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孟子以《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表明态度。

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孟子在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

(二)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高考必背古诗文言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言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言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煜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

初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

初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于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为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语》《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论语》《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论语》: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重”表现在_____________ ,“远”表现在___________。

答案: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六册古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出师表》)

第六册古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出师表》)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熟读课文,解释下文加点字词。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禀报神。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我也必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能够凭此打一仗。

假如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能够。

”齐军三次击鼓进军。

曹刿说:“能够了。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上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专题阅读指导部分(一)《吕氏春秋·高义》节选(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翻译: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

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二)《新序》节选(对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2](三)《资治通鉴》节选(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初中语文27篇文言文和古诗易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可直接打印)

初中语文27篇文言文和古诗易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可直接打印)

初中语文27篇文言文和古诗易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可直接打印)6.文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六、《送东阳马生序》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在寒冬腊月勤奋学习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作者冋忆“从师”经历时,感叹生活艰辛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表明作者求学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十七、《诗经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十八、《兼葭》(诗经)1.《兼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景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十、《饮酒》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于还。

二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景物描写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十二、《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抒写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十三、《使至塞上》1.《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洛阳边。

二十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精炼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9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教版初中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精炼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9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教版初中

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苏(《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八上第22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 2. 古今异义(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 ____ 今义:士兵(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____ 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_____ ____ 今义:进入(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_____ ____ 今义:出去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意为:选拔、任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劳.其筋骨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空乏.其身原意为: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④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4. 一词多义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 ____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 ____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_____ ____④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_____ ____⑤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_____ ____5. 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_____ ____(2)百里奚举于市.市:_____ ___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_____ ____任:_____ ____是:_____ ____(4)必先苦.其心志苦:_____ ____(5)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 ____乱:_____ ____(6)曾益.其所不能.益:_____ ____能:_____ ____(7)人恒.过恒:_____ ____(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_____ ____(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 ____喻:_____ ____(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_____ ____(11)然后知生..也知:_____ ____..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_____ ____患:_____ ____安:_____ ____乐:_____ ____6. 文言虚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 ____(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 _________ ____(4)所以.动心忍性_____ _________ ____(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 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有放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牺牲生命而选择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的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能保全生命却不采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却不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那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有胜过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生存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事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宫。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逐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你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工比,谁漂亮?”妾说:“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的看他,邹忌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及经典中考题举例宋古二中曹丽敏教学目标:1:明确重点文言文的归类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做题技巧3:掌握文言文中考考题特点教学过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

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

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二: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64篇目

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64篇目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虞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1.《劝学》荀子2.《逍遥游》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氓》诗经7.《离骚》屈原8.《蜀道难》李白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锦瑟》李商隐12.《虞美人》李煜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一、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集(50篇)1、孔子语录《论语》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级中学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级中学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中考常见50篇)

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中考常见50篇)

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中考常见50篇)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中考常见50篇)一、《〈论语〉十则》1.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6.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鱼我所欲也》10.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明朝宋廉的求学经历让他最终成就一位大家,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的人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人”生于忧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四、《曹刿论战》17.统领全文,暗示文眼,反衬曹刿的形象特点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8.曹刿最赞成鲁庄公的第3个参战条件,因为它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这些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一)《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中“,”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2.《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性善论的句子是:,。

4. 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

5. 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6.《鱼我所欲也》中,,。

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7. 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

8.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9. “此之谓失求其本心,”中的“此”指:, ,,。

(二)《唐雎不辱使命》1.《唐雎不辱使命》中揭示秦王威胁唐雎而炫耀的所谓“天子之怒”这一令人发指暴行的句子是:,,。

2.秦王轻视而布衣之怒的句子是: , , 。

3.文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面孔,表现其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4.文中秦王炫耀武力,并假惺惺表明自己尊重安陵君,事实上是为了恐吓唐雎的句子是:, , ,。

5.唐雎用反问句激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完整的句子是: ,。

6.《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勇敢机智地跟秦王的“天子之怒”进行针锋相对的句子是:, , ,。

(三)《送东阳马生序》1.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借书抄书的情景,以,两句写他及时还书所受到的广泛信任和最终效果。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其中写他借书和抄书情景的两句:,。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的从师求学经历,以,两句写求学者之多和师道之严。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两句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写求学路途险恶的情况。

5.《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重”表现在_____________ ,“远”表现在___________。

答案: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任重而道远 ,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为什么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中,用“,,。

”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
6.《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_____________,生活上要_______________ ,行为上要_________________ 。

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 人恒过,然后能改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曹刿论战》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深谋远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作战要善于抓住时机,应在敌军“再而衰,三而竭,”之时,出兵作战。

4.《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和“”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5《曹刿论战》中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的句子:,。

,,。

答案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彼竭我盈
4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开篇描写邹忌体型外貌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 ___。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一年后,群臣吏民的情况是“,”。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进谏并给予奖励,其中,受下赏者是:“,,受下赏。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两句是"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6.《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受下赏”的是。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鼓励国民在公众场合发表对朝廷的意见的句子是:,,。

8.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答案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虽欲言,无可进者。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6.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