西欧国家来说,这是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 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生存基础由农 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亦即工业化或现代化的 过程。 特点: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展开。
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事
件,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 式研究。
12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2、证实方法与证伪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假设,然而这种 研究方法的最大危险性,在于前提假设的 错误,即前提假设与经验事实不符。尽管 经济学的假设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有一定 的事实依据,但从经验事实中提出来的理 论假设还要进一步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 而这种检验的结果,既可能是证实的,也 可能是证伪的。
10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三、经济史的方法
1、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实证方法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
法,即用经验和事实说话,这也 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本优势.
11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 方面的优势:
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
制度变迁
社会进步
共时性意义上: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第三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16
3 第 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包括两方面内容: 外向的发展和向外输出文化技术。 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
发展概况
秦汉时期 唐代和元代
17
3 第 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二、对中国历史上闭关政策的阐释
18
3 第 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二、对中国历史上闭关政策的阐释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从开放到封闭的转折点。明初中 国仍然是开放的,明中期以后中国从开放转为封闭。 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
海禁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文 化先进导致的民 族优越感
西方国家在技术、制度和文化上全面超过中国是在 清中叶以后。从根本上讲,是市场经济制度、现代 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三个因素,改变了东西方力量 对比。
9
Hale Waihona Puke 1 第 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汉萨同盟的建立。 汉萨同盟与香槟集市直到地理大发现以后才衰落下去 北欧贸易圈还与罗斯地区的贸易关系密切。这个地区 以基辅为中心。罗斯地区事实上处于东西方贸易的第 三条商路上。 地理大发现对这个地区的影响较小,不过在新兴的世 界贸易中,其地位还是下降了。
10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一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 中日贸易:始于秦汉,隋唐达到鼎盛,即使到了清代, 日本 实行锁国政策,中日贸易也一直没有中断
➢ 中朝贸易:唐代发展到一个高峰,至明代,中朝贸易结构比 较完善
➢ 中国与南洋地区的贸易:马来半岛、印尼、菲律宾等国家 ➢ 中国与印度支那地区的贸易:越南李氏王朝、占城等
8
1 第 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13
2 第 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十字军东征:
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 欧各国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
蒙古向西亚和东欧的扩张 :
蒙古帝国对国际贸易的保护 政策,是东西方贸易活跃的 主要原因。
14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崛起于近东。 它们勒索和劫掠客商,东西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寻求到东方的新的商路,欧洲开始了一系 列海外探险活动,并导致改变世界历史的地理大发现。
5
1 第 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一、地中海贸易圈
在古代世界真正称得上是“国际贸易”的, 应该是地中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当航海技术 有了一定发展时,地中海就把沿岸的国家联 系起来,形成一个环地中海贸易圈。
对地中海的控制
古代腓尼基人
希腊的兴起
罗马人
6
1 第 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中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地中海仍占据重要地位。
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相互贸易始终很繁荣;
另一方面,地中海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它把西欧各国和东 方各地区联系起来。
贸易的中心
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 和热那亚
7
1 第 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二、东亚贸易圈 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 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 区和印度支那地区。
14
2 第 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四、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1. 古代世界的国际贸易作为区域贸易,对各
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 技术文化交流 。 3.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解体。 4.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5. 导致新航路的探险活动,结果发生改变世
界的地理大发现 。
15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一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3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一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第二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第三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4
1 第 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
• 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 • 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世界贸易以区域性
贸易为主。这是由于古代世界交通工具不 发达,世界各个民族被各种地理屏障和距 离所分割。所以,世界贸易必然首先是区 域性的贸易,即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间的贸 易。这种贸易往往形成一个区域。在古代 的世界贸易中,这种区域性贸易一直占主 导地位,致使世界形成几个繁荣的贸易圈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从开放到封闭的转折点。明初中 国仍然是开放的,明中期以后中国从开放转为封闭。 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
海禁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文 化先进导致的民 族优越感
西方国家在技术、制度和文化上全面超过中国是在 清中叶以后。从根本上讲,是市场经济制度、现代 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三个因素,改变了东西方力量 对比。
三、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也就是北欧贸易圈,是中世纪才 开始形成的。 和地中海贸易比较起来,北欧贸易到14世纪才具有重要 意义。
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农业发达,已经能把亚麻、大麻、油类动 物油脂等大量有价值并便于运输的商品拿到市场上来;
另一方面,也与德国东北部与波罗的海的城市发展有关,如佛兰 德斯是北欧贸易区的经济中心,汉堡、不来梅等城市在中介贸易 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19
3 第 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三、中国与西方开放政策的历史比较 正确理解东西方各国 采取开放与封闭政策的原因
20
关 思键 考语 题
第二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第三节 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11
2 第 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一、希腊和希腊化时代
位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和欧洲地中海国家 ,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化。漫长的中西交通从很 早的历史时期就已开始。
东西方各国对贸易通道的探索
希腊
中国
波斯
……
12
2 第 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
二、罗马和拜占庭时代 罗马与中国的贸易 东西方贸易主要有两条路线。 第一条是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 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 马。 “丝绸之路”。这条商路一直保持到 3世纪初。 这条商路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 ,这就是第二条商路。中国商人把货物运 到柬埔寨南部的哥俄厄,卖给印度商人, 印度商人从这里载货西行,运到印度南端 ,再由希腊商人运至红海港口,再由阿拉 伯商队和船只运至罗马。
主讲:XXX
1
世界经济史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
• 第二篇 中古世界经济
• 第三篇 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四篇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第五篇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 第六篇 战后世界经济
2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古代世界区域贸易的发展 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重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