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心理健康及心理应激(修改过的)

合集下载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我们都经历过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例如考试、面试、工作压力、亲戚家庭关系等等。

应激反应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但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然而,如果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 应激反应的定义及类型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面对逆境或挑战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应激事件通常会引发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出汗等等。

同时,应激事件也会引起情绪或行为上的反应,例如焦虑、愤怒、冷静、逃避等等。

根据应激事件的不同类型和强度,应激反应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慢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通常是针对突然而来的、严重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1个月以内。

慢性应激反应则是对新经常发生的、渐进性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职业压力、家庭矛盾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半年以上。

2.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和活力,帮助人们应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启动身体应对压力的防御机制,例如释放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等,以保护身体免受应激事件的伤害。

因此,适度的应激反应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

然而,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例如,急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症等等,而慢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

3. 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减少应激反应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人们都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3.1 关注基本需求:应激反应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平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关注基本需求的重要部分。

3.2 改变观念:应对应激事件的关键是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尽量看到挑战和机会,而不是困难和威胁,积极的态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引言大学生活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临未知的情况和应对各种压力。

应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应对并保持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心理学研究论文,探讨大学生应对应激与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策略。

什么是应激H1:应激的定义与特征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指人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出现的身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应激可以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可以是来自内部的思想和感受。

应激的特征包括突发性、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

H2: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应激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期处于过度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身体健康问题。

应激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的下降,甚至影响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

大学生应对应激的方法和策略H3:积极应对应激的重要性积极应对应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积极应对不仅可以减轻压力,还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下面是一些大学生应对应激的方法和策略。

H4:寻求社会支持在应对应激时,寻求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与朋友、家人或导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建议。

同时,与他人交流还能够让个体感到被关注和理解,减少孤独感和负面情绪的产生。

H4:建立支持网络在大学期间,建立一个支持网络也是至关重要的。

支持网络可以包括志同道合的同学、老师、辅导员等。

他们可以为你提供学习上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你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定期与他们交流,可以有效地减轻应激。

H4: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应对应激的基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心理的稳定性。

此外,注意休息和放松也是缓解压力的关键,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读书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H4:制定合理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你在压力下更好地应对应激。

第3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 心理与精神护理课件

第3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 心理与精神护理课件
2.心理性反应
(1)情绪反应(2)认知性应激反应
3.行为性反应
面对应激,个体经过评价会作出“或战”“或逃”的 判断。“战”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困难而积极思 索解决办法,努力应对,也可能会因愤怒采取攻击行为, 将愤怒导向人或物。而“逃”是指个体自认无力面对困境 时表现的回避行为,可能会采取远离应激源的行为,也可 能会用饮酒、滥用毒品等来缓解压力。
三、 心理应激的应对
(一)问题集中性应对
1.事先应对 2.寻求社会支持
(二)情绪集中性应对
1.防御机制 压抑 ,退行 ,转移 ,合理化 , 反向 ,否认 ,升华 ,幽默 2.改变认知
第二节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
一、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源。
(一)来自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的应激源 1.工作环境 2.工作要求
第3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田禾丰 制作
学习要点
1.心理应激的概念与过程 2.常见的应激源及应对方式 3.护理工作中应激的应对 4.常见心理危机及干预技术
第一节 心 理 应 激 第二节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 第三节 心理危机的干预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应激,即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 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负担 过重时产生的全身性反应。 应激的含义可概括为3个方面 :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应激源和 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
三、心理危机的分类
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障碍
四、心理危机的干预
(一)支持技术
支持技术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解决求助者当前面临的 情绪危机,使求助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使用诱导表达 内心积郁的方法,让求助者发泄,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同情 、解释、保证等,树立其信心。另外还要帮助个体了解可 以采用的应对方式,帮助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院学科门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1。

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

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

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

第三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PPT(修改过的)

第三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PPT(修改过的)

2.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
使其复发。 3.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受状态,在其 他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新的疾病(心身疾病)。
过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应激,会击溃人体的生 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心身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 长期的、超过人的适应能力的心理应激是躯体与精 神痛苦的根源及就医寻求帮助的原因,且会加重已 有的精神和躯体疾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作为应激作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之一,个性特征与生活事 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应激反应等因素之间均 存在相关性。 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 个性特征影响人的应对方式。A型行为特征模式的人对问题的起 因多强调自身因素,采用积极正视问题的应付行为。B型行为特 征的人容易接受现实,默认环境。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个性孤僻、不好交往的人很难得到和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 个性在应激研究中的意义 在应激作用过程中,个性与各种应激因素存在广泛联系, 个性通过与各因素间的互相作用,最终影响应激心身反应的性 质和程度,并与个体的健康和疾病相联系。
四、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其发病、发展、转归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的一类躯体性疾病。 (或)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持久的生理功能紊乱 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1)内科: (2)外科: (3)妇科: (4)儿科: (5)其他: (三)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2.心身同治: 对于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病人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 辅以心理治疗。对于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 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 3.预防: (1)对于具有明显心理素质弱点的人,通过心理咨询培 养健全人格。 (2)对于有明显行为问题者,用心理行为技术予以指导 纠正。 (3)对工作和生活环境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要提高对应 激源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减少和消除心理 刺激。 (4)对 出现情绪危机的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5)对于有遗传倾向的病人应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讲义.pptx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讲义.pptx
心理应激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指的如汶应来紧心川社文激1自张理地3.会.化头信冲震源躯社性性脑息突—体应会应中和激激—性挫应源源折是应激指激源能源够是引是文指起指地化来震心作性自、应理用汶激社应于川源会的激人各灾难 反的方应机面的体的各, 刺种直 激内接 因外产 素环生 。境刺刺激激作因用素的。刺 分激产应风观24类..生的俗念物心文引焦各习等。理化起虑 种 惯 社性性(躯 心 社 文应、 心 、 会应 应一体 化理 会激恐 理 宗 文激 激)性 性性 应的惧 冲 教 化源 源应应 激应 应刺和 突 信 环激激 激激 源激抑 和 仰 境是源源 源源和是郁 心 、 的指压指等 理 生 改导力因情挫活变致。语绪折方个言反式体、、
也难以完成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现象
二、护理工作中应激的应对
水的好自2345护1医....平会给护领6789身的我.保保要认士建护....院士给医导认建体心心工防证有真持自立理管病院和出知育理立健作护足 良 负良身心工理人造个现评 锻 治和康 环、好够 好 责方理作方工的 成 人价 炼 疗谐、 境工的 的 的的面应互应面生 负 共作和 和的支 。作组休 心 工:对助激:命 面 同应娱 心人持严息 身 作织强策小如医激带 影 干乐 理际护谨健 态环身略组果院来 响 预后活 咨理关、康 度境健处领威 。 解,动 询工系建状 和和体理导需胁 所 决作立态高工、不应,以要、良超作自当重,提好的程我,视供的技序调护良支术节士、 持系统。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现象
课堂小结
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 不平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紧张状态,其结果 是适应或不适应。心理应激过程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应 激源包括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 会性应激源和文化性应激源。中介机制包括 心理中介机制、生理中介机制。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将个人所爱或所崇拜的人 或事物完美化。
16.合理化
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的时, 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加以解释。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 名,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 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 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 可不想做书呆子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 和不安全感。
1.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恐惧: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 抑郁:因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
生无助和无望感 愤怒: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
而引起
2、认知反应
认知反应
警觉性增高 注意高度集中 观察更加细致 记忆效果更佳
注意范围狭窄 注意难以集中
记忆减退 思维混乱
3、行为反应
三、常见的防御机制
1.否认
把已经发生的痛苦和不快完全否定, 就当它根本没发生过, 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压抑
把那些不能被社会道德规范或 自己意识所接受的冲动、 观念或回忆、情感 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 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 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 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 去, “遗忘”了。但她每年十月份均会 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两种类型:
❖ 不适应性反应
❖ 适应性反应
1.逃避 2.退化、依赖 3.敌对、攻击 4.无助、自怜 5.物质滥用
1. 改变自我
2.改变应激源
(二)生理反应
1.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系统 3.免疫系统
四、应激反应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

心理应激资料

心理应激资料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指当人们面临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刺激或挑战时,所产生的心理
和生理反应。

这些应激源可以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也可以是来自内部的,比如自我要求过高、内心挣扎等。

心理应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理解和应对心理应激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应激的原理
当人们面对压力或挑战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来
应对挑战。

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促使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
以更好地面对压力。

然而,如果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心理应激的表现
心理应激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在情绪上,人们可能会感到焦虑、烦躁、抑郁
等负面情绪。

在身体上,可能会出现头痛、胃痛、失眠等不适症状。

在行为上,人们可能会情绪失控、社交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都是因为心理应激导致身心不平衡所致。

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应对心理应激,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缓解压力和恢复身心平衡。

比如,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和增强身体健康;通过呼吸练习、冥想等放松技巧来调节情绪;建立支持网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在做喜欢的事情时放松身心等。

结语
心理应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学会应对它,让自己更
好地适应生活的各种挑战。

通过理解心理应激的原理,了解它的表现形式,以及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与心理应激做朋友,让它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健康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与自我调节

健康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与自我调节

健康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与自我调节健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应激,这些都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健康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与自我调节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应激的方法。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压力情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既包括主观感受,如焦虑、抑郁等,也包括生理上的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心理应激可以来自内部因素,比如个体对于自身能力或者期望的不确定感,也可以来自外部因素,比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等。

长期的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异常等。

在应对心理应激时,自我调节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自我调节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压力情境,减轻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我调节方法:1. 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调节方式。

当我们面临压力和负面情绪时,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参与一些能够让自己放松和愉悦的活动来调节情绪。

2. 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对于应对心理应激非常重要。

与家人、朋友、同事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立互助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实质性的帮助。

3. 心理训练:通过一些心理训练,如冥想、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个体恢复平静和放松,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4. 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样可以有效地调节心理应激。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当然,自我调节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于个体的能力,有时也需要寻求其他专业方面的帮助。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借助外部资源来获得支持和辅导的方法。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专业的心理学家或医生可以通过倾听、发现问题根源、提供适当的干预和建议来帮助个体更好地调节应激。

总之,健康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与自我调节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与应激管理

心理健康与应激管理

心理健康与应激管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总体健康状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业、家庭以及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和应激源。

应对这些应激源,保持心理健康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应激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改善心理健康和有效管理应激。

一、了解心理健康与应激管理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拥有稳定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能够适应各种压力和变化的能力。

而应激是指个体对于来自环境的压力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应激管理则是指个体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减轻来自应激源的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二、掌握应对应激的方法和策略1. 寻求支持:与亲友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感,维护心理稳定。

2. 建立合理的目标与期望: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避免过高的期望,减少自我压力,提高自我满足感。

3. 学会放松:通过实施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调整身心状态,减轻紧张和焦虑。

4.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5. 积极面对问题:通过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

三、提高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提高心理韧性对于保持心理健康和有效应对应激非常重要。

1. 建立积极态度:培养积极的心态,看到问题中的机遇和成长空间,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困境。

2. 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潜力,多注重自身优点,用积极的自我评价来鼓励自己。

3. 设定目标与规划:设立清晰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分解任务,有序推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积极的互动,培养支持系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5. 学会情绪调节:通过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提升情绪稳定性。

四、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个体遇到较为严重或长期的心理压力和应激反应,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 第三章心理应激ppt课件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 第三章心理应激ppt课件
然而这不是简单的勇敢不勇敢的问题他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战斗应激反应或者说战时应激障碍这是一类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不良反应严重腹泻或痢疾时大便每天超过4次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一节 心理应激
学习目标:
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2.掌握心理应激的过程、常见心理危机和心理危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②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内心某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
所接受的感觉、态度、欲望、意念等转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 用来掩饰、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如:“以小人之心度 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 等就是投 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应激源 分类
事件的内 外环境刺 激因素
(2)心理应激源:是指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 郁等情绪反应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这种冲突 也许是确实存在,也许只是主观想象。
①挫折。 ②动机冲突(三类)。
应激源 分类
事件的内 外环境刺 激因素
(3)社会性应激源: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刺激因素, 如社会动荡、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变化、天灾人祸、 战争等,甚至是一些家庭琐事。我们日常的应激源可 归纳为家庭支出、工作、职业、心身健康、时间分配、 生活环境、生活保障六类。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①压抑:如:“我真希望这事没有发生过,我不要再想它了” 。压抑是
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压抑的正面作用是: 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 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 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 就 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 压抑能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 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 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 只不过是在意志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 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 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 把自 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 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 人格异常者, 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案例一
有一位规模很大的公司老总,事业有成,年 轻有为,拥有财富,家庭美满,几乎近于 十全十美,人人羡慕。然而,他却不快乐, 甚至严重到对生活失去信心,最后自杀身 亡。 有的人家尽管经济窘迫,但仍旧活得很开 心;有的人虽为“大款”,却仍然愁眉不 展。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 的,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生活,而要愁容 满面过得如此沉重呢?
练习题
1应激状态能() A提高人的警觉水平 B动员机体内部的潜能 C导致 认知功能障碍 D有利机体适应环境 2()是生物型应激源 A机械性损伤 B交通拥挤 C负担过重 D不良工作条件 3人心理行为变化不仅取决于现实刺激,还取决于() A记忆资源 B人际关系 C生活事件 D社会发展速度 4、关于退化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以下哪项符合() A焦虑 B愤怒 C兴趣狭窄 D猜疑 5.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认知改变 B情绪反应C个性改变 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应激源输入
内部应激源
中介机制 应激反应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个性特征 认知反应 情绪反应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结果
健康
外部应激源
疾病
1、应激源输入
躯体性 心理性 应激源的种类 社会性 文化性
高温、感染、外伤
人际关系、冲突
自然灾害、社会动荡
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2、应激中介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护理心理学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2、了解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社 会学因素 3、了解应激的概念、种类以及应激 的过程 4、熟悉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5、了解心理应激的防御策略
课程 内容
一、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 社会因素 三、心理应激 四、心理应激的防御策略

应激与心理健康

应激与心理健康


个体对应激的耐受性:面对一定的应激 源,其后果的严重性在通常情况依赖于 个体对应激的耐受性。应激的耐受性 (挫折的耐受性)指的是个体未使其整 合功能受到严重损坏时所能承受的应激 能力。

外界的帮助和支持:缺乏外界的精神或物 质的支持,会增加应激源的强度,从而减 弱人对应激的承受能力。但家庭及朋友的 支持行为,有时也会增加紧张程度。因此, 支持和帮助的方式、方法必须得体合适。 通常应根据个体的特点提供一些特殊的方 式或不同的礼仪行为,起到支持、帮助的 作用。

偏头痛: 发作时患者往往四肢冰冷、头晕恶心、坐卧不 安、痛苦不堪。其直接原因是头部血管舒张膨 胀,压迫了附近的神经所致,间接的原因则是 某种情绪刺激的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 它是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 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常同时伴随植物神经、 内分泌和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研究发现,患 者紧张、焦虑、愤怒的情绪状态,导致植物性 神经、内分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从而提高了疾病的易感性。
由遗传或早期创伤经验所造成的机体性损伤。
几种典型的心身疾病

溃疡: 溃疡病患者病前常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 如愤怒、焦虑、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创伤等。 这些不良情绪通过植物神经机制的作用而 致病。此外溃疡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人格特 征,常常在依赖感与独立性之间抗争,或 许这是溃疡病发作的真正原因。


人在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有什么变化?

应激可促使人的情绪向低落或高涨两个 方向发展。如范进中举或“春风得意马 蹄疾”的状态即属情绪高涨状态。而高 考落榜、没有考上研究生的沮丧即属情 绪低落状态。 人们在经历重大的创伤事件后,情绪上 的反应会更加强烈。

人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反应会有哪些变化?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心理应激┼心身疾病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

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

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

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

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

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

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

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心理应激)的概念:
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 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 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应激概念的提出:加拿大 塞里
观点:
1、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
应激是个体对内外 环境刺激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反应。
◆许多处于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个体都出现: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无力、萎靡不振 ◆大量动物实验注意到,处于失血、感染、 中毒等有害刺激作用下以及其他紧急状态 下的个体,都可出现:肾上腺增大和颜色 变深,胸腺及淋巴结缩小、胃肠道溃疡、 出血等现象。(一般适应综合征)
四、心理应激的处理
(一)消除致病应激源(针对应激源的反应) (二)提高病人应激的认识水平。 (三)进行心理和社会支持。 (四)努力矫正由应激引起的病理生理的反应。 (五)自我防御反应: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以减轻应激引 起的紧张和内心的痛苦。 (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对的方式
情绪集中性应对 1、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曲解、外射作用) 2、改变认知评价(一位哲学家说:“扰乱人精神的, 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的判断” ) 3、学会放松技术,减轻紧张(药物、锻炼等) 问题集中应对 1、事先应对 2、寻求社会支持(家庭、亲友、社会;精神、物质)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分析理论的 概念,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 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 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应对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和摆脱某种情境的手 段。 应对属于意识层面,心理防御机制属于潜意识层面。但也 存在着内部联系:两者都是心理的自我保护措施。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后来他的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发展了 防御机制理论。至今,已有数十种防御机制被提出。
例如,运动员起跑时,精力集中,能量重新分配,以适应 比赛的环境。
(二)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可以成为人们身 体不适、虚弱和精神痛苦的根源。 (1)急性心理应激反应 A、急性焦虑反应 B、血管迷走反应(血压下降、心率下降) C、过度换气综合征 (2)慢性心理应激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其他脑 区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应激原 大脑(认知与 评价) 下 丘 脑 垂体 行为变化 、情绪精 神变化
激素
免疫功 能
心身疾病
图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身疾病的诊断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躯体诊断: 在采集病史时应注意病人的心理社会方面的生活事件、行为方 式、人际关系以及心理、人格发育情况、早年生活经历及遗传 情况等。在体格检查时,应想到某些病人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 现,或者说是“心理、自主神经症候群”或急性心理应激反应。
二、应激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结果
中介是最关键的部分
应激的过程
输入部分 中介机制
应对方式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应 激 源
健康、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特点
(一)输入部分---应激源 1.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的 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因素。
2.应激源的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心理诊断: 常用方法是晤谈、心理测验、心理生理学检查、行为观察等。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常用方法有:眼心反射、皮肤划纹征、皮肤温度测定。
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1)冠心病: (2)原发性高血压: (3)消化性溃疡: (4)癌症:
心身疾病的防治
1.心理和社会的干预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通过心理支持、 认知治疗、松弛训练或催眠疗法等,改变对事 件的认识,减轻焦虑反应,缓解疾病的发作。 (2)消除心理学病因: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行 为矫正,帮助改变认知模式,改变生活环境减 少心理刺激。 (3)消除生物学症状: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 病的康复。
挫折感 动机冲突 人际紧张
(3)社会性应激源
战争、社会变革、就业等
(4)文化性应激源
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
应激的过程
输入部分 中介机制
应对方式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应 激 源
健康、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特点
(二)中介机制 指应激情景转变为应激反应的中间过程。
1、认知评价 2、应对方式 3、社会支持 4、个性特征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
应对方式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应 激 源
健康、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特点
(四)应激的结果 适应 适度的应激对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 不适应 长期超强度的应激使人难以适应最终损害健康、产 生疾病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3.适当的应激刺激有助于培养机体的防 御力量 增强人的适应能力。
2.心身同治: 对于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病人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 辅以心理治疗。对于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 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 3.预防: (1)对于具有明显心理素质弱点的人,通过心理咨询培 养健全人格。 (2)对于有明显行为问题者,用心理行为技术予以指导 纠正。 (3)对工作和生活环境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要提高对应 激源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减少和消除心理 刺激。 (4)对 出现情绪危机的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5)对于有遗传倾向的病人应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1、认知评价(cognitiveappraisal)
定义: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 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应激作用过程的关键性中介因素。
无利害关系 问 题 适 应 有效 初 评 有 利 害 关 系 次 评 可改变 问题关注应对 无效 有效
不可改变
情绪反应 (不适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情绪关注应对
2、应对方式 (coping) 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 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从应对的指向性看 应对策略是针对事件或问题: 问题关注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 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 情绪关注应对(emotion-focusedcoping)。
应激的过程
输入部分 中介机制
应对方式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应 激 源
健康、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特点
(三)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2、应激的心理反应 3、应激的行为反应
1、生理反应
应激源(生物、理化、心理社会因素)
大脑皮质
认知评价
下丘脑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 儿茶酚胺释放
一般适应综合症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刺激前 刺激后
三大症状 肾上腺肥大
刺激A 刺激B 刺激C 刺激D
胸腺,淋巴节萎缩
胃溃疡
etc...
2、应激是一种环境事件 导致个体各种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事件。
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3、对应激的综合界定: 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 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产生的生理和心理 · 反应的过程。
2.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
使其复发。 3.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受状态,在其 他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新的疾病(心身疾病)。
过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应激,会击溃人体的生 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心身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 长期的、超过人的适应能力的心理应激是躯体与精 神痛苦的根源及就医寻求帮助的原因,且会加重已 有的精神和躯体疾
四、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其发病、发展、转归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的一类躯体性疾病。 (或)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持久的生理功能紊乱 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1)内科: (2)外科: (3)妇科: (4)儿科: (5)其他: (三)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应 对 活 动
问题关注应对
计划 回避 面对 分散注 意 升华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自评 幻想 合理化
情绪关注应对
转移
求助 退化 倾诉
屈服
幽默 淡化 自控 自责 忍受 发泄
放松 烟酒
药物
生 活 事 件
认 知 评 价
社 会 支 持
(应激过程)
情 绪 反 应
生 理 反 应
图4-3 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
合理地运用应对方式 有利于缓冲应激反应的作用。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应激源 stressor
(1)躯体性应激源
生物性(病毒、细菌) 物理性(高温、噪音、湿度等) 化学性(空气、水源的污染等) 疾病或健康问题(感染、外伤、睡眠障碍等
(2)心理性应激源
是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导致的焦虑、 恐惧和抑郁等各种消极情绪。 其原因有:
无效 图4-2 认知、应对与应激过程(自Folkman等)
对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 和心身反应,是生活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应激反 应的关键中间因素之一。 针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是一种中介机制,有 三个评价阶段: 第一步决定应激源是否有威胁? 第二步确定个体能否应对? 第三步是对第一、二步评价的信息进行认知性再 评价。 举例:失恋 外科手术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第一节心理健康 第二节心理应激 第三节应对和危机干预 第四节护理工作中的应激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