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第1章 传输线理论1-电报方程
2r
假如导体的表面电阻为Rs,而导体间填充介质具 有的复数介电常数为
j
导磁率为: 试确定传输线参量。
0r
解 同轴线参量为
L ( 2 )2
2
0
b a
1 r2
rdrd
2
ln b
a
C
2 b 1 rdrd 2
(ln b a )2 0 a r 2
lnb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Rs
(2 )2
(
2 0
1 a2
ad
2 0
1 b2
bd
)
RS
2
1 1 a b
G
(ln b a
)2
2
0
b a
1 r2
rdrd
2
lnb a
内外导体具有表面电阻R s的同轴线
y
,
a
x
b Rs
注意
表1.1 列出了同轴线、双线和平行板传输线的参量。 从下一章将看到,大部分传输线的传播常数,特性阻抗和衰 减是直接由场论解法导出的。 该例题先求等效电路参数(L,C,R,G)的方法,只适用于 相对较简单的传输线。虽然如此,它还是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直 观概念,将传输线和它的等效电路联系起来。
第2章传输线理论
j z
1 2Z0
(U1
I1Z0 )e
j z
(2―2―14)
同样可以写成三角函数表达式
U (z)
U1 cos z
jZ0
sin z
I
(
z)
j
U1 Z0
sin
z
I1
cos
z
(2―2―1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由式(2―2―5)和式(2―2―6)两式可以看出,传输线 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分组成,即有
U (z)
A1e j z
A2e j z
Ui(z) Ur(z)
I
(z)ຫໍສະໝຸດ 1 Z0A1e j z
1 Z0
A2e j z
Ii(z)
Ir(z)
(2―2―16)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 则沿线电压的瞬时值为
u(z,t) Re[U (Z )e ji ] A1 cos(t z) A2 cos(t z)
式中v0为光速。由此可见,双线和同轴线上行波电
压和行波电流的相速度等于传输线周围介质中的光速,
它和频率无关,只决定周围介质特性参量ε,这种波称为
无色散波。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 相波长λp
相波长λp是指同一个时刻传输线上电磁波的相位相 差2π的距离,即有
p
2
vp f
vpT
0 r
(2―3―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这种路的分析方法,又称为长线理论。事实上,“场” 的理论和“路”的理论既是紧密相关的,又是相互补充 的。有些传输线宜用“场”的理论去处理,而有些传输 线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归结为“路”的问题来处理, 这样就可借用熟知的电路理论和现成方法,使问题的处 理大为简化。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根据传输线上的分布参数是否均匀分布,可将其分为 均匀传输线和不均匀传输线。我们可以把均匀传输线分割
成许多小的微元段dz (dz<<λ),这样每个微元段可看作集 中参数电路,用一个Γ型网络来等效。于是整个传输线可
等效成无穷多个Γ型网络的级联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2 - 2 无耗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一、传输线方程
即:
( ) I (z) = Ii2e jβ z + Ir2e- jβ z = Ii2 e jβ z + e- jβ z = 2Ii2 cos β z
( ) u(z,t) =
2Ui2
sin
β
z cos ω t
+
φ 2
+π
2
i(z,t) =
2
Ii2
cos β
z cos(ω t
+
φ) 2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
-
Ur (z) Ir (z)
=
R0 + jωL1 G0 + jωC1
对于无耗传输线( R0 = 0, G0 = 0 ),则
Z0 =
L1 C1
对于微波传输线 ,也符合。
平行双线 同轴线 特性阻抗
在无耗或低耗情况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一实数, 它仅决定于分布参数L1和C1,与频率无关。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l = (2n +1) λ (n = 0,1,2,)
4
1.传输线上距负载为半波长整数倍的各点的输入阻抗等于负载阻抗;
2.距负载为四分之一波长奇数倍的各点的输入阻抗等于特性阻抗的
平方与负载阻抗的比值;
3.当Z0为实数,ZL为复数负载时,四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具有变换阻 抗性质的作用。
微波技术基础 传输线理论1
(2-2)
当典型Δz→0时,有
(2-3)
式(2-3)是均匀传输线方程或电报方程。
2010.9.1
如果我们着重研究时谐(正弦或余弦)的变化情况,有
u( z , t ) Re U ( z )e jt i( z , t ) Re I ( z )e jt
2010.9.1
(1-4)
一、低频传输线和微波传输线
r
r0 r0
图1-2 直线电流均匀分布
图1-3 微波集肤效应
损耗是传输线的重要指标,如果要将r0 R ,使损耗与直 流保持相同,易算出 1 R 3.03 m 2R0 也即直径是d=6.06 m。这种情况,已不能称为微波传输线,而 应称之为微波传输“柱”比较合适,其粗度超过人民大会堂的主 柱。2米高的实心微波传输铜柱约514吨重(铜比重是8.9T/m3),
同时考虑Ohm定律
V 1 Edl l R0 I Er02 r02 58 10 7 (2 10 3 )2 (1-1) . 137 10 3 / m .
代入铜材料
58 107 .
2010.9.1
一、低频传输线和微波传输线
2. 微波传输线 当频率升高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导体的集肤效应 (Skin Effect)。导体的电流、电荷和场都集中在导体表面. [例2]研究 f=10GHz=1010Hz、l=3cm、r0=2mm导线的线耗R. 这种情况下, J 0 e a ( r0 r ) J 其中, J 0 是r r0 的表面电流密度, 是衰线常数。对于良导 体,由电磁场理论可知
(2-4)
微波2传输线理论
微波2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的基本概念1. 传输线是对传输电磁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系统的总称, 引导电磁波沿⼀定⽅向传输, 因此⼜称为导⾏波系统。
其所导引的电磁波被称为导⾏波。
2. 导⾏波传播的⽅向称为纵向, 垂直于导波传播的⽅向称为横向。
3. ⽆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即TEM波;纵向有电场分量⽆磁场分量的电磁波叫TM波;纵向有磁场分量⽆电场分量的电磁波叫TE波;4. 传输线本⾝的不连续性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微波⽆源元器件, 与均匀传输线、有源元器件及天线构成微波系统。
传输线⼤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 第⼀类是双导体传输线, 它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导体构成, 因其传输的电磁波是横电磁波(TEM波)或准TEM波, 故⼜称为TEM波传输线, 主要包括平⾏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等, 如图所⽰。
2. 第⼆类是均匀填充介质的⾦属波导管, 因电磁波在管内传播, 故称为波导, 主要包括矩形波导、圆波导、脊形波导和椭圆波导等3. 第三类是介质传输线, 因电磁波沿传输线表⾯传播, 故称为表⾯波波导, 主要包括介质波导、镜像线和单根表⾯波传输线等对均匀传输线的分析⽅法通常有两种1. ⼀种是场分析法, 即从麦克斯韦⽅程出发, 求出满⾜边界条件的波动解, 得出传输线上电场和磁场的表达式, 进⽽分析传输特性;2. 第⼆种是等效电路法, 即从传输线⽅程出发, 求出满⾜边界条件的电压、电流波动⽅程的解, 得出沿线等效电压、电流的表达式, 进⽽分析传输特性。
------------------------------------------------------------------------------------------------------------------------------------------------------------------------------------------------------------------------------------------关于微波传输线的⼏个概念低频电路传输线(导线)传输线⼏何长度远⼩于传输信号波长——短线;只需考虑传输信号幅度,⽽⽆须考虑相位——忽略分布参数效应——集总参数电路集总参数:低频时,RLC以器件的形式出现,连接这些器件的导线被认为是理想导线,可以⽆限延伸,并且不计损耗。
微波技术第1章 传输线理论2-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x=1 A r=0.4 r=1
x=-2 B
216° 0.3λ 传输线上的阻抗变换
三、阻抗与导纳的相互换算 传输线上相隔λ/4的两点阻抗互成倒数关系, 传输线上相隔 的两点阻抗互成倒数关系, 的两点阻抗互成倒数关系 因此在圆图上找到阻抗点后,只要沿着圆移动λ/4 因此在圆图上找到阻抗点后,只要沿着圆移动 就可以得到导纳点及其导纳值: 就可以得到导纳点及其导纳值
传输线圆图(Smith Chart) 传输线圆图
史密斯圆图是天线和微波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用史密斯 圆图进行传输线问题的工程计算十分简便、直观,具有一定的 精度,可满足一般工程设计要求。史密斯圆图的应用很广泛: 可方便地进行归一化阻抗z、归一化导纳y和反射系数Γ三者之间 的相互换算;可求得沿线各点的阻抗或导纳,进行阻抗匹配的 设计和调整,包括确定匹配用短截线的长度和接入位置,分析 调配顺序和可调配范围,确定阻抗匹配的带宽等;应用史密斯 圆图还可直接用图解法分析和设计各种微波有源电路。
1 1 − Γ 1 + (−Γ ) 1 + Γe y= = = = = g + jb jπ z 1 + Γ 1 − (−Γ ) 1 − Γe
因此,由阻抗圆图上某归一化阻抗点沿等︱ 因此,由阻抗圆图上某归一化阻抗点沿等︱Γ︱圆旋转1800 圆旋转180 即得到该点相应的归一化导纳值;整个阻抗圆图旋转180 即得到该点相应的归一化导纳值;整个阻抗圆图旋转1800便得 到导纳圆图,所得结果仍为阻抗圆图本身, 到导纳圆图,所得结果仍为阻抗圆图本身,只是其上数据应为 归一化导纳值。 归一化导纳值。 计算时要注意分清两种情况:一是由导纳求导纳, 计算时要注意分清两种情况:一是由导纳求导纳,此时将圆 图作为导纳圆图用;另一种情况是需要由阻抗求导纳, 图作为导纳圆图用;另一种情况是需要由阻抗求导纳,或由导 纳求阻抗,相应的两值在同一圆图上为旋转180 的关系。 纳求阻抗,相应的两值在同一圆图上为旋转1800的关系。
微波技术基础-传输线理论(4)
分界处波透射
A2 V0e j z T1 3 T2
9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 多次反射观点
分量3:
Z0Z1分界处 V0e j z T1 3
分界处反射波 V0e j z T1 3 2
负载处入射波
V0e
j z
T132
e
负载处反射波 Z0Z1分界处
V0e
j
z
T1322
e
V0e
j z
T1322
0
Zin Zg*
Xin (Xin X g ) 0
Xin X g
——共轭匹配
源和负载失配
信号源与传输线的共轭匹配
设 Zg Rg jX g Zin Rin jX in
则
Rg Rin X g X in
➢可使信号源输出最大功率
源和负载失配
对于固定的源阻抗,可使最大的功率传向负载
P
1 2 Vg
s
1 (z) 1 (0) 1
——驻波比
源和负载失配
传送给负载的功率为:
p
1 2
Re{Vin Ii*n}
1 2
Vin
2
RRee{ZZ11i*nin}
2
1 2
Vg
2
Zin Zin Zg
RRe{ZZ11i*nin}
令
Zin Rin jX in
Z g Rg jX g
则得
p
1 2
Vg
2
( Rin
0
传到负载的功率为
p
1 2
Vg
2
Rg 4(Rg2 X g2 )
(2)
小于(1)给出的功率,可取Z0=Rg讨论
源和负载失配
微波电路西电雷振亚老师的传输线理论
(2-12)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式中U+、U-、 I+、 I-分别是信号的电压及电流 振幅常数,而+、 -分别表示沿+z、 -z 轴的传输方 向,γ是传输系数,定义为
(R jL)(G jC) j (2-13)
波在z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总电流的关系可由下列
方程表示:
dU dz
2.1.1 在直流和低频领域,一般认为金属导线就是一根连
接线,不存在电阻、 电感和电容等寄生参数。实际上, 在低频情况下,这些寄生参数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 工作频率进入射频/微波范围内时,情况就大不相同。 金属导线不仅具有自身的电阻和电感或电容,而且还是 频率的函数。寄生参数对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十分明 显,必须仔细考虑,谨慎设计,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下 面研究金属导线电阻的变化规律。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3 传输线基本理论
在射频/微波频段,工作波长与导线尺寸处在同一 量级。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 电流信号是时间及 传输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 由R、 L、 G、 C等四个元件组成,如图2-12所示。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L
R
+
~源
-
负
C
G
载
图2-12 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轴方向,由基尔霍夫电压及 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传输线方程式:
d 2U (z) dz2
(RG 2LC)U (z)
j(RC
LG)U (z)
0
d
2
I
(
z
)
dz2
(RG 2LC)I(z)
j(RC
LG)I (z)
微波技术长线理论
当接通电源后, 电流通过分布电感逐级向分布 电容充电形成向负载方向传输的电压波和电流波, 即,电压和电流是以波的形式在传输线上传播并 将能量从电源传至负载。
思考题: 1. 什么叫传输线?微波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 2. 何谓“长线”、“短线” ?举例说明。 3.什么叫分布参数电路?它与集中参数电路 在概念和处理手法上有何不同?
线”。显然,微波传输线属于“长线”的范 畴,
故本章称为 “ 长线理论 ” , 即微波传输 线
2. 分布参数与分布参数电路
长线和短线的区别还在于: 长线为分布参数电路, 短线为集中参数电路。 低频电路中, 电路元件参数(R、L、C)基本上 都集中在相应的元件(电阻、电感器、电容器)中, 称为集中参数。 电路中还存在着元件间连线的电阻、电感和 导线间的电容等,称为分布参数。 低频电路中, 分布参数的量值与集中参数相比, 微乎其微, 可忽略不计。低频传输线为短线, 在电 路中只起连接线作用。低频电路为集中参数电路。
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时会产生以下分布参数:
导体周围高频磁场→串联分布电感; 两导体间高频电场→并联分布电容; 导线 有限,高频电流趋肤效应→分布电阻; 导体间非理想绝缘→漏电→并联分布电导。
当双导线工作在微波波段时,分布参数的影响 不容忽视。
例:设双导线的分布电感 L0=0.999nH/mm, 分布电容 C0=0.0111pF/mm ;
3. 均匀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对于均匀传输线, 由于分布参数均匀分布,故可任 取一小段线元 dz<< 来讨论,dz可作为“短线”,即集
中 参数电路来处理, 并等效为一个集中参数的型网络。而 整个传输线就可视为由许多相同线元dz的等效网络级联 而成的电路,如图2-5所示。
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1
电磁波传播问题概述
• 时域一般波动方程
r r r 2 r ∂E ∂ E 1 ∂J 2 ∇ E − µε − µε 2 = ∇ρ + µ ∂t ∂t ε ∂t r r 2 r r ∂H ∂ H 2 ∇ H − µε − µε 2 = −∇ × J ∂t ∂t
(9)
一阶时间偏导数代表损耗,二阶代表波动。 一阶时间偏导数代表损耗,二阶代表波动。
(5)
r r r r D = εE , B = µH
短路面(理想导体边界)
r r n×E = 0 S r r r n×H =α S r r n•D =σ S r r n•B =0
S
→
Et
S
= 0,
Hn S = 0 Ht
S
En S ≠ 0,
≠0
(6)
切向电场为零, 切向电场为零,切向磁场不为零的界 电壁)均可视为等效短路面 等效短路面。 面(电壁)均可视为等效短路面。
第1章 微波传输线
§1.1 引言
*传输系统:把微波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装置。 传输系统:把微波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装置。
传输系统也叫导波结构或导波系统。 传输系统也叫导波结构或导波系统。 微波中常用传输系统: 微波中常用传输系统: 传输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传输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通常工作在其主模( 通常工作在其主模(TEM波或准TEM波) 。 故又称为TEM波传输线。(含平行双线、同轴线和微带线等) 波传输线。 含平行双线、同轴线和微带线等) 波导管:由单根封闭柱形导体空腔构成。 *波导管:由单根封闭柱形导体空腔构成。 电磁波在管内传播,简称波导。 电磁波在管内传播,简称波导。 表面波波导:由单根介质或敷介质层导体构成。 *表面波波导:由单根介质或敷介质层导体构成。 电磁波沿其表面传播。 电磁波沿其表面传播。
传输线基本理论
令
16
C1 G1 + 2 L1
L1 C1
+ jω L1C1
γ = α + jβ
则
R1 2
(δ
= ±γ ) L1 C1
(2-2-12)
α=
10
我们用图 2-1-2 所示线上的电压(或电流)随空间位置的分布状况来说 明长、短线的区别。图 a 示出的是半波长的波形图,AB 是线上的一小段, 它比波长小许多倍。由图可见,线段 AB 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 相位几乎不变,此时的 AB 应视为“短线” 。如果频率升高了,虽然线段长 仍为 AB,但在某一瞬时其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均有很大变 化,如图 b 所示,此时线段 AB 即应视为“长线” 。 前者对应于低频率传输线。它在低频电路中只起连接线的作用,因频率低, 其本身分布参数所引起的效应过错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低频电路中只 考虑时间因子而忽略空间效应,因而把电路当作集中参数电路来处于是允 许的。后者对应于微波传输线。因为频率很高时分布参数效应不能再忽视 了,传输线不能仅当作连接线,它将形成分布参数电路,参与整个电路的 工作。因而传输线在电路中所引起的效应必须用传输线理论来研究。
C1 G1 + L1 2
(2-2-13a) (2-2-13b)
β = 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C1
于是式(2-2-10)的解可以表示为 e −γz 和 e γz 的线性组合,即
U = Ae −γz + Be γz
代入式(2-2-7)可得到电流解为 1 I= ( Ae −γz − Be γz ) Z0 其中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
传 输 线 理 论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及传输线的 等效电路
• 电路理论的前提是集中参数,其条件为: •
ι<<λ ι:电器尺寸,λ:工作波长 传输线中工作波长和传输长度可比拟,沿 线的电压、电流不仅是时间的函数,还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从而形成分布参数的概 念。
传 输 线 理 论
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 感,线间处处存在分布电容和漏电导。分 布参数为:R(Ω/m)、L(H/m) C(F/m)、 G(S/m) 如果分布参数沿线均匀,则为均匀传 输线,否则,为非均匀传输线。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如图1.1.1所示
EXP:双根传输线
传 输 线 理 论
Zc取决于传输线的几何尺寸和周围媒介, 与传输线的位置和工作频率无关。
传 输 线 理 论
⑶ 相速和波长 相速:某一等相面推进的速度 令α=0(无耗),由ωt-βz=常数,得
传 输 线 理 论
§1-3 反射系数、输入阻抗与 驻波系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既然具有波
传 输 线 理 论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1 传输线的种类及分布 参数的概念
传 输 线 理 论
• 定义: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
•
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他们 共同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以称为传输 线。 传输线是微波技术中最重要的基本元件 之一,原因有两点: ⑴ 完成把电磁波的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 处。 ⑵ 可构成各种用途的微波元件。 Exp:耦合器、匹配器、电容、电感等
传 输 线 理 论
1.3.2式的意义在于: ⑴ 无耗传输线上各点反射系数的大小相等, 均等于终端反射系数的大小。 ⑵ 只要求出|Γ|,若已知λ或β则可求出任意 点的反射系数Γz 随着ZL的性质不同,传输线上将会有 如下不同的工作状:
微波技术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06
j2 z
L
e
j
L
2 z
L
e
j
EXIT
反射系数与阻抗的关系
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间的关系
Z in z U z I z U i z 1 z I i z 1 z Z0 1 z 1 z
z
j t
z
cos t z A 2 e
j t
cos t z = u i z , t u r z , t
i z , t Re I z e A1 Z0 e
z
A2 Z0 e
z
入射电压
cos t z
U z I z
.
.
A1 e 1 Z0
z
A2 e
z
z
A e
1
A2 e
z
式中,
Z0
R 0 j L 0 G 0 j C 0
R0
j L 0 G 0 j C 0 j
1 1
1
EXIT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上反射波的大小,可用反射系数的模、驻波比 和行波系数三个参量来描述。 反射系数模的变化范围为 驻波比的变化范围为
,,
0 1
1
行波系数的变化范围为
0 K 1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一般分为三种: (1)行波状态 (2)行驻波状态 (3)驻波状态
j z j z
A2 A1
e
j2 z
微波技术原理 第3章 传输线理论(第1-5节)
无失真线的条件 若传输线的损耗较大,β 一般不再是频率的
线性函数,因而相速vp 将随频率变化。即传输过 程中将出现色散,结果会导致传输信号失真。
但如果有损传输线的损耗参量和电抗参量能 满足以下关系:
那么
,就不会出现色散。——无失真线
作业:P118
3.2
§3.4 理想传输线中传输波的特性参量
i ( z , t ) = I(z) e jωt
+
u ( z , t ) = U(z) e jωt
-
Z0 ,β
ZL
-l
0Z
由于电流波和电压波到达终端负载时,都将 发生反射,所以在传输线(Z < 0)中既有入射波 又有反射波,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波动函数为:
一. 反射系数 定义: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称为电压反
射系数,简称为反射系数,记为:Γ 。
~
Z0
RL>Z0
~
Z0
RL<Z0
|U|
|U|,|I|
|U|
|U|,|I|
|I|
|U|max
|I|
z 5λ/4 λ 3λ/4 λ/2 λ/4 O a)
z 5λ/4 λ 3λ/4 λ/2 b)
|U|min λ/4 O
理想传输线终端接纯电阻负载
五. 利用测量线测量终端负载阻抗的方法
P36 图片
θ=?
~
z
z
λ
z
5λ/4
Z0
u i
|U|
|I|
Zin
3λ/4
λ/2
λ/4
ZL=0 u,i 0 |U|,|I| 0 Zin
0
2. 终端开路(ZL=∞)
在这种情况下,传输线中电流波或电压波也是纯 驻波,终端负载Z=0处为电压波的波腹。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第4章1-2传输线理论
= - (Gl + jwCl )V (z)= - YV (z ) l
dV (z ) = - Z l I (z )
(Rl+jωLl)∆z
即
dz dI (z ) dz
= - YlV (z )
式中
移项
dz d 2 I (z ) dz
2
2
= - Yl
定义电压传播常数: 定义电压传播常数:
γ = Zl Yl =
(Rl + jωLl )(Gl + jωCl )
§1.1 传输线方程
则方程变为: 则方程变为:
d 2V ( z ) − γ 2V ( z ) = 0 dz 2 d 2 I (z ) − γ 2 I (z ) = 0 dz 2
∂v ( z , t ) ∂i( z , t ) = − Rl i( z, t ) − Ll ∂z ∂t ∂i( z , t ) ∂v( z, t ) = −G l v( z, t ) − C l ∂z ∂t
§1.1 传输线方程
2)时谐均匀传输线方程 )
a)时谐传输线方程 ) 电压和电流随时间作正弦变化或时谐变化, 电压和电流随时间作正弦变化或时谐变化,则 电压电流的瞬时值可用复数来表示: 电压电流的瞬时值可用复数来表示:
1 I ( z) = (A1e- g z - A2 eg z ) Z0
V + = A1 e I
+ gz
1 = A1 e Z0
gz
e
gz
表示向-z方向传播的波,即 表示向 方向传播的波, 方向传播的波 自负载到源方向的反射波, 表示。 用V-或I -表示。 ?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二章传输线理论part
f, GHz
图2-21 一长为10cm的短路传输线(Z0= 41.86)输入阻抗幅值随频率的变化
2019/9/22
14
驻波工作状态——终端开路
终端开路:ZL=,L= 1
沿线电压电流分布状态
i(
u(z,t) z,t)
2 2 A1 Z0
A1 cos(t cos(t
0 0
2019/9/22
2
工作状态分析
——行波工作状态(无反射)
无反射条件:ZL=Z0 , L= (z)=0 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UI ((zz))IU (z()z)ZAA101ee
jz jz
U(z)
A1 ,
I (z)
A1 Z0
考虑时间因子ejωt
A1 A1 e j0
2019/9/22
16
驻波工作状态——终端开路
3/ 4
/ 2
/ 4
z
U
I
z
O
O′
Zin
z
O
O′
2019/9/22
17
驻波工作状态——终端开路
终端开路Vs.终端短路
只要将终端短路的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从终端开
始去掉λ/4线长,余下线上的分布即为终端开路的传输线上 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
RminRmax Z02 , Z0
Umax Imax
U min I m in
2019/9/22
24
行驻波状态
沿线输入阻抗
Zin
Z0
ZL Z0
jZ 0 tan(z) jZ L tan(z)
沿线阻抗值是非正弦周期函数。 在电压波腹点和电压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纯电阻。
微波传输线匹配理论
实验一匹配理论( Matching Theory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的阻抗匹配理论及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
2. 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匹配电路的特性。
3. 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相关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1.熟悉微波课程有关阻抗匹配的理论知识。
2.熟悉微波课程有关阻抗变换器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设备四、理论分析(一)基本阻抗匹配理论:如图2-1(a)所示:输入信号经过传输以后,其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信号的输出功率直接决定于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之比。
图14-1(a) : 输出输入功率关系图输出功率与阻抗比例的关系图见图14-1(b)。
由图可知,当RL=RS 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
图2-1(b) : 输出功率与阻抗比例关系图推而广之,如图2-1(c)所示,当输入阻抗ZS 与负载阻抗ZL间成为ZS=ZL*的关系时,满足广义阻抗匹配的条件。
所以,阻抗匹配电路也可以称为阻抗变换器(Impedance Transformer)。
当ZL=ZS*,即是[匹配](Matched)图14-1(c) : 广义[阻抗匹配]关系图(二)阻抗交换器的设计原理:阻抗交换器的设计方法,根据使用元件及工作频率高低,大致可分为无源元件型(Lumped Device Type)和传输线型(Transmission Line Type)两种。
Ⅰ.无源元件型此种电路是利用电感及电容来设计。
根据工作频宽的大小,基本上可分为L 形(L-Network)、T形(T-Network)及П(П-Network)等三种。
(A) L形匹配电路(L-type Matching Network)步骤一:决定工作频率fc、输入阻抗RS 及输出阻抗RL 。
步骤二:如图14-2(a)中所示,当电路匹配时,QS=QL。
依下列公式计算出QS ,QL:步骤三:判别RS < RL(如图14-2(a)所示)或RS > RL (如图14-2(b)所示)。
传输线理论
几何长度l与工作波长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传输线, 用集总参数进行描述。应用电路理论分析。
分界线可认为是: l / 0.05
2.1.2 分布参数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
Low frequencies(short line) wavelengths >> wire length current (I) travels down wires easily for efficient power transmission measured voltage and current not dependent on position along wire
集 总 参 数 电 路
分 布 参 数 电 路
2.1.2 分布参数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 例
100Km长的高压线,工作频率50Hz,电长度 l / 0.017
---- 短线
1cm长的传输线,工作频率为3GHz,电长度 l / 0.1
---- 长线
2.1.2 分布参数及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 分布参数(distributed parameter)
➢可以从场的角度以某种TEM传输线导出 ➢可以从路的角度,由分布参数得到
采用电路理论分析 对时諧情况求通解
得到一般传输线方程 最后根据传输线端接条 件求出传输线方程定解
2.2.1 传输线方程
a.一般传输线方程
按照泰勒级数展开,并忽略高次项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v(z z,t) v(z,t) v(z,t) z z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本章学习提要:
❖又称一维分布参数电路理论,是微波电路设计 和计算的理论基础。
❖从路的观点研究传输线在微波运用下的传输特 性,讨论用史密斯圆图进行阻抗计算和阻抗匹 配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波节点
波 节 点
U
max
U z
波 腹 点
•波腹点
当2 z 0 (2n 1)
当2 z 0 2n
即z
0 g
4
U0
2n 1 g
4
即z
0 g
4
n g 2
U z
1 0 = U min
U z U0 1 0 = U max
第六章 传输线理论
6.1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6.2 传输线的工作参数 6.3 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6.4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 6.5 阻抗匹配
传输线 问题
横向问题(横截面场分布情况)
纵向问题(沿纵向的传输情况)
• 横向(第五章): 异:不同传输线横向场分布各不相同;
• 纵向(第六章): 同:沿纵向的传输波均为正弦行波,遇障碍会反射;
6.3 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 工作状态:反射的情况,对应不同的反射系数。
Z0 Zc j 2 z z e Z0 Zc
内导体电流I
同轴线
环绕内导体 的环路
H dl
• U、I分别与传输线上的电场、磁场成正比,可以 体现电场、磁场的变化规律。
• U、I也是波动传播的,称为电压波、电流波。
总结:传输线纵向问题的分析思路
1、研究的问题:传输线纵向的电磁波传输情况。 2、化场为路: •参量: •电路: 导行电磁波 等效
再求距终端四分之一个波长的位置的输入阻抗和反射 系数。 2 g z g 4 2 g 1 j 0.167 0e 6 4 1 1 1 g 4 250 6 Z in g 4 Z c 50 35.7 1 7 1 g 4 1 6
2 4 Z c Z0 g 4
g
当 z g / 4的奇数倍时,同上。
当z
g /2
时:
2 g 2
2 Z 0 jZ c tg g Z in z Z c 2 Z c jZ 0 tg g
Rdz
Ldz
等效
Gdz dz
Cdz
源
负载
说明:用平行双线的结构图代表任意一种传输线
有耗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无耗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R=0,G=0 •目前只考虑 无耗情况!
四、微波传输线的电路参量
化场为路的思想:
•可由传输线上的电场、磁场求出电压U、电流I。
内外间电压U
外导体
内导体
E dr
电压波、电流波
传输线
等效
集总元件电路 (电容、电感)
“传输线中电磁波” 问题 化场为路 “集总元件电路中电压波、电流波”问 题
6.1.2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一、传输线方程: 时谐电压:
I (z)
U z
时谐电流: I z
I (z)+d I (z) U (z)+d U (z)
源
U(z)
1 z Zc 1 z I z 1 z
U z 1 z
Z0 Zc j 2 z z e Z0 Zc
• 输入导纳 (input conductance):
Y0 jYc tanz Yin z Yc Z in z Yc jY0 tanz 1
U z U
z [1 z ]
j z j 2 z U0 e [1 0e ]
j z U0 e
1
0
e
j0 j 2 z
e
入射波振幅
U z
U0
1 0
2
2 0 cos2 z 0
二、波腹点和波节点
2 100 103 LC 2.22 10 rad/m
3
2、若同轴线中介质的磁导率等于μ0,求其相 对介电常数;
k r 1 0 0
r 1.12
3、求该段同轴线带来的信号延时。
vp 1 LC 2.83 10 m/s
H
注:若传输线的分布电阻、分布电导很 小,可以忽略,近似为“无耗传输线” 。
3、 无耗同轴线的分布参数
J外 J内
U
内外导体间电压→分布电容 C (F/m) 磁场环绕电流→分布电感 L (H/m)
等 效
• 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由其结构、尺 寸、材料参数决定,P149表6-1
三、微波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负载
dz 长度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dUz dz 长度引起的电流变化量: dI z
• 传输线方程(电报方程)
dU( z ) j Ldz I z
dI( z ) j Cdz U z
dU z jL I z dz dI z jC U z dz
•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U z Z in z I z
Zg
Eg
I z
Z in z
U z
~
Z0
0
•物理意义:任意点处 整个虚线框 输入阻抗就是从该点 等效为 处向负载方向看去的 等效阻抗。
z
Z in z
•表示式:
Zin z Zc
z0
6. 2 传输线的工作参数
6. 2.1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 Zc(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L Zc = I z I z C
U z U z
L、C由传输线的横向结构、尺寸、介质参数决 定,故:特性阻抗 Zc 是某种具体传输线的固有性质, 故称之为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并不表示能量损耗,它反映传输线中同 一方向的电压波与电流波的关系。
三、驻波系数(驻波比)
U z max U z min
1 0 1 0
1 0 z 1
• 反射越小,驻波比越接近1,工程中常用来驻波比 来判断反射的大小。
0 0
1
1
0 1 0 0 1
• 行波系数:K = 1/ρ
Z0 jZc tg z Zc jZ0 tg z
tg函数
注意:Zin (z)随z 周期性变化,周期为λg/2
• 关于输入阻抗的讨论:
输入阻抗随 传输线上的坐标z 周期性变化,周 期为λg/2; 当z g / 4 时:
2 Z 0 jZ c tg g Z in z Z c 2 Z c jZ 0 tg g
6.1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6.1.1 微波传输线的分布参数与 集总参数等效电路
一、长线与短线 • 传输线的电长度=
传输线的几何长度
传输波的波长
• 长线:电长度 > 0.1 ; 短线:电长度 < 0.1
• 微波波长:1m~0.1mm
微波传输线基本为长线
低频电磁波 短线:电场、磁场基本相同
传输线 l
•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b L ln 2 a
H/m
b ln a
2 C b ln a
F/m
Zc
L 1 C 2
常用同轴线:
Z c 50, 75, 100,...
• 平行双线的特性阻抗
Zc L 1 C
D D2 d 2 ln d
2 j 1 g 1 1 3 3 1 j 3 0e j 2 12 6 6 2 1 g 6 Z in g 6 Z c 1 g 6
或者
70 j 50tan g 70 j 50 3 3 Z in 50 50 50 j 70 3 6 50 j 70tan 3
• 传输线方程的一般解:
U z A 1e
j z
A2e
- j z
=U + z +U z
1 j z - j z I z A e A e I z I z 1 2 Zc
L Zc C
LC
I z
特性导纳:
1 Yc Zc
负载导纳:
1 Y0 Z0
例
50米长的同轴线,其分布电感、分布电容 分别为:0.25μH/m,50pF/m。工作频率为 100kHz。1、计算其特性阻抗Zc,相移常数β;
解: Z c
L C
0.25 10 50 10
6
12
70.71
LC
U z
Z0
0
I z
Zg
Eg
~
U z
z
说明:终端负载的反射导致出现了反射波。
二、 确定未知系数A1、A2 Zg 已知:终端U0、I0 Eg
I0 U0 Z0
~
z
U 0 U0 A1 A2
1 A1 A2 I 0 I 0 Zc
U0 I0 Zc A1 2 U0 I0 Zc A2 2
8
l 50m td 176 . 68 ns vp 2.83 108 m/s
例:特性阻抗为50Ω的同轴线,终端负载为70Ω,求距 终端六分之一波长位置处的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 2 g z g 6 3 Z0 Zc 70 50 1 j 2 z 0 z 0e Z0 Zc 70 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