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区域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评价
实 力做 出综合 评 价 , 出 了阻碍 经 济发 展 的 一 些 障碍 及 相 应 的 几 点 政 策 建 议 , 山西 省 经 济发 展  ̄ 3与 决 策提 供 了依 据 。 提 为 t , J 关 键 词 : 子 分 析 ; 西 省 ; 济 发 展 评 价 因 山 经 中 图 分 类 号 : 2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3 9 (0 0 0 —1 20 1 7 —1 8 2 1 ) 60 1—2
2 2 提 高 思 想 认 识 。 强 发 展 农 村 市 场 中介 组 织 的 紧 迫 性 . 增 从 世 界各 国 经 验 来 看 , 业 产 业 化 的 关 键 一 点 是 建 立 农
有 效 的市 场 中介 组 织 。在 各 种 类 型 的 中 介 组 织 中 , 作 社 、 合 农 协 等 合 作 组 织 在 农 产 品 销 售 中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发 展各种类型的农 村市 场 中介 组织 不是 可 有 可无 的 事情 , 必 须 认 真 对 待 , 点 发 展 。另 一 方 面 , 于 中 国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重 由 组 织 更 加 强 了发 展 中介 组 织 的 紧 迫 性 。发 达 国家 主 要 依 靠 农 民 自己 的组 织 同 外 部 进 行 交 易 , 国 际 农 产 品 纠 纷 中 , 在 有 2 5 创 新 组 织 机 制 . 关 诉 求 损 害 和 反 倾 销 调 查 的 , 要 求 由农 民 自 己 的组 织 提 也 鼓 励 多 种 形 式 的 农 村 中介 组 织 发 展 . 地 农 村 经 济 发 各 出 。如 不 发展 相 应 的 市 场 主体 , 缺 乏 对 话 的 基 础 。 就 展、 自然 状 况 、 民 分 布 很 不 平 衡 , 须 坚 持 科 学 规 划 、 地 农 必 因 2 3 进 一 步 增 强 政 府 的 扶 持 力 度 . 制宜 、 类 指 导 , 计 划 、 步 骤 、 重 点 地 推 进 农 村 中 介 组 分 有 有 有 充 分 发 挥 政 由 于农 村 中府 在 培 育 农 村 中 介 组 织 中 的 领 织 的 发展 。在 组 建 形 式 上 , 以 由农 村 专 业 经 营 大 户 、 业 可 专 导 作 用 。 中介 组 织 自身 的 自发 性 及 不 规 范 性 决 定 其 在 市 场 生 产 大 户 或 专 业 技 术 骨 干 牵 头 兴 办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可 以 也 竞 争 中 经 常 会 身 处 于 不 利 地 位 因 此 , 府 应 采 取 切 实 有 依 托 龙 头 企业 创 办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可 以 依 托 基 层 农 技 站 、 政 还 效 的措 施 , 大 对 农 村 市 场 中 介 组 织 的 扶 持 力 度 。 重 点 做 基 层 供 销 社 和粮 站 创 办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对 于 直 接 从 事 产 销 加 好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工 作 : 1 税 收 支 持 , 府 规 定 相 关 的 税 收 服 务 的 市 场 中 介 组 织 , 要 由 农 民 、 头 企 业 自 己 主 办 , () 政 主 龙 政 减 免 与优 惠 政 策 。( ) 金 支 持 , 政 部 门 应 在 年 度 预 算 中 府 部 门 按 照 参 与 不 干 预 的 原 则 给 予 支 持 。政 府 部 门 主 要 负 2资 财 专 门划 拨 “ 村 市 场 中 介 组 织 扶 持 款 ” 实 行 专 款 专 用 。 ( ) 责 组 建 为 协 调 和 约 束 市 场 主 体 行 为 的 自主 性 组 织 ; 保 证 农 , 3 为 服 务 支 持 , 商 、 政 、 业 、 通 、 疫 、 量 、 安 等 部 门 公 平 交 易 、 平 竞 争 的 公 证 机 构 ; 促 进 市 场 发 展 、 低 交 工 财 农 交 检 计 公 公 为 降 都要为农产 品的为农 村 市场 中介组 织 的发 展搞 好 服务 , 流 易 成 本 的 服 务 机 构 ; 市 场 服 务 的 “ 梁 ” 织 和 监 督 市 场 为 桥 组 通 开 辟 “ 色通 道 ” 底 整 治 市 场 环 境 , 护 中 介 组 织 的 合 活 动 、 护 正 常 市 场 秩 序 的 检 查 机 构 。 一 是 围 绕 加 快 农 业 绿 彻 保 维 法权益 。 产 业 化 进 程 , 极 推 进 股 份 合 作 经 营 。 二 是 围 绕 发 展 区 域 积 2 4 加 强 教 育 培 训 . 特色农业 , 发展多种形 式的 经济合 作 。三是 围绕科 技兴农 , 不 断增 强农 民的 合 作 观 念 、 主 观 念 、 起 农 民念 。首 扶 持 发 展 各 种 专 业 技 术 协 会 。 民 唤 先 , 过 深 入 细 致 的 合 作 教 育 工 作 , 合 作 意 识 , 养 农 村 2 6 加 强 农 村 中 介组 织 的 互 联 互 通 通 的 培 . 中介 组 织 的群 众 基 础 。 以农 民为 主 体 , 分 尊 重 农 民 意 愿 , 充 方 面 要 推 动 中介 组 织 间 的 联 合 。 在 产 权 清 晰 的 基 础 让 农 民 自愿 加 入 、 由 退 出 。 引 导 农 村 中 介 组 织 实 行 民 主 上 , 据 共 同 的 需 要 , 导 各 种 类 型 农 村 市 场 中 介 组 织 间 的 自 根 引 决 策 、 主 管理 和 民 主 监 督 , 正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联 合 与 合 作 , 变 目前 的 “ 、 、 ” 状 。 另 一 方 面 要 建 民 真 改 小 散 弱 现 目标 中 的 “ 管理 民 主 ” 。其 次 , 强 合 作 业 务 培 训 , 导 农 村 立 相 同 产 业 的行 业 协 会 、 合 社 等 市 场 中 介 组 织 的联 合 体 。 加 引 联
山西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山西省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准地台的中部,在约30亿年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岩浆、变质和成矿等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但仍以1个Ⅱ级构造单元——山西断隆为主体,只在其周边与相邻构造区接壤处部分属于另外4个Ⅱ级构造单元,即内蒙地轴、燕山台褶带、鄂尔多斯台坳和豫西断隆,而在山西断隆的近南北向的中轴上,叠加了晚近时期的“S”型桑汾地堑系,因此山西省共跨越了6个Ⅱ级构造单元。
为便于山西的成矿分析,赵善付等(1989)以黄汲清的多旋回构造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任纪舜等(1983)的大地构造编图的原则和方案为基准,根据新的区域地质资料、区域重磁资料和遥感影像资料,参考深部构造硏究的成果,将山西省进一步划分为17个Ⅲ级构造单元和21个Ⅳ级构造单元。
1 内蒙地轴(Ⅱ)1内蒙地轴的主体在内蒙古境内,是华北准地台北缘的长期隆起构造带,在山西境内仅有天镇断拱(Ⅲ)1个Ⅲ级1单元。
其南界在大同以东以大同—阳原硅镁层断裂为界与桑汾地堑系相邻;在大同以西以集宁群及其上覆白垩系地层分布和东西向断裂为界而与山西断隆相接;北界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该构造单元位于山西省的北缘,呈东西向分布,主要出露的是中太古界的变质岩层,并有海西、印支期微弱的构造—岩浆活动。
2 山西断隆(Ⅱ)2山西断隆是山西省的构造主体,略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纵贯山西南北,其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分隔,只有东界在河北省境内。
断隆上叠加了“S”型桑汾地堑系。
该构造单元具有漫长的多旋回地质发展史,北部和周边有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尤其是北东部和西部,广泛出露的变质地层和变质岩浆杂岩是研究华北准地台早期阶段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演化不可缺少的经典地区。
晚前寒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除部分中、上元古界及上奥陶统—下石炭统、白垩系缺失外,地层发育齐全,分布广泛,构造简单;但中生代的构造(褶皱断裂)—岩浆活动普通发育。
山西断隆断拱和凹陷交替展布的主要构造特征,并根据这一特征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9个Ⅲ级构造单元:偏关台坪(Ⅲ)、吕梁山断拱(Ⅲ)、云岗—宁武台23四(Ⅲ)、五台山断拱(Ⅲ)、汾西台凹(Ⅲ)、霍山断456拱(Ⅲ)、沁水台凹(Ⅲ)和太行山断拱(Ⅲ),以及若789干Ⅳ级构造单元。
山西省区域创新网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机 技术 能力 提高 的两 个 主要 因素是技 术 引进 和 国 内
自主研 发 , 中国企 业 或 科研 机 构 大 多 用 管 理 简单 但
新 网 络 具 有 创 新 集 群 性 、 新 互 动 性 、 络 开 放 性 三 大 优 势 。 当 前 山 西 区 域 创 新 体 系 中 各 网 络 节 点 存 在 着 政 府 绝 创 网
对 主 导 , 业 创 新 不 足 、 业 集群 区域 环境 不 完 善 , 校 和 科 研 机 构 在 产 学 研 链 中定 位 不 清 、目的 不 明 等 问题 。针 企 产 高
区域 创新 网络 是构 成 国家创 新 系统 的有机组 成 部分 , 区域科 技 进 步 和 经 济增 长 的重 要 引 擎 。 当 是 代经 济 出现 信 息 化 、 识 化 、 球 化 和 区域 化 等 特 知 全 征, 区域经 济发 展 面 临 着新 的挑 战和 机 遇 。在 此 新
要求 , 越来 越成 为复 杂技 术创 新 的 “ 颈 ” 瓶 。网络 分 工 组织 实 际上是 机械 式组 织与 市场 规模 扩大之 间矛 盾 的产 物 , 按照 分工 理论 , 分工 的深化 将 导致企 业 内 部 分工 不断 地 向社会 分 工转 化 , 而 实 现分 工 经 济 从 和市 场规模 经济 。按 照 交 易成 本 理 论 , 种 变化 意 这
复杂技 术创新 对 传统组 织 制度 提 出了严 峻的 挑 战 。传 统组 织制度 已经不适 应 现代 复杂技 术创 新 的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山西省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一、地理位置1.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东经110°20′—114°33′,北纬34°34′—40°44′之间。
2. 山西东临河北、河南两省,西毗陕西,南接河南,北靠内蒙古。
3. 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3600万。
二、历史文化1.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曾是晋、秦两汉、北魏、北宋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3. 山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恒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经济发展1.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2. 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包括煤炭、电力、焦化等产业。
3. 山西的农业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四、旅游资源1.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
2. 山西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涵盖了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太原大同盆地等多个景点。
3. 山西的历史古迹如悬空寺、木塔寺、晋祠等,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传统特色1. 山西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梆子、评剧、山西腔等,独具特色。
2. 山西的传统工艺品有晋商牙雕、陶瓷制品、绳结工艺等,代表了山西独特的手工艺术。
3. 山西的传统节日如山西灯会、太原杏花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总结: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传统特色,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通过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04山西省人口区域分布与分析已整理
112782
329059 640282 135701 162271
中
和顺县
市
昔阳县
寿阳县
太谷县
祁县
平遥县
灵石县
介休市
盐湖区
临猗县
万荣县
闻喜县 运
稷山县 城
新绛县 市
绛县
垣曲县
夏县
平陆县
芮城县
永济市
河津市
144879 228831 211581 300892 266473 506085 263704 409326 684220 576214 442002 406676 349511 334635 283296 232460 354975 259855 397273 447577
398073
忻府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忻
宁武县 州
静乐县 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原平市 离石区 文水县 交城县 兴县 临县 吕 柳林县 梁 石楼县 市 岚县
548609 218877 300608 215469 268549 162089 157473 106962 108345 84741 146055 161079 112728 493455 322986 424028 231926 281230 583191 322365 112548 175273
山西省2024年行政区域划分
山西省2024年行政区域划分咱来说说山西省 2024 年行政区域划分这事儿。
前段时间,我去了趟山西的一个小县城,叫平遥。
那地方,古色古香的,城墙可壮观啦。
就在那儿,我和当地的一位老大爷闲聊起来,他对山西省的行政区域划分可是有不少自己的想法。
话说回来,山西省2024 年的行政区域划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这关系到方方面面,从资源的分配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比如说,有些地方经济发展得快,可能就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资源调配权,以便更好地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像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一直在引领着全省的发展。
它的城市规划和区域功能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各个城区的功能,比如把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
再看看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也许会根据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域划分。
让农业生产更加规模化、专业化,提高农业的效益。
而对于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像五台山、云冈石窟所在的区域,或许会专门设立旅游发展区,加大对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游客。
还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会随着行政区域的划分进行调整。
保证每个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另外,交通规划也得跟上。
不同的行政区域划分后,交通线路的布局就得更加合理,让人们出行更方便。
我还记得在平遥的那个小茶馆里,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有人担心自己的家乡会不会被“冷落”,有人则充满期待,觉得新的划分会带来新的机遇。
总之,山西省 2024 年行政区域划分是一项复杂但又充满希望的工作。
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全省的协调发展,让山西的明天更加美好!希望这一划分能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山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调研与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36·2017年第16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6-0136-03山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调研与分析李强(山西省吕梁环城高速公路,山西吕梁033000)摘要:环境是影响交通工程的重要因素。
对山西省不同区域进行了划分,调研分析了不同区划内各县市的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山西省区域划分按照土质特性、地形地貌等特征分为6个区域;②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现由南至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研究成果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区划;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规律中图分类号:P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16.136随着我省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气候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山西省公路建设的方方面面。
白永清等[1]探讨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钱莉等[2]分析了乌鞘岭高速公路路段多发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王磊等[3]研究了不利气象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影响及对策,李岚等[4]开展了辽宁省高速公路不良气象条件分析及服务探讨,曹明庆[5]浅析了恶劣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对策。
综上所述,气候环境已成为公路交通领域不可忽略的因素。
本文从工程调研出发,探讨了山西省区域划分问题,分析了各个自然区域的气候指标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山西省自然区划划分根据山西省湿陷性黄土特点和山西省黄土分布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中的划分方案和公路自然区划,对山西省湿陷性黄土进行分区,山西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划分为6个区,其中,1区为汾河流域区,2区为晋东南区,3区为晋东区,4区为晋西南区,5区为晋西区,6区为晋西北区。
分区界线见图1.2不同自然区划气候特征调研与分析以山西省不同地区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为判别标准,将山西黄土划分为6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气候情况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了不同区域的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指标,分析了不同区域各个指标的变化规律。
“十五”期间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0 7 2 - 17 0 10 — 0 32 0 )9 0 5 - 3
S IT C F R A I N D V L P E T&E O O Y C— E H 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 ] 叶笃正 , 6 黄荣辉. 黄河流域早涝规 律和成 冈研 究[ . 长江 M] 济南 : 山
东科学技术 版社,9 6 3 7 3 9 19 :6 — 6 .
[ ] 孙广生 , 9 乔西现 , 寿松 . 孙 黄河水 资源 管理 [ . : M] 郑州 黄河水利 出版
社 ,0 1 12 14 2 0 :5 — 5 . ( 任 编辑 : 翠 玲 ) 责 刘
1 “ 十五 ” 间 山西 省创新 能力概 述 期
知识 经济时代, 实质上是不断创新 的时代 , 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和
知识经济的到来 , 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南中国科
表 l “ 十五” 期间山西创新能 力综合指标2 2 2 2 l 3 l l
按照巾国科 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提 i的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 , - } } 区域 创新能力主要由知识创造 、 知识获取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技术创新环境 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 5个板块构成 。
21 知 识 创造 .
l 0
网l “ 十五” 期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位次变化情况
2 o 03
l 2 2 3 2 9 9 8 l 9
2O O4
l 7 2 2 2 0 l 9 2 3 l l
l 3 l 7 2 6 l 2 l l l 2
技 发展 战略研 究小组完成的《 中国区域创新能 力报告 (0 1 2 0 )显 20- 05》 示: 山西省 “ 十五” 以来区域创新能力总体 上处于全 国中等水平 , 呈波动 式增长 , 较大的提高 ,0 5 有 20 年创新能力综 合排 名第 l 位 ( 6 见表 1 , )各 分项能力指标也都有一定的波动 , 但与综合排名差距不大。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省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规划与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指导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全省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综合、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综合、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进行区划时,必须用综合性、系统性、多层面的复合指标,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区域单位整体特征,视其相似和差异程度来划分区域、确定界线,以正确地反映区域分异情况;生态功能区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衔接。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并保证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独特性。
山西省地级市区域划
山西省地级市区域划分
太原市:
清徐县古交市娄烦县阳曲县尖草坪区杏花岭区小店区晋源区万柏林区
大同市:
大同县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天镇县灵丘县左云县浑源县广灵县阳高县
朔州市:
朔城区怀仁县山阴县平鲁区应县右玉县
阳泉市:
城区郊区矿区盂县平定
吕梁市:
离市区临县兴县方山县孝义市岚县柳林县文水县汾阳市中阳县交口县交城县石楼县
忻州市:
忻府区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宁武县河曲县静乐县五寨县神池县偏关县繁峙县代县定襄县五台县
晋中市:
介休市榆次区灵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和顺县昔阳县榆社县寿阳县左权县
运城市:
盐湖区临猗县垣曲县芮城县绛县新绛县永济市万荣县稷山县河津市闻喜县平陆县夏县
晋城市:
城区沁水县高平市泽州县陵川县阳城县
临汾市:
尧都区隰县蒲县大宁县翼城县浮山县吉县古县安泽县乡宁县曲沃县永和县襄汾县洪洞县霍州市汾西县侯马市
长治市:
城区郊区沁源县武乡县沁县襄垣县壶关县屯留县潞城市长子县黎城县平顺县。
山西区域划分
晋中市 总面积 16392平 方公 里,常 住人口 330.5 万,下 辖1个市 区,9个 县,代管 1个县级 市
祁县
平遥县
1254
51.2
灵石县
1202 1700 2022 2194 1945
26.7 13.7 16.4 14.6 23.1
3320308
榆社县 左权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寿阳县
2116
289 615 483
28.1 22.7 34.1
长治市 10个县 、2个区 、1个县 级市
3404434
襄垣县
1158
27
长治市 10个县 、2个区 、1个县 级市
3404434
屯留县 平顺县 黎城县 壶关县 长子县 武乡县 沁县 沁源县 1142 1550 1101 1013 1029 1610 1315 2556 26.4 15.1 15.9 29.2 35.3 18.3 17.2 15.9
380
大同云冈机场 大同火车站位于京包线 中段 4所大学:雁北师范学院 、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 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大同职业技术学 院
17
22
60
共3家 1、成广超市2、客都购物超市3、千福超市 共3家 1、华联超市2、惠美超市3、万家福超市 共1家 1、恒吉利超市 共3家 1、百佳超市2、新一佳生活超市3、邮政连锁超市 1、世纪华联 2、开元超市 1、华林 2、美特好 3、24H便利 4、山姆士 5、沃尔玛 6、盛丰超市 7、天河超市 8、新华亿购物 9、华大超市 10、福联昌超市 11、万家福 12、世纪华联 13、开元 14、恒吉利 15、客都购物 1、美特好 2、百福(旗舰店) 3、北京华联 4、家乐福 5、宾都购物广场 1、百福平鲁店
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企业 的 合法 利益 。此 外 , 湖北 省 对外 贸易 的 发展 还需 要 困地 制宜 ,因时 制宜 。具体 分析 各 种情 况 , 以制定 娟心 的 疗案 。 ( 七)学会利用金融手段规避损失 、应 该 学会 利用 金 融手 段 , 与金融 f 机 构展开 合作 , 住 人民 币_ 或者 回落 的 抓 丁 { 值 有 利时机 , 展相 关业 务 。 妙 利用 金融机 开 巧 佝 的相 关业务 ,为企 业 的 发展 保 驾护航 , 规 避 险 ,降低损 失 。另 外 ,企业在 经营 中规 避 汇 兑 险要 注 意的主要 有 如 卜 L 方面 : 』个 出 口企 业在 签约 之 后尽 可能 缩短 收 汇时 间 , 加快 应收 外汇 账款 的 回收速 度 , 取尽 快结 争 f r。企 业要 求 对 方 预 付 款 的 首付 比例 由 1 0 02%提高 到 3 (o 少远 期 ̄ f t例 , 04 /  ̄ ,减 fLR , t 争取 客 广提 前付 款 等 。( ) 一些 客户尽 量 1 2 对 争取 采崩 第二 方 货 币结算 ( )在 核算成 本 3 肟 ,将 率升 值 风险 留出~・ 成本 空 间。 定的
外贸易的影响[・ J 商业研究,2 0 ,() 】 06 B_ 6 杨帆, 陈继生等. 民币升值压力根 人 源探 究[】管理世界 月刊 ,2 0 ,9 : J. O 4 ()
【 考 文献 】 参 1 、赵子铱. 论人 民币汇率机制 改革对 我 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商场现代 J.
化 ,05 ( . 20 ,) 5
2 、姚铁明 。 民币汇率 升值预期对我 人 国纺织业的影响[】黑龙 江对外经贸, J. 20, ) 06( . 6 5 李燕, 王雪坤 . 民币升值对中部地 人 区外 贸 出 口 的影 响 及 建 议 [】 国际 贸 J.
山西概况导游词范文
以下是一篇关于山西概况导游词的文章,帮助游客了解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地方。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山西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能源和农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山西的概况。
一、地理概况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邻河北、河南两省;南隔汾河与陕西相望;西靠内蒙古自治区;北毗呼伦贝尔市,地跨黄河中上游地带,总面积达15.63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形复杂,有五大山区、两大平原和一大峡谷群,最高峰为武夷山,海拔为3061米。
二、人口概况山西省共有11个地级市,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571.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5.44%,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4.56%。
全省各民族共同建立了和谐社会、分享快乐生活的山西大家庭。
三、历史概况山西地域广阔,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山西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直是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和政治力量更迭的重要地区。
山西省因为“神农尝百草”、“黄帝故里”、“夏商周故地”、“太行山”、“行在晋阳”等名山大川和历史名人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中国第一家银行、世界上最早的保险公司和著名的雁门关等历史文化名胜。
四、旅游概况山西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游客来到山西,可以欣赏到许多著名建筑物,例如古建筑群、寺庙、塔、园林等等。
山西还是一些非常有名的文化和自然景点的所在地,比如晋祠、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应县木塔、乔家大院等等。
山西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不管是从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景方面去欣赏它,都会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这里,您可以遇见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
谢谢大家!。
山西行政区域划分-乡镇
山西省行政区划资料山西省,11个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195个街道、563个镇、632个乡。
太原市 辖6个市辖区 3个县 代管1个县级市。
共52个街道、21个镇、31个乡小店区 辖6个街道、1个镇、2个乡 北格镇西温庄乡刘家堡乡迎泽区 辖6个街道、1个镇 郝庄镇杏花岭区辖10个街道、2个乡中涧河乡小返乡尖草坪区 辖9街道、2个镇、3个乡向阳镇阳曲镇马头水乡柏板乡西墕乡万柏林区 辖14个街道、1个乡 王封乡晋源区 辖3个街道、3个镇 金胜镇晋祠镇姚村镇清徐县 辖4个镇、5个乡 清源镇徐沟镇东于镇盂封镇马峪乡柳杜乡西谷乡王答乡集义乡阳曲县 辖4个镇、6个乡 黄寨镇大盂镇东黄水镇泥屯镇高村乡候村乡凌井店乡西凌井乡北小店乡杨兴乡娄烦县 辖3个镇、5个乡 娄烦镇静游镇杜交曲镇庙湾乡马家庄乡盖家庄乡米峪镇乡天池店乡榆次区 辖9个街道、6个镇、4个乡 乌金山镇东阳镇什贴镇长凝镇北田镇修文镇郭家堡乡张庆乡庄子乡东赵乡介休市 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 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榆社县 辖4个镇、5个乡 箕城镇云竹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北寨乡西马乡兰峪乡讲堂乡左权县 辖5个镇、5个乡 辽阳镇桐峪镇麻田镇芹泉镇拐儿镇寒王乡石匣乡龙泉乡粟城乡羊角乡和顺县 辖5个镇、5个乡 义兴镇李阳镇松烟镇青城镇横岭镇喂马乡平松乡牛川乡马坊乡阳光占乡昔阳县 辖5个镇、7个乡 乐平镇皋落镇东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闫庄乡西寨乡寿阳县 7个镇、7个乡 朝阳镇南燕竹镇宗艾镇平头镇松塔镇西洛镇尹灵芝镇平舒乡謦愁乡温家庄乡景尚乡上湖乡羊头崖乡马首乡太谷县 辖3个镇、6个乡 明星镇胡村镇范村镇侯城乡北汪乡水秀乡阳邑乡小白乡任村乡祁县 辖6个镇、2个乡 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平遥县 辖5个镇、9个乡 古陶镇段村镇东泉镇洪善镇宁固镇南政乡中都乡岳壁乡卜宜乡孟山乡朱坑乡襄垣乡杜家庄乡香乐乡灵石县 辖6个镇、6个乡 翠峰镇静升镇两渡镇夏门镇南关镇段纯镇马和乡英武乡王禹乡坛镇乡粱家焉乡交口乡阳泉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
在山西省农业的发展中,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区域布局起着重要作用。
优势农产品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为了实现优势农产品的高产量和高质量,需要对山西省的区域布局进行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并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山西省的优势农产品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蔬菜、苹果、核桃、茶叶等。
这些农产品在山西省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可以在特定的地区发展起来,并形成品牌效应。
根据这些农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将山西省划分为几个区域,分别发展不同的优势农产品。
首先,山西省的南部地区适宜发展大田作物和蔬菜。
南部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小麦和玉米等大田作物。
此外,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蔬菜的生长,可以发展蔬菜种植业。
南部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高大田作物和蔬菜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山西省的中部地区适宜发展果树种植业。
中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苹果和核桃等果树的生长。
中部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果树的品质和产量,打造优质的果品品牌。
中部地区的果农可以通过加工和销售,提高果树种植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山西省西部地区的山地地形适宜发展茶叶种植业。
西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茶叶的生长。
西部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发展茶叶种植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茶农可以通过发展茶叶旅游业,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了实现山西省优势农产品的高产量和高质量,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山西省的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加强与农民合作,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山西省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山西省区域中心城市势力圈与行政区域的叠合分析
( 山西 师范大 学 城 市与环境科 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4 )
摘要 :城 市势力圈的划分是城市系统研究 的主要 内容之一 。城 市势力圈代表 了区域 内的社 会经 济分布力度 ,划 分 出中心城 市的势力圈 ,便 可直 观地 了解 中心城市 的社 会经 济发展状况 以及区域 内城市体 系分布格局 ,进而影 响区 域 的开发 顺序 。通过 主成分分析法得到 山西 省各 区域 中心 城市的综合规模值 ,以场强公式 与断裂点公式确定各 中 心城市的强影 响与弱影响势力圈半径 ,再 以中心地理 论为基础 ,借助 G I S划分各城市势力 圈的具体范 围并 与其 行
政范围进行 比较 。结 果显示 :山西 省区域 中心城市强 影响势力圈与其行政范 围差异较 大 ,形成以太原为单核 心式
的势力圈空 间结 构 ,各 中心城市呈现非均衡状态 ;山西省 区域 中心城市势力 圈的形成 有它特有的规 律 ;通 过势力 圈与行政 区域 的叠合分析 ,得到各城市 的势力 圈构成 和 势力 圈的跨市域 分布 特征 。研 究结论 可为 山西 省城 市规
其余的 l 0个地级 市作为次一 级 中心 地 ,借 助 G I S
将 中心城 市 的弱 势力 圈 的重叠 部 分 进 行 分 割 ,让 中 心地外 围的各 点选 择最 接 近 自己 的 中心 地 ,作 出不 规则 多边 形 的 中心地结 构 ,进 而 测算 出 各 中 心地 势
划 、经济 区划 、行 政 区划调整等提供理论基 础。 关键词 :区域 中心城市 ;势力圈 ;叠合分析 ;中心地理论 ;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7 8 5 2 ( 2 0 1 3 ) 0 2—0 0 4 O一 0 7
山西省区域划分
根据科学统计和测算,山西省36个主要市、县将按六大职能类型进行划分。
其中:
1.大型工业基地和区域性综合性城市包括太原、大同、阳泉和长治;
2.交通枢纽城市为晋中、介休等四个城市;
3.其他还有地方性综合城市、工矿城市、旅游城市、一般性城市
等。
全省36个重要城市在六大职能类型的分布分别为:
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型工业基地和省域综合性城市:太原;
具有跨省区意义的工业城市和区域性综合城市:大同、阳泉、长治;区域交通枢纽、加工工业城市:晋中、介休、侯马、原平;
地方性综合城市:朔州、晋城、临汾、运城、忻州、吕梁;
一般性城市:汾阳、太谷、闻喜、灵石、洪洞;
工矿城市:古交、河津、潞城、高平、阳城、霍州、孝义、翼城、襄垣、盂县、垣曲;
旅游城市:祁县、平遥、永济、五台山、浑源、宁武。
山西省区域划分
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所以将山西划分为中部盆地和四周山地区
山西传统分四大板块:
雁北(大同市、朔州市;核心大同盆地;文化标签北路梆子)、
大晋中(太原市、晋中市、忻州市、阳泉市、吕梁市;核心太原盆地、忻定盆地;文化标签中路梆子)、
晋南(临汾市、运城市;核心临汾盆地、运城盆地;文化标签蒲州梆子)、
上党(长治市、晋城市;核心长治盆地、晋城盆地;文化标签上党梆子)
按地图划分
晋北大同朔州忻州
晋中太原晋中阳泉吕梁
晋南临汾运城晋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区域分析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3.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一:区域概况地理位置: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
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气象资料: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
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
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
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
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
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
水文状况: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
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761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
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
母亲河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二:区域自然资源分析:山西土地资源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0%。
山西水资源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
山西省陆地地表水十分贫乏,而且分布不均。
集水面积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及漳河等8条。
根据计算,全省河川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与全国各省比较,占倒数第二位,仅比宁夏多一些。
山西河流全属外流水系。
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大体上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其中黄河流域面积为9750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32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8%。
河流大都发源于东西山地。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为12146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
山西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
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
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3。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
煤炭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
全省含煤面积66282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煤炭预测储量9000多亿吨,探明储量2608亿吨,其中炼焦煤1506亿吨,占57.7%;无烟煤507亿吨,占19.4%;动力煤549亿吨,占21%。
全省各类煤矿总计6425个,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87个县区,总生产能力达到3.3亿吨。
山西矿产资源发现矿产105种,已利用的矿产67种,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耐火粘土、镓矿、铁钒土、沸石、建筑石料用灰岩7种,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4种,在山西经济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金矿、硫铁矿、石膏、水泥用灰岩,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外贸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煤、铝土矿、铁矿、铜矿、耐火粘土、熔剂灰岩、电石灰岩、水泥灰岩、芒硝、石膏、硫铁矿等。
同时,金、银膨润土及非金属矿产也有好的发展前景.矿产资源按矿产种类划分为: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我国煤层气资源量可达30-3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而山西预测储量约为4-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1/7-1/5。
山西生物资源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
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野生纤维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见愁、蝎子草、芨芨草、马蔺、葛条、荆条、龙须草等。
三:区域自然环境分析: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规范,得山西省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污染负荷指数。
山西省EQI指数大致为37左右,植被覆盖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生存,但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子存在。
四:区域经济状况分析:山西省06和09年产业比重对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6 33.1% 58.7% 35%2009 4.5%62.8%32.7%山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趋于协调发展。
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7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021.2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2867.0亿元,增长10.3%。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5%、54.6%和3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22.2%和72.5%。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看,山西省2006—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稳步进行,从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为4.5%,比2006年下降了28.6%;第二产业比重平稳上升,2009年为62.8%,比2006年上升了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稍有所下降,由2006年的35.0%到2009年的32.7%,这一趋势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是相适应的,表明山西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时期的发展阶段。
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产平稳上升,三产略有下降。
表明劳动力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必将转移和重新分配,第一产业农业的从业率会显著降低,二产和三产则相对有所变化。
配第克拉克定理就由此得到验证。
五:区域文化历史背景分析: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永垂青史。
1949年4月,全省解放。
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朔州旅游区的应县木塔、崇福寺;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天龙山石窟、窦大夫寺、玄中寺、卦山和天宁寺、文水则天庙;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侯马晋都遗址;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壁画、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永济普救寺和莺莺塔,万荣飞云楼,等等。
其中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六: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总量:山西人口数量,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口径,全省2000年11月1日0时总人口为3296.96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山西人口结构全省共有家庭户867.6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96.8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2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88人减少了0.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