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 民族发展的规律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精选推荐

民族理论——精选推荐

绪论1、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中国民族理论以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2、中国民族的特点(1)民族人口特点:我国共有56个民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两个:壮族和满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600多万。

民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2965和塔塔尔族4890。

(2)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解放前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内蒙古保存着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旗盟制度;西藏存在着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大凉山的彝族地区存在着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青海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存这不同范围的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

3、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①科学性②实践性③继承性④创新性4、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①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②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③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研究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1、民族概念和民族的演进过程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中国民族识别的原因和意义原因: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少数民族要求自己的地位得到确认,权力得到保障。

意义:①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②民族识别是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

③民族识别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

④民族识别是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3、古今中外关于民族的概论(1)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意大利学者马奇:民族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瑞士-德国学者布伦奇里:民族具有共同的地域、血统、肢体形状、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生计等八个方面的特征。

民族发展基本规律

民族发展基本规律

民族发展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
民族发展一般将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

因此,社会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的制约。

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殊途同归。

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各民族的发展过程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民族的常态发展、异态发展和跳跃式发展。

3.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民族发展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使其充满内部活力和生机,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向前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有所不同。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1. 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P12. 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内容:中央十二条P13. 中国民族的特点: P2-4( 1 )民族人口特点: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P3( 3 ) 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①一般说来,汉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并建立起较先进的工业体系,资本主义产业活动也比较活跃。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杂居 ,伙同汉族聚居地区相联接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当地汉族水平 P3(4).不同的社会形态:①封建制度②封建农奴制③奴隶制④原始公社制 P44.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P23一、民族的基本特征(填空或名解) :①共同历史渊源②共同生产方式③共同语言④共同文化⑤共同风俗习惯⑥共同心理认同(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相同的心理特质) 心理认同—精神纽带 P31-32二、民族类型的划分: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依据 P35①从自然属性的角度(民族特征发展成熟程度)分为:形成中的民族或形成初期的民族、发展中的民族;②从民族社会属性(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三、民族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也是民族划分的基本历史类型P36-37区别:①民族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是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第二章 民族形成的规律与中华各民族的的形成和演化

第二章 民族形成的规律与中华各民族的的形成和演化
进入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长足进步, 进入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长足进步,开始出现 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从而萌发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经 。,从而萌发并逐渐形成了 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从而萌发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经 济文化类型,新的生产方式要求人们稳定的定居下来,与出 济文化类型,新的生产方式要求人们稳定的定居下来, 现了氏族和部落。 现了氏族和部落。 氏族和部落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 织和人们共同体形式,他的出现取代了不稳定、 织和人们共同体形式,他的出现取代了不稳定、不巩固 的原始群
两次社会大分工对最初民族的形成的决定性意义就在 于促进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的产生和发展, 于促进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初 民族形成的经济基础。如农牧分离后, 民族形成的经济基础。如农牧分离后,一部分部落在有利 自然和地理条件中,逐渐定居,开始“以农为本” 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中,逐渐定居,开始“以农为本”的生活 一部分,则在其占有广阔的草原环境下,以畜牧业为主, 一部分,则在其占有广阔的草原环境下,以畜牧业为主, 开始“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开始“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最终导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 民族类型:最初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 民族类型:最初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
返回章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 在部落联盟永久化的过程中,原来属不同活动区域的 在部落联盟永久化的过程中, 部族,随着生产交换的发展以及对外作战的需要, 部族,随着生产交换的发展以及对外作战的需要,连 成一片,从而为民族共同地域奠定了基础。 成一片,从而为民族共同地域奠定了基础。 • 原来就基本相近的各部落方言则在部落联盟成员联系 与交往扩大的基础上得以沟通融汇,逐步统一, 与交往扩大的基础上得以沟通融汇,逐步统一,从而 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而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出现后,扩大了交往的范围, 而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出现后,扩大了交往的范围, 增强了部落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 增强了部落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同氏族 和部落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形成, 和部落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形成,并形成了共同的经 济利益,从而彻底摧毁了各个部落封闭的经济状况, 济利益,从而彻底摧毁了各个部落封闭的经济状况, 为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为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 以共同地域为前提,经济生活为基础,语言为工具, 以共同地域为前提,经济生活为基础,语言为工具, 各部落间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也得以交流, 各部落间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也得以交流,并 在交流中互相影响、吸收、渗透,从而形成民族的共 在交流中互相影响、吸收、渗透, 同历史文化。 同历史文化。这种历史文化又强烈地反映和表现了形 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共同心理素质。 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
1、民族差别存在;
2、历史上遗留下的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以及在经济利益的各种矛盾。
二、民族问题的表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实质。 内容 性质 实质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 隔阂、歧视、仇恨和冲突 对抗性 阶级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 摩擦、不满、纠纷和矛盾 非对抗性 不平衡与共同繁荣问题
2、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中处于从属地位;
3、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基础上,民族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三、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正确认识二者的主从关系;
2、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作用;
四、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总问题的一部分
1、民族问题是前资本主义各个历史阶段社会总问题一部分。
4、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第一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认清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2、认清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掌握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民族发展的类型和趋向
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以社会经济形态为标准,可以划分为:
(1)前资本主义民族(包括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
(2)资本主义民族;
(3)社会主义民族。
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发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
(1)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由于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形成各民族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大多数民族发展的缓慢性;

民族发展PPT课件

 民族发展PPT课件

.
41
回族
.
42
.
43
案例分析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 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 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 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 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 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 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 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请用你所学的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来解释上述 现象。
44
历史上东夷,羌族,匈 奴,氐族,鲜卑,突厥,越 族,女真,契丹等都有融入 汉族的成分。
.
45
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 希腊人式 罗马人式 德意志人式
.
46
希腊人式:
无外来和内部的暴力干涉
.
47
第二章
人类社会有民族; 承前启后纷纷出。 一般特征约六个, 外带宗教稍特殊。 民族特征六加一;
可增可减看实际。 民族识别据四条; 十八前后各不同。
.
1
第三章 民族发展
.
2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民族的产生 第二节 民族的发展 第三节 民族的消亡
.
3
本章教学重难点
1、掌握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认识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3、区分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 4、认识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4、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5、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有了进一步的分工。
.
11
私有制的产生对原始社会的影响表现: (1)一些小家族的游离 (2)奴隶的使用和贫富的分化 (3)部落内矛盾日益激烈 (4)杂居一代比一代厉害
.
12

第二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3

第二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3
族文化同民族的生活条件、周围环境 等物质基础和具体历史条件割裂开来 。
机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自治”纲领
认为民族是人为“组成”的, 与地域无关,不主张民族自决 权和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 只是主张文化上的自治。这种
理论对十九世纪末第二国际所主张 的民族自决权原则造成危害。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六个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六个基本特征一构成民族的六个特征一构成民族的六个特征共同共同文化文化共同共同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共同共同心理认同心理认同共同共同语言语言共同共同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共同共同历史渊源历史渊源特征地域渊源地缘族体渊源族源成员对族整体认同成员之间认同二民族六个特征理论的特点二民族六个特征理论的特点表达通俗归纳科学内容丰富理论特点对其次部分的解释四刉清了民族不宗教的界限
• • • • (一)划清了民族与种族的界限。 (二)划清了民族与氏族、部落的界限。 (三)划清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 (四)划清了民族与宗教的界限。
划清了民族与种族的界限
• 民族以四个基本特征为标志,属于社会历史范围。种族是 以体质形态,遗传特征相区别的,属于生物学范畴。 • 民族不是种族的共同体,种族肢体形态的遗传特征也不能 成为民族的一个特征。
二、民族的发展
• • • • 1、民族发展的规律 2、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的类型与发展趋向
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
• • • • 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因素。 民族间的交往也是制约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民族要素、社会环境、人口状况、宗教信仰等 ,也是影响和制约着民族的发展。
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

民理考试

民理考试

民理考试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一、单项选择(20题)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2.不同部落结成民族的主要因素是A.物质关系和利益联系B.共同反抗外来侵略C.共同族源D.共同心理认同3.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生产方式D.共同心理认同4.在民族六要素中,起精神纽带作用,具有相当稳定性、历史连续性和持久性的要素是A.共同心理认同B.共同文化C.共同生产方式D.共同风俗习惯5.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6.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与民族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7.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A.土家族B.赫哲族C.基诺族D.畲族8.“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出自以下著作A.《夏夷论》B.《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C.《左传》D.《三国志》9.不同民族成分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如何确定各自的民族成分A.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B.双方协商并报有关部门确定C.由法院判决D.由公安机关认定10.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确认土家族的民族成份,中央确定了一批学者调查研究“土家”,其中一位著名的专家先后写成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访问湘西北“土家”报告》、《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的一个兄弟民族──土家》等文章,这位著名专家是A.吴文藻B.潘光旦C.吴泽霖D.黄现璠11.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音译,意思是A.圣地B.优美的牧场C.青色的城D.日光城12.京族主要分布在A.广东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C.贵州省D.云南省13.基诺族主要分布在A.云南省B.贵州省C.四川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14.羌族主要分布在A.甘肃省B.青海省C.西藏自治区D.四川省15.门巴族主要分布在A.西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云南省D.黑龙江省16.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A.浙江省B.安徽省C.福建省D.广东省17.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A.黑龙江省B.吉林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18.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A.黑龙江省B.辽宁省C.吉林省D.山东省19.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是A.马尔康县B.康定县C.西昌市D.汶川县20.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甘肃省D.青海省二、多项选择(10题)1.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族源D.共同心理认同2.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生产方式D.共同风俗习惯3.从斯大林民族定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容来看,它的显著特点是:A.继承性和发展性B.科学性和完整性C.针对性和批判性D.唯物性和唯心性4.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基本特征是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心理素质5.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六大特征的理论具有以下特点A.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B.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C.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D.比较辩证,解释现实,促进融合6.中国民族识别的必要性A.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B.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D.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7.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A.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B.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C.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D.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8.国家关于集体性要求恢复、更改民族成分的主要规定有A.一个村或街道的相当一些户,集体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由地区(自治州、地市级)的民族工作部门审批B.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的群众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由省、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

第二课__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课__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1 、关于民族与氏族部落
A 、产生的时间不同,民族产生在氏族部落之后。 产生的时间不同,民族产生在氏族部落之后。 B 、基础不同,氏族部落以血缘为基础,民族以地缘为基础 基础不同,氏族部落以血缘为基础,
2 、关于民族与种族
A 、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种族是自然现象。 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种族是自然现象。 B 、区分标准不同,种族以头发、肤色、体形等生理特征来区 区分标准不同,种族以头发、肤色、 而民族则以六个基本特征来区别。 分,而民族则以六个基本特征来区别。
答案
一、1.B 2.D 3.D 4.A 5.C 氏族—胞族—部落— 二、1、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 盟—民族 2、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 经济发展、政治发展、 发展、 发展、人口发展
3、民族发展是在纵向质的提高和横向量的扩展过程 实现全面发展的。 中,实现全面发展的。民族发展包括民族的 ①经济发展 ②政治发展 ③文化发展 ④人口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上述材料说明, 4、上述材料说明,在民族自身的发展中起决定作 用的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文化发展 D.历史发展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文化发展 D.历史发展
海南18个市( 海南18个市(县)中有6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达 18个市 中有6个民族自治县, 139万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发挥各自的区位、资源优势, 139万。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发挥各自的区位、资源优势,着力 打造热带高效农业、大林业产业、 打造热带高效农业、大林业产业、旅游业和特色加工业等优 势产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势产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据此 回答3——4 回答3——4题。

民族发展的规律

民族发展的规律

02
民族发展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的影响
80%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状况 对民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拥有 丰富自然资源的民族往往能够获 得更好的发展条件。
100%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的特点会影响民族的经 济活动、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 地理位置和地势条件等都会对民 族发展产生影响。
80%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等对民族 发展也有一定影响,适宜的气候 条件有助于农业生产和人口繁衍 。
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了民族的政治地位和发展空间,稳定 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有助于民族的政治参与和发 展。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政策法规 能够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包括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等方 面,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前提。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 一定矛盾,需要各民族在发展 中寻求平衡。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有 助于促进民族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5
促进民族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
制定有利于民族发展的政策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 策,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全球化可能对民族认同和主权 带来一定冲击,需要各民族在 维护自身特色的同时,寻求共 同发展。
科技进步对民族发展的影响
01
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为民族发展 提供了强大动力。
02
科技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有助于民族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03
科技革新对民族传统产业带来冲击,需要各民族积 极应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2.民族同化的类型
民族同化,根据它 变化的原因、手段、 过程、性质,分为 强迫同化和自然同 化两种类型。
3.民族同化的特点
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
程度接近的形式。 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 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第二节 民族的发展
民族发展涵义
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 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 协调适应,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提高和横向量 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 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 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1.基本动因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 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 于它的社会生产、分工 及内部和外部的发展程 度。社会生活中的阶级 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 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民族的经济发展 民族的政治发展 民族的文化发展 民族的人口发展
民族消亡规律
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 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 民族消亡是受社会发展 规律制约的。民族只有 经过全世界社会主义建 立和发展的阶段,才能 走向融合、消亡。
民族发展一般将经历奴 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 族、资本主义民族、社 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 阶段。
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民族的常态发展 民族的异态发展 民族的跳跃发展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资本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
一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 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
1 .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总体认识) 2. 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内因) 3. 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内因) 4. 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外因) 5. 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环境、外因) 6. 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环境、外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与思考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与思考题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第一章绪论:小结: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民族发展规律、民族问题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抽象归纳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思考题:1.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3)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1)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2)整体系统研究方法;(3)抽象归纳研究方法;(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定量分析方法等。

3.请概括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是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章民族小结: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言语、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具有:族体属性、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民族是民族族体、民族社会体、民族生物体的统一体,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人们共同体有明显区别。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族理论知识点速记(整理)一、选择题1. 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少数民族人口人数最多的三个:壮族、满族、回族。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数量:155个。

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0个,还有1173个民族乡。

4.中国民族研究的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5. 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6.、民族的一般特征:斯大林四个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国共产党的六大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知)7.民族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8.民族类型的分类: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9.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10.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11.民族发展的内容: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

1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常态模式、异态模式。

13.民族关系的内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

14.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基本问题是民族利益;关键性问题是民族权力。

16.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

17.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间问题的道路。

1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理论答案

民族理论答案

自测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问题)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1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4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P2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P3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P7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的问题。

P1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P4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 B D E)。

P2-3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 C E ) P5-6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 B C E) P6-7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A B C D E) P3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3-第二章民族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3-第二章民族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习题一、单项选择1.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是:A.氏族B.胞族C.部落D.民族2.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A.战争、暴力冲突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产品交换的发展3.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B.人类产生时C.原始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是()的分离。

A.城市和乡村B.农业和手工业C.畜牧部落和其他部落D.商人阶级和其他阶级5.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A.氏族-部落-民族B.胞族-氏族-民族C.胞族-部落-民族D.部落-胞族-民族6.()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

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联盟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A.从氏族发展成民族B.从部落发展成民族C.从胞族发展成民族D.从部落联盟发展成民族8.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些民族属于异源同流?A.苗族B.回族C.瑶族D.畲族9.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经济发展10.下列实体中哪些不属于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A.氏族B.部落C.种族D.民族11.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个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A.氏族B.部落C.民族D.种族12.人类社会最初的民族是何时产生的?A.原始社会蒙昧时代高级阶段B.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确立时期C.阶级社会确立以后D.资本主义上升时期13.下列民族中哪个是民族发展过程中通过典型的民族分化和组合形成的?A.藏族B.蒙古族C.日本大和民族D.美国美利坚民族14.下列社会现象中最先消亡的是:A.阶级消亡B.国家消亡C.民族消亡D.家庭消亡15.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16.从民族的自然属性看,民族的发展是:A.民族的特征发展(或民族性的发展)B.民族的社会发展(或社会性的发展)C.民族人的发展(或人口生产的发展)D.民族的物质发展17.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内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18.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19.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0.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外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民族结构D.民族素质21.民族结构的核心要素是:A.人口结构B.经济结构C.政治结构D.文化结构22.世界各民族经过发展,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自行消失,这当属于:A.民族组合B.民族消亡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3.在民族发展中,下列表述中哪一个和民族属性无关?A.民族的发展既是社会的发展.又是自身的发展B.民族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又是精神生产的发展C.民族的发展是民族自身(人口生产)的发展D.良好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加快发展的动因之一二、多项选择1. 以血缘为纽带的是:A.氏族B.部落C.胞族D.民族2.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3. 关于民族发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过程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4. 原始社会末期三个重要的过渡是:A.野蛮向文明的过渡B.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C.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D.民族向国家的过渡5.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民族形成的典型途径是:A.易洛魁人式的途径B.罗马人式的途径C.德意志人式的途径D.希腊人式的途径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人口发展7.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A.经济发展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人口发展8.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9.下列关于民族与氏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民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B.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民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D.氏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10.民族素质包括: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心理意识素质D.身体素质11.下列属于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是:A.民族属性B.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1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A.问题越来越多B.矛盾越来越尖锐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因素日益增多13.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可以实现民族的消亡?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融合D.民族组合14.下列属于民族同化的特点是: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B.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D.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15.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跳跃式发展D.飞跃式发展1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区别是:A.发生的时间不同B.发生的范围不同C.发生的结果不同D.实现的途径不同17.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是:A.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B.国家政权的性质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D.社会伦理18.下列属于民族融合的特点是:A.民族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民族融合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民族融合将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的结果19.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B.民族发展停滞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三、辨析题1.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阶级斗争。

第二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二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 • • •
3、民族的消亡 (1)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必然结果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畴的意义 • 第一,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好地宣传、贯彻马克思主 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 第二,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充分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 我国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 • 第三,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繁荣发展时期, 而不是民族消亡时期。 • 第四,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 解民族和国家的联系。
二、民族的产生、发展与消亡
• 1、民族形成的条件及一般规律 • (1) 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 两次社会大分工,对民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2)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 • (3)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的形成起了政治纽带 的作用。
• 2、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 • (1)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的发展决定民族的发 展 • (2)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 • a.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因素。 • b.民族间的交往也是制约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 此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口状况、宗教信仰等, 也都影响和制约着民族的发展。民族要发展、进步, 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因素。
第二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民族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一)民族的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 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民族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这个定义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2、民 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是四个基本特征的总合。3、民族 是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

2、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 族定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 定的人们的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 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 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 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六要素
共同 文化
共同 历史渊源
特征
共同 风俗习惯
电影:独龙纹面女(1993)
• 妇女成年时必须在脸上刺上可怖 的蓝黑花纹,并被永远禁止与异 族婚恋,这是独龙族几百年的习 俗。然而,也总有一代又一代的 纹面女为自由的爱情而抗争。
• 阿南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抗拒纹 面,她逃进林中,与藏族青年顿 珠一见钟情。顿珠的机智勇敢虽 赢得独龙族人的好感,但依照习 俗,阿南得嫁给普卡瓦酋长的儿 子。最终,阿南、顿珠双双死于 普卡瓦父子的毒箭下……
近代民族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民族
现代民族
契丹族的异态发展
曾有一个民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族。契 丹的本意即坚固之意。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威武的民族,在二 百多年的时间里曾经挥斥长城内外,饮马黄河。但令人惊异的 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几 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第一 种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被 其他民族所吸纳。第二种可能,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 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演化为其 他民族。第三种可能,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契丹人投靠了 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
2、民族形成的规律
原生形态民族: 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次生形态民族:
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 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学时:2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族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基本动因,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及规律,使学生有能力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民族发展的过程和具体阶段,从而深入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和进程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深入理解不同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提高客观对待和分析民族发展差距所带来的具体的现实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民族产生的过程和时间、民族发展的动因;2.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3. 民族同化。

●教学难点:1. 民族形成过程的理解;2.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关系。

第一节民族的产生民族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了解民族的形成,就要先了解人类的产生。

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他野蛮人中分离出来,畜牧业从农业分离。

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发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两次大分工分别导致了一定的结果:野蛮时代中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母权制被父权制所代替,开始出现了男子独裁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了最初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

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导致了: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贫富的差别;奴隶制开始成为社会制度的本质的组成部分;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有了进一步的分工。

(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内在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

2.外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二)民族形成的一般时间和过程1.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进入阶级社会时形成的。

2.民族形成的过程:“两大分离”和“三大过渡”“两大分离”:脑体分离;城乡分离。

“三大过渡”: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向国家过渡;氏族向民族过渡。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原生形态民族)(一)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民族形成的序列是血缘关系逐渐减弱的过程。

而有些民族没有经历过胞族、部落联盟阶段。

(二)基本途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民族形成的三种途径:希腊人式、罗马人式、德意志人式。

总之,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部落具有两重性,即人们共同体形式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从产生了两个平行的新事物,一个是民族,一个是国家。

三、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次生形态民族)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同源异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

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发展演进中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例如,苗族、瑶族、畲族的形成就是这样。

“异源同流”: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段,从某些民族中分脱出来,融合其他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

例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到中国以后与中国当地的各民族长期交往,通婚,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第二节民族的发展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由此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不断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一、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及基本内容(一)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民族是社会的民族,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民族的社会生产、分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程度。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1.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是民族的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2.民族的政治发展民族的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主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3.民族的文化发展民族的文化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

4.人口发展民族的人口发展包括人口数量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民族间通婚,对民族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民族属性包括民族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二)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民族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意识结构。

在民族结构运动中,作为民族结构核心要素的民族经济结构,对其他各要素起推动或制约作用。

(三)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民族素质,一般包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意识素质和人口的身体素质。

民族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容是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优化。

民族素质的各要素中,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要素,对民族发展关系重大。

(四)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受民族内部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民族关系对民族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五)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自然环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六)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民族发展不仅需要有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而且需要有合适的社会环境。

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指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国家政权的性质、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政策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状况。

三、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一般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大致相对应的。

也就是说,民族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

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的制约。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1.民族的常态发展民族发展基本的、一般的、普遍的形式,是指民族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条件下,在没有外部力量大的干扰和影响下的正常发展。

2.民族的异态发展民族发展中的非常态发展,包括极度缓慢发展、停滞发展、甚至暂时倒退等类型。

3.民族的跳越式发展民族发展中的非常态发展,这种发展的总趋向是快速向前迈进。

(三)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的趋势。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发展中,一方面是民族趋同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民族性增强的趋势。

在社会主义的民族发展中,出现了各民族特点长期存在、各民族充分发展的趋向和各民族共同性日益增多、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趋向。

第三节民族的消亡一、民族同化及其特点(一)民族同化的概念民族同化,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二)民族同化的类型自然同化;强迫同化二者的分界点在于是否使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同化的过程。

(三)民族同化的特点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2.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因此民族特征的消失标志着民族同化的完成;5.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

二、民族分化、组合(一)民族分化(同源异流)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二)民族组合(异源同流)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三、民族融合及其特点(一)民族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二)民族融合的特点1.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民族融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3.民族融合是一个自然过程;4.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5.民族融合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四、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2.发生的范围不同;3.发生的结果不同;4.实现的途径不同。

五、民族消亡及其条件(一)民族消亡的含义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和,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二)民族消亡的条件1.由民族内部的矛盾运动所推动;2.由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所推动;3.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基础);4.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条件);5.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和完善(重要条件)。

(三)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全世界各民族经过一定的发展,最终走向融合、消亡。

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作业和思考题:1. 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2.民族发展的六个基本条件是哪些?3.请用你所掌握的民族理论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同化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