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 《雷雨》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

《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

《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实录:学习目标:学生通过阅读《雷雨》,理解以前半场场景展现朱颜玉面,后半场场景展现厉娜正在接受成人礼一事展开,领略到雷雨爱情三角关系的发展和人性的复杂。

教学准备:1. 复制《雷雨》剧本分发给学生;2. 准备多媒体投影仪;3. 准备课程PPT。

教学过程:1. 制造氛围:播放一段雷雨的预告片或使用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该剧的兴趣。

2. 导入:导师介绍雷雨剧情简介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听过雷雨这个词吗?你们对雷雨有什么印象?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剧本,让学生合作阅读前半场场景展现朱颜玉面。

4. 回答问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以下问题:- 你觉得朱颜玉面是如何体现在这个场景中的?- 通过这个场景你对男主角的性格有什么了解?5. 班级讨论:让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讨论朱颜玉面和男主角的关系。

6. 引导学生猜想:学生们猜想后半场的剧情会是如何展开的?鼓励学生给出多元化的答案。

7. 分组阅读: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分发一份后半场场景展现厉娜正在接受成人礼一事。

8. 回答问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以下问题:- 你觉得厉娜正在接受成人礼一事体现了什么?- 通过这个场景你对女主角的性格有什么了解?9. 班级讨论:让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讨论厉娜的行为是否正确,她是否应该接受成人礼。

10. 补充背景知识:老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雷雨爱情三角关系的发展和人性的复杂。

11. 整合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朱颜、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间的爱情三角关系,以及红与白分别代表的含义。

12. 总结评析:教学评析: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剧本角色的对话,理解剧情并对朱颜和厉娜的性格有所了解。

分组阅读和小组讨论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通过补充背景知识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雷雨爱情三角关系的发展和人性的复杂。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⑵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⑶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

《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

《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背景《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的戏剧冲突而闻名。

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戏剧知识基础,但对于《雷雨》这样的经典作品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雷雨》的剧情和人物关系。

2、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探讨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4、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一部经典的话剧作品——《雷雨》。

相信大家在课前已经做了预习,那么谁能先来说说你对这部作品的初步印象?(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感觉很压抑,有的说人物关系复杂)教师: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去探索这部作品。

(二)剧情梳理教师:首先,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雷雨》的剧情。

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这里有一张简单的剧情脉络图。

(展示 PPT)(教师结合 PPT 详细讲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情节,包括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旧情、周萍与繁漪的不伦之恋、周冲对四凤的爱慕等)(三)人物分析教师:了解了剧情,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剧中的主要人物。

先来说说周朴园,大家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 A:我觉得周朴园是个自私、冷酷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了鲁侍萍。

学生 B:他还很虚伪,表面上怀念鲁侍萍,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周朴园是一个封建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他的自私、冷酷和虚伪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繁漪呢?学生 C:繁漪是个敢爱敢恨的女人,但她的命运很悲惨。

学生 D:她被封建礼教压抑得太久,所以心理有些扭曲。

教师:没错,繁漪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但她的反抗最终以悲剧收场。

再来说说鲁侍萍,她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 E:鲁侍萍是个善良、坚强的女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还能坚持下来。

学生 F:她也是个命运悲惨的人,被周朴园欺骗和抛弃。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高中 雷雨 课堂实录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高中 雷雨 课堂实录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高中雷雨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雷雨是一篇有名的话剧,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同学们需要从中学习什么道理?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的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学习重点】1、记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课前准备】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见过雷雨吗?生:见过。

师:那谁来说说雷雨是怎样的?生:有乌云。

生:有闪电。

生:有雷声。

生:有彩虹。

生:有风。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好不好?生:好!师:仔细地听。

生:听。

师:这就是雷雨的声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雷雨。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0页,自由地读课文。

1、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3、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多读几遍。

等会儿老师要请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4、边读边想雷雨来临之前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可要听牢哦,读完之后要请你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对不对,读得好不好。

生:1 2 3 请学生评价。

师:你们的耳朵真尖。

雷雨公公为同学们带来了礼物谁来读读。

生:压乱垂虹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师:这些生字婴幼儿跑到词语中去了,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师:那谁来读读。

师:同学们,雷雨前的天气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先请大家读一读这三段。

生:生读第一二三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揭露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黑暗和残酷,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威胁。

雷雨课堂实录则是将雷雨这一经典剧目搬上课堂,用教育的方式来深入探讨剧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是雷雨课堂实录的详细记录。

第一节:导入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雷雨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曹禺。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作品,曹禺通过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了旧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对话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角色分析在本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的主要角色。

通过讨论崔莺莺、崔麟、崔秀英、嵩山和荔香等人物的言行举止,学生们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三节:社会背景接着,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雷雨背后的社会背景。

老师通过大量资料的展示,向学生们展现了旧社会的封建礼教体制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学生们对于这种残酷的社会现象深感震惊和愤怒。

第四节:人性的探讨在这个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剧中人物的行为背后的人性原因。

学生们积极发言,辩论各种观点。

其中一位同学认为,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是社会环境所迫,而另一位同学则认为个体的选择和道德标准也是影响人性的重要因素。

第五节:道德与伦理在本节课中,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学生们针对作品中的婚姻背叛、家庭伦理和性别歧视等问题进行讨论,展现了对道德价值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第六节:现实意义最后,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雷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雷雨中的封建礼教和人性扭曲的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学生们看到了现实社会中令人痛心的种种问题。

同时,他们也明确了个体选择和道德价值的重要性,决心积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结语:雷雨课堂实录旨在通过对雷雨这一经典剧目的深入研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这样的课堂实录,学生们更加了解雷雨的内涵和意义,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雷雨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是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展现了曹禺先生的文学才华和社会关怀。

《雷雨》的教学实录5篇

《雷雨》的教学实录5篇

《雷雨》的教学实录5篇《雷雨》的教学实录1《雷雨》课堂实录 (一).课前交流 (1)学一学师: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拍节奏,学生认真听,然后学一遍.)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2)问一问老师问,学生认真听,然后边拍节奏边回答.师:谁的尾巴弯? 生:公鸡的尾巴弯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师: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师:青蛙青蛙怎么叫? 生:呱呱呱师:小狗小狗怎么叫? 生:汪汪汪师:小猫小猫怎么叫? 生:喵喵喵师:小羊小羊怎么叫? 生:咩咩咩师:刮风生:呼师:刮大风生:呼呼呼师:下雨生:滴答滴答 (二).导入新课大自然有很多动听美妙的声音,比如说风声.雷声.下雨声,平时我们要多关注生活,了解自然.今天我们来学习雷雨.(三).识记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词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老师事先把装有生字卡片的学习袋发给学生)(1)同桌合作抽读生字卡片(你抽我读,我抽你读) 压乱垂虹 (2)给拼音宝宝找朋友出示拼音师:〝它的朋友在哪里?找对了读三遍.〞生:〝在这里〞每个孩子边回答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这个字,并读三遍.(3)生字回到词语里,开火车认读词语老师出示词语师:读对了,大家跟读三遍重点指导轻声读法 (压下来垂下来)(4)词语回到句子里,读句子,感受课文的用词准确.句子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a 做动作理解〝压下来〞b 看课件(满天乌云)朗读句子.句子二: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a 指导朗读要下雨了,蜘蛛要跑得快一些,读句子.谁能让小蜘蛛再逃得快一些,再读句子.b 看课件图片通过比较来理解〝垂下来〞和〝掉下来〞出示图片:下垂的小兔耳朵.掉下来的树叶. 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成熟的向日葵师:〝垂下来〞东西一头向下,一头在上连在一起.〝掉下来〞东西向下,和上边的分开了.c 总结文章的用词准确.(5)看图选词,巩固运用词语课件出示垂柳图.大雪压松图和古诗句〝万条( )下绿丝绦.千朵万朵( )枝低〞选填〝垂〞和〝压〞(四).再读课文,了解文意,感受变化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1.生自由读课文2.出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幅图,请同学按顺序摆一摆.3.师:齐读 1——3 自然段,看看雷雨前的景象有什么变化.用〝______越_____越______ 〞句式说一下雷雨前的变化.生: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4.师:自由读 4——7 自然段,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中的景象吗?生: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小.雨越下越小.师:把雷雨前.雷雨中的景象连起来说.生: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小.雨越下越小.(老师夸奖学生:会听会记,关注课文,你越来越会说了.) 5.出示图(雷雨后的景象) 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后的景象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 老师提示(天空.太阳.彩虹.白云.)师:除了天空,地面上还有哪些变化呢?老师再提示:(青蛙的叫声.蜘蛛的心情……) 师:我们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了! 6.配乐朗读课文,感受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出示课件 1(狂风.雷鸣声) 师: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 1——3 自然段.出示课件 2(倾盆大雨声) 师: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 4——6 自然段出示课件 3(轻松明快的音乐) 师:雨过天晴,你有什么感受?齐读第七自然段(五).梳理规律,运用方法,自主写字 1.梳理规律,共同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2)师:咱们挑战〝虫〞字旁的字:蜘蛛蝉虹师: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想把这类字写好要注意什么?生:注意宽窄.注意高矮.注意关键笔画了解笔画部件的穿插(通过比较两个字认识穿插的好处:紧凑.端正.) (3)结合规律师生合作范写 (4)总结规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5)结合规律自主写字,老师巡视并提示写字姿势.师:写字要注意姿势:头正.身直.足安.(6)评价师:做到宽窄正确的给自己一颗星.师:做到高矮正确的给自己一颗星.师:做到有穿插.靠拢的给自己一颗星.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剩下的字.师:写字要注意姿势:〝一尺.一寸.一拳〞 (2)结合规律请同学评一评.(六).谈收获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写字要紧凑生:要把字写端正生:我了解了大自然的变化…………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今后的每一节课,同学们有学有练,都有收获.《雷雨》的教学实录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禺的剧本《雷雨》.[板书:雷雨曹禺]曹禺是我国当代伟大的剧作家,《雷雨》是他的代表作.《雷雨》是个四幕话剧,课文是第二幕.有关情节在注释①里面做了介绍,我们把注释①读一下. 生:[各自朗读注释①]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着重品味人物的语言.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全文.[从举手的学生中指定了6人,分别扮读叙述人.周朴园.侍萍.鲁大海.周萍.仆人.]【评:教一篇长达一万余字的长课文,该如何着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着重品味人物的语言.〞一句话就抓住了〝牛鼻子〞,让学生心中有了底,也让听课教师心中有了底.】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评: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进而把握情绪,确定语气,拿捏好分寸——哪怕是极细微极不显眼之处.】师:刚才读得都不错,我感觉读侍萍的同学好像感情把握得更好些.刚开始接触就能读成这样不容易.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你们看,在亮明真实身份之前,侍萍是以一个不相干的局外人的身份讲述自己的痛苦经历,她表面是个局外人,但她讲述的事情是自三的痛苦经历,你想侍萍在与周朴园对话时情绪应该怎么把握?生:我觉得鲁侍萍在30年的痛苦生活中性格变得十分坚强,面对周朴园内心固然有情绪,但还是控制住了.师:对,她开始的情绪还是平静的.那么她说话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呢?刚才扮读侍萍的同学,你怎么掌握的?生:应该是很舒缓的,因为她认出了这个人是周朴园.师:她口气很平淡,但也隐藏了悲愤.刚才扮读四萍的这个同学她把握的还是比较准.【评:以上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感受语言,触发语感,约32分钟.】师: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是从口音说到无锡,再说到30年前发生的事,好像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有两次差点没话说了,请大家迅速把这两处找到.【评:〝好像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有两次差点没话说了〞,这两处恰是肯綮之处,是品味语言的关键所在,也恰是一般人见怪不怪.容易忽略的地方.】生:[低头看课文.]师:找到了吗?好,你(指一举手的学生)说说.生:〝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这里差点没话说了.师:如果这时侍萍下去了,也就没戏了.还有一处发现没有?生:〝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这里差点对话继续不下去了.师:你看这两处都是鲁侍萍说:〝噢,老爷没有事了?〞这句话接上去的.但前面和后面这两次同样一句话,它们的感情.语气是一样的吗?生:前一句,是跟周朴园不期而遇时说的,想跟他对上话.[师插话:〝看看这个人的心到底有多恶〞,这是作者说的.]心情比较平静,语气平缓.师:好,你(指一举手的学生)说.生:后面一句是在他们已经经过了一番交流,经过了一番回忆时说的,这时候的鲁侍萍既希望周朴园能认出自己又不希望他认出来,她是非常矛盾的.师:〝无比心酸,悔恨交集〞,你们看提示里面有一句话〝望着朴园,泪要涌出〞.而真实身份还没有显露,对话就此结束,心又不甘.想把对话继续下去,只好又说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体会一下,把前后两句的区别读出来.好,你(指一举手的学生)读.生:[朗读,两句区别不大.]师:[示范读]说第二句时,鲁侍萍百感交集,泪要涌出,应该带点哭音嘛.谁再读?好,你(指一举手的学生)来读.生:[朗读.读出区别来了.]【评:两处同样是〝老爷没事了?〞似乎并无区别.但通过比较分析和比较朗读,便会发现:一个心情比较平静,语气比较平缓;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百感交集,朗读时要带一点哭音.这样处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师:好.在侍萍显露真实身份之前,周朴园的心里是暗的,而侍萍心里是明的.因此,在这段对话中,侍萍时常引出话头,旁敲侧击,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现在请大家找出侍萍为了引出话头和旁敲侧击时说的几句关键的话,揣摩这几句话的语气.语调及表露的思想感情.快速看课文,把这几句话找出来.生:[翻阅课本.纷纷举手.]生①:〝说不定,也许记得的.〞生②:〝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生③:〝……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生④:〝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⑤:〝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生⑥:〝老爷想见一见她么?〞生⑦:〝老爷,想帮一帮她么?〞师:侍萍反复说自己〝不大规矩〞,〝不清白〞,目的是什么?生①:我觉得她这么说是想试探周朴园,看他的反应,看他对侍萍的态度.师:试探性的.看他的态度.生②:她把自己说得不清白不规矩,看一看周朴园有什么反应,如果周朴园真心喜欢她的话,他就会觉得……[一时找不到词了]师:[接话]不会觉得不规矩不清白,挺规矩挺清白的嘛.[师生笑]生③:她在这里说自己不清白好像是想拆穿周朴园的谎言.师:周朴园的什么谎言?生:他说她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师:对了,为了拆穿谎言,也是披露事实,所以说〝不规矩〞〝不清白〞〝不守本份〞.那为什么要拆穿他的谎言呢?周朴园美化侍萍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也是美化自己.那么把侍萍的话做些改变,侍萍这样说行不行:〝她不是小姐,是个作风败坏的丫头.她跟周家少爷鬼混,不明不白地生下两个孩子.〞这样说不是更有力量些吗?哦,有同学摆头了.请你(指一举手的学生)说.生:她本来就很痛苦,如果她那样说的话,她会更加痛苦,就不可能掩饰下去了.师:她没有必要把自己骂一顿,这也无益于揭露周朴园的罪行,还有,如果她这样说,她们的谈话还能不能继续下去呀?生:当时她说得太清楚的话,周朴园可能就会反应过来,知道她就是当年的梅侍萍.师:不一定马上知道,但他会怀疑,是吧?如果主观感情色彩太浓的话,好像她就是当事人,至少和当事人关系很密切,这〝闲谈〞就难以继续下去了.师:〝不大规矩〞是从侍萍的角度说的.其实罪责在周朴园身上.为什么不采用更有力的揭露周朴园的话呢?〝她不是什么小姐.而是一个单纯.善良的.r头.她太年轻,太幼稚了,不知道周家少爷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她让周家少爷给骗了,给他生了两个孩子后被他抛弃了.〞行不行?生:她那样说无疑戳到了周朴园的痛处,谈话就无法进行了.师:对,戳到了周朴园的痛处,谈话就无法进行了.主观感情色彩太浓,会引起周朴园的怀疑.【评:〝改一改〞是洪先生时常使用的语感训练的七个招式之一.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将原来的台词作两种不同的改动:一改为作风败坏的.r头与少爷鬼混:一改为单纯善良的.r头被狼心狗肺的少爷所骗.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原作语言的分寸感便凸现出来了.】师:当周朴园知道了眼前的女下人就是侍萍之后,他的表现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讨论一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生:[相互议论.有人举手.]生①: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他刚刚知道她是侍萍时吃惊,后来害怕,最后是平静,因为他知道侍萍不是来报复又平静了[师:平静了又怎么样?怎么来对待侍萍呢?]威胁.生②:我也同意分三个阶段.一开始他知道来的人是侍萍,他显得很严厉,就质问她来这干什么,当他看到侍萍情绪很激动就想先把她情绪平复,平复之后就想用钱把事情掩盖掉.生③:也是分三个阶段.一是他知道这个鲁侍萍就是梅侍萍时也很惊讶,接着他又警觉起来,所以就很严厉的质问她现在来干什么,知道鲁侍萍并不是为报复而来,为了安慰鲁侍萍就采取甜言蜜语,想用他的钱把这件事遮掩过去.师:好.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边说边板书)第一个层次恐慌查问,第二个层次冷嘲热讽,第三个层次就是劝慰.安抚,最后就是采取措施,这个措施包括给支票.辞退.现在大家按这四个层次把相应的话找出来.生:第一个层次恐慌查问是〝哦,侍萍!(低声)是你?〞〝你来干什么?〞师:周朴园说〝哦,侍萍!(低声)是你?〞〝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示范朗读]谁来读一读?好,你(指一举手的学生)读.生:[朗读.较好.]师:读得不错,特别是〝哦,侍萍!(低声)是你?〞低声,为叶么低声,高声行不行?〝哦,侍萍是你?(高声)我可想念你30年了.〞[生大笑]不行,他这时感觉是怕,怕什么呀?影响声誉.他这时候怀念侍萍的感情不存在了.〝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他怕她,还怕后面有指使者.接着冷嘲热讽,就是这句话,〝(冷冷地)30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请个男同学来读.好,你.指一举手的学生)读.生:[朗读.语气平静.]师:你倒是真冷静.[生大笑]应该是冷冷的,不是冷静.[师亏范读]这句话有潜台词,有隐含的意思.那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什么?生:他是说30年过去了,你还是赖上我们周家了.[生大笑]师:事情都过去30年了,你还是跑到我们周家来扯皮,你还是忍不住了是不是?(师读)后来发现不行了,就采取劝慰安抚了.突然冒出一句〝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发现没有,这句话前后不搭界.前面是讲身份,后面突然冒一句〝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话好像是多余的,话虽然是随意说出来的,但是有没有用意呀?有什么用意呀?生:第一是四凤从外貌像,其次还有四凤在这里同你30年前一样是以丫头的身份工作,还有,30年前侍萍和周家大少爷有关系,现在四凤也和现在周家大少爷又……[师生大笑]师:你这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四凤在走她妈妈原来的老路.周朴园不会有这个意思吧?何况他还不知四凤和周萍的关系呢.生:我觉得是提醒和警告她的意思,他提醒她注意她的身份,四凤现在是在他家当丫环.师: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只是想把话岔开,缓和一下气氛.[师生笑]安抚的话还有〝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还有〝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何必再提呢?〞还有〝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一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劝慰安抚过了,周朴园最后采取措施,杜绝后患.周朴园的四个步骤在侍萍身上产生了相应的效应.当周朴园引起警惕逼问她的时候,侍萍表现怎样?生:第一个步骤使侍萍显得很悲愤[师:她怎么说的你把它读出来.]〝(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读得一点也不悲愤,生笑][师:再读.还不够悲愤.][生再读]师:强一点.哪个同学再读一下.生:[朗读.感情到位.][师:怎么样?](生:鼓掌)师:当周朴园对她冷嘲〝30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时侍萍相应的感情是什么?怨愤.[示范读]〝(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了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各自读一读.生:[各自朗读]师:谁来读一读〝我的眼泪早哭干了〞这段话?好,(指一举手的学生)读.生:[朗读.太快了.师示意停下来,示范读,生再读.]师:周朴园看到这个办法还不行就采取了劝慰.安抚.起作用没有?生:还是起了一点作用.当周朴园安慰她时,鲁侍萍低了头,说〝哦〞,鲁侍萍叹了口气说:〝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也请你不必说了.〞师:周朴园主要有两段话打动了鲁侍萍,哪两段呢?[示范读]〝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了纪念你.〞侍萍也看到了,不是假的.[示范读]〝你的生日4月_,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也是真的.这些话确实打动了侍萍,侍萍这对被软化了,反而倒过来劝他,叹了口气〝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她反过来劝他,你看侍萍这个人怎么样?善良但是并不软弱,当周朴园给她支票,鲁侍萍是怎么表现?是撕毁支票,目的是维护尊严.(上台板书).师:当最后鲁侍萍提出要见一见她的大儿子周萍时,周朴园说,:示范读]〝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这段话里有潜台词,揣摩一下,说说看.生:[相互议论.纷纷举手.]师:请你(指一举手的学生)说.生①:你最好不要去见她.生②:他现在已经很大了,你就不要去麻烦他了.(师生齐笑)生③:我觉得他是这个意思:〝你最好别想他认你做母亲.〞师:对,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有钱人的大少爷了,怎么能有你这个下人做母亲呢?你见一见他是可以的,但不要告诉他真象.好,各人自己读一下,注意把两个〝顿〞读出来.【评:挖一挖潜台词,周朴园的内心世界便昭然若揭了.】生:[各自大声朗读.]【评:从示范朗读,到语感分析,再到反复多次的朗读指导,洪先生对于语感训练的执着追求可见一斑.这样,一般人作为〝讲堂〞的课堂,在洪老师则成了语感训练的〝学堂〞.】师: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请发表意见.生①:我认为周朴园对侍萍没有感情,他认出侍萍后,先是质司,后是利诱,极为狡猾.生②:我认为周朴园对侍萍有感情,比如三十年来还保持着侍萍豹一些习惯.生③:我认为他对侍萍没有感情.他虽然保留了她的爱好,但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过.师:好,一半是有感情派,一半是无感情派.继续辩论.生④:周朴园对侍萍有感情,因为周朴园在侍萍走后还保留她的许多习惯,记得她的生日.还有珍惜旧家具,旧衬衣.但周是很自私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名誉和感情之间,他还是选取名誉,但不能否认他对侍萍还是有感情的.生⑤:我觉得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肤浅的感情[师:肤浅的,不够深刻的.师生齐笑.]他保留了那些习惯只是形式上的,他对她的感情淡化了.生⑥:我觉得周对侍萍可以说有感情,也可以说没感情.[师:噢,他是第三派了.可以说有感情也可以说没感情?]年轻时周对侍萍还是有感情的,要不也不会和她生孩子.后来他为了和那位门当户对的富家小组结婚,把侍萍赶出家门,而且还是侍萍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只有3天的时候,这说明周朴园对侍萍是没有感情的.师:当他在名声地位与感情发生冲突时,感情就不那么重要了.生⑦:当事情渐渐过去后,他对侍萍又怀念起来了.因为这30年来他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这看出周对侍萍还是有感情的.师:他怀念她,现在她来了呀,[生大笑]站在眼前了呀,不好吗?生⑧:他是个很有地位的人,他为了地位,生怕侍萍来拆穿他[师:拆穿他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所以这时又没有感情了.]生⑨:我认为周朴园对侍萍还是有感情的.他现在已经娶了太太,所以他不想把感情过多表露出来,如果他现在没什么地位又是独身的话,我想他还是会对她保持这份感情的.生⑩:我不否认周从前对侍萍有感情,但现在他绝对对侍萍没有感情.只是因为他的后妻对他不满,而且他儿子对他也敬而远之,精神上很空虚.因此常常想起那个年轻而又温顺的侍萍.[生鼓掌]但他的性格是自私的,面对这个老女人,他是没有感情的.师:说得好,他的怀念是建立在自私的性格上面的.师:大家说得很好.周朴园的怀念是真的.因为周朴园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但周朴园怀念的是30年前年轻.美丽.温柔.多情的侍萍,而现在出现的这个老女人对他是一种威胁.为了弥补自己精神的空虚,在脑子里装个美好形象.现在呢,当初那么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今天怎么老成这个样子?30年后此时此刻,绝对谈不上感情的.大家分析得好,体会很深.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后面一场戏.【评:这堂课发生在_97年,那时,种.种新思想新观念尚在酝酿之中,敢于直面周朴园人性的一面,不只是需要勇气,更需要有眼光,需要率真的品性和人格.】【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是为了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复杂性,通过对鲁侍萍的态度真实地表现出来.但洪先生却并不要求学生去作人物性格的分析,而是让学生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这样巧妙的布局,使枯燥无味的条分缕析变成了饶有兴趣的关于感情纠葛的讨论.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也只有通过各种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和相互激发,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这种讨论所依托的,依然是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生:[分角色朗读.从〝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到末尾.] 师:读得我都感动了,这场戏里写了鲁大海,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鲁大海是个觉醒了的工人形象.写了鲁大海,就把家庭的.血缘的.爱情的矛盾冲突扩大为社会的.阶级的矛盾冲突.突破了家庭的悲剧,展现了社会矛盾.师:这部分有两句话要好好读一读.[示范读]〝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指名读)生:[朗读上述两句.感情表达不很到位.]师:再体会一下.头一句,利用谐音,表现了鲁侍萍此刻复杂的思想感情:面对自己亲生的儿子,多么想喊一句〝萍儿〞.但现实不允许她认自己的儿子,她怕因认儿子而伤害了儿子.但是眼看周萍出手打人的霸道行为,她感到失望和气愤.于是,由〝你是萍儿〞变成了一句质问的话:〝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后一句,本来想告诉周萍〝我是你的妈〞,但出于上述原因,变成了〝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再指名读)生:[朗读上述两旬,较好.]师:读得比较好.再听我读一下.[示范读.学生热烈鼓掌.]师:我们学习了《雷雨》剧本节选的部分,即第二幕.主要是品味了人物对话的。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体验学习、默读想象、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板书“雨”)这个字怎么读?生:(学生齐读)yǔ师:谁能用“雨”组词?生:(一个接一个组词)下雨、雨水、雨中、雨露、雷雨。

师:你能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吗?生:能。

(生写)师:你写得真认真、真工整。

老师要奖励给你们听一段与雨有关的录音,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谁听的最仔细,并能把听到的内容讲给大家。

(放录音)师:好!谁能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刮风和下雨的声音。

生:我听到打雷的声音。

生:我还听到了青蛙的叫声。

师:青蛙什么时候发出的叫声?生:(想了一会)在雨停之后发出的叫声。

生:雨停之后我还听到了知了的叫声。

师:(面向全体学生)这些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吗?生:听到了。

师:大家听的真仔细,把录音中所有的声音都听到了,太了不起了!可是,这段录音还缺少题目,谁能给它加一个合适的题目?生:我认为这段录音的题目应是“下雨”。

因为这段录音有下雨的声音。

生:我认为用“雷雨”。

因为录音中不但有下雨声还有打雷声。

生:我也同意用“雷雨”做题目。

师:老师也认为用“雷雨”做题目比较合适。

你们知道吗?有位叔叔亲眼目睹了这场雷雨,并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大家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20课(写20)(雷雨),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向下面的小蜗牛请教。

生:自由读。

师:老师想听到你们优美的读书声。

老师要找8位同学读课文,因为:(有8个自然段。

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教学实录第一篇:雷雨教学实录《雷雨》(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学习“雷”字。

师:下雨大家都很熟悉,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学生纷纷发言:我见过阵雨。

我见过大雨。

我见过暴雨。

我还见过雷雨……)师:有几个小朋友都说到了雷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是雷雨。

(板书课题)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电脑课件突然播放一声惊雷后演示“雷”字字理)“雷”是生字,大家看屏幕,注意这个“田”字代表什么?(学生被一声惊雷吸引住了,都在思考问题,窃窃私语:“田”字应该表示田地可屏幕上显示的不太像。

师看着学生一脸的困惑善意地笑了笑:下雨时发出巨大的轰隆声就是雷。

古时候用三个“田”字表示,现在为了字形的美观简化成了一个“田”字。

二、感知全文,学习生字。

师:课文写的这场雷雨,雨是怎样下的,雷是怎样响的?请小朋友们看着课本听老师读课文。

生倾听师:这场雷雨景象美吗?想不想学?生:想师:要想学好课文,先扫除这7个生字的小障碍。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的生字条)自己读读,先把字音读准,把认为难读、难记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读生字师:都会读了吗?老师检查一下。

(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齐读)师:真棒!你们觉得这组生字里哪些字笔画多,字形比较难记?生1:“垂”字难记。

生2:“渐”字也难记。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它?生:“渐”字是形声字,三点水是形旁,“斩”是声旁。

师:你真有办法。

我们还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记这两个字。

(电脑课件演示“垂”字的字理,师指导学生分析比较:这是稻谷,这是古时候的“垂”字,它们有什么相像的?师:把笔画拉直成了现在的“垂”字,注意中间部分就像下垂的果实、叶子。

(课件闪烁这个部件)师:“垂”字在课文哪个句子里?找到它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学生读句子师:蜘蛛是怎么垂下来的?注意看(师课件演示蜘蛛下垂的动画及闪烁“垂”字中间的一竖。

并叙述:这一竖就像什么?)生:像那蜘蛛丝。

师:大风来了,蜘蛛要赶快逃命了。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的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学习重点】1、记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课前准备】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见过雷雨吗生:见过。

师:那谁来说说雷雨是怎样的生:有乌云。

生:有闪电。

生:有雷声。

生:有彩虹。

生:有风。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好不好生:好!师:(雷雨的声音)仔细地听。

生:听。

师:这就是雷雨的声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雷雨。

师:(出示课件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0页,自由地读课文。

1、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3、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多读几遍。

等会儿老师要请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4、边读边想雷雨来临之前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可要听牢哦,读完之后要请你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对不对,读得好不好。

生:1 2 3 请学生评价。

师:你们的耳朵真尖。

雷雨公公为同学们带来了礼物(出示四个字)谁来读读。

生:压乱垂虹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师:这些生字婴幼儿跑到词语中去了,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师:那谁来读读。

师:同学们,雷雨前的天气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三段)先请大家读一读这三段。

生:生读第一二三段。

《雷雨》教学实录参考

《雷雨》教学实录参考

《雷雨》教学实录参考〔一〕学习“雨”,积累好词语〔板书:雨〕师:来说说关于雨的词语。

生:大雨。

师:最好能说四个字的词语。

生:狂风暴雨。

师:〔出示该词语〕再来,你说。

生:和风细雨。

生:蒙蒙细雨。

师:〔出示该词语〕哦,蒙蒙细雨。

还有吗?生:枪林弹雨。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师:这里还有两个关于雨的好词,来读一读吧。

齐读:风雨交加。

师:还有一个,把它请出来吧。

齐读:风调雨顺。

师:小伙伴们这么多,这么好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同学齐读。

〔二〕揭示课题,明确自学要求师:说下雨就下雨。

〔展示课件〕师:这场滂沱大雨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雷雨》。

〔板书:18、雷雨〕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是怎么来写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认仔细真地来读一遍课文,听清晰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拼音老师,难读的地方划出来多读几遍。

要是你读完一遍,那就请你骄傲地站起来,继续读第二遍。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压、摆、垂”,用口诀学写“垂”师: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问了几个小伙伴,有的小伙伴都会读了,很厉害。

〔一〕读句子师:有几个小伙伴指出这三个句子比较难读。

〔课件出示三句话: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生:同学个读第一句。

师:这个词真难读,一起读。

〔老师出示词语卡〕黑沉沉,前鼻音,读。

生:同学个读。

〔老师出示词语卡“乱摆”〕生:同学个读第二句。

生:齐读。

师:第三句谁来读?生:同学个读。

师:这个翘舌音读得多准啊,谁想来读准它?〔老师出示词语卡“垂下来”〕生:同学个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准这句话,起。

生:同学齐读。

2、正确区分三个动词师: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句子里逃走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把它们送回家吧。

师:几号生字住哪里?同学齐回答。

师:一起读,让我们再把这三句话读通顺了。

齐读。

3、学写“垂”师:认真看看这三个生字,哪个字最难写?生齐答:垂。

《雷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完美版

《雷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完美版

《雷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庄平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言语真假判断来认识人性的本质二、重点难点:言语真假判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需。

本课重在通过周朴园的满口谎言来认识周朴园虚伪、残忍、奸诈、无情的本性。

如何判断言语真假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究、讨论。

四、预习要求:观看电影《雷雨》,了解整本话剧的大致内容以及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

了解戏剧语言的特点。

戏剧语言的特点: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的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我多次给同学们说过,语文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许多多的难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呢?了解别人的方法有很多,过去,我们常常说“听其言,观其行”,就是说,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说的和做的是不是一致。

今天,我们学习话剧《雷雨》。

话剧主要是人物语言。

从人物的语言中我们就可以学习如何来判断一个人讲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懂得了判断言语的真假,就能够准确地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本性。

[ 片断一:谎言的特点之一:隐瞒事实,歪曲事实] 投影: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提问:1、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加以对照,我们就会发现,周朴园的话明显歪曲了事实。

同学们看看,都有哪些与事实不一致呢?明确:①身份不符。

周朴园说她是“小姐”,事实上她是下等人,是周公馆仆人梅妈的女儿。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
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

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

(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

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一教学思想。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下,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

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

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性情的理想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课堂实录导入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段。

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出示周朴园有关图。

4.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

生1答:残酷、狡猾。

生2答:虚伪、阴险。

生3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

生4答:感情不专一。

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进而提出几个问题:1.剧中让你看到希望的人物是谁?2.你认为剧中活得最累的人物是谁?3.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问题一出,学生像炸开了锅,议论起来。

这几个问题应该是他们潜意识中存在但没有明确思考的问题,所以都又回到了电影和剧本中,试图再清晰、直接地感受一下每个角色,并不时交流看法。

看到时机成熟,我就问:就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生1:我从周冲身上看到了希望。

师:为什么从周冲身上?生1:他身上有种正义感,不歧视四凤这样的人……反正他和他家的人不一样。

师:那能说说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希望吗?生1:(沉默,思考)生2:周冲是个好人,但是他死了,我觉得还是鲁大海让我看到了希望。

生3:鲁大海头脑简单,动不动就动拳头,素质不高。

生2:你这是看表面现象。

鲁大海是工人代表,说明他在工人中的威信很高,有一定的能力,不然,大家不会推选他做代表。

生3:他被其他人骗了还不知道,没一点经验,特别是在周朴园面前像个小孩子……像个傻帽儿。

(学生笑)师:请大家举手表示一下你支持哪位同学!(大部分学生支持选鲁大海的同学)生4:老师,我认为周冲和鲁大海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觉得在周朴园家这个散发着霉气腐朽味道的大宅子里,周冲是一束阳光,一缕清风。

看电影时,周冲一出场,顿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他不死,我想,他最终很有可能会冲破这个家庭。

生5:我觉得不可能。

性格决定命运,看他的将来,得看他的性格。

周冲性格中顺从父母的一面很多,鲁大海和周朴园争吵时,他就说了一句话“这是不公平的”就被周朴园赶了出去,一点都不敢反抗。

生4:请让我把我的观点说完。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我认为周冲如果不死,是有冲破这个家庭的可能,起码从影片中的表现看是这样。

鲁大海也是,我不同意生3的观点,鲁大海毕竟还年轻,斗争经验是不足,但是他立场坚定,是非分明。

比如周冲到他家的时候,他就说:“你们家就你还明白点。

”所以我说,随着革命的发展,鲁大海会成熟起来的,所以,我认为鲁大海更能让我看到很大的希望。

谢谢!(学生笑,掌声)师(笑):我同意生4同学的观点,我们既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要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的环境。

鲁大海尽管表现得年轻一些,但是他爱憎分明,斗争立场很坚定,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革命者的影子。

而周冲也让我们寄予了很大希望,但由于性格和环境因素,他身上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他在《雷雨》剧中,更像一道流星,带给我们的光明是短暂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活得最累的人是谁?(学生众说不一)生6:我认为是周朴园。

师:为什么?生6:他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赚钱,同时还要应付方方面面的关系,还要忍受道德的谴责,老婆不爱,孩子不喜欢,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生7: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像周朴园这样的人贪财成性,良知早被金钱给吞吃了,还讲什么道德?师:你的观点呢?生7:我认为周萍活得最累。

他是心累,他处在父亲的高压之下,夹在两个女人中间,承受着道德的谴责,心中有沉重的负罪感,所以他说他是活厌的人。

我认为他的自杀不仅仅是因为他和四凤的兄妹关系,也是长期的精神压抑,使他失去了控制。

师:你同情他吗?生7:我不同情。

我觉得他是一个废物,死了应该是一种解脱。

师:他死了是解脱了,但是还有一个人解脱不了。

生7:繁漪。

师:你同情她吗?生7:我说不上同情她,不过对她比较感兴趣。

(众生笑)师(笑):为什么对她感兴趣?生7:说不清楚,她一出场就让人感觉很神秘,跟鬼一样。

(生笑)师:说“鬼”好像太恐怖了一些,繁漪是给人很阴郁的感觉,其实她心里压着一团火。

还有对她感兴趣的同学吗?(又有几个女生举起了手)生8:我对她感兴趣是因为她身上有很多谜团。

比如,她是哪里人?家庭背景怎么样?她为什么嫁给周朴园?为什么不离开周家?师:看来你的疑问确实不少,因为这些剧本中都没有交代,同学们可否就这些问题作一些猜测?生9:爱财。

(众生笑)生10:她父母爱财。

(众生笑)师:看繁漪的反抗性格是很强的,从她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她不像是一个出身一般家庭的人;所以爱财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呢?生11:被周朴园骗来的。

师:“骗”的可能性是有的,家庭的原因也不排除,反正是到了周家的阎王殿。

这些我们姑且不论,当她发现周朴园不爱她,她也不爱周朴园时,为何不离开周家呢?生4:周朴园有势力能控制她。

生12:为儿子着想。

生13:她放不下周萍。

师:这几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我们发现繁漪确实是一个有着很多谜团的人,难怪同学们对她感兴趣。

不过,刚才同学们谈的主要是对繁漪的印象,感觉还是停留在外在的层面上。

我们在看待一个文学形象的时候要把他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以繁漪来说,同学们不妨这么想想:她的理想是什么?她的痛苦是什么?她的幸福是什么?她在周家过得快乐吗?从这些角度去感受一下,你就把自己当成繁漪来个换位思考,走进繁漪的内心世界。

(短暂沉默后)生4:老师,我觉得繁漪的生活不只是不幸福的问题,她简直生活在一种生不如死、无奈的状态下,周朴园压制她;周萍先是喜欢她,后又不要她,这些都使她生活得非常痛苦,她其实是很可怜的。

师:说得很好,把握比较准确。

周萍对她就是“始乱终弃”。

生14:我觉得繁漪还不如鲁侍萍。

师:为什么?生14:她们两个都是被害者。

但是,鲁侍萍被赶走以后虽然也很辛苦,但她自食其力,还能过相对平静的生活;繁漪却被周朴园压制得一点自由都没有,又被周萍抛弃,她一直都像生活在坟墓里,找不到出口。

周萍给他垂下一根青藤,结果又断了,正如她自己所说,留她一个人慢慢“枯死、渴死”。

她过得很痛苦。

师:你用的青藤的比喻很好,只是周萍是根稻草不是青藤,是繁漪错把稻草当成青藤了。

“坟墓”不如用“枯井”好,用坟墓,青藤就垂不下来了。

(生14笑)生15: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繁漪比鲁侍萍强。

她在周家并不只是受苦,逆来顺受,她还有反抗。

我觉得他和周萍……私通,也不是,就是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对周朴园的一种反抗、报复。

只是这种报复也害了周萍,在这两个人的关系中,我觉得繁漪负主要责任。

还有她跟踪周萍到四凤家从外边关死窗户,让大海发现他们两人的秘密,以及后来周萍、四凤逃走时,她叫出来周朴园,使得周朴园被迫揭开真相从而酿成《雷雨》的悲剧,这也是她的反抗,是对周萍以及周朴园的反抗。

生14:我觉得你的理解有点偏激。

电影中当周朴园说出真相,周萍痛苦得快要发疯的时候,繁漪也吓得目瞪口呆,而且给周萍解释,她实在不知道会是这样。

这说明她并不想报复周萍,她只是不想失去他。

师:你能注意到电影的这个细节非常好,我也认为你的分析更合理。

看来繁漪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复杂的角色。

同学们对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正确看待、把握一个文学形象,要注意三个角度:作者对他的看法,一般读者对他的认识,你个人的认识。

作者的定位帮助读者把握文学形象的基本或说原初的性格,一般读者的认识往往大于作者的定位,而个人的认识则是个性化的解读,也就是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希望同学们课下对这些展开深入讨论。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讨论先进行到这里,我们看一下作者及观众对繁漪这个角色的看法:(利用幻灯片展示)作者看法:我会流着眼泪哀悼这个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

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

观众看法:繁漪,你是迅急的雷雨,打破了这个封建古老专制家庭的死寂;你是闪亮的刃首,刺破了漠漠长空的黑暗;你是耀亮苍穹的闪电,旋即消逝于天际,却早已照亮专制与罪恶合织的黑暗。

观众看法:雷雨中的繁漪——观《雷雨》有感(节选)作者:倚天揽月你天生丽质你充满对幸福的憧憬与渴望但可恨那不公的命运把你像鸟儿一样囚在笼中你挣扎,你反抗你多想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但你却永远挣不脱命运为你编织的那张网漫漫的长夜里你的青春伴着枯木把灯一盏一盏地点亮无声的泪一滴一滴挂满凄楚的脸庞你能做些什么呢只能用滴血的心去等待那份虚无缥缈的渴望师:请大家一齐朗诵这首诗。

教后感受:整个教学活动出现两次波澜:有情为何分离?有情为何聚而不容?在对这两个议题的讨论中,剧中人物的鲜明形象已完整地凸现在我们面前,作品的深刻主题也被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