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操作无菌实验的技能•熟悉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和原理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无菌实验操作技巧,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是把微生物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使其得到营养、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一般有两种方法: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无菌实验是指在无微生物干扰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通常需要采用灭菌和消毒等技术。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试剂:琼脂、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碘酒、70%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清洗试管、培养皿等实验器具,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物。
2.培养基制备:称取适量的琼脂和磷酸盐缓冲液,加入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进行灭菌消毒。
3.杂菌检测: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倒在培养皿上,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是否有杂菌的生长。
4.微生物接种:采用无菌技术,将培养物移植至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标明不同的培养条件和试验目的。
5.培养条件:培养箱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调节和控制。
6.观察和记录:观察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7.鉴定和鉴别:采用显微镜等检测技术,进行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别,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污染。
2.实验室要保持干净卫生,经常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环境。
3.对于具有毒性的试剂,要注意正确配制和储存,避免误用和事故发生。
4.操作结束后,要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 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教案课题1 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1、知道培育基的基础学问,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2、进行微生物的培育无菌技术的操作(一)引入新课2023年,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3)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
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其中大肠杆菌要求每公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你用什么方法将他们找到并精确计数?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育、分别、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头学习微生物的培育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一、基础学问1、培育基(阅读教材)1.1概念(略)1.2培育基的种类(1)形态——固体和液体培育基(琼脂)(2)成分——自然和合成培育基(3)作用——选择和鉴别培育基思索:1、固体培育基和液体培育基你认为哪个更适合工业生产?为什么?2、如何区分S型细菌和R型细菌?3、什么是菌落?培育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创新设计)思索:1、硝化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C源和N源有不同吗?能源呢?2、结合细胞元素组成说明大多数培育基的组成为何有4类?肯定都需要吗?1.4培育条件——养分物质(特别养分物质—生长因子)、PH、氧气思索:1、微生物的养分物质就是4类吗? 牛肉膏和蛋白胨能为微生物供应哪些养分?2、特别养分物质是什么?试举一例。
(介绍生长因子)3、你能将土壤中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固氮菌分别出来吗?说一说最佳方案。
4、分别菌种是否肯定要选择培育基?培育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育霉菌时需要将培育基pH调整为酸性,培育细菌时需要将pH调整为中性或微碱性。
2、无菌技术(阅读并思索回答下列问题)2.1意义、对象2.2消毒与灭菌的区分2.3消毒与灭菌的方法、适用对象思索:1、什么是巴氏消毒法?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特殊留意什么?2、以下各项分别适用哪项无菌技术?简洁说明理由试管口;培育基;接种操作间;葡萄酒;培育皿;接种针(环);口罩;手;空气;饮用水3、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育物被污染外,还具有什么目的?二.试验操作(录像)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育基程序: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思索:1、为何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放入烧杯溶化?2、制备过程中要调整相宜的PH值,要在哪一个环节操作?为什么?3、请阅读倒平板操作(P17)并回答争论1—44、试管培育基常制成斜面的作用是什么?2、接种(4种方法)2.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育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育基表面。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基础知识(一)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
1.根据外观的物理状态,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培养基和培养基等。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剂表面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
2.根据培养基中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培养基。
培养基是通过加入准确称量的高纯度化学试剂与蒸馏水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如培养细菌用的葡萄糖铵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的优点是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明确、实验的可重复性好,缺点是配制繁琐,成本较高。
3.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培养基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加入;若在培养基中加入,即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将真菌分离出来;无氮培养基不含氮元素,可用于选择能的细菌)4.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四类营养成分。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物、无机物)作碳源,也是能源。
5.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等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________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______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1)消毒是指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杀死物体表面或_________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______和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案含解析.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中需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消毒的目的是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灭菌则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3.实验室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使用紫外线或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等。
4.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5.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6.长期保存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法。
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按物理性质分)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1.获取纯净培养物的方法.消毒灭菌较为温和强烈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不能能(2)常用方法:[连线]三、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倒平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正确的倒平板操作流程:丙→乙→甲→丁。
②甲、乙、丙中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
③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才能进行。
2.纯化大肠杆菌(1)纯化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2)接种方法: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_℃恒温箱中,培养12.h和24.h后,分别观察、记录。
四、菌种的保存[连线]1.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B.氮源和维生素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解析:选C.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此外还应考虑pH、特殊营养物质及O2等条件。
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其中包含的基本操作技术有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技术操作以及纯化培养微生物,是生物科学、医学等领域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
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高中选修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高中生物选修Ⅰ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旨在为学生实践其他的关于微生物技术的实验做好铺垫,又由于本节内容位于传统的发酵技术之后,所以它是在传统的微生物实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微生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用“承前启后”这个词语来概括本课题的地位。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列举培养基的种类,说明培养基配方及作用;概述无菌技术。
(2)能力目标:尝试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领悟实验原理,交流实验体会;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除了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
因此,实验时针对培养基、操作者、用于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和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才能成功培养微生物。
可见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过程的关键。
教学中可联系医疗和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无菌技术。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理科普通班的学生,在学习完必修内容之后,已对生物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并对于微生物的认知已达到相关要求。
在学习完选修Ⅰ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之后,对于微生物的许多生物学特征等掌握更加透彻,也具有相应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节课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很透彻。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之后,将要学习的一个内容。
本专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倒平板操作、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并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
在这个专题的3个课题中,《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介绍了最基本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两个课题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课题1的内容,才能完成本专题中其他课题的学习。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出培养基的一般成分、种类及用途。
2、能够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列出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4、写出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能力目标】1、让学生能够对培养基的配制、倒平板等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
2、学会在生活或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信息,并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已知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较少,对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则更是不了解的。
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并了解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微生物是微小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微生物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首先提供给学生较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其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知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菌落蔓延
无菌落生长
可能是由于接种量过少、培养基不适 合或培养条件不适宜等原因导致,应 检查接种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 进行相应的调整。
可能是由于划线接种时划破培养基或 培养温度过高导致,应注意划线力度 和温度控制。
PART 04
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与分 析
REPORTING
生长曲线绘制方法及意义
利用仪器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色谱法、质谱法 等。
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对代谢产物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如 抑菌圈法、酶联免疫法等。
根据具体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试剂和仪器,按 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代谢产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举例
有机酸生产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 、乳酸等,用于食品、饮料、化工等领
PART 03
微生物接种与分离纯化技 术
REPORTING
接种方法示范与讲解
01
02
03
无菌操作技术
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保 持操作环境无菌,避免杂 菌污染。
接种工具选择
根据微生物种类和培养基 类型选择合适的接种工具 ,如接种环、接种针、玻 璃刮刀等。
接种方法
包括划线接种法、倾注培 养法、涂布接种法等,根 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 法。
显。
对数期
经过延迟期后,微生物开始快 速生长,细胞数量呈指数增加 ,代谢活跃,是实验研究的最 佳时期。
稳定期
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 谢产物的积累,微生物生长速 度逐渐减慢,细胞数量达到动 态平衡。
衰亡期
营养物质耗尽,有害代谢产物 大量积累,微生物死亡速度超 过新生速度,细胞数量逐渐减
少。
影响生长曲线因素探讨
《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微生物的观点,掌握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如接种、培养、观察等。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识别,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无菌实验室、培养皿、接种针、牛肉膏培养基等。
2. 实验试剂:牛肉膏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无菌水的制备。
3. 实验服装:实验服、口罩、橡胶手套等。
4. 参考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及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将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1. 理论教学(1)导入:起首,我会简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进一步讲解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类依据。
(3)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详细介绍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接种、培养、观察等。
(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环境条件:讲解影响微生物发展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5)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强调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介绍实验室的消毒、个人防护等措施。
2. 实践教学(1)实验目标: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了解实验的意义。
(2)实验材料和设备:介绍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如试管、培养皿、接种针、恒温箱等。
(3)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4)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一步稳固理论知识。
(完整版)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无菌技术等基本操作技术。
1.2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及无菌技术的操作2.2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课题背景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见课件。
进行新课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1.1按物理状态来分1.液体培养基:增菌2.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纯化,增菌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可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存菌种)思考:琼脂的来自哪种生物?从红藻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有什么用途?用作为凝固剂1.1.2按功能来分1.选择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分离获得哪种微生物或细胞?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加入氨基喋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分离杂交瘤细胞2. 鉴别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鉴别哪种微生物?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加入尿素酚红的培养基:鉴别尿素分解菌3.用途:选择培养基:筛选并选择培养某种微生物鉴别培养基: 用来鉴别某种微生物的存在1.1.3按成分来分1.合成培养基: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二生物)第2课时制备培养基【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能够对消毒和灭菌进行区别, 并参考教材P85,86页的内容整理归纳消毒和灭菌的方法;2学生预习教材P16-17“(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内容,整理归纳出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方法;3学生预习教材P17“倒平板操作”的内容,初步了解操作步骤的要点;4课堂上通过观看视频,教师提示,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技术操作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2)“倒平板操作”的技术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和原因重点制备培养基倒平板操作技术难点倒平板操作技术【课前预习】一、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比较二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阅读教材P16-17“(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内容,整理归纳出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方法1 制备流程:→→→→倒平板(1)计算100mL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牛肉膏蛋白胨 NaCl 琼脂水(2)称量时的动作要求是:(3)灭菌培养基和培养皿的灭菌方法是否一样?(4)倒平板仔细阅读教材中“倒平板操作”的图、文,初步体会操作要点。
①在火焰旁右手,左手;②使锥形瓶的瓶口;③左手将培养皿,右手,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
【课堂学习,合作探究】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一)阅读课本,独立判断:学生阅读课本P16—P17,独立完成下列判断题,举手作答1称量时可直接将牛肉膏放在秤上称量。
()2秤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迅速、称完后及时盖上瓶盖的,这些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
一中高中生物 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

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P15相关内容
结合练习册学习
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完成表格
教师分别对各类培养基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内容、图片
ﻬ
比较项
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
煮沸消毒法:生活用具。
巴氏消毒法:牛奶。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播放培养基制作视频
1。实验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化
(4)调PH
(5)灭菌
(6)倒平板(无菌操作)
倒平板具体操作:分别强调各步骤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
思考(17页):
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2.平板划线法
(1)原理: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2)其操作步骤是(视频):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那么培养基到底需要添加哪些营养物质呢?
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思考:为什么大多数培养基都含有这四种营养成分?
这就要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任何生物组成都离不开元素,回忆一下必修一我们学过组成细胞主要元素有哪些?是C,H,O,N,P,S,培养基是提供营养物质的一个场合。我们都知道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C是组成生物的最基本元素,N是主要元素,无机盐是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平衡的重要因素。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 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 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1.7 消毒方法:(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作简要介绍);(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5)饮水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1.8灭菌方法:(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4)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思考6〗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的充分燃烧层火焰灼烧可能伸入试管或培养皿的部位。
〖思考7〗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避免妨碍热空气流通。
〖思考8〗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100k Pa,温度为121℃,并维持15~30 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容器中的液体暴沸。
【补充】培养基的配制原则: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②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
例如:碳氮比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③pH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2.实验操作2.1 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100mL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2.2 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目的是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
2.3 溶化:①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②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③加入琼脂;④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2.4 调pH: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2.5 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塞包扎后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所用培养皿用报纸包扎后用干热灭菌箱灭菌。
2.6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①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②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思考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目的是消灭瓶口的杂菌,防止杂菌感染培养基。
〖思考2〗倒平板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思考3〗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为什么?不能。
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思考4〗配制斜面培养基中,试管要加塞棉塞的目的是保持通气并防止杂菌感染。
〖思考5〗试管培养基形成斜面的作用是增大接种面积。
2.7 接种2.7.1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另外还有穿刺接种和斜面接种等。
2.7.2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其操作步骤是: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
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思考6〗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思考7〗在第1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获得由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4系列稀释操作:①取盛有9mL水的无菌试管6支,编号101、102、103、104、105、106。
②用灼烧冷却的移液管吸取1mL菌液注入编号为101试管中,并吹打3次,使之混匀。
③从101倍液中吸取1mL菌液注入到编号为102试管内吹打均匀,获得102倍液。
依此类推。
〖思考8〗操作中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
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了1支移液管。
3.结果分析与评价3.1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对照,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2在肉汤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为圆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3.3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不同(相同、不同);菌落分布位置相同(相同、不同)。
原因是时间越长,菌落中细菌繁殖越多,菌落体积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思考9〗在某培养基上出现了3种特征不同的菌落,原因有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杂菌感染等。
〖思考10〗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临时保藏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
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每3~6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
(三)课堂总结、点评(四)实例探究例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解析: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别,要针对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分析。
对于A、B选项,它的表达是不完整的。
有的碳源只能是碳源,如二氧化碳;有的碳源可同时是氮源,如NH4HCO3;有的碳源同时是能源,如葡萄糖;有的碳源同时是氮源,也是能源,如蛋白胨。
对于C选项,除水以外的无机物种类繁多,功能也多样。
如二氧化碳,可作为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NaHC O3,可作为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和无机盐;而NaCl则只能提供无机盐。
对于D选项,无机氮源提供能量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如NH3可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和氮源。
答案:D例2.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防止杂菌污染B.消灭杂菌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A说的是灭菌的目的,因为发酵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杂菌),所以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因为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但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只消灭杂菌,而是消灭全部微生物。
C是正确的,因为与发酵有关的所有设备和物质都要灭菌;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灭菌后专门接种的,灭菌必须在接种前,如果接种后再灭菌就会把所接菌种也杀死。
答案:B☆综合应用例3.右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1)右表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类型是。
(2)若不慎将过量NaCl加入培养基中。
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再加入,用于培养。
(3)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
(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类。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
(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的成分是。
解析:对于一个培养基,它能培养何种微生物,要看它的化学成分。
当然这只适用于合成培养基,如果是一个天然培养基就不能从培养基的成分上区分它是培养何种微生物的。
分析化学成分要从营养物质的类型出发。
右表中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氮源三类,缺乏碳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对特殊营养物质,有的微生物是不需要的,但没有微生物是不需要碳源的。
该培养基中没有碳源,说明培养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获得碳源的,即可培养的微生物就是自养型微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