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六课助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

由于季布平时重承诺,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

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

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

可见,真诚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一)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

(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

(出示课件)3、理解重点词语(出示课件)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出示课件)(二)合作探究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导学习型教学案(XX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导学习型教学案(XX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21化石吟(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学习难点: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1.主题解读。

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

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

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3.相关资料。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二)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化石形成的条件。

(三)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骸骨()潜行()葱茏()()猛犸()逝去()2.解释词语。

腐朽:化为乌有:潜行:海枯石烂:葱茏:叹服: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想想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内容感知问题1:《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问题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语文教案 人教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语文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学专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温七中张维伦各位老师:大家好。

接触新教材,许多时髦的词一下子便出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

如“文本、体验、语文味、有效朗读、多元、建构、解构、解读”等。

金戈老师要我就“解读”做一个专题,即“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开始也并不觉得什么,但后来想想,这个任务十分艰巨。

因为阅读是一门学问、而且是很深很深的一门学问。

要不,曹雪芹也不会感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个“解”字,作家纳博科夫说得最好。

“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天才之作的时候,为了充分领略其中的妙处,他不只用心灵,也不全是用脑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读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真谛,同时切实体验到这种领悟带给你兴奋与激动。

”“大家能想到,脊椎骨里有神经,它能感知愉悦。

”我个人认为,能用脊椎骨去读,就指的是进行个性化解读。

而能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这又谈何容易!我个人认为,在现阶段,学生的解读能力几乎为零,至少是很不让人乐观。

有些学生所谓的个性解读,多半是拾人牙慧;更多的是误解、曲解文本。

那么,何谓个性化解读呢?我查了《辞海》,没有“解读”这个词,却有“解人”一词。

解人:谓“通达言语或文词意趣的人”。

后谓不明真意而妄发议论为“强作解人”。

古词今用,会解读人的就是一个解人,而能个性化解读的人更是一个“大解人”。

这里的个性化解读就学生而言,应这样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不断扩展自我世界并发现生活的意义。

那么,之所以提个性化解读,其主要原因还是目前解读的现状而起的。

现在的解读有两种不良倾向:一种解读是太死。

而另一种解读是太放。

一、解读太死也有两种情况。

1、死在权威、教参上。

这一点已经成为传统解读的代名词,老师以教参或权威的定论为解读的唯一的标准;即使有所谓的启以诱导,其最终目的也还是让学生朝预设的圈圈靠近。

一句话,就是“解读没花样,教参说的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导学案(2013新版人教版)21化石吟(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学习难点: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主题解读。

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

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

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相关资料。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二)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化石形成的条件。

(三)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骸骨()潜行()葱茏()()猛犸()逝去()2.解释词语。

腐朽:化为乌有:潜行:海枯石烂:葱茏:叹服:.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想想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内容感知问题1:《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问题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于: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④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随堂检测】本文题目“伤仲永”中“伤”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2.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只有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能有所作为。(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3.小组合作,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写在课文空白处。
之: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⑤学目标与重难点】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文言知识。(重点)
2.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写法,感悟作者的思想观点。(难点)
3. 谨记后天的学习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某某某某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某某先生文集》。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童趣》导学案讲学稿.docx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童趣》导学案讲学稿.docx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童趣》导学案讲学稿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童趣》导学案讲学稿五童趣沈复【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2、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沈复,字三白,清代元和人。

生于清乾隆三十年年,卒年不详。

善画能文,至今未发现有关她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出任幕僚。

晚年学道,直到老死。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不过前四卷,记叙家居及游历生活,文笔细腻,不做粉饰, 名莹纯净,感情真挚,堪称中国文学中颇具新鲜意味的创作。

2、相关背景嘉庆十三年五月间,沈复随翰林院编修齐鲍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

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

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

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

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 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年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年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分析文章时,学生可能难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批判性思考,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举例解释:
-生僻词汇:通过提供上下文、近义词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如通过“残羹剩饭”来理解母亲的节俭和爱。
-情感态度: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如通过写一封信给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散文,它以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文中通过秋天的景象引发对母亲的回忆,展示了散文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这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可能并没有完全打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未来,我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发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我可能需要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文章主题: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腻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教学难点
-生僻词汇的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生僻,如“残羹剩饭”、“憔悴”等,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荷叶母亲》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风筝》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学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动形象、情节连贯的语言表达,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2. 学会细节分析和主旨概括,培养总结能力;3. 掌握写作方法,了解文体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动形象、情节连贯的语言表达,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学会细节分析和主旨概括,培养总结能力。

三、课前准备1. 预习教材,准备教学课件;2. 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学生手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能力,发表对“温故知新”这句成语的理解和想法。

2. 自主学习(30分钟)学生完成学生手册上的阅读课文“疯狂的足球”和“谁信邪魔有专利”,并回答手册上的问题。

3. 师生互动(1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讲解文中的重要细节,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认识。

(2)老师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以对文章主旨和细节进行概括和总结。

4. 合作探究(3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1)分析“疯狂的足球”和“谁信邪魔有专利”两篇课文的区别和共同之处,并进行比较阐述。

(2)结合自身经历或选择其他好玩好看的篇章故事,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和介绍,呈现文学魅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当堂课的收获,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老师也对必须掌握的重点进行强调。

六、家庭作业1. 完成作业练习册;2. 听写生词。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文章的细节和主旨,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预习,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独立学习的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时时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同时,在合作探究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深化了学生学习的体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僻字和实用字的读音、写法和应用。

2.掌握词语搭配的用法和规律。

3.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阅读技巧。

4.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和实用字的认读和应用。

2.词语搭配的用法和规律。

3.阅读技巧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课堂讨论4.集体阅读5.分组讨论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字与实用字”,并让学生自己体会这个话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然后,教师让学生朗读和抄写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生僻字。

2.讲解生僻字和实用字教师先讲解生僻字和实用字的概念,然后逐个讲解重点词汇和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应用。

3.讲解词语搭配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和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各种词语搭配的用法和规律,并对一些经典搭配进行归纳总结。

重点讲解:“鸟语花香”、“风和日丽”、“如履薄冰”等。

4.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集体阅读并讲解课本中的文章,着重讲解段落之间的联系和文章的主旨思想,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主旨,并尝试回答问题。

5.小组讨论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并整理归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报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方法。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本单元的课后作业,包括抄写生词、整理课文和课堂笔记等。

并要求学生每天朗读生字和实用字,做到熟记于心。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通过分析生字与实用字的概念,讲解重点词汇和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应用,让学生充分了解词语之间的搭配规律和应用技巧。

通过课文阅读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个别学生仍然存在生字认读和理解方面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
中语文
一、知识要点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诗歌的写作技巧和阅读方法,并通过教学内容的展开让学生对于诗歌的意义、作用、传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同时,单元内容还以“月亮”为主题,借助月亮作为文化象征来启发学生对于生命、情感等方面的思考。

具体要点如下:
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诗歌的写作技巧:用词、语言、形式、节奏等
3. 诗歌的阅读方法:朗诵、析(解)诗、赏析等
4. 月亮的文化象征意义
5. 诗歌与人生、情感等问题的关联
二、教学建议及方法
本单元主题生动,知识点明确,认识深刻,但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促进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

1. 普及诗歌基础知识
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诗歌,教师首先应当将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普及。

如:诗歌的定义和特点、韵律要素、诗歌表达。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本单元词汇、词语、短语;(2)了解古代诗歌及文化背景;(3)掌握敬老爱幼的重要性;(4)了解较多的古风习俗。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2)能够正确运用词语、短语进行表达;(3)掌握运用归纳、分类等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敬老爱幼情感;(2)通过学习古风习俗,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背景文化;(2)课文的理解与评析;(3)敬老爱幼的重要性的宣传;(4)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2、教学难点(1)古代诗歌背景文化的理解;(2)课文的理解与评析;(3)敬老爱幼理念与价值的宣传;(4)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讲述:通过讲述古代诗歌文化背景和课文知识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能力。

2、演示法:老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演出、朗诵和写作等活动,在情感上加强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以便进一步吸收文化内涵。

3、讨论法: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教师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所学古代文化。

(2)展示相关图片,并通过提问活动检测学生对此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阅读课文(30分钟)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解析古代诗歌(20分钟)分析附在课文后面的古代诗歌,解析古代文化背景和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古代诗歌。

4、演讲与讨论(30分钟)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进行演讲与讨论,让他们按顺序、主题、事件、状态、过程等不同方式对敬老爱幼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和阐述,让学生们体现出自己的习惯和价值观,加深他们对敬老爱幼这一传统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回顾(10分钟)通过问答或其他方式,让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培养学生复习总结的习惯和能力,保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铭刻的印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同上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预习要求思考文后练习一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内容[投影]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明确: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

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6课同步课件

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6课同步课件

品读人物:
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将献给谁?请
结合文中写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
句说说你的理由。
我会将这束鲜花献给 ,因为他
(她)
,从文中
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看出。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我” 母亲
孝顺、沉稳 和蔼慈爱、 善解人意
儿子
妻子
聪明、活泼、 贤惠、温柔 乖巧
品味语言:
《散步》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 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 越嚼越有滋味。
课 后 作 业
心灵对话
关于母爱: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 说》为题,写一封信。
关于生命:
请以生命的绽放为话题, 写下你对生命的感悟。
1、你家里几口人?和老人(父母的父母)一起住吗? (是,请看2题;不是,请看3题)
2、你经常陪老人一起散步吗?(经常,请看4题;不经常 请看5题)
3、你经常和父母一起去看老人吗?(经常,请看2题;不 经常请看5题)
聆听生命
1、我不好好儿活表现在哪里?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

感 受 母 爱
感受母爱 为了让我好好儿活,母亲做了哪些努力?请从原文中找出 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 的话一样。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
归纳主题和写法
通过写什么事,表达什么情感,表扬或批评 什么
通过记述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 形,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亲情,颂扬了人 民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突出了中年人承 前启后的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五课助学案课题:童趣课型:新授助学目标: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句子的准确翻译3.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4.背诵课文助学重难点:1. 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文言句式的特点知识积累:“童趣”诗辑录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选自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选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选自白居易《池上》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选自高鼎《村居》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选自范大成《田家》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选自胡令能《小儿垂钓》 走近作者:沈复(1763一?),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

著有《浮生六记》,是自传体散文,共六卷,系沈复于嘉庆年间旅居外地多年的回忆录。

书中记叙了他和妻子的家居生活、生离死别以及各地漫游的见闻,阐发了自己不同凡俗的观点。

每卷皆有小题目,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1.教师助学: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

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通读课文——读得通畅1.读准下列字音藐小项为之强鹤唳怡然凹凸蹲土砾壑癞虾蟆2.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读课文——疏通文意1.解释重点词语:一词多义之:物外之趣(的,结构助词);心之所向(主谓之间,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昂首观之(指“夏蚊”,代词),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定神细观(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词类活用鞭数十(用鞭打)通假字项为之强(通“僵”僵硬)2.沿用至今的成语:明察秋毫——原来形容视力极佳,目光敏锐,连极其细小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

(同义词: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反义词:茫然不解、蒙昧无知)夏蚊成雷——夏天的时候,成群文字的叫声就像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

形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

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

(同义词:怡然自乐,反义词:黯然伤神)庞然大物——庞然,高而大的样子。

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

仙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

3.翻译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做到准确翻译。

注意文言句式: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倒装句徐喷以烟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研读课文:1.课文写了几件童年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这几件件趣事?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拓展延伸1、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课堂练习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见藐小之物()项为之强()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方出神()2.翻译句子:(1)故时有物外之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 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执竿入城()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遂依而截之(2).翻译句子: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课文翻译我回想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遇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能够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那成千上百只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我昂着头看它们(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把烟喷向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形成了青云白鹤的景色,用我来看,它们果真就像鹤一样在云端鸣叫,我为此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看,把杂草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碎石突起的地方当作山陵,把凹下去的地方当成山沟,我的精神融入其中,心里感到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看它们,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体形庞大的家伙以拔倒山压倒树的气势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了。

(当时)我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出来,(等我)神志恢复时,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执竿入城》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课助学案课题:理想课型:新授助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感情。

2.理解诗中比喻的运用,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3.感悟诗中阐述的人生理想哲理4.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助学重难点:1.诗歌朗诵训练 2修辞手法的运用,精美的语言走进作者: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勋坦。

著名当代诗人。

四川金堂人(现青白江城厢镇) 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

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

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

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检查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蜕()变 倔()强 洗濯() 玷()污扒()窃 诅()咒 寂寥() 脊()梁 贪婪() 怨()恨 鬓()发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 扒窃——盗窃 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 装饰——庄稼诵读训练:1.听诗歌范读,感受其节奏和感情。

2.跟着音乐诵读,大声齐读。

赏析语言:1.找出诗中的比喻句,感受其形象,体会其作用。

2.诗中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例句,进行赏析。

(顶针、排比)提炼主旨:1.找出本首诗的主旨句,熟读背诵。

2.说说学过本首诗后的感悟。

课堂训练: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A、蜕变(tuì)饥寒(jī)缀连(zhuì)倔强(jiàng)B、洗濯(zhuó)玷污(zhān)扒窃(qiè)诅咒(zòu ŭ)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庸人(yōng)D、鬓发(bìn)寂寥(liáo)榆扬(yú)当心(dāng)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A、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C、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D、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3、请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连结)B、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清洗、冲洗)C、理想更多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静、空旷)D、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染上杂质)4、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

C、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摘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两句,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三、仿照诗歌第一节的形式,仿写一段话。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以“学习”开头,仿写一段话。

积累理想的名言警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

张华希望是漠漠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昭示着新的生命;希望是茫茫狂涛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希望是生命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希望是困难时坚韧的拐杖,是忧愁时鼓舞人心的乐曲,是绝望时振奋人心的强心剂。

佚名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即使我们是一枝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的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艾青船的力量在帆桨,人的力量在理想。

谚语骏马无腿难走路,人无理想难进步。

谚语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没有理想,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勇敢,就得不到东西。

别林斯基智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

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黑田鹏信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这样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显得如此宝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